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资料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复习
⑷ 奥氏体化
⑸ 过冷奥氏体转变 ⑹ 固溶处理+时效: 固溶处理是指将合金加热到固溶线以上,保温并淬 火后获得过饱和的单相固溶体组织的处理。
时效是指将过饱和的固溶体加热到固溶线以下某温
度保温,以析出弥散强化相的热处理。
3、铁碳合金相图
点:符号、成分、温度 线:液固相线、水
平线、固溶线、固 溶体转变线 相区标注 组织组成物标注 复相组织组成物: 珠光体P(F+ Fe3C) 莱氏体Le(A+ Fe3C) Le’(P+Fe3C)
转变为M回,使硬度不仅不下降,反而升高的现象)
10、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W、Mo (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 的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
三、组织
㈠ 纯金属的组织 1、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晶体的过程 ⑴ 结晶的条件——过冷: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发生 结晶的现象。
奥氏体化后的晶粒度: 初始晶粒度: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2、冷却时的转变
⑴ 等温转变曲线及产物
A1
650℃ 过冷A 600℃ 过冷A 550℃
过冷A A→S
㈡ 合金的组织
1、相图 匀晶L 共晶L+ 共析 + 包晶L+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 不均匀的现象。 2、合金中的固态相变
⑴ 固溶体转变:AF
⑵ 共析转变:AP(F+Fe3C)
⑶ 二次析出:AFe3CⅡ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4分)1. 结构起伏: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就是这样处于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起彼伏,变化不定的状态之中仿佛在液态金属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极微小的固态结构一样,这种不断变化着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称为结构起伏。
2. 非自发形核:在液态金属中总是存在一些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并且液态金属在凝固时还要和型壁相接触,于是晶核就可以优先依附于这些现成的固体表面上形成,这种形核方式就是非自发形核。
3. 相:相是指合金中结构相同、成份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4. 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偏聚的溶质原子好像形成一个溶质原子“气团”,成为“柯氏气团”5. 选择结晶: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的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选择结晶。
6. 形变强化:在塑形变形过程中,随着金属内部组织的变化,金属的力学性能也将产生明显的变化,随着变形过程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形、韧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7. 晶胞:晶格中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二、选择题1.下列元素中能够扩大奥氏体相区的是( d )。
A WB MoC CrD Ni2.属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是( c )。
A W,Mo, CrB Mn, Fe, NiC Zr, Ti, NbD Si, Be, Co3.不能提高钢的淬透性的合金元素是( a )。
A CoB CrC MoD Mn4.调质钢中通常加入( c )元素来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
A CrB NiC MoD V5. 下列钢种属于高合金钢的是( d )A 40CrB 20CrMnTiC GCr15D W18Cr4V6. 选出全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的一组( b )A V、Cr、SB Al、Ni、SiC W、Mn、PD Mg、B、Cu7. 选出适合制作热作模具的材质( d )A 20CrMnTiB Cr12C 2Cr13D 5CrNiMo三、填空1. 铸锭组织的三个典型区域是(表层细晶粒区)、(内部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绪论基本概念:1.工艺性能:金属材料适应实际加工工艺的能力。
(分类)2.使用性能:金属材料在使用时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
(分类)3.组织:用肉眼,或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所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的情景。
宏观组织:用肉眼或用放大几十倍的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金属内部的各种宏观缺陷)显微组织:用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各个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4:结构: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第一章基本概念:1.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金属键;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键。
3.晶体:原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特性:(原子)规则排列;确定的熔点;各向异性;规则几何外形。
5.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6.配位数: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的原子数目。
7.晶面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面称为晶面族。
8.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9.多晶型性: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又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原子排列偏离理想结构的现象。
11.空位: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由于热振动脱离了结点位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的空结点。
12.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则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
13.柏氏矢量:在实际晶体中沿逆时针方向环绕位错线作一个闭合回路。
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的方向和步数作相同的回路,由回路的终点向起点引一矢量,该矢量即为这条位错线的柏氏矢量。
14.晶粒:晶体中存在的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而相互之间位向不相同的小晶体。
