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中国的疆域变迁

中国的疆域变迁

中国的疆域变迁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变迁都和战争分不开,中国当然也不会例外。

由于战争所带来的朝代的更替是我国疆域变迁的主要原因。

我们普遍将秦朝统一六国作为我国统一政权的标志,通过对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个朝代疆域的分析了解中国疆域的变迁史。

秦朝的疆域秦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我国历史上首个封建制统一国家。

当时秦朝的疆域基本上只限于今天中国的东部和中部,但它已经包括朝鲜的西北。

平壤西北的海边这一块地方,当时都叫做辽东。

在战国后期,燕国就开拓到那里了,所以燕长城的起点也在那里,以后合为秦长城。

秦长城是从辽东经过赤峰一带,然后到阴山,再下来到陇山,西边到甘肃的岷县。

但秦朝的行政区并没有完全覆盖这一范围,它主要统治的还是北方,南方很多地方,比如福建、浙江南部,基本没有什么人口。

秦始皇派军队越过南岭去征服越人,战事不利,延续了好几年。

为了运输粮食,在今广西兴安境内开凿了著名的灵渠,将湘江漓江连起来,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后来在今两广建立三个郡:一个是在今天广东一带的南海郡,一个是在广西的桂林郡,还有一个是在广西与越南北部边境的象郡。

但是在西南,秦朝的统治非常稀松,实际上大部分地区还是由当地少数民族自己统治,秦朝只是控制了交通线和几个行政中心。

尽管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这么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

秦朝在全国建立了36个郡,后来大概增加到48个郡。

最近在湖南新发现的秦简中记载了一个洞庭郡,是原来我们都不知道的,估计秦朝可能共有50来个郡。

中央政府通过50来个郡统治差不多上千个县,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汉朝的疆域秦朝末年,天下纷争四起,刘邦就是在群雄逐鹿的年代脱颖而出的。

刘邦拜韩信为上将军,经历为时8年的楚汉争霸终于在该下将项羽围住,并给予后者致命一击。

至此,天下再也没有能与刘邦一较长短的对手了,大汉王朝建立,史称西汉。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

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概述远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秦朝疆域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隋唐鼎盛时期隋朝疆域唐朝疆域周边其它民族国家宋朝时期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疆域清朝时期的疆域民国疆域共和国疆域近代的国土沦丧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二、殖民地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概述远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秦朝疆域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隋唐鼎盛时期隋朝疆域唐朝疆域周边其它民族国家宋朝时期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明朝时期的疆域清朝时期的疆域民国疆域共和国疆域近代的国土沦丧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二、殖民地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展开编辑本段概述现代中国疆域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

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九州的天下观与地理观。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

历代疆域的变迁

历代疆域的变迁

历史: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

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

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

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地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并能正确识图,掌握重要朝代疆域的四至。

能在地图上正确识别我国现行行政疆域,特别是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地理位置。

政治:了解历代疆域的变迁,要求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更加珍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径。

在新时期,我国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澳门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侵犯。

中国古代六次著名迁都①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成因简析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成因简析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成因简析第一个阶段:中国疆域形成的准备时期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疆域形成的准备时期,也就是这个时期还没有疆域的概念。

夏商周时期,中国大地上“万邦林立”,存在着大量的氏族部落。

每个氏族部落的发展程度都不同,有的还处于母系氏族阶段,有的进入了父系氏族阶段,有的进入了城邦国家阶段;有的是游牧的,有的是渔猎的,有的是农耕的,而且还会不断转化。

夏商周,中国文明的核心处于洛阳一带,这里被称为“中国”,夏朝定都于此。

西周时期,完善了分封制,于是逐渐形成一个以宗周为核心的“华夏”“诸夏”,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中国”“中原”。

西周分封的意义在于将华夏文化传播到周边各族,让南北各大民族集团开始接受华夏文化,为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何尊: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者春秋战国,周王朝崩溃了,但是多个华夏国家崛起了。

这些国家向“四夷”扩张,奠定了中国传统疆域的基础。

该时期主要的扩张方向为:秦国统一西戎和巴蜀;楚国统一长江中下游;齐国统一东夷地区;燕国向辽东扩张;赵国向河套扩张。

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华夏和东夷、西戎、吴越、北狄、巴蜀、南蛮等融为一体,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中国疆域的初步形成时期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标志着华夏文明区首次实现了大一统。

