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修改)《登高》PPT获奖说课稿.ppt
合集下载
《登高》说课PPT课件
03
教学目标与评估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登高》的 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 词内容及其含义。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鉴赏的 方法,对《登高》进行深 入分析,提高审美能力和 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 和思想,感受诗歌的美, 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
电脑
用于播放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和控制PPT课件
实验设备
实验室
01
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实验器材
02
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如显微镜、烧杯、试管等
实验材料
03
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如试剂、样品等
05
教师资质与教学经验
教师资质
学历背景
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中文或相 关专业毕业。
教师资格证
持有中国教育部颁发的教师资格证, 具备教学资格。
课程大纲
《登高》的文本解读,包括字词 解释、句意分析等。
《登高》与其他杜甫诗歌的比较 与鉴赏。
01
02
《登高》的创作背景及杜甫的生 平简介。
03
04
《登高》的艺术特色,包括意境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课程安排
01
02
03
04
05
导入(5分钟)
文本解读(20分 钟)
艺术特色分析( 15分钟)
比较与鉴赏(10 总结与作业(5分
《登高》说课ppt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 教学目标与评估 • 教学资源与工具 • 教师资质与教学经验 • 学生反馈与评价
01
课程介绍
《登高》ppt课件
悲愁的无可排遣?还是自我生命的珍重?
总结感悟
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 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 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
回顾
刚才我们先从诗歌标题“登高”入手 我们了解了作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鉴赏了这首诗的写景,体味了这首诗的情感 不难得出,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写景的角度也是多样的
明代胡应麟 在《诗薮》中评价:
“杜甫的登 高,当为古今七 律第一”
任务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韵律,体会情感
登 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二:二读:读懂诗意 (抓意象——悟意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猿人听啸着哀猿,声也觉是得诗
︼
声音哀伤。
急风就是风很大
面
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悲哀凄楚
︼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写 下这首《登高》;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 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历史背景
公元767年,“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唐王朝由盛转 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中。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夔州, 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之前纷纷去世了。
762年,李白去世,765年,高适和严武去世(高适和 严武,是给予了杜甫非常大帮助的两个人,可以说,成 都草堂的建成、杜甫流落期间短暂的安定生活的实现都 是依仗于这两位朋友)。
总结感悟
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 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 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
回顾
刚才我们先从诗歌标题“登高”入手 我们了解了作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鉴赏了这首诗的写景,体味了这首诗的情感 不难得出,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写景的角度也是多样的
明代胡应麟 在《诗薮》中评价:
“杜甫的登 高,当为古今七 律第一”
任务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韵律,体会情感
登 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二:二读:读懂诗意 (抓意象——悟意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猿人听啸着哀猿,声也觉是得诗
︼
声音哀伤。
急风就是风很大
面
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悲哀凄楚
︼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写 下这首《登高》;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 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历史背景
公元767年,“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唐王朝由盛转 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中。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夔州, 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之前纷纷去世了。
762年,李白去世,765年,高适和严武去世(高适和 严武,是给予了杜甫非常大帮助的两个人,可以说,成 都草堂的建成、杜甫流落期间短暂的安定生活的实现都 是依仗于这两位朋友)。
《登高》ppt课件
②就写景而言,通过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 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生动形 象,精练传神。
③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作客”的追 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 “独登台”。这些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 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3.古人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句 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请简要赏析。
参考:这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①诗 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流不息、 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 的情怀。
②“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 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③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 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因此,前人把它 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古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
哀 情
的河洲上有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
