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与迁移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 PPT课件
美国学者库克(Kuck)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创 造力的角度,论证了人才流动的必要性,库克的人才创 造力曲线(库克曲线,kuck curve) 。
OA表示研究生在3年的学习期间创造力增长情况; AB表示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初期,第一次承担任务所 具有的挑战性、新鲜感,以及新环境的激励,促其创造力快 速增长; AC为创造力发挥峰值区,是出成果的黄金时期; 随后进入CD,即初衰期,创造力将继续下降; 最后进入衰退的DE期,创造力将继续下降并稳定在一个 固定值。在衰退期如不改变环境和工作内容,人才的创造力 将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库克指出,为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力,应该及时变换工 作部门和研究课题即进行人才流动。人才创造力较强的时期 大约有4年(AD),人的一生就是处在不断开辟新工作领域的 过程来激发和保持自己的创造力的。即走完一个S型曲线,再 走下一个S型曲线。 启示:①人才的创造力发挥有一个最佳期AC,超过了一 定年限,人才的创造力会进入衰减稳定期DE;②为激发员工 的创造力,应及时调整人才的工作岗位、变换新的研发课题 环境;③组织要保持旺盛创造力,必须不断吸纳新人才并允 许原有人才流出组织之外。
解决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问题有两个途径:
(1)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或者组织目标向 个人目标方向靠近。做为个人来讲,要从实际出发,自觉 限制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引导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向组 织目标转移,并努力趋于一致。做为企业来说,要积极对 个人进行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关心,了解员工的各种需要, 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与支持,使个体向群体方向转化。
(一)影响人才个体流动的因素理论 1.勒温的“场”论 西方社会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 (Kurt.Lewin)的“场”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 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 (1)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由一个人的过去、现在 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讲义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讲义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1.自愿性 2.自由选择性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 差异。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 权。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 化。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自然因素:人口的绝对密度以及数量 排前五的人口大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劳动力供求的不同。获得工作机会的 多少是该地区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造成劳动 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即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移动。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繁荣时期:流入 衰退时期:流出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流入与流出 跨国公司(子公司、分公 司的建立)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雇主与雇员之间匹配不吻合:流动出现 10 2019/1/2
•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 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 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 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 世界人口(约70亿人) 的3/7,相当于全国人民 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 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 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 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 界之最。
2019/1/2 3
案例引入
在2000年3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 李昌平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开春以来,我们 这儿的农民快跑光了。连续二十多天来,东风大 卡车(坐不起客车)没日没夜的满载着外出打工 的农民奔向祖国四面八方的城市。我们乡有 40000人,其中劳力18000人。现在外出25000人, 其中劳力15000多人。”(《世纪中国》, 2001 年7月25日)。

5.劳动力流动-83页文档资料

5.劳动力流动-83页文档资料

04.01.2020
6
1978-1987期间与2019-2019期间迁移人口对各省经济的贡献对比
04.01.2020
7
1978-1987期间与2019-2019期间迁移人口对地带经济的贡献对比 Q:西部地区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受惠地,他们是如何受惠的?
04.01.2020
8
具体以四川为例
射洪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80万农村人口中,劳动力就有45 万个,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6%以上。除当年农业耕地吸纳10多万个 外,有30多万个劳动力需要转移输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7%以 上。近年来,尽管通过各种渠道就近就地向二、三产业年转移达6万 人左右、向县外劳务输出达20万人,目前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0多 万个,这个庞大的群体,如果开发利用充分,它将是一笔极大的社会 财富,如果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再予劳务输出,必将产生 可观的劳务经济。
不同工作岗位间和不同地域间的迁移。
垂直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 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等。
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 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换。
三种形式:行业间流动、职业间流动和地域间流动
11
04.01.2020
11
劳动力流动=人口流动?

