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PPT35页)
经济学流派评析 第3讲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
![经济学流派评析 第3讲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58e5daf776a20029bd642d8c.png)
经济学流派评析第3讲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第3讲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第一章凯恩斯革命一、凯恩斯其人二、“凯恩斯革命”的含义三、“凯恩斯革命”的背景和动机四、“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五、“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和意义亚当1>.斯密、马歇尔、凯恩斯一、凯恩斯其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的剑桥市。
凯恩斯的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是剑桥市的市长。
凯恩斯在1902年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905年,凯恩斯毕业后,在剑桥大学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马歇尔学习了一段时间经济学。
1906年,他通过了文官考试进入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
1908年起,凯恩斯到剑桥大学任教。
1911年起,他担任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
他在剑桥大学任职期间,曾经几次在印度政府任职。
1913-1914年,他担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的秘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财政部任职,并在1919年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
1929-1931年,他出任麦克米伦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
1930年,他出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出任财政部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
1941年起,他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
1944年,他被封为勋爵。
1944年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且当选为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董事。
此外,凯恩斯还担任过英国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创办过几家投资公司,从事金融活动,并取得成功。
1946年4月21日由于心脏病突发,逝世于苏塞克斯郡家中。
凯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1930)、《劝说集》(193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等。
第1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PPT幻灯片
![第1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9569e0095022aaea988f0fab.png)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对货币的流动偏好
消费需求 不足
+
投资需求 不足
有效需求 不足
3、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是生产过剩和非自愿失业
• 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1)生产过剩; (2)非自愿失业; (3)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低水平均衡状态。
充分就业均衡是特例(偶然的),小于充分 就业均衡才是通例(常态)。
就是著名的“节约悖论”,又称“曼德维尔悖论”
•
凯恩斯从故事中看出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
发展的作用,并受此启发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
观经济理论。
四、“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理论上:
反对萨伊定律,认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就 业)
在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 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
(二)对象 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变革。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要点:
1. 萨伊(SAY)定律 指 “供给本身会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原
理,即生产是为了交换,一种产品生产出来就 为另一些产品提供了需求或销路,因此不会发 生需求不足或生产过剩(失业)的经济危机。
2. 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 均衡状态(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就业不足 均衡只是走向充分就业均衡过程中的特例)
市场机制无法调节这种失衡
方法上:
凯恩斯回到了重商主义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使 用的总量分析方法,并克服了“二分法”,将 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结合起来。
运用了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政策上:
•
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
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
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第2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观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c3704352ea551811a6872f.png)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02a1e8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4.png)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是两种经济思想流派,分别代表了市场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种经济理论的观点。
虽然它们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下文将讨论它们各自的核心理论和立场,并简要探讨它们对于经济政策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主导经济学的流派,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理性行为。
其核心观点认为,市场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自由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
他们相信,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可以在经济中产生均衡状态,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佳分配。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即市场不能完全自我纠正的情况。
新古典经济学很大程度上排除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这可能导致对市场冲击的无法处理,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新凯恩斯主义才崛起。
新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它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出现失灵时,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凯恩斯主义还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因此应通过适度的政府干预来刺激需求。
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消费者和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凯恩斯认为,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自身无法自我调节,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开支、减税或贸易保护等手段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批评者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此外,政府干预的实施和效果也往往受到政治和行政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的作用应该局限于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持竞争秩序,保护产权,并提供宏观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
新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应该更积极地干预经济,通过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4924eb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e.png)
目 录
• 引言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
较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该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 市场调节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强调价 格和工资的灵活调整,反对国家干预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市场调节是有效的,强调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认为经济 能够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实现均衡。然而,它忽略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 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有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市场调节可能 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和应对措施相对更加全面和具体。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国 家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干预 经济,以稳定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实 践效果,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宏观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吸收并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不完全性和 价格刚性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宏观经济理论。