悲
秋
绝
唱
文白对译
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古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
哀 情
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悲
秋
绝
唱
文白对译
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
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长期漂泊,晚年疾病
哀 情
审美鉴赏
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包括思想感情
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思想情
杜甫《登高》精美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忧国忧民)
(涉世不深)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遗憾,使我两鬓斑白了。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03
01
02
尾联分析
——苦:很、非常;恨: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谢谢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意境步骤:①图像画面+景物特点+思想情感。②意象+画面+意境+情感
①急风、高天、猿啸、清渚、白沙、孤鸟、落叶、江水;(2分)② 前两联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朔风凛冽、天高人小、孤猿哀鸣、飞鸟盘旋、落叶纷纷、江水涛涛,这一切营造出萧瑟悲凉的意境氛围。(3分)
①既有漂泊他乡引起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又有自身年老多病的悲凉,更有对国家多灾多难而自己年老无力为国效命的极度忧愤之情,同时也有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想借酒浇愁却因病而不能,只能郁结在作者心头。
《登高》ppt课件
所处年代
公元712-770,经 历过“安史之乱”
《春望》《登岳阳楼》《望岳》《春夜喜雨》… 代表作品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评价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文体知识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 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多为五言、七言。
杜 甫
关于登高
登 登:升也,走上高处。 临:视也,自上视下。 登临诗:指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
临 (山、亭、台、楼、阁等)而情思涌动, 赋诗兴叹,抒发自己胸怀的诗词。
关于登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的甫同 人又样 生会是 慨发登 叹出高 呢怎, ?样杜
日月、金银台、虎鸾 象、比喻
浪漫主义
、群仙等
象征性意
急风、高天、哀猿、 现象实意象 联系紧密、 描写客观具体、
清渚、白沙、鸟、落 、描述性 图景完整 现实主义
木、长江等
意象
课后作业
1.导学案:P91 2.固学案:第8课 第2课时 P58-P59 3.背诵《登高》 4.预习《琵琶行并序》
对应
对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颔联与尾联的写景与记叙关联紧密。这种章法结构使诗 歌的描写与叙述、景物与情感相互照应与映衬,从而使 写景更具针对性、情感性,叙述更具回应性、形象性, 全诗的艺术性、感染力、形象性也更加鲜明突出。
总结全诗
仰观 高天秋风
情
借景抒情 首联 自然之秋
俯察 江水洲渚 仰观 无边落木
杜甫《登高》PPT(整理版)
《登高》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杜甫长期漂泊,仕途坎坷,亲身经历了战乱的苦难,对社会现实 充满了忧虑。
个人经历
杜甫在晚年客居夔州,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感叹时光流逝,内 心充满了孤独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伤。
他登上高处,远眺家乡方向,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情的 诗歌。
诗歌赏析
思乡情结
杜甫思念家乡,也对当时的社会 状况感到担忧,渴望回到家乡过 上平静的生活。
理想与现实
杜甫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现 实的困境让他感到无力,这种矛 盾冲突让他倍感痛苦。
人生短促 幸福飘逝
1 1. 光阴易逝
人生苦短,时光飞逝,一去不 复返。
2 2. 珍惜当下
珍惜当下,不要等到失去才后 悔,要享受每一刻的幸福。
对理想的向往
山高路远
诗人渴望实现理想,但现实充满了艰难险 阻。
心怀希望
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 ,充满憧憬。
心存梦想
诗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坚持自 己的理想。
诗歌的艺术成就
语言的优美和生动
杜甫的语言精炼,富有表现力,将自然景 物和人生感悟融为一体。
格律的严谨和工整
诗歌的格律严谨,结构完整,节奏感强, 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天下之大 君王远
1 1. 天下广阔
诗人从登高望远的角度,展现了广 阔的天下,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 关注。
2 2. 君王遥远
诗人身处偏远之地,而君王却在遥 远的长安,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君王 的思念和期待。
3 3. 忧国忧民
诗人登高望远,心系天下,表达了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的关怀 。
杜甫《登高》ppt课件
杜甫的生活状况
颠沛流离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饱受 战乱之苦,多次流离失所 ,生活困顿。
忧国忧民
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深感担忧,他的诗歌中充 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
文学成就
尽管生活困苦,杜甫仍坚 持创作,他的诗歌在唐代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登高》的创作契机
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 高赏菊的风俗。杜甫在重阳节时 登上高山,俯瞰苍茫大地,感慨
对比手法
在《登高》中,杜甫运用对比手 法,将自然界的雄浑与人生的渺 小、社会的冷酷与个人的苦闷进 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语言精练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精练的 语言,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 刻的内涵,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诗歌的意象分析
猿啼
猿啼在诗歌中象征着悲凉和凄清,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相呼 应,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氛围。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述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同时,通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兵车行》
总结词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和对和平的渴望。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表达了作者对战争 的反对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通过“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 苦的同情。
后世诗歌创作树立了典范。
05
《登高》的朗诵与感悟
《登高》的朗诵技巧
节奏的把握
在朗诵时,要注重节奏的变换,根据诗句的含义和情感表 达的需要,合理安排停顿和语速。
《登高》优质课说课PPT课件
2021
7
六.说作业布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杜甫其人,
这节课,我设计了课外作业: 通过对杜甫三首诗歌的学习,对杜甫进
