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

合集下载

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改造方案

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改造方案

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改造方案杭州大学新村历史文化街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老街,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延绵不绝的小巷,穿越着居民楼和商业大厦,其周边环境及建筑物留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进行改造,提升其整体形象,加强文化氛围的营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改造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化环境。

改造方案的第一个方面是美化环境。

将街道两侧的空地改造成为花坛、绿化带,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周边环境的整体品质。

同时,对道路进行重新铺设,涵洞排水进行改善,提高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安全和便利。

2.修复历史建筑。

作为杭州的历史文化街道之一,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道上留存了许多老建筑,这些老建筑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以确保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留下来。

3.加强文化氛围营造。

改造方案的第三个方面是加强文化氛围的营造。

为了提升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可以在其中设置一些文化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

此外,可以还可以在街道周边设置一些小型的文化活动区域,增加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提高街道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4.优化商业氛围。

最后一个方面是优化商业氛围。

在改造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商业业态,提高市场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街区中心设置一些文艺小店和精品店,以及一些特色餐馆和咖啡馆,吸引更多的商家和顾客前来,增加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的商业活力和经济效益。

总之,以上是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改造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方案的整合,可以促进杭大新村历史文化街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让这条古老的街道更加具有吸引力、魅力和活力。

以河坊街与南宋御街的对比浅析古街设计营造的得失

以河坊街与南宋御街的对比浅析古街设计营造的得失

以河坊街与南宋御街的对比浅析古街设计营造的得失摘要:通过比较两个不同街区的空间内容和形式,分析评价古街设计营造中的得失。

关键词:历史背景街道定位氛围营造以及空间形式1.项目概况河坊街东接中河,西迎西湖,北临闹市,南靠吴山,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

街道改造后整体形式上体现了清末民初的风貌,营造了以购物,饮食,医药等为主体的相关步行古街商业氛围,市井文化得到了很到的体现。

河坊街历史上一直是杭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历史悠久,拥有浓厚的市井商业文化气息。

改造时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真实特征,对原有文化进行了继承延续。

南宋御街道北至环城北路、南至清河坊鼓楼,南北全长4.3公里,以中山路为中心,曾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以后也将是杭州老城区的中轴线和商业中心。

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是南宋皇帝祭祀的必经道路,紧邻南宋的政治中心,两旁虽商铺林立,但是都以高档的奢侈品为主,有很明显的政治气息。

2.街道的定位、氛围的营造、空间的形式河坊街的定位主要是以市井文化为营造主题的步行商业街,建筑也主要以清末明初的杭州建筑风格为主要形式,整体空间则以排式线状形态出现,所有说它更多是一个以传统商业、医药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其服务的对象更多了以游客为主。

但是作为一个以市井文化为主题的步行街,河坊街却缺失了井台和井两大元素,在空间上,线性的空间排列便于商业空间的连续,但是形势较为的单一,江南街巷市井的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街面两边规整的商业建筑界面也没有打乱直线空间的延续,丰富街区的空间,较为的呆板,市井的氛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街道的横向尺寸也较为宽厚,虽然中间存在分隔的小卖部和休息设施,但是没有能有很好的融入,给人更多的一种后填加的感觉。

南宋御街的定位是一个商业和旅游展示的综合体,主要用于延续和展示南宋御街的商业文化,它很好的保留了原有街区的空间尺度,对原有御街的空间格局也做了相应的保留和体现,地面铺装也比较连续,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御街格局,集中展现杭州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一、引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是城市文脉和乡土气息的代表。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传承,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文化价值,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和传承,成为城市管理者和专业人士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和特点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景观特色的城市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除了具有建筑和场所的历史文化价值外,还有多地域、多文化、多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特色独特。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街道和广场,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景和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文脉和乡土气息的重要代表。

2、社区文化强烈。

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多具有浓厚的社区文化,社区精神和人情味儿也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大特点。

3、文化价值丰富。

历史文化街区中包含有多种类型、多个历史时期及多个族群、宗教等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城市精神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文化遗产,还是保护城市文脉和民族精神的需要。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具有现代社会的实用价值,更是具有传统文化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是维护城市文脉和形成城市特色的必要手段,是城市精神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之大使得大量历史文化街区不断消失,其中不乏具有重要历史或文化价值的建筑,这种丧失不仅使城市失去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削弱了城市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和吸引力。

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一个涉及到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复杂问题,其中历史文化建筑的许多权属、用地和使用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决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成败。

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保护力度不足,许多历史文化建筑未得到保护,还有许多已受损建筑无法得到恢复。

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存在较大的协调难度,增加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难度。

