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会 快 速 发展 。 5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 将 会 大 大促 进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
问题 。 后 , 养 人 才 的标 准 的 二 元性 : 最 培 知识 水 平 和 技术 水 平 。 总之 ,高 等职 业 教 育 的 主 要 目的应 为社 会 培 养 大 批 高 素 质 熟 练 的 技术 人 才 。 3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要 求 与 高等 职 业 教 育相 符 合 . 目前 , 在某 种 程 度 上 , 国 经济 的发 展 是 以区 域 的 经 济 发 中 展 为基 础 的 ,培 养越 来 越 多 的人 才 来 适 应 当 地 经 济 的需 求 是 非 常重 要 和 迫 切需 要 的 。 中国 , 后 的 高等 职 业 教 育仍 是 低 在 落 学 历 劳动 者 多 于 高学 历 劳 动 者 的一 个 主 要 原 因 .这就 会 对 经 济竞 争 力 的 发展 有 很 大 的 影 响 。 本 地 大 专 高 职 院校 为 当 地 生 产 、 务 和 管 理 部 门 培 养 了 服 大批 的高 层 次 人 才 。 同 时 , 地 大 专 高 职 院 校 也 一 直 起着 科 本 技 与 生 产 相 结 合 。促 进科 技成 果 转 化 为 现 实 生产 力 的桥 梁 的 作用。 当 然 , 2 世 纪 早 期 到 2 世 纪 中 期 。 等 职 业 教 育 在 中 国 从 1 1 高 经 济 和 社会 的发 展 上 肩 负 着重 要 的使 命 。这 些 毕 业 生 将会 在 很 多 企业 包 括 高 新技 术 企 业 中成 为 最 主 要 的 工作 人员 。 随着 区 域经 济 的 发展 , 等 教 育 除 了一 般 最 基 本 的社 会 功 能 外 . 高 还 有 以下 的独 特功 能 。 () 1 辐射 功 能 。 等 职业 教 育 能 把 中 心城 市 更 高 的教 育 水 高 平 带 到 中小 、 远 的城 市 去 。 的 辐 射功 能 将 有 助 于提 高 小 企 偏 它 业 的人 才结 构 , 动 区域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同时 也 可 以 满 足 所 推 有 阶层 人 的提 高 学 历 和 受 教 育 水平 的需 要 . 此 . 来 越 多 的 因 越 只 有 高 中学 历 的 青 年 人 可 根 据他 们 的具 体 需 要 进 人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 接 受更 高 的教 育 。 或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杭州市高职教育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杭州市高职教育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杭州市高职教育为例作者:韩天龙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5年第4期韩天龙(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08)[摘要]以杭州市高职教育为例,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0-0020-02①本文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课题编号:kyjd201401。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了大量的各级各类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直以来,杭州市高职教育不断增强与区域经济的联系,高职教育在区域化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探讨了杭州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意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意义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驱动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兼具经济和教育双重属性,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外部适应性特征。

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高职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高职教育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认可度。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的产业升级具有驱动作用劳动力素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受原材料、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区域主导产业正积极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需要劳动力资源从低技能水平向高技能水平提升。

职业教育是经济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人才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分析与实证

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分析与实证

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分析与实证前言教育品牌是指在学科、教学、科研、师资、设施、管理等方面赢得社会认同、形成差异化优势、有强烈知名度和感召力的教育机构的形象和品牌,是教育机构的核心资产之一。

区域教育品牌建设是指一系列教育机构、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幼儿园、中小学、培训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因地制宜,共同配合,以区域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区域教育品牌的塑造和发展。

本文将就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分析及其实证进行介绍,为教育行业提供参考。

一、路径分析1.1 定位规划首先,教育机构需要对自身进行定位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

教育机构在定位时需考虑区域内教育市场的整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1.2 面向市场市场是教育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教育机构在建立品牌时必须始终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潜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了解当地市场的潜力及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品牌知名度。

1.3 优质教育教育机构的核心资产是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因此,在品牌建设中,必须把教育品质放在首位。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教学方法和技术,针对学生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4 品牌宣传品牌宣传是教育机构塑造品牌形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品牌宣传过程中,教育机构需要积极宣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潜在客户能够了解你的教育品牌。

