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化研究
对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
![对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df4ac44e518964bcf847c25.png)
育保健 ) 、中医学 ( 美容方 向)等 ;二是药学类专 业 。真正 的临 床 医学 类 专业 扩招 比例并 不 大 。临床 医学类专业学 生 “ 精英化 ” 的培养要求 ,导致我 们就业指导课教学必须 与其专 业思想教育 紧密结
合 。如果学 生 选择 了医 学专业 ,那 就 意味着 今后 将
场分 析 、诚信 就业 与大 学生维 权 等课程 ,五年级 则
主要 根据 择业 期 的特点 和 困惑 ,着重择 业 指导 与就
堂教 学 中难 以全 面介绍 ,但 对增 强学 生就 业竞 争力 起着重 要作用 。
15 创 业指 讲授面试技巧 、当前就业政策等。
对 高 等 医 学 院校 就 业 指 导 课 程教 学 的 思 考
李正 良
( 云南中医学 院 ,云南昆明 6 00 ) 55 0
[ 摘
要 ]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对毕业生就业起着非常积极 的促 进作 用 ,分析了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 课程 的
特殊 性 ,提出构建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 内容的设想 。 [ 关键词 ]就业 ;课程 ;内容 ;思考
作者 简介 :李 正 良 (9 8一) 17 ,男 ,云南嵩明人 ,讲师 ,主要研究方 向:高校学生思想教 育,就业指导 。
67
20 0 9拄
云 南 中 医学 院学报
第3 2卷
对药 学 类 学 生 安 排 当 前 “ 药 市 场 发 展 情 况 ” 医 、 “ 制药 企业 管理模 式 ” 等课 程 ,这些 课 程 在 其他 课
为牢固,他们即使面临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 ,也不 会轻易放弃临床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就业指
导 课程 教 学 时 ,要 针 对 医学 类 学 生 相 应 安 排 “ 如
医学院校毕业生当前就业状态的调查分析
![医学院校毕业生当前就业状态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6ca73467ec102de2bd8937.png)
期望月薪(RMB:元) 600~800 8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所占百分比(%) 2.45 16.67 36.76 24.02 20.10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毕业生对自己定位还是比较合理的,有60.78%的同学将月薪要求定在1000~2000元之间。
在关于就业指导组织形式上,同学们的三种态度所占的比例如表8所示。
期望就业指导
开设的形式
就业讲座
就业课程
个别制导
所占百分比(%) 58.82 20.81 20.36
〈表8〉
这给我们重要提示,首先,学校仅仅开设就业指导课是不够的,就业指导的形式要多样;其次,组织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讲座也是很有必要的;再次,要逐渐开始重视个别指导,个性化的指导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要求。
(二)构筑平台,提供便利,促进医学生更充分、更广泛的就业。就业只是医学生毕业出路的选择之一。笔者认为,学校加强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意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意向分配的同时,鼓励毕业生报考各级国家公务员,到西部基层就业,引导医学毕业生到部队医院,县级医院,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非公有制医院就业,还可以到医学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健康讲师、产品专员、医药媒体、咨询服务、药品推广、器械营销、新药开发、寿险顾问等非临床岗位就业。
医学院校毕业生当前就业状态的调查分析
摘要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再被誉为“天之骄子”、“社会宠儿”,本科毕业生就业由“包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深入了解我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观念,求职意向,就业状况及面领的困难,对毕业生开展有效地指导,2007年9月我们对我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浅谈医学生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指导
![浅谈医学生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ce4a4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f.png)
浅谈医学生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指导【摘要】医学生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影响着每位医学生的未来发展。
本文从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就业方向选择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医学生就业方向的多样化和前景展望,以及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提出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就业方向选择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就业指导需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医学生多元化就业观念。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医学生在就业方向的选择和发展上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方向,就业指导,就业现状,重要性,多样化,前景展望,适合自己,竞争力,个人发展,实际需求,多元化就业观念。
1. 引言1.1 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医学专业。
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却并不乐观。
据统计数据显示,医学生就业率并不高,竞争激烈。
每年毕业的医学生数量大约是医疗市场实际需求的2倍以上,导致了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招聘难度加大。
医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时还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医疗机构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要求较高,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实习经验而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就业的地域限制也是医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一些城市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了解医学生就业现状,掌握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对于即将毕业的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医学生要时刻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1.2 医学生就业方向选择重要性在选择医学生就业方向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正确的就业方向选择,关系到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医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
不同的就业方向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都是不同的,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就业指导路径极其课程建设探析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就业指导路径极其课程建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1a71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6.png)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就业指导路径极其课程建设探析发布时间:2021-11-24T06:03:20.10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9期作者:刘伟[导读] 新时代医学院校既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任务,也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尚情刘伟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 230032【摘要】:新时代医学院校既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任务,也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服务人类健康事业的大国良医的使命。
