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接入网概述
5G学习总结_5G网络整体架构及功能
5G网络整体架构及功能1、5G网络的整体架构5G的网络架构主要包括5G接入网和5G核心网,其中NG-RAN代表5G 接入网,5GC代表5G核心网。
2、5G接入网(NG-RAN)5G接入网主要包含一下两个节点:gNB: 为5G网络用户提供NR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和功能ng-eNB:为4G网络用户提供NR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和功能其中gNB和gNB之间,gNB和ng-eNB之间,ng-eNB和gNB之间的接口都为Xn接口2.1、gNB和ng-eNB的主要功能1、无线资源管理相关功能:无线承载控制,无线接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UE的动态资源分配(调度)2、数据的IP头压缩,加密和完整性保护3、在用户提供的信息不能确定到AFM的路由时,为在UE在附着的时候选择到AMF路由;4、将用户平面数据路由到UPF5、提供控制平面信息向AMF的路由6、连接设置和释放7、寻呼消息的调度和传输8、广播消息的调度和传输9、移动性和调度的测量和测量报告配置10、上行链路中的传输级别数据包标记;11、会话管理13、QoS流量管理和无线数据承载的映射14、支持处于RRC_INACTIVE状态的UE15、NAS消息的分发功能16、无线接入网络共享17、双连接18、支持NR和E-UTRA之间的连接3、5G核心网(5GC)5G的核心网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AMF:主要负责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控制面)UPF:用于支持用户平面功能SMF:用于负责会话管理功能3.1、AMF的主要功能1、NAS信令终止2、NAS信令安全性3、AS安全控制4、用于3GPP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的CN间节点信令5、空闲模式下UE可达性(包括控制和执行寻呼重传)6、注册区管理7、支持系统内和系统间的移动性8、访问认证、授权,包括检查漫游权9 、移动管理控制10、SMF(会话管理功能)选择3.2、UPF的主要功能1、系统内外移动性锚点2、与数据网络互连的外部PDU会话点3、分组路由和转发4、数据包检查和用户平面部分的策略规则实施5、上行链路分类器,支持将流量路由到数据网络6、分支点以支持多宿主PDU会话7、用户平面的QoS处理,例如,包过滤,门控,UL / DL速率执行8、上行链路流量验证(SDF到QoS流量映射)9、下行链路分组缓冲和下行链路数据通知触发3.3、SMF的主要功能1、会话管理2、UE IP地址分配和管理3、选择和控制UP功能4、配置UPF的传输方向,将传输路由到正确的目的地5、控制政策执行和QoS的一部分6、下行链路数据通知3.4、各个逻辑节点的主要功能图5G接入网和5G核心网之间的功能划分。
第五章 用户接入网
20
(5)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
AN系统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协调AN内UPF、SPF、 CF和TF的指配、操作和维护,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 (经UNI)和业务节点(经SNI)的操作功能。主要 功能有: ①配置和控制。 ②指配协调。 ③故障检测和指示。 ④用户信息和性能数据收集。 ⑤安全控制。 ⑥协调UPF和SN(经SNI)的即时管理和操作功能。 ⑦资源管理。 21
15
图5.6 接入网功能结构的分层
16
(1)用户口功能(UPF)
用户口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 心功能和管理功以相适配。主要功能有: ①终结UNI功能。 ②A/D转换和信令转换。 ③UNI的激活/去激活。 ④处理UNI承载通路/容量。 ⑤UNI的测试和UPF的维护。 ⑥管理和控制功能。
4
5.1.3 接入网的特点 接入网不同于核心网的特点 : 1. 业务量密度低 2. 缺乏规模经济,成本高 3. 成本差异大 4. 成本与业务量无关 5. 运行环境恶劣 6. 技术变化慢
5
表5.1 接入网与核心网的主要区别
核心网 电信设施共享 高度综合集成 使用率高 工作在可控环境 现代新技术为主 技术演进迅速 软件为主 成本下降 数字技术为主 接入网 电信设施专用 分散独立 使用率低 工作在恶劣环境 原始老技术为主 技术演进迟缓 软件为主 成本上升 模拟技术为主
11
5.2.3 功能结构
1.接入网定义与定界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 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 (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传送 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通常,接入网 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不作处理,可以看作是 一个与业务和应用无关的传送网。
接入网概述
交接箱:由交接箱开始经较小线径较小对数的配线 电缆(每组几十对)连至分线盒。
分线盒:由分线盒开始通常是若干单对或双对双绞 线直接与用户终端处的网路接口(NI)相 连,用户引入线为用户专用,NI为网络设 备和用户设备的分界点。
1.2.2 光纤接入网 光纤接入网(或称光接入网)(OAN)是以光纤为 传输介质,并利用光波作为光载波传送信号的接入 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远端交换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 光纤通信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
