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龙南客家文化调研报告模板

龙南客家文化调研报告模板

龙南客家文化调研报告模板龙南客家文化调研报告模板: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龙南地区的客家文化现状,探索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访谈:我们深入客家村落、文化遗址等地,与当地居民、文化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2. 调查问卷: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龙南居民的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分析收集的数据,了解当地民众对客家文化的知晓程度和传承意愿。

3.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三、调研结果1. 当地居民对客家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普遍认为客家文化只是一种地方表演艺术,对其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缺乏了解。

2. 龙南地区的客家文化遗址较多,包括客家宗祠、土楼等,这些传统建筑和文化符号已成为当地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3. 相比于其他地区,龙南的客家文化传承相对薄弱,很多年轻人对客家文化兴趣不高,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4. 客家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四、调研建议1. 提高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增加龙南居民对客家文化的认知程度。

2. 加强客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提高年轻人对客家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传承的热情。

3.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客家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客家文化。

4. 建立客家文化研究机构,加强对客家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工作。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龙南地区的客家文化在面临传承困境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调研建议,希望能为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摘要:客家围龙屋是客家的典型民居建筑物,拥有非常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客家围龙屋是世界居民建筑当中的代表性特色建筑,。

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为特殊的艺术表现特色,可以传递给人们更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信息。

并且在优化内部装饰特征的过程中彻底展现了客家人独特的建筑智慧,是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以及融合建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引言:相传在晋魏时期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三次进行了大举迁徙华南地区的景象,因为在官府入籍时需要与其他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迁移的人们被称为客家人。

因此客家文化也被流传下来,客家建筑围龙屋是客家特色的代表性民居建筑物,其中所独有的民俗文化特点在客家围龙屋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目前已经成为客家文化的主要象征。

1.客家围龙屋的起源和布局1.1起源客家围龙屋是客家人在南宋时期因战乱饥荒被迫迁徙之后,最终留归于南方平坦区域的丘陵地带,为了与当地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登记户籍时被称为客家、客户和客籍,所以就有了客家人的称呼。

围龙屋是客家民族特色的建筑,因为客家人为了预防外部敌人和野兽的侵袭,大部分是以群居的方式进行生活所形成的围龙屋、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土楼、四角楼和雕楼等建筑类型,都是拥有浓烈客家文化色彩的建筑物。

其中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客家人采用中原建筑的方式,运用台梁式和穿斗式的结合工艺将其选择在斜坡地段和丘陵地带所建造而成的。

房屋主体结构主要是一进三厅和两相一围的表现形式,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区相对较为偏远,所以为了更好的防止盗贼的侵扰,会在建造时大部分是采取砖瓦和土坯相融合的建筑方式[1]。

运用鸡蛋清和糯米饭作为粘稠剂,使用竹片木条作为筋骨夯筑起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从而形成完整的围龙屋建筑。

围龙屋是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和大小不同的厅堂,室外包括水井、猪圈、厕所、鸡窝、仓库等一应生活设施,在中轴对称主次有序的厅堂院落中心必有半月形的池塘,之后还会有阴阳两极的太极图式。

文旅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

文旅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

文旅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1. 项目背景及目标1.1 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评估文旅项目的可行性,并提供一个范文模板供参考。

文旅项目是指结合文化和旅游元素,提供独特的体验和服务,吸引游客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

1.2 项目目标本文旅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目标是评估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行性:•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政策支持和风险评估•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2. 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分析潜在游客对文旅项目的兴趣和需求。

2.2 竞争分析竞争分析将重点关注当前市场上已有的文旅项目,包括其定位、特色和运营模式。

我们将评估竞争项目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出我们的项目在市场中的定位。

3. 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3.1 投资成本估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文旅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估算。

这将包括土地购买、建筑修建、设备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

3.2 盈利能力分析我们将通过收入和支出的预测来评估文旅项目的盈利能力。

这将包括游客数量和票务收入的估算,以及运营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等方面的预测。

4. 政策支持和风险评估4.1 政策支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政府相关政策对文旅项目的支持情况。