1.5 学生口碑学生口碑也是塑造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反馈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修复措施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在教育机构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二、实证分析2.1 实证背景本次实证采用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品牌建设为案例,旨在探索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路径及实现方法。

深圳市宝安区是广东省深圳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是中国经济特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宝安区教育资源也随之不断丰富,教育品牌建设得到了不断地推进和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二 ,高 等职业 教育改 善劳 动力 市场 分布格 局 。由于 区域 经济发展水 平和特点 不同 , 对劳动力
市 场 的人才需 求有 所不 同 ,不 同 的工 作需 要具 有 不 同个性 特征 的劳 动者 承担 。劳动者 接受 教育程
( 宁波天 一职 业技 术 学院 ,浙 江 宁波 35 0 ) 1 1 4

要 : 高 职 院 校 与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良性 联 动 ,是 区域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对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提 出 的 必 然 要 求 ,
也 是 高 职 院 校 自身 发 展 的需 要 , 过 分 析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区 域 特 性 、 等 职业 教 育 与 区域 社 会 发 展 的相 互 作 通 高
结构 ,而且 也从一 个侧 面反 映 区域 的产业 结构 和
由于地缘 关系 .处 于相 同或相 近 文化 和经 济
背 景下 的某 一 区域 的经济 ,会形 成 区别 于 其他 区 域 的特 点 , 进而 形成一 种经 济上 的优 势 , 即为 区域 经济 。经济 的 区域化 , 是经 济发 展 的趋 势 , 也是 资
高等 职业 教育 只有 立足 区域 经济 ,才 能获 得 持 续 发展 的动力 。已经 成 为 国内高等 职业 教育 决 策者 和执行 者 的基本共 识 。高等 职业 教育 只有 依
托 区域 经济 . 能 培养 出大 批 可就 业 、 得 着 、 才 用 深
为 了求 得 生存 , 可能 再保 持 自然 发展 的状 态 , 不 其
时 , 受 到 了 区 域 发 展 的 制 约 【 又 3 J 。
者 能够掌握 现代 先进 生产工 艺技 术 、 息技术 , 信 适

建构区域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_基于区域教育一体化的视角_沈怡玥

建构区域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_基于区域教育一体化的视角_沈怡玥

2013年第28卷 第2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职教育收稿日期:2013-01-18作者简介:沈怡(1982-),女,江苏无锡人,讲师,从事教育经济、高职教育管理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核心竞争力的研究”(2011SJD880030)项目研究成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就会对区域高等教育提出客观需求。

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经济特色时,需要高等教育与之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高职院校同样会受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与布局改变的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区域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建构途径,对研究“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凝聚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相关概念阐述1.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促进产品、要素等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

这就要求区域教育发展趋向一体化,以配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必将敦促“区域教育一体化”。

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含义是破除区域内部阻碍教育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扩张每一个细分教育市场的市场空间,从而促进存量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教育投资,增加和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2.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将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实质就是指高职院校所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2]。

也有学者认为优势、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3]。

还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4]。

另有学者认为“文化力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学校内外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综合力量,最终体现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5]。

教育培训的区域化布局与发展

教育培训的区域化布局与发展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在区域化布局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 ,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的教育培训资源过于集中,而中西 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资源匮乏。
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许多地方出现了教育培训资源 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培训区域化布局的不合理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 。一些地区和群体由于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而处 于不利地位,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国际教育资源整合
02
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国际优
质教育资源。
国际化人才培养
03
教育培训机构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
才,满足全球化时代的人才需求。
05
教育培训区域化布局的实践探索
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培训区域化布局
1 2
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培训需求
区域化布局的优势与必要性
资源整合
通过区域化布局,可以整合区域内的 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成本
区域化布局可以降低教育培训机构的 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化布局的优势与必要性
• 品牌推广:区域化布局有利于形成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效 应,提高市场知名度。
区域化布局的优势与必要性
适应市场需求
教育培训产业特性
知识密集型产业
教育培训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和 服务具有高度的知识含量和创新性,对从业 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市场需求导向性
教育培训产业的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差异 性和变化性等特点,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 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