根据接入网框架结构和体制要求,接入网的重要特 征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 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 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 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 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 相连。
第一章 接入网概述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2 接入网的分类 1.3 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接入网诞生的背景: 接入网诞生的背景:
由于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类型的剧增, 由于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类型的剧增, 需要有一个综合话音、 需要有一个综合话音、数据及未来交互 式视频的介入网络代替现有的铜线网络。
2.接入网的定界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可由三个接口来定界: SNI、UNI与管理的Q3 接口。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可提供 规定业务的业务节点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 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 节点等。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诸如: 本地交换机或者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三、综合数字通信和视像(IDV)方式
从上面的讨论可知,国际上新开发 的SDV技术是将电信、视像数字传输和 视像模拟传输综合在一起,这既保持了 数字传输质量高的优点,又保留了当前 视像以模拟传输的现实情况,还可能适 应将来交互式数字化视像发展,并具有 交换等多种功能,是一种比较先进和有 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
接入网
V5接口的协议结构
AN
网 络 层
LE
PSTN 控制 BCC 链路 保护 协议 协议 协议 控制 协议
Q.920 /Q.921
PSTN 控制 BCC 链路 保护 协议 协议 协议 控制 协议
BCC协议
BCC协议:用来在LE控制下分配承载通路。 业务所需要的多时隙连接,应在V5.2接口内 的一个2M链路上提供。
功能说明
保护协议
支持在适合的物理C通道之间切换逻辑C通 路,以达到协议保护的目的。
定时
提供比特传输、字节定位和帧同步所必需 的定时信息。
常见V5基本概念
通信路径(C路径) 一种信息,为下类信息类型的一种: ——运载控制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链路控制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PSTN信令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保护协议的每个第二层数据链路 ——运载BCC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 D通路信令 数据 ——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分组数据 ——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帧中继数据
接入网
学习接入网概念及其所使用的原理 和技术
接入网概述
什么是接入网 1. 传统用户接入网 我们可以将接入网看作本地交换机 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部分,主要完成 交叉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含 有交换功能。 其位置如下图所示:
交换机
交接箱
主干 系统
分线盒
用户终端
配线系统
引入 线
接入网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铜缆接入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铜缆网。已经出现了新的技术, 包括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高速数字用户线 (HDSL)等新技术。
GPON原理
接入网一般指从运营商末端机房至用户端“最后一公里”的 网络 按传输方式分类:
有线方式
双绞线铜缆接入、同轴电缆、光纤接入
无线方式
固定无线接入、移动无线接入
传统接入方式的瓶颈
无线接入:易受干扰,传输距离有限,速率提高较为困难。 铜线接入:速率与传输距离存在矛盾,二者无法兼顾。
板可插拔,常见的由MA5610、MA5616、MA5606T。
B类和C类又统称为MDU。
7、业务配置相关概念简介
VLAN类型:standerd、smart、MUX VLAN属性:common、Q-in-Q、stacking Car模板
DBA模板
线路模板 业务模板 业务虚接口(Service-port)
的业务
5、GPON组网保护方式
1、TYPE B保护 2、TYPE B双归保护 3、TYPE C保护
Type B保护
Type B保护是同一个OLT不同PON端口实现的保护。
ONU1 分光器 主干光纤保护 OLT
ONU2
主用 备用
Type B双归属保护
Type B双归属保护是两个OLT的PON端口实现的保护。
DBA, Dynamically Bandwidth Assignment(动态带宽分配)
DBA能在微秒或毫秒级的时间内完成对上行带宽的动态分配
为什么需要DBA?