我们将评估政策对项目发展的影响和潜在的机遇。

4.2 风险评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评估文旅项目的一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5. 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5.1 可持续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评估文旅项目的可持续性,包括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提出相关的可持续性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5.2 社会影响评估我们将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项目对社区和人民的积极影响。

6. 结论结论部分将对文旅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包括项目的推进方向、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未来预测。

以上是一个文旅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范文模板。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乌石围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乌石围

客家围屋建筑---江西龙南杨村·乌石围
赣州市下辖的龙南市,地处江西西南部的粤赣交界,似粤界内一块飞地,但它在潘阳湖水系的桃江流域内。

自元代起,北半球气温开始下降。

至明末达小冰期顶峰,南方温和的气候更适合农耕,明朝甚至放弃北方扩展的版图、加强对南部的拓疆,开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南迁。

被誉为“客家围屋之乡”的龙南,有客家围屋370多座,大部分始建于明末时期,另说是为避战乱。

龙南客家围屋,是汉式院落建筑与城堡布局的结合,发展出围合中的围合,形成独特的建筑样式。

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项目概况 (2)第三节研究过程 (5)第四节主要结论 (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一节区域概况 (8)第二节现状及问题 (10)第三节旅游产业客源市场分析 (20)第四节龙南围屋文化旅游规划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第三章工程方案拟定 (28)第一节工程设计原则 (28)第二节工程设计方案拟定 (30)第三节道路工程其它内容 (32)第四节集散广场与停车场工程 (37)第五节餐饮、商业、医疗服务区建设 (38)第六节展示陈列场馆设施建设 (40)第七节供水、供电管网设施建设 (40)第八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41)第九节消防设施建设 (43)第四章实施方案 (44)第一节建设项目分阶段划分 (44)第二节进度安排 (45)第三节项目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 (46)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第一节主要工程数量估算 (48)第二节项目投资估算 (48)第三节资金筹措 (50)第六章效益评价与分析 (51)第一节工程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 (52)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57)第一节沿线环境现状 (57)第二节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7)第三节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57)第三节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节能分析与评价 (61)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63)第一节结论 (63)第二节建议 (63)第一章项目概述第一节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龙南县旅游局、龙南县文化局法人代表:徐成、钟乐耕3、可行性报告研究编制依据(1)、龙南县文化局《工程可行性报告研究委托书》(2)、龙南县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03—2020年)(3)、龙南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7年)(4)、龙南县客家围屋保护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5)、龙南县旅游发展规划(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龙南县关西新围保护规划》(8)、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龙南县燕翼围保护规划》(9)、《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规定》(10)、业主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4、编制原则(1)遵循龙南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的布局,以科学的发展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比选,优化技术路线,力求方案合理;(2)在龙南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特点,主要建设工程的开发时序和地区开发规划进行本报告的编制工作;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范围项目由“三个线区”构成。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

基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高原课题项目“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探究——以龙南县为例何 秀(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摘 要: 客家围屋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

龙南县拥有客家围屋数量多达376座,是赣南客家围屋的典型代表。

文章对龙南县客家围屋现状做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客家围屋现状形成原因,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客家围屋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客家围屋;保护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志码:AProtection of Hakka Enclosed Houses in the Process of New-type Urbanization——Taking Longnan County as an ExampleHE Xiu(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China)Abstract: Hakka enclosed houses contain rich Hakka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re important carriers of Hakka culture, which have irreplaceable historical values. Longnan county has a total of 376 Hakka houses, which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Hakka enclosed house in South Jiangxi.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Hakka enclosed houses in Longna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akka enclosed hou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Hakka enclosed houses in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process.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Hakka enclosed houses; protection作者简介:何秀(1997-),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科学。

客家围屋文化的现存问题和保护 (2)

客家围屋文化的现存问题和保护 (2)

赣南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文化地理学》课程论文行政班级__2009级地理科学班学号090204065 姓名周瑜选课班级2009级地理科学班任课教师陈永林成绩______客家围屋文化的现存问题和保护——以江西龙南客家围屋为例摘要客家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

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闽西的土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古民居”。

