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共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细菌分类与鉴定

细菌分类与鉴定

属(Genus) (Genus)
2020/12/13
种(Species) (Species)
3 第三页,共31页。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1)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 等。
2)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对不 同来源的同一种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种细菌可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该完全相同,次要 性状可稍有差异,通常用地名或动物名的缩写加编号作菌株名。
2020/12/13
22
第二十二页,共31页。
1. DNA的碱基组成(G+Cmol%)
分类学上,用G+C占全部碱基的分子百分数(G+Cmol%)来表示各类生物的 DNA碱基因组成特征。
2020/12/13
23
第二十三页,共31页。
每个生物种都有特定的GC%范围,因此 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细菌的GC%范围为25--75%,变化 范围最大,因此更适合于细菌的分类鉴定。
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
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从进化论诞生以来,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2020/12/13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2
第二页,共31页。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 (Kingdom) (Regnum)
门 (Phylum) (Phylum) 纲(Class) (Classis) 目(Order) (Ordo) 科(Family) (Familia)
2020/12/13
4
第四页,共31页。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第一篇: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目的要求:熟悉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细菌分离鉴定。

实验内容:一、脓汁、咽拭子等标本中病原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标本采集1.脓拭子:用无菌棉签蘸取患处深部脓液或分泌物少许,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2.痰拭子:用消毒容器收集病人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脓稠痰块,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3.咽拭子:嘱病人把口张大,用压舌板压住舌根,用无菌棉签迅速蘸取咽部分泌物,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4.血标本:疑为败血症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静脉采血,床旁直接加入含50ml的肉汤瓶内,立即摇匀后送培养。

5.脑脊液:对疑似流脑患者,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立即行直接床旁接种(送检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6.尿道、阴-道分泌物:对可疑淋病患者,男性可从尿道取材,取材时导尿管应进入尿道1cm~2cm,如为刚排尿,应等待1h左右;女性则可以从宫颈口取分泌物,当内窥器插入宫颈口后应稍等片刻,再旋转取出,取材应立即送检,不可放置冰箱。

(二)分离鉴定程序待检标本可直接做涂片染色检查鉴定,必要时可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致病性鉴定。

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检查程序如下。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脓、痰、咽拭子分泌物、脑脊液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血琼脂平板→ 涂片、染色、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血液、穿刺液→肉汤培养基纯分离致病性测定↓ 药敏试验如培养液混浊时可涂片、染色、镜检(三)常见临床标本的检查方法1.脓拭子在脓汁中除了球菌外,也有杆菌存在,例如革兰阳性的有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的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此外尚可有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

材料(1)标本:脓拭子(2)培养基:血琼脂平板(3)兔血浆、白色滤纸片、无菌生理盐水、载玻片方法脓汁→ 革兰染色→ 镜检↓ ↑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情况↓致病力试验(1)将脓拭子作革兰染色,镜检(先作培养再涂片以免污染),鉴定材料《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课件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课件
➢前增菌法药敏试验:
挑取组织培养后菌落,放于灭菌肉汤培养液中,涂抹进行药敏实验 8-12h后观察结果。
➢传统法药敏试验:
耗时较长(2-3天),对于一般养殖场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敏感性 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出病原菌,病原菌经纯培养后, 进行药敏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出病原菌对某一药物的敏 感性。
PPT学习交流
27
•(4) 结果观察、判定标准
• 抑菌圈:用游标卡尺从平板背面精确测量各个抑菌圈直径(精确到 0.01mm),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原料药判定 按《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0》
• 成品药判定标准 : ﹥20 mm 极敏

