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精)

合集下载

谈氨色变,聊聊水产养殖过程中氨氮的产生原理和危害

谈氨色变,聊聊水产养殖过程中氨氮的产生原理和危害

谈氨色变,聊聊水产养殖过程中氨氮的产生原理和危害在水产养殖中,不管新老养殖老板们,一谈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时,轻松的心弦一下子就紧绷起来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氨氮的来龙去脉。

一、氮的来源所谓氨氮其实是指氮在池塘水体中存在的一种形态而已。

在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态可分为:游离态氮气、氨态氮(TNH4 —N)、硝酸态氮(NO3-_N)、亚硝酸态氮(NO2-_N)及有机氮化物。

其中常见有机氮化物有如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及其分解产物。

既然氮有如此多的形态,那么氮在池塘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水生植物包括藻类大量需要的营养元素。

水中氮、磷、钾的可溶性无机化合物在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被大量吸收利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元素。

同时,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以及核酸和酶的重要成分。

二、氮的转化养殖环节中我们为了提高初级生产力,即提高浮游植物的数量,必须向池塘中定期添加肥料。

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氮的转化和吸收利用。

1、含氮有机物投入水体后经微生物分解后成为氨态氮。

如生物肥、农家肥及各种绿肥等;2、无机氮肥的使用,如常用的有碳酸氢铵等,可直接被藻类利用。

转化原理:第一步:铵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氨态氮的过程含氮有机物(需氧分解)——NH4++CO2+SO4+ H2O含氮有机物(厌氧分解)——NH4++CO2+胺类、有机酸类第二步:同化作用:水生植物通过利用水中的NH4+、NO2-、NO3-等合成自身的物质。

第三步:亚硝化作用:在有氧情况下,经亚硝化细菌的作用,氨进一步被氧化为NO2-;第四步:硝化作用:在有氧情况下,经硝化细菌的作用,NO2-进一步被氧化为NO3-。

而在厌氧情况下,厌气性微生物如反硝化细菌则大量繁殖,会将NO3-还原为NO2-,进一步则还原为NH3。

通常情况下藻类是优先吸收利用NH4+((NH3)的,而对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差,所以通常所认为的是氨氮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变成硝态氮后被藻类所利用是不全面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藻类对NO3-利用能力。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1养殖水体氨氮的积累及毒害1.1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自然水体中的氮来自水生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的积累及腐败,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营腐生细菌分解成氨氮、硫化氢等小分子无机物,然后由各种自养型微生物主要为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三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水体,大气中的氮被固氮菌利用重新回到水体。

由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不同,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的转化是由多种异养微生物来担任,而这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较快,因此这过程时间较短;从氨氮到亚硝酸盐转化由亚硝化细菌担任,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也较短;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担任,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亚硝态氮的有效分解需要12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2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态氮的积累及毒害一般情况下,水体的氮循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水体氨氮及亚硝态氮维持正常水平。

在高密度养殖及淡水综合养殖的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而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在杀灭有害微生物的同时,有益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也会相应减少,水生态失衡,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缺氧,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 形成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尤其是温度及pH 值较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更明显。

水体中的总氨包括分子氨(NH)与离子氨(NH),其中对鱼类有明显毒害作用的是分子氨。

随着pH值的不同,两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水体中分子氨与离子氨的比例与水温及pH有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温度和pH值上升,游离氨在总氨中的比例增加,游离氨含量越多,毒性就越强。

氨氮形成、危害及防治

氨氮形成、危害及防治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表现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 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6
二、氨氮的危害
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 TAN:TAN(总氨氮)中非离子氨具有很强的毒性。 pH值:每增加一单位,NH3所占的比例约增加10倍。 温度:在pH值7.8-8.2内,温度每上升10度,NH3的比例 增加一倍。 溶氧: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 。 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
相应温度和pH值下分子氨(NH3)占总氨氮的比例(%)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7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氨(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 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 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 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 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 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 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12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Page 10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4)加强投饲管理。选用优质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 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提高饲料的能 量、蛋白比
(5)在池塘中定期施用水体用微生态制剂 ,如光合细 菌。
(6)其他措施。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施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总氨氮), 多开 增氧机,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 控制水体 pH在7.6-8.5之间,不让池塘的pH值过高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成就世界水产品牌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而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鱼类养殖中适宜的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方法,以确保鱼类的良好生长环境。