高职院校品牌建设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品牌建设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品牌建设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调查方法和结果。

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在提升学校形象和吸引生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宣传不足、品牌认知度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教育质量等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品牌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校特色、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等。

文章强调了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以促进高职院校品牌形象的提升和长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品牌建设、调查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调查方法、调查结果、重要性、发展建议、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品牌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品牌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来找出解决之道。

高职院校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校形象,更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资源,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规模不一、办学特色各异,导致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各不相同。

对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学生和优秀教师的关注和选择。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使高职院校在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品牌建设也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变革探索

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变革探索
维普资讯
文 化 ・ 育 教
区域职业教 育办学模 式 变革探 索
区域 职业 教 育办 学模 式 变 革 探 索
口 殷 新 红
[ 内容摘要 ]随 着 经济 体 制改 革 的 不 断深 入 ,以 及梯 度 推进 的 经济 发展 战略 思 想的
贯彻 , 国 的 区域 经 济发 展 迅 速 , 我 受其 制 约 与 影 响 , 业 教 育 也 正 在 形 成 与 区域 经 职
济 、 会 发 展 相 适 应 的新 格 局 。 因此 职 业 院 校 必 须及 时调 整职 业教 育的 办 学模 式 。 社
本 文从 区域 职 业教 育 的 办 学理 念 、 目标 、 内容 和 方 式等 方 面 对 建 立 与 区域 经济 建 设 和社 会 发 展 相适 应 的职 教 办学模 式进 行 了阐述 。
业 教育 的地 方性 决 定 了 职业 教 育 走 区域 发 展 道路 的必 然性 。 外 . 另 由于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非均 衡 性 普遍 存 在 . 此相 适 应 . 业 教 与 职
加 速 发展 , 济体 制 改 革 的 逐 步深 入 , 及 育 也 不 同程 度 地存 在 着 区 域 差异 。在 这种 经 以
遇 , 求 职业 教 育 的 区域 化 发展 。因 此 , 谋 职 大 、 次 多 。 职 业 院 校 只 有 主 动 适 应 区 域 经 层
业 院 校 必 须 及 时 调 整 和 变 革 自身 的 办 学 模
济 建设 和社 会发展 的需 要 , 真研 究学 校 的 认 性 质特 点 、 务 面 向和 办学 优 势 特 色 . 准 服 找
务。 区域 经济 学 认 为 , 一 类人 才 基本 上 是 这

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展 已迈 上 了一个 新 台阶 , 发展 目标 正与 国际接 轨 , 其 而 欠 发达 地 区的 高职 教育 由于 受 到种 种 条 件 的 限制 , 其 发 展 的脚 步 依然 缓慢 , 以满 足 区域 经 济社 会 发展 对 难
技 术型 、 应用 型 人才 的需求 , 这样 的背景 下如何 发展 在 欠 发达 地 区高等 职业 教 育 , 应 当从其 在 新 的 历史 时 就 期 的使命 分 析人 手 , 进一 步探 讨其 发展 的策略 。 再 新 的历 史时期 高等 职业 教 育的使命
收 稿 日期 :0 9—1 2 20 0—
务三个 代表 性 的社 会 层 面 , 其 为社 会 服 务 的更 具 体 是 和更有 效 的 形 式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作 为 集 职 业 教
育 、 术教育 、 技 素质 教 育 于 一身 的教 育 类 型 , 多样 化 其 的办学 体制使 其具 有 在 办学 功 能 定 位 的 独 特性 , 务 服 面 向的宽广性 , 学对象 的广泛 性 。 19 入 9 9年 4月联 合
21 0 0年第 2期
继 续 教 育研 究
j X ioy a u i Hj uy nj a i l9 0
欠发 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吴 淑 芳
( 安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西 延 安 76 0 ) 延 陕 100