秦朝统一后又收复河套、南征百越,形成了“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的广阔疆域。

这个疆域范围就是之后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我们称为“汉地”或者“内地”。

汉朝版图:黄色部分就是汉地从秦朝到清朝,“内地”的范围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增加了云贵、河西走廊等地。

长期以来,汉地的中央王朝自称为“中国”,是华夏文明的延续,而将周边的民族称为蛮夷。

在汉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候,塞北的大草原也走向了统一,建立了匈奴汗国。

从此,游牧民族和汉地农耕民族的斗争成为了中国的主要脉络之一。

当汉家王朝强盛时,就会出兵大漠,扩张版图,使其臣服。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疆域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下面给大家介绍?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一般都建有一个城池作为国家的象征,城池丢了,国也就不存在了,所谓“城破国亡”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都城的名字与封国往往同名特别是小国,这些都城到了以后的统一王朝实行郡县制时则往往成了郡、县办公的地方。

西汉前206年~8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在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建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但疆域范围有所变化和发展。

西汉疆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

东北拓展到朝鲜半岛中部,西北拓展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西南拓展到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海南岛北部。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唐朝前后时期盛衰反差很大,疆域盈亏也很明显。

唐在最辉煌时的疆域不仅拥有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只缺今天的云南西南部,而且东北推進到日本海西岸地区、库页岛和朝鲜半岛西南部,北方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方拓展到海南岛南部。

在西部,唐朝还统一了西域,并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其疆界推至咸海,势力范围延至里海。

辽的疆域只限于东北和今天华北的部份地区。

北宋的疆域与唐朝晚期疆域比较,北宋南疆已不含越南北部,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西夏、吐蕃接界,北部则在河北、山西中部一带与辽对峙。

第一种是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俄国和日本是典型。

在东北,俄国通过强迫清王朝签订1859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在西北,俄国通过签订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伊犁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从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地区的大片领土。

日本在甲午之战1894中打败中国后,次年迫使中国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省。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与原因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与原因

引言概述: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过程,涵盖了几千年的时间。

这一过程由多个因素和事件所影响,其中既包括战争、外族入侵、外交手段,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和原因,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这一现象。

正文内容:一、战争与征服1. 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各诸侯国争夺霸权的时期。

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征战,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秦国的统一战争将中国东南沿海的各国统一,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2. 董卓之乱与三国时期: 董卓之乱后,各地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各方势力之间的战争导致疆域的再次变化和调整。

3. 北方民族的入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的北方民族多次入侵中国,如匈奴、鲜卑和党项等。

这些入侵对中国的疆域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北方边疆就是在与这些民族的战争中逐渐形成的。

4. 元朝的建立与辽金铁云之战: 蒙古帝国的建立是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另一重要因素。

元朝在征服南宋后进一步扩张其疆域,而与辽金铁云之战则是元朝征服北方的重要一役。

5. 明代的疆域扩张与海外探险: 在明朝时期,中国开始海外探险,并建立了许多海外殖民地,如台湾、菲律宾和马六甲等。

这些海外领土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影响力。

二、外交手段与条约1. 中央平云之战与巴黎条约: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外交手段调整疆界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中央平云之战和签署的巴黎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通过这些条约,中国的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

2. 祖国统一与和平演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政府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对台湾的统一,并最终与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国家签署条约,恢复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