一、氨氮对鱼类养殖的影响氨氮主要由鱼类的代谢产物、鱼饵残留物和鱼粪尿等无机氮化合物生成。

当氨氮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鱼类呼吸困难、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等严重问题,甚至造成死亡。

二、适宜养殖水体氨氮的控制方法1. 水质管理合理的水质管理是控制鱼类养殖水体氨氮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水体的循环,增加溶解氧含量,促进氨氮的氧化和转化。

其次,定期抽排底泥,避免底泥中过多的氨氮污染水质。

最后,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多的氨氮产生。

2. 生物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水体氨氮控制方法。

通过利用硝化菌降解氨氮,将其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有毒氨氮浓度。

这种方式需要在养殖池中增加适量的生物过滤器,提供良好的生物附着面积,为硝化菌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

3. 水体曝气处理水体曝气处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氨氮控制方法。

通过加强水体中的氧气供应,促进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可以使用曝气装置或喷嘴等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并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加强氮气转化的效果。

三、高氨氮水体的处理方法当鱼类养殖水体中出现高浓度的氨氮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对鱼类造成更大的伤害。

1. 增加水体循环对于高氨氮水体,首要的处理方法是增加水体的循环,提高氧气供应量,加速氨氮的氧化转化。

可以通过增加水泵或水循环设备来实现。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饲喂,减少氨氮的产生。

2. 水质调节剂的使用适量使用水质调节剂是处理高氨氮水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良好的水质调节剂可以中和水体中过高的氨氮浓度,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选择水质调节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避免使用对鱼类有毒性或副作用的产品。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为 了防止养 殖水 体氨 氮含量 过 高 ,除了定 期检 测水
中氨的指标 外 ,还要注意 : ( 1 )加换新 水 。适 时加注新 水 或换去部分老水 ,是最 直接 、经济而快捷有效的办法 ; ( 2 )增氧 。高 温季节晴 天中午开启增 氧机 曝气 ; ( 3 )生
六 氨氮控制指 标
的皮 、胃、肠道 的粘膜 ,造成 渗透 调节失调 ,引起 体表和 血呈 红色 ,最 为明显 ,其次是臀鳍基部前端 、眼眶外缘 、 内部器官 充血 ,表现 出与 出血性 败血症相似 的症状 ,造成 鳃盖边缘和 口腔 充血呈红色 ;体色变浅 ,体表 粘液增多 , 鱼类大批死亡 。 鳃 丝呈 紫色 。解剖 腹腔 可见 血色 发暗 ,紫 而不 红 ,肝 、
发生。在养殖水域存 在的有害物质 中 ,氨氮 比亚硝酸盐和 多 ,透 明度低 ,一般 在3 0 c m以下 ;二是水质 老化 ,没有 硫 化氢等对水产养殖 的危害事故更频 发 ,带来的经济损 失
更 巨大 ,氨氮 已成为养殖鱼类 的隐性杀手 。


氨氮的危害
四 氨氮中毒症状
由于氨对水产动物 的毒 害依 其浓度不 同而不 同,氨氮
1 . 慢 性 中毒 症 状
白天有浮头现象 ,采取增 氧措施 效果不明显 ;易发鱼
进入鱼 体 ,损伤鳃表 皮细胞 ,使血液和组织 中氨的浓度升 病 ,即使对症 治疗但效果很差 ,即使 鱼病 治疗 好后很快又
高 ,降低血液的载氧 能力 ,使鱼呼吸 困难 ,食 欲减退 ,影 复发 ,病鱼死亡较快 。
氨 氮 在 养 殖 水 体 中 以 两 种 形 式 存 在 :一 种 是 氨
强 的毒 害性 ;另一种是铵 ( NH ),又叫离子态氨 ,对水 产动物 无毒 。由于氨具有 较高的脂溶性 ,能通 过鳃和皮膜

