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d76b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c.png)
如何实现整体的世界
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在经济、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
培养全球意识
人们应该培养全球意识,认识到人类 是一个整体,应该共同面对挑战和问 题,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 之间的差异。
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 和友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 发展。
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
全球化
全球化是走向整体世界的表现之一,它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相影响和依存的程度
越来越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整体世界的理念之一,它强调人类是一 个整体,应该共同面对挑战和问题,共同发展与进步。
整体世界的重要性
促进全球发展
02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投资 协议等,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促 进共同发展。
03
推动文化交流与传 播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方式 ,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共同繁荣。
全球视野
关注全球范围内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 化交流能力。
课程背景
社会发展的需要
01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从整
体性角度思考和解决。
学科发展的趋势
02
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跨学科整合成为研
究的重要方向。
个人发展的要求
03
培养整体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有助于个人在未来的职业和
整体世界的观念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和 文化交流,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解决全球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c54de4910ef12d2af9e767.png)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各师说课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态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教材的重点,要根据第二次业革命成果分析世界连接成一体的原因;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体现了一体化过程的两面性,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已经学过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但对问题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揭示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对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理解得也不到位,教师要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作正确引导,实现课标要求。
教学方法1.在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史实和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学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用比较的万法掌握历史知识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图表资料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3.引导学生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归纳阶段特征,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世界一体化进程。
学习方法1.预习教材,按照原因、进程、重大成果、影响的顺序列出知识要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强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2.积极思考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交流意见,在合作中主富、充实、完善自己的看法,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以世界一体化进程为题,写历史小短文,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锻炼自己调动运用已学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了解科技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43997551e79b8969022624.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二专题专题五第四课说课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说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把教科书变成探究性问题,通过情景体验、自主学习、问题导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课堂参与度高,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抽象思维和认知水平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
教法学法一、教法指导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和史料分析法,并辅之以问题探究,结合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中心论。
二、学法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会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1)自主学习(2)协作学习(3)讨论合作(4)研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导入语:结合前三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学知识有提前的预判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呈现,问题引领多媒体展示史料,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资源准备:幻灯片:三段材料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能力。
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并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从教材出发,结合导学单,让学生自己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本课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学生阅读史料并思考,总结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e8003d649b89680202d82519.png)
开始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扩大民主范 围,逐步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 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资金、市场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 和力量……关于这些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
的打击只。有”以开放、学习的心态,不断的改变完善自己
在西方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世界其他各国或者加入现代性改 造的行列寻求自强,或者接受被征服的命运,没有其他选择。西方 率先开辟的现代性改造道路仍然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基 本模式,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展示了足以改变世 界的威力。在视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作 为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自然引起 人们高度关注。2010年第110届诺奖已然揭晓, 12月份将进行颁奖典礼,每当此刻,国人心 中的“诺贝尔情节”又被勾出。我们不仅反思,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使我们距离诺奖还是如此之 远?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固定价格,有的商定限制生产,它们在美国被称为托拉斯。 ——R.R.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
其 境 工他里业国,革家在命也这影采种响取环之了境同下三样,:的商世行业界动被连。认为经为济应一活该体动不,处受世于政界普 治市遍国的家场自限最由制终主,形义因成环而
炸药 电话机 无线电报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 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 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 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 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 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说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说课走向整体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9e5c2073af1ffc4ffe47ac79.png)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成就,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 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教材,通过“导、议、练、理”4 个环节,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课堂互动探究,加深对第二次工业 革命成就和影响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市场形成对人类文 明进步的影响; 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 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 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 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产生的影响
垄断组织形成对人类社会 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四、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贴近 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与 手段,为学生营造情趣盎然的环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 习等方式,重视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性、 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3、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三个环节:“练”
