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基础知识详解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基础知识
道路交通组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交通流,利用交通流的规律、特点,指导交通管理工作,改善交通管理的环境。既然叫交通流,就必定存在流体(气体、液体)的共同特性。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借助流体特性,来确定交通工程的原则和交通管理的方法,以达到科学交通管理之目的。
1、流体特性
1.1流量特性
流量等于密度与速度的乘积,即:Q=KV
式中:Q——通过的流量,交通单位是辆/小时;
K——流体密度,交通单位是辆/公里;
V——流体流速,交通单位是公里/小时。
由此看出,在密度一定的条件下,速度越快,通过的流量也就越多,反映在交通上,通行能力就越大。
1.2流向特性
“水往低处流”,实质上是哪里压力小就往哪里流。机动车流也遵从这一特点,哪里的交通负荷(压力)小就往哪里走,这是由省时心理决定的。
1.3阻力特性
不同运动速度的物体(自行车、汽车、行人等),同处于一个空间内运动时就会产生相互影响,表现为流体阻力。阻力越大流速越慢。
1.4流速特性
由于存在阻力,流体流速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层流状态时,流体层间速度差小,相互干扰小,有利于提高流速增加通行能力;当紊流状态时,各种速度的物体同处一个空间,相互干扰大,碰撞机会多,提高流速会增加碰撞机会。由此可见,在交通上,层流状态可以提高车速进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紊流状态必须限速控制碰撞,因而无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1.5流量调节特性
可以采用分流、卸荷的方法,调整路网内的局部负荷。分流相当于“过滤”,卸荷相当于“阀门”。
根据以上所述流体特性,可以看出理想的交通流运行状态应该是:层流运行、流速接近、容易分离分层、密度均匀;理想的道路条件是:阻力小,路口与路口之间通行能力接近,局部负荷可以通过分流、卸荷做调整,路网密度适中并有明显对偶关系。
以便民警学会确定冲突点位置的方法。
①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路口固定冲突点的分布
若不计入行人流、非机动车流的各类冲突点,各种平交路口的冲突点数(按最少计)如表2-1所示。
表2-1 交通流的交叉点、合流点和分流点的数目
图2-3 标准十安平交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无信号灯控冲突点分布图以上仅是单车道的情况,如果是多车道的道路,情况会比单车道复杂的多。因此在现行交通管理中,往往利用信号控制、让行控制来减少路口固定冲突点的个数。同时注重用交通工程的方法,通过路口渠化缩小冲突范围,固定冲突点的具体位置,同时利用单行、禁左的交通组织,减少冲突点个数,以达到简化路口冲突点的目的。
②交通信号灯控制平面交叉路口空间冲突点的。目前国内多数信号控制路口用的是两相控制,也就是说,一个信号周期内只有两个信号相位方案,即东西绿南北红和东西红南北绿。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信号控制正在向多相位发展。
什么叫相位?一般把在一种信号灯色的条件下允许通行的流向组合称为相位。而国外常把允许通行的流向叫相位,把允许通行的流向组合称为状态(或阶段)。国外这种划分方法,有利于进行多相位控制,因为它可以对相同流向中的某种交通流提前(或延迟)放行,也可以对它提前(或延迟)截断,使之在绿灯时间内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路口空间。它不仅解决了路口通行权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先行权问题,使信号控制更符合“路权”概念。这是交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按我国现行两相制信号控制的标准十字路口来看,其各类冲突点分布如图2-4所示,各类冲突点统计见表2-3。
图2-4 两相制信号控制十字路口机、非、行各类冲突点分布图 表2-3 两相制信号控制十字路口机、非、行各类冲突点统计表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信号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类冲突点个数。并且,相位设置越多,冲突点数就减少,控制起来也就越容易。图2-5是单设左转相位(三相制)冲突点分布图。
图2-5 三相制信号控制十字路口冲突点分布图
由图2-5可以看出,增设左转相位后,每一相中只有12交叉点和8个交织点,并且交叉冲突点的位置集中,容易控制,交通组织非常简单,为搞好路口秩序管理打下基础。可以说,多相位控制为路口内不同的交通流分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实行多相位控制不能无原则地增加控制相位,因为每增加一个相位,就会在信号配时上带来相应的绿灯损失时间。同时也会造成信号周期的延长。但是实行多相位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延误,改善路口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隐患,即使减少的交通延误被增加绿灯损失时间所抵消,但减少冲突点所带来的安全效益和良好的路口秩序,是两相制控制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驾驶员熟悉两相制信号,已养成遵守两相制信号的经验行为方式,对改为多相制可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交通信号灯的安装使用上,必须做出一定的改进,使每个驾驶员只能看到自己这一相的信号灯,无法看到其他相信号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多相位控制。另外,加强现代交通科普教育,加强对多相位控制的宣传,使驾驶员养成只看自己这一相位信号灯的良好习惯,为实行现代化的交通控制打好管理的基础。
2.2立交桥冲突点分布
立交桥是一种新型道路设施,在我国的应用仅有30多年的历史。立交桥是城市道路现代化的标志,是现代交通建设中被广泛用于解决路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
但是,我国的交通结构是以混合交通为主体的交通流基本结构,而立交桥是主要用于解决机动车过路口的道路设施,因此在立交桥设计、建设上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冲突问题,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立交桥区事故集中,一方面有桥本身存在的缺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立交桥冲突失控的结果。不能不看到,立交桥减少了汽车通过路口的阻力,因此车速得以提高;但是立交桥也增加了行人、骑车人通过路口的困难,使人力交通绕行距离增加,同时上桥下桥又加大了体力消耗,因此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会促使一部分人违章。由于桥区面积大,冲突点分布分散,加上行车阻力小,过桥视距差,所以立交冲突极易酿成事故。
立交桥冲突点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呢?据调查统计,立交桥冲突点主要分布在各匝道口处,其中尤其以道路与立交桥结合部的冲突点最为危险。国外由于是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故立交桥发生的多为桥端事故。这一点与国外明显不同。
立交桥按其结构形式分,主要可分为互通式、分离式和高架桥,其中分离式和高架桥的冲突多发生在桥面、桥下和桥端,而互通式则在桥端、匝道、桥面上均存在冲突点。各种立交的冲突分布如图2-6所示。
由于各种立交桥桥区冲突点分布分散,因此应按不同危险程度分类,分别进行控制。按事故调查结果来看,桥端的冲突点危险程度最高,因此立交桥控制警力应布置在桥端匝道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