可以提高PON端口的上行线路带宽利用率 可以在PON口上增加更多的用户
用户可以享受到更高带宽的服务,特别是那些对带宽突变比较大
第1章 接入网概述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接入技术的宽带化 近年来,固网运营商来自话音、纯宽带业务收入的增幅 在不断下降,不能适应竞争和需求的变化,因此,需要 从纯数据、话音的单业务运营模式向应用、视频、语音、 数据相结合的多业务运营模式迈进。 接入技术的多样化 电信网宽带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接入网的宽带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按传输的信号形式分类
接入网按照传输信号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数字接入网和 模拟接入网。 数字接入网:接入网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如HDSL、
光纤接入网和以太网接入等。 模拟接入网:接入网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如ADSL。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二 接入网技术分类
➢ 按传输媒介分类 ➢ 按传输的信号形式分类 ➢按接入业务的速率分类
接入网负责将电信业务透明地传送到用户,即用户通 过接入网的传输,能灵活地接入不同的电信业务节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国际电信联盟(ITU-T)对接入网的定义如下: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
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 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管理接口(Q3) 配置和管理。 按照服务范围、网络拓扑和接入逻辑,也有人把现代 通信网划分为:核心网(骨干网)、接入网、用户驻 地网。 • 核心网(Core Network)由现有的和未来的宽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 高速骨干传输网和大型中心交换节点构成。 • 接入网(Access Network)泛指用户网络接口
(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间实现传送承载 功能的实体网络。 • 用户驻地网(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一般是 指用户终端至用户网络接口所包含的机线设备(通 常在一个楼房内),由完成通信和控制功能的用户 驻地布线系统组成,以使用户终端可以灵活方便地 进入接入网。
接入网概述
接入网概述1.1定义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泛指用户网络接口(UNI)与业务节点接口(SNI)之间实现传送承载功能的实体网络,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能够获得话音、数据多媒体和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
随着通信与计算机整合时代的来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1.2技术近几年推出的各类接入网技术和产品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在原有铜缆上采用新的数寂解调技术,以提高速率,如以HDSL、ADSL、V ADSL 等为代表的xDSL技术,其优势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资源,缺点是带宽较小,传输速率和距离相互制约。
第二类是以光纤为基础的接入网,如SDH、有源光网络接入(AON)、无源光网络接入(PON)、HFC和可交换的数字图像接入(SDV)等,其中主要以HFC应用最为广泛,其优势是带宽较大,但成本较高。
第三类是无线接入技术,如微波接入、卫星通信和固定无线接入(FWA)等技术,这类技术目前应用还不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接入技术往往被结合起来使用,并且与网管系统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接入网系统。
V接口是接入网的局端设备与交换机之间的一个标准接口。
V接口有V1、V2、V3、V4、V5和VB等。
V1和V3分别与ISDN的基本速率(2B+D)和基群速率(30B+D)相对应。
V2和V4的差别在于V2可用复用设备。
根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又可分为V5.1和V5.2。
V5.1由一个2048kb/s链路组成,而V5.2最多可支持16个2048kb/s链路。
V5.1对应的接入网无集线功能,V5.2对应的接入网则具备集线功能。
V5.1可支持普通电话用户(PSTN)、ISDN基本速率接入(2B+D)和租用线业务。
V5.2除了支持V5.1的所有业务外,还可支持ISDN 基群速率(30B+D)的业务。
VB接口是宽带接入网与宽带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宽带业务节点是以ATM为基础,宽带接入网多半是以光纤和微波为主。
《接入网基础》课件
蓝牙技术
02
03
移动网络接入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
移动网络接入是指通过手机网络 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技术,包括2G 、3G、4G和5G等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
PON技术
PON是一种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PART 04
接入网安全
接入网安全概述
接入网安全定义
接入网安全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接入网系统 中的数据、设备和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接入网安全目标
保护接入网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破坏,确保网络服 务的可用性和机密性,防止敏感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接入网安全威胁
恶意攻击
包括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钓鱼、恶意软件感染等,这些攻击旨在 破坏网络正常运行或窃取敏感信息。
2023 WORK SUMMARY
《接入网基础》ppt 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接入网概述 • 接入网技术 • 接入网设备 • 接入网安全 • 接入网发展趋势
PART 01
接入网概述
接入网定义
接入网定义
