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型分析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5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1.(2018·湖南郴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题)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B.宗法制盛行
C.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解析:选D。儒家思想向来重视慎终追远,这种一直存在的思想无法解释宋朝发生的变化,故A项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故B项错误;文化宽松不等于庶民阶层的政治话语权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不能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错误;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为庶民参政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材料中的祭祀礼仪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故D项正确。
2.(2018·湖南郴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题)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
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解析:选D。A项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于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造成了上述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
3.(2018·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考试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D.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
解析:选B。中国古代经济并非从公元前就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从公元前到20世纪,即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央政府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的原因是秦朝开始逐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之下才能对地方乃至最下层的农民实行有效控制,故B项正确;联系史实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并非一直都有比较完备的赋税政策,故C项错误;联系史实公元前到20世纪并非一直都是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故D项错误。
4.(2018·河南洛阳高三检测)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C.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政府推行以土地为主的赋税政策
解析:选C。我国明清时期一直是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因此不是16世纪到19世纪人口增加的原因,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我国的农业仍是传统的铁器牛耕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技术并未出现革命性变化,故B项错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传入我国,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故C项正确;政府推行的赋税制度的改革,只是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D项错误。
5.(2018·河南八市高三测评)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解析:选C。马字字形写法的变化,体现不出书写工具不同,故A项错误;书写材料变化影响不到马字写法的变化,故B项错误;马字字形由繁到简的变化
反映出过于复杂的文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马字字形的变化反映出文字的审美功能下降,实用功能上升,故体现不出书法艺
术的不断发展,故D项错误。
6.(2018·河南郑州二模)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铁路与铜线
,事同一律,万难允许”。1875年李鸿章正式提出,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C.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剧
D.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解析:选C。根据所学清政府开始进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李鸿章和时代得出这种经济成分应该为洋务经济,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铁路与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反对修建铁路和电报到1875年李
鸿章正式提出,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
渐仿行”,主张进行铁路和电报的仿制,结合所学这种深刻的认识主要是由于
西方对中国的侵略的加剧造成的,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865年到1875年,可知当时西方侵华手段主要是商品输出非资本输出,故D项错误。
7.(2018·内蒙呼和浩特高三质量普查调研考试题)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
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
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
B.战争赔款降低民众购买力
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
D.男耕女织的格局普遍存在
解析:选D。A项表述与题目中“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
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