15.各向异性: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有所差异。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本)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6、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7、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8、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9、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0、固熔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11、结晶:纯金属或合金由液体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12、重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改变了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
13、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T0)和实际结晶温度(T1)之间存在的温度差。
14、铁素体: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5、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质量分数为6.69%的金属化合物。
16、奥氏体:碳溶解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7、珠光体:是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机械化合物。
18、莱氏体: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为莱氏体。
19、同素异构转变:一些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或压力的改变,还会发生晶体结构变化,即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变化,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20、实际晶粒度:某一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实际晶粒度,它决定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
21、马氏体: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具有很大的晶格畸变,强度很高。
22、贝氏体:渗碳体分布在含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或的两相混合物。
根据形貌不同又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23、淬透性: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的能力。
24、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获得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25、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组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资料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复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门:1、钢铁材料的冶炼介绍金属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生产过程。
重点放在钢铁材料的生产过程。
2、金属的性能介绍金属的物理、化学、力学及工艺等性能。
3、金属学的基础知识介绍金属和合金的晶体构造及其结晶过程,以及金属的成分、温度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
4、钢的热处理介绍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和方法。
5、常用的金属材料介绍碳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及用途。
鉴于机械专业技校生掌握这门课的必需性以及同学们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平时往往还未全面掌握,在期末进行复习时,提高他们复习效率,帮助他们理解和融会贯通尤为重要,采用一般从前到后按顺序复习方法,往往效果不太好,为此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概括全书,提出了“顺口溜”的复习方法,共10句,它们是:1金属材料热处理,2钢铁材料最重要。
3铁碳相图作纲要,4选材热处理有依靠。
5硬质合金作刀具,6轴承合金作滑动。
7正火退火去应力,8淬火回火变魔术。
9牢牢记住主干线,10成分组织与性能。
首先要求大家熟读这10句话,多读几遍,然后一句一句加以理解。
1金属材料热处理同学们读这句话,首先要知道,这本书主要由金属材料和热处理两部分组成,要知道金属材料分类和工厂中热处理种类。
热处理共分正火、退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等五种。
2钢铁材料最重要读这句话大家要知道,工厂中用得最多的材料是钢和铁,许多重要关键场合都是用钢铁材料制造的,钢铁的产量、质量,在当今世界甚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
同时同学们要简单了解钢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钢与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材料,它们彼此之间的性能完全不一样,联系到以后的热处理,即使是同一种钢,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其最后性能不一样。
3铁碳相图作纲要4选材热处理有依靠读了这两句话,同学们要知道,铁碳相图,是我们选材的基础,它是清楚地表明了铁碳合金成分、温度、组织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个“地图”,同一种成分不同温度,同一种温度不同成分,它们组织不同,以及室温组织随含碳量的变化,最终导致钢材力学性能的变化,只有掌握和透彻理解铁碳相图,才能得心应手地选材用材。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金属晶体非晶体位错金属键晶格晶胞晶向晶向指数晶面晶面指数同素异晶转变单晶体多晶体非晶态金属晶界相界亚晶界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置换原子间隙原子间隙化合物间隙相凝固结晶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过冷度成分过冷光滑界面粗糙界面形核率结构起伏能量起伏过冷度成分起伏均勺形核非均勺形核变质处理相相图金属化合物加工硬化白口铸铁奥氏体珠光体铁素体滑移孪生临界分切应力变形织构制耳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扩散淬火调质处理回火回火脆性钢中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低温莱氏体二次渗碳体晶体缺陷伪共晶离异共晶伪共析形变热处理冷加工热加工枝晶偏析柯氏气团惯习面可锻铸铁灰口铸轶球墨铸铁蠕墨铸铁蠕变蠕变极限持久强度二、填空题:1.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为,,。
2.设从坐标原点所引一有向直线上有一点的坐标x、y、z分别为3、2、-1,则该直线所代表的晶向的晶向指数为。
3.设有一晶面和坐标轴x、y、z的截距分别为5、3、2,则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
4.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为晶面,最密的晶向为晶向。
5.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为晶面,最密的晶向为晶向。
6.金属结晶凝固时,晶体长大的机制主要有,,三种。
7.铸锭宏观组织的三晶区指,,。
8.液态金属结晶时,要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两个过程,在过冷条件下,形核的推动力是,阻力是。
9.金属原子排列的不完整性叫,分为,,三种。
10.再结晶时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新的无畸变的晶粒和周围基体的,晶界移动的方向是。
11.再结晶后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晶界移动的方向是。