氨氮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威胁及防范措施

氨氮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威胁及防范措施

氨氮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威胁及防范措施氨氮污染是水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氮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威胁,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氨氮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威胁1. 对鱼类的危害: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超过水生生物耐受范围时,会导致水中氧含量降低,直接影响鱼类的呼吸作用,甚至导致鱼类窒息而死亡。

2.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氨氮污染会导致浮游生物的繁殖能力下降,进而影响食物链的正常运转。

同时,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其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上层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影响底栖生物:水体中的氨氮污染会使水环境的pH值下降,导致底栖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无法维持其正常生活活动,如筑巢、觅食等,从而威胁其生存状况。

二、防范措施1. 加强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进行定期检测,以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污染源,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大。

2. 限制农业用肥:加强对农业用肥的管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对于农户使用肥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施肥的时间和方式等进行指导,确保合理用肥,避免肥料的过度积累和流失,减少氨氮的排放。

3.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中的氨氮是重要的污染来源之一,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确保污水经过合格的处理后排放。

对于一些老旧污水处置设施,应加强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处理效果。

4. 鼓励生态修复:通过鼓励生态修复,增加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加强氨氮的吸附和降解作用。

同时,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政策,杜绝湿地破坏行为。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氨氮污染的认知。

加强对农民、工厂主、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环保教育,引导他们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为减少氨氮污染做出努力。

在保护水生生物蓝色家园的过程中,氨氮污染的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监测、限制农业用肥、加强城市污水处理、鼓励生态修复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氨氮污染的发生,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摘要】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会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严重危害。

本文首先介绍了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如影响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导致水生物大量死亡等。

其次分析了影响水产养殖氨氮污染的因素,包括养殖水体流速、温度、养殖密度等。

然后介绍了处理氨氮污染的技术,包括常见的氨氮污染处理方法如生物法、化学法以及新型氨氮污染处理技术如纳米材料技术。

通过对这些处理技术的分析,可以有效减少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加强氨氮污染的处理技术研究,对于保护水产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氨氮污染、水产养殖、危害、影响因素、处理技术、常见处理方法、新型技术、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池塘和水体中的氨氮排放量逐渐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质恶化,从而影响了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氨氮会直接毒害水生动物,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氨氮会降低水中氧气的含量,导致水体缺氧,加重了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氨氮会促进水体中有害藻类和细菌的生长,导致藻华爆发和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处理氨氮污染成为了水产养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各种处理氨氮污染的技术不断涌现,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

新型氨氮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具体情况的氨氮污染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2. 正文2.1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1.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氨氮是水生生物的致命毒素,当水体中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影响养殖物种的生长和繁殖。

2. 氨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氨氮的过量输入会导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加剧,从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产养殖环境。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衢江区水利局王俏俏随着工业污染排放、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水产养殖中过量投喂饲料行为等,淡水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致使水生生物中毒死亡的的事情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危害池塘养鱼水体中的总氨氮一般以两种形式即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存在,在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几乎都以NH4+的形式存在,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NH3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NH3的比例增大。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甚至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死亡。

另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高浓度氨氮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生物体产生危害,而亚硝酸盐又是强氧化剂,不仅会使生物体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

二、氨氮超标的防治措施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目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防治氨氮中毒。

(一)科学进行养殖生产1、做好清淤工作,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新鲜。

2、饲料过量投喂是造成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饵料系数,提高饲料使用率,减少养殖生物的粪便排泄量。

3、用盐酸或醋酸调节PH值,降低PH值至7.0以下,降低氨氮毒性,再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二)利用微藻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以水为电子供体,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有机质。

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并将其转换合成氨基酸等含氮物质,是水生生物的天然饵料。

微藻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体中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三)利用微生物制剂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生物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剂。