医学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就业压力。
本文基于“三全育人”内涵理念,围绕当前医学类院校本科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路径极其课程建设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就业指导引言一直以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每年踏出高校大门的医学类毕业数量庞大,其就业形势同样严峻,面临的就业问题显著突出,医学院校本科生面临的严峻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视角,对当前医学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如何做好医学院校本科生就业工作,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措施。
面对当前复杂艰巨的形式,政府、社会、学校以及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力量需要共同努力,合力解决。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理应将助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视为不可推卸的责任于义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央进一步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内涵作出解释与要求。
西部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研究
![西部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913f422e3f5727a5e962b0.png)
西部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研究摘要:西部医学院校在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整体医疗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毕业生了解社会需求,实现顺利就业。
但是,现阶段西部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不完善,我们应该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具有西部医学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就业指导质量。
关键词:西部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区,具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但由于受地理交通、历史以及人文等多因素的影响,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国家近年来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中国西部的崛起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所以教育在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好西部地区的医学教育,做好西部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在提高西部地区医疗技术整体水平、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西部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在调查的8所院校中,目前从事就业指导课教育的教师大多数为兼职,主要由就业部门工作人员、院系辅导员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共计156名就业指导教师中,仅有10人为专职教师;年龄构成以年轻人为主,30岁以下有93人,相对教学经验少,如此就对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又因为就业指导教师在职称晋升中比较困难,大多数年轻人往往因为个人事业发展等原因离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从而导致就业指导教师流动性较大,影响就业工作的稳定性。
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规定,就业指导的课时不低于38学时,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保证足够课时的西部医学院校凤毛麟角,在调查的8所医学院校中,其就业指导课时数如下表。
目前,西部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从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到高年级的就业指导、创业教育都有安排,但是由于课时限制等原因,职业素养提升教育常常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真正全程化、连贯性的就业指导。
SPOC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启示
![SPOC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629c7fd76eeaeaad0f33007.png)
SPOC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启示作者:朱苏苏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2期(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 211166)摘要:高校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结合医学生特点,在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总结单一课堂教学的不足,探讨利用SPOC教学模式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启示。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SPOC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同时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科学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各高校包括医学院校已然采取各种途径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从大学时期开始做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结合自己的综合素养与社会实际,从而确定自己大学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及职业目标等[1]。
对于医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进行自我剖析,在全面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积极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
针对医学生培养周期长、专业性强、择业途径较为单一的特点,引导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的择业及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各高校普遍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逐渐被列入了高校必修课的行列[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找准职业的方向,并提早制订计划,能够先人一步找到理想职业,实现人生梦想。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8e0d6aef524ccbff0218404.png)
近年来 ,随着 我 国经 济结构调整 以及高等教 育的快速
发 展 ,医 学 生 就业 也 呈 现 出 结 构 性 失 业 和 选 择 性 失 业 等 两
验少 ,学科分散等 。
( ) 教 学 安排 不 合 理 二
难局面 ,为有效化解就 业市场 的两难状态 ,医学 院校要从
学生 的就 业 指 导 工 作 抓 起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科 学 的 就 业 观 ,
排大打折扣 ,教学效果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实际效果不佳。
为主 ( o ,主要 由就业部门人员、学生工作管 理人员 以 9 %)
及 院 系辅 导 员 组 成 , 以 中级 职 称 、本 科 学 历 为 主 ,教 学 经