04.01.2020
9
射洪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技术培训不充分,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县农村 劳动力,特别是二十多岁以下的青状年劳动力,他们都希望学到一 技之长后,离开家门到市场上去闯一闯、搏一搏,体现人生价值。尽 管在以县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为龙头、各主管部门和县、乡、 村级和社会力量培训、跟师学艺等形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年不 足30000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6.6%。培训主要是以建筑行业为 主的工种占70%以上,其它行业培训工种比例很小,总体市场竞争 力弱。还有的人认为培训要花时间、花资金,不如直接外出挣现钱 好,缺乏培训学习积极性。特别是"4050"人员,他们对学习技术 的要求不高,认为年龄大了,学到技术也不如年青人,难有用武之 地,干脆不学。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
①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房地产 价格的变化上; ②对社会公共管理资产的影响; ③社会公共服务成本的影响。
(二)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1.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收益
(1)直接收益。劳动者流动的直接收益来自劳 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净值差额的 总和。 (2)间接收益。它是指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 提供的各种便利所引起的劳动者部分开支的节省。 (3)心理收益。这是指给流动者带来的非经济 性效用。
(二)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5. 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 或国家流动。
第二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及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2.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收益
(1)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有利于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3)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三)劳动力流动的合理决策
劳动者流动的决策取决于流动成本与收益的 比较:当劳动力流动的净收益为正数时,劳动者 才可能做出流动的决策,劳动力流动才会发生。 如果流动成本大于流动收益时,劳动力流动的净 收益为负数时,由于流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劳 动者就不会做出流动的决策,流动也就不会发生。
流动净收益现值=流动收益现值-流动成本
NRP

t 1
n
Bt 1 Bt2 C1 C2 t 1 r
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经济因 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年龄 年龄是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家庭 劳动力流动成本随家庭规模扩大而成倍增加。 (三)受教育程度 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劳动力流动大小 的重要因素。 (四)流动的距离 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可能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 变动。

劳动经济学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 职业流动率与技能水平成反比,技术水平越高, 流动率越低,因为改变职业则会丧失专业优势。
• 专业技术人员的地区流动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专 业技术人员的家乡观念一般比低技能劳动者淡薄; 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专门化,常常需要跨地区寻 找工作;远距离迁移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低技 能劳动者一般承担不起,只有高工资的专业技术 人员才有能力做到。
• 一、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四大流向:
–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 –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 –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 –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
和单位,或技术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
• 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
• 缩小城乡差距;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推动工业化和城市 化;推动社会制度变革。
•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70年代末 –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数
量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80—90年代末 –城市化速度较快。 –第三阶段:2001—现在 –在更为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
净收益现值 =
解Bo释t):越在大其,他净情现况值不就变越的大条,件就下越,有可两能种流工动作。之间的效用差(Bjt-
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 的经济影响
• 关于非法移民问题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流民或移民剥夺了一个当 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另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和移民从事的工作 是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根据劳动力市场条
件的差异和自身条件,在不同地理区域或 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之间的自 愿选择和迁移。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流动
部的延伸(主导及服从) ·
14
七、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 制
· 1、供求机 制 · 2、竞争机 制 · 3、价格机 制
15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是指有一定劳动 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的变换。包括
垂 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 企 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 级 别的升迁或下落等。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 之 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 间 的工作岗位的调换。
20
· 2、劳动者就来意向的变化,促使劳动 力发生流动。
· 劳动者参加劳动后,会重新选择劳动 就业,重新选择什么样的就业,最终 将取决于他们的就业意向,也即目前就 意向的变化状态。如人们对教师等职业 态度的变化。
· 3、经济体制改革所提出的要求。
· “六多六少 ”的现象,即中央单位 多,地方单位少;军工单位多、民用 单位少,重工业单位多,轻工业单位少; 全民单位多,集体单位少;老单位多; 新单位少;城市单位多,农村单位少。
9
· 1)、职业活 动 · 职业的内涵: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要求 一定专业技术的具体劳动位置及活动,职业工
作是人们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 · 职业与行业:职业以劳动工作方式为依据划分;
行业以劳动产品种类为依据划分。职业与行 业又有内在的联系,有的职业比较集中地分布 在某些行业中。
10
· 职业分类: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对社会全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 类经济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其 活动的不同性质、对象、内容、形式、 功用和结果进行的类型划分和归总的工 作
范围) 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职业范围)企业内 部劳动力市场(内部职位空缺)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5.3.1 国际间劳动力流动
1)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现状与趋势
(1)人力资本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
或较发达国家
(2)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主体的素质较高
(3)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的不可持续性
劳动经济学
14
5.3
劳动力的区域流动
2)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1)对劳动力输入国的影响
工资率
国内供给曲线
A
总供给曲线
法回收,并陷入智力外流的怪圈:智力外流—人力资本储备
减少—国家再投资教育培养人才——智力外流。
❖ 但劳务输出对输出国也有有利影响。首先,移民从国外流回
的高收入外汇会增加输出国的国民收入和外汇储备;其次,
移民回归时将带来他们在国外积累的财富、技术和经验,以
抵消出国时带走的人力资本,甚至可为本国增值人力资本;
B
W1
D
W2
O
N3
C
N2
N1
图5—3 国外劳动力对于输入国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
15
5.3
劳动力的区域流动
2)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2)对劳动力输出国的影响
❖ 移民对输出国首先有不利影响。移民的迁出,会使国家的人
力资本存量下降,因为实际上具有移民条件的人主要是受教
育程度较高的人才。移民的迁出会使输出国人力资本投资无
工业部门”(城市中的现代部门)所构成。在现实中农村劳动力
很少是直接进入现代部门的,他们大量进入的主要是城市传统部
门。就此,托达罗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发展中国家应注重小规模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劳动经济学
10
5.2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及决定因素
5.2.1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及决定因素