赣南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现以最具有代表的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里仁栗园围及杨村乌石围为例,谈谈它们的现存问题及保护。

关键词客家围屋客家文化客家人龙南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里仁栗园围杨村乌石围1 龙南典型客家围屋概况1.1 关西新围位于县城东15公里关西镇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迄今有200多年历史,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围屋呈长方形,四角布有四个炮楼,外墙高10多米,壁厚1米。

围内曲径通幽,轩廊飞檐,画彩镏金的精致风格与围外格调形成“外刚内柔”的景致。

整体建筑五组排列,前后三进,共十四个天井,正中为祠堂,对称分置十八厅,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实用功能,而且承载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

1.2 杨村燕翼围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为杨村赖福之所建。

燕翼围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

墙上布满火枪眼,东南西北四座炮阁交相呼应,可形成无射击死角的火力网。

进围内须经过唯一的围门,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

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防御得当,打起仗来是碉堡,放下土炮是居家的多功能建筑,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为争夺生存空间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是客家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探讨

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探讨

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探讨客家围屋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却存在开发不充分,客源开拓不够力,主题不突出,管理较混乱等诸多问题。

对此,本文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精心开发,和谐开发,对外加强宣传营销,对内加强管理,创新机制等措施。

标签:客家围屋;旅游;开发状况;对策客家围屋主要是指分布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人聚居之地的民居建筑,其典型代表为闽西的圆形土楼、赣南的围屋、粤东北的围龙屋。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和美学艺术价值。

从旅游开发角度而言,围屋资源丰富,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富有特色的围屋在赣南、粤东北星罗棋布,而最集中的闽西永定县有最著名的土楼360座。

其次,围屋具备知名度高,可观赏性强,文化内涵深厚等特点,在客家旅游开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客家围屋旅游开发现状并不理想,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1.客家围屋旅游资源开发很不充分客家围屋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开发时间短,开发历史不长,还处于粗放型的低级开发阶段。

客家围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蜚声中外,直到1991年永定县才成立旅游局,振成楼楼主林日耕成为永定土楼第一位导游,开起了土楼风味饭店,兼营旅游商品和土特产,推开洪坑村发展旅游经济的大门。

直到2008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永定县的土楼旅游才开始真正热起来。

直至现在,拥有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称号的龙南,已开发的围屋旅游景点数量依然不多,还没有一条旅游项目很丰富很成型的围屋旅游线路。

许多的围屋资源仍“养在深闺无人识”。

2.客家围屋旅游客源开拓不够力客家旅游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全球客家人总数约8000万,海外客家人高达1000多万,主要分布于台港澳、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现实的情况怎么样呢?据永定县旅游局统计,2009年共接待游客2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8亿元,2010年1月~2010年5月共接待游客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7.24亿元,土楼在2010年1月~2010年6月接待游客31.75万人次,2010年在永定县过夜的旅游人数为34.55万人次,不到全部游客的六分之一。

围屋之都-龙南

围屋之都-龙南

围屋之都——龙南摘要:位于赣州之南的龙南,是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客家古城,拥有376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围屋历史悠长,客家风俗浓厚,生态景色优美,山川秀丽多姿,大自然赋予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诸多神奇峻美的生态景观和客家民俗人文风情,是个令中外游人心驰神往的围美之城。

龙南境内拥有的客家围屋376座,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70%以上,形式各异的围屋,传承着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精神。

通过研究客家围屋,我们能够解读出客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龙南,围屋,客家围屋,客家人,古建筑赣南地处赣江上游,地势周高中低,南高于北,境内海拔200米至500米间的丘陵地形约占赣南总面积的61%,四周主要分布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地,约占面积的22%,盆地则仅占约17%。

赣南“处江右上游,地大山深,《赣州府志·序》中写到:“疆隅绣错,握闽楚之枢纽,扼百粤之咽喉”,“然山僻俗悍,界四省之交,是以奸宄不测之徒,时时乘间窃发,叠嶂连岭,处地既高,俯视各郡,势若建瓴”。

