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各种极性比较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章总论1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P8(一)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等(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 A途径):萜类、甾体化合物(三)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C6-C3骨架的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以及具有C6-C3-C6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四)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五)复合途径:复杂的天然产物①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②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③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④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⑤氨基酸-醋酸-莽草酸途径。
2二次代谢(名词解释):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其他化合物:生物碱、萜类等)P63天然产物提取常用的溶剂极性大小的比较:常见溶剂极性强弱如下:P18(比较)乙酸>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4天然药物提取方法,P18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浸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5正相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反相色谱: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固定相可用液体石蜡,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
第二章糖和苷1糖的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的为( D )型,向下的为( L )型。
2 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一般而言,苷元是(亲脂性)物质而糖是(亲水性)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3 苷类是(糖类)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
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流动相极性大小 官能团极性大小比较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说明一下: 苯∶甲醇(95+5)的意思是95体积的苯混合5体积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剂!
烷烃(—CH3,—CH2—)<烯烃(—CH=CH—)<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
常用流动相极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从药材中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进行的,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考试时请这样回答哦常用溶剂极性有弱到强排列:石油醚<环己烷<苯<乙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丙酮,乙醇,甲醇能够和水任意比例混合;常用溶剂的性质: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水一般情况下,分子较小,结构中极性基团较多的物质亲水性较强;而分子较大,结构上极性基团少的物质则亲脂性较强;●天然药物中各类成分的极性·多糖、氨基酸等成分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鞣质是多羟基衍生物,列为亲水性化合物;·苷类的分子中结合有糖分子,羟基数目多,能表现强亲水性;·生物碱盐,能够离子化,加大了极性,就变成了亲水性化合物;·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油脂、挥发油、蜡、脂溶性色素都是强亲脂性成分,易溶于石油醚等强亲脂性溶剂中总之,天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遵循“相似相溶”规律;即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分子量太大的化合物往往不溶于任何溶剂;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溶剂选择溶剂依据:根据溶剂的极性和被提取成分及其共存杂质的性质,决定选择何种溶剂各溶剂法分类见天然药物化学辅导教材P5三水蒸气蒸馏法只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天然药物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质如牡丹酚等的提取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四升华法某些固体物质如水杨酸、苯甲酸、樟脑等受热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不经过熔化就可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称为升华;天然药物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性质,能利用升华法直接中药材中提取出来;但天然药物成分一般可升华的很少;果蔬脱水新技术实质上升华脱水法;五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了解部分,见天然药物化学辅导教材P6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一根据物质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1. 原理: 相似相溶2. 方法: 结晶法、试剂沉淀法、酸碱沉淀法、铅盐沉淀法、盐析法二根据物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K = CU / CLCU:上相,CL:下相,K值与萃取次数成反比,即K值越大,萃取次数越少,反之越多;⑴分配系数K值与萃取次数的关系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 ;分配系数K值:一种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K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为一常数;⑵分离因子β值与分离难易的关系分离因子β: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b = KA / KB KA>KBb值越大,越易分离; b =1时,无法分离;⑶酸碱度pH值对分配比的影响溶剂系统PH的变化影响酸性、碱性、及两性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离解型,从而影响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比;游离型------极性小的溶剂;离解型-------极性大的溶剂◆PH<3,酸性物质多呈游离型HA、碱性物质则呈离解型BH+;◆ PH>12,酸性物质呈离解型A-、碱性物质以游离型B存在;纸色谱法 PC以滤纸纤维为惰性载体的平面色谱支持剂:纤维素滤纸固定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20-25%展开剂: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或水饱和的有机溶剂Rf值: A、物质极性大, Rf值小; B、物质极性小, Rf值大;应用:适合于分离亲水性较强的物质;液-液分配柱色谱法固定相主要为化学键合柱色谱:将吸附固定液的载体装入色谱管中进行分离和检测混合物成分的色谱法;按是否加压分:常压柱色谱、加压柱色谱按相极性分:正相色谱、反相色谱载体:硅胶含水17%以上、硅藻土及纤维素等●正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水、缓冲溶液流动相: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洗脱顺序:极性小的化合物先出柱,极性大的化合物后出柱应用:适用于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生物碱、苷、糖类、有机酸等;●反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极性固定相:石蜡油,化学键合相如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流动相:水、甲醇、乙腈等强极性有机溶剂洗脱顺序:极性大化合物,先出柱;极性小化合物,后出柱;应用:适合于脂溶性成分,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三)..