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

合集下载

1-细胞生物学实验

1-细胞生物学实验

如镜台测微尺1mm处(全长)与目镜测微尺75 刻度(150小格)重合,则: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1 150
mm
=0.0067mm=6.7μm
④同样的方法标定高倍镜下目镜测微尺 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镜台测微尺长度 =
目镜测微尺格数
= 30×10μm 200
(4)测量细胞并计算核质比
五、实验操作
1. 取猪肝1g,放入小烧杯中,加4ml 0.25M蔗糖缓冲液, 将组织剪成约1mm立方的小块。
2. 将剪碎的组织移入匀浆器的外管中,再将内管(带柄 的活塞)插入外管中,缓慢而均匀地施力,上下旋转拉 动,匀浆7-10分钟,然后用六层纱布过滤回洗净的原烧 杯中。(这两步操作略)
3. 每组取1个5ml离心管,加入匀浆液2ml,2000rpm离 心10分钟。(每组1管)
许多酸性染料不易穿过活细胞的质 膜进入细胞内,却能渗入死亡的细胞 内,使其着色,以此来鉴别死活细胞。
2.方法 取酵母悬液一滴于洁净玻片上,滴一滴0.2%亚甲基
蓝染液,加盖片,2分钟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3.结果 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
实验作业
画图记录细胞吞噬实验所见结果
实验三
细胞核与线粒体的 分级分离
实验内容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显微测量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动的实验观察 实验三、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分级分离 实验四、细胞分裂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六、细胞计数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七、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
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显微测量
实验目的
(一) 观察并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 (二)掌握临时制片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三)了解显微测微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六 细胞核的分离与核酸的鉴定

实验六 细胞核的分离与核酸的鉴定

2、核酸的水解 、
磷酸 核酸 核苷酸 碱基 戊糖 • 定糖法(戊糖的差异) 定糖法(戊糖的差异)
(1)核糖核酸的鉴定
RNA
CHO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H
OH¯ OH 水解
β- D-核糖 -
浓HCl
HC HC O
CH C CHO
+ 3H2O
β- D-核糖 -
CH3
糠醛
CH3 HC CH C C O O OH CH3
沸水浴(10′) 沸水浴
冷却
加入5%三氯 加入 三氯 醋酸 (8ml) 2000r/min; 2000r/min;5′
搅匀后离心 上清液
2.鉴定:取试管三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鉴定:取试管三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1 2 3 编 号 细胞质水解液(滴) 细胞质水解液( 核液水解液( 核液水解液(滴) 5%三氯醋酸(滴) %三氯醋酸( 3,5一二羟基甲苯液(滴) 一二羟基甲苯液( 一二羟基甲苯液 20 10 30 20 10 30 30 30
一、分离细胞质与细胞核
1.破碎细胞
机械法 细胞破碎的方法 物理法 高速组织捣碎机 玻璃匀浆器 研钵 超声匀浆器 冻融法 自溶法 酶处理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化学法
2.离心技术 离心技术
利用各细胞器在一定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的差 利用各细胞器在一定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的差 可采取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器分离出来。 异,可采取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器分离出来。
实验6 实验6
细胞核的分离与核酸的鉴定
(Separation of cell nuclei and ident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 )
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曹桂群

2021年《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2021年《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对于本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知识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八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节课的重点是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是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器的分工以及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节在高考中的考点是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情,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前面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会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以及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后,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能力基础。

而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并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制作动植物亚显微结构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实验六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观察