u e d s g e t n h ud b a e mp o e i r sa u g s o ss o l e tk n t i r v t n i o . Ke r s:Me ia t d ns mpo me tg ia c y wo d d c su e t ;e ly n d n e;C u s s l u o re
摘 要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 开展就业指 导服务工作的重要栽体和有效途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存
在一些 问题和不足 。因此 ,要针 对医学院校及 医学生的实际,采取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来改进 医学院校 的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关键词 :医学生;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30 2 1 )— 3
r a i a c o re i d c le l g s S c r i g te r a fme ia n t u in d me ia t d n s a s r s o o n e me s o rGu d e C u s n me ia o e e . o Ac o dn h e lo d c i si t s a d c su e t. e i c u tr a ・ n l t o n l e f
高职类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对策探索
![高职类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对策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4e6ae97eefdc8d377ee3263.png)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医疗服务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高职类医学院校承担着各地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任,医疗卫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当前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怪象:一是医学类职业人才的培养“过剩”;二是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缺医少药”。
简而言之就是“医学生找不到工作,医学岗位招不到人”。
究其根本原因除了因我国医疗卫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相对滞后外,和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是分不开的。
国家相关文件明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从而确定了其课程地位。
但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高校发展层次参差不齐,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高低不一。
尤其是在大多数地方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重视不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无法落地。
在国家顶层设计一直把“就业优先”作为战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标准的建立进行科学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普遍现状(一)对课程标准理解肤浅,执行较为随意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设置笼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混为一谈,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二是课程开设时间不规范,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或者大二下学期,不能体现出课程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三是开设课时不够。
先满足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等有硬性要求的课程,再根据情况进行开始。
大多为18个学时或者36个学时;四是对课程的重难点理解和认识不符合课程特点、教学方式单一化。
(二)师资队伍专业性不足作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引导者,多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辅导员或者有一定文科背景的非专业老师。
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缺乏系统地学习和了解。
从而导致为数不少的任课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甚至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2d756224b4daa58da0114a64.png)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广州医学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医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措施,一是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二是以学生需求为向导更新就业指导授课内容;三是改进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四是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倡导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指导课;评价;改革措施党的十八大中提出“要推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关键在于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指导课就是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顺利就业,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的、自觉地、持续地进行发展规划和生涯管理,提升就业竞争力,以达到高质量就业。
但是由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对课程的效果和评价也有好有坏。
如何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来设计和开展就业指导课,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是摆在广大就业指导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广州医学院各专业本科在校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评价,并以此为突破口,初步探讨就业指导课的改革方向。
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与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医学院2008级至2012级医药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学生,包括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麻醉学、医学检验学、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
五个年级分别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发放1000份。
实际回收989份,回收率98.9%,有效问卷981份,有效率99.19%。
其中男生468名,女生513名,各占47.7%和52.3%。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形式,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
并将数据结果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估计趋于理性自从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
医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医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db457b7fd0a79563c1e7286.png)
