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层大气物理学第四章3Thermalenergy大气热能

合集下载

第四章大气的热力学过程ppt课件

第四章大气的热力学过程ppt课件

20
❖ 根据泊松方程,
T ( p )0.286 T 0 p0
❖ 即可得到位温的表达式
R
0.286
T10p 00cp T10p 00 T10p 00
❖ 下面对它作一些讨论:
❖ (1)位温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 对位温公式取对数微分:dln dlT ndln p
❖ 上式还可写成下面形式:
d精 选PdT PT T课件κdppdT TcR pdpp 21
精选PPT课件
8
❖ 对上式在(p 0 , T 0 )及( p , T )的范围内积分
T dT R P dp
T T 0
C p p P 0
TR p 1n 1n
T0 C p p0
R
T ( p )Cp
T0
p0
❖ 因为
R0.28J7/(gK)0.286 Cp 1.00J5/(gK)
❖则
T ( p )0.286 T 0 p0
精选PPT课件
16
❖ 由于 d q s dz
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所以 m
不是常数,
而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 ,下表给出 m 在不同温度和气
压下的值
湿绝热直减率(℃/100m)
精选PPT课件
17

由表可见,
随温度升高和气压减小而减小。
m
❖ 这是因为气温高时,饱和空气的水汽含量大,每降温
1℃,水汽的凝结量比气温低时多。例如,温度从20℃
气的减温率 =d,则整层大气位温必然相等。在对流
层内,一般情况下大气垂直减温率
<
d,所以有
z
0
即位温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这些在讨论大气稳定
度时是重要的关系式 精选PPT课件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大气概述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得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得各种固体与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得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得下垫面时,它得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得物理过程中获得新得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得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得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得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以产生两个锋面,前面就是暖锋,后面就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得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得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得锋称为锢囚锋。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得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得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得物理量。

12、混合比r: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

r=m v/m d13、比湿q: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

q=m v/(m v+m d)14、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得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5、饱与水汽压e s: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得水汽达到饱与时所具有得水汽压。

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ρv: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得水汽质量。

17、相对湿度U w:在一定得温度与压强下,水汽与饱与水汽得摩尔分数之比称为水面得相对湿度。

18、露点t d:湿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气压不变得条件下,气温降到对水面而言达到饱与时得温度。

大气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气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气物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物理是研究大气运动、气象现象和大气环境的学科。

它涉及了大气的结构、运动规律、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大气物理研究中,人们不仅仅关注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还涉及到了空气污染、天然灾害等问题。

下面将对大气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由各种气体组成。

主要成分包括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1%)、水蒸气(变化范围大)等。

大气主要分为四层:对流层(最底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部层。

大气的运动规律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是对流运动和垂直运动。

而水平运动则包括风、地转风、切向速度、螺旋速度、地面风、垂直风等。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大气中的热力学过程包括气体的热胀冷缩、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等。

这些过程对大气的热力学结构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的动力学过程大气中的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大气的环流、热带气旋、高空急流、地理风等。

通过这些过程,可以了解大气的轨迹和运动规律。

大气现象大气现象主要包括天气、云、雨、雪、冰雹、雾、霾、龙卷风、飓风、台风、雷电、飞沙走石等。

这些现象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利用大气物理的知识对气象现象进行预测和预报。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工作,预防天气灾害等。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的变化。

它包括了气温、降水量、风向等的变化。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污染物质,包括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环境等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天然灾害天然灾害包括了台风、龙卷风、地震、洪水、干旱等。

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大气物理研究中,人们不断地深入探索大气的奥秘,致力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探索气候变化的规律、减少空气污染和防范天然灾害。