“练”——达标训练。 紧扣课堂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进程, 让学生在有预设和生成的训练中检验学 习的成效,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学 习欲望。
第四个环节:“理”
“理”——整合梳理。 学生对课堂中的重难点进行自主 性整合、互动性梳理。在梳理的过程 中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
政治前提——资义制度确立、生产方式
作者:丁晓平
走向整体的 世界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人民版必修2《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教案
![人民版必修2《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aab2d16fc700abb68fc65.png)
人民版必修2《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教案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双十中学的曹萍。
下面我将对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恳请指导。
下面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即教什么、教法与学法分析即怎么教怎么学、教学过程即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学、作业设计一对教材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 2个方面(一)从宏观角度教材可分为横纵两个层面来理解,从横向来看本专题与专题二所学的《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四《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因果关系;又与必修一的专题二《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民主革命》及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有因果联系;又与必修三的专题三《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等内容紧密相连。
由此可见本课不仅在这一专题而且在整个高中所学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引发学生思考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哪些?对于今天的我们面临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启发?对于现实也很有指导意义。
纵向:本课是本专题最后一节,本专题的主线索: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在学习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础之上,重点把握“整体”的含义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内在联系。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几千年来了几大文明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洲居世界中心长达几个世纪之久即开始于此。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逐渐领悟一些基本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发展变化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从微观角度理解,本课可以分为三部分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主要成就,即“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伴随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②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瓜分狂潮;③第三部分“世界连接为一体”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也是对本专题的总结,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掌握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联系;概括出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在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走向整体的世界-(完整)资料
![走向整体的世界-(完整)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5ad3d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6.png)
预测和解决问题
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我们预测事物 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从而更 好地制定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创新和变革
整体性思维鼓励我们跳出传统的 思维框架和方法,寻求新的解决 方案和创新路径,推动变革和发
展。
整体性思维的应用领域
生态保护
在生态保护领域,整体性思维强调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气 候变化、土壤质量等多个方面。
应对全球性问题
整体的世界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理解和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 变化、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走向整体的世界需要不同学科领域 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有助 于推动跨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Part
02
整体世界的概念
整体性的定义
整体性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特性。在整体的世界观中,事物不再被孤立 地看待,而是被视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系统。
变革社会与产业
利用整体性思维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和产业的变革与发展,提 高人类社会的整体福祉。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整体性 发展。
走向整体世界的未来展望
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繁荣
01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创新性的思想
和成果,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整体性思维强调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去思 考问题,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协同作用 ,而不是仅仅从局部和个体角度出发。
整体性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和互动,认 为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 作用和影响,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整体性思维的重要性
全面认识问题
整体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地 认识问题,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视 角或领域,而是从多个角度和层
徐梦奇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
![徐梦奇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3a0fee6425c52cc58bd6be85.png)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 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依据:学生学习历史不在于掌握多少史实,而在于学会运用大历史观 指导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 的人生观,历史观。结合本节教学任务与学生认知特点。 突破:学生小组活动与合作探究
在日本的中国制造
20年前在日本的菜市场、超市、百货公司,基本上找不到 中国制造的影子。而现在,即便是去最豪华的百货公司或任何 一家电器商店,要想排除中国制造,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日本市场,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品牌并不响亮,但已经拿到 了制造方面的绝对话语权。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的稀土,广泛应用于 国防、航天、电子、IT、核工业、机械制造、新能源、绿色 经济等领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战略资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 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 多样性。通过了解卡尔本茨的活动,让学生学习他为科学不断探 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 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 更加紧密。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生产力:
①钢铁工业大发展,导致重工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产业结构 ②大量新兴产业出现:汽车、石油化工、电信等 的变化 ③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农业的变革
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产生
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质: 式: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a/公司……b/纽约股票交易市场……c/巨型企业…… 现: a/促进生产力发展; 响: b/垄断资本开始控制国家政治和经济命脉 国际关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 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扩张) 原 实 形 表 影
2019人民版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精品教育.doc
![2019人民版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精品教育.doc](https://img.taocdn.com/s3/m/7272b7d319e8b8f67d1cb929.png)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四川省达县第三中学唐海川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看到画面上这些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出了今天我给大家说的题目是《走向整体的世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1)、专题地位:结题之作本课处于第五专题第4课,与前面的3课在教学内容上层层递进,讲述世界市场由开始出现——得到拓展——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为本专题结题之作。
(2)、必修地位:联系密切;对世界:英、法、德、美代议制确立与完善(必修1);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奠基(必修2);对中国: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必修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必修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必修2);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以及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中国的百年世博梦导入,整合教材,通过一次旅程设计,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材料、图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认识到科技创新和开放、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成就原因: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
