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碳源选用什么比较好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外加碳源反硝化工艺管理指导手册(试行)

污水处理外加碳源反硝化工艺管理指导手册(试行)

2、生物反硝化原理2.1反硝化反应总的反硝化过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2 NO3+ 10 e + 12 H → N2 + 6 H2O其中包括以下四个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2 NO3+ 4 H + 4 e → 2 NO2 + 2 H2O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2 NO2+ 4 H + 2 e → 2 NO + 2 H2O一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二氮:2 NO + 2 H + 2 e → N2O + H2O一氧化二氮还原为氮气:N2O + 2 H + 2 e → N2 + H2O2.2反硝化碳源理论上,生物反硝化的碳氮比要求大于3(即BOD/TKN>3),才可以实现较好的反硝化效果。

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可利用的碳源主要是进水中的碳源,当进水中碳源不足时,需要外加碳源促进反硝化,一般常用的反硝化碳源有乙酸钠、甲醇、乙醇等。

2.3反硝化碳源加药点生物反硝化,有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前置反硝化一般是指在二级生物池内投加碳源,后置反硝化一般是在反硝化滤池进口投加碳源。

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外加碳源加药点:1)厌氧池进口;2)厌氧池出口;3)缺氧池进口;4)缺氧池中间段;5)好氧池中间段(促进短程反硝化);6)滤池进口(后置反硝化,本手册暂不包括该部分内容);根据污水性质和实际工艺特点,每个污水处理厂需要寻找最合适的碳源投加点,达到外加碳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反应。

合适加药点的选择方法见下文第3.2条内容。

3、工艺控制措施3.1溶解氧的控制A2O工艺和改良型A2O氧化沟的好氧段都需要供氧保证生物好氧反应的进行,考虑到内回流的反硝化,好氧池的溶解氧不宜过高。

一般有以下溶解氧控制原则:1)控制较低的溶解氧好氧池出水端溶解氧最好能控制在1mg/L左右,以便减小内回流带到缺氧池溶解性氧影响反硝化效果。

2)间隔控制曝气量的大小合理控制过程溶解氧,避免好氧池过程溶解氧过高,对末端和内回流位置产生影响,可以通过空气管阀门合理控制,同时用便携式溶解氧仪表检测好氧池各位置溶解氧,一般过程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mg/L以下,可以有间隔波动。

反硝化的碳源有哪几类

反硝化的碳源有哪几类

反硝化碳源简单来讲就是指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那么目前都有哪些种类呢?
1、污泥水解上清液
生物转化VFA 来源于污泥水解的上清液,由于水解所产生的VFA 拥有很高的反硝化速率,碳源可以直接由污水厂内部提供,在污泥减容的同时还减少了碳源运输方面的问题,所以它是目前比较有优势的碳源。

2、糖类
糖类物质中,以面粉、蔗糖、葡萄糖为主,由于葡萄糖是最简单的糖,所以目前研究比较多。

当碳源充足时,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最佳碳氮比较甲醇为碳源时高得多,为6∶1~7∶1 。

碳源类型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只有葡萄糖在该研究中没发现积累现象。

3、乙酸钠
乙酸钠的优点在于它能立即响应反硝化过程,能用作水厂运行时的应急处理。

乙酸钠由于是小分子有机酸的原因,反硝化菌易于利用,脱氮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由于价格较为昂贵,污泥产率高,且目前污水厂的污泥处置问题也
是一个较大的攻关难题,所以,将乙酸钠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投加几乎不可能。

4、甲醇
普遍认为甲醇作为外碳源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污泥产量小的优势。

阎宁发现,在甲醇碳源不足时,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

以甲醇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快3倍,最佳碳氮比(COD:氨氮)为2.8~3.2 。

以上就是反硝化的碳源种类的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硝化反硝化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生化过程。

它通过细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再将硝态氮还原为氨氮,完成氮的循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硝化反硝化中碳源和碱度的计算方法。

一、碳源的计算1.硝化过程中的碳源硝化过程中,细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此过程需要耗费能量。