大气热力学基础

大气热力学基础

Page 11
4.1.2 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方程
将热力学第二定律δQ=TdS代入热力学第一定律中, 得热力学方程
dU=TdS-pdV
Page 12
4.1.2 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函数 热力学函数焓 对于封闭系,且只做体胀功的可逆过程来说, dH=TdS+Vdp 由上式可知,等焓条件是dS=0和dp=0,即等压绝热过程。 吉布斯函数
δQ=m(dh-αdp)
Page 8
4.1.2 热力学基本定律
若以Cp表示等压过程的比热容,则有
δQ=mcpdT
又由上式可知,等压过程 则
δQ=mdh dh=cpdT
同理,若以Cv表示等容过程的比热容,则有
δQ=mcvdT
又由上式可知,等容过程 则
δQ=mdu du= cvdT
Page 9
Page 3
4.1.1 基本概念
热力学过程
准静态过程:一个系统在外界影响下所经历的过程中任一状态都是平 衡态。准静力条件:p = pe 绝热过程:气块与气层热量隔绝,不交换热量,只通过做功方式交换 能量,使系统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绝热过程必是无质量交换过程。 可逆过程:过程的每一步向相反方向进行时都能恢复原状态,而且不 影响外界任何变化的过程。如果同时满足定质量、无摩擦、准静态三个 条件必是可逆过程。
Page 20
4.1.3热力学定律应用于空气系统
含有液态水的饱和湿空气块是一个二元多相系统,在云团内云滴和雨 滴的形成过程也是二元多相过程,若是液汽共存的纯水系统,由上式可 得汽化潜热 lv为
lv=hv-hl
同样,固汽共存的纯水系统,由上式可得升华潜热 li
li=hv-hi

大气科学基础:4-1-热力学定律在大气中的应用

大气科学基础:4-1-热力学定律在大气中的应用

(Q) p
(Cv
R)dT
RT
dp p
(Cv
R)dT
Let : Cp Cv R
Cp
(Q) p
dT
Q
(Cv
R)dT
RT
dp p
C p dT
RT
dp p
上式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上应用形式之二,也 是常用的热流入量方程。
§2 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的绝热过程
(1)气块的概念和基本假定
气块,空气微团。它足够大,包含了一定数量的空 气分子,保证了统计量的稳定性;它足够小,保证 了它内部宏观物理性质的均匀性。
第四章 大气热力学基础
§1 热力学定律在大气中的应用 §2 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的绝热过程 §3 饱和湿空气的绝热过程 §4 温度-压力对数图及应用 §5 大气静力稳定度
• Why study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s?
✓ Our atmosphere is a mixture of gases. How this mixture behaves under spatially varying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is critical to predicting weather and climate. We therefore need to know the laws that govern gases in detail.
(2)热力学定律的 (T,P) 形式
利用状态方程将热流量方程中的比容消去,既可得 到热力学定律的 (T,P) 形式:
pv RT pdv vdp RdT v RT
p pdv RdT RT dp
p
Q
CvdT

大气物理学知识点 3

大气物理学知识点 3

大气物理学知识点 3大气物理学可是一门超级有趣的学问!它就像是我们头顶上那片天空的秘密宝典,里面藏着好多让人惊奇的知识呢。

咱们先来说说大气的组成吧。

你知道吗,大气就像一个大杂烩,有氮气、氧气、氩气等等。

其中氮气就像个低调的大哥,占了大气的大部分,差不多有78%呢。

氧气呢,就像个活力四射的小伙伴,占了21%左右,这可是咱们生存离不开的宝贝。

再说说大气的垂直分层。

就像一栋高楼,大气也分了好多层。

对流层就是咱们最熟悉的一层啦,这里的天气变化多端,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我记得有一次,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阳光明媚,结果到了中午,突然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把我淋成了落汤鸡。

这就是对流层的特点,气流上下翻腾,天气说不准啥时候就给你来个“惊喜”。

平流层呢,相对来说就稳定多啦。

飞机一般就在这一层飞行,因为这里没有对流层那么多的气流颠簸。

有一回我坐飞机,当飞机穿过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的时候,一下子就平稳了好多,那种感觉就像是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一下子到了平静的湖泊。

中间层的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这里的环境可有点“冷酷”。

热层的温度又会升高,这一层的大气粒子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变得特别活跃。

大气中的水汽也是个重要角色。

有时候空气中的水汽多了,就会形成云雾。

我曾经在山上露营,早上醒来,发现整个山谷都被浓雾笼罩,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那些雾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大气的压力也是个有趣的知识点。

在高山上,大气压力会降低,人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

我有个朋友去西藏旅游,刚到那儿就觉得头晕气短,这就是大气压力变化带来的影响。

大气物理学还涉及到大气的光学现象,比如彩虹。

彩虹的形成是因为阳光在水滴中折射和反射,每次看到彩虹,都觉得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还有大气的热力过程,白天太阳晒着大地,地面升温,晚上地面又把热量散发出去。

