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研笔记

合集下载

408背诵笔记

408背诵笔记

408背诵笔记
408背诵笔记:
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是数据元素的集合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基本操作。

线性结构:数组、链表、栈、队列。

非线性结构:树、图、散列表。

2. 算法: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描述算法运行时间随输入规模变化的规律。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描述算法所需存储空间随输入规模变化的规律。

3. 操作系统:
进程管理:进程的概念、状态、转换、创建与终止。

内存管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虚拟内存。

文件管理:文件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及文件系统的功能。

4. 计算机组成原理:
CPU:指令系统、指令流水线、指令周期。

存储器层次结构:主存、高速缓存、辅存。

I/O 原理:I/O 设备分类、I/O 控制方式、设备驱动程序。

5. 计算机网络:
网络协议:TCP/IP 协议族、应用层协议(HTTP、FTP、SMTP)。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关。

网络安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防火墙。

6. 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库模型: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关系演算。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组件、数据字典、查询处理过程。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1、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宜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址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一一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址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一一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一一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來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败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

1.速率数据率(data rate}、比特率(bit rate).单位:b/s,或kb/s. Mb/s, Gb/s 等.2.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 .3、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此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的限制.4、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一、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

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

(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

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

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考研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考研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考研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考研计算机专业的重点内容之一。

面对庞杂的知识点,我们有必要进行整理和梳理,以便轻松备战。

本文将从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等方面入手,对考研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基础。

在考研计算机网络中,有几个重要的协议需要重点关注: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Internet使用的基本协议,负责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网络的连通性。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eb应用最为常用的协议,负责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3. DNS协议:域名系统协议负责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使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互联网资源。

4.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常用于将文件从服务器上传下载。

二、网络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有两种: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1. OSI七层模型:(1)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即通过媒介传输0和1。

(2)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织成帧,提供可靠的帧传输。

(3)网络层:负责进行逻辑寻址和路由选择,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4)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传输,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

(5)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6)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表示和编码,确保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

(7)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2. TCP/IP四层模型:(1)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网络层:对应OSI的网络层。