像“三南”、安远这些盛行围屋的县,县志上均有“地处万山之中”之语或类似意义的概述。

因此,宋元以来,这里就是不安静的骚土。

小乱不断,大乱必有份,所谓“自古以来,江右有事,此兵家之所必争。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源于中原汉族早期文明中心的黄河中下游流域,最早于东晋战乱时就开始向南迁移。

后来又经历多次大的迁移,比如在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中华”、“安史之乱”等社会动乱中。

由于当地的百姓生活无望,四处逃难,其中一部分难民背井离乡逃到南方,长达1500多年的汉族南迁史经过了许多地域站点,迁移人群以家族血缘群体为单位者多。

这些都与定居下来之后客家文化的形式、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明末清初,闽粤大量移民赣南,造成赣南生态失去平衡,人口激增。

另外文化差异与水资源、耕地资源争夺,客家人与当地居民纠纷不断;加上地处四省之交,山深林菁,易于藏奸纳匪明后期,赣闽粤湘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完整word版)某地区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0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精品

(完整word版)某地区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0页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精品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项目概况 (2)第三节研究过程 (5)第四节主要结论 (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一节区域概况 (9)第二节现状及问题 (12)第三节旅游产业客源市场分析 (22)第四节某围屋文化旅游规划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0)第三章工程方案拟定 (32)第一节工程设计原则 (32)第二节工程设计方案拟定 (35)第三节道路工程其它内容 (38)第四节集散广场与停车场工程 (42)第五节餐饮、商业、医疗服务区建设 (44)第六节展示陈列场馆设施建设 (46)第七节供水、供电管网设施建设 (47)第八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49)第四章实施方案 (53)第一节建设项目分阶段划分 (53)第二节进度安排 (54)第三节项目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 (55)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7)第一节主要工程数量估算 (57)第二节项目投资估算 (58)第三节资金筹措 (60)第六章效益评价与分析 (62)第一节工程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 (63)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69)第一节沿线环境现状 (69)第二节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9)第三节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70)第三节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节能分析与评价 (74)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76)第一节结论 (76)第一章项目概述第一节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某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某县旅游局、某县文化局3、可行性报告研究编制依据(1)、某县文化局《工程可行性报告研究委托书》(2)、某县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03—2020年)(3)、某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7年)(4)、某县客家围屋保护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5)、某县旅游发展规划(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某县关西新围保护规划》(8)、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某县燕翼围保护规划》(9)、《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规定》(10)、业主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4、编制原则(1)遵循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的布局,以科学的发展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比选,优化技术路线,力求方案合理;(2)在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特点,主要建设工程的开发时序和地区开发规划进行本报告的编制工作;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范围项目由“三个线区”构成。

文化旅游村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旅游村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旅游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建设文化旅游村成为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一个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观光体验的文化旅游村,为游客提供一个全新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文化旅游村项目2. 项目地点:中国某省某市3.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1000亩4. 项目投资:预计总投资约5000万元5.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3年三、项目市场分析(一)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传统的旅游景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深度体验和当地文化了解的需求,因此,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村成为了一个新的市场。

(二)市场竞争分析当前,各地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文化旅游项目逐渐成为新的发展焦点。

同时,各地旅游景点、文化活动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

因此,文化旅游村项目需要特色鲜明,增加更多的文化体验和活动,提高竞争力。

(三)市场前景分析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主流旅游方式的趋势下,文化旅游村项目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特别是在当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村项目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引领一种新的旅游潮流。

四、可行性分析(一)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主要包括建设技术、运营技术和管理技术。

可以通过引进或培养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来解决技术问题。

(二)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主要包括投资回报率、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等方面。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评估项目的盈利预期和风险,以及投资回报率。

(三)项目社会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主要包括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构想