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吸附色谱法利用同一吸附剂对混合物中各成分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色谱方法;吸附类型:1.物理吸附溶液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硅胶、氧化铝及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吸附;相似者易吸附2.化学吸附: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3.半化学吸附:如聚酰胺与黄酮类、蒽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固-液吸附柱色谱将待分离混合物样品加在装有吸附剂的柱子中,再加适当的溶剂洗脱剂冲洗,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在柱中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吸附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通过分段定量收集洗脱液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固-液吸附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吸附剂的种类及特点 1.极性吸附剂氧化铝、硅胶特点:a.对极性强的物质吸附能力强;b.溶剂极性减弱,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增强;反之,则减弱;c.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置换洗脱下来;为避免化学吸附,酸性物质宜用硅胶、碱性物质宜用氧化铝作为吸附剂进行分离;通常在分离酸性或碱性物质时,洗脱溶剂中常加入适量的醋酸或氨、吡啶、二乙胺,以防止拖尾,改善分离效果;●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特点:活性炭因为是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在水中对溶质表现出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降低,则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能力也随之降低;故从活性炭上洗脱被吸附物质时,洗脱溶剂的洗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增强;当用活性炭作吸附剂进行层析时,下列洗脱剂的洗脱能力由小列大为:水、l0%、20%、30%、50%、75%、95%的乙醇;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弱规律含水溶剂中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在碱性溶液中最弱;c.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则吸附性能越强;b.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其吸附性能减弱;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时,通常用水装柱,样品也尽可能作成水溶液上柱以利聚酰胺对溶质的充分吸附,形成较窄的原始谱带;随后用不同浓度的含水醇洗脱,并不断提高醇的浓度,逐步增强从柱上洗脱物质的能力;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及尿素水溶液因分子中均有酰胺基,作为第三者可以同时与聚酰胺及酚类等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故有很强的洗脱能力;此外,水溶液中加入碱或酸均可破坏聚酰胺与溶质之间的氢键缔合,也有较强的洗脱能力;●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排序为: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应用 a.特别适合于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和分离;b.对生物碱、萜类、甾体、糖类、氨基酸等其它极性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有着广泛应用;c.用于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由于吸附性和分子筛原理,有机化合物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不同,在大孔吸附脂上经一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 ①吸附性-----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②分子筛------本身多孔性结构所决定; 大孔吸附树脂:分为极性和非极性●影响因素:a.一般非极性化合物在水中易被非极性树脂吸附,极性化合物易被极性树脂吸附;糖是极性的水溶性化合物,与D型非极性树脂吸附作用很弱,据此经常用大孔吸附树脂将中药的化学成分和糖分离;b.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树脂对此物质的吸附力就小,反之就大;c.分子量小、极性小的化合物与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作用强;反之,与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作用强;d.能与大孔吸附树脂形成氢键的化合物易吸附;●洗脱液的选择:最常用的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对非极性大孔树脂:洗脱液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对极性大孔树脂:洗脱液极性越大,洗脱能力越强;●应用广泛应用于天然化合物如苷与糖类的分离、生物碱精制;主要用于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的分离和精制:如多糖、蛋白质、多肽类化合物分离;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凝胶色谱法:将含有大小不同分子的混合物样品液,通过多孔性凝胶固定相,用洗脱剂将分子量由大到小的化合物先后洗脱的一种分离方法;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天然有机化合物中,具有酸性、碱性及两性基团的分子,在水中多呈离解状态,据此可用离子交换法或电泳技术进行分离;以下仅简单介绍离子交换法;●.原理:是以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用水或含水溶剂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交换柱时,溶液中的中性分子及不与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基团发生交换的化合物将通过柱子从柱底流出,而具有可交换的离子则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进行离子交换并被吸附到柱上,随后改变条件,并用适当溶剂从柱上洗脱下来,即可实现物质分离;●结构及性质:离子交换树脂外观均为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吸附规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碱性成分;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酸性成分●.应用:主要用于能产生离子型的成分如氨基酸、肽类、生物碱、有机酸、酚类等;四、结构研究法结构测定常用的波谱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凡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特别是存在共扼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200-700 nm中有特征吸收峰,所以紫外光谱适用于鉴定不饱和键的有无,或用以推测这些不饱和键是否共扼; 红外光谱 IR红外光谱能充分反映官能团与波长的关系,所以对确定未知物的结构非常有用; 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 ②C-H 3300-2700 cm-1③C≡C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质谱 MS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用质谱测定有机分子的分子量;核磁共振谱NMR1H–NMR和13C-NMR能提供分子中有关氢及碳原子的类型、数目、互相连接方式、周围化学环境以及构型、构象等结构信息;●氢谱H—NMR1H –NMR通过测定化学位移δ、质子数以及裂分情况重峰数及偶合常数J可以得出分子中1H 