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条件概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条件概率
又如,10件产品中有7件正品,3件次品,7件正品
中有3件一等品,4件二等品. 现从这10件中任取一件,
问在取到正品的前提下取到一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记A={取到一等品},B={取到正品}
P(A )=3/10, P(B) 7
P(A B )=3/10, 10
P(A|B)=?3 3 10 P( A B) 7 7 10 P(B)
AB B
A
深化理解
1、准确把握公式的形式。
P(B A) P(A B) P(A |
P( A)
B)
P(A B) P(B)
在A发生的条件 下事件B的概率
在B发生的条件 下事件A的概率
2、计算条件概率的两种思维。
(1) 用上面的公式计算;
(2)根据加入条件后改变了的情况来计算.
例:A={掷出2点},B={掷出偶数点}
(1)乙市为雨天时,甲市也为雨天的概率; (2)甲市为雨天时,乙市也为雨天的概率.
解 设A={甲市是雨天},B={乙市是雨天},
P(A)=0.2, P(B)=0.18, P(A∩B)=0.12, 则
P(A | B) P(A B) 0.12 0.67 , P(B) 0.18
P(B | A) P( A B) 0.12 0.60, P( A) 0.2
而条件概率P(A|B)是在原条件下又添加 “B发生”这个条件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即P(A|B)仍是概率.
P(A)与P(A |B)的区别在于两者发生的条件不同, 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数值上一般也不同.
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将要举行, 5个球迷好不容易才搞到一张入场券. 大家都想去,只好用抽签的方法来解决.
入场 券
5张同样的卡片,只有一张上写有“入场券”,其余 的什么也没写. 将它们放在一起,洗匀,让5个人依 次抽取.
4.1.1条件概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即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师需提前检查教材的完整性,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条件概率的实例,如疾病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判断事件的独立性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决。
5. 条件概率的应用:
条件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判断疾病的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判断事件的独立性、求解概率的最大值等。通过条件概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讲授的是条件概率,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且与之前学习的概率知识有较大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 教学反思表:准备一份教学反思表,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9.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应包括习题和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0. 课后辅导:为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机会,可以安排课后答疑时间,或者建立线上辅导群,以便学生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条件概率时,学生可能对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理解有困难,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公式。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条件概率模型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还有,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判断事件的独立性,以及如何求解概率的最大值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高中数学教案_条件概率
高中数学教案_条件概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简单的条件概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2、通过练习,能够熟练的进行条件概率的计算,能够应用条件概率计算实际问题。
1、掌握能够应用条件概率计算实际问题。
2、分析实际问题时要确定条件。
四、学法指导:通过练习辅助学习。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
3、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在记作P(A/B)。
它表示的是在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乘法公式P(A∩B)=P(A/B)×P(B)其中,P(A∩B)表示A与B的交集的概率,P(A/B)表示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P(B)表示B发生的概率。
(2)全概率公式设S为样本空间,E1,E2,E3,………En为互不相交的有限个事件,且它们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即E1∪E2∪E3∪……En=S,且P(Ei)≠0(i=1,2,…n),则对于任一事件A,有P(A)=P(A/E1)P(E1)+P(A/E2)P(E2)+…+P(A/En)P(En)(3)贝叶斯公式例1:有五件产品,其中两件有缺陷。
从这五件产品中随机抽两件检验,已知第一次检验的产品没有缺陷,求第二次检验的产品也没有缺陷的概率。
解:设事件A为第一件产品无缺陷,事件B为第二件产品无缺陷,则所求概率为P(B/A)。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有由于第一次检验产品无缺陷,因此共有4种情况,即AB、AC、AD、AE。
而AB满足第二次检验产品无缺陷,因此P(A∩B)=1/4,P(A)=3/4,故P(B/A)=1/3。
例2:已知一种疾病患病率为0.01,一种检查疾病的方法的准确率是90%,若检查结果显示疾病有,求实际患病的概率。
由题可知,P(A)=0.01,P(B/A)=0.9,P(B/∁A)=0.01,P(∁A)=0.99,代入公式中可得P(B)=0.9×0.01+0.01×0.99=0.019七、作业:1、小球堆问题:有一堆共10个小球,其中有些白的,有些黑的,每次从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进行观察,观察后将小球放回原堆中,现已知连续两次取出的小球的颜色均相同,求第三次取出白色小球的概率。
高中数学教案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条件概率与边缘概率的联系与区别 条件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条件概率的数学表达方式及计算方法
搜集与条件概率相关的实际应 用案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其中问题
预习下一章节了解条件概率的 应用场景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条件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 应用方法和技巧
实例2:一个盒 子中有3个黑球 和2个白球先从 盒中摸出1个黑 球再从盒中摸出 1个白球求第二 次摸出白球的概
率。
实例3:一个盒 子中有5个红球 和3个蓝球先从 盒中摸出1个红 球再从盒中摸出 1个蓝一个盒 子中有3个白球 和2个黑球先从 盒中摸出1个黑 球再从盒中摸出 1个白球求第二 次摸出白球的概
条件概率的取值范围:0 ≤ P(|B) ≤ 1
条件概率的意义:描述在已 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天气预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医学诊断: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疾病的可能性 金融投资:根据市场走势和风险因素制定投资策略 社交媒体推荐:根据用户兴趣和行为推送相关内容
条件概率的概念 和计算方法
回顾概率的基 本概念:事件、 样本空间、概
率等
复习概率的计 算方法:古典 概型、几何概
型等
引出条件概率 的概念:在已 知某些事件发 生的条件下另 一个事件发生
的概率
强调条件概率 与全概率公式、 贝叶斯公式的
联系和区别
定义:条件概率 是指在某一事件 发生的条件下另 一事件B发生的 概率记作P(B|)。
率。
条件概率的定义: 在某个条件下某 一事件发生的概 率。
条件概率的特点: 与独立事件不同 条件概率会受到 其他事件的影响。
条件概率的计算 方法:使用条件 概率的公式 P(|B) = P(B)/P(B) 进行 计算。
条件概率教学案 2
《条件概率》教学案一、课标研读: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自成体系,是数学中一个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三、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会解决一些概率问题。
具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注重列举各种实例;注重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五、教学计划: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抛掷红、蓝两枚骰子,设事件A=“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x事件B=“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