行一段人物刻画,300字左右。
2021
8
《登高》说课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21
1
❖ 教材, ❖ 教学目标, ❖ 教法学法 ❖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 作业布置
1
2
(一)教材: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 《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涵盖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的4位诗人的7篇 作品。
其中《登高》是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 代表性律诗。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
“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 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 赏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 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受诗之美, 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赏析本诗情景交 融的手法是教学重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 露的深沉的苦痛是教学难点。
2021
4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会用诵读法、自主合作 探究法、提问点拨法,指导学生思考,突破教学 重难点。
同时也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2021
5
(四)说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 ❖(一)导入 ❖(二)研读课文 ❖(三)归纳赏诗之法 ❖(四)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杜甫《登高》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2
,展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
《登高》诗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通过描绘秋
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天的景象,寓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
忧虑,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
内涵。 3 诗歌的语言特色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比喻等修
辞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诗歌具有很高
创作的,那时他正在流寓夔州。 3 《登高》诗的主题思想
《登高》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悲观情绪,展现了杜甫深沉
而激昂的情感世界。
时代环境影响
社会动荡背景
政治腐败问题
战争频繁影响
杜甫创作“登高”的时期, 正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由盛转衰,社会动 荡不安,这种环境对杜甫的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题思想的深层解读
诗人的孤独感
在《登高》中,杜甫通过描绘 自己独自登高的场景,表达了 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这 种孤独感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 感慨,更是对社会动荡时期的 无奈与思考。
社会现实的反思
《登高》这首诗歌中,杜甫通 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隐喻了 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呼 吁人们关注和改变现状。
世界的深沉思考。
喻、象征等,使得诗句富有深度和韵味,引人深
思。 3 诗句的情感寄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
诗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寓含了对生
活的坚韧和不屈。
深入剖析名句含义
诗句中的"飞鸟"象征
"飞鸟"在诗中象征着自由与 无拘无束,杜甫借此表达了 自己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
《登高》说课PPT课件
(二)学情:
从对诗词的学习来说,在《登高》之前,本 单元已经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 诗三首》的前两首,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在 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 容。
因此,高一语文诗词教学不能只停留于现象 和知识本身,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 能力,要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从而 深层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6.教பைடு நூலகம்时数
1课时
(二)具体设计及其理由
1、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
(1)导语
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 在萧瑟凄凉的黄昏孤独的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 春·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 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 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 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 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 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 诗—《登高》。
膀去感受、去体验意象,从而明确诗歌的情感。
这一过程中可让学生自 由诵读,分组讨论分析首联、 颔联共写了几种意象?(急 风、天高、哀猿、飞鸟、落 木、长江)分别用什么词描 写?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 语言描写诗歌前两句的意境。
B学生在进入情境之后,引导 学生抓住颈联、尾联的关键词, 通过诵读,感受“登高悲 秋”“常作客”“多病”“独 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鬓”“浊酒杯”中展现的人物 形象,思考“万里”“百年” 在诗歌中的作用。这一过程中,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 质疑,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辩 驳,深化对诗歌的认识,领悟 诗人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 消沉的情怀,突破教学难点。
《登高》ppt课件
杜甫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
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古 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 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 尊为“诗圣”。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感情多为忧国忧民。
“急”字, 很传神地写 出了当时季 节的特点。 其次,这个 “急”字,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急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显得天底下
的人渺小孤 单。写出了 诗人孤苦无
助的凄凉心 境。
猿鸣凄 切,使 人听到 它的叫 声倍感 悲凉。
“渚”是江中 的小洲,站在 高处朝下看, 水中的沙洲显 得既小又空, 在萧瑟的秋风 中,给人一种 凄清的感觉。
“悲”什么?