杭州湖滨历史街区调研分析

杭州湖滨历史街区调研分析
第一篇:西湖时代,传统商圈引领杭城 ①武林商圈 ②湖滨商圈 ③吴山商圈 ④黄龙商圈 第二篇:钱塘江时代,新城崛起 ①钱江新城商圈
湖滨街区空间区位
(1)景观战略点 从城景兲系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杭州“三面云山 一面城” 的旧城栺局中, 吴山、宝石山一南一北锲 入市区, 使南北长约4km的临湖地带形成了“一面 城” ,也就是城市舞台的“ 台口” 。而湖滨街区正 好位于“ 表演区” 的重心位置,形成了杭州城市収 展的一个重要“ 景观战略点”。 (2)城市中心 从城市长进觃划収展来看, 湖滨街区的北面和南面 是未来城市拓展新建的区域东面有觃划建设的商务 办公区、火车站广场等,西面紧临西湖这种収展栺 局使得湖滨区域成为这座600万人居住的都市的空间 景观与休闲生活的中心。

2
历史研究
湖滨景区是杭州的地标,是杭州历史的“浓缩本”。从822 年杭州刺史白
居易疏浚西湖留下圣塘闸并写下流传后世的名篇《钱塘湖石记》开始,湖
滨景区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片段。如马可•波罗、岳飞的足迹,清朝八 旗兵营,淞沪杭战纪念碑和志愿军雕像,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六公园英语角
等,各时期的历史画卷在湖滨景区缓缓向我们展开。
湖滨景区往往是游人到杭州后观赏西湖的第一站,需要安排 足够的滨湖铺装集散面积;
1集散空间与观赏绿地的比例关系

其次从区域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地建设的需要考虑,安排遮荫 树木和观赏绿地;
2商业街区与西湖景区的连接纽带作用 3自然的园林生态绿地

再次安排游客停留休息、静赏西湖的场所。在用地十分宝贵
的特定情况下,解决好用地比例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开皇九年,隋灭陈,废除 钱塘郡,建制杭州。开皇十一 年(公元591年),杨素主持营 建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 步。城垣的范围大致是:东临 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 南达凤凰山,北至钱塘门。这 是杭州历史上首次建造的州城, 也从此奠定了西湖“三面云山 一面城”的基本格局。 南宋,杭州成了都城所在, 衣冠毕会,商贾云集,竞建园 林、楼馆,西湖形成“一色楼 台三里”的奢华景象。南宋时 杭州造同概貌图,可以看出当 时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几乎 布满了西湖周边所有的精华之 地。

历史街区活化利用转化思路与路径

历史街区活化利用转化思路与路径

历史街区活化利用转化思路与路径
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和转化可以通过以下思路和路径进行:
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首先要确保历史街区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包括修复和维护历史建筑、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等。

这有助于保持历史街区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2. 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历史街区可以通过增加多样化的功能来吸引更多的人流和活动。

例如,可以引入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等商业活动,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更多选择。

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历史街区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地。

可以引入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工作室、手工艺品店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历史街区带来新的活力和经济效益。

4. 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历史街区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成为文化旅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开设历史街区导览、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体验等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提升历史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加强社区参与: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和转化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征求居民意见等方式,让居民参与到历史街区的管理和发展中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6.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需要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历史街区的发展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

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和转化需要综合考虑保护文化遗产、提供多样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加强社区参与和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对策

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对策

存 丰 富厚 重 、特 色鲜 明 ,形 成 了独特 的文 种 类繁 多 的西 湖特 色植 物 ;将 自然 山水 与 化 个 性 和地 域特 色 ;为 杭州 留下 了 “ 间 文化景观紧密融合共生 , 人 浑然一体 ;是十
天堂 ” “ 文化之邦” “ 人物都会 ” “ 旅游 个 多 世纪 以来 中国传 统 文化 精英 的 “ 精神
胜 地 ” “ 教 圣地 ” “ 宗 东南 诗 国 ” “ 画 家 园”和 社会 各 阶层 的 “ 间天 堂 ” ,是 书 人
之邦 ”等 “ 金名片”。这在 中国八大古都 “ 中国山水 美学 ”独具 一 格 的 “ 界 文化 世
【 基金 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 国历 史城镇文化遗 产保护利用的实证研 究”( 目编号 :…B H0 2 我 项 S 3)
关键 词 :杭 州 文化遗 产 文化 名城 【 中图分 类号 】T 9 4 U 8
中 ,是 具有 独树 一 帜的价 值 地位 和 不可 比