我们用x 代表抛掷红色骰子所得到的点数,用y 代表抛掷蓝骰子所得到的点数,(1)则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为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中画出事件A 、B 分别对应的点:(3)P(A)=___________;P(B)=_____________;(4)当已知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时,事件B发生的概率是多少?请结合图像说明。
事件A 已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对应图中____个点,其中的____个点“点数之和大于8”,所以,事件B 在“事件A 已发生”条件下的概率是_______二、概念形成:1、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条件概率 教案
条件概率教案教案标题:条件概率教学目标:1.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条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板书工具及白板。
3. 学生练习题集。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2. 提出问题:当我们已知某个事件A已经发生时,另一个事件B发生的概率会受到影响吗?知识讲解:1. 解释条件概率的概念:条件概率是指在某个事件已经发生的前提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 介绍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P(B|A) = P(A∩B) / P(A),其中P(A∩B)表示事件A 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3.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计算条件概率。
示例练习: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条件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条件概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天气预报、医学诊断等。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解决练习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 总结条件概率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条件概率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条件概率的应用场景,并记录下来。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条件概率的相关知识,如贝叶斯定理等。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或在线资源,以加深学生对条件概率的理解。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
2. 学生提交的作业练习。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板书内容的照片或复印件。
3. 学生练习题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高中数学《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教案与分层同步练习
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教案(第一课时 条件概率)【课前预习】 新知探究春节期间,妈妈带着达娜去她的一个朋友家做客,闲谈时正巧碰到她的女儿回家,这时女人介绍说:“这是我的一个女儿,我还有一个孩子呢”,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达娜:“这家有两个孩子,只知道有一个是女孩,另一个不太清楚.”于是达娜在想,另一个孩子也是女孩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是50%的概率吗?你能帮助达娜分析一下吗?问题 上述情景中的概率问题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概率?达娜猜想的概率是否正确?提示 达娜猜想的概率不正确,这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学习完本节课后我们就能准确地求解此概率类型.1.条件概率的概念条件概率揭示了P(A),P(AB),P(B|A)三者之间“知二求一”的关系 一般地,设A ,B 为两个随机事件,且P(A)>0,我们称P(B|A)=P (AB )P (A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简称条件概率. 2.概率的乘法公式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对任意两个事件A 与B ,若P(A)>0,则P(AB)=P(A)P(B|A).我们称上式为概率的乘法公式. 3.条件概率的性质 设P(A)>0,则 (1)P(Ω|A)=1;(2)如果B 与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 (3)设B -和B 互为对立事件,则P(B - |A )=1-P(B |A ). 拓展深化 [微判断]1.若事件A ,B 互斥,则P(B|A)=1.(×) 提示 若事件A ,B 互斥,则P(B|A)=0.2.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等于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提示 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为P(B|A)=P (AB )P (A ),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AB),两者不一定相等. [微训练]1.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A)>0,若P(AB)=13,P(A)=23,则P(B|A)=( ) A.12 B.29C.19D.49解析 P(B|A)=P (AB )P (A )=1323=12.答案 A2.把一枚硬币任意掷两次,事件A={第一次出现正面},事件B={第二次出现正面},则P(B|A)=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P(A)=12,P(AB)=14,∴P(B|A)=P(AB)P(A)=1412=12.答案1 2[微思考]1.若P(A)≠0,则P(AB)=P(B|A)·P(A),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正确.由P(B|A)=P(AB)P(A)得P(AB)=P(B|A)·P(A).2.100件产品中有93件产品的长度合格,90件产品的质量合格,85件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令A={产品的长度合格},B={产品的质量合格},AB={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若任取一件产品,已知其质量合格(即B发生),求它的长度(即A发生)也合格(记为A|B)的概率.提示事件A|B发生,相当于从90件质量合格的产品中任取1件长度合格,其概率为P(A|B)=8590=1718.【课堂互动】题型一利用定义求条件概率【例1】现有6个节目准备参加比赛,其中4个舞蹈节目,2个语言类节目,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节目,求(1)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3)在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解设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B.(1)从6个节目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总的事件数n(Ω)=A26=30.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有n(A)=A14A15=20,所以P(A)=n(A)n(Ω)=2030=23.(2)因为n(AB)=A24=12,所以P(AB)=n(AB)n(Ω)=1230=25.(3)法一由(1)(2),得在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P(B|A)=P(AB)P(A)=2523=35.法二因为n(AB)=12,n(A)=20,所以P(B|A)=n(AB)n(A)=1220=35.规律方法利用定义计算条件概率的步骤(1)分别计算概率P(AB)和P(A).(2)将它们相除得到条件概率P(B|A)=P(AB)P(A),这个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其中AB表示A,B同时发生.【训练1】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A.0.8 B.0.75C.0.6 D.0.45解析设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是事件B,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是事件A,故所求概率为P(A|B)=P(AB)P(B)=0.60.75=0.8.答案 A题型二缩小样本空间求条件概率【例2】 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不放回),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解 将甲抽到数字a ,乙抽到数字b ,记作(a ,b),甲抽到奇数的情形有(1,2),(1,3),(1,4),(1,5),(1,6),(3,1),(3,2),(3,4),(3,5),(3,6),(5,1),(5,2),(5,3),(5,4),(5,6),共15个.在这15个中,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有(1,2),(1,3),(1,4),(1,5),(1,6),(3,4),(3,5),(3,6),(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 【迁移1】 (变设问)在本例条件下,求乙抽到偶数的概率.