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不同区域尺度下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 在自然环境差异中探讨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设计
本课例是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第二节第一课时中的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教材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自然环境差异性规律形成及其特点。
该部分教材通过图文材料及活动重点介绍了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及其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以非洲从赤道出发,沿20°E经线依次向南、向北行进,自然景观发生的变化和以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50°N纬线向东行进,自然景观发生的变化为案例,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和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例虽是新课讲授,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世界自然景观形成和分布以及中国的地理分区,能理解区域分异。
同时学生已经在上个知识点中学习了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较为丰富的前提下,开展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创设真实情境融入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利用希沃白板星球展示,同时结合创设的图文情景对自然环境地域差异的认识和分析,探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以达到区域认知的目的。
2、综合思维:运用景观图创设情景,发现大尺度地域规律,探究大尺度自然环境地域规律的形成及其特点,在此过程中提升综合思维。
3、地理实践力:通过课后考察我国区域自然景观的分布,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差异性对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等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自然环境差异表现中探讨大尺度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在自然环境差异表现中探讨大尺度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形成及其特点。
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微视频:《认识中国自然景观的差异》——在中国广袤的大陆上,分布着丰富的动植物,它们的分布具有一定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有规律可循吗?这种分异普遍存在吗?这种分异规律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具有什么特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自然环境差异表现中的分异规律。
专题6不同尺度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
4、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 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 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 5、自然灾害高发区 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智利、海地、台湾、日本、东南亚)等。 气象灾害高发区:东亚、南亚(洪涝、干旱、台风或飓 风、寒潮及沙尘暴)、非洲(干旱)、美国南部(飓风、寒 潮)等。 6、经济持续增长区 如: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部地区、中国泛珠三角地区、日 本、域差异的分 析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 点和归宿”,是自然和人文地理最好的 “注解”或“说明”,是系统地理原理的 展示舞台。
一、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
1、掌握区域位置(宏观和微观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自 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体现 3、区域发展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订 发展策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 具体应用,贯彻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 展观念。
三、二轮复习中的区域地理总体复习策略:
1、围绕目标,任务导向,专题复习, 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区域地理的复习具体策略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整体性” 思想) 3、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差异性” 思想) 4、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原则) 5、运用时事热点,提升区域学习能力
环境与经济 发展的协调 突出 问题
资源、交通、水力 条件 特点
雨 林 破 坏
结构合理、齐全 分布:东南沿海 — —里约热内卢、圣 保罗
第4讲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扇;只有山麓地区才能形成该地貌,所以虚线范围内为
平缓冲积扇;东侧河流与海岸线平行,说明较陡峻;大
富以南有河流直接入海,说明以河流为界,南北两部均
高,河流位置低。(3)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与港口的特 征,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该地区虽河
流众多,但河流多流经高山峡谷,河流短急,不利于航
运;该地区东部海洋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渔业资源丰
(1)说明L1河的河流特征及其原因。
(2)分析L2河段所在流域春末多融雪洪水 的主要原因。
(3)甲国图示区域种植的番茄成色好,营 养丰富,品质优良,简析其原因。
(4)简述甲国图示区域发展“红色产 业”——番茄酱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5)甲国图示区域的农民常在瓜田里放砂 石,简要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4讲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考纲展示
热点透视
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 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 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 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 自然特征,区域发展条件(优 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 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 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
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L1河流
属内流河,水文特征可从流量大小及季节变
化汛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题,
L1河段冬春季节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补给,
多山地降水,春末气温回升,冰雪融水较多,
且多山地降水。第(3)题,从光照、温差、
病虫害等方面分析。第(4)题,可从原料
市场,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作答。第
(1)台湾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是台湾岛() A.降水较少的地区 B.海拔较高的地区 C.光照较少的地区 D.太阳辐射较少的地区 (2)20世纪60年代之前,台湾省出口贸易以农产品为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不同空间尺度的考查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不同空间尺度的考查尺度思维是地理思维中的重要思维,尺度思维可以分为大中尺度,小尺度。
