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26《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26《光的传播》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十六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光的传播,再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特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光的传播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光传播的原理和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光的传播现象存在一些误解,如认为光可以穿越任何物体等,需要在教学中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难点:光的传播现象的实验探究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传播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3.实验探究:安排三个实验,分别是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的传播特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5.巩固与应用:通过课后练习题和小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光的传播特点和原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光的传播特点:–速度快(真空中最快)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沿直线传播–速度受介质种类和状态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6《 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光的传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小学科学粤教粤科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光的传播》第三课时。
前两课时学习了光的产生及其传播等知识,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条件和原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光沿直线传播。
“探究小孔成像影响因素”实验是本节课的核心学习活动。
本实验是一个典型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对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虽然学生可能认知程度还达不到,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小孔成像原理。
(2)知道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大小、形状等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求证的科学实践过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对我国古代对小孔成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小孔成像影响因素实验。
难点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小孔成像原理。
教具准备:教师实验器材:蜡烛、带小孔的黑纸筒、火柴等。
学生实验器材:卡纸、蜡烛、火柴、牙签、小孔成像演示器、剪刀、烧杯、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利用一个封闭纸筒把蜡烛的火焰投射在白纸上,让学生猜想里面有什么东西?学生:.......揭示课题:里面只有一个小孔,小孔也能成像吗?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孔成像。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引出课题,为后续学习打下铺垫。
)二、进行新课1、播放小孔成像实验操作视频2、活动1: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孔进行实验(1)向学生说明实验注意事项;(2)发放未带孔的卡纸及相关器材;(3)学生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一,教师巡视指导;(4)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5)得出实验结论。
(活动1设计意图:首先学生做的孔可能有大小、形状不同,实验结果可能不同,进而引入小孔成像实验需要的条件有可能与孔的大小、形状有关,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该实验所需的条件,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为活动2的开展进行铺垫。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学习的活动。
课型及根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根本教学思路:这节课是在观察实验的根底上,激发学生讨论,从而分析概括----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试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教学难点:对光源进展分类。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三、教具学具准备PPT、打火机、玻璃杯、4个中间有孔的挡光板、蜡烛、激光笔、定位夹、白纸2张。
四、教学设计〔一〕认识光源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
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朝阳和夜景图片,你们想对教师说点什么呢?生:〔略〕师:是的,正是有了这绚烂的光荣,风光才会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谜。
3.新授什么是光源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这些把城市点缀的如此漂亮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生:〔略〕师:像这些发光的物体就叫光源〔出示光源定义〕。
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脑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并将找到的发光的物体填入表中。
〔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光源,填写搜集卡。
〕师:下面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的光源数目。
先请找得最多的小组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光源。
生:〔略〕师:别的小组谁还能补充一下你们找到的新的光源。
生:〔略〕师:夜晚,我们看到的月亮又圆又亮,月亮是光源吗?生:〔略〕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月亮到底是不是光源!师:镜子是光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的光源。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光的传播》 粤教版
必做: 验时,当将蜡烛向小
孔移动时,光屏上的
像会_____。
板书设计:
1、自制一个针孔照相机; 2、到“小学科学网”查找有关小孔成 像的资料。 选做:
自然光源:太阳 恒星 水母……
光源
光 的 传 播
人造光源:火把 蜡烛 灯泡…… 月亮、眼睛不是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发光的物体
传播
特点:直线 现象:小孔成像 影子的形成 日食月食
难点
教法 教具
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如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 相机。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讲解 手电筒、U 型管、S 型管、直管、光线打靶等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 学 生 读 后 教 师 提
创设问题情境,将科学学习
来无尽的光明。这来自远方的光, 出问题,引入课题。 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学生
号靶,说说你的办法。(讨论,实 验)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板书结论)。 3、学习活动 3:小孔成像