为了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

一般来说,硝化过程中适宜的碳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碳源。

无机碳源:常用的无机碳源有碳酸盐、碳酸氢盐、苏打灰等。

这些无机碳源在水中溶解后可以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

有机碳源:常用的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乳糖、酒精等。

有机碳源的加入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

2.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反硝化过程中,细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此过程同样需要耗费能量。

同样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

常用的碳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碳源。

无机碳源:常用的无机碳源有硫酸盐、碳酸盐等。

这些无机碳源在水中溶解后可以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

有机碳源:常用的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乳糖、酒精等。

有机碳源的加入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二、碱度的计算碱度是指水溶液中碱性物质所占的量。

在硝化反硝化中,强碱性条件对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碱度是保证硝化反硝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计算碱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pH法pH是衡量水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与碱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当pH在7.0-8.5之间时,硝化和反硝化的效果较好。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水样的pH值来初步评估碱度的情况。

2.碱定法碱定法是一种量化测定碱度的方法。

常用的碱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和酸碱指示剂法。

通过向水样中加入酸或碱滴定剂,直到水样的酸碱度发生变化,从而计算出水样中的碱度。

3.碳酸盐盐度法碳酸盐盐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水样中的碳酸盐盐度来推测碱度的方法。

碳酸盐盐度是指水中溶解的碳酸盐所占的量,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的总碱度来计算。

反硝化碳源的选择原则!

反硝化碳源的选择原则!

反硝化碳源的选择原则!
1.可利用性:选择适合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反应的可利用碳源。

常用的反硝化碳源包括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如乙醇、丙酮、醋酸、葡萄糖、甲酸、甲醇、乳酸等。

不同的反硝化菌株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菌株的特性选择适合的碳源。

2.可降解性:选择易降解、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碳源。

碳源的降解性需考虑到其化学结构、碳-氢键与氧-氮键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较容易被降解的化合物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碳源,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3.毒性和抑制作用:选择对微生物没有毒性或抑制作用的碳源。

一些有机物质,如苯、酚、氰化物、醚类化合物等,具有较强的毒性或抑制作用,可能对反硝化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选择不含或含有较低浓度的这些化合物的碳源。

4.经济性和可持续性:选择经济、可持续利用的碳源。

反硝化过程需要大量的碳源来提供能量和电子供给微生物,因此碳源的选择应考虑到其成本和可持续利用的性质。

一些废弃物或副产物,如厨余垃圾、食品废弃物、木材碎屑等,都是潜在的可持续碳源。

5.可调控性:选择能够通过调节浓度和供应方式来控制反硝化过程的碳源。

碳源的浓度和供应方式可以影响反硝化速率和效率。

有些碳源可以通过连续供应或间歇供应的方式来调控反硝化反应的进行,以实现更好的控制和运营。

总之,反硝化碳源的选择应考虑到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性、降解性、毒性和抑制作用、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可调控性等方面的因素。

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选择。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反硝化脱氮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可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反硝化脱氮过程中需添加碳源来供给细菌进行呼吸代谢,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因此,选择和优化适合的碳源,对于提高脱氮效率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碳源的选择是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碳源包括乙醇、丙酮、甲醇等有机物。

然而,这些碳源存在易挥发、毒性较大和高代谢产物含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因此,研究者纷纷转向寻找更为适宜的新型碳源。

目前,聚合物类碳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合物类碳源具有分子量大、稳定性好和不易挥发等特点,能够提供持续的碳源供给。

其中,乳酸聚合物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研究表明,乳酸聚合物作为碳源,不仅能满足反硝化菌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废水的COD浓度,减少锈藻的生长。

此外,乳酸聚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浓度适应性,即使在低浓度下仍然能够较好地促进反硝化脱氮反应。

除了选择合适的碳源,优化碳源投加方式也是提高脱氮效率的关键。

过量投加碳源会导致废水中COD浓度过高,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因此,研究者开始探索碳源投加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间歇投加碳源,即按一定时间间隔投加一定量的碳源。

研究表明,间歇投加碳源可以维持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减少COD浓度的波动,从而提高脱氮效率和废水处理稳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新颖的碳源投加方式应用于反硝化脱氮工艺,例如逐步投加碳源和渐减投加碳源等。