大尺度一般关注整体,忽略细节;注重“普适性”;小尺度一般关注“特殊性”,注重细部特征的探究。
大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产生的背景,大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改变会影响小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小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可能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的诱因,小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和改变可能会影响大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要从整体性思维角度思考一个区域中的地理事物变化可能和小尺度区域地理事物有关,也可能和大尺度事物有关。
例如某地气候特征,可能和大尺度的纬度、大气环流有关,也可能和小尺度的地形、海陆分布等有关。
下面提供的例题注意从不同尺度角度来思考,注意不同尺度区域解题思路的差异。
(2017年全国卷一)(小空间尺度)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图解】(2018年全国卷一)(小空间尺度)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2011新课标卷)(大空间尺度)下图示意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地理学的空间尺度
地理学的空间尺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空间分布的学科,而空间尺度是地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地理现象的研究范围和空间范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尺度下地理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围绕地理学的空间尺度展开讨论。
一、全球尺度全球尺度是地理学研究的最大尺度,涵盖整个地球。
在全球尺度上,我们可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洋流分布、板块构造等大尺度的地理现象。
例如,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变暖对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地理现象的影响。
二、大区域尺度大区域尺度是介于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之间的尺度,主要研究大陆、洲际、国家等较大范围的地理现象。
在大区域尺度上,我们可以研究不同大洲的地貌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
例如,通过对亚洲大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亚洲的地理环境对其人口密度分布、经济发展格局等产生的影响。
三、区域尺度区域尺度是研究地理现象的一个重要尺度,通常是以一个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
在区域尺度上,我们可以研究城市、省份、地区等更小范围的地理现象。
例如,通过对一个城市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城市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特点,从而帮助城市规划和发展。
四、局部尺度局部尺度是地理学研究的最小尺度,通常是以一个具体地点为研究对象。
在局部尺度上,我们可以研究一个村庄、街区、建筑物等非常小范围的地理现象。
例如,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五、时间尺度除了空间尺度,地理学的研究还需要考虑时间尺度。
时间尺度描述了地理现象变化的时间范围和速率。
在时间尺度上,我们可以研究地质变迁、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例如,研究地质变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而研究自然灾害的时间尺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灾害风险。
地理学的空间尺度对于研究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尺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变化趋势。
高考地理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2
分析比较表: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长城—昆仑山脉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
—祁连山脉以北
祁连山以南
自然环 境特征
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气候突出“干旱” 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 400mm 左右 减少到 50mm 以下
地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 拔在 4000 米以上,气候突出“高寒”特征, 气温较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
南部,珠江下 次的开放系统。①区位因素:地势 创汇为主导产业目标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
与东南亚地区 水网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隔海相望,被称 人口稠密;②人文因素:具有对外 城镇发展:城镇化速度快,非农业人口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2012 高考地理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2
三、区域差异比较
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备的地理条件、受影响的地理因素有
别于其他地区,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
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目的是找到它们的差异之处,从而加深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
省相望,主要包括台湾岛、 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短 发达
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 小流急;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
等
森林、水能、矿产、海盐等资源
(2)大尺度区域差异综合分析:对大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要从具体的地理要素特征上
对比,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区域的具体特征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综合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和 西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华北平 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 较多
地理区域差异分析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与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与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与风能资源丰富等)与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与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要素地理位32°N~34°N以北地32°N~34°N以南地业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发达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工业地区生活习惯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屋顶坡度小;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民居注重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水运仍然为一种常用的运输方式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达。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与成因的分析等。