接入网是用于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和核 心网络之间的网络设施,提供传输、 复用、路由以及维护管理等功能的网 络。
PART 03
接入网设备
接入网设备概述
01
接入网设备是用于连接用户和核心网络的设备,提供
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02
接入网设备包括有线和无线设备,如DSLAM、光猫
、PON终端等。
03
接入网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高速数据传输、语音通
宽带接入网技术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2.3 光网络单元(ONU)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2.4 适配器(AF)
AF为ONU和用户侧设备提供适配功能。其具体物理实现可以包含 在ONU内,也可以完全独立。当ONU与AF在物理上相互独立时, AF还要完成在最后一段引入线上的业务传送任务。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1.4 PON网络的应用类型
目前,网络中PON的因应用主要以Ethernet PON简称“EPON”为主。 河北省目前以FTTB的建设模式为主,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采用 EPON+DSL或EPON+LAN的方式,实现用户接入。
以下我们根据ONU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分别介绍应用类型。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1.4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 1. 光纤到路边(FTTC)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2. 光纤到大楼(FTTB) FTTB也可以看作是FTTC的衍生类型,不同之处是ONU直接放在楼内 (通常为居民住宅公寓或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再经过多对双绞 线将业务分送给各个用户。
3. 光纤到户(FTTH)或办公室(FTTO)
2 传统接入网技术
2.2.2 VDSL系统构成 使用VDSL系统,普通电话线不需要改动,而数字信号经馈线光纤由网 络侧的收发单元送往双绞线给远端。
2 传统接入网技术
2.2.3 VDSL的应用
1. 视频业务 通过视频点播业务功能,用户可以在线收看影视,收听音乐,同时还可 以进行网上游戏。 2. 数据业务 通过高速数据接入业务功能,用户可以快速地浏览Internet上的信息,收 发电子邮件,通过上传、下载文件和视频功能实现远程医疗、教学、办 公和视频会议等。 3. 全服务网络 由于VDSL支持高比特速率,因此,被认为是全业务网络的接入机制。这 类网络将服务于用户的所有通信要求,包括语音、视频、数据应用。这 种全包含的网络技术将代替今天的电话系统和有线电视,并且还会增加 更多的功能,如视频电话等。
接入网基础知识
利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具有高带宽、 低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未 来宽带接入的主要发展方向。
无线接入技术
Wi-Fi技术
利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具有移动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传输距离短,需 要布设大量接入点。
4G/5G移动通信技术
利用电磁波传输数据,具有高速移动、大容量等优点,但需要大规模投资建设 基站。
接入网功能
传输功能
接入网负责传输用户生成的数据、 语音和视频等多种业务,确保数 据安全、可靠地传输到目的地。
汇聚功能
接入网可以将多个用户的数据进 行汇聚,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 可靠性。
接入控制功能
接入网负责对接入用户进行认证、 授权和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 其授权使用的业务。
接入网分类
有线接入网
光纤接入技术
PON技术
无源光网络技术,利用光信号在光纤 中传输数据,具有高带宽、抗干扰能 力强等优点,是当前主流的光纤接入 技术。
AON技术
有源光网络技术,利用有源光器件进 行数据传输,具有灵活扩展、易于管 理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混合接入技术
HFC技术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技术,结合了光纤和同轴电缆的优点,具 有传输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有线电视网络的 宽带化改造。
详细描述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接入网不再仅仅 局限于传统的宽带接入,而是逐渐与这些技术融合, 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网络服务。
智能化发展
总结词
接入网正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网络管理和维护 的效率。
详细描述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接入网的管理和维 护变得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故障自动诊断、流量自动 调度等功能,提高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接入网技术概述
接入网技术概述摘要本文阐述了接入网的由来及ITU 和YDN 分别对接入网的定义,并着重介绍了接入网的特征,功能及其接口与接入技术,针对当前接入网的建设提出几点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用户接入网络技术一、接入网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户已不满足于一般的语音通信,要求通信运营部门能够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综合通信业务,实现用户端到端局数字化的多媒体通信,以满足快节奏,效率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又开发了可视电话机、数字传真机( FAXVIV) 、电子数据交换(EDI) 、电子信箱( Em ail) 、会议电视、可视图文(Videotex) 、点播电视(VOD) 以及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居家购物等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
然而,双绞线构成的电缆为物理实体的接入技术不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图象宽带业务的需要。
以致成为当今通信网向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瓶颈”。