3. 欧亚大陆贸易的军事及外交角力与《瑷珲条约》: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贸易走廊和关键交通要道经常成为不同国家争夺的焦点,比如《瑷珲条约》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为争夺疆域而签署的条约。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郡县制,即分民而治
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 在各个区域内设臵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 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秦以前郡、县设臵出 现在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带。
秦汉时期郡县 二级制
一、秦
郡县两级政区
汉初中央直辖15郡,武帝时增至110郡国。前106年将 全国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 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 礼•职方》州名,以及两个不在《禹贡》、《周礼•职 方》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个刺史部:冀、兖、青、 徐、扬、荆、豫、凉、益、幽、并、朔方、交趾。 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个监察区。
三、奠定:清代的中国疆域 1.明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建都南京,后迁都北京。 至1386年,在元故有版图基础上,完成了除北元控制区 外大部地区的统一。明前期强盛时疆土与元后期基本 相同。
2.清 明后期,建州女真在东北崛起,1583年,任明建州左卫 指挥使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1616年即汗位,建 国号金,史称后金。1626年皇太极嗣立,1635年改女真 族为“满洲”,1636年即皇帝位,改国号清。清统一全 国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统一东北诸部族和收服漠南蒙古。 第二,灭明统一中原及江南广大地区。 第三,战胜卫拉特蒙古及西域诸部,收服北、西北、 西南广大地区。 第四,通过雅克萨之战和外交谈判,确定中俄东段、 中段边界。
中央——路——州——县
北宋元丰年间实行二十三路:
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 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 秦凤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 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 福建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 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东晋时期:疆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 和陕西等地。
南北朝时期:疆域在东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 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隋唐时期疆域
隋朝疆域:统一南北 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 中国大陆、台湾、蒙 古国、俄罗斯远东地 区和越南北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府州制度的沿革
府州制度的起源 府州制度的演变过程 府州制度的职能和特点 府州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和变迁
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历程 特别行政区的功能和作用 特别行政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疆域和政区变迁 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
疆域和政区变迁影 响政治稳定和民族 团结
疆域变迁原因: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军事征服及政治统一等
疆域变迁影响: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交流 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疆域
曹魏时期:疆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
西晋时期:疆域在曹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湖 南等地。
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 变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迁中
国 历 代 疆 域 变
叁 迁中
国 历 代 政 区 变
肆 变中
迁国 的疆 影域 响和
政 区
第一章
添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疆域
夏朝:约210万平 方公里
商朝:约320万平 方公里
西周:约100万平 方公里

中国古代的疆域变迁

中国古代的疆域变迁

中国古代的疆域变迁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是一个漫长而波澜壮阔的过程。

从夏、商、周三代开始,中国的版图就在不断地扩展、收缩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领土的范围扩大、却也曾遭受外族侵略、分裂和割据。

然而,总体上,中国的领土地图不断地扩大,最终形成了千秋万代的中华大地。

夜郎、南蛮地区从早期历史角度看,夜郎、南蛮等地区算是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前瞻者”。

夜郎位于今天的西南地区的川滇地区,而南蛮则在现今的南部地区。

由于一些区域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条件限制,后代们对这些地区的了解相对有限。

在一些先秦史籍中,可以看到夜郎、南蛮等地区与中国之间多有交流、贸易、还有军事冲突,但并没有融入到中国本土领土内。

然而,为了开拓西南边陲的疆土,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两次出征夜郎,一度将其纳入中国版图。

秦朝的统一与对外扩张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对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秦统一六国后,对外扩张之势更为猛烈。

秦始皇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对扶南、夷狄的征服,并修建了大量长城来保卫北方边疆。

特别是在南方,秦朝几乎统一了大江南北,将黔、滇、桂等地区纳为中国本土省份。

汉朝的领土太庞大?随着秦末的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汉朝的建立,不但继承了秦统一六国的基业,还进行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扩张。

汉武帝时期,对南方的侵略更是连续不断,中国版图延伸到南海一带,而在北方,汉朝也成功地阻止了匈奴的倾国之势,将北方疆域再次划定明确的“边界”。

然而,汉朝也因领土过于庞大而面临很大的治理压力和财政困境。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的益州,面积之大,足以设置十个郡。

这样一来,汉朝官员难以掌握这样庞大的领土,而且对被统治者的治理也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从而削弱了汉朝的实力。

唐朝的版图辐射中亚隋唐时期,中国的中亚疆域也逐渐显现出来。

隋炀帝时期,中国的边疆版图又扩大了一些,曾将高昌沙州、西域都把控在东汉建立的西域都把控之下。

唐太宗时期,大规模的对外扩张更使得唐朝产生了特别庞大的版图。

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主导因素

我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主导因素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成因简析注①摘要:疆域变迁指的是土地大小多寡的变化,而土地,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一切财富、智慧以及人民幸福的创造所依赖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所以,领土是一个国家最神圣的财产,是绝不可抛弃转让的;因此,我们不放弃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坚持祖国领土的完整。

而了解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对我们维护祖国的领土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我们的祖先发源于黄土高原。

原始社会后期,在黄河下游相继出现了以黄帝、尧、舜、禹为首领的部落联盟,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前20世纪,禹的儿子启废禅让,建夏朝。

夏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注②,夏王统治了今山西南部、河南及邻省部分地区。

商代夏,将山东、河北归于中央统治之下。

商初定都河南商丘,后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市)乃止,商君武丁南征北战,势力到达长江流域,其疆域北起河北,南至湖北,东起大海,西至青海地区。