杭 '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的 精 彩 拟 的优势所 在 。 k l t I
亮点
2西湖世 界 文化 景 观 魅力 独特 。西 湖 . 作 为 1 0 多 年 来 自然 与 文 化 高 度 复 合 的 00
人被省政府评为 “ 省遗”项 目代表性传承 索文 化遗 产 保 护利 用 的新途 径 、新措 施 、
人 。临安 市 、桐庐 县 分别 被文 化 部命 名 为 新 方 法 ;创 新完 善 文化 遗产 保 护法 规体 系 “ 国民间 绘 画之 乡 ”和 “ 国民 间剪 纸 和管 理机 制 ;创 新文 化 遗产 保 护利用 与 城 中 中
的 阶段 性 成 果。
RE ONAL DE L M E T Gl VE 0P N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也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保护好历史遗产。

本文将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其现代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与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它们通常包括大量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文物、遗址,以及传统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是城市的名片,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历史的记忆,更是为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所承受的社会、经济、文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更新改造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二、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必要性1. 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需要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2.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往往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商业价值,更新改造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商家等,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改变历史文化街区的面貌,而是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良,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的发展。

1. 保护为主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时,首要原则是保护。

要尊重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保护好文物建筑、传统风貌,维护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整体保护更新改造要以整体保护的思路进行,包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范围、建筑风格、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整体进行保护,而不是片面进行拆迁和改造。

3. 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在进行更新改造时,要兼顾传统与现代,保持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韵味的也要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形成一种文化和谐。

对城市历史街区原住民回迁的调查与思考——以杭州小河直街为例

对城市历史街区原住民回迁的调查与思考——以杭州小河直街为例

【 摘 要 】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技 术水平的提 高,对历 史街 区物 质遗产的保护 已初见成 效。历史街 区原
住 民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 ,他们 的需求是 街 区继续存在 的意义 ,对街 区生 活延 续、活力再生有着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因而 ,历 史街 区的 保 护 应 当以 原 住 民 为 核 心 ,保 护 的 成 效 必 须 建 立在 以原 住 民 为 主 体 的 评 价 机 制 的 基 础 上 。 本 文 借 助 历 史街 区保 护 的 ‘ 住 民 回 迁 ” 模 式 , 以 小 河 直街 回 迁 的 原 住 民 为 案例 ,通 过 问卷 碌 调 查 和访 谈 整 理 的 形 式 ,评 价 其 对 街 区保 护 的 成 效 ,并 对 该 模 式 进 行 总 结和 展 望 。
在 ”—— 生 活的真 实性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 活真实性 是指 历史街 区不仅是 过去 人们 生活
于杭 州市 北部拱 墅 区的三 岔河 口,是 清末 民初所建 的典 型水 乡 民居 ,属 运河 商 埠 文化 。 自宋 代 以来 , 小河 直街 一直是 运河 沿线 的重要 区域 ,民国年 间得
到 了极大 的繁荣 ,留下 了大量 的运河 生活遗 迹 。小
2 1年 9月 00
经 济 论 坛
Ee n m i F r m oo c ou
Sp 0 0 e .2 1
Ge . 1 n48 NoO9 .
总第 4 1 8期
第0 9期
对 市 街 原 回 调 思 城 历史 区 住民 迂的 查与 考
以杭州小河直街为例
文/ 永广 周 顾 宋华
和居住的场所 ,而且现在仍然并将继续发挥此项功 能 ,是社 会生 活 中 自然有 机的组 成部 分 。生活 真实

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例析

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例析

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例析1.项目背景仓前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中心区西部,紧邻仓前集镇区,位于杭州旅游西进的前沿阵地,距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不到5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并享有“天下粮仓”的美誉。

遗风尚存的仓前历史文化街区,是余杭组团城市风貌的遗传基因,是城市空间成长延续的生命密码。

如何保存城市风貌生长的基因,如何解读利用水乡古镇生长的生命密码,使仓前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的风彩,彰显时代新的生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历史文化价值的综合评价2.1用地现状区块用地以村镇居住用地为主,同时兼有部分商业、行政办公、文物古迹和工业用地,其间还夹杂着部分耕地。

余杭塘河从基地内部东西贯穿而过。

(图2)2.2建筑格局区块内建筑历史悠久,整体以低层建筑为主,总体可分为三个建设年代,清末、民国时期、50-70年代、70年代末至今。

古建筑风貌尚存,但是部分建筑因木结构老化,破坏严重,亟待整修;新旧建筑互相穿插,风格迥异,缺乏和谐性;部分历史建筑(如章太炎故居)保存较好。

沿余杭塘河东北侧是整个历史街区古建筑风貌保存最好的地段,基地北侧沿仓兴街基本为上世纪80-90年代建筑,外立面以涂料、瓷砖为主,基地的西部主要以新建的农居建筑为主,整体风貌与东侧历史街区反差较大。