12.第二相粒子强化的位错机制主要有,两种。
13.化学热处理的一般过程通常由,,三个基本过程组成。
14.合金的结晶需要满足,,的条件。
15.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17.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有,两种形式。
18.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面为晶面,滑移方向为晶向,滑移系有个。
19.体心立方金属的滑移面为晶面,滑移方向为晶向,滑移系有个。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热强性:在室温下,钢的力学性能与加载时间无关,但在高温下钢的强度及变形量不但与时间有关,而且与温度有关,这就是耐热钢所谓的热强性;2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同热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获得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综合效果的工艺方法;3热硬性:热硬性是指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4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的热处理工艺;5回火脆性:是指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6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7回火稳定性:在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称为回火稳定性;8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9水韧处理:将钢加热至奥氏体区温度1050-1100℃,视钢中碳化物的细小或粗大而定并保温一段时间每25mm壁厚保温1h,使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基本上都固溶到奥氏体中,然后在水中进行淬火,从而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10分级淬火: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首先淬入温度略高于钢的Ms点的盐浴或碱浴炉中保温,当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再从浴炉中取出空冷至室温,完成马氏体转变;11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是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分解直接得到全部马氏体含残留奥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12季裂:它指的是经冷变形后的金属内有拉伸应力存在又处于特定环境中所发生的断裂; 13奥氏体化: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形成奥氏体的金属热处理过程;14本质晶粒度:本质晶粒度用于表征钢加热时晶粒长大的倾向;二、简答:1 何为奥氏体化简述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答:1、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形成奥氏体的金属热处理过程;2、它是一种扩散性相变,转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形核;将珠光体加热到Ac1以上,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奥氏体优先形核;珠光体群边界也可形核;在快速加热时,由于过热度大,铁素体亚边界也能形核;2长大;奥氏体晶粒长大是通过渗碳体的溶解、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扩散和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为了相平衡,奥氏体的两个相界面自然地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推移,奥氏体便不断长大;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铁素体消失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通过碳原子扩散,残余渗碳体逐渐溶入奥氏体;4奥氏体的均匀化;残余渗碳体完全溶解后,奥氏体中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只有经长时间的保温或继续加热,让碳原子进行充分地扩散才能得到成分均匀的奥氏体;2 奥氏体晶粒大小对冷却转变后钢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简述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答:1、奥氏体晶粒度大小对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奥氏体晶粒度越细小,冷却后的组织转变产物也越细小,其强度也越高,此外塑性,韧性也较好;但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持时间过长会显着降低钢的冲击韧度、减少裂纹扩展功和提高脆性转变温度;2、奥氏体晶粒大小是影响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下列因素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2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的实际形成温度越高,形核率和长大速度越大,则奥氏体的起始晶粒越细小,但快速加热时,保温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晶粒反而更加粗大;3钢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在一定含碳量范围内,随着奥氏体中含碳量的增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及铁的自扩散速度增大,晶粒长大倾向增加,但当含碳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碳能以未溶碳化物的形式存在,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减小;4钢的原始组织的影响钢的原始组织越细,碳化物弥散速度越大,奥氏体的起始晶粒越细小,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越细小;3 简述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因素;答:奥氏体成分含碳量、合金元素、奥氏体状态钢的原始组织、奥氏体化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及应力和塑性变形;1、含碳量的影响亚共析钢随奥氏体含碳量增加,使C曲线右移,Ms和Mf点降低;过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使C曲线向左移,Ms和Mf点降低;2、合金元素的影响除Co、AlWAl>%外,所有合金元素的溶解到奥氏体中后,都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Ms和Mf点降低;3、奥氏体状态的影响奥氏体化温度越低,保温时间越短,奥氏体晶粒越细小,C曲线左移;4、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影响在奥氏体状态下承受拉应力会加速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承受压应力则会阻碍这种转变;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有加速奥氏体转变的作用,C曲线左移;4简述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答:1、片状珠光体组织:WC=%的奥氏体在近于平衡的缓慢冷却条件下形成的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组织;性能:主要决定于片间距;片间距越小,钢的断裂强度和硬度均随片间距的缩小而增大;随片间距减小,钢的塑性显着增加;片间距减小,塑性变形抗力增大,故强度;硬度提高;2、粒状珠光体组织:渗碳体呈颗粒状分布在连续的铁素体基体中的组织性能