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
具体如下所示: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与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150°E,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中国地理地域尺度综合分析
15
说明: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差异较大,如华北的冬小麦、 东北的春小麦、南方的水稻、黄土高原的谷子、青藏高原的 青稞。造成差异的原因除气候等自然条件外,还包括生活习 惯的差异。
2021/6/24
16
2.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差异的对比分析
主要农 重要农
分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作物 业基地
2021/6/24
27
3.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并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 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时要特别抓住“高”“寒”两个方面。
2021/6/24
28
八、不同尺度区域的综合分析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西双版纳
长江沿江地带
区域 类型
省级区域
省内区域
跨省区域
山脉与盆地 热 带 季 风 气 地形多样,亚热
2021/6/24
22
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包括沪宁杭工业基地,以武汉为 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以湖北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 力、钢铁工业基地,以贵州乌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 及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等,该地带水运条件得天 独厚,矿产、水力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农业发达,将向着 拥有水电、有色冶金、化工、钢铁、轻纺、机械、电子等多 种工业地带的方向发展。
2021/6/24
36
山坡流入谷地,谷地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易凝结成雨。第(2) 题,考查旅游环境保护。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利用河滩低 地布局文化建筑,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吸引外来文化,改 造当地民俗,会使当地文化失去原有的特点。因此本题选 B。
【答案】 (1)C (2)B
2021/6/24
37
(2013·江苏)下图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 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问答下列问题。
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北京探究点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例1(2011·临沂质检)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交通运输方式为()A.水路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D.高速公路运输⑵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围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C.澳门农副产品的来源地范围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命题意图:本题以等时线考查了澳门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解析:⑴根据图中等时线的数值与距离可知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
⑵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图示信息最能反映的问题是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答案:⑴B⑵D探究点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究点四珠江三角洲例2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学核心问题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环境及资源状况及对经济影响的能力,体会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解析:第(1)问,考查工业地域区位因素。
从科技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工业历史等多个角度完整回答。
第(2)问,由掌握的知识分析,甲区域(环渤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海盐,利于发展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乙区域(长江三角洲)石油资源和海盐相对不足,但消费市场广大。
答案:(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中国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中国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重难点1.省级区域: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差异热带季风气候,原始热带雨林,地形多样,亚热带季风气候,(1)纽带作用:沿江地带与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地区构成“H”形格局。
(2)辐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又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带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这些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向南北辐射。
跟踪训练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
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省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华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河流泥沙含量B.地形起伏C.西南季风强弱D.土壤厚度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
依据图中经纬度及该省轮廓,可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第2题,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及影响雾的主要因素。
图中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等值线在西北部稀疏、东南部密集,说明东南部空间分布差异大;再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分布差异主要是受地形起伏影响所致。
答案 1.C 2.B“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读下图,回答3~4题。
3.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A.①B.②C.③D.④4.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A.工业基础薄弱B.交通条件落后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D.劳动力不足解析第3题,京津唐工业基地具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高校及科研机构多,高新技术发达。
第4题,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但依靠便利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工业发展较好。