医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摘要】医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对促进其充分就业、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保持医科大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医学生主要存在职业定位不清、就业期望值过高、求知技巧缺乏和负性情绪较多等就业心理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指导正确的职业定位、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学会制作自荐书、掌握面试技巧”的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同时构建了医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全程化、课程化、渗透化和活动化”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指导;就业a theorical and practical study o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employment for medical studentyang guo-yu,wang li-fei,liu yun-bo【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employment plays crucial role on medical student in improving student’s employment, facilita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keeping durativ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university.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employment were found in investigation as following: inadequate cognition on employment, excessive expectation, poor skills on employment and much negative mood. on base of investigation,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employment were practised in student of medical university, and its primary contentincludes developing student’s adequate cogni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emotion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of employment such as writing resume and interview.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on student’s employment was put forward. it was as following: to run through whole university life, to be one of curriculum in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o integrate into all curriculum and to combine with student’s activity.【keywords】 medical studen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68-02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1],一方面,毕业生数量剧增,但就业岗位总体增长缓慢,劳动市场供大于求,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吻合,毕业生的自我定位不准,对薪金的高预期以及“经验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增大了就业难度[2]。
“五术”融合的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索与实践
![“五术”融合的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680481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4.png)
“五术”融合的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探索与实践
何碧如;郑节霞;章力;曹温恬;吴蕾蕾
【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52)11
【摘要】为探索提升医学生《就业指导》课育人价值,将“五术”融入医学生《就业指导》课并进行教学实践。
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形成理论+实践、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模拟+实战等多种教学形式和体验式、启发式、沉浸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将思政育人元素以“立道术、提技术、育学术、授艺术、树仁术”五个维度融入课程教学提升育人内涵,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评价,融入增值评价,注重综合评价,全过程全方位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采用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
对比分析“,五术”融合的医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认
可度高,育人价值好,对学生正向影响大,实现“就业+育人”。
【总页数】5页(P938-942)
【作者】何碧如;郑节霞;章力;曹温恬;吴蕾蕾
【作者单位】温州理工学院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0
【相关文献】
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
2.医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引入结构化面试的实践探索
3.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白内障手术
虚拟与现实融合带教模式为例4.教学、实践、竞赛融合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以甘肃省40余所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调查结果为例5.“三教”改革背景下五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工艺美术“图案装饰”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0ec1442e3f5727a5e96244.png)
教学 科研平台进行学 术交流 与经验分享 ,
多 由从 事 就 业 工 作 或 从 事 学 生 管 理 工 作 的 业 指 导 的 教 学 科 研 交 流 不 够 活 跃 , 术 交 学 教学 科研 意 识 的 淡 薄 、 学 科 研 教 人 员兼 职 , 乏 稳 定性 , 缺 尤其 缺 乏 对 职 业 认 流 的 缺 乏 、
方 法 和 途 径 , 导 大 学 生 开 展 职 业 生 涯 规 指
的系列 课程 。
2. 课程 设 置在 内容 上 的单 调性 与 短效 性 3
的 阶 段 目标 , 同 构 成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的 目 共
目前 , 医 学 院 校 都 十 分 重 视 就 业 指 各 导 工 作 , 多数 已成 立 了就 业 指 导教 研 室 , 且 并 将 就 业 指 导 课 程 已 作 为一 门独 立 的 课 程
学 院校大学 生就业 指导课程 体系建设 , 构 知 和 职 业 指 导 的 经 验 , 业理 念 不够 先 进 。 水 平 的 落 后 会 阻 碍 这 一 学 科 的 进 步 与 发 就 ( ) 资 队 伍 缺 乏 专 业 培 训 。 师 未 经 展 。 2师 教 建 科学 、 系统 、 范 且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课程 规 体 系 , 助 学 生 发 掘 自我 潜 能 , 高 职 业 能 帮 提 力 和 素 质 , 极 推 动 就 业 指 导 的 良好 运 作 积 是非常有意 义的 。 系统 培训 直 接 上 岗 , 乏 系统 的 理 论 学 习 , 缺 对课 程 的 研 究 不 够 深 入 , 以 达 到 就 业 指 3 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 系 难 导 课程的预期效果 。 ( ) 资 队 伍 缺 乏 校 外 的 专 家 。 外 专 3师 校 对 求 职 经 验 的 把 所 握 、 职 场 技 能 的 解 读 对 是学校教 师无法比拟的 。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720d152804d2b160b4ec013.png)
2 、 调 查 方 法
从表 4中可 以看 出 , 4 2 . 5 1 % 的 大学 生 在 学校 的 就 业 指导 课 上 学 到了 就 业观 念 ” 方面的知识 , 3 9 . 4 5 % 的 人 学 习 到 了 就业 信 息” , 然 后依 次是 “ 就 业 政策 、 “ 求 职技 巧 ” 、 “ 职业规划” 、 “ 就 业 心 理 , 排在最 后的是 “ 创 业 指导 。相 反 , 学 生 最 期望 在 就业 课 上 学 习 到的知 识是 “ 求 职技巧 ” 和“ 就业 信息 ” , 然 后依次 是 “ 职业 规划 ” 、 “ 就业 政策 ” 、“ 就 业心理 、“ 就业观念 , 排在最 后的键词 】 医学生; 就业指导课 ; 评价 ; 改革措施 党 的十 八 大 中 提 出 “ 要 推 进 实 现 高 校 毕 业 生 更 高 质 量 的 就 业” , 关键在 于全 面提升 高校 毕业 生 的就 业竞 争 力 。就业 指 导课 就
您将选择何种就业方式 ?