:主要取决于渗碳体颗粒的大小,形态与分布;钢的成分一定时,渗碳体颗粒越细,相界面越多,则刚的硬度和强度越高;碳化物越接近等轴状、分布越均匀,则钢的韧性越好;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和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较好,冷变形性能,可加工性能以及淬火工艺性能都比珠光体好;5何为马氏体简述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及转变特点;答:是碳在α-Fe中过饱和的间隙固溶体;2、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在钢中有两种:体心正方结构WC<%,c/a=1;体心正方结构WC>%,c/a>1;组织形态: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200℃以上,WC<%,完全形成板条马氏体,因其体内含有大量位错又称位错马氏体;特点强而韧%<WC<1%,为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物;200℃以下,WC>%,完全形成片状马氏体,因其亚结构主要为孪晶又称孪晶马氏体;特点硬而脆4、1马氏体的显着特点是高硬度和高强度,原因包括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及板条马氏体束大小;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的硬度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其强度;2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5、1无扩散性;奥氏体成分保留在马氏体中2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3马氏体转变具有特定的惯习面和位向关系4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6 简述淬火钢的回火转变、组织及淬火钢在回火时的性能变化;答:1、钢的回火转变包括五个方面180℃-100℃以下温度回火,马氏体中碳的偏聚,组织是马氏体马氏体: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280℃-100℃回火,马氏体开始分解,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和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回火马氏体;3200℃-300℃回火,残余奥氏体开始转变,组织是回火马氏体4200℃-400℃回火,碳化物的转变为Fe3C,组织是回火托氏体回火托氏体:由针状α相和无共格联系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5500℃-650℃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回复或再结晶,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回复或再结晶的铁素体和粗粒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2、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总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7 简述回火脆性的分类、特点及如何消除;答:1分类: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250℃-400℃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450℃-650℃2特点第一类回火脆性:1具有不可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1具有可逆性;2与后的有关3与组织状态无关,但以M的脆化倾向3如何消除第一类回火脆性:无法消除,合金元素会提高脆化温度;第二类回火脆性:1选择含杂质元素极少的优质钢材以及采用形变热处理;2加入适量的Mo、W等合金元素阻碍杂质元素在晶界上便聚;3对亚共析钢在A1~A3临界区可采用4采用高温回火后快冷的方法可抑制回火脆性,但不适用于对回火脆性敏感的较大工件;8 叙述淬透性和淬硬性及淬透性和实际条件下淬透层深度的区别;答:1、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它反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有关;临界冷却速度越慢,淬透性越大;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示;2、淬硬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硬化的能力,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大;用淬火马氏体可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示;3、实际条件下的淬透层深度:是指具体条件下测定的半马氏体区至表面的深度;4、区别:1同一材料的淬透层深度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透层深;2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是钢的一种属性;相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的同一钢种,其淬透性是确定不不变的;9 何谓淬火热应力、组织应力影响因素都是什么简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造成的变形规律;答:1、淬火热应力: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内外的温度差异导致热涨或冷缩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内应力;2、组织应力:工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造成组织转变不同时,引起内外比体积的不同变化而引起的内应力;3、影响因素:1含碳量的影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热应力作用逐渐减弱组织应力逐渐增强;2合金元素的影响:加入合金元素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增加;3工件尺寸的影响:a.在完全淬透的情况下随着工件直径的增大淬火后残余应力将由组织应力性逐渐变成热应力性;b.在未完全淬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应力特性是与热应力相似的,工件直径越大淬硬层越薄,热应力特性越明显;4淬火介质和冷却方法的影响:如果在高于Ms点以上的温度区域冷却速度快而在温度低于Ms点区域冷却速度慢则为热应力性,反之则为组织应力型;4、变形规律:1热应力引起的变形①沿最大尺寸方向收缩,沿最小尺寸方向伸长;②平面凸起,直角变钝,趋于球形;③外径胀大,内径缩小;2组织应力引起变形与热应力相反;10 何谓回火叙述回火工艺的分类,得到的组织,性能特点及应用;答:1、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2、分类: 低温回火:1得到回火马氏体;2在保留高硬度、高强度及良好的耐磨性的同时又适当提高了韧性,降低内应力;3适用于刀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件及高频表面淬火件;中温回火:1得到回火托氏体;2基本消除了淬火应力,具有高的弹性极限,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3适用于弹簧热处理及热锻模具;高温回火:1得到回火索氏体;2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3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件如轴、齿轮等热处理;也可作为要求较高精密件、量具等预备热处理;11 简述化学热处理的一般过程;渗碳的工艺、渗层深度、渗碳后表层含碳量、用钢、热处理、组织和应用;答:1、过程:1介质渗剂的分解2工件表面的吸收3原子向内部扩散;2、渗碳工艺:气体渗碳法,固体渗碳,离子渗碳3、渗碳层厚度由表面到过度层一半处的厚度:一般为-2mm;4、渗碳层表面含碳量:以%%为最好;5、用刚:为含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碳高则心部韧性降低;6、热处理:常用方法是渗碳缓冷后,重新加热到Ac1+30-50℃淬火分三类:遇冷直接淬火、一次淬火、二次淬火+低温回火;7、组织:表层:高碳M回+颗粒状碳化物+A少量心部:低碳M回+铁素体淬透时、铁素体+索氏体8、应用:拖拉机履带板,坦克履带板。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3、晶面族、晶向族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5、晶胞6、二次渗碳体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9、相、组织10、伪共晶、离异共晶11、临界变形度12、淬透性、淬硬性13、固溶体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15、成分过冷16、间隙固溶体17、临界晶核18、枝晶偏析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0、反应扩散21、临界分切应力22、调幅分解23、二次硬化24、上坡扩散25、负温度梯度26、正常价化合物27、加聚反应28、缩聚反应四、简答1、简述工程结构钢的强韧化方法。
