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设计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其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其核心与本质特征。西柏坡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优秀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西柏坡精神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西柏坡精神作为代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要求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具体说来,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
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促进力。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不论从何种角度去概括总结,都不能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
二、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三大战役胜利后,我们党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在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两个“敢于”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革命主义精神,两个“务必”体现了积极进取不断革命的精神。这两种精神贯穿于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并且两种革命精神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总之,西柏坡精神尽管有多种概括,但其本质特征,应该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三、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敌强我弱对比悬殊的条件下,红色政权被四面包围或者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艰难困苦的环境要求党领导下的军民,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毅的革命精神,顶住压力,战胜困难,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革命精神是被逼出来的,有自发产生,逐步发展的特点。而西柏坡精神则是党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主动权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汇集了党的传统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体现了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具有主动性、集中性的特点。
四、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革命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概括西柏坡精神,既要尊重历史,总结出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的内涵,又要遵循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方针,挖掘出在当时产生,但对现实和未来都有指导作用的革命
精神的内涵,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务必”的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即将发生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即将登上执政的历史大舞台的关键时刻,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告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到1991年9月江泽民考察西柏坡重提;再到2002年12月胡锦涛考察西柏坡时再次强调;再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向全党提出一定要戒骄戒躁、一定要艰苦奋斗的要求。应该说,从1949年的提出到2007年的一次又一次重申,跨越了中国社会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20世纪到21世纪,两种社会形态、两个世纪更替的巨大变化。“两个务必”的不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理论内涵总是与时俱进地追随着实践发展的步伐。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时,是着眼于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因为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由在野党变为执政党,实践本身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觉悟水平、进取精神、创造能力等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毛泽东曾几夜难眠,反复思考。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针对革命胜利后党内可能出现的“四种情绪”,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所以,毛泽东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当时“两个务必”的提出,是为了给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共产党打预防针。
1991年江泽民重提“两个务必”,是着眼于治党、治国,严惩腐败,深化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社会主义严重受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无论是现实的需要,还是我党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
史经验和教训,都向我们昭示:要将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临西柏坡,重申“两个务必”。他站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来到西柏坡,最感动的就是,我来到了毛主席当年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地方。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搞和平演变,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演变自己。只要我们牢记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要求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下的丰功伟绩,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把我们这个党建设好,把中国建设好。
2002年底,胡锦涛到西柏坡再次重申“两个务必”,是着眼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西柏坡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奔向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次,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