(3)传输层:对应OSI的传输层。

(4)应用层:对应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考研计算机网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网络安全方面,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防火墙:用于过滤网络数据包,保护受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适用于考前复习查漏补缺和考场前快速回顾知识点使用目录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1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性能指标(速率、时延、利用率等) (2)✳计算机中KB与kb的换算 (2)*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P8T12P8T16 (2)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2).PCI+SDU=PDU (2).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3).网络体系结构 (3).ISO/OSI参考模型 (3).TCP/IP参考模型 (4).OSI和TCP/IP差别 (4).五层参考模型 (5)*服务访问点P22T19 (5)*不同层的设备P23T25 (5)第2章物理层 (6)2.1通信基础 (6).基本概念(信源、信宿、信道) (6).通信方式 (6).数据传输方式(串行/并行) (6).同步/异步传输 (6).码元、波特率 (6).影响失真的因素 (7).奈氏准则 (7).香农定理 (7).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的对比 (7).带宽 (7).基带信号/宽带信号 (7).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8).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9).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9).虚电路服务 (10)*虚电路分类P42T29 (10)2.2传输介质 (11).导向性传输介质 (11).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11)2.3物理层设备 (11).中继器 (11).集线器 (11)第3章数据链路层 (12)3.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2).链路管理 (12).组帧(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 (12).流量控制 (12).差错控制 (12)*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12)3.2组帧 (13).字符计数法 (13).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13).零比特填充法 (13).违规编码法 (13)3.3差错控制 (13).差错 (13).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 (13).纠错编码(海明码) (14)*海明距离与检错纠错P71T5 (15)3.4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5).流量控制 (15).可靠传输 (15).停止-等待协议 (15).后退N帧协议GBN (15).选择重传协议SR (15).信道利用率和信道吞吐率 (15)3.5介质访问控制 (16).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16).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多路复用技术) (16).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17).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令牌传递协议) (18)3.6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18).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18).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与高速以太网 (19).网卡与MAC地址 (19).以太网的MAC帧 (20).无线局域网IEEE802.11 (20).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AN (21)*放大器与中继器P111T4 (22)*重复硬件地址P112T9 (22)3.7广域网 (22).广域网基本概念 (22).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 (22)*PPP协议认证P120T6 (23)3.8数据链路层设备 (23).交换机 (23)第4章网络层 (25)4.1网络层的功能 (25).异构网络互连 (25).路由与转发 (25).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基本概念 (25)4.2路由算法 (26).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6).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26).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6).层次路由 (27)*路由回路的根本原因P142T5 (27)4.3IPv4 (27).IPv4分组 (27).IPv4地址 (28).私有IP与网络地址转换NAT (29).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无分类编址CIDR与链路聚合 (30).TCP/IP协议栈 (30).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30).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31).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31)4.4IPv6 (32).IPv6的主要特点 (32).IPv6地址 (33)4.5路由协议 (34).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 (34).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4).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3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35).外部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36).三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36)4.6IP组播 (37).组播的概念 (37).组播地址 (37).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38)*组播路由避免路由环路P194T2 (38)4.7移动IP (38).移动IP相关概念 (38).移动IP通信过程 (38)4.7网络层设备 (39).冲突域和广播域 (39).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39).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39)第5章传输层 (41)5.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41).传输层的功能 (41).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41)✳各层服务访问点 (41).无连接服务UDP与面向连接服务TCP (42)5.2UDP协议 (42).UDP数据报特点 (42).UDP数据报格式 (42).UDP校验 (42)5.3TCP协议 (43).TCP特点 (43).TCP报文段 (44).TCP连接管理 (45).TCP可靠传输 (46).TCP流量控制 (47).TCP拥塞控制 (47)第6章应用层 (49)6.1网络应用模型 (49).客户/服务器模型C/S (49).对等连接P2P模型 (49)6.2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49).DNS概念 (49).层次域名空间 (49).域名服务器 (50).域名的解析过程 (50)6.3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51).FTP概念与特点 (51).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51)6.4电子邮件E-mail (52).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52).电子邮件格式 (53).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5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53).邮局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 (54).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IMAP (54)*POP3传输密码P265T7 (54)6.5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54).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5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55)*HTTP1.0P273T6 (56)*HTTP请求报文中的Connection和Cookie P273T12 (56)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广义观点:计算机网络是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一、选择题【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A.没有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无法确定【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4)A.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 D. 物理线路之间(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A.网络协议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C.覆盖范围与规模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I . 资源子网 II. 局域网 III. 通信子网 IV. 广域网A. II、 IVB. I、IIIC. I、IVD. III、IV【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I . 流量控制 II. 路由选择 III. 分布式处理 IV. 传输控制A. I 、II、 IVB. I、III、IVC. I、IVD. III、IV【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ARPAnetB.因特网C.NSFnetD.CERNET【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I . 帧 II. 比特流 III. 报文段 IV. 数据报A. I 、II、IV、IIIB. II、I 、IV、IIIC. I、IV、II、IIID. III、IV、II、I【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A. 2×105 bitB. 4×105 bitC. 1×105 bitD. 8×105 bit【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I . 网桥 II. 交换机 III. 计算机软件 IV. 路由器A. I 、II、IVB. II、III、IVC. I、III、IVD. I、II、III【11】()是计算机网络中的OSI参考模型的三个主要概念。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网络拓扑结构:指组成网络的通信节点和主机被通信线路链接的具体形状。

网络拓扑有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和不规则的网状型等。

电路交换:属于预分配电路资源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直到双方通信完毕拆除连接为止。

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

电路是“透明”的。

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大。

缺点:所占用的带宽是固定的,所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用户在租用数字专线传递数据信息时,要承受较高经济代价。

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协议、接口、服务:在iso/osi分层模型中,上层称为服务的使用者,下层称为服务的提供者,上下层(即相邻层)之间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接口,不同系统同层通信实体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协议。

服务类型:传输服务有两大服务类型,即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传输服务用户之间逻辑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是可靠的服务,它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序列控制。

而无连接服务提供的服务不可靠。

OSI模型: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si模型将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成7层,俗称7层协议标准。

实体:OSI参考模型中的几个术语,实体(entity)指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进程。

服务访问点sap:(n)层实体向(n+1)层实体提供服务,(n+1)层实体向(n)层实体请求服务,从概念上讲,这是通过位于(n)层和(n+1)层的界面上的服务访问点(n)-sap(n-service access point )来实现的。