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①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虽同为氢核,如果它们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则它们共振时所吸收的能量就稍有不同,在波谱上就显示出共振峰位置的移动;这种因化学环境变化引起的共振谱线的位移称为化学位移,用符号δ表示;②质子数:根据氢谱的上峰的积分面积并结合已知的分子式求得每个信号所相当的氢的个数,现在1H–NMR 可以直接给出每个信号代表的质子的个数,并可以直接获得分子中总的质子数;③信号的裂分及偶合常数J:磁不等同的两个或两组1H核在一定距离内会因相互自旋偶合干扰而使信号发生裂分,而出现ssinglet,单峰、ddoublet,双峰、ttriplet,三重峰、uartet,四重峰、mmultiplet,多重峰等;峰裂分数:n+1规律④裂分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J,单位Hz;其大小取决于间隔键的距离;间隔的键数越少,则J的绝对值越大;反之,越小;按间隔键的多少可分为偕偶J2 、邻偶J3及远程偶合J远 ;※一般相互偶合的两个或两组1H核信号其偶合常数相等Jab=Jba;课后作业一、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化学: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学习内容包括天然药物化学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等;2.有效成分:是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有效部位:是指具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组成相似的有效成分的部位;无效成分:没有生理活性、没有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4.溶剂提取法、系统溶剂提取法略第二章糖和苷概述糖是多羟基醛或酮类化合物及其聚合物;苷的共性是糖和苷键;第一节单糖的立体化学一、单糖结构式的表示方法:优势构象式、Haworth、FischerFischer投影式⑴主碳链上下排列,取代基左右排列;⑵羰基一端在上方;⑶主碳链上下两端价键和所结合的基团指向纸面后方,水平方向的价键和与之相结合的基团指向纸面前方;※因此,Fischer投影式只能在纸面上转动n180n=1,2,3…或转n90°,而不能使之翻转二、单糖的氧环各种糖之间的转化三、单糖的绝对构型Fischer投影式:看距羰基最远的不对称C-OH,OH向右———D型; OH向左———L型;Haworth投影式:看不对称C-R的朝向旋转R面上———D型; R面下———L型;四、单糖的端基差向异构单糖成环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该碳原子为端基碳,形成一对异构体为端基差向异构体,有α、β两种构型;Fischer投影式:看距羰基最远的不对称C-OH与C1-OH关系同侧——α型异侧——β型;Haworth投影式:看距羰基最远不对称C-R与C1-OH关系旋转异侧———α型;同侧———β型;五、单糖的构象呋喃糖的五元氧环基本为一平面;吡喃糖的六元氧环有船式和椅式两种构象,以椅式C为主;根据C椅式的存在形式又可分为C1式和1C式;直立键和平伏键的具体写法:①在C1式中位于C4、C2面上和C1、C3、 C5面下的基团为竖键;②平伏键e键与环上的键隔键平行; ③横键或竖键在环的面上面下交替排列;·α-L、β-D ,C1式 ,C1-OH在e键平伏键·α-D、β-L ,C1式 ,C1-OH在a键直立键第二节糖和苷的分类糖类物质根据其能否水解和分子量的大小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一.单糖类天然单糖以五碳糖、六碳糖最多,多数在生物体内呈结合状态,只有葡萄糖、果糖等少数以单糖存在;结构见课本p57二.低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称为低聚糖;·按单糖个数可以分为二糖、三糖等·按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通基的糖为还原糖;如果二糖都以半缩醛或半缩酮上的羟基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聚糖没有还原性,为非还原糖;三、多聚糖由十个以上的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①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聚糖、半纤维素、树胶、粘液质②动物多糖:糖原、甲壳素、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四、苷类苷是由糖及其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新生成的化学键即位苷键;知道各类特点即可第三节糖和苷的性质一、糖和苷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糖:小分子极性大,水溶性好,随着聚合度增高,水溶性下降;多糖难溶于冷水,或溶于热水成胶体溶液,难溶于高浓度的乙醇;单糖极性 > 双糖极性 ;①苷——亲水性其大小与连接糖的数目、性质有关;※ C-苷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较小;②苷元——为亲脂性; 可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味觉①单糖~低聚糖——甜味; ②多糖——无甜味;随着糖的聚合度增高,则甜味减小;③苷类——苦人参皂苷、甜甜菊苷等;●旋光性:数值上相接近的一个便是与之有相同苷键的一个;利用旋光性→测定苷键构型※糖有旋光性;天然存在的单糖左旋、右旋的均有,但以右旋的较多;※苷类具有旋光性,天然苷类多呈左旋;苷类水解后,由于生成的糖常是右旋的,因而使混合物呈右旋;二、糖和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单糖分子中有醛酮、伯醇、仲醇和邻二醇等结构①其易氧化程度为:醛酮基>伯醇基>仲醇基 . ②反应速度:顺式>反式因顺式易形成环式中间体.③对固定在环的异边并无扭曲余地的邻二醇羟基不反应;④.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或含水溶液;⑤反应定量进行;●糠醛酚醛缩合反应;也叫Molish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现象:界面处紫色环; ※碳苷和糖醛酸与Molish试剂往往不反应;第四节苷键的裂解1、按裂解的程度可分:全裂解和部分裂解;2、按所用的方法可分:均相水解和双相水解;3、按照所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酸催化水解、碱催化水解、酶解、过碘酸裂解、乙酰解等;●酸催化水解:阳碳离子酸水解难易程度规律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和中间体形成的因素均有利于水解;①按苷键原子的不同,苷类水解从易到难的顺序为:N-苷> O-苷> S-苷> C-苷;注意:N碱性最强,最易质子化,所以N-苷最易水解;②N-苷的N原子在酰氨及嘧啶环上,很难水解由于受到强的吸电子效应,碱性几乎消失;③酚苷及烯醇苷比其它醇苷易水解;如苯酚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结构;④.2,6-二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由于氨基、羟基均可与苷键原子争夺质子⑤呋喃糖苷>吡喃糖苷因五元呋喃环中各取代基处在重叠位置,水解时形成中间体使张力减小;酮糖多为呋喃糖结构,醛糖多为毗喃糖结构,故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⑥.在吡喃糖苷中由于C5-R会对质子进攻苷键造成一定的位阻,故R愈大,则愈难水解;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苷⑦当苷元为小基团——横键的苷键比竖键易水解,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当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苷的不稳定性促使其水解●碱催化水解通常苷键对碱稳定,但某些特殊的苷如:酯苷、酚苷、与羰基共轭烯醇苷——易被碱水解●酶催化水解反应反应条件温和、专属性高、能够获得原苷元常用的苷键水解酶:杏仁苷酶—水解—β-六碳醛糖苷键纤维素酶—水解—β-D-葡萄糖苷键麦芽糖酶—水解—α-D-葡萄糖苷键转化糖酶—水解—β-果糖苷键●过碘酸裂解反应Smith降解法·特点:反应条件温和、易得到原苷元;可通过产物推测糖的种类、糖与糖的连接方式以及氧环大小;·适用范围:苷元不稳定的苷和碳苷得到连有一个醛基的苷元,不适合苷元上有邻二醇羟基或易被氧化的基团的苷;·所用试剂为:NaIO4、NaBH4·产物:多元醇、羟基乙醛、苷元·碳苷是很难用酸催化水解的,而用Smith裂解获得连有一个醛基的苷元;第五节糖及苷的提取分离一、提取▲糖苷类具多羟基,极性较大,易溶于水,难溶于低极性有机溶剂,但苷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则因苷元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糖的提取方法:根据它们对水和醇的溶解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单糖包括小分子低聚糖可用水或50 %醇提取;多糖根据可溶于热水,而不溶于醇的性质提取;依据:①多糖溶于热水中,采用水煎煮法提取;②多糖不溶于醇,采用逐步提高醇的浓度、使多糖分级在醇中析出,以达到纯化和分离;▲苷类提取常用的方法:※若提取的是原生苷,需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采用热乙醇或沸水提取;※若提取次生苷可用酶解方法,酶解后用适当浓度醇或乙酸乙酯提取;※若提取苷元可先酸水解或酶解,再用低极性有机溶剂乙醚或氯仿提取;抑制或破坏酶活性的方法:①在中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②采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③在提取过程中还须尽量勿与酸和碱接触;否则,得到的不是原生苷,而是已水解失去一部分糖的次生苷,甚至是苷元;二、分离●活性炭柱层析:活性碳为非极性吸附剂,吸附量大、分离率高;对于糖的吸附力:多糖 > 低聚糖 > 单糖方法以活性碳装柱→上样→水洗脱单糖→递增浓度乙醇洗脱二糖、三糖、低聚糖、直至总苷被依次洗脱;●凝胶柱层析:利用分子筛原理;对于不同聚合度的糖类及其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特别有效,方法快速、简单、条件温和;洗脱顺序:随分子量由大及小依次流出;●离子交换柱色谱①除去水提液中的酸、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②制成硼酸络合物——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同浓度的硼酸盐洗脱●季铵盐沉淀法●.