C创 业
总计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五
5 9 1 % 9 2 3 % 7 5 8 % 5 . 5 8 % 3 . 0 3 % 4 . 1 5 %
D 待业 4 . 6 9 % 4 . 1 O % 4 . 0 4 % 3 . 5 5 % 5 . 0 5 % 6 7 4 % 是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开设的一门必 E不 确 定 6 . 0 1 % 9 2 3 % 7 . 5 8 % 6 . 0 9 % 6 . O 6 % 1 0 4 % 修课 , 其 目的一 方面 是帮 助大 学 生 了解 自 己、 了 解 社会 、 顺 利就 业 , 3 、 大 学生的 个人职 业生 涯发 展 意识 另 一方 面更是 为 了激 发大学 生职 业生涯 发展 的自主 意识 , 促使大 学 从3 表中 可以看 出 , 4 9 . 5 4 %的大 学生对 于职业 生涯 发展 “ 只有 生 理性 的 、 自 觉地 、 持 续地进 行发 展规划 和生 涯管理 , 提升 就业 竞争 , 2 8 . 1 3 %的人 “ 有短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 力, 以达 到高质 量就 业。但 是 由于 就 业 指导 课 是一 门新 兴 的课 程 , 模 糊 的想法 与 愿 望 ” 1 2 . 4 4 % 的人 “ 感到 茫然 , 不 知 道 自 己能 做什 么 , 仅 有 9 . 8 9 % 的 人 在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有 终 身职业 生涯发 展规划 。 大学生对课程的效果和评价也有好有坏。如何根据大学生的需求 “ 表 3 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的统计 来 设计 和开展 就业 指导课 , 将 就业 指 导 课的 教 学效 果最 大 化 , 是摆 您是否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 总计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五 在 广大 就业 指导 教师面 前的 重要 任 务 。本文 以 广 州医 学院 各 专业 A有终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9 . 8 9 % 6 . 1 5 % 9 . 0 9 % 9 . 6 4 % I 1 . 6 2 % 1 2 . 9 5 % 本 科在 校生 为例 , 通过 问卷调 查 了解 大 学 生对 就业 指导 课 的评 价 , B有短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 8 . 1 3 % 3 8 . 9 7 % 3 3 . 3 3 % 2 3 . 3 5 % 2 4 . 7 5 % 2 0 2 1 %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6cc51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5.png)
2020年第5期No.5 2020JOURNAL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9卷(总第110期)General No.110 Vol.19摘 要: 在“健康中国”宏大背景下,医学类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需要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针对目前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整体规划不足、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改进教学形式;以医教协同为平台,增强育人实效,助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尹晓娟(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文章编号] 1671-802X(2020)05-0079-04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整体规划不够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就业观念,走进基层,服务基层,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
因此,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转变就业理念,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任务大都由各学院辅导员担任,其心理学、管理学及职业咨询技能普遍欠缺,知识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繁杂使得教学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强。
一般毕业后直接承担辅导员工作,缺乏职场实践经验;大多数老师是思政专业或其它非医学专业,医学知识的欠缺,职业体会匮乏,授课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3]。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形式以“灌输式”留在开展模拟面试、案例分析等一些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个性化和针对性不足和考评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缺乏全方位的体系建构和形成务实的长效机制。
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f5ed69daef5ef7bb0d3c05.png)
医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措施分析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随之增多,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层次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毕业生有业不就与基层医院人才难求的现象并存。
就毕业生就业意向而言,毕业生普遍倾向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大医院工作,但二级及以上医院普遍提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使得医学毕业生特别是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下降明显。
1 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1)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对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吸引力。
在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基层医疗机构亟待充实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间的差距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就业选择。
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较差,卫生人员素质偏低,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不多,在工资、奖金、职称晋升等方面与中心城市大医院差距显著。
国家虽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但短期内仍不能吸引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
(2)高校对医学人才需求前瞻性研究不足。
近年来,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加之社会和家长对医生职业的期待较高,导致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一些院校对专业的发展方向、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缺乏科学的、前瞻性的研究,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的确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受医学高等教育培养周期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等方面跟不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由于历史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许多毕业生没有意识到强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在择业上倾向于到大城市、大医院工作。