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构想

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构想
周海燕
【期刊名称】《科技广场》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旅游文化内涵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客家文化旅游发展迎合了当前世界文化旅游发展趋势和潮流.作为赣粤闽边地区客家人居住地之一,龙南是客家文化的集中地.本文分析了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周海燕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客家文化在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市场作用及其开发体系 [J], 郑向敏;谢朝武
2.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J], 李冰
3.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扶贫──关于开发高坡旅游资源的构想 [J], 胡敬民;
4.乡村振兴战略下河源市双江镇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J], 郑雄飞
5.海峡两岸客家文化旅游开发运作比较研究——以台湾“桐花祭”和龙南“客家文化年”为例 [J], 吴良生;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2023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逐渐增多,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座集文化、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以满足人们对于旅游度假的需求,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造就业机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2.以文化为核心,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3.打造高品质度假环境,提高旅游体验。

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2.建设精品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提供舒适的住宿体验;3.建设娱乐设施,如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满足游客的需求;4.建设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建设规模本项目计划占地500亩,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

建成后,可容纳3万名游客同时入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人次。

建设地点本项目计划选址在当地的山水风景区,地理位置便捷,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

建设进展本项目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预计在明年启动建设。

意义和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一方面,它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的建成将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增加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

建设策略本项目的建设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投资方需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共同规划和推进项目建设;2.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3.在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方面,注重文化、品质和体验的整合,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与服务;4.加强对项目的推广、宣传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5.加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

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社会分析和财务分析。

经过综合评估和分析,本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文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稿

文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稿

文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稿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选择之一。

文化旅游项目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因此,我们计划开展一项文旅项目,旨在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概述本文旅项目位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项目将以当地特色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业的需求,打造一个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项目主要包括景区建设、文化表演、手工艺品展示、民俗体验等内容,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景点吸引游客,提升游客体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市场分析1. 行业背景: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纷纷加大对文旅项目的投入和开发,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因此,开展文旅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3. 竞争分析:虽然文旅项目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十分激烈。

各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文旅项目,竞争对手众多。

因此,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精心策划和优质服务来吸引游客。

四、可行性分析1. 项目优势:项目所在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而且,项目将以本地的文化特色为基础,与当地民俗文化和手工艺品结合,增加了项目的独特性,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

2. 市场前景: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文化旅游项目的市场需求旺盛,有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

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旅游项目有望成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3. 经济效益:通过对项目的投入和运营,预计项目在未来几年内将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项目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赣州客家围屋活化利用研究

赣州客家围屋活化利用研究

赣州客家围屋活化利用研究作者:陈金泉来源:《老区建设》2019年第24期[提要]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在剖析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内涵的基础上,以赣州客家围屋为例,在充分认识赣州客家围屋价值及特征的前提下,就围屋的活化目标、原则、模式和路径等进行研究,以期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促进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关键词]赣州客家围屋;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作者简介]陈金泉(1964—),男,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空间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江西赣州 341000)[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暨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赣州市革命旧址客家围屋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18DQ42)文化遗产,既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又是人类发展历史的结晶与见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承与振兴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1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需创新。

一、文化遗产活化研究综述文化遗产活化这个话题,近年来得到政府、学界、业界高度关注。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较高的收入及教育水平,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事关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国家软实力建设大局,高层有意识加以推动[1]。

在西方,遗产活化主要表现遗产复兴(revitalization)和遗产再利用(reuse)。

1988年,美国出版的《建筑、设计、工程与施工百科全书》则明确定义,在建筑领域之中借助创造一种新的使用机能,或者是借助重新组构—幢建筑使其原有机能得以满足一种新需求,重新延续一幢建筑或构造物的行为,有时也被称作建筑适应性利用[2]。