15-20 mm 高敏

10-14 mm 中敏
PPT学习交流
15
• 常用的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1)染色步骤 ①结晶紫初染:结晶紫染色1.5min,水洗,甩干 ②碘液媒染:碘液染色2min,水洗,甩干 ③酒精脱色:95%乙醇脱色,20—30s,脱色到无结晶紫为止,水洗, 甩干 ④石碳酸复红复染:石碳酸复红染色1.5min ,水洗,吸水纸吸干。 (2)结果
菌平皿内,注入以灭菌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15ml,混匀, 待冷却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计数培养基内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毫升被检物的细菌数。
PPT学习交流
11
大肠杆菌细菌分离
粉红色或深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隆起 边缘整齐;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6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8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细菌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细菌群体分离出单一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细菌培养基–细菌样本–灭菌培养皿–恒温培养箱–微量移液器–菌液均匀涂布器–培养皿铺平仪2.实验步骤:1.从细菌样本中取一小滴,用微量移液器滴入灭菌培养皿中。

2.使用菌液均匀涂布器将细菌样本涂布在含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上。

3.使用培养皿铺平仪将培养皿铺平,确保细菌样本均匀分布。

4.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5.取出培养皿,观察并记录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在所使用的细菌样本中,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

根据观察,我们将这些菌株分为三类,分别是A、B和C。

•类别A:这类菌株呈现出圆形和平坦的菌落形态,表面光滑,边缘清晰。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浅黄色。

•类别B: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较类别A更为凹凸不平,表面稍显粗糙。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乳白色。

•类别C: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类别A和B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不规则形状。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淡红色。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的细菌属。

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需要进行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些细菌的种属、毒力和抗生素抗性等特性。

结论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它为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初步鉴定了多个细菌菌株。

进一步的实验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菌株的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的结果对医学领域、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这些菌株的潜力,探索更多关于细菌的奥秘,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protocol

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protocol

细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protocol样品菌株分离:准备工作1用报纸将平板包好(约12个一包)灭菌后放入烘箱烘干,最好隔夜;2按照培养基的配方配制好液体培养基后,调pH值(注意灭菌后培养基pH会略有升高),其中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的琼脂后,倒入锥形瓶并用滤膜封好待灭菌。

注意培养基的体积总量不能超过锥形瓶的三分之二,约一半左右;剩余液体培养基加入试管中,每支5ml(其中3ml用于保种,2ml用于提取菌株基因组DNA),用胶塞封好,与加入琼脂的锥形瓶一起灭菌;3将无菌超净台打开紫外灯灭菌约20分钟,将灭好菌的培养基放置冷却到不烫手后,在超净台中操作倒入到已烘干的培养皿中,每块板中倒入约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的1/3~1/2之间。

倒好后的培养皿叠放在超净台内,待培养皿中培养基冷却凝固之后即可使用。

暂时不用的,可先用封口膜封好并标记好培养基名称存放好。

4在培养皿上写清样品名称,标注日期,姓名。

用枪加入100uL液体样品到培养皿上,尽量把培养皿托平,将涂布玻棒插入酒精中取出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待冷却后,在酒精灯下将液体涂布均匀(最好涂布至培养基将液体全部吸收)。

5将涂好的培养皿正置培养2小时后,用封口膜封好,倒置培养。

定时观察平板,描述菌落的颜色、形状,记录菌落数并拍摄照片。

划线分离纯化:1待涂布好的培养皿上长出单菌落后,用挑取同一培养皿中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菌落进行划线分离纯化,挑取的菌落用记号笔标出。

2将接种针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稍冷却后,在平板上进行Z字形三个方向划线。

3若在新板上又长出新菌落,再次分离划线4划线需做至少2-3次,直至菌落完全纯化(纯化步骤很关键)保种:1 将已纯化的细菌用灭菌的牙签蘸取接种入试管内(注意要取单菌落),摇床150r/min, 28℃培养,直到其生长至指数期2在2ml冻存管(预先灭菌并烘干)中加入1ml 30%甘油(甘油预先配置好灭菌后待用),再加入1ml上述1中的菌液,盖紧管盖,混匀后在管壁做好样品标记和日期,同时在实验记录本上做好记录3以上每个样做三管,做好记录,放入冷存盒,放入-80度冰箱内,记录存放位置。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 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 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 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 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
KH2PO4 1.4g NaH2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①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从功能上属 于哪类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②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 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 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 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 (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 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 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 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 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
• 从混杂微生物中分离目的微生物
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选择培养基 只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 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可抑制细菌、放线 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肽聚糖的合成
其细胞壁是由纤 维素、几丁质、 葡聚糖组成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④涂布平板法所选择的稀释度很重要,一般以 三个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所出现的平均菌 落数在50个左右为最好。