而制约数字业务发展主要因素是被通信部门称之为“用户网”中的电缆———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
高速先进的交换网、传送网,文明高效的新技术新业务,二者猛烈的冲击着阻碍其畅通的“瓶颈”———接入网。
如图1 所示:1992 年接入网的概念在欧洲被首次提出后,1994 年ITU 正式采纳接入网这个名词,正式确立接入网在用户网中的位置和传送网、交换网、接入网三者在通信网中的构成模式。
二、接入网的定义、特点为了进一步规范用户网的概念,国际电联( ITU2T) 标准部根据近年来通信网的发展演变趋势,提出了接入网的新名词,在其G.963 建议中定义接入网(AN) 为本地交换机(L E) 与用户端设备(CPE) 之间实施系统,它可以部份或全部代替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可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
1996 年4月1日邮电部根据ITU2T G. 902295 接入网功能框架建议制定YDN005 -1996 内部标准,该标准提出的接入网定义: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 SNI) 和用户网络接口(UNI) 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 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实施系统,可经由管理接口(Q3) 配置和管理,如图2 所示。
接入网 概述
核心网 交换网 传输网
2.业务接入种类
• (1)公网接入业务种类 • 音频、视频、数据 • 通俗叫法:电话、电视、互联网 • 用户:千家万户、各单位
2.业务接入种类
• (2)高铁接入业务种类
• 办公电话、客票、公安、 CTC、数字调度通信、电力 监控、动环监控、视频业务、 基站、应急、防灾等。
三、接入网发展—4.下一代接入网的发展
• IPTV
三、接入网发展—4.下一代接入网的发展
• IPTV
R
三、接入网发展—4.下一代接入网的发展
三、接入网发展—4.下一代接入网的发展
•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 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 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 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 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 种服务。
• SDH接口:包括STM-1、STM-4接口。
• ATM155接口。
3.接入网接口: ---- (2)SNI接口业务节点接口 SNI接口是业务节点接口,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接口
• 以太网接口:包括GE、POS、和10GE接口等;
• TDM电路接口:包括E1、E3。 • SDH接口:包括STM-16、STM-64接口; • ATM155/622接口 • 语音业务支持的接口:V5.2、H.248/MGCP/SIP
接入网 有线
纯双绞线
H D S L A D S L V D S L
光纤/双绞线 光纤/同轴电缆
纯光纤网
F T T C
F T T B
H F C
F T T H
F T T O
F T T D
接入网技术概述
V1:基本速率接口(2B+D)
V2:以PCM帧结构提供远端用户设备与母局 之间的连接
V3:一次群速率接口(30B+D)
V4:提供多个ISDN的接入
V5接口—标准化程度高,适 用范围广,支持多种类型用 户接入的新型数字接口。
1.1.1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思考? 什么是接入网? 接入网与电信网的关系? 接入网与V5接口的关系?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
UNI
用户口 功能
(UPF)
核 心 功 能 (CF)
传送功能 (TF)
核 心 功 能 (CF)
SNI
业务口 功能
电信管理网 (TMN)
用户终端或 用户驻地网 (CPN)
用户网络 接口UNI
Q3
Q3
业务节点
接口SNI
接入网(AN)
业务节点(SN)
图1.2 接入网的定界
接入网的接口
①用户—网络接口UNI 位于用户侧,原则上用户端口功能仅与一个SNI
通过指配功能建立固定联系,采用ATM方式的单个 UNI可以支持多种逻辑接入,其中每种逻辑接入经 由一个SNI连至不同的SN;共享式UNI是指一个UNI 可以支持多个业务节点,实现多个逻辑接入。
第一章 接入网技术
第一章 接入网概述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2 接入网的分类 1.3 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 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1.1.2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 1.1.3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接入网产生背景:
1975年英国电信首次提出接入网概念。 80年代初,原CCITT提出了V数字接口建议。
FE/GE
ADSL Modem ONU1
接入网技术概述
1975年,格拉斯哥会议,首次提出概念 1.基于电信接入业务需求 2.基于电话线介质 1976年,曼彻斯特,接入网组网的可行性试验 1977年,苏格兰和伦敦地区,较大规模推广应用 1978年,正式命名为“接入网组网”
接入网 Access Network ,简称 AN
从使用来看: 直接为签约用户提供接入的网络 1.签约用户( Subscriber ):合法使用者 2.意味着责任、享受服务的权力 是一种运营网络,由运营商建设和管理 1.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 2.收取一定费用 3.提供电信级服务
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的网络。
网络融合的必然和必要: 1.每个专用业务网络完全不同 ~网络结构完全不同 ~所支持业务的基本特性完全不同 2.用户需求变化巨大 ~希望一个网络提供多种业务 ~希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专用业务网络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网络走向融合是必然趋势 ~如今只能提供单一业务的网络很难在竞争中生存 ~网络融合指在同一网络中同时提供多种业务 ~并非简单地将三个网络进行重叠 4.各大运营商都在增强网络,走融合之路
制定即如入网标准的机构:ITU-T 。 ITU:国际电信联盟(前身CCITT) 。 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TSS: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参与BT的前期所有工作
1979年,ITU-T开始制定有关接入网的标准。 1995年,电信网接入网标准ITU-T G.902发布。 2000年,IP接入网标准ITU-T Y.1231发布。 标准的出台,使接入网真正成为独立的网络。 特别是Y.1231的发布,使接入网进入大发展时期 。