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防止氨氮中毒及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防止氨氮中毒及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防止氨氮中毒及应对措施氨氮是池塘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俗称“分子氨”)和铵离子(NH4+,又称“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

其中分子氨对鱼虾是有毒性的,而离子铵不仅无毒,且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

分子氨和离子铵的总和就称为总氨氮(TAN),二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数量和比例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pH值和温度。

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毒性越低;pH值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比例越大,毒性越大。

当分子氨(NH3)通过鳃进入鱼虾体内时,会直接增加鱼虾氨氮排泄的负担。

氨氮在血液中浓度升高,血液pH也会随之上升,造成鱼虾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鱼虾的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功能,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致使鱼虾窒息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总氨氮(TAN)≤0.02mg/L,在此范围内,不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繁育造成影响。

若水体0.2mg/L≤分子氨(NH3)≤0.5mg/L时,鱼虾会中毒,影响摄食、生长,生长速度受到较大影响,养殖效益下降;分子氨浓度(NH3)≥0.5mg/L,对鱼虾毒性极大,很容易造成鱼虾死亡。

防止水体中氨浓度过高,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指标,分子氨的含量一般控制在0.2mg/L以下。

养殖水体氨氮的来源主要是四方面:1、鱼类代谢以氨的形式通过鳃排到水中,水中的有机质,包括鱼的粪便,残饵等的分解产生氨。

饲料残饵、养殖生物排泄物、池塘生物残骸分解后产生的氮大部分以氨氮形式存在。

2、水生动物的泌氨作用。

养殖生物密度越大,泌氨作用就越高,水体氨氮也大幅增加;另外在缺氧情况下,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通过厌氧菌作用产生氨。

3、氮素化肥的引入,如尿素、碳铵、氯化铵等;使用地表水养鱼的地区地表水的污染造成外源性的氨氮过高。

4、通常我们喂养吞食性鱼类都是用颗粒饲料,但是由于投喂量大,氨元素在鱼池中也在不断增加,而大部分是以非离子态氨存在。

水产养殖氨氮的作用与用途

水产养殖氨氮的作用与用途

水产养殖氨氮的作用与用途水产养殖中的氨氮是指在水体中存在的氨和铵之和。

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对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用途。

首先,氨氮对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浓度过高会导致水体中的氨毒作用,对养殖的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危害。

氨氮能与鳃上的氨酸和二氧化碳糖酵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进而形成一氧化碳酸,这使水生动物产生中毒。

较高浓度的氨氮还会对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降低其抗病能力,使得养殖动物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此外,氨氮过高还会对水体中的其他生物造成生态链的破坏,对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适量的氨氮对水体中的养殖动物生长和健康有着促进作用。

水生动物需要一定量的氨氮来维持其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对于养殖水生动物来说,氨氮在鱼体内可以转化为尿素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尿液中的尿素又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为氨氮和二氧化碳,形成一种氮的循环,供水生植物利用。

适量的氨氮还能提供养殖动物所需的氮源,促进饲料中的蛋白质分解和合成,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氨氮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指标来评估水质的好坏。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可以了解养殖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水体质量。

当氨氮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净化和改善水质环境,保证水质的良好。

因此,水产养殖中对氨氮浓度的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针对水产养殖中氨氮的作用和用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氨氮对养殖的不良影响:1.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选址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尽量选择水质清洁的地方进行养殖,减少外源性的氨氮输入。

2. 科学合理的投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成分要平衡,避免过多的蛋白质进入养殖水体,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氮。

3.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监测和调整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保持水体中的氨氮在安全范围之内。