突破:情境教学,注重体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难点——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原因:比较抽象,难度大,综合性强。
突破: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主体参与,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①、学生优势:高一学生比较单纯、听话,有一定的好奇心。
②、学生劣势:基础薄弱,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尤其对抽象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
走向整体的世界(公开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6e996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0.png)
整体性思维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还体现 在系统论的兴起。系统论强调将研究 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其组成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系统的整体性 质和行为。例如,生态学研究生物群 落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气象学 研究大气系统的变化规律。
复杂性科学是整体性思维在科学领域 的另一重要应用。它关注复杂系统的 非线性、自组织、动态演变等特性, 研究复杂系统如何从简单规则中涌现 出复杂行为。例如,混沌理论、复杂 网络和自组织临界性等概念在复杂性 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另一个体现整体性思维的 领域。社会治理需要政府、社会组织 、企业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从整体角度出发,解决社会问题、维 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例如, 社区治理、环境治理和全球治理等方 面都需要运用整体性思维来推动实践 发展。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是社会领域中另一个体现 整体性思维的领域。由于不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和冲突往往会导致误解和矛 盾,因此跨文化交流需要从整体角度 出发,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 和思维方式,以实现有效沟通。例如 ,外交谈判、国际合作和多元文化管 理等都需要运用整体性思维来促进跨 文化交流与合作。
学科壁垒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受 到学科壁垒的限制,阻碍了整 体性思维的实现。
狭隘的视野
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熟悉的领 域,对其他领域和学科缺乏了 解和关注。
传统思维的惯性
人们习惯于传统的分析思维,难 以转变到整体性思维,对事物的
全面理解和把握存在困难。
未来发展
跨学科研究
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打 破学科壁垒。
公众参与也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方面,需要提高公 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 识,鼓励公众参与保护行动 ,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走向整体的世界(优秀教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16b1310a6f524ccbf8543.png)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体 系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 界 连 接 为 一 体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 原因 广泛、安全、便捷
3、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 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1、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2、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影响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4、世界一体化导致了国际关系得紧张
“海权论” 措施和政策 “美西战争” “门户开放”政策
门罗主义
1、新殖民主义的提出
原因 2、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策“ 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
门 户 提出 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9月6日提出“自由贸易” 原则。次年7月3日,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开 放 1、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即得利益 ” 内容 2、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 政 使美国“利益均沾”
影响
1、到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 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 2、到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 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一战 2、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
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
美 早期政策重点 ——建立美洲体系 泛美同盟 国 的 1、目的是追逐商业利润,要求 “公平”竞争,不搞歧视和垄断 对 太平洋商 外 2、“不割让主义”,反对分割 业“帝国” 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侵 构想 略 新殖民 3、“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 主义倡 扩 行间接统治。 导者和 张 设计者
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影 响
垄断组织的产生 社会关系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 经济命脉
殖民扩张 ——瓜分世界的狂潮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f329f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4.png)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整体的世界》一、教材分析--地位:《走向整体的世界》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专题的内容。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从专题的地位来看: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最终环节。
2、从内容来看,本课探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3、从影响来看,本课探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学生经过必修一、必修二前半本的学习,已经学习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通过对必修二专题二、三、四的学习,学生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工业化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辅助例证。
高一第一学期的政治必修1当中,已经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的常识以、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股份制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走向整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比较,认识人类社会联系加强的趋势。
学会联系同时期中国的相关知识辅助了解、评价世界整体化,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和联系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辩证认识世界整体化的双方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体。
难点:理解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理解世界整体化的基本内容,辩证评价世界整体化的影响。
高中历史 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5.4《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人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df5da3055270722182ef71d.png)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人民版必修2)【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重难点突破】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导入: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的完成极大促进的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震撼了整个人类,兴奋与欣喜诱使人们沿着这条科技的发展大道继续走下去……一、电气时代的来临1.原因(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条件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2.进程(1)中心:美国和德国(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传统教材认为:其标志是: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3)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传统教材认为:其成就主要在五方面A.电(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C。
【说课课件】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
![【说课课件】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af41a8fd5fbfc77da269b1ef.png)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列强之间发展不平衡
世界规模的对抗和战争
四、教学过程
探究4
世博会中话世界
自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年来, 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变化?
1493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593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693 英国逐步确立ຫໍສະໝຸດ 议制1793 蒸汽的力量开始突显
1893 世界走向了一个整体
本届世博会最受欢迎非 机器宫中用18000盏 爱迪生电灯制作的 “灯塔”莫属
为何说这一亮点不输艾菲尔铁塔?
设计意图: 领会电气革命和电气时代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探究2 芝加哥如何设计这届世博会?
设计亮点二:让科技在生活中的 应用得到更淋漓尽致的体现。
除了大转轮,“二工”还有 哪些发明创造可以改善人 们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探究2 芝加哥如何设计这届世博会?