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发展比较健全,人员趋于饱和,用人标准不断提高。
城市的中小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医院、农村乡镇医院对本科生、专科生需求量大,但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仅从主观意愿出发,脱离了社会现实。
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优质5篇
![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优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bc8d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5.png)
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优质5篇经过深思熟虑写出的体会,才能具有深刻的意义,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1近几周,我们上完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这门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更多大学生就业程序,掌握了一定的就业技巧,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提供了帮助。
下面,我就谈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随着大学生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
要想在这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胜出,我们就必须要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有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是高或低,有无其他的如编程、会计、律师等任职资格证书获奖证书。
是否具备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开拓进取精神,如为什么向贵单位求职。
专业学习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如文章、作品等。
是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有何特长爱好,当过学生干部没有,是否吃苦耐劳,是三好学生等。
这些也是我们胜出的根本因素。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在择业时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无非是自我期望值过高、过多的物质要求、迷恋大型企业、追求热门职业等等。
三、认清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成功机率。
但要避免社会上的一些干扰因素,如不正之风,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
四、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中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三会”:一是会写简历。
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
![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de4b14db307e87101f696c8.png)
医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不知不觉,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已经结束了,通过这几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触良多,我觉得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提前为我们接下来的考虑的就业方向打下了基础。
帮助医学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学历需求层次的提高,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
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涉及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
首先,就业观念落后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的就业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大部分的毕业生最希望从事的还是临床工作,并且首选三甲医院。
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临床专业学生“到医院当医生,从事临床工作”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当前大医院人才日益集中,门槛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医院就业困难就越来越大。
而医学生却对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医学相关职业,如保健、康复、医药营销等缺乏兴趣,现在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基层医院的扶持会日渐加大,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
学校应鼓励医学生转变观念,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同时要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到基层就业,后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深造,达成自己理想的就业。
现在由于医学专业性较强,学习任务繁重,使得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医学的伦理、社会和心理等社会科学知识,导致较多地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弱,其直接结果是在用人单位招聘时,较多的医学生与理想的职业岗位失之交臂,不少用人单位也反映,不少医学生科研素质和人文素养不高,文史哲等基本知识贫乏,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较差,部分医学生对医疗法规不够了解,对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缺乏防范意识,不会与病人及其亲属打交道,甚至不善与医护人员交往、合作,难于适应医疗实际工作的需要。
医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医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4f38d6e0b1c59eef8c7b4e9.png)
间。研究显示 , 近几年 医学生参 、 支医支农 、 支教扫盲 、 参 观 访f b J 、 见 习等 形式 , 拓 宽 了学生 的眼界 , 增加 了阅历 , 培养 了 学生 的创新 、 科研 和实践 能力 , 全面提 升 了学生 的综合 索
・
7 6 ・
中翻离等医学教 育 2 0 1 3 年
第3 期
0 曝稻 酗 馥 段l l
医学 生社 会 实践 课程 化 改 革 的研 究 与 实践
郭 琦 , 俞 荔 琼 , 白惠芙 , 王 蕾 , 郭 嘉。 , 陈 娟
( 1 . 北京大学基础 医学院, 北京 1 0 0 1 9 1 ; 2 . 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1 ;