(20分)2、简述Al-Cu二元合金的沉淀强化机制(20分)3、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18-8型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时会产生晶间腐蚀?如何防止或减轻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4、为什么大多数铸造合金的成分都选择在共晶合金附近?5、什么是交滑移?为什么只有螺位错可以发生交滑移而刃位错却不能?6、根据溶质原子在点阵中的位置,举例说明固溶体相可分为几类?固溶体在材料中有何意义?7、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时,有时会形成微观偏析,有时会形成宏观偏析,原因何在?8、应变硬化在生产中有何意义?作为一种强化方法,它有什么局限性?9、一种合金能够产生析出硬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0、比较说明不平衡共晶和离异共晶的特点。
11、枝晶偏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除?1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14、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15、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为什么钢的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在γ-Fe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Fe相区进行会有什么结果?17、一个楔形板坯经冷轧后得到相同厚度的板材,再结晶退火后发现板材两端的抗拉强度不同,请解释这个现象。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复习课件
淬火是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以增加硬度和耐磨性的一种工艺方法。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降低内应力、提高韧性的一种工艺方法。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用途,如刀具、模具、轴承等。
相变是指在热处理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晶体结构的变化和相的转变。
在相变过程中,金属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如硬度和韧性的变化等。
相变是热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之一,它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控制相变是实现金属材料高性能化的关键之一,也是研究和应用热处理工艺用于电子、能源、通信、医疗等领域,作为传感器、执行器、能源转换器件和医疗设备等的关键元件。
应用领域
05
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高温合金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温合金
如钛合金、镁合金等,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点,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02
01
整个金属由一个晶格结构组成,具有各向异性。
单晶体
由许多单晶体组成,具有各向同性。
多晶体
没有晶格结构,不具有晶体性质。
非晶体
03
加工硬化
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
01
弹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可逆的变形。
02
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逆的变形。
02
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子排列的变化、相变、晶体结构的变化等。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复习课件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金属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力学特性,以及金属原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学科。
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过程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改善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
本文结合实例,从金属学和热处理两个方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金属学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性质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组成决定的,因此,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均受它的原子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金属的主要性质有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等。
它们的性质决定了金属在工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金属的加工工艺金属加工是指采用机械、热处理、电子和化学等不同类型的加工方法,改变金属原材料的形状、性能和结构,以达到使用和生产需要的加工工艺。
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有冲压、锻造、焊接、切削等。
二、热处理1、热处理的种类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技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以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技术手段。
热处理的分类很多,其中包括:硬化、回火、淬火、正火、调质等。
2、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同时热处理还可以改变材料的尺寸、形状和外观等。
热处理是衡量金属材料质量的关键性步骤之一,因此,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金属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力学特性,及其原材料加工工艺的学科,金属加工工艺可以改变金属原材料的形状、性能和结构,以达到使用和生产需要。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等技术,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以改善材料性能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尺寸、形状和外观等。