解 在甲抽到奇数的情形中,乙抽到偶数的有(1,2),(1,4),(1,6),(3,2),(3,4),(3,6),(5,2),(5,4),(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 【迁移2】 (变条件,变设问)若甲先取(放回),乙后取,若事件A :“甲抽到的数大于4”;事件B :“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求P(B|A). 解 甲抽到的数大于4的情形有:(5,1),(5,2),(5,3),(5,4),(5,5),(5,6),(6,1),(6,2),(6,3),(6,4),(6,5),(6,6),共12个,其中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的情形有:(5,2),(6,1),共2个.所以P(B|A)=212=16. 规律方法 将原来的基本事件全体Ω缩小为已知的条件事件A ,原来的事件B 缩小为AB.而A 中仅包含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从而可以在缩小的概率空间上利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条件概率,即P(B|A)=n (AB )n (A ),这里n(A)和n(AB)的计数是基于缩小的基本事件范围的.训练2】 5个乒乓球,其中3个新的,2个旧的,每次取一个,不放回地取两次,则在第一次取到新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新球的概率为__________. 解析 设第1次取到新球为事件A ,第2次取到新球为事件B ,则P(B|A)=n (AB )n (A )=3×23×4=12.答案 12题型三 条件概率的性质及应用【例3】 把外形相同的球分装在三个盒子中,每盒10个.其中,第一个盒子中有7个球标有字母A ,3个球标有字母B ;第二个盒子中有红球和白球各5个;第三个盒子中有红球8个,白球2个.试验按如下规则进行:先在第一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则在第二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第一次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则在第三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如果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则称试验成功,求试验成功的概率. 解 设A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 B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 R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红球}, W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白球},则容易求得P(A)=710,P(B)=310,P(R|A)=12,P(W|A)=12,P(R|B)=45,P(W|B)=15.事件“试验成功”表示为AR∪BR,又事件AR 与事件BR 互斥,故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AR∪BR)=P(AR)+P(BR) =P(R|A)P(A)+P(R|B)P(B) =12×710+45×310=0.59. 规律方法 当所求事件的概率相对较复杂时,往往把该事件分成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P((B∪C)|A)=P(B|A)+P(C|A)便可求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训练3】 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抽出6道题,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4道题即可通过,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解 记事件A 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事件B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一道答错”,事件C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4道题,另2道题答错”,事件D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通过”,事件E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优秀”,则A ,B ,C 两两互斥,且D =A∪B∪C,E =A∪B,可知P(D)=P(A∪B∪C)=P(A)+P(B)+P(C)=C 610C 620+C 510C 110C 620+C 410C 210C 620=12 180C 620,P(AD)=P(A),P(BD)=P(B), P(E|D)=P(A|D)+P(B|D)=P (A )P (D )+P (B )P (D )=C 610C 62012 180C 620+C 510C 110C 62012 180C 620=1358. 故所求概率为1358.【课堂互动】 一、素养落地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数学抽象及逻辑推理素养. 2.条件概率:P(B|A)=P (AB )P (A )=n (AB )n (A ).3.概率P(B|A)与P(AB)的区别与联系:P(AB)表示在样本空间Ω中,计算AB 发生的概率,而P(B|A)表示在缩小的样本空间ΩA 中,计算B 发生的概率.用古典概型公式,则P(B|A)=AB 中样本点数ΩA 中样本点数,P(AB)=AB 中样本点数Ω中样本点数.二、素养训练1.已知P(B|A)=12,P(AB)=38,则P(A)等于( )A.316B.1316C.34D.16解析 因为P(B|A)=P (AB )P (A ),所以P(A)=P (AB )P (B|A )=3812=34.答案 C2.市场上供应的灯泡中,甲厂产品占70%,乙厂产品占30%,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乙厂产品的合格率是80%,则从市场上买到的一个甲厂的合格灯泡的概率是( ) A .0.665 B .0.564 C .0.245D .0.285解析 记事件A 为“甲厂产品”,事件B 为“合格产品”,则P(A)=0.7,P(B|A)=0.95,∴P(AB)=P(A)·P(B|A)=0.7×0.95=0.665. 答案 A3.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 =“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等于( ) A.18 B.14C.25D.12解析 P(A)=C 23+C 22C 25=25,P(AB)=C 22C 25=110,P(B|A)=P (AB )P (A )=14.答案 B4.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已知有一个是女孩,则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 一个家庭的两个小孩只有4种可能:{男,男},{男,女},{女,男},{女,女},由题意可知这4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所求概率P =23.答案 235.设某种动物能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能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现有一只20岁的这种动物,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__________. 解析 设事件A 为“能活到20岁”,事件B 为“能活到25岁”, 则P(A)=0.8,P(B)=0.4,而所求概率为P(B|A),由于B ⊆A ,故AB =B , 于是P(B|A)=P (AB )P (A )=P (B )P (A )=0.40.8=0.5,所以一只20岁的这种动物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0.5. 答案 0.5【课后作业】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1.已知A 与B 是两个事件,P(B)=14,P(AB)=18,则P(A|B)等于( )A.13 B.14C.38D.12解析 由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A|B)=P (AB )P (B )=1814=12.答案 D2.4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4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若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券,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券的概率是( ) A.14 B.13C.12D .1解析 因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券,所以问题变为3张奖券,1张能中奖,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券的概率显然是13.答案 B3.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两次,记A ={两次的点数均为奇数},B ={两次的点数之和为4},则P(B|A)等于( ) A.112 B.14C.29D.23解析 由题意知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是(1,1),(1,3),(1,5),(3,1),(3,3),(3,5),(5,1),(5,3),(5,5)共9个,在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是{1,3},{3,1}共2个,所以P(B|A)=29.答案 C4.甲、乙两市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来的气象记录,知道一年中下雨天的比例甲市占20%,乙市占18%,两地同时下雨占12%,记P(A)=0.2,P(B)=0.18,P(AB)=0.12,则P(A|B)和P(B|A)分别等于( )A.13,25B.23,25C.23,35D.12,35解析 P(A|B)=P (AB )P (B )=0.120.18=23,P(B|A)=P (AB )P (A )=0.120.2=35.