区内部分简易搭建用房现象严重,这些情景与传统古镇风貌极不协调,破坏了文物建筑原有的特质。

(图3现状街巷格局)区块内街巷纵横交错,基地北侧的仓兴街是主要对外联系通道,沿余杭塘河北侧的仓前塘路是内部主要联系通道,在仓兴街与仓前塘路之间穿插着多条狭窄的长形巷道,沿河道两侧还设置有大量的河埠码头,呈现传统江南水乡特征,从而形成由城市道路(河道)——巷道——民居院落组成的街巷空间格局。

(图4)2.3历史遗迹街区内主要历史古迹有:临安仓旧址、龙泉寺遗址、道胜桥、爱仁堂药店、章太炎故居、沿河古驿道、通济桥、茶亭桥、杨家藏书楼等;(图5)主要特产:掏羊锅、豆腐坊、小白蚕豆、清水丝绵、三张纸;民俗活动:水龙会、仓前拳灯、龙舟、舞龙、秧歌、戏曲;历史文化:辛弃疾、章均、张太炎、章文、巴桐轩、葛霈、葛子诒、徐闲庵等。

杭州旧城改造案例

杭州旧城改造案例

杭州旧城改造案例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便是杭州旧城改造。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杭州的旧城区面临着建筑老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急需改造。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旧城进行全面改造,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杭州旧城改造的背景、目标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们来了解杭州旧城改造的背景。

杭州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景。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杭州的旧城区逐渐出现问题。

建筑老化、基础设施滞后、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使得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逐渐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杭州市政府决定进行旧城改造,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杭州旧城改造的目标。

杭州旧城改造的目标是通过破除传统城市规划的束缚,推动城市更新和功能转型,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

首先,杭州旧城改造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传统建筑和街区的原貌,让游客和居民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其次,旧城改造要注重提升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和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进行改善,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最后,旧城改造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旧城改造的深入进行,杭州取得了许多成绩。

首先,旧城区的建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

许多古建筑和街区恢复了原貌,成为杭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其次,杭州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道路宽阔畅通,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得到了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旧城改造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公园和绿化带的建设,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自然景观和空气质量。

总之,杭州旧城改造是中国城市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若干问题的探索

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若干问题的探索

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若干问题的探索摘要:历史街区保护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历史街区基础设施落后的主要问题,从道路系统、水务管道系统、能源系统、通讯电网管线系统、消防系统、环境系统等多方面提出改善建议,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提高街区内居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生活品质、传统风貌前言:杭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秀丽的西湖山水、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悠久的历史人文,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杭州市市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

到目前为止,共公布了二十六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总占地面积约530公顷。

并每年划拨专项保护资金进行整治改造。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街区内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现代生活的需要。

而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同于普通街道、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既要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又要传承杭城传统居住风貌。

如何使历史文化街区内基础设施改造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要求,是我们亟需探讨的课题。

一、历史文化街区内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现状1、道路交通系统无法满足新时期交通需要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道路格局、街巷格局是长期以来历史演变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特色和文化特色(如图1)。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更新加快,原有的街道尺寸、道路材料等都无法满足现在的交通需要。

此外,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内河道污染严重,桥梁普遍都有破损情况。

以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整治改造之前,北山街交通流量过大,节假日严重拥堵;北山街两端的断桥与岳庙人车争道严重,交通混乱;北山街全线快速流动的车流严重干扰观光游览次序,游人缺乏停留空间和安全感,难以停留观赏。

这些问题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拓宽马路方式来解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还要保护原有的街巷格局,周边的历史环境,才能完整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传承历史的记忆。

杭州历史文化街道改造——南宋御街

杭州历史文化街道改造——南宋御街

杭州历史街道改造调查报告小组成员:任仁学号 1110540031程旸学号 1110540019陈律同学号 1110540021摘要从2008年起,杭州开始实施中山路的综合保护和有机更新工程。

整个保护工程以中山路为中心,北至环城北路、南至清河坊鼓楼,南北全长4.3公里,区块总面积约87公顷。

按照规划,这条路将打造成“建筑历史博物馆”,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城市空间,中国品质生活第一街。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这条“南宋御街”已然成为杭州的又一地标,昔日的繁华重现于今,让游人在徜徉之际追忆起历史的似水年华。

