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一、引言碾压式土石坝是一种常用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水工结构。

其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导则进行详细阐述。

二、碾压式土石坝的基本原理碾压式土石坝是以碾压机为主要施工设备,通过对土石料的碾压和压实,使其形成一个均匀、致密的水工坝体。

碾压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土石料的挤压和摩擦力,使其颗粒间的空隙逐渐减小,达到增强坝体稳定性的目的。

三、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要点1. 选择合适的土石料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土石料。

一般要求土石料具有良好的侧向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且颗粒间的填充性能良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粒径和不同类型的土石料进行混合使用。

2. 坝体布置和截坝设计碾压式土石坝的坝体布置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在选择坝址时,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工程用地等因素,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进行截坝设计,确保坝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3. 坝体剖面和坝顶宽度设计碾压式土石坝的坝体剖面应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要求坝体剖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状,以提高坝体的稳定性。

同时,根据工程规模和设计洪水等级,确定坝顶宽度,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坝体护面和排水系统设计碾压式土石坝的坝体护面和排水系统设计是确保坝体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坝体护面可以采用混凝土面板、斜坡护面或防渗墙等形式进行设计。

排水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以防止坝体内部水分积聚。

5. 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在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中,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碾压机的振动频率和振幅适当。

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控制。

四、碾压式土石坝设计的注意事项1. 考虑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对碾压式土石坝的影响,合理选择坝址和设计参数。

2. 在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合理控制工程投资。

碾压土石坝

碾压土石坝

碾压土石坝1总则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达到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1、2、3级和3级以下坝高大于30m的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

对于特殊重要的碾压式土石坝,应进行专门研究。

碾压式土石坝的级别,应根据GB50201-94《防洪标准》及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1.0.3土石坝按其高度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高度在30m以下为低坝,高度在30~70m为中坝,高度在70m以上为高坝。

土石坝的坝高应从坝体防渗体(不含混凝土防渗墙、灌浆帷幕、截水槽等坝基防渗设施)底部或坝轴线部位的建基面算至坝顶(不含防浪墙),取其大者。

1.0.4土石坝在正常和非常运用条件的荷载组合情况下,必须满足稳定、渗流、变形以及规定的超高等要求,保证它能长期安全运用并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5土石坝设计条件应根据所处的工作状况和作用力的性质分为:1正常运用条件1)水库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的稳定渗流期;2)水库水位在上述范围内经常性的正常降落;3)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水位的经常性变化和降落。

2 非常运用条件Ⅰ1)施工期;2)校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的情况;3)水库水位的非常降落,如自校核洪水位降落、降落至死水位以下,以及大流量快速泄空等。

3非常运用条件Ⅱ正常运用条件遇地震。

1.0.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2主要术语2.0.1均质坝homogeneous earth dam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坝壳,绝大部分由一种土料组成的坝。