细菌分离鉴定范文

细菌分离鉴定范文

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对于医学、食品工业、环境卫生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然而,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往往需要对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以此为基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细菌分类、分离、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等方面,详细探讨细菌分离鉴定的流程和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一、细菌分类基本原理细菌是生物学中的单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2-10微米之间,形态不一,可以是球形、杆状、螺旋型、分枝或者不规则形等。

在自然环境中,细菌繁殖能力很强,有些品种一天内可以繁殖出数百万个,因此,在病原生物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

在细菌分类学中,一般认为细菌的分类与划分是基于其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等方面的。

细菌的分类可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等不同方面的特征进行划分。

其中,形态包括细胞形态和芽孢形态;生理可从营养类别、温度范围、适应性和繁殖特点等方面来划分;生化特征能够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方式、氧化过程、酸碱度、酶和药敏等方面进行分类。

因此,不同的分类方式均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对于不同的研究有其相应的分析价值。

二、细菌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细菌分离也是细菌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和理论,其主要是从环境中获取微生物的样品,然后通过多种方法,将其中的细菌进行分离。

细菌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细菌生长过程中自身的基础特征,例如形态、营养需求、酸碱度、生化代谢、药敏感性等等,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将目标细菌分离出来。

1、培养基的配方培养基是细菌分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设计高效的培养基配方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营养成分、pH值、渗透压、温度等等。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细菌样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细菌的生长方式,我们可以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类。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包括固定pH值的酸碱度培养基和需要调节pH值的生长培养基两部分。

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液体培养基可以进一步分为复合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两类,前者包括牛肉膏蛋白、大肠杆菌营养琼脂、蛋白胨肉汤、生肉汤等等,后者则是利用单一成分创造的最基础培养基,例如淡卡门钠盐,乳糖肉汤等。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PPT课件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PPT课件
第18页/共95页
菌落的三个类型:
1.光滑型菌落(Smooth type Colony) :又称 S型
2.粗糙型菌落(Rough type Colony):又称R 型
3.粘液型菌落(Mucoid type Colony)又称M 型
第19页/共95页
S型菌落
2021/8/21
20
第20页/共95页
D群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第67页/共95页
第68页/共95页
链球菌鉴定途径
β溶血
杆菌肽
CAMP
S
+
A群链球菌
胆汁七 叶苷
+
B群链球菌
D群链球菌
6.5%NaCl
--
+
非肠球菌 肠球菌
第69页/共95页
第70页/共95页
链球菌鉴定途径
γ溶血
胆汁七 叶苷
+
--
D群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 6.5%NaCl +
Aseptic area 10-20cm
外焰 内焰 焰芯
第9页/共95页
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标本
沾取标本
接种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环境
第10页/共95页
细菌接种法
• 平板划线接种法: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方法: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第26页/共95页
斜面接种法
第27页/共95页
接种斜面后菌落生长示意图(菌苔)
第28页/共95页
革兰染色
第29页/共95页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发布日期:2009-05-09 浏览次数:827 字号:[ 大中小 ]一、实验目的系统学习兽医临床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技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类病原细菌的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的能力,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病原微生物,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知识背景细菌分离是细菌学检验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分离有助于很快得到可疑的致病菌,对疫病的诊断与防控至关重要。