分级沉淀法●蛋白质去除法三、糖和苷的检识利用糖的还原性和糖的脱水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等现象来进行理化检识,利用纸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色谱检识;●理化检识①.Molish反应:检识糖或苷类化合物;若在两液面间有紫色环产生,则含有糖或苷类化合物;②.Fehling试剂反应:检验还原糖存在;③.Tollen反应:检验还原糖存在;●色谱检识★纸色谱 PC ★薄层色谱 TLC比较下列成分苷元相同Rf值的大小:苷元<单糖苷<双糖苷特点:增加糖在固定相中溶解度,使硅胶吸附能力下降,利于斑点集中,可增加样品载样量;显色剂:除纸层析外,还有—硫酸/乙醇液、茴香醛-硫酸试剂、苯胺-二苯胺磷酸试剂;思考:1.写出Smith裂解反应的反应式;2.写出D-葡萄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芸香糖的结构式;3.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4.苷键的酶催化水解有什么特点;第三章苯丙素类概述:苯丙素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第一节苯丙酸类结构特点: C6-C3结构,具有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熟悉常见苯丙酸类型结构:对羟基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第二节香豆素类是顺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其基本骨架为苯骈α-吡喃酮,7-位常有羟基或醚基;部分香豆素在生物体内以邻羟基桂皮酸苷的形式存在,酶解后苷元邻羟基桂皮酸立即内酯化而成香豆素;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简单香豆素类七叶内酯只在苯环上有取代的香豆素类;取代基包括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和异戊烯氧基等;多数在7位上有含氧官能团的存在;异戊烯氧基除直接在O上外,在6和8位出现多电负性高●呋喃香豆素类---环合时脱去3个C 苯环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 ;①线型6 ,7呋喃骈香豆素型:C6-异戊烯基和C7-OH环合补骨脂内酯。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完整版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常见极性大小比较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说明一下:苯∶甲醇(95+5)的意思是95体积的苯混合5体积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剂!官能团极性大小比较烷烃(—CH3,—CH2—)<烯烃(—CH=CH—)<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常用流动相极性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DCM)<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水。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1)
1.按从低到高的极性顺序依次排列常用的有机溶剂石油醚,苯,无水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亲脂性:大————小,亲水性:小————大)2.什么是超临界流体?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有何优缺点。
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形成一种既非液体也非气体的特殊相态。
优点:①可在低温下提取,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②缺无溶剂残留、能耗低、安全性高、无污③兼有萃取和分离的作用④产品纯度高,萃取速度快。
缺点:①对极性大或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成分萃取较难,需加入与溶质亲和力较强的夹带剂以提高溶解度,或需在很高的压力下进行②所用设备属高压设备,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给工业化和普及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限制。
3.植物资源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浸渍法: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的条件下浸泡一定时间,浸出有效成分的方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装置中,连续添加溶剂使渗过药粉,自下而上流动,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动态浸提方法。
煎煮法:是将药材加水加热煮沸,滤过去渣后取煎煮夜的一种传统提取方法回流法:使用低沸点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等加热提取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时,为减少溶剂的挥发损失,保持溶剂与药材持久的接触,通过加热浸出液,使溶剂受热蒸发,经冷凝后变为液体流回浸出器,如此反复至浸出完全的一种热提取方法。
连续回流法:是在回流提取的基础上改进的,能用少量溶剂进行连续循环回流提取,充分将有效成分浸出完全的方法。
超声提取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浸提有效成分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破坏植物药材的细胞,使溶剂易于渗入细胞内,同时超声波的强烈震动能传递巨大能量给浸提的药材和溶剂,使它们做高速运动,加强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加速有效成分的浸出,极大地提高提取效率。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常见极性大小比较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说明一下:??苯∶甲醇(95+5)的意思是95体积的苯混合5体积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剂!官能团极性大小比较烷烃(—CH 3,—CH 2—)<烯烃(—CH=CH —)<醚类(—O —CH 3,—O —CH 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 3—N —CH 3)<脂类(—COOR )<酮类(—CO —)<醛类(—CHO )<硫醇(—SH )<胺类(—NH 2)<酰胺(—NHCO —CH 3)<醇类(—OH )<酚类(<Ar —OH )<羧酸类(—COOH )常用流动相极性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DCM)<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水。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各种极性比较