背景
国家: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 家仍是一片混乱; 诗人: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这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6岁,飘零的第八个年头了。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杜甫心头,
高 哀清
“白”是 冷色调, 与前面的 “清”字 一起构成 一幅苍凉 凄清的画 面。
白
在空中盘旋, 说明它无处停 息,让诗人不 由得想到了自 己的艰难处境, 孤独无依 。
飞
风天 猿渚沙鸟
一个“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哀伤心绪的反映。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
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古 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 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 尊为“诗圣”。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感情多为忧国忧民。
“急”字, 很传神地写 出了当时季 节的特点。 其次,这个 “急”字,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急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显得天底下
的人渺小孤 单。写出了 诗人孤苦无
助的凄凉心 境。
猿鸣凄 切,使 人听到 它的叫 声倍感 悲凉。
“渚”是江中 的小洲,站在 高处朝下看, 水中的沙洲显 得既小又空, 在萧瑟的秋风 中,给人一种 凄清的感觉。
“悲”什么?
背景
国家: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 家仍是一片混乱; 诗人: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这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6岁,飘零的第八个年头了。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杜甫心头,
高 哀清
“白”是 冷色调, 与前面的 “清”字 一起构成 一幅苍凉 凄清的画 面。
白
在空中盘旋, 说明它无处停 息,让诗人不 由得想到了自 己的艰难处境, 孤独无依 。
飞
风天 猿渚沙鸟
一个“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哀伤心绪的反映。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等奖《登高》优秀PPT课件
时间之永恒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CHENLI
16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 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 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CHENLI
22
方法总结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意象分析法: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CHENLI
23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CH茅ENLI屋为秋风所破歌》 7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外飘零,写这
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
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
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
《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CH诗ENL,I 皆为人传诵。
6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安全注意事项和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
总结词
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是保障登山安全的 关键。
VS
详细描述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 、止血、处理骨折等。携带紧急联络设备 ,如手机或卫星电话,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及时寻求帮助。预先制定紧急应对计 划,包括与家人或朋友的联系方式、集合 地点等。
05 主题三:登高的实践和体 验分享
的意义和价值。
07 主题五:登高的未来展望 和发展趋势
登高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01
02
03
科技助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登高运 动将更加依赖高科技装备 和数据分析,提高攀登效 率和安全性。
环保意识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登 山者将更加注重对自然环 境的保护,减少对攀登路 线的破坏和污染。
极限挑战
随着攀登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登高运动将更加追求 极限挑战,攀登更高、更 险峻的山峰。
如何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登高运动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登山教练和领队的培训和认 证,提高登山组织的专业水平和
服务质量。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登高运 动的魅力和价值,吸引更多人参与。
举办赛事活动
举办登山比赛、户外挑战赛等活动, 提高登高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登高运动的期望和建议
重视安全
在追求攀登高度和难度时, 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加 强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能 力。
登高课件
目 录
• 封面 • 目录 • 主题一:登高的意义和重要性 • 主题二:登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 主题三:登高的实践和体验分享
目 录
• 主题四:登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 主题五:登高的未来展望和发展趋势 • 总结 • 参考文献/引用来源
《登高》PPT说课稿PPT教学课件
上百病缠身,反倒更增添了诗人心头的悲凉。全诗给人
苍凉雄浑、沉郁悲壮之感。要导学本课即是要引导学生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意象,进而把握意境,
20体20/会12/1诗0 人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情感。
3
二、说导学目标
• 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应“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 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古诗如浩瀚之海,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让学生自己在 诗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所以教师要通过长期导学使学生 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 目标。
困难,因此在导学中运用课件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 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有必要了。
2020/12/10
7
• 在体会诗歌的悲情美环节,我会恰当运 用提问点拨法,引导学生思考,突破导 学难点。
• 4、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影像资料、 背景音乐,变抽象为直观,变无声为有 声,丰富教学内容。
• 与以上设想相对应,将引导学生通过反 复诵读、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 方法入情悟理。
《登高》说课
2020/12/10
1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 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三册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 《登高》,我将从教材分析、 导学目标、导学方法、学情和 导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说明。2020/12/10 Nhomakorabea2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 三首》的第三首。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唐代诗歌的 发展趋于成熟,体裁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 多样,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 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 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很重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渗透式指导法。在教学中将鉴赏诗歌的规律方法不断的
提出,使学生在自觉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 果。
︵。︵
5
四、说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 • 为了知人论世,丰富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观
看《唐之韵》中的《一代诗圣》上下集。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像一本耐 人寻味的书,不管什么时候读,都会别有情味。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有 人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 凄苦。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 一体,那么杜甫笔下的《登高》又是怎样一番情致呢?让我们进入作 品尽情品味吧。
合文本回答问题的基础上,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人 仅仅悲叹大自然的秋吗,所悲之秋还有没有别的 意味?