第1章 接入网概述
目录第1章接入网概述..................................................................................................................1-11.1 接入网的定界和定义..........................................................................................................1-11.1.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1-11.1.2 接入网定义..............................................................................................................1-11.2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1-21.2.1 用户端口功能...........................................................................................................1-31.2.2 业务端口功能...........................................................................................................1-31.2.3 核心功能..................................................................................................................1-41.2.4 传送功能..................................................................................................................1-41.2.5 AN系统管理功能.....................................................................................................1-41.3 接入网技术及发展..............................................................................................................1-51.3.1 xDSL接入技术........................................................................................................1-51.3.2 光纤接入技术...........................................................................................................1-71.3.3 混合接入网技术.......................................................................................................1-71.3.4 无线接入网技术.......................................................................................................1-81.3.5 IP接入技术..............................................................................................................1-8第1章 接入网概述1.1 接入网的定界和定义1.1.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网络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已成为电信网发展的方向。
第5章_用户接入网
5.1 接入网概述
5.1.3 接入网的分类 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将接入网分
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类。 有线接入网主要包括铜线接入、光 纤接入、HFC接入、以太网接入等; 无线接入网主要包括移动无线接入 和固定无线接入。
14
5.2 有线接入网
在UNI接口与SNI接口之间用有线传输 方式完成信息传输任务的接入网为 有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具有传输 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传输性能稳 定、干扰小等特点,以成为当前接 入网主要的接入方式。常用的有线 接入网主要包括铜线接入、光纤接 入、HFC接入、以太网接入。
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2 有线接入网
1、N-ISDN接入技术 N-ISDN接入为用户提供(2B+D)的基本速率
接入和(30B+D)基群速率接入。一般个 人用户所使用的(2B+D)计入方式可为用 户同时提供两个64Kb/S的B信道,用于传 输话音或数据信号。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 确定是同时用两个B信道传数据,还是在 用一个B信道传数据的同时用另一个B信道 打电话。当然也可以用两个B信道打电话。
18
5.2 有线接入网
2、用户线线对增容技术(Pair Gain)
对传输信号进行压缩以增加铜线线对的传 输容量,达到增容的目的。
它采用ADPCM技术将话音频带从64 kb/s压缩到32kb/s或16k b/s,使ISDN的两个64kb/ s的B信道变成4个或8个话音信道, 亦即所谓的"0+4"或"0+8"增容设 备。但该种接入方式在压缩过程中对通 信质量有损失,且用户带宽改善不明显, 无法满足宽带业务传输需求
28
5.2 有线接入网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ADSL接入原理 图
接入网与交换网概述
1、 广域通信网包括:接入网、传输网(中继网)和交换网3大部分,在电信网中分为:核心网、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其中核心网又可分为交换网和传输网两大部分。
2、 接入概念的首次提出是:英国电信(BT )1975年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ITU-T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着手制订标准化V5.X 数字接口规范,并对接入网作出较为科学的界定,接入网技术才真正进入电信业应用领域。
3、 接入网的主要特点包括:支持多业务接入、功能专注化、接口标准化。
4、 我国通信网从用户对象上划分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两大类,从网络位置分可分为:骨干网和边缘网两大类,其中边缘网可分为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两部分。