主要观点和主张
1 2
强调市场不完全性和价格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并非完全竞争,价 格和工资具有刚性,不能迅速调整以适应供需变 化。
引入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性和价 格刚性,非市场出清的情况可能长期存在。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c6d44e767f5acfa1c7cdd4.png)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难点重点归纳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 y =MV 和MV=PT ,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 Y=k P 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21r L y L r y L PM +== 式中L 为对货币的总需求;1L 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 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 为利息率;P 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110a503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e.png)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的学科,衍生出了众多派别和学派。
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派。
本文将探讨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以及两者的异同之处。
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对传统古典经济学的扩展和修正。
其核心观点是市场是一个自由、公正、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人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自发形成均衡价格和数量,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供求关系是其经济分析的基础,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可以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是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理论。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对每单位消费增加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者为再生产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品而需要付出的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均衡,认为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价格会趋向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均衡状态。
二、新凯恩斯经济学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和修正。
它主张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扮演积极角色,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
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有时会出现失灵,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率的上升,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以实现稳定增长和全民福利的最大化。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需求决定经济周期。
它认为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是由聚集性需求决定的,并且需求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市场失灵。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需求,以平稳经济波动。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比较1. 观点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个人理性和均衡,认为市场可以自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则认为市场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调节。
2. 政策建议差异:新古典经济学主张限制政府干预,提倡市场自由的经济政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稳定。
3. 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看法不同:新古典经济学相信市场自由的配置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24版经济学基础全套完整版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经济学基础全套完整版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5d5e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c.png)
相互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微观经济学 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
学的延伸和扩展。
2024/1/29
6
02
市场需求与供给
2024/1/29
7
需求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1/29
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01
解释需求函数的概念,如何通过价格和数量描述需求关系,并
供给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如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 格和生产者预期等。
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
区分市场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2024/1/29
9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机制
1 2
市场均衡的概念 解释市场均衡的定义,即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消 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和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相 等。
18
05
市场结构类型与竞争策略
2024/1/29
19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决策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很小。
2024/1/29
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没有差异。
20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决策分析
2024/1/29
01
资源的流动性很高,厂商可以自由 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2024/1/29
3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7
2024/1/29
24
垄断市场形成原因和弊端剖析
01
02
03
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可能对不同消费 者实行价格歧视,即对不 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流派第五章新凯恩斯学派-PPT精选
![流派第五章新凯恩斯学派-PPT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34d9f7ded630b1c59eeb5f2.png)
二、主要代表人物
1、罗伯特·韦内·克洛尔(R·W·Clower,1926- ),代 表作:《凯恩斯主义的反革命:一个理论评价》( 1965)
2、阿克塞尔·莱荣霍夫德(A·Leijonhufvd,1933- ), 代表作:《论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 1968)
3、非均衡学派代表人物还有美国经济学家R·巴罗、H· 格罗斯曼、法国经济学家J-P·贝纳西和E·马林沃德等。 他们在克氏和莱氏提出凯恩斯的非均衡观基础上建 立起非均衡的理论模型,为宏观经济学奠定了一种新 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宏观经济学发展。
• 克洛尔等人的观点被巴罗和格罗斯曼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把这一观点同帕廷金的类似的分析统一起来。巴罗和 格罗斯曼强调只有当价格偏离瓦尔拉斯均衡值时才能产生 凯恩斯主义的后果。这一分析可以与一般均衡理论的“摸 索”机制结合在一起,根据这一机制,任何物品价格偏离 均衡时,会作为物品的过度需求或供给的函数而上升或下 降。当价格改变时,数量均衡将随之改变。在这一体系中 ,只有长期的休止点是瓦尔拉斯均衡。而在短期中,体系 一般是凯恩斯主义的固定价格均衡。这就似乎为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微观基础。
2020/6/4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克洛尔(R.W.Clower)发表 了“凯恩斯主义的反革命:一个理论评价”一文,对凯恩斯学 派以一般均衡理论来解释凯恩斯经济学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1968年,瑞典经济学家阿克塞尔·莱荣霍夫德出版了其博士学位 著作《论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凯恩斯学 派对凯恩斯经济学作了错误的解释,曲解了凯恩斯经济学,凯 恩斯学派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根本不是一回事,凯恩斯学派 的理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庸俗化的凯恩斯主义”。莱荣霍 夫德指出,必须对凯恩斯著作加以重新解释,还凯恩斯经济学 的真实面目。由于克洛尔和莱荣霍夫德都是从凯恩斯主义阵营 中反戈出来的,又以重建凯恩斯经济学为已任,所以被称为“ 新凯恩斯主义”(或“新凯恩斯学派”)。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a634df51e79b8969022613.png)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简答题1.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答: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1)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