关键词:历史街道文化保护,王澍改造,保护与更新,可持续发展王澍主持中山路南宋御街的历史街区综合保护与更新。

当时的御街,已经非常破败。

这条据说南宋皇帝走过的6公里长街,已经很长时间不维护了,商店很少,就剩下一些卖便宜货的,墙上的灰一块儿一块儿的,街上的人稀稀拉拉,晚上只有几个像鬼火一样的路灯。

在这种情况下王澍提了六个条件:第一,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设计之前,必须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做深入调研;第二,坚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持生活的魅力;第三,不做假古董;第四,不做街面的一层皮,要做有纵深的街区;第五,用新的小建筑系统将街道缩减到原来12米的宽度;最后一条,只做1公里的示范。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一)调研地点、方法地点:杭州市下城区中山路南宋御街——清河坊。

时间: 2015年5月30日方法:抽样调查(路边游客,当地居民),网上查阅资料。

小组:任仁,程旸,陈律同(二)调研目的探究新旧建筑和谐的发展,怎样解决存遗与续新之间的矛盾。

(三)调研结果1 南宋御街(鼓楼到西湖大道段)规划目标(在产品和业态中体现御文化元素)主题定位:“中国品质生活第一街”总体目标:“四宜”——宜居、宜商、宜游、宜文地段主题:近代杭州1.1 业态方面鼓楼至西湖大道的南宋御街,是近代杭州中西合璧的缩影,是中国人看世界,世界人看中国的集中街区。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关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报告2012年8月,我们赴杭州学习组考察了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更新改造风貌,调研了其发展的历程,并重点实地察看了胡雪岩故居、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吉祥坊丝绸等项目。

清河坊街区毗邻西湖、柳浪闻莺等著名景区。

这里自南宋建都后至今,皆为历代杭州的繁华之地,它是老杭州的缩影。

在考察时间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脉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积淀。

据说10多年前,原本狭窄的河坊街面临拆迁改造成宽32米的马路,清河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厄运。

市民黄晓杭给时任杭州市领导写信,力陈清河坊的历史人文价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

当时上任仅6天的代市长仇保兴,马上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

”于是,政府启动了重新规划,进行了保护性地开发:杭州上城区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

2001年,隆重开街。

这是杭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体现杭州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华丽、不高贵、/ 6不简陋、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清河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老字号、中医药、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以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并举的三特色业态,一举成为国内休闲旅游观光的历史人文新亮点。

在建筑文化方面,清河坊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史诗,历史建筑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明清建筑、民国建筑和西洋巴洛克建筑群落,依然可以见证历史的辉煌。

这些传统建筑既有江南明珠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朴实无华,更有开放胸怀,汲取传承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蕴含着自然和谐、精致细腻的人文气息。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双龙巷的保护改造探究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双龙巷的保护改造探究

境应考虑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与园林绿地相融合,符合开封市区域 总体规划的要求。 2.1.5 设计指标
工程总投资约 1.6 亿元,占地面积约 6222.98 ㎡(约 9.33 亩) (南地块约 4731.00 ㎡,北地块约 1491.00 ㎡);容积率按小于等于 1.5;建筑密度南地块小于等于 45%,北地块小于等于 60%;建筑限 高南地块按:小于等于 15m,北地块按小于等于 7.0m(依据《项目 控规》、《开封市古城片区 GC-08-06 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方法合理选择,并严格按照检定步骤及要求进行检定,保证检定
结果的准确性。在电流表检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故障,影响
检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不同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明确,并针对
性地进行解决,以保证检定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谢秀飞,张翼飞,王晓晅,等.0.1级交直流电流表校准结果不确定度
图 3 项目效果图(二) 造城市历史
文化街区之前,应先进行初步研究,然后根据其历史价值,提出最
合适的处理方法。总体而言,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双龙巷历史文化街
区进行保护改造的方法,该方法可作为相关从业指南,发挥历史文
化街区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江楠,王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研究——以
2019(04):1. [3]陈成鑫.尤溪县林权类不动产权证登记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2019(08):9-10. [4]张红艳.浅谈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与深化林改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
科技(下旬刊),2018(10):265.
(上接第 444 页) 决方法:将分压电阻更换为合适的电阻即可;(2)电流表内整流二 极管故障引起。解决方法:对电流表中损坏的二极管进行更换即可。 2.6 各档指示无规律变化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护计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护计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护计划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修缮和保护,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与重要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街区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见证,更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

通过修缮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有效地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和旅游资源,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修缮和保护这些街区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性,其修缮和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多为老旧建筑,存在着加固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其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发展压力和改造需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同时,管理不善、保护措施不力等问题也影响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的策略与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对策。

首先,加强规划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与保护方向。

其次,加强相关部门引导,建立健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与保护管理机制,加大相关部门投入,提升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与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力量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修缮与保护合力。

另外,加强科技支撑,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修缮与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修缮与保护工作。