5、 V5接口协议规定了接入网(AN )和本地交换网(LEN )之间互联的信号物理标准、呼叫控制信息传递协议,使得PSTN/ISDN 用户端口终止于接入网,而不是本地交换网,属于业务节点接口(SNI )协议。
6、 根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分为V5.1和V5.2两种接口,对应的接口标准分别为G .964建议和G .965建议。
7、 V5接口的功能包括:1、承载通路信息。
2、提供ISDN D 通路信息。
3、提供PSTN 信令信息。
4、提供用户端口控制。
5、提供2048kbps 链路的控制。
6、第二层链路的控制。
7、支持公共功能的控制。
8、定时。
9、承载通路连接(BBC )协议。
10、提供业务所需要的多速率连接。
11、提供链路控制协议。
12、提供保护协议。
8、 V5协议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三层。
其中物理层规定了协议接口每个2048kbps 链路的时隙组成为32个,而数据链路层规定了v5协议所使用的通信规程为LAPV5,BCC 协议位于网络层。
9、 采用电信固话网铜缆接入的接入网类型有:Modem 接入、ISDN 接入、DSL 系列接入,另外还有一些专用线路也采用固话网,如T1、T2、T3、E1、E2、E3、DS0、DS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接入网的概念1接入网(AN Access Network)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电信网的最低层是电信网向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的窗口其在通信网中的位置,可看作市话端局或远端模块(RSU)与用户之间的部分,主要完成交叉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含交换功能。
用户接入网覆盖从交换机的交换端口至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和传输媒介通常包括用户线系统和复用设备还可以包括数字交叉连接设备远端交换模块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和用户网络接口(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设备和传输设施)组成为给电信业务提供所需的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通过管理接口(Q3)实现接入网的配置和管理原则上对接入网可以实现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和业务节点接口(SNI)的类型和数量没有限制接入网是由UNI SNI 和Q3 接口界定的AN 通过这些接口连接到其它网络实体显而易见用户终端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到接入网接入网通过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到业务接点(SN)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通过Q3 接口连接到电信管理网接入网的特点:1、业务量密度低 2、缺乏规模经济,成本高。
3、成本差异大 4、成本与业务量无关 5、运行环境恶劣6、技术变化慢宽带业务需求有5类:1、点播电视(VOD)或准点播电视(NVOD),又称影视点播业务2、交互式图象游戏3、交互式图象业务4、远程教育5、多媒体库中长期的业务需求有以下几类:1、广播电视。
2、事务业务。
3、目标型广告。
用户接入网可分为五个功能组用户端口功能(UPF) 1. 与UNI 功能的终端相连接2. A/D 转换3. 信令转换4. UNI 的激活/激活5. UNI 承载通路/能力的处理6. UNI 的测试7. 控制功能业务端口功能(SPF) 1. 与SNI 功能的终端相连接2. 承载要求即时受理和操作要求映射进核心功能3. 特殊SNI 所需的协议映射4. SNI 测试5. SPF 维护6. 受理功能7. 控制功能核心功能(CF) 1. 接入的承载处理2. 承载通路集中3. 信令与分组信息的复用4. 对ATM 传送承载的电路模拟5. 管理功能6. 控制功能传送功能(TF) 1. 复用功能2. 业务疏导和配置的交叉连接功能3. 管理功能4. 物理媒质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SMF)接入网系统受理功能(AN-SMF) 1. 配置和控制2. 指配协调3. 故障检测和指示4. 使用信息和性能数据收集5. 安全控制6. 对UPF 及经SNI 的SN 的即时管理及操作要求的协调7. 资源管理用户接入网与交换网相比可概括为如下几个主要的特点:业务量密度低、接入网的成本高、接入网的成本差异大、接入网的成本与业务量的大小无关、接入网设备的运行环境差、接入网的投资比例低技术发展缓慢归纳起来主要的接入技术可分为基于对绞线铜缆的传统接入网技术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用户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网技术和光纤接入网技术等四种类型接入网的最终发展目标是接入网的光纤化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光纤到家即FTTH 但由于成本和目前用户业务需求的限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一步到位实现FTTH 这一最终目标而都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光纤用户接入网技术通常可把光纤接入网技术分为两个阶段即采用混合光纤/对绞线铜缆接入网技术的初级阶段和采用纯光纤接入网技术的高级阶段前者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光纤接入网技术根据光网络单元ONU 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FTTC 光纤到路边FTTR 光纤到远端FTTB 光纤到大楼FTTO光纤到办公室FTTH 光纤到家庭等后者即为光纤到家是用户接入网发展的最终目标混合光纤/对绞线铜缆接入网技术即FTTC 光纤到路边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的光纤接入网技术用户网络接口(UNI)通过分配一个用户端口可与一个SNI 取得固定关联这与用户端口功能及其要求的操作和控制功能所需的承载能力有关在ITU T 建议中所定义的UNI 在接入网中用于支持当前所提供的接入类型和业务也就是说用户网络接口要能支持各种类型的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ISDN 按需业务永久租用业务及其它业务类型连接到接入网鉴于ITU T 对于PSDN 没有统一的关于UNI 的信令协议方面的建议于是需要采用有关PSTN UNI 的国家标准一个以上的业务节点(SN)可通过单个UNI 接入(即UNI 采用ATM)这称为共享UNI 在这种情况下单个UNI 可以支持多个逻辑接入其中每一个逻辑接入都通过另一个SNI 与不同的SN 相连接单个用户网络接口的用户端口功能(UPF)要求能在UNI 