要 : 视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内涵 及 其 历 史 发展 , 正 在 承 担 起 新 的 使 命 , 个 使 命 将 其 推 到 了 优先 发 展 审 其 这
的战 略地 位 ; 到 了服 务 全 社 会 , 其 是 服 务 欠 发 达 地 区 和 农 村 发 展 的前 沿 地 带 。要 实 现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服 务 推 尤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上海市为例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阶段。

它在实现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和增强地方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中国的发展先锋城市上海市为例,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上海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向高端、高技术产业转型,因此对人才需求很高。

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设立相关专业,为上海市提供了大量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上海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制造与维修”、“汽车技术与管理”等专业,紧紧抓住了上海市航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为上海市培养了许多技术熟练、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上海市以浦东新区为核心,形成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企业。

高等职业院校与这些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等工作,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地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比如,上海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电力集团合作建设了电力实训中心,为地方电力行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电力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再次,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

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创新中心,并提出了“创新驱动、智能引领”的发展战略。

高等职业教育紧跟时代需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与众多企业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和企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

最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升级。

上海市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解析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

解析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6 — 0 9 【 基金项 目】 2 0 1 3 年 浙江省教科规 划度 ( 高校 ) 研 究课 题
( S C G 2 1 8 )
区域化 品牌 模式得 到推 广最 主要 的动力 是供 求 机制 和竞争 机制 相 融 合 。在 供 求机 制 的需 求 下 , 市 场开始 呈 现供给 的趋 势 , 各个 行业 之 间相互 竞争 , 使 得学 校本位 模式 教 学被 整 改 , 人 们 开 始选 择 最 具 特 色 的教学方 式 , 品牌 高 职教 育 模 式 带 着浓 厚 的特 色 被人们 青 睐 , 尤其 是该 模式 自身具 备 的延伸 互补 性 , 它满 足 了市场需 求 , 也 体 现 出了 区域 化 特 性 。延 伸 互补 性主 要表现 在 : 用技术 作 为培养 人才 的基 础 , 将 科技 以及 应用研 究作 为培 养人 才 的关 键 。地方 和企 业之间紧密联系, 通过合资、 联办、 合作 、 共建等方式 进行 互动 , 使得 教学模 式呈 现 多元化 , 增强 了办学功 能、 互动 式 的办学模 式得 到延 伸 、 特 色性教 学 目的得 到实现 , 这样 的教学 综合 实力 明显提 高 , 市场竞 争力 得 到增强 , 使得 品牌 模式教 学 功能被 凸显 。
2 0 1 3第 1 1期
成 人 教 育
AD UI T E DUC AT I ON
NO . 1 1 2 0 l 3 T o t a l N o . 3 2 2
( 总第 3 2 2期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7 9 4 . 2 0 1 3 . 1 1 . 0 1 4
2 . 结 构 优 化 性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

摘要:转型升级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课程开发和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提升科研能力等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服务路径课题: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5n109。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以及制约因素,社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选择什么样的路径、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如何更主动、更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是当前高职院校急需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现状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规模扩张阶段后,现正处于内涵发展阶段,尽管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社会服务方面还显得较为薄弱和不尽如人意。

低水平的社会服务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行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影响了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

1.对社会服务认识存在偏差现实中有人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把社会服务看成是高职院校的副业,不在教师的绩效考核范围之内,可做可不做;二是认为如果加强社会服务功能,那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就会被削弱;三是认为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硬件建设不具备进行社会服务的条件,开展社会服务是强人所难。

2.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在发挥其自然属性的同时,也体现其社会属性。

高职院校在行使社会属性时受到政策、机制等方面的约束,具体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社会服务管理弱化,又没有直接财政拨款支持,缺乏财政支持和刚性考核的社会服务必然是一种无力的供给状况。