正确运用金属学和热处理知识,可以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一节金属1度系数为负值。
第二节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体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熔点2、各向异性非晶体为各向同性23、为了清楚地表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常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点阵。
这些点阵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常人4567、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主要是指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其中体心立方结构(BCC)每个晶胞含有2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8,致密度是68%面心立方结构(FCC)每个晶胞含有4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12;致密度是74%密排六方结构(HCP)每个晶胞含有6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12,致密度是74% 。
8、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AB AB AB……,构成密排六方结构ABCABCABC……,构成面心立方结构9、通常以[uvw]表示晶向指数的普遍形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成为晶向族,<uvw>表示晶面指数的一般表示形式为(hkl)晶面族用大括号{hkl}表示10、在立方结构的晶体中,当一晶向[uvw]位于或平行于某一晶面(hkl)时,必须满足以下关系:hu+kv+lw=0当某一晶向与某一晶面垂直时,则其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必须完全相等,即u=b、v=k、w=l。
12、由于多晶体中的晶粒位向是任意的,晶粒的各向异性被互相抵消,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整个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称之为伪等向性。
一般金属都是多晶体第三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体中的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它是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2、刃型位错的重要特征:1、刃型位错有一额外半原子面;2、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管道3、位错线与晶体的滑移方向相垂直,位错线运动的方向垂直于位错线螺型位错的重要特征:1、螺型位错没有额外半原子面;2、螺型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管道,其中只有切应变,而无正应变3、位错线与晶体的滑移方向平行,位错线运动的方向与位错线垂直4、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就是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就是螺型位错。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复习
晶胞:为了反映晶格的对称性,常取最小重复单元的几倍作为重复单元。
a
c
b
α
β
γ
*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
晶系
布拉菲点阵
晶系
布拉菲点阵
三斜Triclinic a≠b≠c ,α≠β≠γ 单斜 Monoclinic a≠b≠c, α=γ=90º≠β 正交 a≠b≠c,α=β=γ=90º
原子半径
原子个数:6 配位数: 12 致密度:0.74 常见金属: Mg、Zn、 Be、Cd等
晶格常数:底面边长 a 和高 c, c/a=1.633
密排立方
*
面心立方晶格与密排六方晶格密排面的堆垛顺序 密排六方晶格的堆垛顺序为ABABAB… 面心立方晶格的堆垛顺序为ABCABCABC…
简单三斜 简单单斜 底心单斜 简单正交 底心正交 体心正交 面心正交
六方 Hexagonal a1=a2=a3≠c,α=β=90º , γ=120º 菱方 Rhombohedral a=b=c, α=β=γ≠90º 四方(正方)Tetragonal a=b≠c, α=β=γ=90º 立方 Cubic a=b=c, α=β=γ=90º
*
四面体间隙--FCC
四面体间隙的数目 四面体间隙半径
*
三种典型金属结构的晶体学特点
*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晶向:连接晶体中任意原子列的直线。 晶面:穿过晶体的原子面(平面)。 国际上通用米勒指数标定晶向和晶面。
*
(1) 建立以晶轴a,b,c为坐标轴的坐标系,各轴上的坐标长度单位分别是晶胞边长a,b,c,坐标原点在待标晶向上; (2) 选取该晶向上原点以外的任一点P(xa,yb,zc); (3) 将x,y,z化成最小的简单整数u,v,w, 且u : v : w = x : y : z; 将u,v,w三数置于方 括号2内就得到晶向指数[uvw]。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绪论基本概念:1.⼯艺性能:⾦属材料适应实际加⼯⼯艺的能⼒。
(分类)2.使⽤性能:⾦属材料在使⽤时抵抗外界作⽤的能⼒。
(分类)3.组织:⽤⾁眼,或不同放⼤倍数的放⼤镜和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属材料内部的情景。
宏观组织:⽤⾁眼或⽤放⼤⼏⼗倍的放⼤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属内部的各种宏观缺陷)显微组织:⽤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各个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尺⼨、相对数量和分布,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4:结构:晶体中原⼦的排列⽅式。
第⼀章基本概念:1.⾦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升⾼⽽增加。
2.⾦属键;⾦属正离⼦和⾃由电⼦之间相互作⽤⽽形成的键。
3.晶体:原⼦(离⼦)按⼀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特性:(原⼦)规则排列;确定的熔点;各向异性;规则⼏何外形。
5.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何单元。
6.配位数:晶格中任⼀原⼦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的原⼦数⽬。
7.晶⾯族:原⼦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称为晶⾯族。
8.晶向族:原⼦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9.多晶型性: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属会由⼀种晶体结构向另⼀种晶体结构转变。
⼜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原⼦排列偏离理想结构的现象。
11.空位:晶格结点上的原⼦由于热振动脱离了结点位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的空结点。
12.位错:晶体中有⼀列或若⼲列原⼦发⽣了有规则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百⾄⼏万个原⼦间距、宽约⼏个原⼦间距范围内的原⼦离开其平衡位置,发⽣了有规律的错动。
13.柏⽒⽮量:在实际晶体中沿逆时针⽅向环绕位错线作⼀个闭合回路。
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的⽅向和步数作相同的回路,由回路的终点向起点引⼀⽮量,该⽮量即为这条位错线的柏⽒⽮量。
14.晶粒:晶体中存在的内部晶格位向完全⼀致,⽽相互之间位向不相同的⼩晶体。
金属学及其热处理知识点
⾦属学及其热处理知识点第⼀章⾦属与合⾦的晶体结构1、晶体:原⼦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2、晶体与⾮晶体的区别:①晶体中原⼦等质点是规则排列的,⾮晶体中质点是⽆规则堆积在⼀起的;②晶体具有明显、固定的熔点,伴有体积与性能的突变;③晶体有各向异性,⾮晶体则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不同⽅向上的性能有差异)。