逐步投加碳源是指在处理过程中逐渐增加碳源浓度,以满足反硝化菌的需求。

研究表明,逐步投加碳源能够更好地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提高氮去除效率。

而渐减投加碳源是指在处理过程中逐渐减少碳源浓度,可以有效避免碳源浓度过高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新颖的碳源投加方式为反硝化脱氮工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优化空间。

综上所述,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的选择与优化是提高脱氮效率和节约能源的关键。

污水处理中反硝化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中反硝化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中反硝化碳源的选择一、碳源介绍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碳源:甲醇、乙酸、乙酸钠、面粉、葡萄糖、生物质碳源及污泥水解上清液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碳源。

现对各种常用的碳源进行对比,分析各种碳源的优缺点:1、甲醇甲醇作为外碳源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污泥产量小的优势,在甲醇碳源不足时,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

以甲醇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快3倍,其最佳碳氮比(COD:氨氮)为 2.8~3.2 。

但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时,有以下3点问题需关注:①甲醇易燃,为甲类危化品,储存和使用均有严格要求。

特别是其储存需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审批,手续繁琐。

②微生物对甲醇的响应时间较慢,甲醇并不能被所有微生物利用,当甲醇用于污水处理厂应急投加碳源时效果不佳;③甲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将甲醇作为长期碳源,对尾水的排放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乙酸钠乙酸钠的优点在于它能立即响应反硝化过程,可作为水厂应急处置时使用。

乙酸钠由于是小分子有机酸盐的原因,反硝化菌易于利用,脱氮效果是最好的。

通过实验发现,碳氮比在4.6时,可以达到稳定的脱氮效果,而且它的水解物为小分子有机物,能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反硝化响应时间快,而且无毒,能作为应急碳源。

但是,它价格较贵,产泥率高,对污水厂的污泥处置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使用乙酸钠要考虑以下3点:①乙酸钠多为20%、25%、30%的液体,由于当量COD低,运输费用高,不能远距离运输。

②产泥量大,污泥处理费用增加;③价格较为昂贵,污水处理厂大规模投加乙酸钠几乎不可能。

3、乙酸乙酸作为碳源,与乙酸钠类同。

但作为工业化产品,用做碳源确实浪费。

但其弊端有四点:①乙酸为乙类危化品,也是挥发性酸,是大气污染VOC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门监管多,储存条件要求高。

②多数污水处理厂远离乙酸厂,运输费用高,不能远距离运输。

③乙酸代谢后的氢离子有降低出水pH的可能。

④乙酸价格市场变化大,高价时做碳源价格昂贵,将乙酸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投加几乎不可能。

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的选择?!

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的选择?!

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的选择!1、反硝化滤池的碳源的选择当进水碳源明显不足时,必须外加碳源,碳源的选型非常重要,除小规模系统使用固体碳源外,目前绝大部分都在使用液体碳源,液体碳源不仅节省溶药投资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浓度均一,不存在浓度波动。

常用的液体碳源有乙酸钠、葡萄糖、新型碳源,少数地方会选择甲醇、乙酸。

在传统认识上,反硝化滤池由于水力停留时间短,兼具滤池过滤的作用等因素,因此只适合反硝化速率快、产泥量少的碳源,对于常用的碳源来说,乙酸钠的反应速率最快且产泥量最少,因而被称为反硝化滤池的标配,今天分享的知识点会对乙酸钠的牢固地位有所冲击。

2、反硝化滤池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1、反硝化滤池进水的DO偏高,与常规的脱氮工艺有所不同,反硝化滤池一般作为深度处理来使用,因此进入反硝化滤池的废水一般为二级出水,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6mg/L以上;2、反硝化滤池作为一种特殊功能的滤池,为防止滤池堵塞,需要频繁进行反冲洗,而反冲洗意味着填料上的菌种会有所流失;3、反硝化滤池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氮气产生,需要定期进行反洗,释放氮气,防止出水短流现象。