实验六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观察

2.明胶水解实验:每人接种二支明胶生化 管(分别接种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20℃培养2天,从20℃取出即观察 和记录各管的明胶水解情况,得出结论。
3.尿素水解实验:每人接种两支尿素生化 管(分别接种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37℃培养2天,观察和记录每管培 养前后颜色变化,得出结论。
结果观察
克氏双糖铁
乳糖 葡萄糖 硫化氢
大肠杆菌 +黄色
黄 色
-
+ 伤寒杆菌 红 黑 黄 色 色色
痢疾杆菌
红 色
黄 色
-
变形杆菌
红 色
黑 色
+
生化反应管
尿素 H2S 葡萄糖 乳糖
- - ++ +
动力
+
-+ +- +
-- +- + ++ -+
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
生化反应管原理(2)
糖发酵试验,细菌具有多种酶系统能分解糖类,产 酸产气。不同的细菌对各种糖类的分解不同,因而 可以利用糖发酵进行各种细菌(特别是肠道细菌)的 鉴别。
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葡萄糖产酸产气。 志贺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不分解乳糖,
但能分解葡萄糖产酸。 宋内氏痢疾杆菌迟缓发酵乳糖产酸,能分解葡萄糖
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教学设计-好范文网《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对于本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知识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八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节课的重点是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是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器的分工以及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节在高考中的考点是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情,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前面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会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以及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后,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能力基础。

而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学生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阅读课本P44-47,并用红笔进行标注。

细胞生物学实验材料

细胞生物学实验材料

实验一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实验二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实验三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实验四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五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实验六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实验七细胞计数实验八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九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活性鉴定实验十环境因素诱变染色体改组的观察实验一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一、实验目的了解荧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其维护方法;掌握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荧光显微镜是选择由高压汞灯或类似光源发出一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后,观察细胞某种特异成分的分布状态的显微镜。

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一样,荧光显微镜也有物镜、目镜、调焦装置、光源、聚光器、载物台、镜身等组成部分。

所不同的是,荧光显微镜增加了激发光源和滤片系统,它投射到样品上的是特定波长的激发光而不是普通的可见光。

在激发光的作用下,样品中的荧光物质产生图1荧光显微镜发射光(即荧光)。

因此,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是样品中能产生荧光的部分所呈现的荧光映象,普通光学显微镜则是整个样品的可见光透射和折射影像。

某些物质在—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

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或直接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和水质素的黄色荧光等。

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次生荧光(或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桔红色荧光。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可发荧光物质进行检测时,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淬灭剂等。

因此在荧光观察时应抓紧时间,有必要时立即拍照。

三、实验用品荧光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0.01%吖啶橙染色液(acridine orange)、蒸馏水、水葫芦叶片四、实验内容与方法(一)荧光显微镜的构造1、基本装置荧光显微镜的基本装置是由普通光学显微镜加上一些附件(如荧光光源、激发滤片、二向色镜和阻断滤片等)的基础上组成的。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与显微测量(必做)一、实验目的:1.熟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3.掌握显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4.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态和结构,以适应其功能。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很多细胞的结构,并借助测微尺测量细胞直径,进而获得细胞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仪器:光学显微镜(每人1台),载玻片、盖玻片、剪刀、镊子、牙签、滴管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试剂:1%碘液、瑞氏染液(如果观察血细胞,则需瑞氏染液)材料:洋葱、红辣椒、紫色落葵(或紫罗兰)、血细胞悬液、口腔上皮细胞四、实验步骤:1.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用剪刀在洋葱鳞茎叶内表面画一个1mm2的方框用镊子撕下表皮在碘液中铺平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碘液(也可帮助排除气泡)显微镜下观察(同法制红辣椒表皮细胞装片)2.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用牙签刮取上皮细胞在1%碘液中搅动分散细胞染色1分钟盖上盖玻片观察3.血细胞观察(见《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9页)在载玻片右端滴一滴血用另一张载玻片以30~45度角(两玻片夹角)推移血液成均匀薄膜滴一滴瑞氏染液染色1~3分钟自来水冲洗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4.显微测量(1)原理: 测微尺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位于目镜内,为玻璃圆片,上有一条带刻度的直线,精确度较镜台测微尺的低;镜台测微尺是一块载玻片,中央圆形区域内有一带刻度的直线,精确度较目镜测微尺高。

(2)测量:用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度量细胞的大小,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用镜台测微尺来校定。

A 、将镜台测微尺放入载物台上,转动目镜,使二者平行。

选择一处让二者重合,然后向右侧寻找再次重合处,记下二者的数值,并按照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精度关系换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实际代表的刻度值。