4. 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保证水体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适时更换和过滤水质,减少氨氮累积。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总氨氮);
▪ 多开增氧机 ▪ 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 ▪ 控制水体pH在7.6~8.5之间,不让池塘的
pH值过高;
▪ 目前较理想的处理方案:
(1)晴天上午施用沸石粉10~15kg/亩.米,2 小时后泼洒光合细菌2~4L/亩.米。夜间8~10 点施放粒粒氧。(主要针对有藻色水体)
(2)第一天上午泼洒磷肥(过磷酸钙)5~10 斤/亩,第二天上午用降氨灵250~300g/亩.米 浸泡2小时后泼洒。当天夜间施放粒粒氧。 (主要针对没有藻色水体)
▪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 “降氨灵”等富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并 配合抛洒“粒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剂, 增加池底溶氧,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 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 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 6.其他措施 ▪ 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 施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
▪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 (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 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 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 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 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 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 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 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 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 低内部离子浓度。
一倍
▪ 溶氧: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 ▪ 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 ▪ 以前所处的环境
▪ 长期处于氨氮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动物也能够耐受氨氮也更高
氨氮的毒性表(盐度0-0.5ppt)

养殖鱼的氨氮中毒现象、危害和防治方法

养殖鱼的氨氮中毒现象、危害和防治方法
4.合理施肥。精养塘应少施效果慢、耗氧大的有机肥,高温季节要多施磷肥。
5.使用水质改良剂。精养塘氨氮中毒后风险高、损失大,最好能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特别是在高温季节。
6.氨氮中毒的救治。先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pH值低于7.0时可解除氨氮毒性,后使用沸石粉、麦饭石、膨润土、活性炭等都具有吸附作用的矿物质、减少或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每亩200~300kg/1.5米水深),进行底层水体置换,抽去底层老水加注新水。
2.遇到阴雨天,上层鱼,如鲢鱼浮头,长时间浮在水面上,底栖鱼,如鲤鱼吃食逐渐减少。
溶氧下降,富营养化,PH值、温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如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的精养塘,本来水体中氮含量就很高,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浮游植物大面积死亡,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将会突然升高。
氨氮中毒需要综合防治,主要有:
预防优于救治,养殖人员要加强巡塘,密切观察水质、浮游植物、鱼类活动的变化,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处置,就能切实控制和鱼的氮排泄量。
2.严格防控生活、工业下游的“富氮”水体侵入养殖塘,适当种植浮萍,凤眼莲和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控制和降低富营养化程度。
3.改善水质,增加底层溶氧
合理使用增氧机,加强上下对流;经常清淤、换水、减少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数量都增加水体溶氧;使用化学增氧剂,精养塘选用在水中分解缓慢的过氧化钙和过硫酸铵,对改善水质尤其是底层水质效果更加良好。水体溶氧尤其是塘底溶氧充足,可使水体有毒的氨氮被消除,保持水质的pH值稳定。
科技工作者经研究指出,氨氮中毒主要危害主要为:一是氨氮增高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二是氨氮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使鱼群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三是引起鳃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水体中氮的循环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氮是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的营养元素。

水体中无机氮以硝酸盐(N03-)、亚硝酸盐(N02一)、氨(NH。

)和铵(NHt+)四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藻类总是优先利用氨(NH。

)和铵(NHt+),然后再用硝酸盐氮(N037)。

水体中氮的循环可简述如下:影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和水温,其适宜溶解氧值应大于1毫克/升,在5—6毫克/升时硝化作用可达到一个高峰值。

当水温在5-30。

C范围内,硝化作用的强度可随水温上升而升高。

反硝化作用也称为脱氮作用,是在脱氮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完成的。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PH值和底物浓度。

溶解氧在0.15—0.5毫克/升范围内利于反硝化作用;PH值在7-8间利于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随N03一和N02一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后达饱和速率。

在水产养殖水体中铵(N}I。

+)和硝酸盐(N03’)是微毒或视为无毒,而氨(NH3)和亚硝酸盐(N02-。

)对鱼类是有毒的,在池塘养殖中养殖密度大表现尤为突出,必须加以控制。

2、氨氮2.1氨氮的来源及危害氨氮在养殖水体以氨(NH。

)和铵(NH4+)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对鱼类有较强的毒性。

氨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它通过鳃和皮膜进入鱼体,损伤鳃表皮细胞,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血液PH值升高,从而引起鱼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异常变化,反映为机体代谢功能失常或组织机能损伤,使鱼体不能正常反应,严重时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造成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性败血症相似的症状,并降低鱼体的免疫力,影响鱼类的生长。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残饵、鱼类代谢产物、肥料和水生动植物残骸。