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极性物质亲和力强对非极性成分吸附强溶剂极性增强溶剂极性增强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降低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增强溶质可被极性强的溶剂洗脱溶质可被极性弱的溶剂洗脱极性及强弱判断:R-COOH﹥Ar-OH﹥R-OH﹥R-NH-﹥R-CO-NH-﹥R-CHO﹥R-CO-R﹥R-COO-R﹥R-O-R﹥R-X﹥R-H溶剂:介电常数ε增加,极性增加环己烷(1.88)苯(2.29)无水乙醚(4.47)氯仿(5.20)乙酸乙酯(6.11)乙醇(26.0)甲醇(31.2)水(81.0)亲脂性: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水<甲醇< 乙醇< 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单糖结构中反应活泼性顺序:端基C原子>伯C>仲C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由难到易程度为:C苷>S>O>N苷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的水解速率大50~100倍酮糖较醛糖易水解吡喃糖苷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2-去氧糖>2-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芳香烃比脂肪烃易水解苷元为小基团者,苷键横键的比苷键竖键的易于水解,因为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苷元为大基团者,苷键竖键的比苷键横键的易于水解,这是由于苷的不稳定性促使水解碱水解反应:速度难易与C7取代基有关:7-OH香豆素<7-OCH3香豆素<香豆素萘醌和蒽醌的苯环上的羟基酸性:β-羟基>α-羟基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为:含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以上α-OH > 1个α-OH1,8>1,4>1,5答案:E>B>C>A>D>F黄酮类化合物取代基对溶解度的影响:羟基数目越多,水中溶解度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增加。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1.天然药物化学概述:天然药物化学是药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化学物资;具体内容包括主要类型的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提取分离方法、结构测定等。
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矿物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资基础。
2.提取分离的方法1)提取前文献查阅综述和药材生药鉴定2)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原理:“相似者相溶”,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常见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环己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分类:①浸渍法②渗漉法: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方法。
缺点: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麻烦。
③煎煮法④回流提取法⑤连续回流提取法:可弥补回流提取法中溶剂消耗量大,操作台繁琐的不足,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沙氏)来完成本法操作。
缺点:时间长,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此法。
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⑦超声波提取技术(二)水蒸气蒸馏法①适用范围: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容或不溶于水是我成分的提取。
②原理:给予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共存时,各组分的蒸汽压和它们在纯粹状态时的蒸汽压相等,而另一种液体的存在并不影响它们的蒸汽压,混合体系的总蒸汽压等于两纯组分蒸汽压之和,由于体系中的蒸汽压比任何一组分的蒸汽压都高,所以混合物的沸点比任一组分的沸点为低。
(三)升华法原理:遇热挥发使用范围:游离蒽醌(四)压榨法原理:机械挤压适用范围:新鲜药材,种子植物油3)分离纯化法①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a.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b.改变溶液的极性去杂c.酸碱法d.沉淀法②根据物质分配比不同极性分离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a.液-液萃取法b.反流分布法c.液滴逆流层析法d.高速逆流层析法e.GC法f.LC法: LC分配层析载体主要有---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有正反相之分;压力有低、中、高之分;载量有分析、制备之分。
天然药物化学 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有效成分:代表临床疗效的成分无效成分: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有效部位:有活性的部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石油醚<苯<无水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时行分离分配系数(K):K=C u/C L分离因子(β):β=K A/K Bβ与分离难易程度:β≥100一次简单萃取即可分离,100≥β≥10萃取10~12,β≌1基本无法分离吸附原理:化学吸附:有选择性牢固不可逆酸碱吸附半化学吸附:一定选择性结合力较弱可逆聚酰胺氢键物理吸附:无选择性相似易吸附可逆硅胶活化: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热除去吸附剂中的水分,使吸附剂能力增强,活性升高的过程去活化:是指在吸附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使吸附剂吸附能力降低,活性减低的过程聚酰胺对化合物吸附力的强弱取决于形成氢键的能力,其影响因素为:形成氢键集团数目多,吸附力强。
易形成分子氢键者,吸附力减弱。
芳香化程度高,吸附性增强。
正相分配色谱:以极性大的溶剂为固定相,极性小的溶剂为移动相的分配色谱反向分配色谱:以极性小的溶剂为固定相,极性大的溶剂为移动相的分配色谱凝胶滤过柱色谱法:基本原理是分子筛大分子的先出,小分子的后出薄层色谱法:薄层板的活化:硅胶板一般在100~110℃活化30分钟第三章糖和苷类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绝对构型(D、L ):C5上的取代基在环上-D,下-L。
相对构型(α、β):C1和C5的取代基同侧β,异侧α。
苷: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苷键原子分为O-苷,S-苷,N-苷,C-苷糖的检识:1.Molish试验(鉴别糖或苷类):取供试液,加3%α-萘醌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滴加浓硫酸,出现两液层,交界处呈紫红色环2.菲林反应(鉴别还原性糖):砖红色沉淀3.托伦反应(鉴别还原性糖):银镜或黑褐色银沉淀苷键的裂解:一、酸催化水解:1.苷键原子不同水解难易顺序:N 苷> O苷> S 苷> C苷2.糖的种类不同:①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②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③吡喃糖苷中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水解速度为: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C5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④去氧糖最易水解,水解的易难顺序:2,6-二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二、碱催化水解:一般苷键对稀碱是稳定的,但某些特殊的苷如酯苷、酚苷、烯醇苷和β位有吸电子基团的苷类易为碱水解三、酶催化水解:利用酶水解苷键可以获知苷键的构型,可以获得次生苷四、氧化开裂法(Smith降解法):适合于苷元不稳定的苷及C-苷的水解,获得原生苷元第四章香豆素与木脂素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
极性比较
常见官能团极性:烷烃(—CH3,—CH2—)<烯烃(—CH=CH—)<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常用流动相极性: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高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在这种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先从柱中流出来。
反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低于流动相的极性,在这种层析过程中,极性大的分子比极性小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而先从柱中流出。
一般来说,分离纯化极性大的分子(带电离子等)采用正相色谱(或正相柱),而分离纯化极性小的有机分子(有机酸、醇、酚等)多采用反相色谱(或反相柱)。