(n)-sap是一个访问工具,由一组服务元素和抽象操作组成,并由(n+1)实体在该点调用。

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n)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n)协议数据单元(n)-pdu ((n)protocol data unit)。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第3章数据链路层结点:主机、路由器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道,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和微波。

分为有线、无线链路数据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逻辑通道,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数据链路帧: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网络层数据报功能:为网络层提供服务、链路管理、组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链路管理即连接的建立、维持、释放(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组帧(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部分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首部和尾部包含许多的控制信息,他们的一个重要作用:帧定界(确定帧的界限)帧同步:接收方应当能从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和终止。

最大传送单元MTU: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透明传输: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

保证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组帧的四种方法:字符计数法、字符(节)填充法、零比特填充法、违规编码法·流量控制限制发送方的数据流量,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的接受能力✳对于数据链路层:控制的是相邻两结点之间数据链路上的流量对于传输层:控制源端到目的端之间的流量·差错控制位错:循环冗余校验CRC差错控制:自动重传请求ARQ帧错:定时器、编号机制*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3.2 组帧·字符计数法帧首部使用一个计数字段(第一个字节,八位)来标明帧内字符数。

计算机网络 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网络时延●传输时延数据从设备传输到通信链路的时间,受制于网络带宽R(单位为bps)●传播时延数据在通信链路上传播的时间,即RTT/2●节点处理时延设备接收数据到发送数据之间处理数据所用的时间间隔●排队时延分组在通信端口排队队列里等待发送的时间●网络构成●网络边缘●端系统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因为位于因特网的边缘,所以被称为端系统,其沟通方式是端对端的●通信方式●C/S模式●P2P模式●网络核心●通信链路接入网的实现(连接端系统和边缘路由器的网络)●数字用户线(DSL)●以太网(双绞线)●Wi-Fi●广域无线接入(蜂窝移动网络)●分组交换机网络核心,即互联因特网端系统的分组交换机和链路构成的网状网络●提供的服务●存储转发传输交换机开始转发之前,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排队时延和分组丢失●排队时延由网络拥塞程度决定●当输出队列满时会导致分组丢失●转发表与路由选择协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特点●数据交换前需建立起一条从发端到收端的物理通路●在数据交换的全部时间内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信道(在这个时间内,信道只能给它用)●交换双方可实时进行数据交换而不会存在任何延迟●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做法●先进行连接建立●开始传送●传送完成后释放链接●分组交换●特点●将要发送的报文分解层若干个小部分,称为分组●存储转发●路线不固定●冗余路由●动态分配带宽●分类●数据报●虚电路●建立虚电路链路●在建立连接时决定链路的路由,在整个连接过程中保持不变●在链路通过的每个节点,预留一定的资源●做法●要传输的数据分成小段●加上首部,生成分组●发送数据●接收方接受数据并还原●分类●网络层:路由器●链路层:交换只因●通信链路●点到点链路●广播链路●分层协议体系●应用层报文(massage)●运输层报文段(segment)●网络层数据报(packet)●链路层帧(frame)●物理层●应用层●应用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有一个总是打开的主机称为服务器,响应其他客户机的请求,如Web应用程序●P2P(对等)体系结构应用程序在间断连接的主机对之间直接通信,这些主机被称为对等方●混合体系结构●进程通信这里仅讨论不同主机上进程间的通信,这通过交换报文(message)实现相互通信●客户与服务器进程在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场景中,发起通信的进程被标识为客户,在会话开始时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

4、网络传播概论考研 笔记【彭兰 第4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4、网络传播概论考研 笔记【彭兰 第4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互联网的演进对传媒业的影响第一节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以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硬件系统:若干台计算机、相关的通信设备、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2、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广域网和局域网。

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主要在于网络节点分布的地理范围,以及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

2、有线网络和无限网络。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通过传输介质来实现连接。

三、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交换,与人的日常交流是类似的。

如果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需要制定相应的交流规则,即交流什么、如何交流、何时交流等。

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这类规则统称为协议。

用术语表示,网络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为实现实体之间的通信所制定的规则的集合。

鉴于不同实体的任务和实体间通信的复杂性,计算机网络通信一般采用层次结构的协议集合来实现,每一层协议有不同的功能。

采用这种技术实现通信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称为通信体系结构,OSI模型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层次模型,这个模型共分成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在主机内部需要发送数据时,应用层数据会逐渐转换为更低层数据,直到最底层的物理信号,然后被传输出去;接受数据时会将低层信号逐级转换为高层数据,直到转换为应用层相关数据,被各种程序所调用。