2.0.2土质防渗体分区坝soil impervious zoned earth dam坝体断面由土质防渗体及若干透水性不同的土石料分区构成,可分为心墙坝、斜心墙坝、斜墙坝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土质防渗体分区坝。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条文说明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条文说明目次总则坝址选择及枢纽布置坝址选择枢纽布置坝型选择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筑坝材料填筑标准坝基处理砂砾石地基处理易液化土及软土地基处理岩石及岩溶地基处理坝体与地基和岸坡的连接坝体结构坝顶超高坝顶构造坝坡防渗体反滤层及过渡层坝体排水护坡坝面排水坝的计算渗流计算沉降计算观测设计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的高度不大于该标准中山区及丘陵区的坝高超过虽然质量事故中包含施工的原因但不难看出以往小型土石坝由于缺少调查研究和勘测设计工作不努力提高设计水平对于构造简对于复杂的岩基和覆盖层覆盖层的分层厚水利计算由于等级工程所在的有条件的还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除遵守本导则的规定外坝址选择及枢纽布置坝址选择坝址应选在地形地质条件有利的地方使库容大择地质条件好的地基如采用水平铺盖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涌浪威胁大坝安全堵塞泄洪设施进口引起洪水漫坝事故尤否则应采取适枢纽布置使枢纽如需转折坝轴线两端的岸坡应有足够的高度和厚度坡度较缓没有突变如天然垭口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导墙将溢洪道和土坝为避免水流冲刷或回流淘刷坝脚开敞式溢洪道超泄能力大施工和管理方便为便于运行管理但当下游有防洪要求或汛后抬高水位利用防洪库容蓄水时溢洪道也可设置闸门陡槽及侧壁可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防为了减少工程量和节约投资已建工程中有不使水库不能正常蓄坝下埋管一旦破损故当坝址区有修建隧洞的地形地质条地震烈度在度或度以上的地区为满足检查和维修的要求埋管的最小断面尺寸建议如下圆形断面内径面高以下做法可供参考采用料石用坐浆法砌筑砂浆标号不得低于号砌好后应将洞内外砌缝凿除在洞内外抹坝型选择常见的坝型有钢筋混凝土面板在没有适宜布置岸边溢洪道的地方采用过水土石坝解坝高不大且溢洪量小图这是因为小型土坝所需土料少一般坝址施工方这种坝型在小型土石坝工程中也有发展如砂砾石层比较土工膜不仅防渗性能简化了施工程序刚性心墙与两侧填土的弹性模量相差较大在度及过水土石坝坝顶过流时的工作条件比较复杂起较大的动水压力将直接影响溢流护全国土坝过水现场会讨论的倾向性意见认小于对于浆砌石护吉他们建议的沥青混凝土护面过水土坝可用于坝高左右的已建中小型水库的安全加固工程对于新建的工单宽流量宜在安徽省根据本省的工程实践认为在下一般最大坝高钢筋混凝土板一般可用于坝高在为了适应土坝的沉降防止不均匀沉降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筑坝材料及开采条件和运距为选择坝型建筑材料调查内容包括土料和砂石料的性质及其储存土工试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各项而且在长期渗如开挖取料会对今后工程运用带来危害有条件时不宜筑坝外设计者可根据坝址附近材料的生孔洞但是对有机质含量究竟限制多水溶盐含量太大本条文规定不超过均质坝与分区坝的防渗体对渗透系数的要求有所不同值应从严因此在条文中规定均质坝不大于宜选用如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料填筑斜墙或心墙其防渗性和渗透稳定性砾石土具有良好的抗剪影响砾石土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料的性质和粗料的含量当粗粒含量在此本条文规定粗砾含量不大于粒径当小于到考虑一定的安全度本条文规定粒径小于红土的粘粒含量一般在由于粘粒含量高表面的负电荷愈浸水后土体将膨胀软化更不处理措施对于湿陷性黄土为消除黄土的湿陷变形可采用下列方法冻土筑坝的主要特点试验证明冻结前水的含水当土冻结前含水量大于塑土将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导致坝体出现不允许的变形或不均根据以上特点考虑到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在冬春季施工时有时不得不使用含有冻土的土料为保证坝体填筑质量故规定冻土块含量不得大于于铺土厚度的强度较低的软岩风化石料适应变形的能力较其他防渗型式低这两种坝型对其含泥量用于护坡和排水设施的材料因长期暴露在大气中单价较高对于面板来说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凝土在高温下不流淌的热稳定性和面板在自重作用下沿坝坡不发生滑动的结构稳定性在一定的运用期内对这几项基本但所选用的石油沥青的含蜡量以低于抗剪强度高土和有机物填料是指粒径小于适量的填料可以提高包裹骨料颗粒的沥青薄膜的粘在岩土工程中用于防渗的合成材料称为起透水和反滤作用的称土工织物土工膜和土工织物的有关特性包括以下几方面对于土工膜指防渗性对于土工织物指孔隙效果良好今后尚需不断地积土工膜的破坏拉应力一般不低于率一般不小于渗透系数应不大于般为有效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土工织物的过滤准则可参考表注被保护土的渗透系数填筑标准坝体填筑料应采用碾压机具分层压实填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与取如无做试验的条件也可参考已建工程经验确定设计干密度并在施工过程中如含量小于当砾石含量大于将最大干密度乘以压实度如无进行大型优含水量乘以压实度先采用与以上相同办法求出相应于不同粗料含量的全样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到相应于小型击实试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进行修正后乘以压实度如粗料为风化料含量的干密度参考值砾石含量最大为设计时表不同砾石含量砂砾料设计干密度有些试验结果振动容器测得的最大干密度比用振动碾在现场压实的堆石干密度要表如果堆石的级配良好加上必要的施工措施其孔隙率可小于渗面板变形坝基处理砂砾石地基处理当砂砾石地基厚度小于水地层相联则距上游坝脚岩或相对不透水层倍以上且有一定厚度并且连续时但已能满足坝基渗流需要采取垂直防高压喷射灌浆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始于水利水电系统采用高喷灌浆技术的工程项目已超过万关于高喷我国目前已达国内水利工程中最大施工深度近但国内大部分已施工项目的处理深度在可在上游设置铺如砂砾石地基存在强透水层我国北方地区中小型土坝实际采用的铺盖长度是水头不大时土料的允许坡降按推荐的数值选铺盖的土料应尽量与防渗体的土料的密度要大系数应小于或等于透水地基上的粘土铺盖在水库蓄水运用中往往出现裂根据一些工程运用要有分析原因后认为除了在设计人工粘土铺盖时要控制水力坡好下列几点再分先铺一层粗砂及级配好的小颗粒含水量适度注意处理好每层土体之间的联接在河床及两岸的阶地上往往有覆盖土层天然沉积土干密度一般较小如果覆盖层薄在库内取土筑万是一座最终决定采用复合柔毡作上游铺在水平褥垫排水一般是用透水滤料铺筑在坝下游部分的底面或下游盖重的下面以提前汇集渗在下述情况下常采用水平排水褥垫在有石料的地方如弱透水层较厚开挖工作量较大时减压井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沟底宽一般不小于防止坝基管涌是有如反滤层重量不足以抵消渗流上举力易液化土及软土地基处理当挖除比较困难或很不经济人工加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锤重一般采用对地基深层的饱和松砂一般须通过试验来确定炸药用此法较多用于坝基处理边回填粗振冲法用于加固地基该法利用振冲器的径向振动和振这种振冲外力使砂土颗粒间的摩擦力迅速的冲击力这种强大的冲击力在地基中产生应力和振经强夯后可以提高地基其天然含水量往往大于液限和孔隙比大于在软土上建造土石坝将会遇到以下问题因此常用的方法有并夯压密切破坏并通过应力扩散作用其次通过换砂后形成垫层起排水作还可能减少基础的沉降一般情况其厚度约为坝高的镇压层的宽度一般为高度的砂井法的特点是地近年来用振冲法加固粘性土地基时采用土工合成材料铺垫法处理软土地基如然后再继续填土例如四明湖水库坝基下为厚平均含水量为年月初为了提前月日坝趾位移达每天月究主要观测项目有荷方式等因素有关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土坝基的孔隙水压力值直接反映地基土的变形和强度变化状况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浸水并加荷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也可采用表面夯实法表面夯实法是将锤提高一定高度后自由下落保证蓄水后湿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超过不使浸湿后的土层干燥以便在坝体填筑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压实参见本条文说明第参见本条文说明第岩石及岩溶地基处理表层风化裂隙发育的岩基可开挖截水槽穿透风化裂隙密集带槽底宽按回填防渗土料的允许下游侧铺设反滤料并于槽当断层破碎带较深应首先做好工程地质与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可采用截水墙深入到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围的方法进行处理其形式一般为消水时不漏掉库水对于库区内比较多又比较集中而又互相连通的反复坝体与地基和岸坡的连接为使坝体与岸坡结合紧密成阶梯形关于防渗体与岩石岸坡和混凝土建筑物的结合坡度是参考补充规定两坝体结构坝顶超高能完全固结因此本条要求竣工时的坝顶高程应考虑足够的预留沉降量地震区如坝体及坝基的性质较差一是频率分析法二是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级土石坝正常情况下设计风速采用倍多非常情况采用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确定风速进坝顶构造的综合考虑条文中的四种因素后提出坝顶宽度建议值为采用浆砌石砌筑的防浪墙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如坝坡对于粘性可采用一坝体和坝基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压缩性高低是影响坝坡的重要以及坝土石坝的填筑速度及施工质量对坝坡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水库的运用条件也是影响坝的重要因素为满足稳定的要求一般坝坡防渗体条文中根据已有试验资料和工程顶部宽度一般不小于当防渗体最小尺寸可为防渗体对土料的要求较高一是两种材料性质不同较难紧密连接为克服上述保护层的厚其粒径可根据土工膜的厚度而如防正常运用反滤层及过渡层两相邻土层如不满足层间关系反滤层的尺寸取决于下面三个因素一是能顺利排出被保护土的渗水二是反滤自身能形成必要的滤网其厚度一般不小于求均匀变形反滤材料大致可分为两类都带有一定的局限对一些具有特殊级配或性质的材料提出化引为适用太沙基公式的处理方法近些年来人们通过对具有不同性质的被保护土的试验提出了不同反滤料设计准则坝体排水棱体排水可以降低坝内浸润线防止坝坡冻胀影响和渗透变形保护下游坝脚不受尾水淘刷且有支持坝体增加稳定的作用其顶部高程一般要求高出下游水位棱体排水应能使坝体浸润线与坝面的最小距离大于当地最大冻土厚度贴坡排水的顶部高程应高出浸润线出逸点褥垫排水也能降低浸润线坝护坡常用于小型土石坝的上游护坡有下列几种其中以干砌块径偏小浆砌石护坡的沥青混凝土护坡的物理坝体与块石护坡之间应设置垫层在水库最低水位一般不受风浪作用卵石护坡厚度一般采用碎石护坡厚度可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的透水性较差为保证沟内水流顺利排往横向排水沟纵向排水纵横向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及横向排水沟的间距应能顺畅排泄设计暴雨所形成坝的计算渗流计算渗流计算的内容有坝体及坝基的渗透稳定性对一般凝聚性土只有流土对于无凝聚性土为判别依据流土管涌流土或管涌流土管涌流土或管涌视相对密度而异式中级配曲线中平台以下细粒的含量土的渗透允许坡降可参考下列原则确定式中允许计算时可根据分析先计算较不利的条初拟好断面后再补充其他条件的计并根据不同的运用条件有效应力法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排水剪试验小型土石坝可制备相应于填筑的设计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土样取其强度作用在滑弧上的应力陷变形产生孔隙压力如地基没有排水时轴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强度如地基设有排水固结措施在正常运行期稳定渗流业已形成坝体荷通过流网等势水位降落时水位而降落对于小型土石坝也可采用以下简化的方法计算库用浮容重在度及度以上地震区沉降计算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量体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观测设计例如最大的工作情况测压管宜进入砂砾石层地下水位以下为了解软土地基上的坝在施工期的变形必要时可设岩溶地区地基情况复杂除设置必要的观测设备外更主要的是应经常和定期的对土石坝及其附属建筑物的表观进行巡视检查。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篇一: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4、5级土石坝应参照执行。