这就像我们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休息放松一样,有张有弛。

总之,大气物理学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课件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课件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ppt课 件
•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 大气的热力过程 •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 • 大气与地表之间的热量传输 • 大气中的水分循环 • 大气中的化学过程
0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组成
01
02
03
干洁空气
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约占大气总量的99.99% 。
水汽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虽然很 少,但它们是天气变化的 重要因素。
详细描述
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包括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和修复,以及植物光合 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等。这些反应涉 及到许多不同的化学物质和复杂的反应机制

大气中的化学平衡
总结词
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详细描述
在大气中,许多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即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 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此外, 化学反应速率也受到温度、压力、光 照等因素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热传导过程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和能量交 换进行传递的过程。在大气中,热传导主要发生在云、雾 等水汽凝结过程中,以及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接触边界。这 种传导现象能够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影响 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热辐射过程
总结词
描述热量如何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过程。
大气中的化学过程
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总结词
主要成分、次要成分、微量成分
详细描述
大气中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氮气(约78%)、氧气(约21%)、氩气(约1%)等主要 成分,以及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次要成分,还有微量成分如臭氧、一氧化碳、二
氧化氮等。
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
总结词
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光合作用

大气的热力状况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大气的热力状况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6 、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才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理解人生的真谛。 3 、思想是人的翅膀,带着人飞向想去的地方。 9 、如果我们消极地生活,那么迟早会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8 、那些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到底、努力奋进的人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5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13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命运。对自己 要狠一点,再狠一点,因为,你要的比别人多,就必须付出得比别人多… 4 、面对困难,许多人带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19 、最有希望得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时机去努力开创的人。
2.较大颗粒的尘埃和雨滴 特点:散射所有波段太阳
辐射---无选择性
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
思考:到达地
面主要是哪

个波长范围
层 大
的太阳辐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可见光区

散射

二氧化碳、水

汽吸收红外线


云层反射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 大气分子散射。
大气的热力状况
十堰市柳林中学
李文国
问: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太阳辐射
读太阳辐射的波 长范围分布图回 答:
图中A、B、C 分别表示什么? 太阳辐射能主要 集中在哪两个部 分?
(A为紫外区,B为可见光区,C为红外区;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培训资料

大气的热力作用培训资料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大 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以及 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
大气环流
气候类型与特点
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 致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有规律的大规模 运动,即大气环流。
不同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导致世 界各地气候类型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等。
大气结构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 气层,各层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 质存在显著差异。
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 广泛,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等。
地球辐射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也会向外发射电磁 波,称为地球辐射。地球辐射的波长 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
探空气球观测
利用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 升空,测量不同高度上的 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 要素。
飞机观测
通过飞机搭载气象仪器进 行高空大气温度、湿度、 风等要素的观测。
卫星遥感技术在观测中应用
气象卫星观测
利用气象卫星搭载的红外、微波等遥感 仪器,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湿 度、云量等信息。
VS
卫星导航定位观测
拓展延伸:跨学科领域合作可能性探讨
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合作
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转化和归宿, 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科学与地理学的合作
探讨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 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区域可持续发展 提供决策支持。
大气科学与生物学的合作
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 及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反馈机制。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知识理解与应用
通过培训,学员们对大气的热力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大气能量学

大气能量学

得到通量形式: K (KV ) (K) V D -----(7.44)
t
p
上式从地面到大气顶对质量积分( dM d dz 1 ddp ):
g
15
t
MKdM
M
(KV )dM
M
K dM
p
MV
dM
MDdM
-----(7.45)
不过上式左端除第一项外,其余均为0,因为:单位体积的水平动量通量
gz
1V 2 2
3
§7.2 大气能量方程 §7.2.1 动能方程
用V 点乘运动方程
dV
1
p
2V
g
F
dt
有微分形式动能方程
dK
1
v V
p
gw
v V
v F
dt
—(7.14)
①梯度 ②重力 ③摩擦
力做功 做功
耗散
易见,若达到地转平衡
V
沿等p线吹
V
与p垂直
①=0
静力平衡z方向重力与垂直梯度力平衡 w=0②=0
● 抵抗摩擦力的大气运动,将消耗动能; ● 沿着重力方向即下降的大气运动,位能将转换为动能,反
之类推; ● 科氏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故它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
少动能。
20
(2)其中之位能又可视为全位能,因静力平衡大气中,位能I与内能φ成 比例。
(3)全位能转化为水平动能,其根本原因是斜压力管作用。在正压大气 中,由于没有力管存在,位能不能释放为动能。通常就以正压静止大 气所具有的全位能作为全位能的基态。
16
§7.3.3 静力平衡下,闭合系统中的能量转换与守恒
(一) 闭合系统中动能和位能的转换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水汽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汽压随高度变化经验公式: ez=e0×10 –bz 式中,ez为高度z(m)的水汽压;e0为地面的水汽压; b为水汽压随高度变化的常数。 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度一定时,单位体 积空气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 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 和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以上为非均质层,其中又可分为氮层(85~200km)、 原子氧(3200~9600km)按大气化学核物理性质,非 均质层可分为光化层和离子层。光化层具有分子、原子 和自由基组成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约在20km高度处 03浓度最大处的臭氧层。离子层包含大量离子。又反射 无线电波能力。从下而上,又分为D、E、F1、F2和G层。 在气象学中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将大气圈分为五层
气压随高度的实际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如表所示
再气压相同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 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 位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三) 大气分层 按照分子组成,大气可分为两个大大层次,即均质 层和非均质层。均质层为从地表至85km高度的大气层, 除水汽有较大变动外,其组成较均一。85km高度