植物细胞分离实验报告

植物细胞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细胞分离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植物细胞器分离纯化的操作技能。

3. 了解不同细胞器在分离过程中的沉降特性。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分离实验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可以将植物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纯化,从而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三、实验用品1. 植物材料:洋葱鳞片叶或菠菜叶片。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蔗糖、盐酸、缓冲液、龙胆紫染液。

3. 实验仪器:离心机、匀浆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步骤1. 细胞破碎:将植物材料放入匀浆器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高速匀浆,破碎细胞。

2. 差速离心:将匀浆液转移至离心管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细胞碎片。

3. 叶绿体分离:将离心后的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以50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分离出叶绿体。

4. 线粒体分离:将离心后的沉淀物重新悬浮于生理盐水中,以12000r/min的速度离心15分钟,分离出线粒体。

5. 染色:将分离出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加入适量龙胆紫染液,染色5分钟。

6. 观察:将染色后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叶绿体:呈绿色,呈球形或椭球形,细胞器较大,直径约2-4微米。

2. 线粒体:呈蓝色,呈杆状或圆形,细胞器较小,直径约0.5-1微米。

六、实验讨论1. 在差速离心过程中,不同细胞器的沉降速度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离心速度和时间,实现细胞器的分离纯化。

2. 本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离效果较好,说明差速离心法适用于植物细胞器的分离。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匀浆时间和离心速度,以免影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并通过显微镜观察了其形态特征。

高中生物《细胞质》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质》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质的概念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细胞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细胞质的概念2. 细胞质的组成3. 细胞质的功能和作用4. 细胞质与细胞生活的关系5. 细胞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质的概念、组成、功能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胞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质的研究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引出细胞质的概念。

2. 讲解细胞质的组成:介绍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等成分。

3. 讲解细胞质的功能和作用:阐述细胞质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方面的作用。

4. 探讨细胞质与细胞生活的关系:分析细胞质对细胞生长、分裂、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影响。

5. 介绍细胞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6. 开展实验活动:如观察细胞质流动、细胞器的分离与鉴定等。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细胞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8. 总结与反馈: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胞质概念和组成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细胞质功能的综合理解。

4.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2. 利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14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器活体染色、细胞骨架观察)

2014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器活体染色、细胞骨架观察)

2014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器活体染色、细胞骨架观察)第一篇:2014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内容(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器活体染色、细胞骨架观察)实验三细胞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1.认识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的形态结构;2.掌握临时制片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材料、器材和试剂】材料:人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器材:显微镜、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牙签、滤纸;试剂:1%碘液。

【方法和步骤】1.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制片与观察口腔黏膜细胞涂片标本的制备:吸取一滴碘液滴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用一根事先灭菌的牙签伸入自己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取黏膜上皮细胞,然后,将其放入载玻片上的染液中并来回搅动使细胞散开,染色1 min左右后小心加盖玻片(尽量避免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液体。

观察:将自制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标本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较分散的、轮廓清晰的黏膜上皮细胞。

由于该细胞体积较小、着色较淡,观察时应稍降低视野亮度以便于较快找到目标(在低倍镜下,用碘液染色的细胞呈黄色,成群或分散分布,形态大小多呈扁平椭圆形)。

选择轮廓清晰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至高倍镜下观察。

在高倍镜下,可见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外围有一层薄薄的细胞膜,扁圆形的细胞核呈深黄色,细胞质呈浅黄色或浅蓝色,核中央致密的结构为核仁。

2.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的制片与观察表皮细胞装片标本的制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碘液,将洋葱鳞茎用小刀分为几块,取一块肉质鳞叶,用剪刀在内表皮划“田”字形小方格,每一小方格边长3-4mm,然后用镊子轻轻撕下一小方格的膜质表皮,置于载玻片的碘液滴中铺平,取一干净的盖玻片,将其一侧先接触标本旁的碘液,再缓缓地盖上盖玻片,尽量避免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液体。

观察:将制备好的装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长柱状、排列整齐、彼此相连的细胞,选择其中一个典型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至高倍镜下仔细观察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等结构。

