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复习测试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复习测试题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
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5.“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6.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8.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9.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中的溶质有两种
B.A、B段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B、C段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无色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
10.某不纯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0.18 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镁
B.铜
C.铝
D.铁
11.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显碱性一两者都是碱类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升华放热
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现象结论
A 铁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锌丝表面
有较多气泡
说明铁与锌的
活泼性 Fe<Zn
B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
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
蓝紫色火焰
说明硫磺在氧
气中燃烧更旺

C ①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②试管中铁钉生锈
说明铁生锈需
要水
D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
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
氧气
A.A B.B C.C D.D 13.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D.能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水
14.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好选用的试剂组是()
A.Cu、FeCl2、MgCl2B.Fe、CuSO4、MgCl2
C.Fe、Cu、MgCl2D.Mg、CuSO4、FeSO4
15.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这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人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而且丁产生气泡比丙的更快;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丁>丙>甲>乙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
1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食盐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石灰石
17.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有新物质产生的是()A.浓硫酸B.苛性钠固体C.浓盐酸D.碳酸钠晶体18.一次实验开放日活动中,小杨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变红色.小杨同学做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B.该溶液的pH大于7
C.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某种碱
D.该溶液显碱性
19.X、Y、Z代表三种金属,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无明显现象,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20.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2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读出液体体积
B .稀释浓硫酸
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22.为比较X 、Y 、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金属X 产生氢气 金属Y 无明显变化 金属Y 表面析出银 金属Z 无明显变化 A .X Y Z >>
B .Z Y X >>
C .Y X >、Y Z >
D .X Y >、Z Y >
23.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 A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 .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 .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24.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 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 .在a ,b ,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C .在a ,b ,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 >c
D .在a ,b ,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 时所得溶液的pH 越大 25.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向接近沸腾的水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液体迅速沸腾
B.乙将少量头发加入到热的浓NaOH溶液中,头发逐渐溶解消失
C.丙向久置空气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检验其是否变质D.丁向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浓烧碱溶液,鸡蛋被“吞”入瓶中2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CO2验满
C.稀释浓硫酸 D.干燥氧气
27.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广口瓶内物质用途
A一定量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
B装满水收集某些气体
C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等气体
D空气收集某些比空气重的气体
A.A B.B C.C D.D
28.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29.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浓盐酸 D.熟石灰
30.已知 Fe+2FeCl3=3FeCl2,Cu+2FeCl3=2FeCl2+CuCl2,现有若干克 Fe、Fe2O3和 CuO 的混合物在 73g10%的盐酸中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 FeCl3,现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在高温下与 CO 完全反应,得固体质量可能为
A.5.6g B.6g C.6.4g D.7.2g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丙(水)也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则丁为二氧化碳。

【详解】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是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可能为碳酸钙,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选项正确;
C、如果乙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丙为水,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错误,故选B。

2.D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行,因为两种气体都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除去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原则:所加的物质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行,因为两种气体都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不行,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改变了原物质的成分,错误,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以硝酸钾为主,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结晶后过滤,错误,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铜不会与盐酸反应,故反应后过滤即可,正确,故选D
考点:物质的除杂
3.A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详解】
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详解】
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两个:反应物要求必须是可溶的(当有酸参与反应时,另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一定要溶于酸才行,也就是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

4.C
【解析】
【详解】
A、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都可以作保护气,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C、根据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都可以作保护气,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但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错误。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该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该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OH-,溶液呈碱性,正确。

6.D
【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错误;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
解析:D
【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错误;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中和反应,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物质,正确。

故选D。

7.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溶液的盐酸溶液显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
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

故选C.
考点:气体的收集
9.C
【解析】
【分析】
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A点溶液呈酸性,故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时,盐酸过量,B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当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于水,由于碳酸钠溶液显弱
解析:C
【解析】
【分析】
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A点溶液呈酸性,故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时,盐酸过量,B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当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于水,由于碳酸钠溶液显弱碱性,故溶液变成碱性了。