在精养池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会使池塘中含氮有机物增加,造成水体的污染。

水产养殖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蛋自的含量和投饲量。

水产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及治理分析

水产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及治理分析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染、非点源污染、畜禽产业的污水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氨氮污染和亚硝酸盐污染的其他原因的增加,水体中的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其可导致水中溶解氧的过渡消耗致使水产生物无法存活,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氨氮和硝酸盐具毒性,其对水产养殖产品的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高密度工业养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对氨氮污染控制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因此,找寻合理的方法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性降到不具备威胁的范围内,实现水生物的健康生长,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的热点。

一、水产养殖中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危害鱼虾蛋白质的代谢就会产生氨,甲壳类动物的排泄物含有超高的氮,所以氨氮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在水产养殖中如果不能有效对水中氨氮含量进行有效降低,会严重危害鱼虾的正常生长,甚至会让鱼虾身体中的酶产生作用,导致其被毒害;亚硝酸盐氮对水产品的危害在于能破坏鱼虾器官,导致鱼虾难以进行氧气的输送,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有效预防,保障水产养殖户的劳动资本。

以对虾的危害为例,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发现,氨氮对虾的幼体具有毒害的作用,虾会随着不断的增长而增强对氨氮的抵抗力,而虾的幼体则难以承受,在虾的幼体培养中,氨氮会基于LC50的安全浓度为0.093mg/L,EC50的安全浓度则为0.025mg/ L;用亚硝酸盐氮对虾幼体进行实验,斑节对虾自无节幼体变态到仔虾的发育过程,虾的幼体随着成长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不断增加,无节幼体的亚硝酸盐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浓度为0.11mg/L左右;仔虾的亚硝酸盐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浓度为1.36mg/L左右,由此得出,氨氮与亚硝酸盐会让虾体中的PO、溶菌酶与SOD的活性变低,自由基氧化物会变多,导致虾体的抵抗力衰减,正常生理被破坏。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盐的毒害作用及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盐的毒害作用及应对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盐的毒害作用及应对措施在水产养殖中,我们经常遇到池塘中氨氮和亚硝盐过高的问题。

确实,因为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盐超标的问题,每年都有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

关于如何处理氨氮、亚盐超标,笔者认为做好几点,这个问题的处理并不难。

氮元素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氨氮、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硝酸氮对水生生物是无毒的,氨氮、亚硝酸氮是有毒的。

一、氨氮亚盐是如何毒害鱼虾的?氨氮的毒害作用氨氮,一般以分子氨的形式渗入鱼体内,由于分子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的Fe2+氧化成为Fe3+;虾是血蓝蛋白,分子氨会将虾血液中的Cu+氧化成Cu2+,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造成生理缺氧。

由此可见,水体溶氧越低,氨毒性也就越强,鱼虾越容易缺氧窒息。

同时,氨也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先是侵袭粘膜组织,特别是鳃的表皮和肠粘膜,这些都是比较脆弱的器官;其次是神经系统,使鱼虾等水生动物的肝肾系统遭受破坏,引起体表及内脏充血、肌肉增生及出现肿瘤,严重的发生肝昏迷以致死亡。

所以,即使低浓度的氨,长期存在水体中,也会腐蚀鱼虾的鳃组织器官,出现鳃小片弯曲、粘连或融合等现象。

亚盐的毒害作用亚盐的毒理与氨氮相似,同样也是把鱼正常血红蛋白(虾为血蓝蛋白)下的Fe2+氧化成Fe3+,降低血红蛋白的携带氧气的能力,造成鱼体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这种现象与人体一氧化碳中毒原理是一样的。

另外,在pH较低的情况下,亚盐易与仲胺类(以硝基化合物,与醛或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生成的一类物质)物质生成亚硝酸胺,加重亚盐的毒性,造成鱼虾厌食烦躁不安的现象。