(1)、简介小孔成像原理。 (2)、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形 状、位置、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像 是倒立的。 (3)、让学生观察两幅图,你 有什么发现? (三)、学习拓展:自制简易照相 机。
三、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应用:射箭 打靶 排队 激光准直
课后反思:制作简易照相机的时候,要跟学生强调,小孔不能剪的太大,不然像会变得模 糊。像屏最好是半透明的,而且要处于较暗的环境中,像就会变得清晰。
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雨过天
求知欲。
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
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光的传播【教学内容】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管、蜡烛、打火机、光线打靶教具、激光笔、记录单及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环境正悄悄的发生变化,而且越来越美。
请欣赏一个视频,(课件出示短视频----大美灵璧夜景航拍图)并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观看视频指名说出自己的感受)预设1:美丽预设2:非常壮观……师:孩子们说的可真好呀!就像孩子们所说现代的科学技术让我们的家乡变的越来越美,当我们看到这璀璨的灯光,我们不会忘记这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光明,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并努力的学科学,用科学知识编制我们的中国梦。
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光并研究《光的传播》。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发展思维1.认识光源师: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光,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呢?(预设学生:电灯、太阳、萤火虫、汽车灯、手电筒等)。
师:孩子们说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会发光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有的已经被孩子说过了,那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六幅图片师:孩子们在认真观察的同时要来认真思考了,人们常说树有根,水有源,而光也是有源头的。
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生:光源)孩子们可真棒呀,发光的物体叫光源,那孩子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光源想让我们给他们分分类?你想怎么分?迅速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师:谁来说一说?预设: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生物光源(说的可真好呀!那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哪几幅图吗?)(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出示)师: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们已经分好了,(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吧课件),那你们能说一说老师手中的激光笔发出的光属于哪一种吗?(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属于哪一类呢?)(生:人造光源)师:课件出示光源图片、无论是人造光源还是天然光源师:无论是人造光源还是天然光源,这些光源所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请孩子们大胆的猜想?(找生说一说)预设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光的传播教案
25-26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源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2、能够判断发光物是否属于光源。
3、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4、描述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光源,知道光线传播的特点。
难点:学会判断断发光物是否属于光源,能够描述描述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手电筒,蜡烛,小孔成像屏幕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四个小朋友在看日出,天边出现了朝霞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
提问:那这美丽的霞光哪里来?是太阳照射引起的吗?二、新课教授霞光的由来1霞光是日出或日落前后,在太阳附近的天空。
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散射和选择性吸收所形成的多彩现象。
所以,霞光是太阳照射引起的。
2阳光中的红、橙、黄等不容易被散射,因此,观察到的霞光大多数是红色、橙色、黄色。
3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发光现象:例如夜晚天空中点点的星光;家里温暖灯光;篝火晚会的火光等。
这些光不一定都是太阳光。
但它们都是光源。
师:那我们生活中是不是所有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呢?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真正认识光源。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发光的物体,哪些是自行发光的,哪些是不能自行发光,但能够反射光。
①闪电②火堆③蜡烛④城市夜景⑤发光的萤火虫⑥点亮的灯泡⑦月亮图④的建筑物的灯光是光源,但水面反射了灯光的光线,水面反射的光不是光源。
师小结。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不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它们的光只能反射其他光线。
4光的传播1)引入语师:阳光普照,小朋友们走在树林里,发现太阳光透过了层层的树叶后,就像一条条直线射在地面。
提问:光线都是这样传播的吗?有缝隙就继续向前传播,没缝隙时,光就会被阻挡并发生反射?学生猜想。
师: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其他光源的传播现象。
阳光透过树叶或云层的间隙照射到地面,手电筒的光束穿过黑暗照亮远处的物体,车灯穿过薄雾射向前方。
这些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
粤教版科学新六年级上册科学1.2《光的传播》教案
板书
把书设计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上1.2《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课题
光的传播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光传播的特点。
3、能依据实验中获取的证据分析概括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保持极大地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重点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难点
推测、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其中A、B、C三个孔和中间挡板的孔不要太小,建议孔的直径5~10mm,以便容易进去
4、实验操作
①将手电筒的光分别从A、B、C孔射入,观察几号靶能被照亮
②记录实验现象,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
5、友情提示
①尽量选用光线集中的手电筒
②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6、光线打靶实验结果记录
A→3
B→2
C→1
光线图如下:
②点燃蜡烛后,调整“照相机”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在纸杯口的屏幕上会呈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像。
3、讨论
“照相机”的屏幕上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图像?