坝高超过70m的碾压式土石坝,不论等级均应按本标准执行。

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作专门研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GB50201-1994防洪标准GB50290-19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DL / 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D220-19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 SDJ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8-19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SDJ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L52-19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3总则3.0.1 为了反映近年来土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对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土石坝建设的需要。

3.0.2 土石坝的级别应按照GB50201、SDJ12、SDJ21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碾压式土石坝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建筑物,主要用于调节河流上游的水位,防止洪水泛滥,隔阻洪水对下游河道及沿岸地区的侵害。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旨在推动和规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防止洪水及其造成的损害,为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的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保障。

二、设计要求1、土石坝应根据洪水流量、地形特征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使其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和节能的要求;2、土石坝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技术标准》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结构抗滑计算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抗滑安全计算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进行,保证土石坝的可靠性;3、土石坝的排水系统应经过合理的设计以满足一定的排水要求并考虑到池库积蓄量、抗洪能力和节约电量的原则;4、土石坝的结构受力分析应按照有关规范进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5、土石坝的渗流系统应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渗流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证土石坝的安全稳定性,不出现渗漏等问题;6、控制洪水过程中应考虑洪水在土石坝上游靠近池库实时调节水位的可能性,避免洪水造成把洪水实时调节破坏性,同时应做好洪水的实时观测、监测和分析;7、测坑的厚度应经过合理的设计以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的要求;8、土石坝的维护保养及检测应按照有关规范进行,以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维修维护体系。

三、设计步骤1、首先评估水库内水情、地形等因素,确定水库的库容要求,确定坝库的存水量及设计洪水流量;2、对碾压式土石坝的结构完整性、受力特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以确定此种坝结构的可行性;3、考虑洪水的调节效果,确定土石坝的坝高及控制水位;4、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石坝的坝库底部坡面斜率及测坑厚度;5、根据洪水历史统计和计算数据,确定土石坝的校核洪水流量;6、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土石坝结构尺寸,确定结构及排水系统设计方案;7、全面考虑施工条件及抗滑安全要求,确定土石坝的抗滑安全计算方案;8、制定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施工质量,以保证土石坝的安全性及可靠性;9、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土石坝的监测方案,保证土石坝的安全及可靠性;10、完成碾压式土石坝的综合设计,以便进行实施。

SL 189-96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SL 189-96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防渗体宜选用塑性指数IP=7~20的土料填筑,如采用塑性指数较小的土料,应适当加大防渗体厚度, 并做好反滤层。
土料的含水量宜与最优含水量相近,如相差较大应进行处理。 4.1.5 用于防渗体的砾石土(含岩石风化料),粒径大于5mm的含量不宜大于50%,粒径小于0.074mm的含 量不宜小于15%,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5cm或铺土厚度的2/3,且不得发生粗粒集中现象。 4.1.6 如当地缺少天然防渗土料,可采用粘性土、砂质土和卵砾石,或粘性土、卵砾石的掺和料作为防渗 料,但应掺和均匀,并符合4.1.4、4.1.5条的规定。 4.1.7 使用砾石土(含岩石风化料)或掺和料等做坝的防渗料时,应通过试验提出土料的级配范围。 4.1.8 具有稳定团粒结构的坡残积红土或红土状土,含水量高、干密度低,但抗剪强度较高、渗透性较 小、压缩性较低,可用于填筑土石坝的防渗体。 4.1.9 使用膨胀土填筑防渗体时,应设置足够的压重保护层。 4.1.10 使用湿陷性黄土筑坝,应破坏其原状结构,填筑含水量宜等于或略大于最优含水量。
b (4) 过水土石坝按照坝体主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过水堆石坝和过水土坝。 . 3.0.2 坝型选择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w (1) 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包括河谷地形,坝基岩石性质,覆盖层的厚度、分层及其性质,地震
烈度等;
ww (2) 筑坝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储量、位置、开采运输和填筑条件(包括枢纽建筑物开挖出来的渣
表3.0.8 过水土石坝最大坝高及单宽流量
钢筋混凝土 护面
<30
最大坝高(m) 沥青混凝土
护面
<20
浆砌石、干 砌条石护面
<10
单宽流量[m3/(s·m)]
钢筋混凝土 护面
沥青混凝土 护面

SL 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 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震三种运用条件
本规范
条第 第 款