3.社会服务资源匮乏社会服务资源主要是指具有社会服务能力的人才、开展社会服务的物质条件和服务载体三个方面。

高职院校“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
地、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 的探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生 产、 管理 、 服务等一线 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具体而 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将思想理念、 科学技术 、 工程设计转化 为一线生产力 。 如第一产业的农业重点培养农业生产技术 与农村经营管理人才 ;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重点培养工 艺员 、 技术员、 施工员等,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 的高级智能 工人如程序设计员 、 操作员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重点培养 服务人才、 业务人才、 管理人才等。 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 是促进地方高等 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要素 , 也是校地 、 校企合作 的核心基 础。在人才培养上, 要求培养职业素养好 、 知识够用 、 专业 技能强 、 团队精神好 、 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 力, 能胜任某一岗位( 或岗位群 ) 、 面向行业企业第一线需 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 在培养规格上, 强调知识 、 能力 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相结合的 “ 双证书” 制度。 首先 , 在知识结构上 , 要求每个毕业生都具 有一定的 自然与人文社科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 识; 具 有 一定 的英语 基 础 ; 具有 一定 的管 理知 识 。其 次 , 在
【 学校与社会 】
高职院校 “ 校地 、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探讨
黄海荣
(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4 0 8 0 0 0 )
摘要 : “ 校地 、 校企合作” 是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人 才培养的显著特征。 采取“ 校地、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围绕地方、 行 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 建立适合地方 、 行 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 系, 探 索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 、 行业企业合作之

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的战略分析及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的战略分析及实施

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的战略分析及实施[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品牌经营战略就是使高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或特色,通过优秀人才、特色学科、品牌教授效应和经济效益,使学校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品牌发展战略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凝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实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根本所在;是高职院校塑造良好的教育形象,赢得社会支持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品牌战略分析品牌化战略是使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来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和特色,通过优秀人才、特色学科及知名教师等因素不断开拓市场,讲究教育效益、经济效益,使学校的特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特色和社会认可度是高职教育品牌的两个关键要素。

品牌化战略是动态发展的,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在品牌建设上一劳永逸,必须遵循原则,从市场、管理、实践等角度综合考虑,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才能,才能最终实现品牌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化的战略分析1.品牌与招生就业。

将品牌化战略引入高职院校不是对企业品牌战略的简单移植。

企业引入品牌战略的着眼点在于产品的经济效益。

而高校的非营利性决定其更看重社会效益。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周期长和滞后性的特点,未必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

高校品牌战略的实施并非是教育的市场化,一些非市场因素仍在起作用。

因此,它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的波动,高职教育必须从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来确定品牌战略。

一所高职院校的品牌既是吸引广大生源的金字广告,也是学校毕业生择业时最有力的推荐信。

2.品牌与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他们的产品。

品牌的声誉直接与产品的质量相关,好的品牌是质量的保证。

由好品牌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青睐,而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促使更多的学生进入这些院校。

这种良性互动,是品牌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协调的产物。

3.品牌与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民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新机制

构建民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新机制

构建民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新机制[摘要]面向地方经济、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深刻认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必然性,积极探索二者的互动形式与互动模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构建民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新机制,才能实现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双赢”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互动形式互动模式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地方经济、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做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既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又是促进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客观必然性1.这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教育有两条基本的规律: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

教育外部规律简单的表述就是“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动”。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必须为一定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只有遵循内部和外部关系规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主动地进行自身改革和发展创新,才能实现“双赢”发展。

2.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自身职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的职能经历了由单纯培养人才到以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发展,再到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变化”。