【精品】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讲义

【精品】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讲义

实验一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的观察实验原理与目的(1)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了解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并掌握光镜下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初步掌握临时制片技术和显微绘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构成人体或其他高等动物或植物的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细胞的形态都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如具有运输O2和CO2功能的红细胞为双凹盘状;具有感受刺激与传导功能的神经细胞呈星芒形,附有长短不等的树枝状突起;上皮细胞是柱形或扁平形;巨噬细胞则呈不规则形状,并能伸出伪足,以利于为执行吞噬和消灭外源的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虽然细胞在形态上多种多样、大小不同,但却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即都是由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核(nucleus)组成。

实验用品1.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推片、吸管、镊子、牙签、擦镜纸、吸水纸、小剪刀。

2.材料:洋葱、人口腔上皮细胞、鸡血液、人血细胞涂片、蟾蜍血细胞涂片。

3.试剂:2%碘液、Giemsa染液。

试剂配制1.2%碘液:称取碘片2g,碘化钾5g,蒸馏水100ml混匀溶解即可。

2.吉姆萨(Giemsa)染液:吉姆萨粉(Giemsastain)l.0g甘油(AR)66ml甲醇(AR)66ml将Giemsa粉放入研钵中,先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粒为止,然后再将全部甘油倒入,放56℃温箱中2h后,加入甲醇,将配制好的染液密封保存棕色瓶内(最好于0~4℃保存)。

内容与方法一、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制片与观察:1.临时制片:取一擦净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滴一滴2%的碘液,将洋葱茎用小刀分为几块,取一块肉质鳞叶,用镊子在其表面轻轻撕下一小块膜质表皮,再用剪刀剪成3~4mm2的小块,置于载玻片的染液中铺平,染色2~3分钟,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染液。

2.观察:将标本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长柱状排列整齐、彼此相连的细胞,选择其中较典型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成高倍镜观察以下结构:1)细胞壁:在每两个细胞相连处,可看到二层壁状结构,是相邻细胞各自的细胞壁,有纤维素构成。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授课时间:11月2日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者:林楠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五、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第二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细胞器——系统的分工第二课时:细胞器——系统的合作一、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需记忆的内容较多,因此,学生在课堂后期会出现疲倦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得课堂活泼生动些。

细胞实验教案1.

细胞实验教案1.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实验一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分级分离一、实验目的了解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的原理,以及练习使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哺乳动物的细胞核与线粒体。

二、实验原理细胞内不同结构的比重和大小都不相同,在同一离心场内的沉降速度也不相同,根据这一原理,常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法,将细胞内各种组分分级分离出来。

分离细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制成匀浆,在均匀的悬浮介质中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其过程包括组织细胞匀浆、分级分离和分析三步,这种方法已成为研究亚细胞成分的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的主要手段。

匀浆(Homogenization)低温条件下,将组织放在匀浆器中,加入等渗匀浆介质(即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钙)进行破碎细胞使之成为各种细胞器及其包含物的匀浆。

分级分离(Fractionation)由低速到高速离心逐渐沉降。

先用低速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用较高的转速,将浮在上清液中的颗粒沉淀下来,从而使各种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得以分离。

由于样品中各种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在离心开始时均匀分布在整个离心管中,所以每级离心得到的第一次沈淀必然不是纯的最重的颗粒,须经反复悬浮和离心加以纯化。

分析分级分离得到的组分,可用细胞化学和生化方法进行形态和功能鉴定。

三、细胞核的分离提取(一)操作步骤1.用颈椎脱位的方法处死小白鼠后,迅速剖开腹部取出肝脏,剪成小块(去除结缔组织)尽快置于盛有0.9%NaCl的烧杯中,反复洗涤,尽量除去血污,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液体。

2.将湿重约1g的肝组织放在小平皿中,用量筒量取8ml预冷的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钙溶液,先加少量该溶液于平皿中,尽量剪碎肝组织后,再全部加入。

3.剪碎的肝组织倒入匀浆管中,使匀浆器下端浸入盛有冰块的器皿中,左手持之,右手将匀浆捣杆垂直插入管中,上下转动研磨3~5次,用3层纱布过滤匀浆液于离心管中,然后制备一张涂片①,做好标记,自然干燥。