答案 3.B 4.C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水资源C.光热资源D.土壤6.据监测,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 A.水源补给减少B.植物蒸腾减弱C.林草面积扩大D.风沙危害加剧解析第5题,从图中生态环境保护区地表环境以沙漠为主,并且图中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流量减小可知,该地位于西北荒漠地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2024年尺度思想及其在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研究》范文
《尺度思想及其在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研究》篇一一、引言尺度思想,作为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对于理解地理现象、过程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地理空间尺度的多层次性,也强调了不同尺度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地理教科书作为传播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尺度思想有效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建立多尺度地理思维,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尺度思想及其在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进行研究,以期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二、尺度思想的内涵尺度思想是指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地理现象、过程和规律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
空间尺度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等多个层次,不同尺度上的地理现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尺度思想强调在研究地理问题时,需要考虑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尺度转换的规律。
三、尺度思想在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1. 地理教材内容的多尺度性地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应该体现出多尺度的思想。
从微观角度,可以介绍具体地点的地理环境、气候、生物等;从中观角度,可以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从宏观角度,可以探讨全球性的气候变迁、资源分布、人口迁移等。
通过多尺度的内容安排,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地理认知。
2. 案例教学的尺度性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教学是体现尺度思想的重要方式。
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尺度上地理现象的成因、过程和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探讨城市扩张、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等中观和宏观尺度的地理问题。
3. 地图与图表的多尺度表达地图与图表是地理教材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体现尺度思想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可以展示不同尺度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同时,通过图表的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尺度性。
四、结论尺度思想在地理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理现象的重要思维方式。
地理教科书作为传播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应该将尺度思想融入其中,通过多尺度的内容安排、案例教学以及地图与图表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多尺度的地理思维。
高考地理微专题-不同尺度下的风
新疆达坂城是我有名的大风发
生 区 , 全 年 大 风 日 数 平 均 150 天 ,
最多为202天,≥10级大风每年都
大
出 现 ,≥12 级 大 风 平 均 每 隔 3 ~ 4 年出现1次。因此,有“陆上三
尺(西2北)风指经出过甲湖区面域,沙尤峡地其的”冬主季要和湖沙面“源结地冰世。,界使风风力增库强”,有之利于称风沙。输当送;出
(3)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湖泊面积不断 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
尺 当出现≥8级大风时,达坂城至乌鲁木齐的交通受影响。
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 当出现≥8级大风时,达坂城至乌鲁木齐的交通受影响。
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
度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如图 2 所示。
风 ③裸露湖床:冬春季湖水位低,导致湖滩裸露泥沙
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
图2
地阻沙降:
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
图1
减小,有利于风沙堆积。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
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
距离冬季风 源地远近
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多大风(或位于寒潮南下路径上,多大风)。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区全年风力较强, 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 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
中
尺
度
的
第29题图2
风
第29题图1
第29题图3
中
局尺
图2
地理试题中不同空间尺度的答题要求举例
地理试题中不同空间尺度的答题要求举例
陈晓明
【期刊名称】《青苹果:高中版》
【年(卷),期】2016(000)07X
【摘要】首先,请同学们看2005年全国卷的一道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问题. 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如果让你现场作答,你会如何回答这一题?你注意图提示没有?这是一个小流域区域,我们组织答案时,在头脑中要始终想象一个小范围的空间.然而,在考试中很多同学没有考虑到空间尺度,答成了“高山耸立、盆地宽广”.地理学强调空间差异,因为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所形成的地理事物特征是有很大差别的.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陈晓明
【作者单位】安徽省和县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地理试题中不同空间尺度的答题要求举例 [J], 陈晓明
2.高考地理试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角度探析——以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为例[J], 彭南根
3.高考地理试题体现空间尺度思想的统计研究
——以近5年全国卷为例 [J], 邹益
4.高考地理试题中空间尺度的判断及应用 [J], 尹艳钧
5.把握空间尺度,提升高三学生区域认知素养——以“不同尺度下的区域农业生产”为例 [J], 鄂德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轮复习:高考地理尺度问题
小尺度区域气候差异:下垫面(湖泊、裸地)、地形、 人为因素(热岛等)
中等尺度区域:结合考虑
大尺度区域气候差异: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
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
5.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
的主导因素是 B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垫面、人为因素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C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7~9题。 第7题此区域可以理解为中小 尺度,因此该区域年均温分布 主要考虑BC,而B整个岛屿处 在海洋之中,这一因素又得以 排除,从等温线呈闭合状可推 导出东部有山地。