条第
第款
条第 款
条第 款 第 款
条第
款和第 款


条第 第 款




条第 第 款
条第 第 款
条第 款 第 款
条第 第 款


条及
条为强制性条文 规范
文本中用黑体字表示 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 规 程 解 释 单 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甘宪章 孙胜利 钱忠柔 阎中华
称为心墙坝
无粘性土
粘粒 粒径小于
含量 质量 不大于
塑性
指数不大于 颗粒间不具有粘结力的土
砾石土
含有碎石 砾 砂 粉粒 粘粒等组成的宽级配土 有冰碛
的 风化的和开挖的风化岩石或软岩经碾压后形成的及人工掺合
的各种砾石土
膨胀土
富含亲水矿物并具有明显吸水膨胀与失水收缩特性的高塑性
粘土
分散性粘土
遇水尤其是遇纯水容易分散 钠离子含量较高 大多为中 低
和泥炭
湿陷性黄土
主要由粉粒组成 呈棕黄或黄褐色 具有大孔隙或垂直节理
特征 遇水产生自重湿陷的土 称自重湿陷性黄土 不产生自重
湿陷性的黄土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红粘土
石灰岩或其他熔岩经风化后形成的富含铁铝氧化物的褐红色
主要术语
均质坝
坝体断面不分防渗体和坝壳 绝大部分由一种土料组成的坝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
坝体断面由土质防渗体及若干透水性不同的土石料分区构
成 可分为心墙坝 斜心墙坝 斜墙坝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土质

小型土—石坝设计控制规范

小型土—石坝设计控制规范
倍渠底宽度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溢洪道宜优先采用开敞式 且不宜设置闸门 堰顶高程宜与正常蓄水位齐平 如下游有防 洪要求或汛后需抬高蓄水位时 溢洪道也可设置闸门 但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溢洪道宜选择在岩石地基上 建筑物的砌护长度取决于地形 地质条件和防冲要求 软基溢洪道应修建在密实土层上 做好进口 泄槽的防护和消能设施 以及建筑物的防渗 排 水
中的
级且坝高小于 和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平原 滨海部分

级的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
小型土石坝的设计 应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 充分吸取已有工程的经验 努力提高设计水
平 使设计符合客观实际
对坝址 库区及料场应进行测量 地质调查及勘探试验工作 对于构造简单的岩基 可由地
质人员进行查勘 提出地质报告 对于复杂的岩基和覆盖层应查明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坝顶超高 坝顶构造
is 坝坡
防渗体
g 反滤层及过渡层 e 坝体排水
护坡
R 坝面排水
坝的计算
n 渗流计算 U 稳定计算
沉降计算 观测设计 附加说明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总则
为规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 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山区 丘陵区部分
占农田
便于开采 运输
水溶盐含量大于 的土料 有机质含量大于 的土料 干硬性粘土 分散性土 软粘土
等不宜筑坝
防渗体可用粘性土 砾石土 含岩石风化料 填筑 压实后的渗透系数对于均质土坝不大于
对于心墙 斜墙和铺盖不大于
防渗体宜选用塑性指数
的土料填筑 如采用塑性指数较小的土料 应适当加大防渗
体厚度 并做好反滤层

碾压土石坝建设施工方案

碾压土石坝建设施工方案

1#(2#)水坝实施方案设计单位2014年1 月1日1项目概况我院承担编制任务。

遵照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工作,编制完成《水坝实施方案》。

充分考虑施工工期,结合就地取材因素及工程造价,本工程水坝拟采用碾压土石坝方案。

水坝建成后,能抬高和稳定坝内区域水位,扩大了有效水面,形成了水清天蓝、绿树夹岸的大型生态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

2 主要建设依据(1)《防洪标准》(GB50201-94);(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3 建设条件3.1水文3.2工程地质本次设计参照《工程》地质资料及《工程》的工程地质资料综合评价。

土料主要分布于进库公路左侧山包,运距4k m,储量丰富,平均厚度达3.0m,储量达4万m3,以褐色至黄褐色粉质粘土为主,土质均一,现有小道可以通行;料场击实试验其最优含水量18.6 %,最大干容重1.71g/cm3,渗透系数K=4.25×10-7cm/s,现有土料满足设计要求。

块石料建议到盘溪采石场购买,质量及储量均能满足要求,运距20km,有公路相通。

2.3 其它外部条件1、领导重视,抓住枯水期水位低的好时期,便于施工。

2、外部有道路直通项目区,交通条件较好。

4 工程规模及建筑物布置4.1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坝发挥蓄水效益时,内部库容仍达不到10万方(达不到五等工程),因此按常规设计。

(1)上下游特征水位:(说明:靠建筑群侧为上游)考虑到整体景观效果,水坝暂不宜做太高,允许少量时间被淹。

水坝顶高程初定为63.5m,以后根据需要再加高。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坝址现状地面高程为58.1-2.5m=55.6m,考虑到清除底部淤泥。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以下简称“碾压式土石坝”)是目前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坝结构形式,其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投资少、抗水性能好等优点。

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根据当地水情、洪水、地震等极端条件来考虑最佳的坝顶宽度和坝面坡度及其碾压式土石坝的抗压设计参数,以确定最终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一、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原则(一)坝面结构设计原则1.顶宽度必须满足土石坝抗冲径比及抗水性能的要求,一般设计在3-4m之间;2.面坡度要能满足碾压式土石坝抗水能力的要求,一般应设计在1:1到1:2之间;3.面要保持适当的平整,以保证坝面的抗水能力;4.面料体的最小角度应大于30度,以保证料体的稳定性;5. 为保证坝面的抗滑能力,应在坝面料体上安装抗滑垫设施。

(二)坝体结构设计原则1.压式土石坝应根据地震烈度及极端水位要求设计坝体底部的受力系数,一般应设计为1.5;2. 为保证坝体的稳定,坝体必须进行受力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要求合理调整坝体边坡及底部受力系数;3. 为保证坝体抗压能力,坝体应采用碾压式土石坝抗压设计参数设计;4. 为保证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质量,坝体应采用相应的土石料体施工配比设计;5.压式土石坝施工应采用碾压板碾压工艺设计。

二、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注意事项(一)抗滑垫施工为保证碾压式土石坝面的抗滑性能,需要在坝面上设置抗滑垫。

抗滑垫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滑垫应采用轻质耐水的塑料抗滑垫,其平行垂直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2.滑垫施工应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3.滑垫的剖面应符合要求,确保抗滑垫不变形、不返回;4.滑垫与坝面的连接点要牢固,以保证抗滑垫的有效作用。

(二)碾压施工以碾压板碾压工艺施工碾压式土石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碾压板尺寸;2.压板施工前要先进行组装,以保证施工质量;3.压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碾压,要求施工质量;4.压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充水测试,以确保施工质量;5.压施工完成后,应安装碾压板连接杆,以确保坝面的稳定性。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土石坝,满足不同水利工程的需要,它可以控制水流、增强水位,从而达到控制水流、保护水环境以及稳定水库水位等作用。