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个就是理性预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试说明: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价格呈黏性的原因,以及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的影响。
答:价格黏性指经济变动中价格调整缓慢的倾向,价格黏性分为名义价格黏性和实际价格黏性。
名义价格黏性指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调整不能按照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变动;实际价格黏性是与“名义价格黏性”相对而言,是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的黏性,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
(1)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之所以有黏性,原因是主要有:①市场的不完全,存在垄断竞争。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价格黏性,但实体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只占有很小的部分,非完全竞争是市场的主体,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可以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当变动其产品价格的时候需求付出一定的成本,因而导致了短期内价格无法立即作出调整,出现价格黏性。
②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这就使企业不会轻易变动其成本。
造成价格黏性。
③协调失灵。
当一个社会无法取得一个可行的、所有人都认可的结果时,社会就出现了协调失灵。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e9ca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b.png)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在相互的碰撞与交融中推动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建立在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基础之上。
它认为,个体是具有完全理性的,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这样的假设下,市场能够迅速地自我调节,实现供需的平衡,即市场出清。
从理论框架来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了经济中的微观基础。
它将个体的决策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通过对个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进行研究,来推导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
比如,在劳动市场上,工人会根据对未来工资和就业机会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企业会根据对未来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需求。
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干预持怀疑态度。
它认为,由于人们具有理性预期,政府的政策往往会被公众提前预见到,从而无法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甚至,政府的一些不稳定的政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挑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承认个体的理性,但同时也指出,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完全性,这些不完全性会阻碍市场的自我调节,导致市场无法及时出清。
就拿劳动市场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并非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的弹性。
存在着诸如工资粘性、价格粘性等现象。
比如,由于劳动合同的存在,工资调整可能会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企业可能不会频繁地调整价格。
在经济波动的解释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外部冲击,如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变动等,会通过市场的不完全性放大和传播,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市场的不完全性,稳定经济。
第六章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副本-PPT文档资料
![第六章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副本-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083220733d4b14e852468e4.png)
10
我们知道,传统凯恩斯主义把非自愿失业和经济的波 动归因于名义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而没有对这种刚性 本身给予合理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批评说,仅 仅是假定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而不去进一步解释为什 么工资和价格会具有这样的刚性,这是不能另人满意 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冲击,使凯恩斯主义者再进 一步认识其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于是他们看到了传统 凯恩斯主义的缺陷和新古典主义的成功,因而决意从 事结合宏微观的理论工作。同时,他们又注意到新古 典主义
第三,新凯恩斯主义也吸收或借鉴新古典主义的 观点,因此表现为一种新的“综合”。他们同新 古典宏观经济学一致的地方是,都认为宏观经济 学应当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并认为理 解宏观经济行为要建立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在于:新古典经济学是利用完全信息、完全竞争、 完全的市场体系、不存在交易成本、有代表性的 经济主体等等来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而新凯恩 斯主义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时,利用的则是不 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等等。他们使用了与新古 典理论相同的一般均衡的方法和结构,但不同意 市场结清的假定。
2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New)字,表明 他们既不同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o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也不同于80年代 以前的所谓“新凯恩斯主义”(Neo Keynesian Economics)。根据戈登的考证,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类术语最初出现于西方 经济学的教科书之中。帕金在1984年的《宏观 经济学》中第一次使用了“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一词,而后在1985年,这个词又被费尔普斯用 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导论》一书中,从1988 年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术语正式 出现在学术论文中。进入90年代,新凯恩斯主 义(和新古典主义)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两个 经济学流派之一。
第三十二章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第三十二章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5c31747fd5360cbb1adb06.png)
二、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含义及其影响
1.政策无效性命题 政策无效性命题最初是由萨金特和华莱士在其论文《理 性预期、最优化货币工具和最优化货币供给规则》(载 《政治经济学杂志》,1975年第83卷)中提出的。这一 命题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政府的“看得见的手” 是失灵的。因为货币政策变化时,公众的预期也会随之 变化,而根据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被预期到的政策变化 是不会影响实际产量的。因此,卢卡斯等人反对凯恩斯 主义斟酌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倡货币主义的单一规 则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应该有适当的 增长,而为了避免货币供给的增长引起公众的预期误差 从而造成经济的不稳定,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最好的。 新古典主义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恢复了李嘉图等价,说 明了不仅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 因此,新古典主义反对任何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
2
第三十二章 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一、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理论