有机溶剂极性表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 0 - 30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Benzene(苯) 3 0.65 80 280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 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 0.67 101 330Acetic acid(乙酸)6.2 1.28 118 230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Aniline(苯胺) 6.3 4.4 184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 19.9 197 210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DMSO) 7.2 2.24 189 268Water(水)10.2 1 100 268下图是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由小到大,括号内表示的是混合比例)强极性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等极性溶剂: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非极性溶剂: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常用混合溶剂:乙酸乙酯/己烷:常用浓度0~30%。
天然药物化学讲义
第一章总论〔一〕常用溶剂的特点:环己烷,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大极性:小————大亲脂性:大————小亲水性:小————1.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2.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 正丁醇3.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4.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 甲醇5.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甲醇6.极性最小的有机溶剂:环己烷7.介电常数最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8.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机溶剂:正丁醇9.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乙醇〔二〕各种提取方法:及特点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
其中,溶剂提取法应用最广。
1.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根据相似者相溶原理,选择与化合物极性相当的溶剂将化合物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同时,由于某些化合物的增溶或助溶作用,其极性与溶剂极性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也可溶解出来。
(2〕各种溶剂提取法提取方法溶剂操作提取效率使用范围备注溶剂浸渍法水或有机溶不加热效率低各类成分,尤出膏率低,易剂遇热不稳定发霉,需加防成分腐剂渗漉法有机溶剂不加热脂溶性成分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煎煮法水直火加热水溶性成分易挥发、热不稳定不宜用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水浴加热脂溶性成分热不稳定不宜用,溶剂量大连续回流提有机溶剂水浴加热节省溶剂、效亲脂性较强用索氏提取取法率最高成分器,时间长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收率高对热不稳定萃取法常用 CO2的极性大分子量大的连续回流提取法的原理: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2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如挥发油、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小分子的醌类成分,麻黄碱。
3升华法:固体物质受热不经过熔融,直接变成蒸汽,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如升华。
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可以利用升华法直接自中草药中提取出来。
樟脑、咖啡因。
二、别离与精制:及特点〔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别离1.结晶及重结晶法利用不同温度可引起物质溶解度的改变的性质以别离物质。
天然药物化学口诀 一苯二萘
天然药物化学口诀一苯二萘天然药物化学口诀:1、常用中药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醚>氯仿>苯>石油醚记忆口诀:水、甲乙丙丁蠢、只玩乙醚,仿苯室友2、苷类①单糖的分类五碳糖:如D-木糖、L-阿拉伯糖甲基五碳糖:L-鼠李糖六碳糖:如D-葡萄糖六碳酮糖:如D-果糖糖醛酸:如D-葡糖醛酸双糖:如芸香糖记忆口诀:我拉木,李嫁我;六葡萄,六铜锅,双云祥。
②苷的分类中按成苷键的原子分类(O-苷、S-苷、N-苷和C-苷)(1)O-苷醇苷:强心苷、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酚苷:蒽醌苷、香豆素苷、黄酮苷;氰苷(α-羟基腈):苦杏仁苷;α-羟基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为醛(或酮)和氢氰酸。
酯苷:山慈菇苷A氧苷记忆口诀:氧分一直青春(2)S-苷:黑芥子苷、萝卜苷(3)N-苷:腺苷和鸟苷,巴豆苷(4)C-苷:葛根素、芦荟苷苷的分类记忆口诀:指山姑,青杏苦,留萝籽,诞八仙鸟,哥会叹!③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N-苷>O-苷>S-苷>C-苷口诀:单养留炭④酶催化水解:麦芽糖酶能水解α-葡萄糖苷;苦杏仁酶能水解一般β-葡萄糖苷;纤维素酶是β-葡萄糖苷水解酶;转化糖酶可水解β-果糖苷键。
记忆口诀:麦芽爱葡,被葡味苦,被果转化⑤苷的检识Molish反应和α-萘酚(记忆口诀:猫爱糖)3、香豆素的分类简单香豆素:伞形花内酯常可视为香豆素类的母体呋喃香豆素:补骨脂内酯、白芷内酯吡喃香豆素:花椒内酯记忆口诀:白芷不服比较,简单伞4、醌类化合物①苯醌:辅酶Q10萘醌:紫草素菲醌:丹参醌类记忆口诀:苯妩媚,非单身,新对飞,爱紫草。
②蒽醌中的典型化合物:羟基蒽醌:大黄和虎杖蒽酚或蒽酮:柯桠素、芦荟苷二蒽酮类:番泻苷A、B、C、D记忆口诀:大黄虎抢恩,柯桠芦荟同叹,二番谢。
5、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槐米(成分芦丁)、银杏叶二氢黄酮:陈皮、水飞蓟宾异黄酮:葛根(成分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查尔酮:红花记忆口诀:陈水二,插红花,纯银米,一个豆。
极性强弱
常用溶剂的极性次序为(从小到大):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含盐水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溶剂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
此外,原料的粉碎程度,提取温度,浓度差,提取时间,操作压力,原料与溶剂的相对运动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提取效果。
1.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以分离物质——结晶与重结晶;①结晶结晶是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而使有效成分以晶体的形式析出以达到分离物质的目的。
②杂质的除去:天然产物经过提取分离所得到的成分,大多仍然含有杂质,或者是混合成分。
有时即使有少量或微量杂质存在,也能阻碍或延缓结晶的形成。
所以在制备结晶时,必须注意杂质的干扰,应力求尽可能除去。
③溶剂的选择: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
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
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
④制备结晶操作: 通常将化合物溶于适当溶剂中,过滤、浓缩至适当的体积后,塞紧瓶塞,静臵。
⑤不易结晶或非晶体化合物的处理 a.本身性质制备衍生物或盐 b.纯度不够进一步分离纯化⑥重结晶及分步结晶:晶态物质可以用溶剂溶解再次结晶精制。
这种方法称为重结晶法。
结晶经重结晶后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分别得到第二批、第三批结晶。
这种方法则称为分步结晶法或分级结晶法。
⑦结晶纯度的判定:化合物的结晶都有一定的结晶形状、色泽、熔点和熔距,可以作为鉴定的初步依据;还应结合薄层色谱法。
注意问题:熔距(0.5℃或1~2 ℃)(如乌头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混合物,熔矩较短);双熔点(苷类化合物);非常相似的化合物(如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仅差一个CH2,薄层一个点;鹿谷草中的高熊果苷和异高熊果苷极难分离,但熔矩115 ~125℃)萃取法:两相溶剂提取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常见溶剂极性大小比较