由于土石坝主要由土方和石方两部分组成,使用中面临一定风险,土石坝的设计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和设计原则,以保证施工质量的高度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碾压式土石坝的设计规范,该类型土石坝由碾压料和土砂组成,因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土石混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它已成为水利工程碾压料中常用的一种。

根据《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土石坝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土石坝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水库的水文条件,并考虑水库环境的变化,确定拱顶的图形和高程;
其次,土石坝的设计必须考虑土石坝的安全和可靠性,包括结构完整性、力学稳定性、抗冲击性、抗滑性等;
再次,土石坝的设计必须考虑碾压料的施工质量,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滑性等;
最后,土石坝的设计必须考虑坝身结构的变形性,包括土质变形性、石质变形性、质量变形性等。

另外,土石坝的施工必须遵循性的要求:对于坝体施工,必须实施管道排水、防水罩装设、坝体返土工程等;对于土石坝的保养管理,必须实施清淤、检查改造、清理和维修等保养管理工作。

在设计碾压式土石坝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土石坝基础桩
的设计、坝身坡度、土石料搅拌施工技术及工艺等,为了保证土石坝的质量,这些因素必须得到正确的考虑和判断。

综上所述,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碾压式土石坝设计是一项复杂且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渗流分析——精选推荐

渗流分析——精选推荐

渗流分析7 渗流稳定计算7.1 渗流场分析1、渗流计算1.1计算依据、条件及计算断⾯本次根据地勘资料和⼤坝的渗漏现象,采⽤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所编著的《渗流分析软件》程序按⼆维有限元数值⽅法对⼤坝的渗流场进⾏计算。

根据试验测定并结合⼯程类⽐选⽤参数采⽤有限元计算.计算主要进⾏上游正常蓄⽔位与下游相应最低⽔位、库⽔位降落时上游坝坡稳定最不利的不同⼯况坝体的渗流稳定计算,为时家村⽔库⼤坝加固断⾯设计提供依据。

⼤坝为粘⼟⼼墙砂壳坝,坝顶宽度2.50⽶,现状坝顶⾼程210.00⽶,(黄海⾼程,下同)坝长80.00⽶,最⼤坝⾼12.00⽶,⽆裂缝,坝顶平均沉降0.15⽶;⼤坝上游坝坡1:1.63,下游坝坡成阶梯分布⾃上⽽下为:1:2.35、1:1.49、1:1.54,设2道戗台,宽1.50⽶。

坝前库中有部分淤积,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断⾯可以简化为5个区域:①前砼⾯板;②砂⽯料垫层;③坝体⼽壁填筑;④坝基砂砾⽯;⑤基岩;1.1.1计算断⾯及参数的选取根据地质勘探⼤坝纵横剖⾯图中坝体及坝基的地质情况,渗流计算取⼤坝最⼤坝⾼断⾯作为典型断⾯进⾏渗流计算,该断⾯的渗流状况可较全⾯的反应⼤坝实际渗流状况。

计算参数以本次地勘资料分析选⽤,⼟层的渗透系数根据现场坝体钻探取芯⼟质观察结合室内⼟⼯实验成果,⼤坝典型计算断⾯共11个区,详见图1,渗透系数取值见表1。

1.1.2计算⼯况考虑到⼩⑵型⽔库流域⾯积⼩,属⼭区河流,洪⽔陡涨陡落,洪峰历时短,⾼⽔位时坝体不能形成稳定渗流,根据《⼩型⽔利⽔电碾压式⼟⽯坝设计导则》(SL189-96)规定,渗流计算选择以下⽔位组合情况:1)上游正常蓄⽔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位。

2)库⽔位由校核洪⽔位降⾄正常蓄⽔位时上游坝坡稳定最不利的情况。

3)库⽔位由正常蓄⽔位降⾄死⽔位时上游坝坡稳定最不利的情况。

时家村⽔库正常蓄⽔位为76.10m,校核洪⽔标准为76 年⼀遇,校核洪⽔位为 77.31m,死⽔位60.10m,下游均⽆⽔。

实施方案:碾压式土石坝建设

实施方案:碾压式土石坝建设

实施方案:碾压式土石坝建设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实施方案,用于指导碾压式土石坝的建设项目。

碾压式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用于水资源的调控与利用,有效地防止洪水泛滥和储备水源。

本方案旨在以简单策略为导向,避免法律复杂性,并提供独立决策。

2. 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 建设一座稳定、安全、具有良好抗洪能力的碾压式土石坝。

- 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效益。

- 遵守相关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3. 实施步骤3.1 前期准备在实施碾压式土石坝建设项目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进行地质勘察和水文测量,确定适宜的建设地点。

- 制定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土石坝的高度、宽度、坡度等参数。

- 确定建设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采购准备。

3.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碾压式土石坝的建设:1. 地基处理:清除建设区域的植被和杂物,进行地表平整。

2. 土石料准备:将所需的土石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筛选和堆放。

3. 坝体建设:按照设计方案,采用碾压机械对土石料进行碾压,逐层建设土石坝。

4. 坝顶处理:在土石坝顶部进行表层处理,确保坝顶平整、坚固。

5. 防渗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在土石坝内部设置防渗帷幕或防渗墙,以防止水渗漏。

6. 引水设施:建设坝体的引水出水设施,确保水流的顺畅和控制。

3.3 完工验收在碾压式土石坝建设完工后,进行验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对土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和评估。

- 检查坝体防渗措施的有效性。

- 对引水设施进行功能测试。

- 确保工程符合相关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4. 风险管理在实施碾压式土石坝建设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建设地点。

- 施工安全风险: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 环境影响风险: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总结本实施方案为碾压式土石坝建设项目提供了一套简单、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修改和补充规定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修改和补充规定

SDJ 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修改和补充规定打印刷新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修改和补充规定关于修改《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的通知电办[1993]187号《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自1984年颁发以来,经实践检,多数条文适用有效,但也有部分条文不符合当前大坝建设的实际。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委托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部分条文作了修改和补充。

经两部审查通过,现发布《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修改和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各单位在执行中应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有何意见请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附件:《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修改和补充规定1993.7.241.0.1土石坝的坝高应从防渗体(不含混凝土防渗墙、灌浆帷幕、截水槽等地基防渗设施)底面算至坝顶(不含防浪墙)。