在细菌分离时应注意的事项:1.病料采集(1)病料的种类主要决定于疫病的性质,一般方法为:①全身感染→血液及内脏;②局部感染→病患部位;③特殊病例→特殊处理。

特殊情况的正确处理与操作者的专业知识有很大关系。

无论全身或局部感染,均应采含菌最多或病变明显的组织(2)病料的采集时间也应特别注意:①活体病料→应考虑病原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部位的变化;②患畜死后→应立即采集病料,越早越好。

2.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指在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既要避免各种外界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又要杜绝操作对象污染周围环境的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是对微生物学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形成无菌操作素养。

不论何种情况下,头脑中都应该有这个概念。

无菌操作贯穿于整个分离过程,例如:病料的采集、器材的准备、具体的操作。

所用器械及物品均应事先灭菌备用,金属器具包装后高压灭菌或煮沸30min,玻璃器皿可高压灭菌也可干热灭菌,胶皮塞、培养基等则要高压灭菌。

3.培养基培养基是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用于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菌种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1)制作培养基的基本原则依据细菌的物质代谢要求和营养需要,必须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矿物质以及生长环境条件。

(2)制作培养基的基本要求①适宜的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②适宜的酸碱度与渗透压;③不含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④应均质透明;⑤应彻底灭菌;⑥对某些微生物必须提供一些特殊物质。

动物源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

动物源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

动物源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一、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于耐药性测定的动物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动物及其组织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2.设备和材料2.1 冰箱:0℃-4℃和-20℃。

2.2 恒温培养箱:37℃±1℃和42℃。

2.3 显微镜:10×--100×。

2.4 采样管。

2.5 采样棉拭子、剪子。

2.6 灭菌试管。

2.7 平皿。

2.8 自动细菌鉴定仪。

2.9 API 20E试子条。

2.3 恒温摇床2.4 冻存管3.培养基和试剂3.1 运送培养基3.2 麦康凯琼脂3.3 沙门氏菌显色琼脂或XLT4琼脂3.4 营养肉汤3.5 鉴定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阳性血清3.6 四硫磺酸盐增菌液(TTB)4.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程序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见图1图1: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5.操作步骤5.1 采样到已选定的养殖场或屠宰场,用灭菌棉签采动物泄殖腔样品,置入1-2ml肉汤或运送培养基中0-4℃保存。

采发病动物组织时,用无菌操作取少量动物组织至于灭菌试管内,0-4℃保存,不超过48小时。

5.2 大肠杆菌的分离5.2.1 取泄殖腔拭子样品用接种棒直接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面,动物组织样品首先制成匀液,然后用接种棒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面,37℃培养18-24小时。

5.2.2 挑取粉红色、边缘光滑的大肠杆菌可疑菌落,用麦康凯培养基纯化一代,然后接种于营养琼脂平面37℃培养12-24小时,待进一步细菌鉴定。

5.3 沙门氏菌的分离5.3.1 将泄殖腔拭子或制成匀液的动物组织样品与增菌培养基按1:10的比例,接种于TTB增菌液中,42℃培养24小时。

5.3.2 将增菌液摇匀,用接种环接种于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37℃培养22-24小时或XLT4琼脂上42℃培养22-24小时。

5.3.3 将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紫色的沙门氏菌可疑菌落或XLT4琼脂培养基上中央黑色边沿透明的沙门氏菌可疑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平面37℃培养16-24小时,待进一步细菌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