高等教育第三职能是在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大批落后地区崛起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表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校自身职能扩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关于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 ) 德 光 伏 学 院 围 绕 区域 经 济 特 一 尚 点 办 学 的 主要 做 法
借 力 尚德优 势 . 建 品 牌 学 院 创 20 09
年 无 锡科 技 职 业 学 院 与 无 锡 尚德 太 阳 能 电 力 有 限 公 司 磋 商 .双 方 共 同建 立 尚
无 锡 新 区 光 伏 产 业 、集 成 电 路 产 业 和物 联 网产 业 领先 全 国
于区域 、 务于 区域 、 服 区校 互 动 双 赢 ” 的
市 政 府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立 了 尚 德 太 阳 成 能 电力 有 限 公 司 如 今 , 尚德 公 司 已 发
展 成 为 一 家 集 研 发 、 产 、 售 于 一 体 生 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 成 电路 全 价 值 产 业链
被 写进 2 1 0 0年 国 务 院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的物 联 网新 兴 产 业 正 是 诞 生 于无 锡 新 区 国务 院 2 0 0 9年 l 月 1 t 式 批 复 1 3 E正
方针 . 因地 制 宜 地 选 择 与 区 域 经 济 、 会 社 发展 相适 应 的 发 展 范 式 . 实 现 高 职 教 育 与 区 域经 济 的 良性 互 动 无 锡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的二 级 学 院 尚德 光伏 学 院 是 校 企 合 作 的结 晶 .是 目前 国 内 首 家 以 光 伏 产 业 为 依 托并 命 名 的 二 级 学 院 。 院充 分 利 用 地 域 优 势 . 该 紧密 围绕 区域 经 济 中 光 伏 产 业 、集 成 电 路 制 造 产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5 2 2 1 )10 6 — 2 1 7 — 7 7( 0 1 1 - 1 6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探析[摘要]文章基于高职教育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的动因分析,认为区域化品牌高职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体现区域定向性、结构优化性、体制创新性、延伸互补性四大特性,通过产学结合、集团办学、校办产业、合作办学、职教超市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和“有机增长”。

为此,必须消除制度性障碍,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投入机制、加强自我调适,以促进卓具特色的高职品牌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化品牌创建办学模式保障机制一、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全新发展视角教育部于2006年11月正式启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旨在加快建设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的品牌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示范性院校在区域内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为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突破提供了全新发展视角,其实质就是形成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创建区域化高职教育品牌发展模式,增强高职教育的比较竞争优势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一)高职教育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的动因分析1.区域化品牌高职创建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新动力源。

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IMD(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世界竞争力年鉴》中的数据计算,在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中,科技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是两大重要支柱,是居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之首的核心竞争力。

而其中国民素质竞争力又是增强科技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国民素质竞争力根本就谈不上科技竞争力。

尤其是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作为高科技转化链上的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业已构成提升我国区域竞争力的一大瓶颈。

为此,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品牌高职院校,在带动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重要职责,并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新动力源。

2.区域化品牌高职创建是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新增长极。

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受区域劳动力质量差异等因素影响,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区域范围内,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

经济增长往往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个或几个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这些增长极地区对其他地区具有支配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平衡,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理论揭示:产业结构乃至教育结构更新是区域竞争力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及模式创新会直接打破区域平衡,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区域联合与融合有助于减少区域间壁垒,促进分工协作,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可见,发挥区域化品牌高职的引领和辐射功能,势必带动区域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并成为决定区域技术创新、国民素质提高的内生变量,成为强化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新增长极。

3.区域化品牌高职创建是支撑区域持续竞争力的新共生带。

品牌高职的创建必须立足区域。

区域化的品牌往往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区域性,品牌高职在办学方向上应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指向性,能够体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域特色;二是示范性,品牌高职在办学品位上能够代表区域最具竞争力的主体形象,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集群性,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区域品牌可以增加区域产业集约化程度,进而提高该区域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

如依托宁波、温州服装与鞋业支柱产业带,形成的宁波、温州职业院校服装与鞋业专业集群带。

专业集群带面向区域集群产业彰显专业活力、培养急需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提高了对区域块状经济的服务功能,形成与区域经济“相生共舞”的品牌效应。

这种情况说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高职品牌创建来说是决定性的。

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品牌特色时,必然要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并行互动与匹配。

伴随着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高职品牌创建才会有较扎实的物质基础和旺盛的社会需求,并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教育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的属性分析1.区域定向性。

如前所述,高职品牌发展模式在办学目标上应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指向性,能够体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域特色,更重要的是区域性定位构成高职品牌个性特色的价值属性,成为高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

从管理体制来看,高职院校大多隶属地方管理,并以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从模式运行来看,高职院校既要立足地方,又要着眼区域,强调在更合理的区域背景内,整合高职教育资源与区域资源,专业布局适应区域产业,人才培养适应区域需求,技术服务适应区域功能,建立需求驱动型的品牌发展模式,拓展特色办学的广阔发展空间,因地制宜地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结构优化性。