教师可结合多媒体适时展现杜甫生平及此诗的写作
背景,引导学生作如下的解读: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
第四年,赋诗,想岁将百年,而命途多舛,对
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无异
第一个问题是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该如何概括?
第二个问题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此问题设计顺势而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登高》这首诗,不论学生如何思考第二个问题,无外乎从悲自然之 秋、生理之秋、社会之秋这三个层面进行回答。
︵。︵
8
针对悲自然之秋这一层面,我从文本出发,设 计如下的三个问题:
①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 的图景,试问,哪一个意象让你感受最深,请 描绘一下,此为点。
答案多样,如飞鸟、落木、长江等等。
②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
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写景,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9
关于诗人悲己,悲生理之秋这个层面,在学生结
︵。︵
6
(二)新课传授
• 1 四读诗歌 • (1)教师范背诗歌,学生注目。 • (2)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 (3)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
• 四读诗歌,有利于实现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 诵读能力,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
7
(三)探讨景、境、情的关系
此教学设计就是本着学生应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则,通 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为此,全课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登 高》
杜甫
︵。︵
1
一、教材 二、教法 三、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
2
一、说教材
• 《登高》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 根据大纲要求和学 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赏析情景交融艺术特 点
2、过程与方法: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于要了诗人的性命,今诗人头发花白,命将尽而事业
无成,不由悲从中来,悲叹个人生活困顿的同时,更
加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实为悲叹个人人生之秋。此
教学环节意在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深切的
感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
10
关于第三个层面,即诗人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根据新课
标教学应分层推进,教学是逐步深入的过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 感情。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 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情景交融艺术︵特。点︵
3
二、说教法
• 这课的教学,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 1、以读代讲。 • 2、点拨议论。 • 3、规律总结法。
诗人悲秋,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这些也许都不 是“悲秋”的根本,那么“悲秋”的根本是什么? 请结合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讨论、分析。
︵。︵
11
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互评,达成共识: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等大量诗人的诗作中,我们似乎恍然大悟, 悲秋,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悲生理之秋,更深层的 是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登高》一诗真正的意 蕴,是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国家之秋的有机统 一,体现的是诗人忧国伤世的博大志士胸襟和情怀。
在完成探讨景、境、情关系 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背 诵全诗。此设计有利于实现 教学大纲中要加强学生的积 累,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 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 一教学目的。
︵。︵
12
五 板书设计和课外练习
登高
杜甫
自然之秋 风(急)天(高) 渚(清)沙(白)视觉
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悲
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
4
三、说学法
•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 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学 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
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 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听觉
人生之秋 多病 独登台
伤心伤己
国家之秋 艰难苦恨 潦倒停杯
忧国忧民
课外练习
请从景物描写和情感传达角度对《登高》写一段小鉴赏。
(设计意图:回味课堂,巩固课堂成果。)
︵。︵
13
谢 谢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