答案 C5.甲、乙、丙三人到三个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A 为“三个人去的景点不相同”,B 为“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概率P(A|B)等于( ) A.49 B.29C.12D.13解析 由题意可知.n(B)=C 1322=12,n(AB)=A 33=6.∴P(A|B)=n (AB )n (B )=612=12.答案 C二、填空题6.投掷两颗均匀的骰子,已知点数不同,设两颗骰子点数之和为X ,则X≤6的概率为__________.解析 设A =“投掷两颗骰子,其点数不同”,B =“X≤6”,则P(A)=3036=56,P(AB)=13, ∴P(B|A)=P (AB )P (A )=25.答案2 57.某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为415,既刮四级以上的风又下雨的概率为110.设事件A为该地区下雨,事件B为该地区刮四级以上的风,则P(B|A)=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P(A)=415,P(AB)=110,故P(B|A)=P(AB)P(A)=110415=38.答案3 88.有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0.9,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8,在这批种子中,随机抽取1粒,则这粒种子能长成幼苗的概率为__________.解析记“种子发芽”为事件A,“种子长成幼苗”为事件AB(发芽,又成活),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P(B|A)=0.8,又P(A)=0.9,故P(AB)=P(B|A)·P(A)=0.72.答案0.72三、解答题9.一袋中共有10个大小相同的黑球和白球.若从袋中任意摸出2个球,至少有1个白球的概率为7 9 .(1)求白球的个数;(2)现从中不放回地取球,每次取1球,取2次,已知第2次取得白球,求第1次取得黑球的概率.解(1)记“从袋中任意摸出2个球,至少有1个白球”为事件A,设袋中白球有x个,则P(A)=1-C210-xC210=79,解得x=5,即白球的个数为5.(2)令“第2次取得白球”为事件B,“第1次取得黑球”为事件C,则P(BC)=C15·C15C1 10·C19=2590=518,P(B)=C15·C15+C15·C14C110·C19=25+2090=12.故P(C|B)=P(BC)P(B)=51812=59.10.某校高三(1)班有学生40人,其中共青团员15人.全班平均分成4个小组,其中第一组有共青团员4人.从该班任选一人作学生代表.(1)求选到的是第一组学生的概率;(2)已知选到的是共青团员,求他是第一组学生的概率.解设事件A表示“选到第一组学生”,事件B表示“选到共青团员”.(1)由题意,P(A)=1040=14.(2)法一要求的是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条件概率P(A|B).不难理解,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即以所选到的学生是共青团员为前提),有15种不同的选择,其中属于第一组的有4种选择.因此,P(A|B)=415 .法二P(B)=1540=38,P(AB)=440=110,∴P(A|B)=P(AB)P(B)=415.能力提升11.将三颗骰子各掷一次,设事件A表示“三个点数都不相同”,B表示“至少出现一个6点”,则概率P(A|B)等于( ) A.6091 B.12C.518D.91216解析 因为P(A|B)=P (AB )P (B ),P(AB)=C 13C 15C 1463=6063=60216,P(B)=1-P(B -)=1-5363=1-125216=91216,所以P(A|B)=P (AB )P (B )=6021691216=6091.答案 A12.坛子里放着5个相同大小、相同形状的咸鸭蛋,其中有3个是绿皮的,2个是白皮的.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鸭蛋,求: (1)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3)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解 设“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 ,“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B.(1)从5个鸭蛋中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鸭蛋的基本事件数为n(Ω)=A 25=20,又n(A)=A 13×A 14=12,于是P(A)=n (A )n (Ω)=1220=35.(2)因为n(AB)=A 23=6, 所以P(AB)=n (AB )n (Ω)=620=310.(3)由(1)(2)可得,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为P(B|A)=P (AB )P (A )=31035=12.创新猜想13.(多选题)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 1,A 2和A 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 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P(B)=25B .P(B|A 1)=511C .事件B 与事件A 1相互独立D .A 1,A 2,A 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解析 由题意知A 1,A 2,A 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P(A 1)=510=12,P(A 2)=210=15,P(A 3)=310,故P(B)=P(BA 1)+P(BA 2)+P(BA 3)=510×511+210×411+310×411=922,故A 错误,D 正确;P(B|A 1)=P (BA 1)P (A 1)=510×511510=511,故B 正确;显然C 不正确.故选BD. 答案 BD14.(多空题)从混有5张假钞的20张百元钞票中任意抽出2张,两张中至少有一张假钞的概率是________;将其中1张放到验钞机上检验发现是假钞,则2张都是假钞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设事件A 表示“抽到2张都是假钞”,事件B 为“2张中至少有一张假钞”,则A|B 为“将其中1张放到验钞机上检验发现是假钞时,2张都是假钞”.而P(AB)=C25C220=119,P(B)=C25+C15C115C220=1738,∴P(A|B)=P(AB)P(B)=217.答案1738217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第二课时全概率公式)【课前预习】新知探究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那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小孩是如何一步步丧失村民信任的呢?我们可以通过特殊概率公式来解读.设A为事件“小孩说谎”,B为“村民觉得小孩可信”;不妨设可信的小孩说谎的概率为0.1,而不可信的小孩说谎的概率为0.5, 经过第一次撒谎,第二次撒谎后,狼真的来了,小孩第三次呼救的时候,村民都不再相信这是真的,觉得这是谁家熊孩子真气人,没人再上山救他.于是,狼在前两次跳出来吓唬完小孩就跑走后,成功在第三次抓走小孩,而且无人打扰,由此可见心理学结合概率统计学很重要!问题上述问题可以用哪种概率公式来解释?提示我们可以借助全概率公式来解读.1.全概率公式在全概率的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概率计算,这时,我们可以用“化整为零”的思想将它们分解为一些较为容易的情况分别进行考虑一般地,设A1,A2,…,An是一组两两互斥的事件,A1∪A2∪…∪An=Ω,且P(Ai )>0,i=1,2,…,n,则对任意的事件B⊆Ω,有P(B)=∑ni=1P(Ai)P(B|A i).我们称上面的公式为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2.贝叶斯公式设A1,A2,…,An是一组两两互斥的事件,A1∪A2∪…∪An=Ω,且P(Ai)>0,i=1,2,…,n,则对任意事件B⊆Ω,P(B)>0,有P(Ai |B)=P(A i)P(B|A i)P(B)i=1,2,…,n.3.在贝叶斯公式中,P(Ai )和P(Ai|B)分别称为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拓展深化[微判断]1.全概率公式为概率论中的重要公式,它将对一个复杂事件A的概率求解问题,转化为了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的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求和问题.(√)2.所研究的事件试验前提或前一步骤有多种可能,在这多种可能中,均有所研究的事件发生,这时要求所研究事件的概率就可用全概率公式.(√)3.全概率公式用于求复杂事件的概率,是求最后结果的概率.(√)[微训练]1.一个盒子中有6只白球,4只黑球,不放回地每次任取1只,连取2次,求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设A =“第一次取到白球”,B =“第二次取到白球”, 则B =AB∪A -B ,且AB 与A -B 互斥,所以P(B)=P(AB)+P(A -B)=P(A)P(B|A)+P(A -)P(B|A -) =610×59+410×69=0.6. 答案 0.62.有两箱同一种产品,第一箱内装50件,其中10件优质品,第二箱内30件,其中18件优质品,现在随意地打开一箱,然后从箱中随意取出一件,则取到的是优质品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 设A =“取到的是优质品”,B i =“打开的是第i 箱”(i =1,2),则P(B 1)=P(B 2)=12,P(A|B 1)=1050=15,P(A|B 2)=1830=35,直接利用全概率公式:P(A)=P(B 1)P(A|B 1)+P(B 2)P(A|B 2)=25.答案25[微思考]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提示 两者的最大不同是处理的对象不同,其中全概率公式用来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而贝叶斯公式是用来计算简单条件下发生的复杂事件的概率,也就是说,全概率公式是计算普通概率的,贝叶斯公式是用来计算条件概率的. 【课堂互动】 题型一 全概率公式【例1】 甲、乙、丙三人同时对飞机进行射击, 三人击中的概率分别为0.4,0.5,0.7.