3、反硝化滤池碳源比选的误区1、在反硝化滤池的药剂比选过程中,液体葡萄糖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液体葡萄糖的启动时间一般在48-96小时以上,而有些使用方为了缩短时间,加大投加量,导致滤池短时间内出现堵塞现象,从而放弃继续使用葡萄糖;2、由于水力停留时间偏短,葡萄糖无法完全利用,因而实际运行下来,葡萄糖的运行成本比乙酸钠还要高;3、未采用新型碳源进行对比试验。

4、乙酸钠的劣势与新型碳源的比较1、由于反硝化滤池的来水DO偏高,需要消耗外加碳源将DO降低到0.5以内后才能进行反硝化反应,而由于乙酸钠的当量价格偏高,从而在额外相同同样DO的情况下,增加了乙酸钠的隐形使用成本;2、价格对比,为方便比较各碳源,引入当量价格,即每万COD 当量的价格,如液体乙酸钠COD20万,价格900元,即乙酸钠的当量价格为45元,下表为三种常用碳源的当量价格比较。

复合碳源 反硝化

复合碳源 反硝化

复合碳源反硝化
复合碳源反硝化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硝酸盐,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通过合理利用复合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菌的生长和代谢,提高反硝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复合碳源是指由多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的碳源,如蔗糖、乳糖、酒精等。

这些有机物可以为反硝化菌提供能量和碳源,促进其代谢活性和生长繁殖。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碳源可以增加反硝化菌的数量,提高其对硝酸盐的还原能力,从而加速硝酸盐的去除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复合碳源反硝化技术可以与其他废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形成多级处理系统,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合理控制复合碳源的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可以实现对废水中硝酸盐浓度的快速降解,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复合碳源反硝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相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复合碳源反硝化技术更加环保和经济。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探索更多的复合碳源和反硝化菌种,提高反硝化效率和适用范围,推动这项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复合碳源反硝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利用复合碳源,可以实现废水中硝酸盐
的快速降解,减少水体污染,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复合碳源反硝化技术将在废水处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首先,碳源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碳源的可生物降解性:碳源应易于被细菌分解和利用,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维持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2.碳源的稳定性:碳源不应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过多的中间产物和副产物,以免对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碳源的供应方式:碳源可通过持续供应或定期补给的方式提供给反硝化系统,供应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碳源的成本:碳源的选择要考虑其价格和可获得性,以保证技术的经济可行性。

常用的反硝化脱氮碳源包括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等。

有机物包括酒精、葡萄糖、乳糖、乙醇等,这些有机物可以很好地提供能量和碳源,支持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乙醇和乙酸是常用的碳源,它们不仅稳定且易于操作,还能提供足够的碳源供细菌利用。

除了常规的碳源,近年来还有一些新型的碳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例如,废水中所含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减少废弃物和资源浪费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微生物电化学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为利用废水中有机物产生电能和提供碳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碳源如双氧水、甘油和宿主特异性废物等,也在反硝化脱氮碳源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在碳源的选择研究中,需要进行相关实验来评估碳源的降解性能、对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等。

常用的实验包括测定碳源的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等指标,评价碳源的可降解性和降解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反硝化效率、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变化、氮气产量等指标来评估碳源对反硝化除氮效果的影响。

总之,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的选择和研究是反硝化除氮技术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合理选择碳源,并进行相关实验评估其降解性能和影响效果,可以优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提高除氮效率,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工艺中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中碳源的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中碳源的选择近年来,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因市政污水低碳高氮的水质特点,在采用常规脱氮工艺时无法满足缺氧反硝化阶段对碳源的需求,导致TN超标,所以投加碳源是污水处理厂解决这类问题重要且唯一的手段。

为什么乙酸钠是最好的碳源?对于脱氮工艺碳源的选择,如果排除价格的前提下,一般从脱氮速率和COD 有无残留来判断!目前污水处理厂解决低碳源污水处理常用的外加碳源有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等,其中甲醇和乙酸钠均为易降解物质,本身不含有营养物质(如氮、磷),分解后不留任何难于降解的中间产物。