二、 医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曰前对于社会实践活动 的育人 功能得 到社会 的普遍认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高等教 育的熏要 组成部分 , 是全 面贯 彻党 的教 育方 针 , 推进大 学牛素 质教育 的重大措施和不 叮缺少的环节 , 同时也是大学 生在实践 中了 解社会 、 认 识国情 、 增长才干 、 奉献社会 、 锻炼毅力 、 培养品格 的有 效途径 ;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 的教育教学 内容 。 广义 而言, 社会 实践 的类 型可分 为 类 : 一是 由教学 部 门主管 的教学性社 会实践 。主要指 纳入教学 计划 的实践 环 节, 如生产实习 、 教学实 习、 毕业实 习等 。二 是 由学生管理 部 门主管 的寒暑假及平 时 的社 会实践 活动 , 如挂 职锻炼 、 志愿 者服 务 、 参 观访 问、 社会调 查 、 科 技文化 卫生服务 、 勤 助 学 等。三是 由就业指导部 门 主管 或学 生 自身进 行 的就 业性社
浅谈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指导改革
![浅谈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指导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00a10926137ee06eff9185c.png)
浅谈医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指导改革作者:黄馨瑶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7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环境日渐激烈。
大多学生不了解当今就业形势,走进误区,让就业之路变得更为艰辛。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必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引起高度的重视。
还要通过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及思想教育工作来提高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他们培养优良的就业意识和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关键词:就业指导现状医学专业一、医学生现今就业形势1.毕业生供过于求1998 年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直至今日,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
但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却并未跟上高校扩招的幅度,每年提供的岗位难以容纳数量如此庞大的毕业生们,继而出现了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
2.医学生就业期望与市场期望不符医学专业学制长,课程繁重,不论是金钱的投入还是精力的投入均比其他专业多,由于自身观念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多数毕业生都倾向于大城市大医院的职位,高薪、高舒适度、高知名度以及更好的进修机会成为众多医学毕业生的最高追求。
但是,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相比,自身的竞争力较差,三甲等医院难以为本科生提供职位。
特别是竞争机制引入到本科医学毕业生就业领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加加重了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3.医学生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普遍为理科生,理科生的通病就是文字类学科薄弱,比如英语、语文等,这也意味着从文理分科时或者说分科前就丢弃了人文学科的部分理科生来说,其实并不擅长交际和沟通。
同时,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在巨大的课程负担下绝大多数医学生都只会偏重专业学科,而其他非专业课程则会被忽略。
除此之外,医学课程重,很大一部分同学不会太过注重课外活动的参与,而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都会加重某些医学生沟通困难的问题。
二、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对科研和教学相对重视,高校的各项建设指标对教师科研经费、科研项目、指导竞赛获奖等方面十分看重,并将其作为教职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而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化研究
目的在就业形势严峻大环境下,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造成其就业困难。
正确开展课程化就业指导工作,可有效调动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减轻其就业压力。
与此同时,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正确规划,提升其工作技能及竞争力。
该文对医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原因及课程化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减轻就业压力,保障顺利就业提供借鉴。
标签: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也逐渐严峻,造成医学生就业难度增加,难以顺利就业,导致就业困难。
相较以往,通过扩招后医学生逐渐增多,造成就业压力增加[1]。
医学教育专业性较强,且需经过多年学习,但在走上社会选择工作时,难度较大,无较多选择。
因此,应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就业指导,可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增强医学生竞争力、社会适应力及工作能力,从而保障医学生可顺利就业,且职业发展前景较好。
该文对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化进行研究,现分析讨论如下。
1 医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1.1 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脱节
医学教育与学习具备特殊性,且较为复杂。
若忽视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教育,可导致较多问题[2]。
大多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未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及职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顺利,甚至导向错位,无法对医学生就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大多医学院校突击进行就业指导,且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仅在教育阶段及临近毕业时对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而忽略医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职业教育及职业规划,造成部分医学生就业观念淡薄。
与此同时,在对医学生进行教育时,所采用教学方法主要为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能力、指导及操作等方面的教学,且师资队伍较为简单。
医学院校低年级医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动力,且对未来没有规划,而即将就业医学生则在考虑是否应继续学习,选择职业时犹豫不决,且临床实习时态度松懈。
部分医学生过于自信或自卑,导致其在就业时产生焦虑、逃避等不良情绪,对择业及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2 择业多元化、择业意向不稳定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社会多个领域产生巨大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逐渐转变,大学生思想水平随时代在进步。
医学生职业格局及职业价值观逐渐多元化,但总体来说,医学生职业选择及职业价值观仍未成熟。
若在择业产生疑惑或矛盾,可能导致择业意向模糊,稳定性及适应性较差[3]。
与此同时,部分医学生过于着重经济效益,导致择业较为随意,易放弃,或不愿从低岗位做起,选择继续学
习逃避就业压力。