飞机被一人击中而击落的概率为0.2,被两人击中而击落的概率为0.6, 若三人都击中, 飞机必定被击落, 求飞机被击落的概率. 解 设B =“飞机被击落”,A i =“飞机被i 人击中”,i =1,2,3,则B =A 1B +A 2B +A 3B ,P(B|A 1)=0.2,P(B|A 2)=0.6,P(B|A 3)=1, 由全概率公式,得P(B)=P(A 1)P(B|A 1)+P(A 2)P(B|A 2)+P(A 3)P(B|A 3). 为求P(A i ),设H i ={飞机被第i 人击中},i =1,2,3, 则P(H 1)=0.4,P(H 2)=0.5,P(H 3)=0.7,故 P(A 1)=P(H 1H -2H -3+H -1H 2H -3+H -1H -2H 3) =P(H 1)P(H -2)P(H -3)+P(H -1)P(H 2)P(H -3)+ P(H -1)P(H -2)P(H 3)=0.36, P(A 2)=P(H 1H 2H -3+H 1H -2H 3+H -1H 2H 3) =P(H 1)P(H 2)P(H -3)+P(H 1)P(H -2)P(H 3)+ P(H -1)P(H 2)P(H 3)=0.41,P(A 3)=P(H 1H 2H 3)=P(H 1)P(H 2)P(H 3)=0.14. 于是P(B)=P(A 1)P(B|A 1)+P(A 2)P(B|A 2)+P(A 3)P(B|A 3) =0.36×0.2+0.41×0.6+0.14×1=0.458, 即飞机被击落的概率为0.458.规律方法 全概率公式主要用于计算比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它们实质上是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训练1】 有一批产品是由甲、乙、丙三厂同时生产的,其中甲厂产品占50%,乙厂产品占30%,丙厂产品占20%,甲厂产品中正品率为95%,乙厂产品正品率为90%,丙厂产品正品率为85%,如果从这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件,试计算该产品是正品的概率多大?解 设A ,B ,C 分别表示抽得产品是甲厂、乙厂、丙厂生产的,D 表示抽得产品为正品,则由已知,P(A)=50%,P(B)=30%,P(C)=20%, P(D|A)=95%,P(D|B)=90%,P(D|C)=85%,从而任取一件产品为正品的概率可由全概率公式得到: P(D)=P(D|A)P(A)+P(D|B)P(B)+P(D|C)P(C) =95100×50100+90100×30100+85100×20100 =0.915.题型二 贝叶斯公式【例2】 在数字通信中,信号是由数字0和1组成的序列.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发送的信号0或1有可能被错误地接收为1或0,已知发送信号0时,接收为0和1的概率分别为0.8和0.2;发送信号1时,接收为1和0的概率分别为0.9和0.1.假设发送信号0和1是等可能的.若已知接收的信号为0,求发送的信号是1的概率.解 设A =“发送的信号为0”,B =“接收的信号为0”,则A -=“发送的信号为1”,B -=“接收的信号为1”.由题意得,P(A)=P(A -)=0.5,P(B|A)=0.8,P(B -|A)=0.2,P(B|A -)=0.1,P(B -|A -)=0.9.由贝叶斯公式有P(A -|B)=P (A -)P (B|A -)P (A -)P (B|A -)+P (A )P (B|A )=0.5×0.10.5×0.1+0.5×0.8=19. 规律方法 此类问题在实际中更为常见,它所求的是条件概率,是已知某结果发生条件下,求各原因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训练2】 设某公路上经过的货车与客车的数量之比为2∶1,货车中途停车修理的概率为0.02,客车为0.01,今有一辆汽车中途停车修理,求该汽车是货车的概率.解 设B =“中途停车修理”,A 1=“经过的是货车”,A 2=“经过的是客车”,则B =A 1B∪A 2B ,由贝叶斯公式有 P(A 1|B )=P (A 1)P (B |A 1)P (A 1)P (B |A 1)+P (A 2)P (B |A 2)=23×0.0223×0.02+13×0.01=0.8. 题型三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综合应用【例3】 同一种产品由甲、乙、丙三个厂供应.由长期的经验知,三家的正品率分别为0.95,0.90,0.80,三家产品数按2∶3∶5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1)从中任取一件,求此产品为正品的概率;(2)现取到一件产品为正品,问它是由甲、乙、丙三个厂中哪个厂生产的可能性大?解 设事件A 表示“取到的产品为正品”,B 1,B 2,B 3分别表示“产品由甲、乙、丙厂生产”,由已知P(B 1)=0.2,P(B 2)=0.3,P(B 3)=0.5, P(A|B 1)=0.95,P(A|B 2)=0.9,P(A|B 3)=0.8, (1)由全概率公式得: P(A)=∑3i =1P(B i )P(A|B i )=0.2×0.95+0.3×0.9+0.5×0.8=0.86, (2)由贝叶斯公式得 P(B 1|A)=P (B 1)P (A|B 1)P (A )=0.2×0.950.86≈0.220 9,P(B 2|A)=P (B 2)P (A|B 2)P (A )=0.3×0.90.86≈0.314 0,P(B 3|A)=P (B 3)P (A|B 3)P (A )=0.5×0.80.86≈0.465 1,由以上3个数作比较,可知这件产品由丙厂生产的可能性最大,由甲厂生产的可能性最小.规律方法 P(A i )(i =1,2,…,n)是在没有进一步信息(不知道事件B 是否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对诸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认识,当有了新的信息(知道B 发生),人们对诸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P(A i |B)有了新的估计,贝叶斯公式从数量上刻画了这种变化.【训练3】 一位教授去参加学术会议,他乘坐飞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概率分别为0.2,0.5,0.3,现在知道他乘坐飞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迟到的概率分别为13,14,112.(1)求这位教授迟到的概率;(2)现在已经知道他迟到了,求他乘坐的是飞机的概率.解 设A =“迟到”;B 1=“乘飞机”;B 2=“乘动车”;B 3=“乘非机动车”.(1)所求概率为P(A),由全概率公式得: P(A)=P(A|B 1)P(B 1)+P(A|B 2)P(B 2)+P(A|B 3)P(B 3) =13×15+14×12+112×310=1360. (2)所求概率为P(B 1|A),由贝叶斯公式得: P(B 1|A)=P (AB 1)P (A )=P (A|B 1)P (B 1)P (A )=13×151360=413.【素养达成】 一、素养落地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数学抽象及逻辑推理素养.2.全概率公式是用来计算一个复杂事件的概率,它需要将复杂事件分解成若干简单事件的概率运算,即运用了“化整为零”的思想处理问题.3.概率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怎样从一些较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来推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正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二、素养训练1.袋中有50个乒乓球,其中20个是黄球,30个是白球.今有两人依次随机地从袋中各取一球,取后不放回,则第二人取得黄球的概率为( ) A.35 B.1949C.2049D.25解析 设A 表示“第一个人取得黄球”,B 表示“第二个人取得黄球”,则P(B)=P(A)P(B|A)+P(A -)P(B|A -)=25×1949+35×2049=25.答案 D2.已知5%的男人和0.25%的女人患色盲,假设男人、女人各占一半,现随机地挑选一人,则此人恰是色盲的概率为( ) A .0.012 45 B .0.057 86 C .0.026 25D .0.028 65解析 设A 表示“此人恰是色盲”,B 1表示“随机挑选一人为男人”,B 2表示“随机挑选一人为女人”,则P(A)=P(B 1)P(A|B 1)+P(B 2)P(A|B 2)=12×0.05+12×0.002 5=0.026 25. 答案 C3.设某公路经过的货车与客车的数量之比为1∶3,货车中途停车修车的概率为0.03,客车为0.02,今有一辆汽车中途停车修理,则该车是客车的概率是( ) A.12 B.23C.34D.45解析 设B ={中途停车修理},A 1={经过的是客车}, A 2={经过的是货车},则B =A 1B∪A 2B. 由贝叶斯公式有P(A 1|B)=P (A 1)P (B|A 1)P (A 1)P (B|A 1)+P (A 2)P (B|A 2) =34×0.0234×0.02+14×0.03=23. 答案 B【课后作业】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1.甲袋里有5只白球,7只红球,乙袋里有4只白球,2只红球,从两个袋中任取一袋,然后从所取到的袋中任取一球,则取到的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 A.12 B.1324C.712D.13解析 从两袋中任选一袋,选中甲、乙的概率都是12,又从甲袋中取到白球的概率是512,从乙袋中取到白球的概率为46,故所求概率为12⎝ ⎛⎭⎪⎫512+46 =1324.答案 B2.设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已知各车间的产量分别占全厂产量的25%,35%,40%,而且各车间的次品率依次为5%,4%,2%.现从待出厂的产品中检查出一个次品,那么它是由甲车间生产的概率约为( ) A .0.012 5 B .0.362 C .0.468D .0.034 5解析 所求概率为0.25×0.050.25×0.05+0.35×0.04+0.4×0.02≈0.362.答案 B3.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其产量分别占总量的25%,35%,40%,次品率分别为5%,4%,2%.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则它是次品的概率为( ) A .0.012 3 B .0.023 4 C .0.034 5D .0.045 6解析 所求概率为0.25×0.05+0.35×0.04+0.4×0.02=0.034 5. 答案 C4.已知甲袋中有6只红球,4只白球,乙袋中有8只红球,6只白球,随机取一只袋,再从袋中任取一球,发现是红球,则此球来自甲袋的概率为( ) A.512 B.37C.2041D.2141解析 所求概率为12×61012×610+12×814=2141.