【web技术原理与应用】现在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对OSI模型的简化。

TCP负责传输层面的问题,保证数据安全、准确地传送到目的地,而IP负责给互联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IP地址分为静态IP地址(固定不变)和动态IP地址(每一次登录后地址都可能不一样)。

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由通信信道连接的主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以方便用户共享资源和相互通信因特网“2/3/2”特点:2类构件/3种建网方法/2种编程接口因特网结构3个部分:边缘、核心、接入网分组交换网的性能指标:时延丢包率带宽和吞吐量跳与路径时延与带宽乘积运行靠协议网络协议3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对付复杂系统最为有效的方法:“分而治之”向上一层提供服务(service)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向上的服务利用了下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工作设备:交换机工作机制:CSMA/CD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的多路访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WI-FI、点到点协议、异步传送模式交换的数据单元:帧帧格式7 1 6 6 4 2 46~1500 4 12前同步码目的地址源地址分组长度类型载荷CRC 帧间隙服务:成帧:帧的特定结构由链路层协议规定差错检测:3.3节可靠交付:3.4节媒体访问: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多路访问:碰撞(两个帧同时传输在时间上重叠就会导致碰撞帧的信号纠缠在一起无法分清)多路访问协议:信道划分协议、随机接入协议、轮流协议ALOHA协议:当一个帧首次到达某结点时,立即在广播信道传输该帧时隙ALOHA协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发前先听->采用称为载波侦听的技术(等待时间)边发边听->采用称为碰撞检测的技术(停止传输)流量控制以太网:占统治地位的有线局域网技术工作于多路访问信道用交换机替代集线器使以太网升级为交换以太网MAC地址=链路层地址=局域网地址=物理地址:以太网工作于数据链路层,以太网适配器具有唯一的链路层地址长度:6字节具有2 *48个可能的局域网地址每个字节一对16进制数前24比特固定用户定义后24比特CSMA/CD: 以太网的多路访问协议交换机:功能:过滤和转发交换机怎么工作:MAC地址为。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第6章应用层6.1复习笔记一、域名系统DNS(一)域名系统概述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

因特网的域名系统DNS被设计成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DNS使大多数名字都可以在本地进行解析(Resolve),仅少量解析需要在因特网上通信,因此DNS系统的效率很高。

(二)因特网的域名结构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也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标号中除连字符(-)外不能使用其他的标点符号。

级别最低的域名写在最左边,而级别最高的顶级域名则写在最右边。

由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字符。

如图6-1所示列举了一些域名作为例子。

图6-1因特网的域名空间(三)域名服务器如图6-2所示可看出,因特网上的DNS域名服务器也是按照层次安排的。

图6-2树状结构的DNS域名服务器1.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采用递归查询(Recursive Query)方式。

所谓递归查询就是: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该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

因此,递归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是所要查询的IP地址,或者是报错,表示无法查询到所需的IP地址;2.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Iterative Query)。

迭代查询的特点是: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

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而不是替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

如图6-3所示用例子说明了这两种查询的区别。

图6-3DNS查询举例:(a)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b)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递归查询二、文件传送协议(一)FTP概述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因特网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概述网络技巧 电脑资料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概述网络技巧 电脑资料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概述网络技巧电脑资料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1)连通性;(2)共享2、网络、互联网以及因特网(1)网络(work):由假设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2)互联网:将网络和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

因而也是“网络的网络”。

(3)因特网(Inter):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主机(host)是指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

综上: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那么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3、因特网开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开展的过程。

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

第二阶段:建成三级构造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形成多层次的ISP(Inter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效劳提供者)构造的因特网4、Inter 和 Inter 的区别:inter: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Inter: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那么,且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5、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非RFC文档),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6、因特网的组成:(1)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展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边缘部分,称端系统(end system))组成。

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7、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1)客户效劳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客户是效劳的请求方,效劳器是效劳的提供方)(2)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效劳器。

计算机导论复习知识点(1)

计算机导论复习知识点(1)

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概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概念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组成从组成部分上看由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组成从工作方式上看(主要指Internet)可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从功能组成上看•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资源子网是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功能数据通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

分类•按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作用距离约为5~50km。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一般用微型计算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地理上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1km左右)。