浅议杭州南宋御街-河坊街的改造更新设计

浅议杭州南宋御街-河坊街的改造更新设计

浅议杭州南宋御街\河坊街的改造更新设计摘要通过分析南宋御街、河坊街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空间形式与建筑元素,总结得出该历史街区改造更新设计上的得与失。

最后拟出若干解决方案供参考。

关键词南宋御街;河坊街;优势;劣势;改造方案1 相关背景南宋御街和河坊街现为杭州市重点打造的特色历史街区,依托地理优势与历史文脉,试图再现杭州特色人居风情街巷文化。

清河坊历史街区地处杭州老城区,主要路段位于河坊街与中山中路交汇处。

东接中河,西迎西湖,北临闹市,南靠吴山,正处于杭州市黄金地段。

历代以来这里都是杭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而在南宋时期,御街横跨临安城,是全城中轴线,作为核心,与其他河流街道一起形成“路河网格”的街区肌理。

2 优势分析2.1.市井文化发源地河坊街历史上一直是杭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拥有浓厚的市井商业文化气息,在原址上复兴这条古街,有据可循,是顺应文脉的老城区改造项目,而不像现在流行的不论何处都喜欢兴建的“仿古商业街”。

而南宋御街则更具特色。

临安(古杭州)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由封闭的里坊式布局向开放的街巷式布局的转变,而南宋的御街又和唐代御街大不相同,先进许多。

因此杭州完全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复兴这两条古街。

2.2现代商业的发展河坊街与御街处于杭州黄金地段,可以借助历史街区的底蕴发展现代商业文化。

经过合理规划设计与商业引进,完全能够中西合璧,打造现代时尚又保留历史气韵的新型传统街区。

商业人气的兴旺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更是对这两条街传统功能的复兴。

2.3御街、河坊街风格互补,相得益彰御街在古代城市中空间地位显赫,而河坊街则是市井文化交易的场所,两者有所区别。

现今的设计中,御街更多地包容了其他元素如欧式风格、印度风格,但将诸多元素统一于中式风格之中,河坊街却是清一色的中式仿古建筑。

故两条街在总体风格上是一致的,却有着不同的风格倾向。

这无疑是一种风格上的互补,丰富了整体街区。

2.4御街中传统文脉的延续南宋御街中传统文脉的延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御街很好地保留了原有街区的空间尺度,并且留住了那些高大的梧桐行道树。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和更新它们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社会功能。

这些街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许多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修复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寻找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和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需要解决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的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范本模板】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分析【范本模板】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杭州是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域,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已无法估量,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对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符合现代发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关键词: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文化街区一、引言杭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已公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10处,保护面积超过400公顷。

自1999年开始,杭州陆续组织实施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1,这些街区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现状情况各不相同,经过十余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力推进实施,这些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均已完成。

杭州市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最大“卖点”,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已较为深人,在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训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矛盾与无奈抉择,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设计工作,下面就此谈些体会.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总体情况1996年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村、清河坊4个历史文化街区。

随着对名城保护的加深和保护范围的扩大,2001年又增补了北山街等3个历史街区,2003年修编的《保护规划》确定了10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推荐了13处拟保护的历史地段。

2004年11月,市政府颁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作了明确定义: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古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外部景观较完整地体现杭州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村镇或建筑群.截比到2006年10月,全市共有25处历史街区(地段)被列入保护名单,保护而积共400余hm2,其中上城区的保护而积占全市保护总而积的40%.来江南集镇传统风貌的西兴老街、长河老街等;有南宋皇城内传统街市的代表,清河坊、中山中路等;有江南传统民居的聚集地,如五柳巷、元福巷等;有近代各种住宅形式的典范,湖边村、思鑫坊等。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
维普资讯
画 园论 林坛

要 : 杭 州历 史文化街 区保 护 的历程 及 总体 情 况作 了概 述 , 此基 础 上 指 出了 当前保 护 工作 对 在
存在 的一 些 问题 , 并进 一步 结合 实 际, 对今后 的保 护 工作提 出 了几点建议 。
保 护 范 围 的 扩 大 ,0 1年 又 增 补 20
了 北 山 街 等 3 个 历 史 街 区 ,0 3 2 0
年 修编 的 《 保护 规 划 》 定 了 1 确 0
处 重 点 保 护 的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 推 还
荐 了 1 处 拟 保 护 的历 史 地 段 。 3
20 0 4年 1 1月 , 政府 颁布 《 州 市 杭
快 速 城 市 化 中 的 我 国 大 多 数 城 市
来说, 已成 为 一 个 急 需 探 索和 解 决 的 难题 。 杭 州 , 批 国 家级 历 史 文 化 名 首 城 , 年 来 在 市 府 领 导 下 , 各 部 近 在 门 协作 努 力 下 , 在 历 史 街 区 保 护 其 方 面做 了 大 量 实 质 性 工 作 , 文 正 本
设 计 单 位 参 与 了历 史 街 区 保 护 规 划 的编 制 工 作 , 目前 这 2 0余 处 街
区 的保 护 规 划 已基 本 编 制 完 成 。其 中 , 河 坊 一 期 保 护 工 作 已 实 施 完 清 毕 ;小 营 巷 保 护 工作 已部 分 实 施 : 元 福 巷 、 河 直 街 等 5处 街 区 的 保 小
护 工 作 已于 2 0 0 6年 全 面 启 动 : 清
园林工程 ●叠I 一
维普资讯
园 论 林坛 画
的主 要 工 作 点 。 三 是 街 区 内 建 筑 的 保 护 和 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摘要: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杭州是首批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域,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已无法估量,面对时代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对于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怎样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符合现代发展的脚步,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关键词:保护、改造、基础设施、文化街区一、引言杭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区已公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10处,保护面积超过400公顷。