答案 D5.5张卡片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每次从中任取一张,连取两次.若第一次取出的卡片不放回,则第二次取出的卡片上的数字大于第一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为( ) A.14 B.12C.25D.35解析 第一次取每个数字的概率都是15.如果第一次取得的是1,那么再从四张当中取的话,都比1大,所以概率就是15×1=15,如果第一次取的是2,那么再去从四张当中去取得到的比2大的概率就是34,所以概率为15×34=320,以此类推所得概率分别是15×24=110,15×14=120.故所求概率为15+320+110+120=12.答案 B 二、填空题6.两台机床加工同样的零件,它们常出现废品的概率分别为0.03和0.02,加工出的零件放在一起,设第一台机床加工的零件比第二台的多一倍,则任取一个零件是合格品的概率为__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第一台机床加工的零件占总数的23,第二台机床加工的零件占总数的13,故所求概率为1-⎝ ⎛⎭⎪⎫23×0.03+13×0.02=7375.答案 73757.根据以往的临床记录,某种诊断癌症的试验具有如下效果:若以A 表示“试验反应为阳性”,以B 表示“被诊断者患有癌症”,则有P(A |B )=0.95,P(A -|B - )=0.95,现对自然人群进行普查,设被试验的人患有癌症的概率为0.005,则P(B |A )=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P(A|B -)=1-P(A -|B -)=1-0.95=0.05,被试验的人患有癌症的概率为0.005,就相当于P(B)=0.005,则 P(B|A)=P (AB )P (A )=P (B )P (A|B )P (B )P (A|B )+P (B -)P (A|B -)=0.005×0.950.005×0.95+0.995×0.05≈0.087. 答案 0.0878.装有10件某产品(其中一等品5件,二等品3件,三等品2件)的箱子中丢失一件产品,但不知是几等品,今从箱中任取2件产品,结果都是一等品,则丢失的也是一等品的概率为__________.解析 设事件A 表示“从箱中任取2件都是一等品”,B i 表示“丢失的是i 等品”,i =1,2,3,那么P(A)=P(B 1)P(A|B 1)+P(B 2)P(A|B 2)+P(B 3)P(A|B 3),P(B i )表示的就是丢失i 等品的概率.所以P(A)=12×C 24C 29+310×C 25C 29+15×C 25C 29=29,从而所求概率为P(B 1|A)=P (B 1)P (A|B 1)P (A )=12×C 24C 2929=38.答案 38三、解答题9.设袋中装有10个阄,其中8个是白阄,2个是有物之阄,甲、乙二人依次抓取一个,求乙抓到白阄的概率.解 设A 表示“甲抓到有物之阄”,B 表示“乙抓到白阄”,则P(A)=210,P(A -)=810,从而P(B)=P(BA)+P(B A -)=P(A)P(B|A)+P(A -)P(B|A -) =210×89+810×79=45. 10.设某工厂有两个车间生产同型号的家用电器,第一车间的次品率为0.15,第二车间的次品率为0.12,两个车间的成品都混合堆放在一个仓库,假设第1,2车间生产的成品比例为2∶3,今有一客户从成品仓库中随机提一台产品,求该产品合格的概率.解 设B ={从仓库中随机提出的一台是合格品}, A i ={提出的一台是第i 车间生产的},i =1,2, 则有B =A 1B∪A 2B ,。
高中数学条件概率教案
《条件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理解并掌握条件概率的公式,会解决一些条件概率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学习条件概率的必要性,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条件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对条件概率及公式的理解,条件概率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教法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2、学法高一学生知识上已经掌概率的概念,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上不完备,反应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严密,过程不完整;能力上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知识整合和主动迁移的能力较弱,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需进一步培养和加强,通过让学生“设问、尝试、归纳、总结、运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信息反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认识得到深化。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习什么是随机变量、离散型的随机变量以及分布列,这样设计既巩固了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有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二)主动探索,获取新知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条件概率。
例如,投掷一均匀骰子,并且已知出现的是偶数点,那么对试验结果的判断与没有这一已知条件的情形有所不同. 一般地,在已知另一事件B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一定再是P(A).任一个随机试验都是在某些基本条件下进行的,在这些基本条件下某个事件A 的发生具有某种概率. 但如果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外还有附加条件,所得概率就可能不同.这些附加条件可以看成是另外某个事件B 发生.条件概率这一概念是概率论中的基本工具之一. 给定一个概率空间,并希望知道某一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试验结果,但往往会掌握一些与事件A 相关的信息,这对我们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已知事件B 发生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 关于事件B 的条件概率,记作(|)P A B .在某种情况下,条件的附加意味着对样本空间进行压缩,相应的概率可在压缩的样本空间内直接计算.盒中有球如表. 任取一球,记A ={取得蓝球},B ={取得玻璃球}, 显然这是古典概型. Ω包含的样本点总数为16,A 包含的样本点总数为11,故11()16P A =.玻璃 木质 总计 红蓝2 3 4 7 5 11如果已知取得为玻璃球,这就B 是发生条件下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作(|)P A B . 在B 发生的条件下可能取得的样本点总数应为“玻璃球的总数”,也即把样本空间压缩到玻璃球全体. 而在B 发生条件下A 包含的样本点数为蓝玻璃球数,故42(|)63P A B ==.一般说来,在古典概型下,都可以这样做.但若回到原来的样本空间,则当()0P B ≠,有(|) B A P A B B AB B 在发生的条件下包含的样本点数=在发生的条件下样本点数包含的样本点数=包含的样本点数AB P AB B P B 包含的样本点数/总数()==包含的样本点数/总数(). 这式子对几何概率也成立. 由此得出如下的一般定义.定义1 对任意事件A 和B ,若()0P B ≠,则“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A 的条件概率”,记作P(A | B),定义为(|)P AB P A B P B ()=().(三)巩固深化,及时反馈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条件概率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例题。
高中数学条件概率教案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3
2.2.1条件概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和Y Y Y.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 ()3 P B=.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Y Y Y和Y Y Y.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2,不妨记为P(B|A ) ,其中A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Y Y Y,Y Y Y}.既然已知事件A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Y Y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两个基本事件Y Y Y和Y Y Y.在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于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即AB 发生.而事件AB 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因此(|) P B A=12=()()n ABn A.其中n ( A )和 n ( AB )分别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另一方面,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n AB n A P AB P A n n ==ΩΩ 其中 n (Ω)表示Ω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所以,(|)P B A =()()()()()()()()n AB n AB P AB n n A n P n Ω==ΩΩΩ. 因此,可以通过事件A 和事件AB 的概率来表示P (B| A ) .条件概率1.定义设A 和B 为两个事件,P(A )>0,那么,在“A 已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 (|)P B A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P AB P B A P A =. 