常见溶剂极性大小比较
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说明一下: 苯∶甲醇(95+5)的意思是95体积的苯混合5体积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剂!
官能团极性大小比较
烷烃(—CH3,—CH2—)<烯烃(—CH=CH—)<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
常用流动相极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
常用溶剂极性大小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常见极性大小比较
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
(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说明一下:
苯∶甲醇(95+5)的意思是95体积的苯混合5体积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剂!
官能团极性大小比较
烷烃(—CH3,—CH2—)<烯烃(—CH=CH—)<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
常用流动相极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DCM)<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水。
有机溶剂极性顺序
下图是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由小到大,括号内表示的是混合比例)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 :-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数值越大,极性越大二: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 溶解性毒性液氨 -33.35 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强刺激性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乙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丙睛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庚烷 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水 100 略略硝基甲烷 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麻醉性,刺激性1,4-二氧六环 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微毒,强于乙醚2~3倍甲苯 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硝基乙烷 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局部刺激性较强吡啶 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 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4-甲基-2-戊酮 115.9 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乙二胺 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丁醇 117.7 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乙酸 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乙二醇一甲醚 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低毒类辛烷 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低毒性,麻醉性乙酸丁酯 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吗啉 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氯苯 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乙二醇一乙醚 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对二甲苯 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一级易燃液体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间二甲苯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一级易燃液体醋酸酐 140.0邻二甲苯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一级易燃液体N,N-二甲基甲酰胺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环己酮 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环己醇 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N,N-二甲基乙酰胺 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糠醛 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N-甲基甲酰胺 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一级易燃液体苯酚(石炭酸) 181.2 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1,2-丙二醇 187.3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吸湿,不宜静注二甲亚砜 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邻甲酚 190.95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参照甲酚N,N-二甲基苯胺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乙二醇 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难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对甲酚 201.88 参照甲酚参照甲酚N-甲基吡咯烷酮 202 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毒性低,不可内服间甲酚 202.7 参照甲酚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苄醇 205.45 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甲酚 210 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甲酰胺 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硝基苯 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剧毒,可经皮肤吸收乙酰胺 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毒性较低六甲基磷酸三酰胺(HMTA) 233 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较大毒性喹啉 237.10 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乙二醇碳酸酯 238 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毒性低二甘醇 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丁二睛 267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中等毒性环丁砜 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甘油 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食用对人体无毒三、试剂极性从小到大: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己烷-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常见溶剂极性大小比较
常见溶剂极性大小比较
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说明一下: 苯∶甲醇(95+5)的意思是95体积的苯混合5体积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剂!