3、空间点阵:⼏何点(原⼦)在空间排列的阵列。
晶格:⼏何点(原⼦)排列的空间格架。
4、晶胞:晶格中体积最⼩,对称性最⾼的平⾏六⾯体,是能代表原⼦排列形式特征的最⼩⼏何单元。
5、晶系与布拉菲点阵:7种晶系(⽴⽅、正⽅、斜⽅、菱⽅、六⽅、单斜、三斜),14种布拉菲点阵。
6、晶胞的结点数(原⼦数)计算:N=Ni+Nf/2+Nc/8。
(Ni,Nf,Nc为晶胞内,晶胞⾯上,晶胞⾓上的结点数)7、晶向:晶体点阵中,由阵点组成的任⼀直线,代表晶体空间内的⼀个⽅向,称为晶向。
晶向指数表⽰,最⼩正整数化[uvw]8、晶⾯:晶体点阵中,由阵点所组成的任⼀平⾯,代表晶体的原⼦平⾯,称为晶⾯。
晶⾯不能通过原点,⽤最⼩整数化(ukl)表⽰,ukl代表晶⾯在各轴的截距的倒数。
与那个轴平⾏,截距就为∞。
9、晶向族:晶体中原⼦密度相同(即原⼦列中两个原⼦间距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向。
⽤表⽰,例<100>的晶向族有:[100]、[010]、[001]、[ī00]、[0ī0]、[00ī]。
10、晶⾯族:晶体中原⼦排列分布相同⽽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等同晶⾯。
⽤{uvw}表⽰,例{100}的晶⾯族有:(100)、(010)、(001)、(ī00)、(0ī0)、(00ī)。
11、晶带:晶体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晶⾯形成的集合。
12、晶带⾯:在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中平⾏于某⼀轴向的所有晶⾯均属于同⼀个晶带,这些晶⾯叫做晶带⾯。
13、晶带轴:与晶带⾯的交线相互平⾏,通过坐标原点的那条平⾏直线成为晶带轴。
晶带轴的晶向指数即为该晶带的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大小取决与冷却速度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细化晶粒的方法: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与搅拌。
铸锭三个晶区的形成机理:1表面细晶区:当高温液体倒入铸模后,结晶先从模壁开始,靠近模壁一层的液体产生极大的过冷,加上模壁可以作为非均质形核的基底,因此在此薄层中立即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形成表面细晶区。
2柱状晶区:在表面细晶区形成的同时,铸模温度迅速升高,液态金属冷却速度减慢,结晶前沿过冷都很小,不能生成新的晶核。
垂直模壁方向散热最快,因而晶体沿相反方向生长成柱状晶。
3中心等轴晶区:随着柱状晶的生长,中心部位的液体实际温度分布区域平缓,由于溶质原子的重新分配,在固液界面前沿出现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区的扩大,促使新的晶核形成长大形成等轴晶。
由于液体的流动使表面层细晶一部分卷入液体之中或柱状晶的枝晶被冲刷脱落而进入前沿的液体中作为非自发生核的籽晶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或烧结、或用其它方法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相:在合金中,通过组成元素(组元)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与性质,并以明确界面分开的成分均一组成部分称为合金相。
奥氏体与铁素体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
不同点:铁素体为体心结构,奥氏体面心结构;铁素体最高含碳量为0.0218%,奥氏体最高含碳量为2.11%,铁素体是由奥氏体直接转变或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得到,奥氏体是由包晶或由液相直接析出的;存在的温度区间不同。
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渗碳体,成份、结构、性能都相同。
不同点:来源不同,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是共析转变得到的;形态不同二次渗碳体成网状,共析渗碳体成片状;对性能的影响不同,片状的强化基体,提高强度,网状降低强度。
塑性变形的方式:以滑移和孪晶为主。
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显微组织出现纤维组织,杂质沿变形方向拉长为细带状或粉碎成链状,光学显微镜分辨不清晶粒和杂质。
亚结构细化,出现形变织构。
性能: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比电阻增加,导电系数和电阻温度系数下降,抗腐蚀能力降低等。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之为再结晶。
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①再结晶退火温度: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一定时),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粗大;②冷变形量:一般冷变形量越大,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越低,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完成再结晶的温度趋于恒定;③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晶粒也越细;④微量溶质与杂质原子,一般均起细化晶粒的作用;⑤第二相粒子,粗大的第二相粒子有利于再结晶,弥散分布的细小的第二相粒子不利于再结晶;⑥形变温度,形变温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高,晶粒粗化;⑦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使再结晶温度升高。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随加热温度的升高会发生的一些变化:显微组织经过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由破碎的或纤维组织转变成等轴晶粒,亚晶尺寸增大;储存能降低,内应力松弛或被消除;各种结构缺陷减少;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度提高;电阻下降,应力腐蚀倾向显著减小。
转变产物(P、B、M)的特征、性能特点:片状P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P体,Fe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
3第二相的数量越多,对塑性的危害越大;片状与粒状相比,片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差;上贝氏体为羽毛状,亚结构为位错,韧性差;下贝氏体为黑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为位错,位错密度高于上贝氏体,综合机械性能好;低碳马氏体为板条状,亚结构为位错,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碳马氏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脆化现象;回火脆性。
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以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相图;表示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系中合金状态和温度成分的关系图解,状态图退火;将钢热至临界点ac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及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正火的目的: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消除热加工缺陷;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
