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掌握本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的表述。
2、认识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成因。
3、了解本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
学习重点:
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学习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措施。
教学步骤:
一、图片导入,提升兴趣
展示黄土高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大概认识。首先放秦始皇兵马俑图片,表示黄土高原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与现在水土流失的荒凉景观和治理后的改观进行对比,形成主线。展示窑洞、信天游、安塞腰鼓,为自然地理要素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影响而奠定基础。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
二、自学——指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8-65,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请一学生指图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通过读图了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和本章我们学过的省区不同,它是一个跨省的地理区域,跨了哪些个省区。
三、阅读——小组内活动并展示
在黄土高原上,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地表结构。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了解这三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紧跟练习,深化学生理解。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而这种地表形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呢?
四、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展示对比实验(四组),引导学生分析。先用视频引导,再放实验
图片让学生发现影响因素。最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通过四组对比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植被、降水、地形和土质,请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
在这些自然因素中,你认为我们人类能够干预的是哪一项?(植被)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植被?(生回答: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开矿采矿等),总结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五、小组讨论
1、水土流失危害和治理措施。
那么,水土流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学生分组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农业、河流、环境带来的危害。
2、黄土高原治理后的变化。
黄土高原经过多年的治理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能源开发和城市化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六、联系现实,前后呼应
自然环境对人文地理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以窑洞为例,呼应课堂开始的窑洞图片,学生探讨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发思考还有哪
些其他生活习惯(呼应导入图片),形成原因是什么。
七、课后自学,拓展延伸
学生下课后自己上网搜索黄土高原其他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并思考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窑洞为例)。思考自己从黄土高原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将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这部分内
容和民俗风情作为学生课下自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
学生独自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以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并从中得到启示:经济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护环境与生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课堂达标,中考链接
选用最新中考题,难度不大,但重点突出,提升学生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