新古典主义,也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理性 预期学派发展起来的。 70年代初期,日益严重的“滞胀”现象对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凯恩斯主义无法在理论上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与滞 胀现象之间的矛盾,甚至面对不断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坚持用非经济 因素来加以解释。于是,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被严重地动摇了。 与此相反,50年代以来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的影响却越来越 大,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就是吸收货币主义的一些思想后演化而来 的。不过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的发展表明,它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 影响远远超过了货币主义,被称为“理性预期革命”。 80年代以后,理性预期学派理论获得更为重要的发展,西方学者于 是称其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或者新古典主义,这充分说明了这 一学派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今,新古典 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与新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 济学流派。新古典主义主要以理性预期假设为基础,试图在宏观经 济学中恢复古典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并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不 同于凯恩斯主义式的重新解释,提出不同于凯恩斯主义式的政策建 议。其主要理论包括:基本假设、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 期理论、李嘉图等价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桥方程
• M=kY=kPy
• P-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
• y-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 k-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 M-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
•
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和制度等
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y在达到充分就业
时也是一个常数。
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
• 交易方程(MV=Py)
• 市场出清假说:无论是劳动市场还是产品市场
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供求情 况迅速进行调整。
自然率假说
• 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
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 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在长期中经济社会 总会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 一、宏观经济无效论 • 二、适应性预期错误论 • 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使用的或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 第九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 新古典模型 实际周期理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黏性工资和价格存在的理由
2、政策主张
•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 (2)反对斟酌使用的的货币政策。 • (3)力主单一政策规则 • 单一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
一的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 等因素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一、个人利益最大化 • 二、理性预期 • 三、市场出清 • 四、自然率假说
第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一、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渊源 • 二、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基础 • 三、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一、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渊源
• 1、理论渊源: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 的一个学派,货币主义。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 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 2、介绍货币主义理论的原因 • (1)货币数量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较
等。
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 的区别与联系
• 形式上基本一样 • 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V是固定不变的,而新货
币数量论中的V在短期中可轻微地变动。
自然率假说
• 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
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 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在长期中经济社会 总会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 货币需求方程 • 强调:如果表示价格及货币收入的单位发生变
化,那么需要的货币数量应同比例变动。
•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 新货币数量论同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区别与联系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 总财富。 • 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非人力财富指有形的财富,
包括货币持有量、债券、股票、资本品、不动产和耐用消
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其理论基础 是“卢卡斯批判”。
结论:一切 宏观经济政 策都是无效 的。要想使 政策有效, 必须具有一 定的欺骗性。
菲律普斯曲线说明政策无效性
2%
C
D
B
A
0
4%
6%
U
二、适应性预期错误论
• 1、适应性预期
• 指人们仅仅根据过而预测未来。凯恩斯主义者经常 使用适应性预期。
• 交易方程 • 方程涵义
– 由于V和y 是常量,价格P就随货币数量M正 比例变化。
– 这里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作用,即作为 流通手段的作用。
交易方程
• MV=Py
• P -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M -流通中的货币数 量;y -实际国民收入;V围的大小,
三、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 1、主要观点 • 2、政策主张
1、主要观点
•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及其
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 际国民收入。 •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 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 (4)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 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这
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
y决定于技术、资源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
态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2)庇古的剑桥方程
• 剑桥方程 • 方程涵义
– 价格水平同货币数量成正比,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 于货币数量的大小。
– 剑桥方程强调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 为财产的保存形式,侧重于货币的持有方面,暗含 着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强调货币交易媒介的作用。
• 剑桥方程(M=kY=kPy)
• 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
•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货币需求 方程。
• M/P=L(y,r)=L1(y)+L2(r)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明确指出投机动机而突出利息率的作用。
(4)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
二、理性预期
• 1、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
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 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 2、含义
• (1)经济主体是理性的。 • (2)为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利用一切的
信息。 •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
三、市场出清
为重要的内容; • (2)通过了解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可
更好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关内容。
二、货币数量论的理论基础
• 1、新货币数量论 • (1)费希尔的交易方程 • (2)庇古的剑桥方程 •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 • (4)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 • 2、自然率假说
(1)费希尔的交易方程
• 2、新古典主义的看法
• 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 • (1)不符合现实。因为人们预期未来时,不仅以过去
费品;人力财富指个人挣钱的能力。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
富能相互转化。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愈大, 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愈小,对货币的需求愈大。 反之亦然。
• 各种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一般来说,各种有形资产预
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愈少。
• 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资本品的转手量,个人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