(9)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与迁移

(9)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与迁移

3.5 劳动力的国际迁移
劳动力国际迁移的概述 劳动力国际迁移对输入国的影响 劳动力国际迁移对输出国的影响
第二节人才流失与劳动力国际迁移



人才流失是一种国际移民活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当然所 有的国际移民并不一定是人才流失。移民从个人角度来看, 仍然是建立在成本和收益比较的基础上的。 移民的成本: 交通费用 重新搜寻工作的成本 离井背乡的心理成本 移民的收益: 更高的工资和收入 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后代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5)失业率

有失业的家庭更容易流动 失业率高的地区,劳动力更容易外流
(6)职业许可证制度

职业许可证越是严格,越不容易流动
个人迁移的决策


劳动力个人的迁移决策仍然可以纳入到前面的成本收益分 析框架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和高教育水平的人更倾向于迁移(见 后表) 年轻人: 迁移后获得高收益的时间长 年龄大的人对工作单位、生活地区、周围邻居、同 事、朋友更难离开而有高心理成本 高教育水平: 工作选择范围广,流动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从时间上看,西方国家国内迁移率在下降(见后表)
三、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分 析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劳动力流动决策
1、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直接成本:搬家费、离家更远引起的交 通费、电话费、心理成本 间接成本:工作调整所失去的利益(如 工龄、资历等)
2、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更多的收入
更多的机会
更好的工作环境
更好的社会环境
3、劳动力流动决策
(4)流动的距离

距离越远,越不容易流动 迁移的距离: 距离弹性=流动量%变化 / 流动距离的%变化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

流动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流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2.2 劳动力流动的代价

当一个有经验的工人离职而由一个缺乏经验 的工人替代时,雇主就要支付训练费用,并 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承担新工人生产效率低所 带来的损失。对雇员来说,某些流动可能会
造成失业。

3 自愿流动的收益与评价 如果工人不是在消息非常闭塞的情况下,自愿流动 的结果一般来说都能够提高工人对工作的整体满足 程度。工作满足程度的提高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 济收益的提高。 雇主通常是对工人的自愿辞职持反对态度的。这是 由于在高度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流动频繁使得雇主 难以对工人进行特殊的培训。

两点说明:

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有区别 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 影响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主要受经济动因的影响,主
要有下列方面: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美国与欧洲)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国内外)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裁员和辞职)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国际人才向国内的流动)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策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劳动力流动模型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也被称为劳动力迁移,工
作岗位的变化和空间上的位移。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 种形式:即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 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它行业 就业)。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

第三节、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析
年龄
1、越年轻,人力资本投资的潜在收益越高 2、越年轻,迁移的心理成本越低
Hale Waihona Puke 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
1、未婚比已婚更易流动 2、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 越不易流动 3、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3、教育水平越高,流动可能性越大 4、流动的距离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流民或移民剥夺了一个当地居民 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另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和移民从事的工作是任何 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图形分析:
• 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剥夺
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若N2—N3名 外地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 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升到W1, 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 逐外地人增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 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 民的就业不是同比例增加的。
第三次大规模流动
时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
现象:人才流动空前活跃,仅1992年7月一个月,《人 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报 纸刊登重金招聘人才的广告185个。 山东省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全国、全世界招聘 人才。 市场在人才调配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单位把人才 的进出管理交给中介机构,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实行 双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人才服务中心空 前火爆。
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 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 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 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 门和单位或技术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