2· 大气质量 大气高度虽然不易确定,大气质量却可以从理论上 求得。假定大气是均质的,则大气高度约为8000m,整 个大气柱的质量为 m0=p0 H =1.125×10-3×8×105 =1013.3g/cm2 p0为标准情况下(T=00,气压为1013.25hPa)大 气密度。
(二) 大气压力 1· 气压 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上单位面积上 (横截面积1cm2)铅直空气柱的重量为大气压强, 简称气压。 地面的气压值在980~1040hPa之间变动, 平均为1013hPa。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还有 非周期变化。气压非周期变化常与大气环流和和 天气系统有关,且变化幅度大。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第三章大气热力学
考虑稀溶液滴(假定溶质单一)
E r ,n cn cr cr cn (1 )(1 3 ) E (1 3 ) E r r r r
Er , n E
C r cn 1 3 r r
科勒方程
3 m2 M 1 cn i 4 L M 2
Cn是一个与溶剂、溶质物理属性及浓度有关的参数。
赤道附近的气温年变化很小,随着纬度的增加, 年变化幅度也增大。气温年变化幅度还随着大陆

第2节 水(分)循环· 相变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海水(咸水 )占97%
冰雪占 2%
地下水占98.8%
全球有 140 万 万亿吨的水
淡水占3%
其 它 占 表面水占1% 1%
空 中 水 占 0.2 % ( 约28万亿吨)
表3.2 南、北半球气温的平均年较差(℃) 纬度 0 北半球 南半球 纬度 0 0 60 北半球 南半球 30 11
15 30
45
3 13
23
4 7
6
75 90
32 40
26 31
南半球气温年较差明显小于北半球
2.洋流影响
受暖(冷)洋流影响的陆地气温比不受影响的地方高 (低) 好几度。 例如,受暖高尔夫洋流(Golf Stream)影响的伦敦(北 纬51°N)一月份平均气温比不受暖洋流影响的纽约 (北纬40°N)高4.5℃。受美国西海岸冷性加利福尼 亚洋流的影响,加利福尼亚南部沿海的夏季气温要 比美国东海岸(不受此冷洋流影响)纬度相当的地方 低6℃或更多.
第3节 热流量方程
热流量方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热力学过程 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任一孤立系统由状态Ⅰ微 小变化至状态Ⅱ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dQ,等于 该系统内能的变化dU和对外作功d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z1, u=0, τ= τ
dA
• 代入向上的辐射强度
z=z0, u=ug, τ= τ1
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热状态
• 上式表明,在z高度处向上的辐射,
– 一部分来自地面(或云顶),经中间大气吸收减弱后到达 z高度的黑体辐射;
– 另一部分是从u = ug到u = 0之间各层发出,也经发射点与 dA面之间路径中大气的削弱后到达z高度处(u = 0)的黑 体辐射。
• 热能输运与∇ ·⃗q有关。设宏观平均运动速度没有散度,由分子热运动对热量输运 的贡献为
– 是气体分子热运动速度,
是速度分布函数。
– 若气体处于热动平衡态,空间各点温度相同,f(⃗r,⃗c)在速度空间内各向同性,则⃗q = 0。
– 若气体处于非平衡态,但偏离平衡态不很大
• λ(T)是热传导系数,它与速度分布函数有关 • 对于中性气体可以是一个标量
热传导
• 太阳远紫外辐射在100 km以上被大气全部吸收,热传导是这里的主要热输运过 程
• 在垂直入射光学厚度τ =∫σndz = 1 所在高度上,单位截面柱体吸收的太阳紫外辐 射总量是
– 该柱体内的分子数
– 吸收截面σ ∼ 10−21m2,若不考虑热能的损失,则由此引起的升温率为
热传导
• 假设只有热传导与吸收的热量达到平衡,即 和LT 均为0,
• 只要有了Φ↑和Φ↓,就可以计算红外辐射引起的温度变化率
热层中的热传导和温度剖面