D 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 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 冰雪覆盖的山 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5~6题。
2、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
要来源于[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
区域可能[ D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4.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 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 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 时地面气压场。
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尺度
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尺度自然地理环境分异是指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地球自身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地质结构、地貌、气候系统以及生物演化等因素所决定的。
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尺度可以从全球到微观地区,不同的尺度会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
首先,全球尺度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异主要受到地球自身的形态特征和气候系统的影响。
全球的地理环境分异可以归结为五个主要的带状分布区域:热带、温带、寒带、沙漠和极地。
热带地区位于赤道以南和以北的区域,气候炎热湿润,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
温带地区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发展。
寒带地区位于温带以北,气候严寒,植被稀少,动植物种类较少。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疏。
极地地区气温极低,植被几乎不存在。
全球尺度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异主要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全球气候系统、分布在地球上的大陆和大洋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次,区域尺度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异主要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有关。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不同,例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不同地形地貌对气候和植被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同时,地质构造决定了地层、岩石类型和土壤的分布,进而影响着植被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例如,火山地区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植被稀疏。
再次,局部尺度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异主要与微观地区的地形地貌、水系、土壤等地理要素有关。
在局部尺度上,地形地貌的微小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会对气候和植被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山脉对气候具有屏障作用,使得山脉两侧的气候有较大差异。
水系的分布和类型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土壤类型不同对植被分布和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尺度可以从全球、区域到局部,每个尺度都会有不同的因素和表现形式。
这些尺度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异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地理学研究和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大中小三种尺度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
大中小三种尺度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去呈现出点状事物的原产状况,在读图时必须特别注意从点的大小、浓淡、共同组成的形状去观测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内容叙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边线名称(最多、最少、最分散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原产,或者说出来最稀疏或最浑浊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例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叙述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可能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
具体内容可以分成两类:(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这类试题只建议叙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以从迈向、延展方向回去考量。
读图时特别注意观测曲线“拐点”的边线,以便分段叙述。
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须要分段叙述;例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原产,可以叙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迈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迈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叙述角度:边线+浓淡+晕染方向+迈向(延展方向)。
具体分析如下:①总体原产及浓淡状况:通过观察滑动线数值,讲出最小区和最轻区的边线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浓淡,讲出浓淡原产边线。
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伸展情况——凸高为高,凸低为低):讲出凸点沿线数值多寡的情况。
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本题考察的是人口问题考点,人口考点在全
国卷单独出现的频率较小,但往往作为客观题的部观角度而言,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应为较高人口增长率, 但微观具体来说,我国为较为特殊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使我国人口增长率为较低(大约0.9%)
所以本题答案为D。 就本题而言,如果将我国更换为其它普通发展中国家,就应该选择较 高人口增长率。人口特点的考点:发展中国家往往为较高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速度快,面临人口过多的社会问题,同时人口素质较低;发达
国家人口素质高、增长速度慢,面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中国虽为发
国卷在高考地理各省市份中,属于较高难度的,并
且使我们的高考命题卷,所以在研究高考习题时,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
试 题 分 析
1题在分析的时候,若按一般规律而言,我们应先分析所 考查区域的位置,然后进一步分析气候、地形、水源和资源等 条件,总结出答案。但这样势必会造成丢分,而且我们强调全 国卷难度属于较高的,所以我们在这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尤 其是本地区的突出特点“三洲五海之地”“石油资源宝库”。 那么在答题时候,就应以战略位置和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 主,即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广阔以及沿海 交通便利;同时分析出本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带来充足的外汇— —资金丰富 。进一步结合本地区磷酸盐资源特点,矿品位高, 储量大,易开采,从而完成基本答题。