而葡萄糖和淀粉为多糖结构,水解为小分子脂肪酸所需的时间长,且淀粉在水中的溶解性差,不易完全溶于水,容易造成残留和污泥絮体偏多等问题,两者都有产泥多的缺点。

研究表明,乙酸钠作为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要远高于甲醇和淀粉。

其主要原因在于,乙酸钠为低分子有机酸盐,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而淀粉等高分子的糖类物质需转化成乙酸、甲酸、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等最易降解的有机物,然后才被利用;甲醇虽然是快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甲醇必须转化成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微生物利用,所以出现了利用乙酸钠作为碳源比用淀粉、甲醇进行反硝化速度快很多的现象。

同时,甲醇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当采用甲醇作为外加碳源时,其加药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当甲醇储罐发生火灾时,易导致储罐破裂或发生突沸,使液体外溢发生连续性火灾爆炸,危及范围较大,因此甲醇加药间对周边环境要求一定的安全距离。

同时由于其挥发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故其范围内的电力装置均须采用特殊设计。

而乙酸钠本身不属于危险品,方便运输及储存,虽然价格比其他碳源贵不少,但是对于一些已建的污水处理厂来说,由于其用地限制,当需要外加碳源时,采用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比甲醇更具有优势。

近几年复合碳源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其价格低廉,COD当量高,但是总体性能还是比不上甲醇及乙酸钠!碳源投加判定条件很多小伙伴对于碳源的投加认知,还停留在初学阶段,只认识CNP比100:5:1,CN比控制在4-6,但是,这些比例到底啥时候用?啥工艺用呢?可能分不清楚!所以,碳源投加首先必须分清楚自己是什么工艺!这是判断碳源投加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判断?很简单!记住这几个判断点:除碳工艺就是单纯的曝气,以去除COD为主,例如单纯的曝气池、单纯的MBR、接触氧化、经典SBR等;脱氮是经历的缺氧和好氧的交替,以去除TN为主,例如AO带内回流,氧化沟、AAO等。

污水处理技术中反硝化碳源的选择方法

污水处理技术中反硝化碳源的选择方法

污水处理技术中反硝化碳源的选择方法什么是反硝化过程反硝化是一种微生物作用,它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氮气氧化还原反应,将氮化合物还原为氮气。

在污水处理中,反硝化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质,减少氮的排放。

反硝化需要的碳源在污水处理中,反硝化过程需要适量的可利用性碳源,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碳元素,同时还要保证水质处理效果。

因此,选择合适的碳源是关键。

有机物碳源有机物碳源是一种常见的碳源,包括污泥、酚、乙酸、乳酸等。

有机物碳源的含碳量和生长速率都比较高,但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污和阻塞设备等问题,因此需要较高的操作难度。

碳氮比(C/N)控制C/N比是指污水中碳与氮的质量比。

通过控制污水中碳与氮的含量比例,可以为反硝化过程提供合适的碳源。

当C/N比为3左右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

硝化剂的选择硝化剂是通过促进污水中亚硝酸盐的形成,进而促进反硝化过程的。

硝化剂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包括硝酸盐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如何选择合适的反硝化碳源在选择反硝化碳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碳源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价碳源好坏的重要指标。

使用稳定性较差的碳源,会导致处理效果不够稳定,水质也会受到波动影响。

碳源的生长速率生长速率是一个碳源能否持续提供适当碳元素的重要指标。

如果生长速率过慢,就无法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从而影响水质处理效果。

碳源的成本碳源的成本也是选择碳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确保水质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成本低、稳定性好的碳源。

结论在反硝化脱氮中,选择合适的碳源是非常重要的。

有机物碳源、碳氮比和硝化剂的选择等方法,均可用于反硝化脱氮。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水质处理效果、碳源的成本和稳定性等多种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反硝化碳源,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经济的水质处理效果。

碳源种类对农村污水反硝化过程脱氮效果的影响

碳源种类对农村污水反硝化过程脱氮效果的影响

碳源种类对农村污水反硝化过程脱氮效果的影响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必需的有机物,可以促进反硝化菌的生长和活性。

不同种类的碳源对农村污水反硝化过程的脱氮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下将详细说明不同碳源对反硝化过程脱氮效果的影响。