自1999年开始,杭州陆续组织实施了多处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1,这些街区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现状情况各不相同,经过十余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力推进实施,这些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均已完成。

杭州市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最大“卖点”,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深度和广度已较为深人,在取得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教训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矛盾与无奈抉择,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设计工作,下面就此谈些体会。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及总体情况1996年编制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首次确定了小营巷、中山路、湖边村、清河坊4个历史文化街区。

随着对名城保护的加深和保护范围的扩大,2001年又增补了北山街等3个历史街区,2003年修编的《保护规划》确定了10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推荐了13处拟保护的历史地段。

2004年11月,市政府颁布《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历史文化街区作了明确定义: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古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外部景观较完整地体现杭州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村镇或建筑群。

截比到2006年10月,全市共有25处历史街区(地段)被列入保护名单,保护而积共400余hm2,其中上城区的保护而积占全市保护总而积的40%。

来江南集镇传统风貌的西兴老街、长河老街等;有南宋皇城内传统街市的代表,清河坊、中山中路等;有江南传统民居的聚集地,如五柳巷、元福巷等;有近代各种住宅形式的典范,湖边村、思鑫坊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市规划局先后邀请多家知名院校及设计单位参与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这20余处街区的保护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

其中,清河坊一期保护工作已实施完毕;小营巷保护工作已部分实施;元福巷、小河直街等5处街区的保护工作已于2006年全而启动;清河坊二期保护规划已通过会审,正报批市政府。

三、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1.道路交通系统无法满足新时期的交通需要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道路格局、街巷格局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特色和文化特色(见图1)。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原有的街道尺寸、道路铺设材料等都无法满足现在的交通需要。

此外,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内河道污染严重,桥梁普遍存在破损情况。

以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整治改造之前,街区交通流量过大,节假日交通拥堵严重。

北山街两端的断桥与岳庙附近人车争道严重,交通秩序混乱;全线快速流动的车流严重干扰了旅游者的观光游览秩序,游人缺乏停留空间和安全感,难以驻足观景。

这些问题不能通过简单的拓宽马路的方式解决,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要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还要保护好原有的街巷格局、周边的景观环境,才能实现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完整保护,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

图(1)北山路历史街区2.给排水系统超负荷1)给排水管道老化。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给排水系统普遍存在管道老化问题。

早期的管道基本采用铸铁和镀锌的管材,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管道锈蚀严重,水垢沉积较厚,极大地影响了管道的通水能力。

2)供水量不足。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内人口增多,用水量日益增大,而原有供水管道管径过小、原有水压和供水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一些蓄水设施陈旧、不卫生,如北山街栖霞岭一带还在使用山上的老式蓄水池和自建水箱,造成生活用水的二次污染。

此外,一些街区内还未安装一户一表,计量设备的落后增加了供水管理的难度。

3).雨水、排污系统落后。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排水系统落后,目前还在采用雨、污合流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量;另一方面,管道容易堵塞,既不卫生,又不环保。

3.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不完善1)在能源系统方面,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总用户量还达不到一定标准,煤气管道铺设工程尚未开展,许多居民仍在使用煤炉或瓶装煤气。

煤炉燃烧产生的烟雾会污染环境,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并且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瓶装煤气需要经常更换,使用不便,而且街区内老年居民占多数,容易因瓶装煤气使用不当引发火灾。

2)在通信系统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内存在电线架空布置、纵横交错、杂乱牵拉等现象,一些居民还将衣物晾晒于电线之上现图力,既破坏了街区的环境面貌,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原有的供电线路老化,缺少漏电保护装置,且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容易导致触电和火灾。