西周代商后,西北尽为周地,武王大封诸侯,让他们在边疆开发拓展;周公东征,降伏淮夷(今江苏、安徽一带),后经多王征伐,其疆域东北到黑龙江地区,东滨海,东南至今江苏地区,南到今安徽地区,西至今甘肃东部,北占内蒙古部分地区。

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洛邑,中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各国都颇有开拓精神,逐灭周边戎翟等非华夏民族,较大诸侯国疆域一般都不断扩大,但由于征战不休,疆域一般都不稳定。

秦灭六国,尽收其地,始皇奋余威,驱关西数十万勇士逐匈奴、收河套、降南越、修长城、固疆土,至其崩,秦已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有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地区,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约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

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今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汉代秦,至武帝即位,国力鼎盛,内部分裂基本消除,恢复了秦时疆域,开始向外扩张。

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建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的数十个国家,西域开始由中央政府管西汉时期全图理,福建、云南、贵州也处于中央有效管理之下,越南北部、朝鲜半岛北部、海南岛也归入了西汉版图。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秦朝的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西汉的面积为:666.37万平方公里东汉的面积为:654.62万平方公里西晋的面积为:615.5万平方公里唐(高)面积:1251.19万平方公里唐(玄)面积:889.59万平方公里北宋的面积为:450.56万平方公里元朝的面积为:2122.74万平方公里明朝的面积为:1233.38万平方公里清朝的面积为:1284.65万平方公里民国的面积为:1141.8174万平方公里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

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九州远古之时,华夏先民主要聚居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即中原地区。

在其周边,则环伺其他部族,是谓戎狄。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曾尝试划野分州,置万国,其说固然荒诞,但也表现时人已有疆域观念。

[1]夏朝以前的历史,由于没有当时的文献,只有传说和后世的记载为凭。

据传在禹生活的年代,洪水泛滥,禹受命治水,他历时十三年[2],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3][4]。

据后世史载,禹在治水过程中踏遍天下山川,划为九州。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夏商西周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

古代中国的疆域变迁与边疆开发

古代中国的疆域变迁与边疆开发

古代中国的疆域变迁与边疆开发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历经多个朝代与王朝的更迭,疆域范围也随之变迁。

从古至今,中国疆域的变迁一直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因为它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

本文将结合历史事件,探讨古代中国疆域变迁与边疆开发的历程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疆域的变迁悠久的中国历史,其疆域变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疆域的逐步扩张,另一个是内部的重新纳入。

在古代中国的疆域扩张过程中,最早的是在商夏时期。

当时,商纣王侵略周朝,周武王发动了一场革命,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朝,疆域范围开始向西扩张。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看到的是百家争鸣,秦国崛起后完成六国并吞,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大一统国家,疆域范围更加扩大。

在隋唐时期,唐朝的疆域更是达到了历史最大的辉煌。

而在内部,汉武帝时期恢复了五铢钱法,重新统一货币制度,结束了这种短暂的混乱时期,同时完成了西北各晋朝分裂后的重新纳入。

此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较小的朝代与民族混战,最终都被汉族所吸纳。

例如,西汉初期,南方的百越和北方的匈奴都曾发动叛乱,但最终都被汉朝中央政府所消灭。

二、古代中国边疆的开发在古代中国的疆域变迁过程中,边疆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国历史上没有少数民族与外族的侵犯,所以必须将边疆统治得更加稳固,讲究固若金汤之势。

这其中就有市场化畜牧与版图扩张两种开发手段。

市场化畜牧是指在边疆地区设计畜牧,收取定期的税赋与运输费用。

这些税赋包括了动物皮毛、牛羊肉与乳制品等。

这种开发方式一般适用于绿洲沙漠等地方。

很多边疆地区都是荒芜不毛的地方,只能经营这种特殊性的畜牧业。

版图扩张是指国家在边疆地区的土地上建立地头建制,组织开发。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平原与山地等地方。

维持版图扩张必须有一定的制度和法律,而中国历史上的边疆开发则着重于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各级关系,省、府、州、县等级也依次划分。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疆域变迁与边疆开发之间密不可分,通过坚定的中央政府领导和对边疆地区的注意力,中国共同成长为世界上人口占比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对照表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对照表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对照表介绍中国历代国土面积对照表是一份记录中国各个朝代国土面积的统计表格。