1.简单碳源:简单碳源是指易于生物降解的碳源,如乙醇、乙酸、丙酮等。

这些碳源容易被反硝化菌进行利用,且能够迅速提供能量和有机物的需求。

在适量添加的情况下,简单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菌的生长和增殖,并提高反硝化活性,从而加速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然而,过量添加简单碳源可能导致过多的有机物负荷,产生过多的VFA(挥发性脂肪酸),从而抑制反硝化菌的生长,减少脱氮效果。

2.复合碳源:复合碳源是指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碳源。

常见的复合碳源包括水稻秸秆、转基因作物秸秆、蔗渣等。

这些复合碳源具有较高的碳含量,易于生物降解,且能够提供多种有机物的需求。

复合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可以同时提供碳源和营养物质,促进反硝化菌的生长和活性。

与简单碳源相比,复合碳源有更持久的作用,可以提高反硝化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低碳氮比碳源:低碳氮比碳源是指碳含量相对较低,碳氮比较小的有机物。

典型的低碳氮比碳源包括进口苔麻、红树林等。

这些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能够提供较少的碳源,但相对较高的氮源。

虽然低碳氮比碳源无法提供充足的碳源,可能导致反硝化菌的能量不足,但它们的氮源含量可以提高系统中反硝化菌的氨氧化活性,从而增强反硝化过程的脱氮效果。

4.流动碳源:流动碳源是指在反硝化过程中以流动方式添加的碳源。

常用的流动碳源包括碳酸钙、甘油等。

流动碳源通过与废水混合,并沿反硝化系统的流动方向逐渐释放,可以提供梯度碳源的需求。

这种梯度碳源可以使反硝化菌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菌群结构和代谢特点,从而提高系统脱氮效果。

综上所述,碳源种类对农村污水反硝化过程的脱氮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适量添加简单碳源和复合碳源可以提高反硝化菌的生长和活性,促进反硝化过程的进行;低碳氮比碳源和流动碳源具有一定的氮源效应,可以增强反硝化过程的脱氮效果。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反硝化脱氮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氮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在反硝化脱氮过程中,添加适当的碳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的选择与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反硝化脱氮的原理。

反硝化脱氮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反硝化脱氮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硝酸盐(NO3-)被还原为亚硝酸盐(NO2-),第二步则是亚硝酸盐被进一步还原为氮气(N2)。

而这两个步骤都需要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在反硝化脱氮的过程中,添加适当的碳源是提供能量并维持微生物代谢的关键。

常用的反硝化脱氮碳源包括可溶性有机物质、可生物降解的废弃物质以及甲烷等。

在选择碳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可溶性有机物质的选择:可溶性有机物质是提供微生物代谢能量的主要碳源。

常见的有机物包括乙醇、乳酸、葡萄糖等。

选择适当的有机物质既要考虑其降解能力,也要考虑其经济性和可获得性。

2. 可生物降解的废弃物质的应用:生活废水处理厂常常利用可生物降解的废弃物质作为供碳源。

这些废弃物质包括食物残渣、果皮、植物秸秆等。

这些废弃物质可以通过发酵等处理方式转化为可用的碳源,既能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又能为反硝化脱氮提供碳源。

3. 甲烷的利用:甲烷是一种强大的能量来源,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特点。

一些研究表明,将甲烷作为氢源添加到反硝化脱氮系统中,可以显著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

此外,甲烷还可以作为生物燃料来利用,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此外,添加碳源时,还需要考虑碳氮比的平衡。

碳氮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反硝化脱氮的效果。

一般来说,适宜的碳氮比应在3:1至6:1之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目前,一些新型的碳源,如废弃水果汁、废弃食品等,被提出并应用于反硝化脱氮。

这些新型碳源具有更高的降解能力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可以提高反硝化脱氮的效率和经济性。

碳源反硝化方程式

碳源反硝化方程式

碳源反硝化方程式
一、反应方程式
碳源反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5C6H12O6 + 6NO3- →3N2 + 5CO2 + 18H2O。

该反应中,碳源(C6H12O6)与硝酸盐(NO3-)在适宜的条件下共同参与反硝化过程,最终生成氮气(N2)、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O)。