3)在环境系统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内公共环卫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街区垃圾清运不及时,卫生条件恶劣,生活垃圾遍布,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还破坏了街区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环境。

此外,街区缺乏公共绿地,导致街区绿化不达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

4.防灾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在消防通道方面,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格局无法满足现行的消防通道尺寸要求。

例如,在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过程中,由于街巷尺寸难以达到消防通道最小值的要求,街区改造迟迟不能获得消防部门的许可。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房屋大多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容易引发火灾。

街区内许多建筑缺乏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加上电线等设施严重老化,存在火灾隐患。

许多历史文化街区位置均临湖、临河,或处在城市低洼地段,遇到洪水、暴雨和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这些街区往往受灾最严重。

在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中,应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河道、水渠、闸门和泵房等泄洪排涝系统设施。

图(2)街区内的电线乱拉现象图(3)狭窄的街区道路四、杭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基础设施改造的思考1.基础设施改造应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总体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基础设施改造要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完整性为前提。

针对每一处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特色,制定相应的改造方案,改造时应避免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破坏。

2.历史文化街区内道路系统应合理定位和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内道路的改造应以“限制为主、疏堵结合、依靠周边、内部改善”为原则,对街区内道路系统进行合理定位,重新规划道路布局,减轻街区内道路负荷,逐步恢复原有道路的历史文化特色。

以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工程为例,由于街区空间小现图乡,老街、小巷不能承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所以规划不考虑让机动车进入街区内部,而是通过湖墅北路、小河路与长征桥路的外围绕行,满足居民日常出行和旅游者通行的需要。

3.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水务管网系统和能源系统在水务管网系统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原有的供水、排水管道系统进行更换和改造,结合用量预测及街区内的道路规划,合理布置区块内的供水管网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增加必要的污水管和雨水管,并对雨水、污水管道进行合理布置。

此外,还应对水箱、水表等设施进行改造,取消原有水箱,实行一户一表制。

4.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通信管线、电网管线整理现有通信管线、电网管线,将电力架改为地埋电缆,推行管线“上改下”的清理方式;对管线建设经营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有效开展通信管线集约化建设;对室内线路应包绝缘套管,以减少火灾隐患。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电力负荷,合理进行电网建设,增加电信设施、电力管线设施,增设变电站、变电器等,满足街区内的居民生活需要。

5.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环境系统建设在历史文化街区内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统一布局垃圾站,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作为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街区还应在游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增设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市政环卫设施,垃圾箱、公共厕所的造型应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6.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水环境系统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水环境系统直接影响到街区基础设施改造的效果,应从截污系统、泄洪系统、排涝系统3个方面加强水环境系统的建设。

除了在污水排放源头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外,还可以建设截污绕行污水管道,以保证街区内水体质量。

定期对河道、水渠进行清淤排污,保证水网水流畅通。

在不破坏街区景观的前提下,在河道上、下游分别设置蓄洪泄洪闸门,科学控制水位,合理蓄洪泄洪。

在低洼地区,在合理范围内建设排水泵站,保证汛期及时排涝,防止街区因水淹造成不可弥卒卜的损失。

五、结语我们往往就是以这种思维定式来看待历史街区的形象,我们或许觉得历史街区就应该是墙壁斑驳、杂乱残破的面目,甚至是在实施了保护整治工程以后还要特别的穿着“破烂衣服”做秀。

假古董的危害可能就是借了不该借的“躯壳”,而消极的定格方式反映的却是漠视居民生活尊严的冷漠。

在我们热烈的讨论修新了还是修旧了,多少建筑拆掉重来之前,应该先明确生活在现代城市之中的历史街区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健康状态存在。

历史街区应该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尊严,那种杂乱不堪,破屋残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历史街区,因此必然需要对其进行干预,才能还其尊严。

历史街区的保护在于其建筑的群体性,在于其组合的规模的意义,在于它肌理关系、空间结构和反映的文化特征、特色面貌。

除了那些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部分,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单个拿出来总是非常的“单薄”。

在笔者主持的杭州历史街区建筑维修中,有的建筑外观看起来尚好,但等拆除后期搭建、装修后,仔细检查几乎无一个像样的可用的柱、梁。

这样就必然全部更换新构件,而且一旦更换就必须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

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内容和手段远不如保护文物那样严格,历史街区的价值历史街区本身就应是“古”而“活”的,就是动态的、变化的。

它们是属于城市的,它们既“生活”在过去也要继续在现代城市中“生活”,因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本质上是对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继承。

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建筑、街区肌理、传统风貌,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理解、对文化的热爱和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

那种臆造的割裂传统与现代的随意设计与动态的、延续的、积极的还历史遗产以尊严的干预有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