【详解】
A、通过图象的变化关系,A点溶液呈酸性,故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时,盐酸过量,反应后剩余溶液中含HC1、CaCl2,故溶液A中溶质有两种,故A正确;
B、当往HCl、CaCl2的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Na2CO3要先与HCl反应,故A、B段现察到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
C、B、C段溶液呈中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紫色,故C不正确;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都含两种: NaCl、 Na2CO3,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溶液之间的反应要注意反应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10.B
【解析】
【详解】
如果是纯净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0.2 克,但现在因为混有杂质只产生0.18 克,可以知道混有的杂质应该是相同质量产生氢气比锌要少;根据计算,可以知
解析:B
【解析】
【详解】
如果是纯净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0.2 克,但现在因为混有杂质只产生0.18 克,可以知道混有的杂质应该是相同质量产生氢气比锌要少;根据计算,可以
知道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与
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成正比,其中镁-
2
24

铝-3
27
,铁-
2
56
,都比锌-
2
65
要大,即相同质量的镁、铝、铁比相同质量的锌产生的
氢气要多,所以如果锌中混有这三种金属中的一种,产生的氢气都要比0.2 克多,故A、
C、D三项都错;铜与稀盐酸不反应,即不产生氢气,所以如果是锌中混有铜,则产生的氢气会少于0.2 克。

故选B。

11.B
【解析】
【分析】
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不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B
【解析】
【分析】
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不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两者分别属于碱类、盐类,故C不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碱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2.A
【解析】
【分析】
铁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锌丝表面有较多气泡,由于铁片和铝丝状态不同,不能据此判断锌比铁活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中的氧气比较少
解析:A
【解析】
【分析】
铁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锌丝表面有较多气泡,由于铁片和铝丝状态不同,不能据此判断锌比铁活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中的氧气比较少,铁钉生锈需要水、空气,燃烧必须要达到着火点,物质是可燃物,由氧气参与。

【详解】
A、铁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锌丝表面有较多气泡,由于铁片和铝丝状态不同,不能据此判断锌比铁活泼,故A不正确;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具有助燃性,说明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盛,故B正确;
C、①试管中铁和氧气接触,不和水接触,铁钉没有明显现象② 试管中铁钉既和水接触又和氧气接触,铁钉生锈,说明生锈需要水,故C正确;
D、试管中白磷和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而热水中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判断活泼性是看反应快慢,判断生成的量的多少,比较置换出的氢气的多少,生锈需要水、空气。

13.C
【解析】
A、盐酸呈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正确;
B、盐酸呈酸性,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故B正确;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其他酸不能生成氯化银,故C错误;
D、盐酸酸
解析:C
【解析】
A、盐酸呈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正确;
B、盐酸呈酸性,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故B正确;
C、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其他酸不能生成氯化银,故C错误;
D、盐酸酸性,酸能与氧化镁反应生水,故D正确。

点睛∶酸的共同性质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②能与比较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③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⑤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14.B
【解析】
【分析】
要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采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Mg>Fe
解析:B
【解析】
【分析】
要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采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Mg>Fe>Cu。

【详解】
A、铜与FeCl2溶液、MgCl2溶液都不反应,没法证明,故A不正确;
B、Fe可以和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证明铁比铜活泼、不能和MgCl2溶液反应,证明镁比铁活泼,故B正确;
C、铁、铜都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没法证明,故C不正确;
D、Mg与CuSO4、FeSO4溶液都能反应,只能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铜强,没法证明铁与铜活动性强弱,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关键。

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利用“三取中”的方法,选取活动性处于中间的金属与其它两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外两种金属单质反应。

15.A
【解析】
试题分析: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活泼金属不能;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考点:金属活动性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活泼金属不能;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靠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考点:金属活动性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故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故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会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D、石灰石在空气中没有变化,因而质量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7.B
【解析】
A. 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
C.
解析:B
【解析】
A. 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
C. 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挥发质量减少;
D. 碳酸钠晶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而质量减少;选B 18.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详解】
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正确;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正确;
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某种盐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详解】
A、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正确;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故正确;
C、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某种盐,比如碳酸钠,故错误;
D、该溶液呈碱性,故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指示剂以及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9.C
【解析】
【详解】
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Y、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