•个人局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形网络:每个终端或计算机都以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设备相连。

总线形网络:用单根传输线把计算机连接起来。

环形网络:所有计算机接口设备连接成一个环。

网状形网络:一般情况下,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条路径与其它结点相连,多用在局域网中。

标准体系•因特网的所有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布,RFC 要上升为正式标准要经过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还不是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开始成为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有许多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实施相关网络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OSI 参考模型、HDLC 等。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第6章应用层6.1 复习笔记一、域名系统DNS1.域名系统概述域名系统DNS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 地址;DNS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其协议运行在UDP上,使用53号端口。

2.因特网的域名结构例如域名中标号www为三级域名,标号baidu为二级域名,标号com为顶级域名,类似于这种表示方法,互联网采用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命名域名,如图6-1所示为域名空间结构。

图6-1 互联网的域名空间【注意】域名中的标号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标号中的英文不区分大小写;②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多标号组成的完整域名不超过255个字符;③标号按级别从低(左)到高(右)书写。

3.域名服务器(1)域名服务器的概念与分类①概念互联网的域名系统通过设置相应权限的域名服务器来保存相应范围主机的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②分类互联网上的DNS域名服务器是按照层次安排的,如图6-2所示。

图6-2 树状结构的DNS域名服务器根据域名服务器所起的作用,可以把域名服务器划分为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见表6-1):表6-1 域名服务器种类(2)域名解析过程①两种域名解析方式域名解析是将域名映射成IP地址或者把IP地址映射成域名的过程,如图6-3所示。

图6-3 两种域名解析方式域名解析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a.递归查询方式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采用递归查询方式,递归查询过程: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该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b.迭代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迭代查询的特点是: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而不是替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无线网络(圣才出品)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无线网络(圣才出品)

第9章无线网络9.1复习笔记一、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提供了移动接入的功能。

(一)无线局域网的组成无线局域网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有固定基础设施的,第二类是无固定基础设施的。

1.凡使用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又称为WiFi(Wireless-Fidelity,意思是“无线保真度”)。

IEEE802.11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的最小构件是基本服务集BSS(Basic Service Set)。

一个基本服务集可以是孤立的,也可通过接入点AP连接到一个分配系统DS(Distribution System),然后再连接到另一个基本服务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扩展的服务集ESS (Extended Service Set)(如图9-1所示)。

图9-1IEEE802.11的基本服务集BSS和扩展服务集ESS2.移动自组网络。

另一类无线局域网是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它又称做自组网络(Ad Hoc Network)。

这种自组网络没有上述基本服务集中的接入点AP而是由一些处于平等状态的移动站之间相互通信组成的临时网络(如图9-2所示)。

图9-2由处于平等状态的一些便携机构成的自组网络即使在和因特网相连时,移动自组网络也是以残桩网络(Stub Network)方式工作的。

所谓“残桩网络”就是通信量可以进入残桩网络,也可以从残桩网络发出,但不允许外部的通信量穿越残桩网络。

(二)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表9-1是这三种无线局域网(802.11b,802.11a和802.11g)的简单比较。

表9-1三种常用的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频段数据速率物理层优缺点802.11b 2.4GHz 最高为11Mb/s HR、DSSS最高数据率较低,价格最低,信号传播距离最远,且不易受阻碍802.11a 5GHz 最高为54Mb/sOFDM最高数据率较高,支持更多用户同时上网,价格最高,信号传播距离较短,且易受阻碍802.11g 2.4GHz最高为54Mb/soFDM 最高数据率较高,支持更多用户同时上网,信号传播距离最远,且不易受阻碍,价格比802.11b 贵(三)802.11局域网的MAC 层协议1.CSMA/CA 协议在无线局域网中,并非所有的站点都能够听见对方,如图9-3所示。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概述1.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2.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3.协议的三要素:@1语法@2语义@3同步4.网络中三种数据的交换方式与差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递(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递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4)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5)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6)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中,更适合传输实时数据的是电路交换(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9)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lable-based),分组交换在传送连接之前不需要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