归纳:
这是由于火焰顶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照到了屏幕的下方,火焰底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落到了屏幕的上方。
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
1.如右图所示,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演员,这是因为光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
想一想:光线都是直的吗?
解释
回答
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讲授新课
一、活动1:光的传播特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见光线照射的现象,如太阳发出的光透过树叶云层的间隙照射到地面,灯泡发出的光穿过黑暗照亮物体。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2课《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光的传播》是《科学》(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2课。
本课活动是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光线打靶、做“照相机”等活动了解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这个问题对于成人是基本常识,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径,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有了初步的了解。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实验课兴趣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不够严谨,考虑问题不周全,因此,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去寻找证明自己假设的依据是本课的一大难题。
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探究,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教学目标】1.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3.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5.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难点: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探究光是怎样传播实验底座为学生准备:手电筒、一次性纸杯、三张矩形卡纸(在相同位置打孔)、三个能直立的夹子、实验底座(用三条等距排列的磁铁条粘贴在卡纸上)、带头套的手电筒、能弯曲的吸管。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树林中透过树叶缝隙照射下来的光线):从这张图中,同学们观察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们能不能提出一个相关的科学问题呢?(聚焦课题——光。
光的传播-粤教粤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光的传播-粤教粤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2.掌握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作用;3.掌握图片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方式;2.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作用;3.图片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图片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1.用纸把底下声音较大区域覆盖住;2.用一块凸透镜;3.用银质、金属或白色无光泽卡片;4.用黑色无光泽卡片;5.附有远程读数计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1. 复习针对上节课所学的光的传播方式,简单复习所学内容,并提出新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观察实验1.取一块凸透镜,一面朝天;2.在光的目光下放一张金属或银质卡片于透镜上,观察卡片被光所照射的形状及位置;3.此时以手遮住凸透镜之一半面积,比较未遮挡部位卡片被光所照射的形状和位置,和全部光照到卡片时有何不同时(实验如图)。
3. 实验分析从实验中推断出光是直线传播,阐述光的直线传播和阻挡现象的特点。
4. 实验1在薄绸布(绸布稍微透明)上放置温度计。
让阳光直射到温度计上,然后用白色无光泽卡片、金属卡片和黑色无光泽卡片逐一覆盖在温度计之上,观察温度计的表现。
5. 实验2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与铅笔几乎相等、边缘稍微圆润的人形剪影。
用黑色无光泽卡片和白色无光泽卡片逐一覆盖人形剪影并观察变化。
6.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分析,从白卡和黑卡的不同反射光线的作用特性差异,来反映白光与黑光的特点。
7.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图片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引领学生发现其与黑白物体颜色反射吸收作用的相关性。
8. 课堂练习1.什么是光的传播方式?2.黑色无光泽卡片和白色无光泽卡片之间有何不同?3.图片的成像原理和黑白物体颜色反射吸收作用有何关联?课后作业根据教师讲解及课堂练习,整理笔记,并思考如何更好地透过实验、观察和理论知识整合提出自己的问题。
总结本课的教学核心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规律,掌握黑色和白色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的作用,以及图片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光的传播》是四年级下册以光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对光是如何传播进行研究。
我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把教学流程确定为提出问题——推测——探索——得出结论四个环节。
着重是引领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引发学生思考,从多个角度证明该结论是正确的。
二、教学内容: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三、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在这一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让学生巩固光和影子的科学关系,又为后续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周全,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难点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五、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六、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想到哪个文学典故?这个典故对你们有什么启发?这些亮光是如何从邻居家照过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意图:凿壁偷光的图片导入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相机进行刻苦学习的德育渗透。
广东教育出版社_广东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26 光的传播 教案
《光的传播》【教材内容及分析】:《光是怎样传播的》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光》的第二课内容。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课内容的要求: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本单元先从《光从哪里来》开始。
通过《光从哪里来》的学习活动,让同学们能够识别什么是光源,能举例说出常见的光源,并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第二课《光的传播》中,通过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光线”打靶、小孔成像等活动了解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
接着在《影子》一课中,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影子、制造影子,设法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同时让同学们认识到影子的形成也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推测并描述光传播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光线”打靶活动,利用卡纸、手电筒做“光线”打靶实验,感受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三部分是小孔成像,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感受光是沿直线传播。
【学情分析】学生对光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对光的一些性质有所观察和发现,如光可以起到照明作用等。