(本条作为《SDJ218—84》第1.0.2条有关部分的修改)1.0.2取消设计条件中“非常工作条件遇地震应视为特殊情况”的规定。

(本条作为《SDJ218—84》第1.0.4条有关部分的修改)1.0.3泄水引水建筑物进口附近的坝坡与岸坡,应有可靠的护坡措施。

泄水建筑物出口处应有妥善防护措施,保证在宣泄设计洪水时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并在宣泄校核洪水时不影响枢纽中主要建筑物的安全,特别是不得冲刷土石坝下游坡脚。

(本条用以代替《SDJ218—84》第1.0.6条“四”)1.0.4对Ⅱ级及其以下的低坝,经论证可采用土工膜作为防渗体材料。

(本条作为《SDJ218—84》第2.2.1条的补充)1.0.5对坝壳堆石料(包括料场开采和各建筑物开挖的石料),开采使用时要求:(1)料场开采前,应彻底清除覆盖层,并根据不同要求处理和利用强风化层。

(2)高坝下游坝壳干燥区可使用饱和抗压强度低于30MPa的软岩石料。

(本条作为《SDJ218—84》第3.1.14条“一”的修改和“三”的补充)1.0.6粘性土的填筑密度按如下要求确定:(1)对不含砾或少量砾的粘性土料,以干容重为设计指标,按击实试验最大干容重乘以压实系数确定。

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

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

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
碾压土石坝设计是规范存在的必要。

碾压土石坝是一种
由如土、砂和其它石料等堆积而成的土石结构,用于控制水流,防洪、库存水等。

碾压土石坝的设计是必要的,以确保建造一个安全可靠、持久耐用的碾压土石坝。

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位置选择、淤积、设计、
建设规范等方面。

其中,在位置选择方面,应该认真研究坝址周围的地形、气候、水库水量是否充足等因素;淤积方面,应考虑堤顶、壩身、下端预埋护坡的强度要求;设计方面,应满足坝高、坝宽、坝抗滑角、坝厚度、坝坡度等技术要求;建设方面,应根据施工环境要求,确定施工的种类、全过程的分段、施工方案等。

此外,碾压土石坝设计还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其它设计要求,如横断面形状、泥沙输移量、坝后地质稳定性等。

同时,还应根据碾压土石坝设计时所用素材的性质,确定不同构件的设计标准及坚固等参数。

此外,控制水体的特性,如水力渗透性、指数参数等,应当有专业的水文流量计算等内容。

综上所述,碾压土石坝的设计规范是必不可少的,旨在
让碾压土石坝结构更加安全可靠、持久耐用。

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需要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控制,以确保碾压土石坝安全可靠。

【SL 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SL 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型已有相应的规范或准则 分别为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设计规范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准
则和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对上述坝型
除执行本规范外还需分别执行上述有关规范
主要术语
共列了 个术语 其中大多数术语是在原规范中需进行单独
解释的 如均质坝 土质防渗体分区坝 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 流
土 管涌 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等 上述术语的解释基本上来自
进口设防淤 防护措施 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表明 对泄水建筑物进 出口附近边坡
不仅仅是简单的护坡问题 还存在着是否需要进行加固的问题 对 于天然边坡有时可能仅进行坡面清理和护坡就能满足要求 而隧 洞进口处开挖的边坡往往因坡度过陡而需要进行加固 比如小浪 底等几个工程的进水口均为人工开挖的高边坡 不仅采用了边坡 坡面保护 还采取了预应力锚索 锚杆等措施进行加固
本条是从保证工程安全的目的出发 在出现意外情况时 以便将水库放空 避免出现垮坝等恶性事故 但设置泄水底孔工 程投资增加较多 因此仅对地震烈度为 度 度地区或 级 的土石坝才要求考虑是否需要设置泄水底孔
多泥沙河流的泥沙淤积将减小库容 大大影响水库的效 益 有些水库因淤积不得不加高大坝或增建泄洪设施 因此设排 沙建筑物是必要的 另外泥沙淤积还影响闸门的提升 因此要求
原规范 其中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只包括常用的混凝土面板堆石
坝 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土石坝 土工膜斜墙和心墙坝 未包
括钢材 木材等其他材料的防渗体坝 无粘性土 膨胀土 分散
性粘土 软粘土 有机质土 湿陷性黄土 红粘土 喀斯特 不
连续级配土和压实度引自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
准 对无粘性土增加了含粘粒 粒径小于
种情况相比 由于地震荷载大 若列在同一非常运用条件 一般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篇一: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4、5级土石坝应参照执行。

坝高超过70m的碾压式土石坝,不论等级均应按本标准执行。

对于200m以上的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作专门研究。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6722-1986 爆破安全规程GB50201-1994防洪标准GB50290-19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DL / 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D220-1987 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SDJ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8-19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观测技术规范SDJ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L52-19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3总则3.0.1 为了反映近年来土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对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土石坝建设的需要。

3.0.2 土石坝的级别应按照GB50201、SDJ12、SDJ21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3.0.3 本标准按SDJ218的规定按坝高划分为高、中、低坝。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导则__DLT5116-2000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导则__DLT5116-2000

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导则主编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号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原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技()号文《关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批复》,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年委托原能源部、水利部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本导则的编写工作。

本导则编制的目的在于制订编制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原则,规范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提高该项设计水平。

本导则的编制工作始于年初,同年月确定了编写提纲,年月形成初稿,并进行了函审。

年提出了送审稿,在年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召开的审查会议后,根据审查意见,于年月提出了报批稿。

本导则由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提出。

本导则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归口管理。

本导则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徐永。

本导则由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目次前言范围引用标准总则设计依据、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导流与度汛料场选择和料物开采规划土石方平衡调度规划坝基开挖及地基处理大坝的施工程序与进度坝体填筑和主要设备选型条文说明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编制水电水利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指导原则,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新建、改建、扩建碾压式土石坝可行性研究(等同原初步设计)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预可行性研究和招标设计阶段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可参照使用。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总则《水电水利工程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是(试行)中碾压式土石坝施工部分的细化和补充,是编制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准则。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设计

水工建筑物土石坝设计

四川大学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土石坝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水利水电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拟建的朝阳水库工程区位于开县赵家镇朝阳村境内,属长江上游小江水系浦里河朝阳沟支流。

水库距离开县县城28.7km。

1.1工程任务及规划数据本水利枢纽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

设计灌溉面积为0.85万亩,设计放水流量0.8m3/s。

根据兴利及调洪演算,确定出该水库规划指标为:水库正常蓄水位:374.5+0.7*8=380.1m时相应有效库容186.48万m3;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75.2+0.7*8=380.8m(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约20m3/s);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376.1+0.7*8=381.7 m时相应总库容218.44万m3(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32m3/s);水库死水位362.00m。