医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择业技巧不够或不知如何进行决策,择业随意多变。
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对其印象不佳,导致就业难度增加,难以顺利就业。
部分临床医学生对工作期望过高,在职业选择性增加时,倾向于大城市及大医院,而忽视其他工作,也可造成就业困难。
学生对就业指导不认同,说明部分医学院校所进行的就业指导形式、方法未满足学生择业及职业发展需求,对其未起到较好指导作用。
2 原因探讨
学校教育及医学生均对职业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理解不足,从而导致误区。
大多高校管理者及教育者们认为仅在毕业后才需考虑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问题,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为时过早。
观念上的误區及落后可导致医学生忽视职业规划教育,部分医学院校仍采用初期职业教育,仅在临近毕业时进行就业指导,或仅对高年级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及职业教育。
而在大学学习阶段忽视对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仅开设理论知识课程。
若未正确进行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教育,可能干扰对医学生就业选择,对其发展方向造成较大影响,且对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及变动造成不良影响[4]。
因此,医学院校应正确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医学教育工作。
此外,部分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由相关工作人员在临近毕业时开展,且仅限于职业辅导及教育。
因从事职业教育老师指导专业性较差,且指导水平有限,部分问题无法较好得到解决[5]。
若医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产生困惑,或需放弃所学专业重新进行选择时,难以提供意见,无法较好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现行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法较好满足医学生就业需求,部分院校甚至采用思想教育替代就业指导教育,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以产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抗拒。
3 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3.1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可有效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应正确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做好医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工作。
其要点在于对医学生进行正确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就业形势及就业特殊性进行就业指导。
通过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进行就业指导,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主动性,并将职业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从而制定稳定而长远的职业目标,调动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为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通过对医学生正确进行就业指导,可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并学习就业技巧,还可有效提升就业、创业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调节不良情绪,从而保障医学生可顺利就业,减轻就业压力,并保障高质量就业。
3.2 多样化教学形势
就业指导课应具备参与性、实践性、实用性等的特点,且对教学方法不断做出创新,尽量避免采用以往教学方法,应较为多元化。
除在课堂上对医学生进行授课外,还可将职业特点、就业形势及专业特点等方面相结合,积极创新教学方
法,探索灵活化、多元化及新颖化的教学方式。
与此同时,还可进行师生互动,如课外拓展,体验教学等,可有效调动医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其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保障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
大多医学生人文社会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较为薄弱,因此,应积极开展模拟实践活动,对其进行正确就业指导,可有效减轻医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工作能力,从而提升就业效果。
3.3 提供常态化教学保障
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特殊性教育课程,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并提供教学所需的教学条件、教学经费及科学化教材等,可有效推动就业指导课程的顺利开展。
医学院校应着重课程建设,保障就业指导课程可得到有效支持,且经费上得到保障,促进就业指导课程的顺利进行。
医学生就业指导教材种类较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教材编写实践性及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其学习要求,无法对医学生就业指导学习起到较好效果[6]。
因此,医学院校可结合就业形势、就业特点等方面,并遵循科学性及合理性原则,编写适合医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材。
4 小结
为保障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正确性,可对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指导医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完善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另外,调动医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新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从而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医学生顺利就业。
与此同时,加强医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水平,可减轻医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芳,冉素娟.浅析临床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J].重庆医学,2010,39(5):618-620.
[2] 黄姗,何坪,周天寒,等.“供给侧”战略下中医高等专科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J].重庆医学,2016,45(20):2867-2868,2880.
[3] 谭苏.新医改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的新思路[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78-79.
[4] 李沛,周艳阳,黄蕾,等.四川省医学生农村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2):2300-2304.
[5] 贾慧群,张永莉,王建辉,等.由医学生就业调查分析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77-380.
[6] 张爱云,杜安强.医学生就业竞争力透析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医学与社会,2010,23(6):94-96.
(收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