(10)这种不先建立连接的连网方式,称为无连接5.OSI与TCP/IP网络模型各层(1)OSI的体系结构(OSI的七层协议):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2)TCP/IP的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6.网络分层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不可分割(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7.计算机网络传输率,性能指标,时延的基本概念,时延的计算,时延带宽积(1)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2)性能指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速率(2)带宽(3)吞吐量(4)时延(5)时延带宽积(6)往返时间RTT(7)利用率(3)时延的基本概念: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4)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第二章物理层1.基带信号与带通信号(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2)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2.三种常见的调制方式(1)调幅(AM):即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2)调频(FM):即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调相(PM):即载波的初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信道复用技术(1)信道复用技术分为:@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波分复用@3码分复用(重点)(2)最基本的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3)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4)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5)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4.CDMA的基础知识,发送数据的计算(1)码分多址(CDMA):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因此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2)CDMA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体制给每一个站分配码片序列不仅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相互正交。

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考研计算机⽹络知识点⽹络体系结构通信⼦⽹与资源⼦⽹通信⼦⽹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相应的⽹络协议组成,它使⽹络具有数据传输、交换、控制、存储的能⼒,实现联⽹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通信⼦⽹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资源⼦⽹是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向⽹络⽤户提供共享其他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的服务。

资源⼦⽹主要由计算机系统、终端、联⽹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组成,负责全⽹的数据处理业务,负责向⽹络⽤户提供各种⽹络资源与⽹络服务。

⽹桥、交换机、路由器都属于通信⼦⽹,计算机软件属于资源⼦⽹。

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的拓扑结构,指通过⽹中结点(路由器、主机等)与通信线路(⽹线)之间的⼏何关系(如总线形、环形)表⽰的⽹络结构。

交换技术是指主机之间、通信设备之间或主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为交换信息所采⽤的数据格式与交换装置的⽅式。

计算机⽹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络及其所应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它是计算机⽹络中的层次、各层的协议以及层间接⼝的集合。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实现是具体的。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通常是⼀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控制单元(PCI)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之为该层的PDU。

物理层的PDU叫⽐特链路层的PDU叫帧⽹络层的PDU叫分组传输层的PDU叫报⽂OSI参考模型最⼤的贡献是精确地定义了三个主要概念:服务、协议、接⼝。

协议:为进⾏⽹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之为⽹络协议。

它是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的进⾏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由:1.语法: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2.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作何应答等);3.同步:规定了执⾏各种操作的条件、时序关系等。

三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2. 因特网概述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互联网:网络的网络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因特网的标准化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3.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客户/服务器(C/S)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对等连接(P2P)方式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不同作用范围: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不同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原意: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计算机中: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数据量时延:发送时延:主机或者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利用率(信道和网络利用率过高会导致非常大的时延)信道利用率:某信道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网络利用率:全网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数非性能特征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形成: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TCP/IP协议与划分层次协议组成要素语法,语义,同步分层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各层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的建立与释放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运输层: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无连接的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和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服务:能被高一层的实体“看的见”的功能称之为“服务”服务访问点: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二、物理层基本概念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发送器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标系统(接收端,接收方)接收器终点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时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信号分为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和数字信号(离散信号)码元: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信道: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信道的极限容量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信噪比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无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体积小,重量轻架空明线非导向传输媒体:自由空间里传播,无线电,微波,红外,激光等微波通信方式地面微波接力通信优点:微波波段频率高,频段范围宽,通信信道的容量很大工业干扰和天电干扰对微波通信的危害小得多建设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跨越江河、山区缺点:相邻站必须直视有时会收到恶劣天气的影响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对大量中继站的使用和维护耗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卫星通信方法:传播时延较大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技术(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统计时分复用:利用集中器将用户的数据集中起来再发送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码分复用数字传输系统脉码调制PCM体制缺点:速率标准不统一不是同步传输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他能承受宽带业务三、数据链路层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和帧链路: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其他任何交换节点数据链路:在传送数据时需要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透明传输差错检测误码率: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的总数的比率循环冗余检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帧检验序列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特点要求:简单(首要的需求)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能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的运行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立即丢弃有错误的帧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不需要的功能纠错:PPP只检错流量控制:端到端的流量由TCP控制序号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组成: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上的方法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其中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PPP协议的帧格式字段:PPP帧的首部和尾部分别是四个和两个字段,首部的第一个和尾部的第二个字段都是标志字段F,规定为0x7E(01111110),该标志字段就是PPP帧的定界符。