二、碳源类型
碳源是反硝化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提供微生物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合成细胞物质的原料。

在反硝化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碳源种类很多,包括葡萄糖、乙醇、甲醇、乙酸、甲酸等。

其中,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碳源,因为它易于获取且相对稳定,在实验室条件下容易处理。

三、反应条件
反硝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才能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反应条件主要包括温度、pH值和碳氮比(C/N)。

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40℃,最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0℃左右。

pH值应保持在6.8~7.5的范围内,以维持反应的酸碱平衡。

碳氮比(C/N)也是一个重要
的参数,一般选择在10~20之间,以保证碳源和硝酸盐的适宜比例。

四、影响因素
反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碳源的种类和浓度、硝酸盐的浓度、温度、pH值以及微生物的活性等。

不同的碳源对反硝化速率和产物组成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碳源。

硝酸盐的浓度也会影响反硝化速率和产物组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温度和pH值对反硝化反应的影响较大,温度过高或过低、pH 值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此外,微生物的活性也是影响反硝化反应的重要因素,微生物数量不足或活性下降可能会影响反硝化效果。

不同种类外加碳源对污水厂活性污泥反硝化的影响研究

不同种类外加碳源对污水厂活性污泥反硝化的影响研究

不同种类外加碳源对污水厂活性污泥反硝化的影响研究
污水厂活性污泥反硝化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污染物。

在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外加碳源是反硝化微生物的能源来源,不同种类的外加碳源会
对反硝化过程产生影响。

本文针对不同种类外加碳源对污水厂活性污泥反硝化的影响进行
了研究。

本研究选择了常见的有机物碳源,如乙醇、乙酸和葡萄糖,进行了反硝化实验。

实验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外加碳源对反硝化效率和反硝化产物有显著影响。

乙醇外加对反硝
化效果最好,可达到较高的反硝化转化率和亚硝酸盐去除率。

乙酸外加对反硝化效果次之,葡萄糖外加效果最差。

本研究还对不同种类外加碳源对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通过微生
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外加碳源类型会导致活性污泥中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差异。

乙醇外
加可以促进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得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增加。

而乙酸外加则
对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小,葡萄糖外加对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产生抑制作用。

这些结果
表明,外加碳源类型会对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活性污泥反硝化过
程。

用于地表水反硝化的纤维素碳源选择

用于地表水反硝化的纤维素碳源选择
为考察各纤维素碳源对 NO3- -N 的物理吸附特 性,取 1 g 固 体 碳 源,加 入 蒸 馏 水 配 置 的 60 mg / L NO3- -N 100 mL,于 28 ℃ 恒 温 培 养,定 时 取 样 检 测 NO3- -N 含量。 1. 4 硝酸盐模拟降解实验
模拟实验采用静态实验,以投加含量为 60 mg / L 左右的 NO3- -N 的地表水为接种物( 取自江南大学 校内河道) 。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 2 组,每组 8 只,分别加入 1. 25 g 上述 8 种纤维素碳源。另取一 组不加碳源水样作为空白对照。所有锥形瓶均密封 包扎保持缺氧条件,置于 25 ± 0. 2 ℃ 恒温箱中避光 培养。每天定时取样测定 pH、NH4+ -N、COD、NO2- -N 和 NO3- -N。 1. 5 分析方法
因为经碱处理的纤维素碳源其中含有的半纤维素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脱乙酰基并在半纤维素结构上形成羟基同时碱可以将一些分子量小含糖醛酸较多的物质溶出促使细胞壁和胞间层孔隙增加结构疏松易于水的侵入和微生物的粘附增强了碳源的可消化性从而提高了的降解速率
第5卷 第9期 2011 年9 月
环境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28
环境工程学报
第5 卷
表 1 纤维素碳源的渗出液组成 Table 1 Leachable composition of cellulose carbon sources
名称
银杏叶 香樟叶 菖蒲 芦苇花 秸秆 木屑 树皮 松枝
NO2- -N 0. 06 — — — — — — 0. 03
基本参数( mg / g)
Zheng Liyin Miao Hengfeng Yan Qun Ren Hongyan Ruan Wenquan

