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族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作用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汉族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作用的认识
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大国,其中,汉族是占有人数最多的大族。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汉族占全国人口91.51%。并且这大约13亿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国,在中国大陆,汉族分布于各个省份;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这个人口多、分布广的民族,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产生的影响一定是不容小觑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融合了大量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乌桓、柔然等。汉族与匈奴的融合过程十分曲折,为求得政治上的联合或曰双方关系的和平,汉匈统治阶级上层间开始“和亲”。这种“和亲”表面上是汉族人口的外向迁移,实质上却是匈奴民族汉化的开始。这是因为“和亲”不仅是汉朝宗室的公主嫁到匈奴,与此同时还有大批的使者、奴婢、匠人等随行,并带去大量的农产品、织物等,传播了汉族的文明,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匈奴,对推动匈奴上层的汉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战争流散在匈奴的汉人充实了匈奴的力量,占据了其人口的相当比例,同时也带去了新的生产技术,从而向匈奴社会的下层传播汉文化,并与部分匈奴人融合。汉末,百余部近五十余万匈奴人归附汉朝。他们中有的直接融入汉族,有的融入当时北方的其他民族中(如鲜卑等民族),但最终还是融入到汉族中。汉族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的过程与融合匈奴的过程极为相似,即向上层输出汉文化,而对其下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流散在北方草原地区的大量的汉族兵士和边民。实际上农业经济和牧业经济极大的互补性是汉族与草原游牧各族相互接近、相互联系的基本动力。
而汉族对于百越、蛮、夷等民族通过设县置郡,将其置于汉人的政治统治下,而后通过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徙,使汉族与南方各族交相杂处,逐步同化,进而融合。由于南方各民族大都是农业民族,因而汉化和与汉族融合的速度更快、更顺利。
汉族将多个民族融合起来,这种融合并不是汉族和某个民族的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多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等相互碰撞,互取长处,共同发展。
从衣着来说,“胡服骑射”给汉族的影响极大。唐以后,胡装以其舒适、便利的特点征服了汉民族,官庶上下乃至女子都尚穿此服。而如今,少数民族的日常着装大多与汉族的相同,只有在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还会保留着穿本民族特有的日常服装的风俗;在饮食方面,汉族不仅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学会了多种食用牛羊等大畜肉食的方法,还从西域各族那里学会食用“胡饭”、“胡饼”、“胡椒酒”、“胡羹”、“胡麻羹”等及高昌酿法和波斯酿法的葡萄酒,这些使汉族的食品种类大大地丰富起来。而现在这些食物基本成为了各族人民生活中常见的品种,除了部分民族禁忌一些特定的食物,比如猪肉、狗肉等;在住的方面,从东汉时起,游牧民族使用的折叠坐榻——胡床传入汉族地区,晋以后不仅流行北方,而且推广到江南。胡床的使用促使高足家具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现在,椅子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各地区各民族还衍出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花纹或造型的椅子。
在我看来,汉族凭着人口多且分布广的优势,以及它的民族血统多元性,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相当于一个民族文化“大熔炉”。汉族在各方面被周围的各种民族影响,又将这些
“新进之物”针对本民族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造,再将它们拿来对其他民族又在各方面进行积极的影响。因此,汉族在我国民族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