细胞器的分离

细胞器的分离

报告成绩实时记录成绩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学生姓名学号座位号同组同学日期 2014 年 11 月 10 日备注 n/a 【Introduction】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能发生特有的能量转换。

利用低速离心机可以分离叶绿体,其分离在等渗溶液(0.35 mol/L氯化钠或0.4 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目的是为了防止渗透压的改变引起叶绿体的损伤。

将匀浆液在1000 r/min离心,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然后,3000 r/min离心,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在室温下进行分离要迅速。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

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

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称为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橘红色荧光。

本实验利用荧光显微镜对发荧光的叶绿体进行观察。

【Materials & methods】1.试剂(1)蒸馏水(2)0.35 mol/L氯化钠溶液2.器材普通离心机,组织捣碎机,天平,荧光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针,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恒温箱,培养皿,滤纸,试管,试管架,移液管,滴管,烧杯,无荧光载片,盖玻片,离心管。

3.材料菠莱叶片。

步骤简要步骤如下,明细请看附页(实时记录页)组织破碎匀浆离心分离染色镜检【Results】在在40倍镜下观察时我的载玻片上只有少数的绿色叶绿体可以看到,我还借同组同学的进行了观察发现有较多的绿色叶绿体在视野中游动,至少比我的多10到20倍。

【Discussion】1. 讨论实验中进行细胞器分离纯化的注意事项。

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密度梯度这一步和吸取绿色薄带的步骤,两个都直接的影响到实验结果,前者需要把上清液缓缓加入到密度梯度离心管中,,后者要精确和巧妙地吸取中间的绿色薄带到载玻片上:再要之一的是离心机的使用方法,比如:平衡、清洁等。

实验 细胞器的分离

实验 细胞器的分离

• ①、②、③片,自然干燥后,放入Giemsa染 液缸中染色 5min,用蒸馏水洗去染液,镜检。 • ④片先滴 1—2 滴健那绿 B 于玻片上,挑少许 沉淀在染液中混匀,染5min,加盖片镜检。
• ⑤片先滴 1—2 滴健那绿 B 于玻片上,滴一滴 上清液在染液中混匀,染 5min,加盖组织; 2.过滤匀浆液的纱布事先用预冷蔗糖液 浸湿; 3.收集液体要避免吸到脂肪层; 4.标记玻片。
三、实验步骤:
蛙肝 ↓冷生理盐水10ml洗,吸干水分,放在小烧杯中 ↓加入预冷蔗糖液(少于9ml),剪碎 匀浆
↓纱布过滤至15ml离心管,溶液体积14ml。
滤液→做涂片①
↓2000 rpm离心10 min
沉淀 上清液 →做涂片② ↓加预冷蔗糖液至10ml,吹打均匀 ↓5ml,11000 rpm离心10 min,弃上清液 混合液 沉淀 ↓2000 rpm离心10 min,弃上清液 ↓加2ml预冷蔗糖液,吹打均匀 沉淀 混合液 ↓加1ml蔗糖液,混匀 ↓11000 rpm离心10 min 做涂片③ 沉淀 上清液 ↓ ↓ 取少许于载片, 取1滴于载片 加健那绿B 混匀④ 加健那绿B 混匀⑤
实验报告:
1.绘制1-5号涂片镜下形态图;
2.分析比较不同涂片间结果的差异及原因。
用另一玻片轻触液滴前端
载玻片
约1/4处,滴加液滴
图示:涂片制作过程
实验六 细胞器的分离: 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分级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级分离细胞组分 的原理和过程。 2. 熟悉离心机、匀浆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差速离心:根据被分离物质的体积差异,逐渐提高离心 速度以分离大小不同的细胞器的方法。体积大的沉降快, 反之,则慢。