官能团极性大小比较
烷烃(—CH3,—CH2—)<烯烃(—CH=CH—)<醚类(—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CH3—N—CH3)<脂类(—COOR)<酮类(—CO—)<醛类(—CHO)<硫醇(—SH)<胺类(—NH2)<酰胺(—NHCO—CH3)<醇类(—OH)<酚类(<Ar—OH)<羧酸类(—COOH)
常用流动相极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各种极性比较
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对极性物质亲和力强对非极性成分吸附强溶剂极性增强溶剂极性增强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降低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增强溶质可被极性强的溶剂洗脱溶质可被极性弱的溶剂洗脱极性及强弱判断:R-COOH﹥Ar-OH﹥R-OH﹥R-NH-﹥R-CO-NH-﹥R-CHO﹥R-CO-R﹥R-COO-R﹥R-O-R﹥R-X﹥R-H溶剂:介电常数ε增加,极性增加环己烷(1.88)苯(2.29)无水乙醚(4.47)氯仿(5.20)乙酸乙酯(6.11)乙醇(26.0)甲醇(31.2)水(81.0)亲脂性: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水<甲醇< 乙醇< 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单糖结构中反应活泼性顺序:端基C原子>伯C>仲C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由难到易程度为:C苷>S>O>N苷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的水解速率大50~100倍酮糖较醛糖易水解吡喃糖苷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2-去氧糖>2-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芳香烃比脂肪烃易水解苷元为小基团者,苷键横键的比苷键竖键的易于水解,因为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苷元为大基团者,苷键竖键的比苷键横键的易于水解,这是由于苷的不稳定性促使水解碱水解反应:速度难易与C7取代基有关:7-OH香豆素<7-OCH3香豆素<香豆素萘醌和蒽醌的苯环上的羟基酸性:β-羟基>α-羟基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为:含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以上α-OH > 1个α-OH1,8>1,4>1,5答案:E>B>C>A>D>F黄酮类化合物取代基对溶解度的影响:羟基数目越多,水中溶解度增加;羟基甲基化后,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胶柱色谱分离黄酮类吸附规律:
极性大吸附能力强
e g : A 苷元 B 二糖苷 C 单糖苷
Rf:A > C > B
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黄酮类、洗脱规律:(先—后)
母核上羟基增加,洗脱顺序递减
羟基数目相同时,有缔合羟基 > 无缔合羟基
单糖结构中反应活泼性顺序:端基C原子>伯C>仲C
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由难到易程度为:C苷>S>O>N苷
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的水解速率大50~100倍
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吡喃糖苷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
2-去氧糖>2-羟基糖>2-氨基糖 易 难
芳香烃比脂肪烃易水解
苷元为小基团者,苷键横键的比苷键竖键的易于水解,因为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
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
对极性物质亲和力强对非极性成分吸附强
溶剂极性增强 溶剂极性增强?
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降低 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增强
溶质可被极性强的溶剂洗脱 溶质可被极性弱的溶剂洗脱
极性及强弱判断 :R-COOH﹥Ar-OH﹥R-OH﹥R-NH-﹥R-CO-NH-﹥R-CHO﹥R-CO-R?﹥R-COO-R?﹥R-O-R?﹥R-X?﹥R-H
5、反式<顺式<末端双键 (Rf 值小)
强心苷酶水解 :乙型比甲型易发生酶解
强心作用强度顺序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
生物碱盐水溶性:无机酸盐>有机酸盐
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卤代酸盐
小分子有机酸盐>大分子有机酸盐
生物碱碱性基团pKa值顺序:
胍基>季胺碱>N-烷杂环>脂肪胺>芳香胺≈N-芳杂环>酰胺≈吡咯
苷元为大基团者,苷键竖键的比苷键横键的易于水解,这是由于苷的不稳定性促使水解
碱水解反应:
速度难易与C7取代基有关:7-OH香豆素<7-OCH3香豆素<香豆素
萘醌和蒽醌的苯环上的羟基酸性:β-羟基 >α-羟基
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含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以上α-OH > 1个α-OH
苷元相同:三糖苷 > 双糖苷 > 单糖苷 > 苷元
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洗脱先后顺序为: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黄酮>黄酮醇
分子中芳香程度高、共轭双键多,则聚酰胺对其的吸附力强,故难于洗脱。
挥发油成分的分离--分馏法
原理: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顺序不同分离
沸点规律
1、不含氧萜<含氧萜
2、双键多,沸点高
3、碳数多,沸点高
4、极性大,沸点高:
5、顺式 < 反式
低沸程 35~70℃ 单萜
中沸程 70~100 ℃ 含氧单萜
高沸程 100~140℃ 倍半萜薁
硝酸银络合色谱法分离
硝酸银层析 (易→难)
1、双键形成络合物
2、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Rf 值越小,难洗脱、难分离
3、双键个数相同,按照极性大小
4、双键<三键(Rf 值小)
1,8>1,4>1,5
?
?
答案:E>B>C>A>D>F
黄酮类化合物取代基对溶解度的影响:
羟基数目越多,水中溶解度增加;
羟基甲基化后,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增加。
黄酮(醇 性 非平面型分子
增
花色素 加 离子
酸性强弱取决于羟基数目和位置(处于C=O对位,p-π共轭效应,酸性增加)
1、诱导效应(电子云密度大碱性增强)
供电子基效应强弱:甲基>氨基>其他烷基
吸电子基效应强弱:苯环>酰基,双键>羟基,醚氧
2、诱导-场效应:生物碱分子中如同时含有2个氮原子,一旦一个氮原子质子化后,对另一氮原子产生两种碱性降低的效应。
3、共轭效应:N原子上孤对电子形成p- π共轭时,碱性减弱
溶剂:介电常数ε增加?,极性增加?
环己烷(1.88) 苯(2.29) 无水乙醚(4.47) 氯仿(5.20)
乙酸乙酯(6.11) 乙醇(26.0) 甲醇(31.2) 水(81.0)
亲脂性:石油醚>环己烷>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
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
水<甲醇<乙醇<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