1.2地形地质条件坝址处河谷断面河床宽度约20~30m,两岸岸坡基本对称,坡角约35°。

河床基岩高程350m,岩基为弱风化岩层,k=0.8×10-6cm/s。

地基表面高程354.6m,高程350m~354.6m为砂砾石覆盖层。

(351+0.9*4=354.6m).地形地质情况详见图纸。

1.3水文气象水库集雨面积为3.67km2,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量1236.4mm,多年平均径流深590.0mm。

库区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5m/s,方向垂直坝面,水库吹程0.3km。

1.4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区附近土料及天然沙砾石、块石、石渣料均较为丰富。

上游1~1.5km范围内可供开采的土料,主要为棕红色砂质粘土,粘性很强,是很好的防渗材料,总储量约9万m3;坝址下游1~2km范围内有约6万m3的石料可供开采,该石料主要为石英砂岩;在坝址下游2~2.5km范围内有丰富的石渣料,储量约10万m3。

砂砾石覆盖层及天然材料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1.5其他资料当地有较丰富的土石坝施工经验,缺少混凝土坝施工经验。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砂砾石地基处理1 本条文主要是针对渗流控制提出砂砾石地基勘探的基本内容。

2 砂砾石坝基渗流控制的措施有多种,具体某一工程采用哪种措施应根据坝型、坝基地质状况、渗流控制要求、施工方法和投资等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3 当砂砾石地基厚度小于15m时,可采用明挖截水槽的防渗措施,防渗体直接与基岩或不透水地层相联,这是一种简单、普遍的作法。

如果砂砾石透水地基深厚,截水槽底部没有达到基岩,则形成悬挂式截水槽,使防渗效果大减。

4 由于均质土坝防渗体是坝体本身,其截水槽的位置可稍偏向上游,一般可布置在坝轴线至距上游坝脚1/3坝底宽范围内。

5 截水槽的底宽根据槽内回填土料的容许渗透坡降和施工要求确定。

允许渗透坡降的取值,可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填土密度进行选择。

截水槽实际上是坝体防渗体向地基中延伸,因此其组成材料应与防渗体相同,宜采用粘性土或塑性指数较大的土料填筑。

截水槽下游与砂砾石层接触面如处理不当,可能发生渗透破坏,因此要求接触面上土和砂砾石层应满足层间反滤原则,否则应沿接触面铺设反滤层。

6 为防止截水槽底与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的接触面发生渗透破坏,截水槽底部应嵌入弱风化岩或相对不透水层0.5m。

7 当坝基为砂砾石层与弱透水层相间的地层,而弱透水层与砂砾石层的渗透系数相差100倍以上,且有一定厚度并且连续时,可看成相对不透水层,可将截水槽修建在该层上,根据计算及工程实践,在截水槽后仍有少量的剩余水头,但已能满足坝基渗流稳定的要求。

8 根据实践,如坝基砂砾石覆盖层的深度超过15m时,开挖截水槽有困难,需要采取垂直防渗措施,可以考虑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或混凝土防渗墙,最终需进行经济比较确定。

高压喷射灌浆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始于1980年,根据粗估,截止到1989年底,仅国内水利水电系统采用高喷灌浆技术的工程项目已超过60项,完成防渗墙面积超过60万m2。

关于“高喷”的施工深度,我国目前已达41.5m,国外已达7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
砂砾石地基处理
1 本条文主要是针对渗流控制提出砂砾石地基勘探的基本内容。

2 砂砾石坝基渗流控制的措施有多种,具体某一工程采用哪种措施应根据坝型、坝基地质状况、渗流控制要求、施工方法和投资等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3 当砂砾石地基厚度小于15m时,可采用明挖截水槽的防渗措施,防渗体直接与基岩或不透水地层相联,这是一种简单、普遍的作法。

如果砂砾石透水地基深厚,截水槽底部没有达到基岩,则形成悬挂式截水槽,使防渗效果大减。

4 由于均质土坝防渗体是坝体本身,其截水槽的位置可稍偏向上游,一般可布置在坝轴线至距上游坝脚1/3坝底宽范围内。

5 截水槽的底宽根据槽内回填土料的容许渗透坡降和施工要求确定。

允许渗透坡降的取值,可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填土密度进行选择。

截水槽实际上是坝体防渗体向地基中延伸,因此其组成材料应与防渗体相同,宜采用粘性土或塑性指数较大的土料填筑。

截水槽下游与砂砾石层接触面如处理不当,可能发生渗透破坏,因此要求接触面上土和砂砾石层应满足层间反滤原则,否则应沿接触面铺设反滤层。

6 为防止截水槽底与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的接触面发生渗透破坏,截水槽底部应嵌入弱风化岩或相对不透水层0.5m。

7 当坝基为砂砾石层与弱透水层相间的地层,而弱透水层与砂砾石层的渗透系数相差100倍以上,且有一定厚度并且连续时,可看成相对不透水层,可将截水槽修建在该层上,根据计算及工程实践,在截水槽后仍有少量的剩余水头,但已能满足坝基渗流稳定的要求。

8 根据实践,如坝基砂砾石覆盖层的深度超过15m时,开挖截水槽有困难,需要采取垂直防渗措施,可以考虑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或混凝土防渗墙,最终需进行经济比较确定。

高压喷射灌浆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始于1980年,根据粗估,截止到1989年底,仅国内水利水电系统采用高喷灌浆技术的工程项目已超过60项,完成防渗墙面积超过60万m2。

关于“高喷”的施工深度,我国目前已达41.5m,国外已达70m。

国内水利工程中最大施工深度近40m。

但国内大部分已施工项目的处理深度在15~20m以内。

9 当坝基砂砾石覆盖层厚度较大,而采用垂直防渗措施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在上游设置铺盖防渗加下游反滤排水减压。