他们还在生活中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不同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如万花筒、照相机等。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光与影的关系有了较为科学的认知,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掌握相关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了解小孔成像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能力培养]1、能通过观察、推测、描述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
2、通过实验、观察、推测光沿直线传播。
3、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材料做小孔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能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其科学原理,从而产生对自然探究的兴趣。
2、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推测、描述光传播的特点是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了解小孔成像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教学准备】1、小组准备:手电筒、“光线打靶”探究纸、蜡烛、两张卡纸(其中一张有孔)、活动记录单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光沿着直线传播【活动记录单设计】“光线打靶”探究活动记录单组别:第组一、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将成功“打靶”的路线图记录下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6《光的传播》 粤教版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6《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C,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与箭靶1、2、3的
圆心也在一条直线上,半径大小都一样
◆沿着实线剪开,按照虚线垂直竖起来
(2)将手电筒的光分别从A、B、C孔射入,观察
几号靶能被照亮
【温馨提示】
光线必须穿过中间小孔
(3)记录实验现象,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
【教师提示】
3、讨论
(1)如果把中间挡板的孔遮住,光还能照到靶子
上吗?
【教师提示】
(2)要想将光从A孔照射到1号靶,有什么办法?
【教师提示】
3号靶前侧放一面镜子,让光线反射到1号靶。
(3)这个实验论证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活动3:小孔成像
如果在挡板上扎一个小孔,光线通过这个小孔传到
挡板后的屏幕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1、工具与材料:卡纸、铅笔、蜡烛、夹子
画出光的传播
路线
实验观察
实验探究
学生回答:光
是沿着直线传
播的
认识工具了解小孔成像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光的传播》粤教版
光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善于探索物理现象。
2、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3、使学生知道交流与合作,学会主动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光是怎样传播的;2、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难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能看得到老师吗?看得到灿烂的阳光吗?看得到葱翠的树木吗?看得到你们可爱的同桌吗?生:看得见!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都看得见呢?生:因为有光。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⑴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发光?⑵出示课件:光源⑶讲解: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蜡烛、电灯、萤火虫,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⑷讨论:镜子是不是光源?月球呢?2、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⑴讨论:①从密林缝隙中透过来的阳光是什么样的?②手电筒射出的光是什么样的?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⑵设计实验:①管子看光取两根吸管,一根把吸嘴处折弯,一根保持直立的原状,通过一直一弯两根吸管看周围,哪根吸管可以看见光,哪根看不见光。
②光线打靶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打靶装置,请大家拿着激光灯对住A、B、C三个小孔打靶,打靶时光必须通过中间挡板上的小孔,看看能打到几号靶上。
如果想从A孔打到1号靶上,能想什么样的办法呢?⑶小结:通过以上讨论及实验,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指导学生做小孔成像实验⑴将蜡烛点燃,立在桌上,将扎有小孔的纸板面对着蜡烛,观察最后一张白纸板上的像是什么样子的?移动一下中间带孔的纸板,最后一张白纸板上的像会发生什么变化?⑵讨论:①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②蜡烛的像为什么是倒的?这与什么有关系?⑶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中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如果在纸盒后面粘的不是纸屏,而是照相的底片,在底片上就会出现物体的倒像。
六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 -《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 -《光的传播》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光的传播特点和传播原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难点:光的传播现象的实验探究,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与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新课导入:介绍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特点。
4.总结提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强调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和传播原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光的传播特点和传播原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6《光的传播》 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6《光的传播》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光的传播现象。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光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对光的传播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传播现象有丰富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光在生活中的传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的传播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光的传播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塑料尺上的传播情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如影子、镜子、眼镜等,巩固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 光的传播》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光的传播》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方式以及光的传播现象。
本章节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原理。
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浓厚。
但他们在光的传播方面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方式和现象。
2.难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和现象。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生活实例: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光的传播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镜子等。
2.教学课件:光的传播图片、视频等。