甲醇为碳源短程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特性

甲醇为碳源短程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特性

甲醇为碳源短程反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特性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碳排放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一直备受重视。

短程反硝化已经成为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既节省能源,又减少了碳排放。

甲醇是一种常用的高级碳源,是有机物质的构成成分,也是反硝化反应中的重要物质。

甲醇可以被节能系统利用,在反硝化过程中,可以通过甲醇与亚硝酸盐进行反应,从而减少碳排放量。

甲醇与亚硝酸盐的反应分子的构成规律也很有趣,由此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反硝化反应的机理。

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但是实际上这种反应积累特性不容易掌握,而且难以预测。

由于需要考虑反应性、热量转化效率等多种因素,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以深入理解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积累特性。

研究显示,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反应一般受甲醇分子的活化能的影响,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如果甲醇的活化能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短程反硝化的积累率。

此外,研究还发现,反应温度的降低也使得甲醇与亚硝酸盐的反应速率更快,也可以提高短程反硝化积累率。

综上所述,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研究发现,控制甲醇分子活化能以及降低反应温度,可以有效控制短程反硝化积累率,受益于减少碳排放。

因此,对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反应积累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硝化系统的机理,也有助于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技术来减少碳排放。

综上所述,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反应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甲醇分子活化能及反应温度对短程反硝化积累特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甲醇作为碳源的短程反硝化反应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的研究可以为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技术来减少碳排放提供参考,也可以加深我们对碳污染控制的理解,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努力改善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过多氮磷会引起水环境恶化,因此,为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去除污水处理中氮磷是势在必行。

但在需要脱氮的污水中,如碳源不足导致反硝化的去除率低,则会导致出水TN超标,那么需要哪种碳源比较好呢?下边,为使大家有所进一步的了解,现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碳源做一个对比,快来围观吧。

1、甲醇
普遍认为甲醇作为外碳源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污泥产量小的优势。

阎宁发现,在甲醇碳源不足时,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

以甲醇为碳源时的反硝化速率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快3倍,最佳碳氮比(COD:氨氮)为2.8~3.2 。

从目前研究来看,甲醇作为碳源时,C/N>5 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其弊端有三点:
①作为化学药剂,成本相对较高;
②响应时间较慢,甲醇并不能被所有微生物利用,当投加甲醇后,需要一定的适应期直到它完全富集,发挥全部效果,当用于污水处理厂应急投加碳源时效果不佳;
③甲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长期用甲醇作为碳源,对尾水的排放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乙酸钠
乙酸钠的优点在于它能立即响应反硝化过程,能用作水厂运行时的应急处理。

乙酸钠由于是小分子有机酸的原因,反硝化菌易于利用,脱氮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由于价格较为昂贵,污泥产率高,且目前污水厂的污泥处置问题也是一个较大的攻关难题,所以,将乙酸钠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投加几乎不可能。

3、糖类
糖类物质中,以面粉、蔗糖、葡萄糖为主,由于葡萄糖是最简单的糖,所以目前研究比较多。

当碳源充足时,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最佳碳氮比较甲醇为碳源时高得多,为6∶1~7∶1 。

碳源类型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只有葡萄糖在该研究中没发现积累现象。

以葡萄糖为代表的糖类物质作为外加碳源处理效果不错,可是,它作为一种多分子化合物,容易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增加出水中COD的
值,影响出水水质,同时,与醇类碳源相比,糖类物质更容易产生亚硝态氮积累的现象。

4、污泥水解上清液
生物转化VFA 来源于污泥水解的上清液,由于水解所产生的VFA 拥有很高的反硝化速率,碳源可以直接由污水厂内部提供,在污泥减容的同时还减少了碳源运输方面的问题,所以它是目前比较有优势的碳源。

对于污泥水解利用做外碳源的研究,目前不同的结论有很多,但总体认为它作为反硝化脱氮系统的碳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

可是,对于不同的污泥,不同的水解条件,所产生的污泥中VFA 的成分有较大的差别,而由于成分不同,又能引起反硝化速率的不同(这也是为何很多研究不一致的原因),因此大家可根据自己具体需求来进行选择,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