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

实验六细胞器的分离与观察

0.34mol/L蔗糖溶液-0.5mmol/Mg(Ac)2溶液、
0.88mol/L蔗糖溶液-0.5mmol/Mg(Ac)2溶液、
95%乙醇溶液、丙酮、PBS液、
甲基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派洛宁染液、中性红-詹纳斯绿染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细胞核的分离
(1)组织匀浆:将饥饿24h的大白鼠处死,立即剪开腹 部,迅速取出肝组织浸入预冷的生理盐水,洗去血污,用滤 纸吸干。称取0.5g肝组织,在小烧杯中剪碎,用预冷的 0.25mol/L蔗糖溶液洗涤数次。将烧杯中的悬浮肝组 织倒入匀浆管中进行匀浆,匀浆过程要在冰浴中进行。 匀浆完毕,移入1.5ml离心管中。
细胞器分离过程中的悬浮介质常使用水溶性的 蔗糖溶液,因为它比较接近细胞质的分散相, 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保持酶的活性,避免细胞器的聚集。
沉淀
转速x时间
A 150g x 20min
B 1000g x 20min
C 3000g x 6min
D 10000g x20min
E 105000g x120min
(2)离心:低温离心机中进行。 每次离心前 一定要在天平(托盘天平)上将两离心管配平。 第一次以600g离心10min。将其上清夜移入 Eppendorf管中,盖好盖子置于冰浴中,留待 后面使用(分离线粒体)。沉淀使用1ml预冷的 0.25mol/L蔗糖溶液离心洗涤2次,每次 1000g离心10min。
r为离心机中轴到离心管远端
的距离
n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速
(r/min)
1000g=9.8牛(N)
离心技术类型
离心技术可用于细胞器的分离。
离心技术一般包括: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 心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步骤:(一)细胞形态观察l、动物细胞的观察(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

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10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四、实验结果:1、目镜校正:40倍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17/70=0.242、细胞大小的测量:五、作业与思考:1、血细胞按含量高低,主要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最大,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小。

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形态见下图。

2、植物细胞一般比动物细胞大一些。

形态图见下。

3、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测定的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但有一些偏差。