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国土面积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国土的演变以及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地理变迁。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历代国土面积的变化情况。

中国历代国土面积对照表下表是中国历代国土面积对照表:朝代年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夏公元前2070年150商公元前1600年150西周公元前1046年150东周公元前770年150秦公元前221年150西汉公元前206年150东汉25年-220年150三国220年-280年150西晋265年-316年150东晋317年-420年150南北朝420年-589年150隋581年-618年150唐618年-907年150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50宋960年-1279年150元1271年-1368年150明1368年-1644年150清1644年-1912年150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150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960国土面积变迁的主要特点1. 古代朝代的国土面积相对稳定在夏、商、西周、东周等古代朝代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对稳定。

这些朝代的国土面积都维持在大约150万平方公里左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扩张或收缩。

2. 秦朝的统一使国土面积大幅增加秦朝统一中国后,国土面积大幅增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的国土面积扩展到约150万平方公里,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统一。

3. 南北朝时期国土面积的分裂南北朝时期,中国国土面积发生了分裂。

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和南方政权的割据导致国土面积的分裂,北方政权只控制了中原地区,国土面积大幅缩小。

4. 唐朝国土面积达到鼎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朝代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国土面积达到了约15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疆域使得唐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5. 清朝的国土面积较稳定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国土面积相对稳定。

清朝统治期间,中国的国土面积维持在约150万平方公里左右,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变化。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台湾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台湾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台湾版/组图)综合新闻
中国历史地图
1、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
2、禹贡九州图
3、夏商周三带图
4、周初封建图
5、春秋列国图
6、战国七雄图
7、秦代统一图
8、西汉疆域图
9、汉代匈奴图
10、汉代西域图
11、东汉疆域图
12、三国鼎立图
13、西晋统一图
14、东晋后赵成汉图
15、东晋燕秦图
16、东晋后燕后秦图
17、东晋与北方诸国图
18、南北朝图一宋魏
19、南北朝图二齐魏
20、南北朝图三梁与东西魏
21、南北朝图四陈齐与周
22、隋代统一图
23、唐代十道图
24、唐代藩镇图
25、隋唐时代东亚图
26、五代图一后梁
27、五代图二后唐
28、五代图三后晋与后汉
29、五代图四后周
30、北宋疆域图
31、南宋金夏疆域图
32、元代中国本部图
33、蒙古四大汗国图
34、明代疆域图
35、清代疆域图
36、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变迁图。

中国版图变迁

中国版图变迁

以下是各朝疆域大致地图,解释和说明不当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秦(前221-前206),率先统一中国,但面积不足今天的一半。

北边以秦长城为界,其中辽宁等地的长城现已无存。

汉(西汉,前206-25,东汉25-220),两汉疆域大致相仿,疆域拓展到西域,包括今天的甘肃、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

唐(618-907),再次统一,西域面积进一步扩大,包括了外蒙古、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朝鲜和越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超出了今天的中国。

北宋(960-1127),疆土骤然缩小,甚至失去了北京,面积略小于秦朝。

南宋(1127-1279),进一步缩小,北部以淮河为界。

元(1206-1368),疆域骤然扩大,包括了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库页岛,直达北冰洋。

明(1368-1644),疆域大为缩小,但仍包括很大一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库页岛。

清(1616-1911),初步形成今天的中国,仍多出外蒙古、黑龙江以北地区、库页岛、新疆以西部分地区。

至此,库页岛已连续七个世纪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变迁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中原农耕政权与游牧民族关系 民族自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民族、文化认同与疆域统一 共同旳族源:炎黄 以中原正统文化继承者自居 以疆域统一为正当地位旳基本根据,为最高使命。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故先王度土,中立 封畿,分九州,列五服,物土贡,制外内,或修刑政, 或昭文德,远近之势异也。是以《春秋》内诸夏而外 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 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 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 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地。是故圣王禽兽畜之,不 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劳师 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 以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 国;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 则接之以礼让,羁縻不绝,使曲在彼,盖圣王制御蛮 夷之常道也。”
一、定义:“疆域”是一种国家或政权实体
境界到达旳范围。中国历史时期旳疆域是各个 王朝旳统治范围。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十八 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毕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四 十年代帝国主义入侵此前旳中国版图,是几千 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旳中国旳范围。历史时期 全部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旳民族,都是中国史 上旳民族,他们所建立旳政权,都是历史上中 国旳一部分。”
疆域四至。东: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西:
陕西东部;北:河北、山西北部;南:湖北北 缘。
商北方和南方还有许多部落和方国。
4、周代疆域 周人兴起于渭水流域,逐渐向东方发展。
中心地域在今陕西沣水地域丰、镐一带。 疆域四至。东:临海;南:湖北北部;西:
甘肃东南地域;北:河北边沿。 大规模“封邦建国”。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旳拓展扩展了中国疆域。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华夏文明的扩展中华文明,最早被称为华夏文明。