龙南客家民居围屋

龙南客家民居围屋

龙南客家民居围屋
赖观杨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 龙南县地处赣、闽、粤三角地带,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最南端,与广东省连平县、和平县接壤,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客家人在南迁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生存经验,用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和土著文化融合的智慧,建造起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功能齐全的围屋,创造了自己良好的生存空间.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赖观杨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赣南围屋——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建筑特征研究 [J], 熊华希;宋璟;王琨
2.客家围屋的生态特色--江西龙南县客家围屋佣景研究 [J], 汪颖
3.赣南客家民居"盘石围"实测调研--兼谈赣南其它圆弧型"围屋"民居 [J], 万幼楠
4.空间句法视角下赣南客家民居集体记忆研究——以龙南关西新围为例 [J], 杨贤房; 李梦岚; 张建英; 欧检秀; 梅祖丹; 黄琛雯
5.空间句法视角下赣南客家民居集体记忆研究——以龙南关西新围为例 [J], 杨贤房;李梦岚;张建英;欧检秀;梅祖丹;黄琛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项目概况 (2)第三节研究过程 (5)第四节主要结论 (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一节区域概况 (9)第二节现状及问题 (11)第三节旅游产业客源市场分析 (21)第四节龙南围屋文化旅游规划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8)第三章工程方案拟定 (30)第一节工程设计原则 (30)第二节工程设计方案拟定 (32)第三节道路工程其它内容 (35)第四节集散广场与停车场工程 (39)第五节餐饮、商业、医疗服务区建设 (41)第六节展示陈列场馆设施建设 (42)第七节供水、供电管网设施建设 (43)第八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44)第九节消防设施建设 (45)第四章实施方案 (47)第一节建设项目分阶段划分 (47)第二节进度安排 (48)第三节项目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 (49)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第一节主要工程数量估算 (51)第二节项目投资估算 (51)第三节资金筹措 (53)第六章效益评价与分析 (55)第一节工程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 (56)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62)第一节沿线环境现状 (62)第二节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2)第三节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63)第三节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节能分析与评价 (67)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69)第一节结论 (69)第二节建议 (69)第一章项目概述第一节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龙南县旅游局、龙南县文化局法人代表:徐成、钟乐耕3、可行性报告研究编制依据(1)、龙南县文化局《工程可行性报告研究委托书》(2)、龙南县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03—2020年)(3)、龙南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7年)(4)、龙南县客家围屋保护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5)、龙南县旅游发展规划(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龙南县关西新围保护规划》(8)、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龙南县燕翼围保护规划》(9)、《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规定》(10)、业主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4、编制原则(1)遵循龙南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的布局,以科学的发展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比选,优化技术路线,力求方案合理;(2)在龙南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特点,主要建设工程的开发时序和地区开发规划进行本报告的编制工作;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范围项目由“三个线区”构成。

根据龙南县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围屋公布情况,把龙南县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三个“线区”:1、龙关线区:覆盖龙南镇、里仁镇、关西镇等乡镇,代表性围屋有关西围、西昌围、沙坝围、渔仔潭围、猫柜围、隘背围、栗园围等十多个围屋;2、龙小线区:覆盖桃江乡、渡江镇、程龙镇等乡镇,代表性围屋景点包括龙江围、曾屋围、马头岭围、新太水围、象塘荷恩堂围、红星(上、中、下)围等围屋建筑群;3、横黄线区:覆盖105国道至九连山沿线乡镇,代表性围屋景点有大坝田心围、南亨昌萌围、临塘黄竹陂圆围、杨村乌石围、杨太围、燕翼围、蔡屋围、坳下围等围屋建筑群。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为6类:本项目主要考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涉及对围屋本身的修理整治,基本内容为6个方面:1、集散广场:主要包括各围屋点的游客中心、停车场;2、道路:交通线至围屋景点的连通道、围屋步行观景道路;3、服务区:医疗卫生和餐饮服务区;4、陈展场馆;客家文化陈列展示场馆和活动线路设施;4、管网:供电线路、供排水管线;5、环卫:旅游公厕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6、消防:消防设施。

三、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1、道路建设:道路建设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对本项目涉及的道路,分别按如下标准建设。

(1)、改造进入关西路段道路,新标准按城市次干Ⅱ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30km/h技术标准设计,采用一块板型断面,中间动机车道为15米,两侧人行道各3.5米。

目前为8米宽公路标准。

改造线路全长3000米。

(2)、新建渡江象塘荷恩堂道路1400米。

按7米宽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3)、进入其它围屋道路。

均从国道、省道接入,按按7米宽公路标准建设。

(4)、各围屋和围屋间设置旅游步道,道宽2米,采用卵石、青石、麻条石铺砌。

2、集散广场、停车场在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杨村乌石围、里仁粟园围和渡江象塘水围设置较大规模的人流车流集散广场(停车场),沟通附近诸围屋旅游线路。