05、劳动力流动

05、劳动力流动

• 5.2.2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 1)年龄因素 • 2)教育程度 • 3)迁移距离
• 4)职业与技术等级
• 1)年龄因素
1975年-1980年美国县级间的迁移率
年龄组
男性(%)
女性(%)
25-34
33.3
பைடு நூலகம்31.6
35-44
21.2
16.9
45-54
12.9
11.4
为什么年轻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呢? 首先,他们有较长的工作年限,能享受到新的地区新的
而近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积压的劳 动力得到释放 。
• 4)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
劳动力可以流动,是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的根 本体现。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最根本的是要承 认和允许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劳动者不能选择合适的职业,不能进行交流,那 就剥夺了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力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劳动者就成为受人支配的、依附于他人、丧失独立人 格的人。
的消费方式,是消费需求更有弹性。
• 5.3.2 国内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 劳动力地区流动: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
显著的特征
•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 2)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地区间流动的牵引 • 3)人力资本的地区转移 • 4)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一、城市服务业对农民开放。改革前,由于刚性的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城务工或经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 方面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成功,农村集贸市场空前活跃, 农产品迅速进入商品化轨道,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流动的意愿了 可能性;另一方面,城市的商品业服务业体制松动,农村剩余劳 动力开始循环,农村劳动力突破城市封闭,大量进入城市,以填 补城市各种功能空缺的方式到城市寻求他们新的生存空间。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
张兴华:《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4期 《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的替代性研究》;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一、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流向
1、从农村、小城镇流向大中城市; 2、从内地落后城市流向沿海发达城市; 3、由传统经济部门流向新技术、新产业; 4、企业之间的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20 09
20 11
本章结束
谢谢大家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


一、单个劳动者流动的经济分析
基本假设: 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 益而自愿迁移的行为; 2、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流动的自由选择。
成本-收益分析

1、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心理成 本) 2、收益:增加的收入(+心理满足)

二、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中国外出农民工规模变化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650 2600 4200 2160 6200 8600 7500 8961 12580 11300 11390 13650 15863 14533
19 87
19 89
19 91
8.15
0.50
县级市 1.14 0.83 0.62 -0.15 -0.47 -1.16 -0.75 -1.15 1.19 0.89 0.10 县 -0.11 -0.19 0.10 -0.71 -1.07 -1.27 -0.90 -0.98 0.50 1.34 -0.33

劳动力流动优秀课件

劳动力流动优秀课件
33
四、增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旳政 策措施?(论述题)
•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者素质。
• A、转变人们旳思想观念; • B、大力推动一般教育旳发展; • C、发展职业教育; • D、实施职业资格推入制度
• 5)加紧城市化进程。 应加紧我国有潜力、有前景旳
大中城市旳发展。
34
主观题
1. 劳动力流动,是指?P112 2. 劳动力流动旳条件?P113 3. 劳动力流动旳原因分析?6方面,P114-116 4. 劳动力流动旳主要形式?P117 5. 劳动力流动旳规律性?P118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 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 动力旳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旳 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 发生相应旳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 还要付出心理上旳代价。但人们由 此预期在长久内取得更高旳收益。 所以,又能够说,劳动力流动是一 种对人力资本旳投资。
4
劳动力流动旳基本假设 • 1、自愿性; • 2、自由选择性。
• 拉尼斯、费景汉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
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 • 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小于零,
但不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 说,不不小于不变制度旳工资。
• 第三阶段: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不小于零,
且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 ,不小于不变制度工资。
• 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旳利用; • 2、增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 3、有利于提升劳动者旳地位; • 4、能够确保劳动力市场旳活力和效率。
29
三、我国劳动力流动目前及存在 问题
• 书P131-133
30
•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旳某些问题和障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