2.P (A|B )的性质:(1)、0(|)1P B A ≤≤;(2)、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 .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 道题,求:(l )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解: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B.(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的事件数为n (Ω)=35A =20.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1134A A ⨯=12 .于是 ()123()()205n A P A n ===Ω. (2)因为 n (AB)=23A =6 ,所以()63()()2010n AB P AB n ===Ω. (3)解法 1 由( 1 ) ( 2 )可得,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 2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3()110(|)3()25P AB P B A P A ===. 解法2 因为 n (AB )=6 , n (A )=12 ,所以()61(|)()122P AB P B A P A ===. 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 2 次就按对的概率;(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解:设第i 次按对密码为事件i A (i=1,2) ,则112()A A A A = 表示不超过2次就按对密码.(1)因为事件1A 与事件12A A 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1121911()()()101095P A P A P A A ⨯=+=+=⨯. (2)用B 表示最后一位按偶数的事件,则112(|)(|)(|)P A B P A B P A A B =+14125545⨯=+=⨯. 课堂练习.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次。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2.2.1条件概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判断、及求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采用分析、归纳、总结为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条件概率的定义、公式的推导及计算;为了让学生能够区分一般概率和条件概率的区别,在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条件概率的定义的引入;但能否解决问题,并解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还在于对公式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自如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条件概率及条件概率该如何解决。
三.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学习起点这是一节新授课,本班学生对数学科特别是概率内容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本班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用已学的定理和概念解决一些常见问题,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风格受以前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就题论题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去解决一类问题甚至没有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思路不开阔,缺少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风格上还保留着被动接受的习惯,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四)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在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对条件概率的判断和计算上会有些困难,但相比较计算上困难会更大一些,因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两种解决条件概率的方法,分别是公式法和缩减基本事件空间的方法,能不能运用的好可能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2-3(选修)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第二节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的第一课时条件概率,条件概率在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通过它来巩固古典概型,又通过条件概率来引入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从而为导出二项分布埋下伏笔。
主要内容有:1.条件概率的概念2.条件概率的两种计算方法:(1)利用条件概率计算公式 (2)缩小样本空间法3.条件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的概念在概率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其字面上理解就是有条件的概率,是在附加一定的条件下所计算的概率,从广义上讲,任何概率都是条件概率,因为我们是在一定的实验下而考虑事件的概率的,而实验即规定有条件,在概率论中,规定试验的那些基础条件被看作是已定不变的,如果不再加入其他条件或假设,则计算出的概率就叫做“无条件概率”,就是通常所说的概率,当说到“条件概率”时,总是指另外附加的条件,其形式可归结为“已知某事件发生了”。
条件概率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教科书利用“抽奖”这一典型实例,以无放回抽取奖券的方式,通过比较抽奖前和在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条件下,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从而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给出两种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同时指出条件概率具有概率的性质,并给出了条件概率的两个性质。
条件概率的核心是由于条件的附加使得样本空间范围缩小,从而所求事件概率发生变化。
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就是在概率的背景下学习理解条件概率概念的本质,会运用条件概率的定义式求各种概率模型下的条件概率,体会公式的一般性。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通过对具体情境“抽奖问题”的分析,初步理解条件概率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在加强条件下事件的概率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与概率的对比和类比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2)在理解条件概率定义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化,学会用两种方法求条件概率,并能利用条件概率的性质简化条件概率的运算。
(明确求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另一种是缩减样本空间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条件概率》教学设计
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解决。
增加探究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对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条件概率和积事件的概念,会用条件概率公式求简单的条件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概念的形成及公式的探究、应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认识数学
探究题:
一批产品中有96%的合格品,而合格品中一等品占45%。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求该产品是一等品的概率.
先让学生思考,解决不了,再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两个题目层层深入,由易到难.
掌握对公式的变形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归纳小结
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那些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小结。
2、甲、乙两推销员推销某种产品,据以往经验,两人在一天内卖出一份的概率分别为0.6和0.7,两人在一天内都卖出一份的概率为0.5,问:
(1)在一天内甲卖出一份时乙也卖出一份的概率是多少?
(2)在一天内乙卖出一份时甲也卖出一份的概率是多少?
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完成,其余同学按步骤认真练习。
练习两个公式直接应用,并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学校给我班一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每个学生得到这张票的机会相等。
(1)问某女生得到这张票的概率是多少?