其它围屋附近建设小型集散广场,具有组织人流、停车功能。

集散广场建设总面积18700平方米。

3、餐饮、商业、医疗服务区餐饮、商业和医疗服务区一般设置在集散广场周边,其中餐馆、商业服务区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以及销售地方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小商品;医疗服务为游客提供急诊救治和常见病诊治,也为当地合作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项目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就业场所,改善地方社会经济构成。

项目餐饮区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旅游商品市场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医疗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4、展示陈列馆区项目在关西新围、栗园围、乌石围、燕翼围、桃江龙光围、渡江荷恩堂等设置展示陈列馆,以展示客家民俗文化等内容。

展陈场馆一般在围屋内部选择条件合适的场地,进行修缮整理后用。

展陈场馆投资分二部分:场馆建筑和设备。

5、水电管网:旅游景区水电管网按如下标准设计:供电:景区供电采用附近乡镇供电系统。

在中心景点的进电线附近设一10KV高压开闭所。

电力线路采用电力电缆埋地供电方式,所有室外杆上变压器均由箱变或室内变配电室取代。

供水:供水系统就近采用镇自来水厂供水,给水管为DN100的镀锌钢管。

如远离自来水厂的景点,有条件的引入山泉供水,无条件的采用机井抽取地下水供水,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有关饮用水标准。

排水:景区结合和保护围屋原有建筑结构风格分别采用雨污分流体制、雨污合流体制。

排污干管为d400混凝土管,连接管为d200混凝土管。

雨水排放采用明沟方式,排入附近的河道水体,远期埋雨水管,道路上设雨水井。

6、环境卫生设施旅游区的环卫设施有四类:公厕、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旅游公厕28处,垃圾箱275处,垃圾中转站5处,小型污水处理站3处。

7、消防设施项目消防设施按如下标准配置:本项目共设消火栓72处,灭火器444个。

烟感报警系统80个,监控系统48个。

三、项目投资估算第三节研究过程根据项目委托书的要求,公司成立了工程项目组。

项目组收集了各种有关资料,并在现场进行了踏勘。

在龙南县旅游局、文化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对拟建设的三条旅游线路沿线及集散广场、服务区、展陈场馆等拟建场所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就重点围屋基础设施建设听取了有关市政建设方面专家意见,于2008年7月完成本报告。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规划;(2)分析社会经济和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客源量预测;(3)研究建设项目等级、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项目建设的合理时序诸因素;(5)计算主要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6)经济评价,综合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7)根据资金筹措的可能,研究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8)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四节主要结论一、建设的必要性客家围屋是中华民族民居建筑中的一枝奇葩,是研究明清时期赣南及龙南社会历史极其宝贵的载体,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综合载体,是研究传承中原优秀远古文化和客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宝贵资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是认识和了解客家民俗文化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370多座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犹如一颗颗镶嵌在赣粤边陲龙南热土上熠熠生辉的明珠,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考察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龙南古围屋承载着地域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元素。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创新。

保护和开发好龙南客家围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需要。

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景区现有面貌,扩大旅游区环境容量,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项目建设是搞好客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需要,是将赣州建设成为客家旅游地区的需要;是赣州市实施客家旅游精品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需要,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的需要,通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将带动其他旅游设施的完善。

项目的建成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为建设安定团结的社会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项目建设有利于整体推进江西省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同时与周边客家旅游特别是围屋文化旅游相关联,形成红色旅游客源南进,绿色生态旅游客源东流,周边客家文化旅游客源汇聚的良性互动。

提升江西省特色旅游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

二、建设的可行性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沿线地势起伏不大,地基承载力适中,场地和路段中无不良地质地段。

本项目符合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要求。

按照龙南县围屋文化旅游的近期建设规划,该项目是近期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

道路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诸如水泥、砂、碎石等当地均能生产,运距在几公里范围以内。

施工的水电供应可由沿线接出,极为方便。

龙南县近年来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当地建设部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建设经验,为工程建设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符合国家对市政建设的有关政策,国家提倡加强对市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