D
P
O
R
Q
Q’
W
R C
W’
X
K
B
•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示意图。 • 图中,W——W’、Q——Q’代表农业劳动工资率。
• 第一阶段(A→P)为劳动力的生产率为零,他 们“劳动”的“产品”为“X—C”,即不生产任 何产品,但他们得到的却是根据社会道德标准 确定的“制度化工资”W——W’。他们是农村绝 对的剩余劳动力,把他们转移出农村不会对农 业生产造成任何损失。
第5章 劳动力流动
5.1 劳动力流动理论
• 5.1.1 什么是劳动力流动?
• 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 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
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它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
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 • 本质上,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
流动会发生相应的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付出心理代价。但
流动者预期可以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劳动力流 动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 5.1.2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 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 劳动力变成商品 • 劳动力所有者和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遇,彼此在法律上 平等 • 劳动力所有者在让渡劳动力时不放弃自己对它的所有权
• 第四,劳动生产率低;
• 第五,福利极差。 • 政策建议:发展中国家应注重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
5.2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及决定因素
• 5.2.1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 1)企业内部的流动 • 2)行业之间的流动 • 3)地区之间的流动 • 4)在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
• 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 3)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型 • 劳动力转移决策不是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 ,而是取决于城市就业率或失业率。当城市失 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农民也 不会简单地做出迁移到城市的决定。 • 教育与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动机或倾向呈正相 关关系。 • 超过基础教育范围,过分扩张中、高级学校, 会加剧国内迁移,进而促使城市失业率上升。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⑷劳动力迁移前后,常驻时间和常驻地是一致的,而劳动力转移之后既 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分离的。既人可以不在常驻地工作和生活。
3
二、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⒈按劳动力流动的时间分类:
⑴永久型迁移:改变了定居地点的流动
⑵常年型流动: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不再从事流出地的工 作 ⑶季节型流动:农村劳动力农忙时在当地务农,农闲时到外地务工经商, 有人称之为“侯鸟式流动”或“两栖式农民” ⑷临时型流动:有些农民早出晚归在邻近当地的城镇或农村做工经商, 有人称之为“钟摆式流动”。 “桥头部队”
⒊竞争机制:竞争是市场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劳动力之间会竞争,用人 单位之间为抢夺人才会竞争,从而导致劳动力的流动。 ⒋风险机制:竞争是有风险的,劳动力如果在争夺有限岗位的竞争中失败 就会流向低层次的工作岗位,企业竞争失败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㈡政府调节机制: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地解决劳动力资源的合理 开发和利用问题,国家还必须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劳动力的流动进行 调节。
⑹跨越国境型流动:国际劳务输出
5
国际劳动力流动趋势

发展中国家是劳动力输出的主体,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国,同时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数量也非常大。就业压力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将境外就业作 为一项国策大力推行,劳动者个人预期更高的出境就业劳动报酬也是境外就业的 主要推动力。因此国际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大都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以菲律 宾、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及等国为主,输出人 数都在100万人以上。仅菲律宾2005年的输出人数就达700万人,占其全国劳动 力总数的18%。
与此同时,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使农村的劳动力只能受限在农业就业。 主要表现在:设置“经济门槛”,提高使用农民工成本;设置农民工进入的岗位壁垒,严 格录用农民工手续。

劳动经济学课件5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课件5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
2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三节 工作调整和工作搜寻
二、工作搜寻(Job Hopping)
(一)工作搜寻模型
劳动经济学
2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三节 工作调整和工作搜寻
二、工作搜寻(Job Hopping)
(二)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劳动经济学
2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重要概念:
劳动力流动、随同定居者、随同迁移者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二)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1. 私人收益(private profit)
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心理收益
2. 社会收益(social profit)
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劳动力 地位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经济学
1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PVH 0, PVW 0, PVH PVW 0
劳动经济学
1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二、劳动力流动的家庭决策
1000
B C
家庭的最优决 定与单个人的最优 决定不一定相同。
A
1000
1000
D
妻子的私人 收益(PVW)
劳动经济学
E
1000
PVH PVW 0
丈夫的私人
收益(PVH)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1.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
2. 社会成本(social cost)
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对社会公共管理资 产的影响、对社会公用服务成本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作搜寻的成本收益比较