PPP首部中间两个字段0xFF和0x03并无实际意义,PPP首部的第四个字段是2字节的协议字段,尾部的第一个字段是CRC帧检测序列FCS 协议字段:0x0021:IP数据报0xC021:PPP链路控制协议LCP的数据0x8021:网络层的控制数据字节填充:当信息字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比特(0x7E)组合时需要采取措施使这种比特组合不出现在信息字段中零比特填充:发送端,对整个信息字段扫描,出现5个1立即填入一个0接收端再对整个比特流进行扫描发现5个1就删除其后的0PPP协议的工作状态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通信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局域网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均有限优点:具有广播功能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网络拓扑分类星形网环形网:令牌环形网(令牌环)总线网树形网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IEEE 802.3:LLC已经消失了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适配器的作用:计算机和外界局域网的连接CSMA/CD协议为通信简便以太网采取的措施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得交付(最大努力的交付)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Collision Detection):多点接入: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载波监听: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信号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解决碰撞问题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争用期从离散的整数集合中随机取出一个数r,重传应推后的时间就是r*争用期要点:从网络层获得分组加上首尾组成以太网帧放入适配器缓存以待发送检测信道,空闲则发送,忙则继续等待发送过程中持续检测信道直至检测到碰撞中止并发送人为干扰信号中止发送后,适配器执行指数退避算法等待r倍512比特时间后转2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集线器的特点:物理上是一个星形网,逻辑上是一个总线网,各站共享逻辑上的总线,各站中的适配器执行的还是CSMA/CD一个集线器有很多接口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简单的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以太网的MAC层MAC层的硬件地址(物理地址或MAC地址):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6字节(48)位MAC地址第一位是I/G(Individual/Group)第二位是G/L(Global/Local)MAC帧的格式前同步码:一个站在刚接收MAC帧的时候时钟尚未与到达的比特流达成同步,前同步码就是使得接收的适配器可以快速调整时钟频率无效的MAC帧: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用收到的帧检验序列FCS查出有差错收到的帧MAC数据字段不在46~1500字节之间扩展的以太网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多级结构的集线器缺点:碰撞域减少,吞吐量减少不同的以太网技术不能用集线器互连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内部结构两个以太网通过网桥连接起来,原来的以太网成为网段转发表(转发数据库,路由目录):网桥通过转发表来转发帧优点: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缺点:增加时延:接到转发帧要查看转发表并执行CSMA/CD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只适合用户数不太多和通信量不太大的以太网透明网桥:刚连接以太网时转发表是空的,通过自学习算法来建立转发表源路由网桥以广播的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作为探测之用,发现帧将沿所有可能的路由传送,当发现帧到达目的站之后沿各自的路由返回,源站从所有可能的路由中选择一个最佳路由。

多接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高速以太网: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100BASE-T以太网100BASE-TX:使用两对UTP 5类线或屏蔽双绞线STP,一对发送一对接受100BASE-FX:两对光纤,一对发送一对接受100BASE-T4:使用4对UTP 3或5类线,3对发送一对是碰撞检测的接受信道吉比特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特点:允许在1Gb/s下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工作使用IEEE 802.3协议规定的帧格式在半双工方式下使用CSMA/CD与10BASE-T和100BASE-T技术向后兼容物理层的两个标准1000BASE-X:基于光纤通道的物理层1000BASE-SX:短波长(850nm激光器)1000BASE-LX:长波长(1300nm激光器)1000BASE-CX:铜线1000BASE-T10吉比特以太网特点:帧格式与之前完全相同只能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不存在争用问题,因此不使用CSMA/CD 使用高速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芯片过于复杂因而很昂贵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High-Performance Parallel Interface)主要用于超级计算机与一些外围设备四、网络层设计思路: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量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网际协议IP配套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虚拟互连网络:利用IP协议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的网络在网络层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将网络互连起来需要一些中间设备物理层:转发器数据链路层:网桥,桥接器网络层:路由器网络层以上:网关分类的IP地址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唯一的32位标识符编址方法的三个阶段分类的IP地址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类,每个类都有两个固定长度字段组成,第一个字段是网络号,第二个字段是主机号表示方法:点分十进制记法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A类地址网络字段占一个字节,第一位固定为0,可指派的网络号为126个(除00000000和127外),A类地址主机号占3个字段,因为A类网中最大主机数是224-2(除全0和全1,全0表示本主机连接的单个网络地址,全1表示该网络下的所有主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