• 常用的有 DNA Star、MEGA and Phylip等。
• 16S rDNA方法鉴定细菌种属
原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细菌的分类鉴定从传统的表
型、生理生化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如(G+C)mol%、DNA杂交、r DNA指纹图、质粒图谱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
细菌中包括有三种核糖体RNA,分别为5S rRNA、16S rRNA、23S rRNA, r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16S rRNA对应于基因组DNA上的一段基因 序列称为16S rDNA。5S rRNA虽易分析,但核苷酸太少,没有足够的遗传信 息用于分类研究;23S rRNA含有的核苷酸数几乎是16S rRNA的两倍,分析 较困难。而16S rRNA相对分子量适中,又具有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等特 点,序列变化与进化距离相适应,序列分析的重现性极高,因此,现在一 般普遍采用16S rRNA作为序列分析对象对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还有23S r RNA V3高保真区扩增。
PCR扩增及反应条件
• • • 通用引物:16S (F) 5'-AGAGTTTGATCCTGGCTCAG-3’ 16S (R) 5'-GGTTACCTTGTTACGACTT-3' 1525r和27f
PCR体系
体积(μ L) Taq 酶 10×PCR Buffer 10mmoL dNTP Mixture MgCl2 (25 mM) 引物(10umol/L) 灭菌水 模板(基因组DNA) 0.25 2.5 2 2.0 各0.5 16.75 1 95.0 ℃ 94.0℃ 52.0℃ 72.0℃ 72.0 ℃ 23℃

(一)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1. 挑单菌落接种到10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培养。 2. 取1mL培养液到1.5mLEppendorf管中,8000rpm离心2分钟后倒掉上清 液。 3. 加200μ L裂解液打散细菌,再加入60μ L10mg/ml的溶菌酶。37℃放 置10分钟。 4. 加入400μ L 消化缓冲液、混匀。再加入3μ L Protein K,混匀,55 ℃温育5分钟。 5. 加入250μ L乙醇,混匀,全部转入UNIQ-10柱中。10000 rpm离心1分 钟,倒去收集管内的液体。 6. 加入500 μ L 70%乙醇,10000 rpm离心0.5分钟。 7. 重复第六步。 8. 再10000 rpm离心2分钟彻底甩干乙醇。吸附柱转移到一个新的1.5 m L的离心管。 9. 加入50μ L预热(60℃)的洗脱缓冲液,室温放置3分钟。12000 rpm离 心2分钟,流下的液体即为基因组DNA。 10. 电泳。取3 μ L溶液电泳检测质量。 (二)煮沸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分离与菌种 鉴定

分离与菌种 鉴定

《高级微生物实验指导》一、目标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在无菌条件下取样品10 g加入100 mL无菌生理盐水,用均质机将组织破碎均匀。

经充分震荡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用1 mL的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注入9 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震荡试管混匀,按上述操作依次进行10倍递增稀释,选择3个适宜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行,用灭菌涂布棒均匀涂布于冷却的细菌分离培养基(NA)和真菌分离培养基(PDA)表面,分别将细菌培养基和真菌培养基于30℃和28℃下恒温培养2-4d。

待菌长出后,挑取不同形态菌落,纯化,挑取单菌落于PDA斜面上,培养并保存。

二、细菌与霉菌总DNA的提取(CTAB法)1、菌株DNA的提取通用试剂(1)CTAB抽提液:2%CTAB,1.4M NaCl,20mM EDTA,100mM Tris-HCl,pH8.0;(2)β-疏基乙醇(3)PVP(聚乙烯吡咯烷酮)(4)石英砂(5)Tris平衡酚(6)氯仿:异戊醇(24:1)(7)异丙醇(8)75%乙醇(9)无水乙醇2、菌株DNA的提取步骤(1) 将已纯化的菌种,接种于相应的分离培养基平板上,28℃培养2d-4d。

(2) 用灭菌药勺或解剖刀从培养皿中刮取足量菌丝至1.5ml离心管中。

(3)加少量PVP、灭菌海砂和65℃水浴预热的200μl CTAB抽提液,用玻璃棒研磨至匀浆;(4)加入400ul预热CTAB抽提液,颠倒混匀后于65℃水浴1h;期间轻柔颠倒混匀2-3次。

(5)冷却至室温后,12000rpm离心10min,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6)加入1/2体积(约300ul)的Tris平衡酚及1/2体积(约300ul)的氯仿:异戊醇(24:1),颠倒混匀。