成本


直接成本:交通费、邮费、电话费、报纸广 告费等 间接成本:所花费的时间、放弃已有或可能 获得工作的损失(主要成本) 主要找到新工作以后的收益

收益

(2)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模型

最佳的工作搜寻次数应该是在搜寻的边际收益与边际 成本相等的时候 下图中,假设搜寻次数是连续的,MC0和MR0为边际成 本和边际收益曲线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因:
450
摩擦性失业率
失业率
5.4劳动力迁移


主要是指国内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流 动。 5.4.1个人迁移的决策 5.4.2一些影响迁移的因素
5.4.1个人迁移的决策

劳动力个人的迁移决策仍然可以纳入到前面的成本收 益分析框架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和高教育水平的人更倾向于迁移 (见后表)

年轻人:
5.3.1工作搜寻概况

工作搜寻存在的原因

现实中,同质劳动力存在工资差别 劳动合同是一个存在风险的长期契约
5.3.1工作搜寻概况

工作搜寻的种类:

正式和非正式搜寻

正式:通过职业介绍所、学校就业机构等 非正式:亲友介绍、招聘信息等 集约:与聘用方联络次数少,但每一次都花较高 的代价 粗放:次数多,但不去花多少精力仔细研究
5.3.1工作搜寻概况 5.3.2在职职工的工作搜寻 5.3.3工作搜寻模型
3.3.1 工作搜寻概况
w SL
w*
E
DL
L* L
在简单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所有劳 动力应该在同一市场出清的 工资水平下就业,但现实的 情况是,一方面几乎同质的 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异非常 大,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 的劳动力都能够在市场提供 的工资水平下就业,工作搜 寻理论就是用于解释这些现 象的。

5.1.1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形式 5.1.2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5.1.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5.1.4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5.1.1 劳动力流动的含义与形式
劳动力流动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岗 位间和不同地域间的迁移。劳动力力流动主要 有三种形式: 工作调整(Job Turnover):劳动力在 本地更换行业和职业 工作搜寻(Job Search) 劳动力迁徙(Migration):劳动力在 地区间的流动
(8)国际环境

流入地的语言、政治环境、文化背景、 宗教信仰等
(9)工会

工会减少劳动力流动
(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 象状况

自然条件
5.1.4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2)劳动力流动决策
(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
直接成本:搬家费、离家更远引起的交 通费、电话费、心理成本 间接成本:工作调整所失去的利益(如 工龄、资历等)
保留工资模型(麦克尔模型)



理念:由于工作机会和工人特征的信息 是不完全的,因此,为实现工作与技能 的匹配,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假设:不同的雇主针对同一种工作支付 不同的工资水平 这样,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个与所有同 类职位空缺相联系(对应)的工资出价 分布.
保留工资模型(麦克尔模型)
5.1.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年龄 (2)家庭 (3)教育 (4)流动的距离 (5)失业率 (6)职业许可证制度 (7)国家和地方政策 (8)国际环境 (9)工会 (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
(1)年龄

年龄越大,流动越少


年龄大者收回投资的年限较短 年龄大者往往拥有较多人力资本 年龄大者流动成本高于年轻人




年龄: 青年人调整工作次数较高 教育: 教育程度高的工作调整倾向较低。(与 迁移不同) 培训: 企业的特殊培训是工作调整的一种阻力 工龄: 工龄越长,工作调整倾向越低;工资与 工龄关系越紧密,工作调整倾向越低 性别: 女性高于男性, 婚姻: 已婚调整频率较低
5.3工作搜寻

MC0 A B E
MR0
X0
X1
搜寻次数
(3)保留工资(工作搜寻的第二类模型)