结构是指事物的构成形式及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化高职品牌模式中的结构,宏观上指在区域系统中的定位结构,由布局定位、层次定位、科类定位、形式定位等要素构成;微观上指高职自身有关办学的各种结构,诸如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师结构、职员结构、生源结构、组织管理结构等的总称。

其结构的优化应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大局出发,以稳定高职专科层次应用型教育为主体,结合学校优势,明确发展方向,重点优化和提升专业结构,在专业结构提升过程中,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稳定性、资源可利用性的关系,从而使专业结构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更符合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着力形成高职专业品牌竞争优势。

3.体制创新性。

宏观层面的办学模式改革通常是指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关键是突破政府集中办学模式,变办学主体和投资渠道的单一性为多元性,探索以国有公办为主,民有民办、民办公助、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模式,明确投资者、办学者、管理者的责任、权限和义务,促进办学主体和投资渠道多元化。

区域化高职品牌模式的重要功能,是立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注重制度创新,增强办学活力,发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依靠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长效机制,探索规模化、集团化办学路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形成办学活力和特色,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双赢,在办学体制创新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4.延伸互补性。

社会化的竞争机制与供求机制,是推动区域化品牌高职突破学校本位模式、拓展特色办学空间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选择。

品牌高职办学机制的延伸互补性体现在: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应用研究、科技转化为两翼,切实依靠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通过合作、合资、联办、共建等多种互动形式,整合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区域化办学的规模优势,实现学研产训一体化、人才培养区域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增强多功能拓展、多元化延伸、互动式发展的综合实力,使办学效益和竞争地位得以加强和巩固,特色内涵更加丰富,品牌实力日益增强。

二、高职区域化品牌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基于区域整体竞争力战略,区域化品牌高职由学校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由封闭发展转向开放发展,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拓展,最终由“无差别增长”转向“有机增长”,形成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优选路径和运行模式,呈现出双生共赢的品牌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价值。

(一)产学结合模式产学结合模式突破校本位封闭单一的办学模式,以“政府搭台、行业参与、校企唱戏”为运行机制,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为基本形式,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

其基本特征为:在目标定位的适应性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在功能定位的互补性上,主要整合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优势,实现间接教育环境与直接生产环境的融合;在管理定位的效能性上,主要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产学合作教育的重大事宜,开发更为务实的课程与教材;在模式定位的延展性上,主要体现为产学合作、工读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实践模式,并注重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集团办学模式集团办学模式是在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综合性程度增强的背景下,为获得教育规模效益的最优化,通过校企股份制、集团化办学形式,完成校企资源存量的优化组合,实现高职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其主要优势是:寻求实质意义上办学与经营理念的一致,以及体制上的融合,机制上的依存,资源上的互补,利益上的双赢,确保人才规格与发展需求、办学规模与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适应。

其运作特征为:突出体制优势,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一会(董事会)、三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形成集团化办学的紧密结合体,确立各办学主体在办学活动中的利益原则和行为准则;强化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管理运行企业化、资本运作市场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加强人事管理与财务运作的严密制衡,实现办学经费的有效投入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规模效应,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按照教育规律和产业规律,建立双重功能产学实体,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源活力,为培训实习提供基地,为专业建设提供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形成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自主研发优势。

(三)校办产业模式校办产业模式主要体现职业技术办学特色,更加突出专业实践和技术开发功能,重在立足区域经济,以产业兴专业,以贡献求发展,实现学研产训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增强自主发展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其主要优势是:提供教学实践、双师培训、技术开发“三大保障”,强化专业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三源整合”,突出经营功能、服务功能、示范功能“三项功能”,实现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并举”。

其运作特征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出管理特色,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围绕专业办产业,突出专业特色,依托专业优势兴办校办产业,建立责权利相统一、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实体(公司),形成以校办产业为主体、以专业实体为辅助、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或产业实体;办好产业促专业,突出培养特色,为专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培训学生关键技能提供有力保障,为提高双师素质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突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坚实平台,发挥校办产业教育、经营、示范、服务多种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