形变强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机理:随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结果即产生固定的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增加,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加工硬化)形变强化的实际意义(利与弊):强化金属的有效方法,对一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可以用形变强化的方法提高材料的强度,可使强度成倍的增加;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加工成形的重要因素,使金属均匀变形,使工件或半成品的成形成为可能,如冷拔钢丝、零件的冲压成形等;形变强化还可提高零件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零件的某些部位出现应力集中或过载现象时,使该处产生塑性变形,因加工硬化使过载部位的变形停止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另一方面形变强化也给材料生产和使用带来麻烦,变形使强度升高、塑性降低,给继续变形带来困难,中间需要进行再结晶退火,增加生产成本。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形成的固相,其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
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固溶强化。
魏氏组织;强化机理:一是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对滑移面上运动的位错有阻碍作用;二是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形成的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三是溶质原子在层错区的偏聚阻碍扩展位错的运动。
所有阻止位错运动,增加位错移动阻力的因素都可使强度提高。
固溶强化规律:①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②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③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用大于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元素;④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价电子数差越大,则强化作用越大。
方法:合金化,即加入合金元素。
细晶强化:随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也得到改善的现象,细化晶粒不但可以提高强度又可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是一种较好的强化材料的方法。
机理:晶粒越细小,位错塞集群中位错个数(n)越小,应力集中越小,所以材料的强度越高。
规律:晶界越多,晶粒越细,方法:结晶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及搅拌的方法增加形核率细化晶粒。
对于冷变形的金属可以通过控制变形度、退火温度来细化晶粒。
可以通过正火、退火的热处理方法细化晶粒;在钢中加入强碳化物物形成元素。
改善塑性和韧性的机理晶粒越细小,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的应变度差越小,变形越均匀,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的机会也越小。
晶粒越细小,应力集中越小,不易产生裂纹;晶界越多,易使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变化,裂纹不易传播,所以韧性就好。
提高或改善金属材料韧性的途径:①尽量减少钢中第二相的数量;②提高基体组织的塑性;③提高组织的均匀性;④加入Ni及细化晶粒的元素;⑤防止杂质在晶界偏聚及第二相沿晶界析出。
碳通常在奥氏体区(930~950℃)进行,而且时间较长的原因。
虽然碳原子在α-Fe比γ-Fe中扩散系数大(1分),但钢的渗碳通常在奥氏体区进行,因为可以获得较大的渗层深度。
因为:①根据,,温度(T)越高,扩散系数(D)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温度越高原子热振动越激烈,原子被激活而进行迁移的几率越大,扩散速度越快;②温度高,奥氏体的溶碳能力大,1148℃时最大值可达2.11%,远比铁素体(727℃,0.0218%)大,③钢表面碳浓度高,浓度梯度大,扩散速度越快;④时间要足够长,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造成碳原子的宏观迁移;再结晶温度: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小时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再结晶(>95%转变量)的温度。
再结晶温度并不是一个物理常数,这是因为再结晶前后的晶格类型不变,化学成分不变,所以再结晶不是相变。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纯度越高T再越低;变形度越大T再越低;加热速度越小T再越高。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1原子尺寸因素:尺寸差越小溶解度越大。
2负电性因素:在形成固溶体的情况下,溶解度随负电性差的减小而增大。
3、电子浓度因素:电子浓度越小,越易形成无限固溶体。
4、晶体结构因素:晶格类型相同溶解度较大。
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有何异同点?相同点:都具有金属的特性;不同点:结构不同,固溶体的结构与溶剂的相同,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键合方式不同,固溶体为金属键,金属化合物为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混合键;性能不同,固溶体的塑性好、强度、硬度低,金属化合物,硬度高、熔点高、脆性大;在材料中的作用不同固溶体多为材料的基体,金属化合物为强化相。
Cr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有:溶入基体,提高淬透性,固溶强化;形成第二相提高强度、硬度;含量超过13%时提高耐腐蚀性;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抗氧化能力。
Cr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发生。
Mn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有:溶入基体,提高淬透性,固溶强化;形成第二相提高强度、硬度;含量超过13%时形成奥氏体钢,提高耐磨性;消除硫的有害作用。
Mn促进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发生,促进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Ni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有:溶入基体,提高淬透性,固溶强化;扩大奥氏体区,提高钢的韧性,降低冷脆转变温度。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Nb、Zr,V)的主要作用有:形成碳化物提高硬度、强度、耐磨性,提高回火稳定性,细化晶粒,防止晶间腐蚀。
论述钢材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
答:①过共析钢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较慢出现网状二次渗碳体时,使钢的脆性增加,脆性的网状二次渗碳体在空间上把塑性相分割开,使其变形能力无从发挥。
解决方法,重新加热正火,增加冷却速度,抑制脆性相的析出。
②淬火马氏体在低温回火时会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时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不可避免,第二类回火脆性,可重新加热到原来的回火温度,然后快冷恢复韧性。
③工件等温淬火时出现上贝氏体时韧性降低,重新奥氏体化后降低等温温度得到下贝氏体可以解解。
④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晶粒粗大韧性降低。
如:过共析钢淬火温度偏高,晶粒粗大,获得粗大的片状马氏体时,韧性降低;奥氏体晶粒粗大,出现魏氏组织时脆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