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22表里的生物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2 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 (4)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2 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 (4)

22* 表里的生物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过程和方法:(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谈话导入这所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但我仍然对它充满了好奇,这儿的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可爱,脸上总是溢满着笑容?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跟我一样充满着好奇心的小男孩儿,让我们一起走入他的内心世界里。

点课件,板书课题。

读题目。

2、回顾学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以前学习这类课文一般用的什么方法?生说学习方法:扫清文中字词,然后质疑,然后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总结出学生的方法)老师今天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带着课后问题学课文,边读边思,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会学”中的方法)现在我们快速看看课后思考题,今天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谁来读读?(1 人读课后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快速读课文。

3、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我”)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我会学”中的问题)开始吧!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学习略读课文时,要注意用上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表里的生物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表里的生物

22*表里的生物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1.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1课时一、谈话导入人们常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今天将跟随作者走进一个充满好奇又善于思索的儿童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读文中生字词,提醒易错字:“蟋、蟀”。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的个性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2.自读提示: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4.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体会“我”在强烈的好奇感的驱使下,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体会“我”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体会:在“我”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5.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表里的生物 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表里的生物  语文S版

22 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三、《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表里、生物、机械”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的观察和想象,把握文章的科学内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手表或钟表?里面的小零件和机械结构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表里的生物》就是一篇关于手表内部世界的有趣描述。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表里的生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随即板书:神奇、有趣、好奇等。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述了表里的生物?这些描述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想象。

以下是一个示例:(1)描述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抓住“极小、精细、复杂”等词语体会表里的生物虽小但构造复杂的特点。

教师随即板书:构造复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抓住“幻想、推测、想象”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教师随即板书:好奇热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2表里的生物教案

22表里的生物教案

22表里的生物翁娟学习目标:1.会认“蝎、蟋蟀、蝈蝈、谐”这些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3.抓住文中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不断探索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相信同学们都有见过手表,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原理吗?(展示手表原理)手表虽小,但它涉及的科学知识却很多,今天我们将认识的一位小朋友却想自己探索手表的秘密。

二、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他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家》《十年诗抄》《冯至诗选》和,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三、预习检测1.生字我会认蝎子蟋蟀蝈蝈和谐2.多音字我会辨蛰调订转3.我会近义词轻易()请求()丑恶()呈现()证实()4.我会反义词洪亮()增加()丑恶()单调()保护()5.我会写句子①用“不但……还……”说一句话。

②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成陈述句)四、板块设计环节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环节二:细读课文,感悟形象小时候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得孩子呢?小结:“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好奇心强,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的孩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

教学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几件趣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钟表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童年的几件趣事,体会作者对钟表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喜好?你们小时候最喜欢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课文中讲了哪些童年的趣事?这些趣事与钟表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小时候对钟表有哪些“天真”的想法?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

2.指名朗读“我”与父亲的对话部分,思考:“我”与父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父爱和家庭的温暖。

3.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感受家庭的美好。

4.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与童年生活有关的成语、名句或古诗文等。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童年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自由背诵其他与童年生活有关的诗句或文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掌握常见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

2.理解生物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并能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3.能在生活中找到不同生物的踪迹和栖息地,并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内容1.生物分类方法2.生物的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及特征3.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及生存环境三、教学重难点1.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种类的辨别。

2.掌握描述生物内部和外部的词汇,并能用正确的词语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3.理解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不同生物的图像,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生物的印象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习环节2.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即按照形态、生活习性、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

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将各种生物归入相应的类别,掌握基础的分类方法。

2.2 生物的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及特征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内部和外部表现形态,详细介绍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行动方式、繁殖生长的特点等,培养学生对不同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

2.3 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及生存环境通过图片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栖息地及生存环境,并掌握一些生态知识。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 课堂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实验和绘制各种生物的内部、外部图像,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绘画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堂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向学生强调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关键技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导入生物的图像和实地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和观察不同生物,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生态意识。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五单元 22 . 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五单元  22 . 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生字:秒:秒表、秒针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拨:拨号、拨弄、拨打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怖:恐怖、阴森可怖(二)正音字:琴弦(xián)清脆(cuì)立即(jí)玻璃(li)蝉(chán)(三)多音字: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四)近(反)义词:立即--马上呈现--显现增加--减少拒绝--接受(五)生词解释: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三、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五、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2 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 (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2 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 (2)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巩固提升。
一、读文交流。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在小组中交流。
3、全班交流。
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二、交流趣事。
1、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小的时候类似作者这样的经历。
2、全班交流。
3、把这件事情写出来。
三、作业:
完小练笔。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四、板书
22*表里的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预习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犬吠 秒针 增添 可怜 拨动 拒绝 恐怖 蝎子 蜇人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2(教案)表里的生物教案 1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2(教案)表里的生物教案 1
你认为课文那些描写最能表现我的特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课时
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蝉(chán)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与运用。
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教案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教案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教案语文S版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教案语文S版表里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时光,珍惜当前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三、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的小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整天追着大人去问吗?你现在说一说好吗?也许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篇课文,在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他最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可爱的小孩子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4、读词语。