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同等实际距离下的两点视野距离更大,而更容易测量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器的分离原理 掌握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二、实验原理
细胞器是细胞中维持细胞复杂生命活动的功能性器官, 为了研究各种细胞器的功能,首先就要将这些细胞器 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利用各种物理方法(研磨、超声 波振荡、低渗等将组织制成匀浆,细胞中的个中亚组 分即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3)纯化:将沉淀用5倍体积0.34mol/L蔗糖溶 液-0.5mmol/Mg(Ac)2溶液混悬,用长针头注射 器再混悬液下轻轻加入4倍体积0.88mol/L蔗糖溶 液-0.5mmol/Mg(Ac)2溶液。尽量使两种溶液明 显分层。以1500g(4752rpm)离心15~20min。弃 上清液,沉淀即为经过纯化的细胞核,用PBS溶 液悬浮,4˚C保存。
细胞内不同结构的细胞器大小密度存在差异,因此不 同细胞器在介质中的沉降系数各不相同。根据这一原 理,常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法来分离不同的细胞器。分 级分离的方法有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两种。
分离细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制成匀浆, 在均匀的悬浮介质中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 其过程包括组织细胞匀浆、分级分离和分析三 步,这种方法已成为研究亚细胞成分的化学组 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的主要手段。
细胞经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液处理后,其中的 DNA和RNA出现不同的呈色反应,一般认为这是 由于带有负电荷的核酸对碱性染料派洛宁和甲 基绿具有亲和力,且这两种染料的作用有选择 性,甲基绿染高聚分子的DNA呈蓝绿色,派洛宁 染低聚分子的RNA呈红色。
下次实验内容:
(4)鉴定:将分离纯化的细胞核制成涂片,空气干 燥。将干燥的涂片浸入95%乙醇溶液固定5min,晾 干,滴加甲基绿-派洛宁染液染色20~30min,丙酮 分色30s,蒸馏水漂洗,滤纸吸干水,镜检。
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
植物根尖液泡的中性红染色
三、材料和试剂
材料:小鼠的肝脏
器材:高速冷冻离心机、天平、显微镜、Eppendorf 管、冰块、冰盒、载玻片、盖玻片、玻璃匀浆器
试剂:生理盐水、0.25mol/L蔗糖溶液、 0.34mol/L蔗糖溶液-0.5mmol/Mg(Ac)2溶液、 0.88mol/L蔗糖溶液-0.5mmol/Mg(Ac)2溶液、 95%乙醇溶液、丙酮、PBS液、 甲基绿-派洛宁染液、中性红-詹纳斯绿染液。
五、实验结果
核DNA呈蓝绿色,核仁和混杂的细胞质RNA呈 红色。
线粒体蓝绿色,呈小棒状或圆形。 观察每个视野中所见完整细胞核和线粒体的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细胞核的分离 (1)组织匀浆:将饥饿24h的大白鼠处死,立即剪开腹部, 迅速取出肝组织浸入预冷的生理盐水,洗去血污,用滤 纸吸干。称取0.5g肝组织,在小烧杯中剪碎,用预冷的 0.25mol/L蔗糖溶液洗涤数次。将烧杯中的悬浮肝组织 倒入匀浆管中进行匀浆,匀浆过程要在冰浴中进行。匀 分析:分级分离得到的组分,可用细胞化学和 生化方法进行形态和功能鉴定。
Unna染色法(甲基绿-派洛宁染色)
细胞核分析:甲基绿-派洛宁对DNA和RNA有选择性 的染色效果。核酸是酸性的,它们对于碱性染料甲 基绿和派洛宁的亲和力不同,而使这两种染料对两 类核酸具有了选择性。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 被派洛宁染成红色,这样就能使细胞中两种核酸分 布显示出来。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 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 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 胶粒表现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 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 吸引作用。
中性红-詹纳斯绿染色
线粒体分析:詹纳斯绿(Janus green B)是 对线粒体专一的活细胞染料,毒性很小,属于 碱性染料,解离后带正电,由电性吸引堆积在 线粒体膜上。由于线粒体内具有细胞色素氧化 酶系,能使詹纳斯绿保持在氧化状态(淡蓝绿 色)。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即高尔 基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 红色。
2.线粒体的分离
(1)分离:将分离细胞核时收集的上清液以 10000g(12270rpm)离心10min。沉淀用预冷0.25mol/L蔗 糖溶液悬浮,10000g离心10min,反复2次。
(2)鉴定: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加1~2滴中性红-詹纳斯
绿染液,用牙签挑取沉淀物均匀涂片。盖上盖片,染色 5min,镜检。 线粒体蓝绿色,呈小棒状或圆形。
(1)细胞匀浆(Homogenization):低温条件下, 将组织放在匀浆器中,加入等渗匀浆介质(即 0.25mol/L蔗糖)进行破碎细胞使之成为各种细 胞器及其包含物的匀浆。
(2)分级分离(Fractionation):由低速到高速离心 逐渐沉降。先用低速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用较高 的转速,将浮在上清液中的颗粒沉淀下来,从而使 各种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得以分离。由 于样品中各种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在离心开始时 均匀分布在整个离心管中,所以每级离心得到的第 一次沉淀必然不是纯的最重的颗粒,须经反复悬浮 和离心加以纯化.
核DNA呈蓝绿色,核仁和混杂的细胞质RNA呈红色。
六、实验报告
1. 线粒体提取分离过程中,为什么要在0~4℃进 行?
2. 要获得高活性的线粒体,在线粒体提取、分离 和活性鉴定的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根据你的实 际体会,写出操作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法。
3. 分离介质 0.34mol/L及 0.88mol/L缓冲蔗糖溶 液哪一种在下层? 有什么作用?
(2)离心:低温离心机(4℃)中进行。 每次
离心前一定要在天平(托盘天平)上将两离心 管配平。第一次以600g(3005rpm)离心10min。 将其上清夜移入Eppendorf管中,盖好盖子置于 冰浴中,留待后面使用(分离线粒体)。沉淀 使用1ml预冷的0.25mol/L蔗糖溶液离心洗涤2次, 每次1000g(3880rpm)离心1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