二、氮的来源1、池塘底质。

池塘底质中的氨氮本质上来源于上一造养殖期间遗留下来的污染,其浓度取决于休耕期间干塘晒塘的处理程度。

如果休耕期间池塘淤泥能够彻底干燥,将氨氮全部氧化为硝酸,则回水后,当底泥中的氧气被消耗完毕,硝酸往往被作为电子受体和氢受体而还原为氮气。

因此,残余的氮不会太多。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2024年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范文

《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废水中的氨氮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氨氮是水产养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对于保护水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产养殖废水氨氮的来源与危害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留、养殖生物排泄物及死亡生物体的分解等。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氨氮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技术研究针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氨氮,如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膜技术将水中的氨氮与其他物质分离。

物理法处理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氨氮与药剂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目的。

氧化还原法则是通过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

化学法处理效果好,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需谨慎使用。

3. 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膜法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其中,生物滤池法因其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

四、实例分析以某水产养殖场为例,该场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

首先,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然后进入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或硝酸盐;最后进行排放或进一步处理。

经过实际运行,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提高了水质,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氨氮详解及控制措施

氨氮详解及控制措施

氨氮详解及控制措施一、养鱼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氨氮产生主要原因是池水和底泥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这是养鱼水体中氨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

尤其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养鱼水体中人为的大量投饵、施肥使水体中含氮有机废物数量增加;放养的密度大,生物代谢旺盛,排泄废物氨的数量增多。

氨的增加速率大大超过了浮游植物利用极限,致使氨在水体中积累。

氨态氮在水体中以氨和铵两种形态存在,pH值小于7时,水体中的氨几乎都以铵的形式存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氨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氨的比例增大。

也就是说在碱性条件下,水温越高氨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025毫克/升。

二、养鱼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的控制措施1.定期加注新水降氨增加换水量是降低氨氮最有效的办法。

有条件的可4~6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或每10~15天换底层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5~1/3。

2.调节浮游生物的组成降氨(1)培植、种植水生植物:在池中一角围栏栽种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或凤眼莲等飘浮植物,培植、种植面积可占全池面积1/100,可有效地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降氨效果明显。

(2)控制浮游动物数量:浮游动物的代谢作用产生氨,适当地放养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或适时用药物杀火浮游动物可减少水中氨氮的积累。

3.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状况降氨在溶氧多时有效氮以硝酸态氮为主,在缺氧状态下则以氨态氮为主。

因而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氨含量和氨的危害。

(1)使用增氧机械: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的作用。

定期开动增氧机,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并能同时曝气,可促进氨的硝化使氨转化为硝酸态氮和亚硝酸态氮。

排灌不便、注水困难的水体更要使用增氧机。

(2)使用化学药品增氧:养鱼生产中常用的增氧药物有过氧化钙、过氧化钡等。

4.泼洒沸石粉或活性碳降氨使用沸石粉或活性碳,一般每亩用沸石15~20千克或活性碳2~3千克,能通过离子交换和吸收有毒代谢产物来降低水中的氨含量。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摘要】水产养殖对于人类食物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氨氮污染却对水产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氨氮的主要来源包括废水排放和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以及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为了减轻氨氮污染的影响,人们开发了一系列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

常见的处理技术有生物滤池和曝气池等。

新技术如微生物降解和工程处理方法也在氨氮污染治理中得到应用。

氨氮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性,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新的技术来应对氨氮污染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水产养殖、氨氮污染、危害、来源、水生生物、处理技术、常见技术、新技术、治理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水产养殖在当今世界的食品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以及缓解食品短缺问题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产养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鲜食品,还为许多渔民提供了生计来源。

水产养殖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鲜活海鲜消费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也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比传统渔业捕捞的方式,水产养殖更加可持续和环保,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海鲜食品来源。

水产养殖还可以帮助保护自然资源,避免过度捕捞等问题导致的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水产养殖在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海鲜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其发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1.2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氨氮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它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严重的危害。