中支持每个逻辑接入(见图2-1)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AN-SMF)应对UNI 的传输媒质层进行监控并且配合相对应的SN协调逻辑UPF 的操作控制要求UNI 的类型有模拟电话接口N ISDN 接口B ISDN 接口等目前常用的是Z 接口和T 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业务节点接口是用户接入网和一个业务节点(SN)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接口要能支持更多的SN 像租用线业务节点视频和音频业务节点等以便连接到接入网满足用户对多种信息的需求SNI 使不同的用户业务能与交换机连接SNI 的类型有对交换机的模拟接口(Z接口)数字接口(V 接口)对节点机的各种数据接口及对宽带业务的各种接口等管理接口(Q3)Q3 是用户接入网及其业务节点(SN)与通信管理网(TMN)之间的接口通过Q3接入网能与TMN 进行通信这样就能将用户接入网的管理纳入到TMN 的整体之中关于用户端口功能(SPF)的管理不同网元(例如AN 和SN)的协调是必要的以形成用户所预约的接入和接入承载能力因此需要标准化的Q3管理接口通过Q3 接口TMN 可对用户接入网实施操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分配功能接入网的管理资源配置和重新分配检测定位和报告接入网的故障位置监视和报告接入网的性能(比特误码率等)进行保密控制和资源管理等V5 接口本地交换机通常以Z 接口连接模拟用户线随着光纤和数字用户传输系统的引入如继续使用Z 接口接入将增加A/D 变换次数这样既带来传输损伤又很不经济另外数据业务的发展要求从TE(用户终端)至LE(本地交换机)之间实现透明的数字连接这些都要求交换机提供数字用户线的接入能力为此开发了本地交换机用户侧的数字接口统称为V 接口早期所开发的V1V4 接口ITU T 没有形成国际标准化的接口为了适应在AN 范围内有多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和业务希望有标准化的V 接口能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入1994 年ITU T 通过了新型的V5 接口的规范制定了V5.1和V5.2 接口的建议G.964 和G.965V5 接口可支持利用各种不同传输媒质的接入类型和业务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用户终端设备都应具有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UNI 交换机都应具备V5接口以便各厂商的设备可在接口上互通V5 接口建立在交换终端(ET)接口基础上是一种标准化的完全开放的接口用于交换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配合V5.1 接口由一个2048kbit/s 链路组成用于支持下列接入类型模拟电话接入基于64kbit/s 的ISDN 基本接入和用于半永久连接的不加带外信令信息的其他模拟接入和数字接入这些接入类型都具有分配的承载通路即用户端口与V5.1 接口内承载通路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在AN 内无集线功能V5.1 接口使用一个时隙传送公共信道信令其他时隙传送话音信号V5.1 接口具有复用功能在AN 和LE 之间的V5.1 接口的数目不受限制V5.2 接口根据需要可以由1~16 个2048kbit/s 链路构成除能支持V5.1 接口所支持的接入类型外还可支持ISDN 一次群速率接入(即30B D 或支持H0 H12 和n 64kbit/s 业务)这些接入类型都具有灵活的基于呼叫的承载通路分配并且在AN 内和V5.2 接口上具有集线功能V5 接口具有重要的分配功能分配通过AN 或LE 的Q3 接口完成当Q3 具有核实和改变一参数的功能时就认为该参数被分配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不同用户端口可以分配给同一V5 接口或不同的V5 接口备用的2048kbit/s 链路可以分配给同一个V5 接口或不同的V5 接口V5.1 接口可以通过分配而升级为V5.2 接口即使用V5.1 或V5.2 标准中所规定的有关控制协议的措施而升级为V5.2 接口V5.1 接口和V5.2 接口的主要区别如表2-2 所示表2-2 V5.1 接口和V5.2 接口的主要区别V5.1 接口 V5.2 接口只有一条E1 链路按需要可以有1 16 条E1 链路无BCC 协议无用户集线功能E1 时有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支持用户集线隙与用户终端直接一一对应功能E1 承载通路与用户终端动态分配连接不支持ISDN PRA 设备接入支持ISDN PRA 设备接入无保护协议无故障链路切换保护功能有保护协议有故障链路切换保护功能无链路控制协议只对单链路进行链路有链路控制协议可对多链路进行管理管理接入网技术按照接入信息的类型来分可分为话音接入网技术窄带业务接入网技术宽带业务接入网技术按照接入方式来分大致可分为1. 基于对绞线铜缆的传统接入网技术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接入网技术3. 光纤/对绞线铜缆混合接入网技术(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FTTC FTTB通常把3 4 两种方式合为一种统称为光纤接入网技术有时也称为用户光纤环路(FITL Fiber In the Loop)按照通信技术中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有线接入网技术和无线接入网技术其中有线接入网技术包括基于对绞线铜缆的传统接入网技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有线接入网技术1. 用户线对增容系统用户线对增容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现有对绞线铜缆的容量加倍即同一线对上最少可以再挂接一电话机该电话机具有独立的用户号两者可以同时通话互不干扰但是由于受对绞线铜缆传输特性的限制这种系统的扩容系数不高而系统成本相对偏高这种系统主要用于住宅用户对企事业用户来说其容量太低因而较少使用。
用户线对增容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数字用户环路(DSL)传输技术和低速语声编码技术而DSL 传输是ISDN 的关键它利用普通对绞线以数字调制方式实现2B D 的基本速率传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无需改变网络结构不需要进行线对选择且与原有模拟业务兼容在图3-1 的配置中所有用户线设施不动只要在每一对对绞线的交换侧和用户侧分别增设一局端机(交换接口模块)和远端机(用户接口模块)即可使容量加倍2Mbit/s 数字体系的用户线对采用8bit/s 码和64kbit/s 速率的PCM 标准与回波消除技术相结合可以在现有对绞线上为用户和交换机间提供全双工的(144kbit/s)2B D 连接其中包含两个速率为64kbit/s 的语音通路B1 B2 一个速率为16kbit/s 的信令通路D 以及速率为16kbit/s 用于传同步信息和维护管理信息的辅助通路总速率为160kbit/s 与ISDN 的基本接入速率(BRA)一样若采用32kbit/s 的ADPCM 编码技术则在同样的对绞线上可传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