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CT及MR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镜下呈鲜红色占位 性病变,有时外观疑为 血凝块,易与膀胱腺癌 混淆
生物学意义
生物学意义
•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部分人认为腺性膀胱炎为尿路上皮正常变异现 象,是尿路上皮形态学多变性的表现,无大的 临床意义
但大多数学者将其视为癌前病变,主张密切观 察,积极治疗
生物学意义
• 腺性膀胱炎临床上存在下述三种现象
实性绒毛样增生,这种 病变可融合在一起,也 可由正常或轻度异常的 膀胱粘膜分隔成灶性病 变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慢性炎症型 •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膀胱镜下改变无明显特征
临床表现及诊断
• 1996 年Young 报道红 润腺性膀胱炎(florid cystitis glandularis) , 亦称为肠腺瘤样腺性 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is
概述
• 1887年,Von Limbeck 首次描述腺性膀胱 炎(Cystitis Glandularis, CG)
• 1964年,Kittredge 等报道了腺性膀胱炎转 变为膀胱腺癌的病例
• 从此,这一疾病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Kittredge WE, et al. J Urol. 1964 Feb;91:145-5
影像表现
• 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开口 • 隆起性病变(宽基底、病灶边缘光滑)或
膀胱壁增厚 • 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密度
相似 • 膀胱外壁光滑,可伴输尿管壁受累增厚 • 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病例1
概述
•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G的报道明显增多, Pubmed上可查到的相关文献有160余篇
• 但是,至今为止其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 仍未得到完全的阐明
• Campbell’s Urology中没有这一疾病的相关 章节
一、病因学
膀胱粘膜腺上皮细胞来源的三种学说:
胚胎起源说:脐尿管关闭异常导致脐尿
慢性炎症型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腺性膀胱炎极为常见 ,明显多于乳头状瘤样型和滤泡样水肿型,其转化为 腺癌的几率极低
文献上有腺性膀胱炎转化为腺癌的报道,但多为广泛 肠上皮组织转化型、乳头状瘤样型,尤其是红润腺性 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易伴发移行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生物学意义
• 腺性膀胱炎临床分期
早期腺性膀胱炎
病理
• 囊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 CC)
Brunn 巢中心囊性变,管腔面被履移行上皮,称 为囊性膀胱炎
病理
• 腺性膀胱炎( Cystitis Glandularis, CG)
腔内上皮可进一步转化为与肠粘膜相似的粘 液柱状上皮称腺性膀胱炎
病理
• 腺性膀胱炎
典型型(Typical type ),表现像囊性膀胱 炎,但是被覆上皮为 立方或柱状上皮,并 被1~2层正常移行上 皮所包绕
• 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的发病率报道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 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下腹及会阴痛、 排尿困难和镜下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 尿
• 抗感染治疗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镜下血 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应考虑腺性 膀胱炎的可能
临床表现及诊断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活检
常见的慢性刺激因素:感染、梗阻、物理刺 激(结石、异物)和化学致癌物等。
研究表明,88%的患者伴下尿路感染,57%伴下 尿路梗阻表现。
膀胱粘膜 增殖性病变
移行上皮单纯性增生
增生 移行上皮非典型增生 非角化(阴道上皮样) 鳞状上皮化生
Fra Baidu bibliotek
角化(粘膜白斑)
化生
腺上皮化生
囊性膀胱炎(CC) 腺性膀胱炎(CG)
• 于惠元等根据膀胱镜检表现将腺性膀胱炎 分为
乳头状瘤样型 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 慢性炎症型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临床表现及诊断
• 乳头状瘤样型
乳头样水肿结构,可被 深沟分隔,乳头本身看 不见血管分支,临近炎 症区域可见水肿,俗称 的“铺路石样改变”
临床表现及诊断
• 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 型
肠上皮型(Intestinal type),被覆上皮为 具有粘液分泌功能的 长柱状上皮和杯状细 胞,形成腺体样结构 ,并且周围无正常移 行上皮细胞包绕
病理
• 腺性囊性膀胱炎实质上是同一病变的不同 发展阶段,可统称为腺性膀胱炎和囊腺性 膀胱炎
流行病学
• 1979 年Wiener 等报道了100 例外观正常膀 胱的尸检情况,年龄12 天~101 岁,Brunn 巢和囊性膀胱炎的出现率分别高达89 %和 60 %
管囊或巢,或为泄殖腔分化时肠上皮残 留。
Pund退化说:上皮失去其正常功能时,
可能退化至其正常分化过程中的上一阶
上皮化生说:目前被广泛接受
在慢性刺激因素作用下,移行上皮化生为腺 上皮,分泌粘液而达到自身保护目的。
在人推测可能还存在维生素缺乏、变态反应 、有毒代谢产物、激素失衡和特殊致癌物等因素 。
慢性炎症型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虽然在膀胱腺癌的发生学上无大的临床意义,但提示慢性 刺激因素的存在,应尽早清除病因
后期腺性膀胱炎
乳头状瘤样型 滤泡样水肿型 红润型
存在近期内恶变的潜能,应视作癌前病变,予以外科治疗
影像分型
• 草坪状增厚型 • 弥漫增厚型 • 结节隆起型 • 混合型
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移行上皮单纯增生→Brunn’s芽→Brunn’s巢 →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
病理
• Brunn 巢(Von Brunn’s Nest)
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 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 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由分化 好的移行上皮 组成,被认为 是一种“正常” 表现,常见于 膀胱三角区, 其发生率可以 高达85~95%
• 提示膀胱组织转化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病 理改变
Wiener DP, et al. J Urol. 1979 Sep;122(3):317-2
流行病学
• 腺性膀胱炎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1968 年文献报道腺性膀胱炎发病率仅为0. 1 %~1. 9 %
• 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以及活检意识的 增强,有关腺性膀胱炎的报道明显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