3.教学素材:相关生活实例、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传播现象,如激光笔照射、太阳光照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光的传播特点、方式和现象,让学生对光的认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传播。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光的传播现象,验证光的传播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光的传播》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光的传播》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传播速度等知识。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和各种介质中传播,并且光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会有所不同。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概念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传播速度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基本概念2.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激光笔、尺子、镜子、玻璃板等3.实验材料:牛奶、水、油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光的概念,如用手电筒照射墙壁,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光是什么?光是如何传播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光的基本概念和传播方式的图片,讲解光的传播原理。
同时,展示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所了解。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6.光的传播》 粤教版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教学准备
演示
小型激光器、水槽,纸板等
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1:用小型激光器沿白纸板照射
演示2:用小型激光器照射到水槽中的水中,
引导学生得出结果:光传播路线是直线。
指出: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就是介质要均匀,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归纳: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空气中近似认为3×108m/s)
四、光线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本来看不见的光线及光的传播路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种图叫光路图。
练习:
(1)画点光源的光路
(2)光线AB是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线,请画出点光源的位置
(2)影子为什么会随着人与光源位置的改变?试画图说明
(3)日、月食(投影片)
(4)小孔成像
六、小结(利用板书)
板书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速:真空:3×108m/s,
(空气中近似认为3×108m/s)
4.光线:
5.说明光沿直线传播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课主要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太阳透过密林射入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光是如何传播”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光的传播方向都有自己的观点,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仔细观察,思考,只是通过粗浅的想象,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的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有所缺乏,本课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勇于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3.动手制作简易“照相机”。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
3.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光是如何传播”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讨论的能力,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
难点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小朋友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生:光是直直地照过来的吗?
师:声音真响亮请坐。
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缕缕阳光像一条条线,阳光是直直地照过来的吗?(教师手指图片)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传播》(板书)
师:老师这里有支水管,它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那到底哪种形状可以通过它观察到光?我们动手试一试吧!(课件)
师:我们先试到这里,谁来说说,哪种形状才能观察到光。
生:说的很好,再找同学说说。
师:实验结论告诉我们用直的管子才能看见光。
师:(课件)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呢?我们用手电筒和纸靶做个研究吧。
课件:(1)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2)把中间档板的孔档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3)要想将光从A孔照到1号靶,你有办法吗?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再找同学大声的读一遍。
师:声音真响亮,请坐!
师:好了,我们可以动手实验了。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先试到这里,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想法?生:汇报123个实验
师:(课件)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哪些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战国时期,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板书)的实验,今
天我们也学古人,一起来感受光学的奥秘!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实验用具:一个带小孔的档板,一个白板屏幕和一支蜡烛。
下面,我们看一下实验要求:课件(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再齐读一遍)把蜡烛,带小孔的档板和白板屏幕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屏幕放在两边,带小孔的档板放在中间。
当烛光通过小孔后,会照在白板上吗?在白板上会出现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把你的猜想画在P4
师:我们先画到这里,白板上出现了什么呢?
师:好了同学们,到底会不会像同学们猜想的那样呢?好,现在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实验前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用火安全,开始实验吧!
师:好,停,实验就先做到这里,谁来说说,白板上出现了什么?
生:蜡烛的倒像师: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的倒像呢?谁来解释一下?
师:解释的很清楚,看来能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呀!请坐!
师:看来同学们很难解释其中的道理,那我们再观察一个实验,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帮助。
(观看课件)
师:谁看懂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汇报
师:说的很好,(课件)光从上向下地照射在小孔时,在屏幕的下方会出现光斑;光从下向上地照射在小孔时,在屏幕的上方会出现光斑,当烛光的光线通过小孔后,上方的光射到屏幕的下方,下方的光射到屏幕的上方,在屏幕上就形成了烛光的倒像,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如果把有小孔的纸板和白屏幕做成一个暗箱,这就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照相机了。
我们一起看一下制作方法,请同学读一读。
师:看,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简易“照相机”,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出不同的照相机,老师最后再出一道思考题:如果用简易“照相机”观察窗外景物,会看到什么现象?下节课把你的使用心得与大家分享。
好,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