犬吠秒针增添可怜拨动拒绝恐怖蝎子蜇人三、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回忆旧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写作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生物习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总结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生物学术语,如“生物钟”、“捕食者”,学生需要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到相应的语境中。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的有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举例:针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其他说明文段落的例子,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对于生物学术语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或简单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3.知识拓展:探讨钟表里的生物——蜻蜓的生活习性,了解自然界中其他有趣的生物现象。
4.表达交流: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生物特点,进行课堂分享,提高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5.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生物,用文字记录下来,进行课堂交流。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观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表里的生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说明文的兴趣还是挺高的。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让我觉得导入新课的方式还是有效的。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说明文的写作特点,看到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我觉得这一点做得还不错。
但是,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有些学生对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还是有些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更多直观的辅助工具,比如图片、实物或简单的动画,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入更多这样的元素。

《表里的生物》教案(最新5篇)

《表里的生物》教案(最新5篇)

《表里的生物》教案(最新5篇)《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读通读顺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

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

(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1)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六年级语文上22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22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22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重点难点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表里的生物􀀋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部分: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仔细。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③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22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要求1学习本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2抓住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表达的意思。

3理解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重点难点1抓住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表达的意思。

2理解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教学时一时表里的生物𙦷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 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仔细。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③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我”听到怀表里发出的声音,想看一看,被父亲阻止了。

𙦼他这么一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❷。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④这段话中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由于父亲不许“我”动表,“我”觉得表里有生物存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⑤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段导读:第7自然段讲父亲见“我”对表有强烈的好奇心,决定让“我”看看表,但不能动手。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⑥为什么“我”的心会加速跳动呢?]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 钉❸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摆去。

[句导读:在“我”的眼里,表里的世界真是奇妙。

“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摆去”表现了“我”对表的喜爱之情。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 还被一层玻璃蒙ϲ着。

我看得入神❺,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段导读:第8自然段讲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面美丽的世界。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讲“我”发现表里面有响声,以为里面有生物,“我”十分好奇,有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见了里面的世界。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zhē)你。

” [⑦表里真的有蝎子尾巴吗?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段导读:第9~13自然段讲父亲编假话骗“我”,结果让“我”信以为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❻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⑧为什么当“我”得知“蝎子被放在表里”后心里仍然很愉快呢?]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父亲没有回答。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⑨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第16自然段讲“我”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以为表里面真有一个蝎子。

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讲父亲为了不让“我”动表,骗“我”说里面有蝎子,“我”对此深信不疑。

后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xī shuài)在钵(bō)子里,蝈(ɡ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⑩这样写不是显得作者很傻吗?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句呢?]第四部分(第17、18自然段):写“我”一直以为父亲的表里有生物。

1学习本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形和字音。

2抓住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表达的意思。

3读懂内容,了解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作者资料;语。

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可是,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板书题目,学生读。

2本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你下搜集他的资料了吗?出示冯至的资料:冯至(190~1993),中国诗人、学者。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

192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他》。

著有诗集《十四行集》、散集《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杂等。

3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篇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画出本的生字、新词,自学交流。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和谐:配合得适当。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神秘:使人摸不透,高深莫测。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恐惧。

3想想主要写了一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

理清脉络: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发现表里面有响声,以为里面有生物,“我”十分好奇,有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里面的世界。

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父亲为了不让“我”动表,骗“我”说里面有蝎子,“我”对此深信不疑。

第四部分(第17、18自然段):写“我”一直认为父亲的表里有生物。

三深入学习,在感悟刻画人物的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1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2请同学们在中找出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出示:(1)“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使“我”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3)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作者的心中充满着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中人物的个性了吗?“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四小结1本语言生动,叙事简洁,充满趣味,你是怎样读的?2想一想,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大家讨论讨论。

的开头讲“我”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个幼稚的孩子,对世界的了解很少;后,父亲怀表里的响声,引起了“我”的关注,说明“我”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通过“我”十分想动父亲的表,甚至因此很痛苦,以及看了表的里面还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等事例,体现了“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说明“我”有不把事情弄清楚决不罢休的科学精神。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抓住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想象的丰富;通过说话练习,学习作者这种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学情,不要将注意力都放在教学环节。

3后,教师要求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童年的“糗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蝎(xiē)子蟋蟀(xī shuài)蝈(ɡuō)蝈儿2“我”为什么会认为表里有生物呢?3父亲当时为什么要骗“我”,而不告诉“我”实际情况呢?冯至(190~1993)中国诗人、学者。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12岁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参加艺团体浅草社,192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

发表了许多诗与散。

192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他》。

冯至这一时期的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遣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