(7)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至另一离心管中;(8)重复(5)-(7)步2-3次,直到两相界面处无明显杂质;(9)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轻轻颠倒混匀;(10)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至另一离心管中;(11)向上清液中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20℃放置15min;(12)12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加入70%乙醇500ul以悬浮沉淀;也可250ul 70%乙醇分两次悬浮沉淀;(13)12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室温干燥;(14)加50ul无菌水或TE缓冲液(10mM Tris-HCl,1M EDTA,pH8.0)重新溶解沉淀,-20℃储存备用;(15)取3-5ul DNA样品在1%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下检测提取的真菌基因组DNA。

细菌分离及鉴定的实验方案

细菌分离及鉴定的实验方案

从土壤里分离及鉴定细菌的实验方案1实验材料:新鲜土壤。

a)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细菌半固体培养基;淀粉培养基;葡萄糖酵解培养基;乳糖酵解培养基;LB培养基b) 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卢戈氏碘液、95% 乙醇、5%孔雀绿水溶液、无菌水等c) 仪器:有玻璃珠100ml三角瓶(1)、培养皿(50套)、试管(20支)、移液管(3支)、烧杯、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涂布棒、U型管、德汉氏小管、酒精灯、漏斗、接种环、滤纸、棉塞、牛皮纸、无菌操作台、灭菌锅、纱布,电子天平、记号笔,火材等相关培养基的配方:相关培养基的配方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琼脂15—20g水1000mlNaCl5gPH 7.4—7.6高氏NaCl 0.5g KNO3 1g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琼脂15—20g水1000ml.K2HPO4•3H2O 0.5gMgSO4• 7H2O 0.5gFeSO4•7H2O 0.01g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葡萄糖20g马铃薯200g琼脂15~20g水1000ml细菌半固体培养基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琼脂0.35-0.4PH 7.6淀粉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10g琼脂15~20g水1000ml NaCl 5g可溶性淀粉2g葡萄糖酵解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1000ml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 PH 7.6乳糖酵解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水1000mlNaCl 5g乳糖5gLB 培养基酵母膏5g蛋白胨10g水1000mlNaCl 10g PH7.01.1实验总流程LB培养基1土壤取样:2制备土壤稀释液:2.1. 称取土壤1g,放入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 20min,即为稀释10-2的土壤悬液。

2.2. 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分别编上10-3、10--4、10-5、10-6。

菌种分离和检查上传护理课件

菌种分离和检查上传护理课件

利用特殊培养基或试剂, 选择性抑制不需要的菌 种,使目标菌种生长繁殖。
通过加热使细菌死亡, 而耐热的芽孢繁殖,达
到分离目的。
分离技术操作流程
采集菌种
培养与观察
准备培养基
分离操作
菌种保存
分离技术注意事项
01
严格无菌操作
02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03
操作规范与安全
04
菌种保存与记录
02 菌种检查技术
检查方法介绍
01
02
微生物培养法
免疫学检测法
03 分子生物学方法
检查技术操作流程
采集样本
增菌培养
分离纯化
检查技术操作流程
形态学观察

生理生化试验
免疫学检测 分子生的培养基
及时送检
综合分析结果
03 菌种上传护理
上传方法介绍
直接上传法
显微镜观察法 染色法
上传技术操作流程
• 菌种分离技术 • 菌种检查技术 • 菌种上传护理 • 菌种分离和检查在护理中的应用 • 菌种分离和检查的伦理和法规问题
01 菌种分离技术
分离方法介 绍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分离法
选择性分离法
热分离法
通过划线将菌种分离到 培养基表面,形成独立
菌落。
将菌液进行稀释,然后 涂布或划线于培养基表 面,通过单菌落分离纯化。
上传技术注意事项
保证设备清洁
保证数据准确
在使用上传设备前,要确保设备已经 彻底清洗干净,避免污染菌种。
在上传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避免出现误差和错误。
注意安全操作
在采集、分离和纯化菌种时,要注意 安全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事故 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