在先秦时代,夏文化成为历代各国所共认得文化主体。

夏文明来源于夏朝的建立。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夏后氏的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早期文明时代。

夏朝建立后,和周边的“万邦”形成了初步的封建体系,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开始出现。

不过夏朝的活动范围还十分狭小,主要位于洛阳附近的黄河两岸。

夏朝活动范围商朝是东夷人建立的王朝,和夏朝和后来的周朝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夏文化。

商朝的控制地区比夏朝有所扩大,包含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北部,但是总体上还是局限于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地下文物证明存在的王朝,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辉煌的代表。

商朝形势图周朝原本是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自称和夏朝有渊源关系。

周朝灭商朝后,为了控制新征服的商朝旧土,大规模实施分封,这些分封国成为深入蛮夷地区的华夏军事据点。

当时人们把华夏文化发源的关中、山西南部、河南等地叫做中原、中国,华夏,而四周的落后民族分别被叫做“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西周分封简图在西周历史上,在武王灭商后,有三次大规模的领土扩张,第一次是周公东征,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势力,将周朝控制范围推广到了整个山东半岛和淮河以北。

周公东征后,九夷和徐国等强大的东夷族被迫南迁淮河一线。

第二次是昭穆时期,在东南方向,周朝多次和东南地区的徐国交战,领土扩张到今天的苏州一带,在分封了宜侯(吴国),有出土的宜侯夨簋可视为证据;在南方,成功遏制了楚国的扩张,在汉江流域北部分布了“汉阳诸姬”。

而在西北方向,有穆王西征的事迹,西北势力范围能够到达甘青一带。

第三次是周宣王时代,通过南征北战,周宣王不仅恢复了周穆王时代的版图,还有所扩大。

总的来说,周朝的最大版图,西到陇西一带,北到燕山,东到大海,南到汉江,东南到了长江以南。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9
汉唐时期的疆域
西汉时期的疆域
10
汉唐时期的疆域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 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
延光二年 (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 当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
土。
11
汉唐时期的疆域
东汉时期的疆域
32
近代中国失去领土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858年《瑷珲条约》割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 1860年《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
什湖以东以南44万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屿,
30
明清时期的疆域
清 初
31
明清时期的疆域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和沙俄全权使 臣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 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 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让 给俄国。
•唐王朝依靠其强大国力,将疆域北面拓展越过阴山,设立 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北可达贝加尔湖。 •唐朝全盛时,领土东至朝鲜半岛,西到达中亚咸海,北部 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顺化一带与南海 群岛,面积大约有1251万平方公里。
20
汉唐时期的疆域
唐朝时期的疆域
21
汉唐时期的疆域
五代十国——唐亡于公元907年,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代பைடு நூலகம்统治黄河流域一带。 淮水以南至广东的地区,先后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 闽、荆南、楚、南汉所分据,北汉则割据太原;合计而成所谓 的「十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
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弦高犒军和春秋战国诸侯兼并
2.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
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
郡县制的形成和巩固
西汉初的困境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
东汉的疆域
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
3.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三国至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形成
乱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国的兴衰
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
北方的局部扩张的南方的退缩
4.从大统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行政区域的扩大
空前的开拓:唐朝前期的疆域
强盛后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
边疆政权的消长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5.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
“黄袍加体”不再重演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
牧业民族一统天下:元帝国的建立
6.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时期
奴尔干都司的设置和撤销
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
南方和西南的退却
对西藏主权的延续
其他政权的疆域
7.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清朝时期
东北地区的统一
从人关到平定台湾
击败噶尔丹,蒙古归一统
对西藏主权的确立
天山南北路归入版图,极盛疆域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入侵使疆域变形
侵夺中国领土最多的是沙皇俄国
结语: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统一
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疆域
落后腐败导致国土沦丧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显示全部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