• 在低层大气的热量平衡输运过程中,除了太阳辐射外,大气本身的红外辐射起 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热层中起主要作用的则是热传导,其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对 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由此可以说明300 km以下大气温度的昼夜变化和垂直梯 度。
Th, rh(a+h) T, r(a+z) T0, ra(a)
• 由边条件定出常数A、B分别为
热层上部夜间定常的情况
• 若已知上、下边界处的温度初值Ta和Th,则可由此求得其间任一高度上的温度T 。
• 日落后的冷却 – 日落后热层上部QT = 0,LT = 0,此时
• 由此方程可定性的看到,只要
大气温度就会逐步变低
LOGO
PHYSIC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中高层大气物理学 Thermal energy
2011
大气热结构的基本规律
• 假设大气单位体积的热能为Q(erg ·cm−3),则
– QT 是外部和内部热源导致的大气单位体积内的热能生成率(erg ·cm−3 ·s−1 ); LT 是大气辐射引起的热能的损失率; ∇ ·q表示热传导输运的热能。
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热状态
• 为了求得高度z处一层大气由于红外辐射造成的加热和冷却, 计算该高度处面积元dA的辐射通量。 – 把辐射通量分为向上、向下两部分Φ↑和Φ↓。dA所在高 度层的下部一般有地面或云层或延伸至无穷远。
• 辐射输运方程形式解给出的是某高度处(以光学厚度τ表示) 、在某θ方向上(μ = cos θ)、频率为ν的辐射的辐射强度I ν(τ, μ)。 – 辐射通量
– 由于热层上部ρ较小,因此温度下降较快; – 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向下发展,使热层以上的外层等温区迅速的向下延伸。
• 假设450–750 km处的氧原子大气温度梯度对应的热传导能为0.3erg,那里的ρ = 5 × 10−15g ·cm−3,根据上式,只要日落后30 min即可实现等温。可见,300 km 以上的大气处于等温状态是无疑的。
• 对向上的各个方向积分,就得到向上的辐射通量
z=z1, u=0, τ= τ
dA
z=z0, u=ug, τ= τ1
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热状态
• 对频率积分,得到总的向上辐射通量
• Φ↓的计算结果类似,但如果上边界在无限远(无云层),则第一项为0,第二 项积分上限变ug为∞。
• 上述解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些困难,当红外谱中有分子转动的谱线时,αν随频率 变化很快,同时还随温度、压强变化,并且其精确值不完全清楚,给积分计算 带来很大的困难。
• 仍设大气是平面均匀分层的,则各平面内物理量与方位角ϕ无关,这时辐射输 运方程为
– τ为垂直入射光学厚度,用自变量τ和μ代替z和θ。
大气的红外辐射
• 方程的形式解可由之前的平面分层大气的解得到。在光学厚度τ处,向上和向 下的辐射分别为
– τ1是所讨论的光学厚度区间的下界,可以是某一层大气的下界,也可以是云顶。 – 其中I(τ1,+μ)和I(0,−μ)分别是τ = τ1处向上和τ = 0处向下的辐射强度。若不考虑外界对大
– 吸收截面的取值主要考虑O2的吸收截面和随高度的分布。
– 热传导系数λ等于O和N2等各种成分气体热传导系数的线性组合。
可取表达式
。类似的, λ依赖于T(z)
,仍需求助于逐次渐进法来计算。
– 各高度上单位体积大气在不同谱段内 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计算T(z)
• (右图)在不同高度上单位体积大气吸收 的太阳辐射的能量
• 当T分别为200 K和300 K时,λmax分别等于14.5μm和9.7μm,这正是CO2、O3、 H2O发射、吸收谱中的重要波段。 – CO2在15μm附近有很强的转–பைடு நூலகம்谱带; – O3转–振谱带的中心在9.0μm和9.6μm处,在14μm附近有辐射谱带; – H2O振动谱带的中心在6.3μm,转动谱带在20μm附近。
气的红外辐射输入,这两项为0。
• 源函数J(τ, μ)包括大气自身的辐射J0(τ, μ)和散射两部分。在源函数各向同性的情 况下,J0(τ, μ) = J0(τ)且散射部分为
– 各向同性时的相函数 – 此时源函数为
大气的红外辐射
• 此时红外辐射的输运方程为