粘土铺盖加长了坝基渗流的渗径,使坝的水头在较长的渗流途径中逐步消减,并降低其渗透坡降,再与下游坝脚处的反滤排水设施相配合,可减少渗流量和防止坝基发生管涌。

如砂砾石地基存在强透水层,其渗流条件会大大恶化,则需慎重研究铺盖的防渗效果。

10 铺盖设计主要是确定它的合理长度、厚度及铺填土料的密度和透水性等,上述指标均与地基土层的透水性和厚度有关。

修建铺盖之后,应使坝基渗流量与坝下出逸坡降均在许可范围之内。

我国北方地区中小型土坝实际采用的铺盖长度是:当透水层较浅,水头不大时,取用(5~8)H (H是上下游水头差);透水层较厚,水头较大时,采用(8~10) H。

铺盖厚度应保证在水头作用下铺盖不发生渗流破坏,即在铺盖的任一断面处,由于顶面与底面的水头差所引起的水力坡降应等于或小于铺盖土料的允许坡降。

土料的允许坡降按推荐的数值选用。

根据工程实践,铺盖上游端的厚度一般不小于0.5m,下游端的厚度应满足坝基渗流和铺盖允许坡降的要求,一般不小于2.5 m。

铺盖是坝体防渗体(斜墙或心墙)向上游延伸的部分,因此铺盖的土料应尽量与防渗体的土料相同。

为保证防渗效果,碾压的密度要大,根据对一些铺盖的统计分析结果,认为铺盖的渗透系数应小于或等于10-5cm/s,其渗透性最好比地基的小500~1000倍。

铺盖土的渗透性小、厚度大,则防渗效果显著。

11 透水地基上的粘土铺盖,在水库蓄水运用中往往出现裂缝、塌坑,根据一些工程运用的情况,发生裂缝、塌坑的原因主要有:
(1)河床起伏不平,铺盖厚度不均,清基不彻底,铺盖下面压有堆积的石渣、弃土或天然冲沟、古河道,地面高差太大,未认真处理,民井、废墟坟墓等未经清除以及碾压不实等。

(2)水头或水力坡降虽不大,但铺盖直接做在无砂的或少砂的砾卵石层上,没有反滤层而被渗流击穿。

(3)铺盖承受的渗透水力坡降大,基础发生变形,铺盖土体被渗流击穿。

由于天然冲积层地基结构复杂,即使在不大的范围内,地层也可能是不均匀的,在水头作用下将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出现裂缝。

从开挖检查中发现裂缝形状有的上宽下窄,有的上窄下宽,都符合地基不均匀沉陷的特征。

分析原因后,认为除了在设计人工粘土铺盖时要控制水力坡降外,还应在铺盖施工中注意做好下列几点:
(1)认真清除铺盖范围内的弃渣、弃土、乱石、稀泥以及表层腐殖土等。

(2)将基础整平,防止高差突变和局部鼓包。

基础下面的沟、洞、坟、井等认真清理之后,再分层回填密实。

(3)在无砂或少砂的砂砾石地基上做铺盖,在清基整平之后,先铺一层粗砂及级配好的小颗粒砂砾石,厚度为0.3~0.5m,铺平压实后填筑铺盖粘土。

(4)铺盖粘土应在地基表面无水的情况下铺筑,防止由于地基过湿而增大粘土的含水量,难以碾压密实。

(5)铺盖土料最好采用粘土或粘壤土,塑性较好,含水量适度,不含杂质,分层碾压到一定的密实度。

注意处理好每层土体之间的联接,使铺盖形成一个均匀的防渗性能好的整体。

12 在河床及两岸的阶地上往往有覆盖土层,如其有一定的厚度、组成均匀且不透水性符合要求时,可以考虑用作天然铺盖。

但需要作详细勘测,探明铺盖范围内的土层情况。

天然沉积土干密度一般较小,透水性可能偏大,并且往往厚薄不均。

因此,如果覆盖层较厚,常需要将表层翻开,重新进行碾压至要求密度。

如果覆盖层薄,应在翻压表层后,再在其上加填人工铺盖。

在库内取土筑坝时,应距上游坝脚或铺盖范围以外一定距离取土,以利用天然铺盖的防渗作用。

13 国内一些小土石坝工程较多使用复合土工膜作防渗铺盖,新疆吉木萨尔县贡拜尔沟水库是这些工程的典型实例之一。

贡拜尔水库拦河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0m。

该工程因西岸库盘天然粘土覆盖层被破坏,漏水严重,坝后又未做反滤排水体,当蓄水200万m3时,坝后
出现管涌及局部滑坡等险情,是一座病库。

历年曾用过各种治理措施,虽有一定收效,但都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治理设计中,对上游防渗措施进行了方案比较,最终决定采用XD一103复合柔毡作上游铺盖防渗并采用无纺布暗管作下游反滤排水的渗流控制措施以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该水库治理虽只完成了上游的柔毡铺盖工程,坝下游的排水反滤工程尚待继续进行,但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4 为防止粘土表面干裂,在铺盖粘土填筑完毕之后,及时在表面加铺一层松土作保护层。

在可能受波浪冲刷的部位,应放置石(渣)料保护。

15 采用铺盖防渗,坝基的渗透坡降和出渗坡降较大,应做好下游的排水设施,可根据坝型、坝基性质、反滤材料等选择排水型式。

水平褥垫排水,一般是用透水滤料铺筑在坝下游部分的底面或下游盖重的下面,以提前汇集渗流。

在下述情况下常采用水平排水褥垫:
(1)下游透水坝壳或盖重是由块石组成的,此时褥垫的作用是防止地基管涌。

(2)设于均质土坝的下游,此时褥垫的作用是排出坝基和坝体渗流,防止管涌并降低坝体浸润线。

设计水平排水褥垫应注意其断面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褥垫厚度应能排泄大于2~3倍的渗水量,通常褥垫厚度不小于1~2m,长度可采用坝基宽度的1/3~1/4。

在坝两岸处,褥垫应铺设到库水位可能达到的最高高程以上。

为了防止坝体和地基的土粒进入褥垫而造成淤塞,褥垫填料应按反滤要求设计。

在有石料的地方,可采用堆石棱体排水。

堆石棱体排水可单独设置也可与褥垫排水联合使用。

16 当地基表层为不太厚的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时,应将不透水层挖穿,将排水体设置在透水地基上,以减少坝趾下游的渗透压力,防止顶托不透水盖层。

如弱透水层较厚,开挖工作量较大时,可设置减压井深入透水层内,将渗水引至坝脚排水沟内,以削减水头、汇集渗水。

减压井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在满足预定的减压效果下,选择合理的井径、井距和井在透水层内的贯入深度。

为排除坝脚排水沟内的渗水,应设置横向排水沟将渗水引至下游。

排水明沟与坝体排水相联并贯穿整个坝脚或盖重尾部。

用以汇集排出的渗流。

沟底宽一般不小于0.5m。

沟底应有适当的纵坡,并从沟底底高程最低部位联结横向排水沟,通至下游河槽。

17 如下游坝基面出逸坡降大于坝基容许坡降,在出逸面铺填排水反滤层,防止坝基管涌是有效的。

如反滤层重量不足以抵消渗流上举力,可设置透水盖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