抛 砖 引 玉
一、宏观与微观的辩证:
我们在高考复习的时候往往强调“一般规律”“总体而言”, 以方便高考时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有时会出现所考查的知 识点是由材料和具体问题分析而来,呈现具体化和局部化,并且 局部的细节往往会和整体规律背道而驰。如我国西北地区整体缺
少水资源,而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却是因为其水资源优势而发展
例:(2014·课标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
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 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
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 “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 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 由。
试 卷 简 析
此题为2014全国I卷第37题,主观材料分析题。全
展中国家,但人口特点却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自然增长率低, 同时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答 题 总 结
此题在运用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时,大的宏
观尺度与小的微观尺度考察点正好相反,所以在
分析高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察的具体问
题,从具体问题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来正确理解
题意,理清答题思路,进行答题。
二、宏观中的微观:
例谈不同区域尺度下地理问题的处理
肖营子高中——张铁
关于2016年高考地理
37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16年命题特点
知识点考查整体呈现:重点性 广泛性 抽查性 反复性
考点考查方式逐渐呈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即人们出于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根据一 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 不同功能的区域来加以认识的过程。人们通过分析 区位条件、总结区域特征,把握地理要素的相互作 用机理,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探 讨区域之间的联系,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 探讨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促进区域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在分析高考习题的时 候,既要有问题总体的把握,整体的了 解,一般性的分析,也要有对具体问题 的具体分析,对局部的细致了解以及对 特殊性的仔细分析。综合宏观与微观, 合理利用宏观与微观,用以分析,解决 问题。
谢谢大家
不 同 尺 度 下 的 区 域
宏观扫描整体(大尺度):区域内 部一致性、一般性;区内的差异
微观小尺度局部聚焦:平原、丘陵 山地、高原、盆地地形的形态
不同区域尺度下地理问题的处理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宏观和微观 辩证的角度分析高考地理:也就是从宏观 角度分析整个题意、题干,在答题过程中 遵循一般答题规律,分析区域总体概况; 从微观角度,具体理解分析题意,理清答 题思路,整理答题语言,在分析解决问题 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结合考查的 地区的实际状况进行具体分析解答。
试 题 分 析
2题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这 一小题的难度明显减小,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先从整体角度出发,可以 很明确的分析出本地区沙漠气候、所以淡水资源缺乏、环境恶劣,以及 本地区大部分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较低,技术落后;开发历 史晚、工业基础薄弱 ;再进一步结合具体题意分析,本地区地处内陆沙 漠地区,交通不便,同时人烟稀少,缺少劳动力。 3题为开放式试题,难度进一步降低,但此题想得到满分,是有一定 难度的。开放性试题难度低,就低在试题往往并不是唯一答案,往往具 有相辩证的答案,答题时只要从某一角度出发,对自己的选择进行理由 陈述,就能得分。此题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应首先明确磷酸盐工业会造 成大气污染、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但对甲乙地区的影响却大大不同, 这里甲地位于沙漠内部,人口密度小、工业基础薄弱,生态脆弱,所以 在甲地建厂会破坏本地区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但本地区人口稀少,污染 物有较大的储存空间。而乙地沿海,工业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污染物能 得到一定的处理,但是必会造成海洋污染;以及沿海人口密集,大量工 业污染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在分析高考题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大的角度,大的的 答题方向,知道区域的一般规律和区域的总体特征。有时 对考查的重点进行分析时,会发现题中的局部细节或具体 知识点,也会遵从一般规律和总体特征。那么我们在分析 题意的时候,就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主要考点,以
节省答题时间,主观降低试卷难度。
例:(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答 题 总 结
我们在分析高考题时、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高 考题时,一定要先了解所考查的区域的整体特征, 进一步分析局部细节特征;先认知本区域的一般 规律,一般性,再进一步分小区域的特殊性,从 宏观和微观双角度,相结合角度分析试题。并且 认真深层次挖掘题干,题式材料,充分发掘可利 用资源,综合整体答题。
答 题 总 结
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题中所考察的
都基本知识点,以及基于基本知识点的基本能力
考察。所以我们在分析此题时,就应该从我们所
了解的基础知识分析,不必要细微细致的分析题
的细节部分,只需遵从一般设定即可,即从宏观
角度出发,直接概括微观。
三、宏观与微观的相辅相成:
高考习题中,有许多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分析较 难的高考题时,我们就不能片面的从一般规律或整体出发, 也不能片面从细节出发、具体问题出发——而是要即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也要将具体问题置于一般规律,既要分析 局部问题,也要将局部置于整体之下。将整体性和局部性, 一般性和特殊性都运用到答题中,进行全面分析,力求答 全答好。
起来。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候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局部细致
分析、认真理解题意,组织答题语言进行答题。
例(2016· 天津文综,3)读下图,回答。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试 卷 简 析
此题为天津 2016 年高考试题,在这里我们首先要
明确北京、天津为自主命题卷,往往对全国卷有较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试 卷 简 析
2016 年江苏仍为自主命题省份试卷,其试
卷往往呈现出与全国卷的明显不同,尤其是
在基础知识的考察方面,往往考察的较为细 致。
试 题 分 析
本题考察的是城市与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点。 1题、基于城市功能分区考察城市相关区域的分布,考察学 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地图的一定分析能力和 生活实际相关理解能力。我们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候,曾经学 习过一般城市中分布最多往往为住宅区,所以在此图中分布最 广泛的①地区,即为住宅区。 2题、结合地形、城市功能分区等因素分析区域内的温度分 布。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③地区分布非常少,且位于区域功 能分区的中间位置,应该为中心商务区,温度是最高的; ③地区以东,逐渐远离城市,温度逐渐降低;同时最西侧为山 地地形,温度最低,附和题意的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