前面的模型要求搜寻者在搜寻前,根据所掌握 的信息确定一个搜寻次数,然后搜寻,这与现 实不符。 保留工资:搜寻前并不知道搜寻次数,只是根 据掌握的市场信息估计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工 资报价,这个最低工资报价就是保留工资。 以保留工资为底线,搜寻工作,低于保留工资 则继续寻找。
0-8
5.2 3.3 4.7
9-11
8.6 7.1 5.4
12
9.0 7.1 4.9
13-15
10.9 8.3 5.4
16
14.0 9.2 6.4
≥17
20.0 11.8 6.3
45-64
2.8
3.2
3.1
4.5
3.7
4.9
国内迁移率(%)
1970 3.6 美国 澳大利亚 1.7 1.9 加拿大 1987 2.8 1.6 1.5 1970 1.8 德国 意大利 1.1 4.1 日本 1987 1.1 0.5 2.6
29.6 21.3 14.1 9.2 5.7 5.1 8.7
资料来源:“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 动力流动》,《管理世界》,2002.3
5.1.2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经济规模与劳动规模地区间的不平衡导 致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工资差别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外流,回流)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外流)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经济学本科专用
5、劳动力流动:工作调 整、工作搜寻和迁移
5、劳动力流动: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


5.1劳动力流动概论 5.2工作调整 5.3工作搜寻 5.4劳动力迁移 5.5劳动力的国际迁移和人才流失 5.6中国的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
5.1劳动力流动概论
(1)不确定性的影响


成本收益分析假设决策者对成本和收益相当 明确,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现实中迁移后 能否找到工作,收益到底有多高都存在不确 定性。 一个地方失业率越高,不确定性越大;空位 率越高,不确定性越小。迁移应考虑这两个 指标,用新增就业率来判断不确定性,较为 准确。
(2)距离的影响

不同年代就业者平均变动工作所需时间
时 期
1949年以前 1950-1965 1966-1979 1980-1989 1990-1994 1995-1998 总计
北京
20.5 26.7 16.8 10.4 5.2 4.8 13.0
无锡
18.8 22.8 16.5 9.6 6.1 6.6 11.8
珠海
T
T
(2)劳动力流动决策


则只要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只要大于不流 动的净收益现值,劳动力就会流动。 即Z1>Z0,劳动者理性的决策就是流动。
5.2工作调整


工作调整一般是在同一城市里进行,伴 随着迁移的工作调整相对较少。 5.2.1工作调整的原因 5.2.2工作调整的人群特征
5.2.1工作调整的原因

粗放和集约搜寻



在职职工和失业者搜寻
5.3.2在职职工的工作搜寻(1)


并不是进行工作搜寻的人都是失业者 (美国20%新聘员工属于从另一岗位聘 用的) 在职职工进行工作搜寻的成本和收益都 不大,其工作搜寻努力与失业者并没有 明显差异。
5.3.2在职职工的工作搜寻(2)
工作搜寻的努力与成功率(美国,1980)
(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更多的收入
更多的机会
更好的工作环境
更好的社会环境
(2)劳动力流动决策

劳动力流动与否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E0 Z0 T ( r) A 1 A E1 Z1 C T A A (1 r )
E表示收益,C表示成本,Z表示净收益,下标 和1分 0 别表示劳动力流动与不 流动时的相应取值: 表示年 A 龄,r表示主观贴现率。如果 一个人工作到 年,则净 T 收益为上面两种情况。
5.5.2国际迁移的特点


(1)移民中以年轻人和高技能劳动者为 主 (2)是从发展中国家了流向发达国家 (3)输入和输出国政策对移民影响巨大
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因信息不对 称,导致劳动力市场中一 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 方面又存在适于做这一职 位的失业者。
失业率与空位率之间存在 负相关的关系:失业率很 高时,进行工作搜寻的预 期收益会下降,因此很少 人会辞职去换工作,于是 空位率较低。
空位率
贝弗里奇曲线
当失业率>空位率时,则: (失业率-空位率)=周期 性失业率

距离越远,越不容易流动

信息不容易获得 流动成本较高
(5)失业率

失业人员做主的家庭更容易流动 失业率高的地区,劳动力更容易外流
(6)职业许可证制度

职业许可证越是严格,越不容易流动
(7)国家和地方政策


较高的个人所得税将阻止流动 政府花在服务上的费用越多,越容易促 进劳动力流动 特定地区和特定行业的发展


工作搜寻一开始从成本最低的机会开始 工作搜寻的时间越长,一个人已经拥有的工作机会的收入就 提高,进一步搜寻的成本提高 耗费失业保险金和储蓄 工作搜寻往往那个从最有希望的机会开始 进一步搜寻获得更高工资的希望越来越小

边际收益递减的原因:

工作搜寻的最佳次数选择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