设计亮点一:电灯、电力的广泛应用
开幕式上克里夫兰总统按下象牙按钮,打开了 用来展开旗帜的电流,水从巨大的水池中 喷涌而出,点燃了一万盏电灯。
爱迪生的公司花费了25万美元布置了爱迪生 发明的留声机、白炽灯、直流发电机、电 钻、配电板、电池、电扇等。
本届世博会第一次完全采用人工照明。 127台发电机为世博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源。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选择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
世界经济的承上启下 中西经济的联系枢纽 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
一、教材分析 2.本课的内容:走向整体的世界 电气时代的来临 “二工”发生的原因、成就 瓜分世界的狂潮 课后阅读内容
世界连接为一体 “二工”对世界一体化的 影响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说课课件(19张PPT)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说课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8025a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1.png)
设计意图: 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材料1 差不多每样肉、鱼和蔬菜都要加上香料,每顿饭从头到尾都离不 开 香料。除了物质上的必需以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从使用 香料本身 得到的愉悦之感,就是在未经腌制的肉类中往往也加香料。
香料的作用并不只用于主餐。通常在吃完正餐后还要食用水果、干 果和各种 香料蜜饯等。
1、以上的设计主要是第一课的内容,第二课除了整体的 思路之外,没有进行具体的环节设计。从整个单元设计 的角度,显得不够完整。
2、以“香料”为线索,还需要阅读查看更多的资料,选 取最合适的作为上课使用。另外,材料的使用是否过多, 如何取舍,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欢迎批评指教!
单元立意:文明的链接
开拓
交流
全 球
一、一段香料引发的冒险
航
路
二、口腹之欲驱动千舟竞发
的
开 辟
三、香料搜寻者
格步全 局建球 的立联 演与系 变世的
界初
一、人、物、病菌的交流 二、商品与白银的交流 三、血与火的交流
三、学情分析
1、初中《历史与社会》对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有一定的介绍, 但是并不全面与系统。
设计意图:感悟历史。通过结合航海家的经历,增添了趣味性,同时也能对 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问题设计:在空白地图上画出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 问题设计:除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欧洲人还开辟了 哪些其他的航路?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对新开辟的航路加强了世界的空间地理 联系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据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问题设计:除了香料,还有什么原因促使欧洲人要开辟新航路?
【公开课教案】走向整体的世界
![【公开课教案】走向整体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6d27c80ca45177232f60a277.png)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新课讲授: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整体的世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地位:
《走向整体的世界》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专题的内容。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从专题的地位来看: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最终环节。
2、从内容来看,本课探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3、从影响来看,本课探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学生经过必修一、必修二前半本的学习,已经学习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通过对必修二专题二、三、四的学习,学生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工业化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辅助例证。
高一第一学期的政治必修1当中,已经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的常识以、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股份制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资源。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走向整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比较,认识人类社会联系加强的趋势。
学会联系同时期中国的相关知识辅助了解、评价世界整体化,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和联系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辩证认识世界整体化的双方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体。
难点:理解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理解世界整体化的基本内容,辩证评价世界整体化的影响。
五、教法:
1.启发式谈话法,老师由浅入深的设置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
中完成教学。
2.小组合作探究,先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
3..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4.史料分析法: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六、教学流程
【设计指导思想】
1.一课一中心:世界整体化:如何实现,如何看待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象到本质
3.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以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帮助理解、建构新知识
4.以知识迁移检验课堂效果:古为今用,拓展思维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昨天与今天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让学生从身边寻找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今天的影响,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本课教学奠定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探究问题一: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何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重点围绕:
1.内燃机的发明及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2.通讯工具的改善便利了各地的联系
3.新产业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4.旧产业改造后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三)、探究问题二:垄断企业,世界市场的推动力
提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关系的最大改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这种改变对世界市场形成有什么影响?(提示:结合政治必修一当中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
结合幻灯片,阅读课本总结:垄断组织的产生原因,实质,影响。
(四)、探究问题三:不公正的分工
阅读课本104页最后一段,思考:这种国际分工是否合理?
在这种分工下,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什么关系?(提示:可以联系中国近代的遭遇)
(五)、探究问题四:不安定的体系
结合课本103页“资料卡片”,思考列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六)、评价: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做铺垫,如何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历史的必然性;文明的进步;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包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大组讨论)
(七)、延伸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整体化进程,对中国参与全球化有什么启示?1.全球化是潮流;2.要重视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升级;3.要培养自己的大企业;4.要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大组讨论)
(八)、课后作业:结合必修一、必修二所学内容,总结世界整体化趋势出现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辩证分析)
七、教学反思
本节设计尽可能充分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试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但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尚值得反思和改进:(一)本课内容整体线索乱,内容多。
难度大。
(二)“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教学问题设计应该深度挖掘课本内容,并关注课本内容和社会现实的契合点,问题应足以引起学生思想的震撼、心灵的启迪,而非简单的看课堂氛围是否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