– 若不考虑外界对大气的红外辐射输入,解的第一项为0
• 略去辐射损失且考虑定常情况下的热层大气,上式写为
– QT(z)是高度z处单位截面单位高度大气柱单位时间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有热源、热汇的情况
• 对QT(z)的计算需要很多近似
– 分波段计算:10-220A主要来源于温度106 K的日冕,220-900A的辐 射强度可用4500 K的黑体辐射光谱描述。
• 用辐射气体的积分质量u作为高度坐标。若辐射气体的密度为 ρ,则
z=z1, u=0, τ= τ
dA
z=z0, u=ug, τ= τ1
– 计算Φ↑时,往下各层u为正 – 计算Φ↓时,往上各层u为正
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热状态
• 在z = z1高度上,u = 0, τ = τ ;在z = z0高度上,u = ug, τ = τ1。 • 在u = 0的高度上,向上的辐射强度
• (下图)热传导系数随高度的变化 • (右下图) 与高度z的关系
温度剖面的计算
• 计算结果中,1000 K的等温大气温度 值可能偏高
• 这是因为当
时,热传导的能
量损失也趋于0,这时再忽略辐射机
制造成的能量损失就不恰当了。
– 其中热传导能量 – 做变换
A是与气体种类有关的系数。
– 代入能量守恒方程得
热层中的热传导和温度剖面
热层上部夜间定常的情况
• 考虑球面分层大气,考虑热层的下边界距地心为ra,T = Ta(θ = 0);上边界距地心为rh,温度T = Th(θ = θh)。则方程 和边条件分别为
• 取球坐标,且只考虑r方向的温度变化
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热状态
• 因此,在考虑平流层、中间层热状态时,除了这个高度上大气的主要成分N2、O2 、O等的辐射、吸收外,特别要考虑上述这些多原子分子的次要成分的红外辐射 。
• 在讨论地球大气的红外辐射问题时,通常对大气做如下简化的假设 – 地球大气对于所讨论的波段处于部分局地热动平衡态,即地球大气对所讨论 频率的辐射和吸收遵从基尔霍夫定律。而且源函数J = B(T),即设地球大气粒 子对红外辐射没有散射作用,是纯吸收的大气。 – 地球大气是平面均匀分层的。 – 某一波长的红外辐射只来自于一种大气粒子的发射。波长不同,发射辐射的 粒子种类也不同。
– 其中⃗q在柱体侧面为0
• 若取T=200K的λ(T)值,λ = 56T0.69 = 56(200)0.69,取Q’ = 3 × 10−3W ·m−2得
– 即在100 km高度附近,温度随高度的增加为1.38 × 102K/km。
– 在100 km高度以上,随高度的增加Q’很快减小,若近似的认为λ(T)不变,
有热源、热汇的情况
– 积分后 – 对于确定的边条件,算出该式右侧的积分,就可得到T(z)的解。 – 但实际上温度的垂直分布控制着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各种成分对辐射的吸收、发
射不同,又决定了QT 和LT的垂直分布,即积分与未知的T(z)有关。可由逐次逼近法求 解。
• 在一般温度范围内,LT 不随T变化。在130 km以上高度,LT 小于QT的10%,可略 去不计;在130 km高度以下,LT 很重要且与氧原子的垂直分布关系很密切。
则在250 km高度以上可以认为
,这时的温度成为外层大气温度。
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热状态
• 决定平流层和中间层热状态的辐射因素有很多共同之处 – 这两层大气都在100 km以下的大气均匀层内,化学成分的比例不随高度而 变。 – 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失去的能量主要归因于大气本身的热辐 射。
• 在大气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较大的部分在红外波段。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Wien’s displacement law),光谱中最大能量处对应的波长由以下公式决定
– 带入J (τ, μ)得到
• 对于纯吸收(不散射)大气, • 当大气处于热动平衡态时
,所以
热传导
• 在大约70 km以下的中间层、平流层内,CO2、O3、H2O等红外辐射活性分子很丰 富,红外辐射是主要的热输运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