氨氮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降低水质的透明度,影响水产养殖的生长和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 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 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 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 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3而 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曝晒 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 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 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5.在池塘中定期施用水体用微生态制剂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 “降氨灵”等富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并 配合抛洒“粒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剂, 增加池底溶氧,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 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 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6.其他措施 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施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 总氨氮); 多开增氧 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 控制水体pH在7.6~8.5之间,不让池塘的 pH值过高;
目前较理想的处理方案: (1)晴天上午施用沸石粉10~15kg/亩.米,2 小时后泼洒光合细菌2~4L/亩.米。夜间8~10 点施放粒粒氧。(主要针对有藻色水体) (2)第一天上午泼洒磷肥(过磷酸钙)5~10 斤/亩,第二天上午用降氨灵250~300g/亩.米 浸泡2小时后泼洒。当天夜间施放粒粒氧。 (主要针对没有藻色水体)
氨氮管理:测量
总氨不是潜在的氨问题最好尺度
NH3比NH4+更重要 根据总氨含量及pH和温度可以得到非离子氨水平
测定所需的水样应在午后收集
pH最高,大部分以NH3的形式存在,毒性最强
测量频率
测定方法
实验室:化学法(纳氏比色法)或仪器 现场:仪器或比色试剂盒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 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 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 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 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 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 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 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 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 (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 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 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 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 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 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 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 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 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 低内部离子浓度。
三、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 氨(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 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 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 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 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 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 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 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问题:氨氮多少才算超标,会出现上述症状?为什么有 的虾塘检测出氨氮高达2.0mg/L,甚至更高,但虾依然 正常生长?
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
TAN:TAN中非离子氨具有很强的毒性 pH :每增加一单位,NH3所占的比例约增加10倍 温度:在 pH7.8-8.2内,温度每上升10度,NH3的比例增加 一倍 溶氧: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 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 以前所处的环境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 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 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 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 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问题:为什么在虾池检测水质指标时,若出现超 标,均以亚硝酸盐为主,而氨氮较少或没有?
3.挥发及底泥吸收 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采取增氧 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 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 可以结合铵离子(NH4+),在拉网或发生类 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 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就会被 释放出来。
根据上表可知: pH=7.8 NH3=2.00.0274=0.0548 mg/L pH=9.0时,NH3=2.00.3088=0.6176 mg/L
两者的NH3浓度相差: 0.6176/0.0548=11.27 (倍)
举例2:pH对NH3含量的影响
假设某养殖水体: 总氨氮(TAN)=2.0mg/L 盐度=15 ppt 温度1=20 oC, pH1=7.0 温度2=35 oC, pH2=9.0 根据上表可计算出: NH3-1=2.0 0.0022=0.0044 mg/L NH3-2=2.00.3858=0.7716 mg/L 两种情况下NH3浓度相差: 0.7716/0.0044=175.37 (倍)
长期处于氨氮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动物也能够耐受氨氮也更高
氨氮的毒性表(盐度0-0.5ppt)
NH3在总氨氮中所占的比率
氨氮的毒性表(盐度5-40ppt)
NH3在总氨氮中所占的比率
举例1:pH对NH3含量的影响
假设某养殖水体: 总氨氮(TAN)=2.0mg/L 盐度=15 ppt 温度=30 oC
2.加换新水 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的 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盐度等尽可 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在池塘中使用“粒粒氧”、“养底” 等池 塘底部增氧剂,可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 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毒性。
4.加强投饲管理 选用优质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 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提高饲料 的能量、蛋白比,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 “EM菌”及“活性干酵母”可调整水生 生物肠道菌群平衡,产生酵母菌素,通过 改善水生生物对饲料的利用率而间接降低 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 危害及控制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池塘中 氨氮过高的问题,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这 个问题更加严重,给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危 害。下面,我们就池塘中氨氮的形成、氨 氮的危害、氨氮的消除途径以及氨氮的控 制方法一一加以阐述。
一、池塘中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 (1)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 物尸体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 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2)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 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3)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 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