(2)若只给班内女生,则该女生得到这张票的概率又是多少?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并复习交事件的概念。
条件概率的教案
条件概率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条件概率教案目标:1.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和定义;2. 掌握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3. 能够应用条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条件概率的概念和定义;2.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和定义;2. 灵活运用条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黑板笔、计算器;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概念解释(1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例如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的定义。
2. 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并解释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另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通过实际例子,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
Step 2:条件概率计算方法(25分钟)1. 教师介绍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2. 通过示例演示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解决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Step 3:应用实例分析(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案例、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运用条件概率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3. 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Step 4: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条件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条件概率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尝试更复杂的条件概率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条件概率的相关知识,如独立事件、贝叶斯定理等;2. 学生可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探索条件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条件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2. 教师布置练习题和作业,评估学生在解决条件概率问题时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3.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高中数学教案条件概率
高中数学教案条件概率一、教学目标:1. 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计算条件概率。
3. 能够应用条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条件概率的定义:在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作P(B|A)。
2. 条件概率的性质:(1) P(B|A) = P(A∩B) / P(A)(2) 0 ≤P(B|A) ≤1(3) P(B|A) ≠P(B)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如何正确运用条件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条件概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学会计算条件概率。
3.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条件概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条件概率。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条件概率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条件概率计算方法的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答疑和辅导。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条件概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如何将条件概率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拓展与延伸:1. 研究条件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统计学、概率论等领域。
2. 了解贝叶斯定理与条件概率的关系,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独立事件的概率。
2. 教学目标:理解独立事件的定义,学会计算独立事件的概率。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7.1.1条件概率教案
条件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条件概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公式法与缩小样本空间法),并能运用条件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条件概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条件概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条件概率的学习,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条件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条件概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古典概型与独立事件,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两种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举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条件概率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条件概率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6.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作业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对于学生在条件概率理解上的困难,可以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实例的讲解。
2.改进方向:针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互动平台等,丰富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问题与诊断分析1.问题一:学生在理解条件概率概念时存在困难。
条件概率示范教案
2.2.1条件概率(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数学选修2-3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二节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的起始课,是对概率知识的拓展,为了导出二项分布需要条件概率和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条件概率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教材利用“抽奖”这一典型案例,以无放回抽取奖券的方式,通过两个思考比较抽奖前和在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的条件下,最后一名同学的中奖概率,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给出了两种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给出了条件概率的两个性质.本课题的重点是条件概率的概念,难点是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通过探究条件概率的概念的由来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归纳、推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特殊与一般思想,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又要自觉的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体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条件概率概念、性质及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教案目标重点:条件概率的概念.难点: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知识点:条件概率.能力点:探寻条件概率的概念、公式的思路,归纳、推理、有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运用. 教育点: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点:如何理解条件概率的内涵.考试点:求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条件概率.易错易混点:利用公式时()n A 易计算错.拓展点:有放回.抽球时(|)P B A 与()P B 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课堂模式学案导学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有些问题不好解决时经常采用抽签的办法,抽签有先后,对每个人公平吗?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师生活动】师:如果三张奖卷分别用12,,X X Y 表示,其中Y 表示那张中奖奖券,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几种可能?能列举出来吗?生:有六种可能:121221211221,,,,,X X Y X YX X X Y X YX YX X YX X .师:用 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 则 B 包含几个基本事件?生:包含两个基本事件:1221,X X Y X X Y .师:如何计算事件B 的概率? 生: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3P B =师:每个同学抽到的概率一样吗? 生:每个同学抽到的概率一样,都是13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师生活动】师: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是什么?生: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2122121,,,,X X Y X YX X X Y X YX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是什么?生:“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是1221,X X Y X X Y , 师:由古典概率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24,即12. 若用A 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则将“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的条件下,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记为(|)P B A .请同学们考虑: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B A P B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P B A【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抽签问题引入两个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的计算发现不同,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探究新知对于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回顾并思考:(1)求概率时均用了什么概率公式?(2)事件A 的发生使得样本空间前后有何变化?(3)事件A 的发生使得事件B 有何变化(4)对于上面的事件A 和事件B ,(|)P B A 与它们的概率有什关系呢?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六个基本事件组成,即121221211221{,,,,,}X X Y X YX X X Y X YX YX X YX X Ω=既然已知事件A 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12122121{,,,}A X X Y X YX X X Y X YX =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四个基本事件12122121,,,X X Y X YX X X Y X YX ,在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 发生等价于事件A和事件B 同时发生.而事件AB 中含有1221,X X Y X X Y 两个基本事件, 因此2()(|)4()n AB P B A n A ==, 其中()n A 和()n AB 分别表示事件A 和事件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另一方面,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概率的公式可知,()()(),(),()()n AB n A P AB P A n n ==ΩΩ 其中()n Ω表示Ω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所以()()()()(|)()()()()n AB n AB P AB n P B A n A n A P A n Ω===Ω 因此,可以通过事件A 和事件AB 的概率来表示(|)P B A .条件概率定义一般地,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0P A >,称()(|)()P AB P B A P A =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P B A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性质:1、0(|)1P B A ≤≤.2、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展示公式的发现过程, 通过学生计算发现共性,进而归纳出概念、公式,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一般性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三、理解新知 (1)()(|)()P AB P B A P A = (2).()(|)()n AB P B A n A =(3) 条件概率的性质[设计意图]梳理、回顾条件概率的定义、公式、性质,为下面例题的教案,作必要的准备.四、运用新知例1 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理解并掌握条件概率的公式,会解决一些条件概率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学习条件概率的必要性,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
对条件概率及公式的理解,条件概率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2、学法
高一学生知识上已经掌概率的概念,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上不完备,反应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严密,过程不完整;能力上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知识整合和主动迁移的能力较弱,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需进一步培养和加强,通过让学生“设问、尝试、归纳、总结、运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信息反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认识得到深化。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习什么是随机变量、离散型的随机变量以及分布列,这样设计既巩固了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有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二)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条件概率。
例如,投掷一均匀骰子,并且已知出现的是偶数点,那么对试验结果的判断与没有这一已知条件的情形有所不同. 一般地,在已知另一事件B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一定再是P(A).
任一个随机试验都是在某些基本条件下进行的,在这些基本条件下某个事件A的发生具有某种概率. 但如果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外还有附加条件,所得概率就可能不同.这些附加条件可以看成是另外某个事件B发生.
条件概率这一概念是概率论中的基本工具之一. 给定一个概率空间,并希望知道某一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试验结果,但
往往会掌握一些与事件
A 相关的信息,这对我们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
已知事件B 发生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 关于事件B 的条件概率,记作(|)P A B .
在某种情况下,条件的附加意味着对样本空间进行压缩,相应的概率可在压缩的样本空间内直接计算.
盒中有球如表. 任取一球,记A ={取得蓝球},B ={取得玻璃球}, 显然这
是古典概型. Ω包含的样本点总数为16,A 包含的样本点总数为11,故
11
()16P A =.
如果已知取得为玻璃球,这就B 是发生条件下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作(|)P A B . 在B 发生的条件下可能取得的样本点总数应为“玻璃球的总数”,也即把样本空间压缩到玻璃球全体. 而在B 发生条件下A 包含的样本点数为蓝玻璃球数,故
42(|)63P A B ==.
一般说来,在古典概型下,都可以这样做.但若回到原来的样本空间,则当()0P B ≠,有
(|) B A P A B B AB B 在发生的条件下包含的样本点数
=
在发生的条件下样本点数
包含的样本点数=包含的样本点数
AB P AB B P B 包含的样本点数/总数()==包含的样本点数/总数(). 这式子对几何概率也成立. 由此得出如下的一般定义.
定义1 对任意事件A 和B ,若()0P B ,则“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A 的条件概率”,记作P(A | B),定义为
(|)P AB P A B P B ()
=().
(三)巩固深化,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条件概率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例题。
例2 甲乙两市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记录知道,一年中雨天的比例,甲为20%,乙为18%,两市同时下雨的天数占12%. 求:
① 乙市下雨时甲市也下雨的概率;② 甲乙两市至少一市下雨的概率. 例题的讲解,可帮助建构自己的解题思维模块,而且解后反思可使学生对例题“吃透”,真正起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带一串的作用。
(四)总结
先请一位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完善,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编码处理,加强理解,记忆。
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为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有效调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有所收获,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作业
一是必做题,为了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是选做题,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同时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