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z》作业全

《分析化学z》作业全
《分析化学z》作业全

《分析化学Z》作业1

1. 沉淀的类型与聚集速度有关,影响聚集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1分] E.相对过饱和度

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消除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的最彻底方法是 [1分] C.沉淀掩蔽法

3. 红外光谱法对制样的要求错误的是: [1分] B.样品可以含大量水

4. 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不包括: [1分] B.单色器

5.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带的是: [1分]

D.二氧化碳分子中O=C=O对称伸缩振动

6. 已知某混合试样A、B、C三组分在硅胶薄层色谱上的R f值的大小顺序为A>B> C,问三组分的极性大小顺序为: [1分 B.C>B>A

7. 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1分] D.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

8. 下列不是增大沉淀物溶解度的因素是:C.同离子效应

9.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E.式中α≤1

10. 以下各种变化不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是: [1分] E.滴定剂浓度

11. 草酸钠溶液与0.04000mol/ L KMnO4溶液反应,反应完成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两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KMnO4~5Na2C2O4, 则草酸钠的浓度 [1分] B.0.1000mol/L

12. 吸收池使用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D.只能装到容积1/3

13. 以下对于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时溶剂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D.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本身有吸收

14.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C.明确物质的合成方法

15.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用来定性的依据是组分的:B.保留时间

16.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几乎不能发生的是:D.σ→σ*

17.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B.

18. GC中,色谱柱使用的最高温度取决于:E.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9. 在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

E.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

20. 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E.NaOH

21. 气相色谱法中“死时间”的准确含义是:

E.完全不与固定相作用组分流经色谱柱的时间

22. 一组分析数据标准偏差的计算式应为:B.

23. 以下关于系统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D.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系统误差出现机会相等

24. 有关保留时间t R的描述错误的是:A.色谱柱填充紧密程度不会影响某一物质的t R

25. 当共轭体系由顺式变为反式时,其UV光谱的λmax将如何变化B.红移

26. 当单色光通过一吸光介质后:A.透光率一般小于1

27. 下列H2C2O4共轭酸碱对pKa与pKb的关系是:E.pKa1+pKb2= pKw

28.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只要氧化还原反应的≥0.4V,就一定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29. HAc 的pKa=4.76,苯甲酸C6H5COOH 的Ka=4.19,HCOOH的pKa=3.75,HCN 的 pKa=9.21,据此,不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0.1 mol/L 的酸应是:E.HCN

30. HPLC与GC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主要原因是:D.流动相粘度大

1. pKa=3.05 有效数字():C.两位

2. 309.456-1.53计算结果()位有效数字:A.五位

3. NH3 + H20 = NH4+ + OH反应物中,为酸的是:E.NH4+

4. 按酸碱质子理论,H20的共轭碱是:C.OH-

5.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仅含有Na2CO3时,应:D.V1=V2

6.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又消耗盐酸的体积V2 mL,如果溶液组成为NaOH和Na2CO3时,应:E.V1>V2

7. 配HCl 标准溶液时量取浓盐酸,应选用:B.量筒

8. 量取未知液作滴定,应选用:C.移液管

《分析化学Z》第2次作业

A型题:

1.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以下不属于仪器分析的是: D.重量分析

2. 如果杂离子与构晶离子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相近,则易于产生下列那种后沉淀?

C.混晶

3. 化学键合固定相的优点不包括:A.固定相粒度小

4. 样品中各组分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E.凝胶柱色谱

5.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 C.

6. 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D.填料孔隙的体积

7. 以下与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无关的是:A.反应平衡常数

8. 在HPLC操作时,为了避免压力变化,使流动相产生气泡影响检测或降低柱效,要对流动相进行“脱气”,以下不是“脱气”方法的是:A.加热

9. 以下不是滴定分析的特点的是:B.适用于测定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含量

10.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E.式中

α≤1

11. 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刚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称为:B.化学计量点

12. 色谱图中,两峰间的距离取决于:B.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

13. 以下为共轭酸碱对的是E.H2CO3——CO3 2-

14.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Cl,若两溶液浓度同时减小10倍,其滴定曲线pH突跃的变化应该是:

A.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增大,化学计量点后0.1%的pH值减小

15. 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反应进行完全,对不易挥发的沉淀剂来说,加入量最好:C.过量20%~30%

16. 32.650-1.5正确的答案是:B.31.1

17. 以下除那项以外都是基准物应具备的条件:E.不含有结晶水

18. 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相同浓度不同弱酸时,如果弱酸Ka值越大,则:D.滴定突跃

范围越大

19. 用薄层色谱分离生物碱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

B.二乙胺

20. 在色谱分离中,要使两组份完全分离,其分离度应是:E.>1.5

21. 为测定固体试样的红外光谱图,试样制备的方法中不包括: E.气体池法

22. 不影响酸碱指示剂使用的条件是:A.湿度

23. 在正相液固色谱中,下列哪个溶剂的洗脱能力最强:C.甲醇

24. 气相色谱中选作定量的参数是:D.峰面积

25. 关于铬黑T指示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B.铬黑T是氧化还原的指示剂

26.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 s、m m(g),浓度为C s、C m(g/ml),摩尔数为n s、n m(mol),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为V s、V m(ml),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E.Cs/Cm

27. 薄层色谱中对两个斑点间距离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E.薄层板的宽窄

28. 红外光谱法中所说的特征频率区是指4000 cm-1-1250 cm-1的区间,以下对该区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E.该区特征性很强故称特征区

29. 物质的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D.n=m/M

30. 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标定法配制的是:D.EDTA标准溶液

B型题:

1.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不变,但保留时间增大:A.色谱柱的长度增长

2. 哪个因素可使某物质的容量因子k减小:C.流动相的极性增强

3.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波数者为:C.Cl

4. 羰基化合物R-CO-X中,若X分别为以下取代基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低波数者为:A.Ar

5. 乙炔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C.7

6.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6其不饱和度为:A.4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C.正相色谱

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A.柱色谱

B型题

1. 随环张力增加,红外光谱中环内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将:B.向低波数位移

2. 随环张力增加,红外光谱中环外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将:C.向高波数位移

3. 薄层色谱法中,常用三氧化二铝作为:D.固定相

4. 配位滴定中,常用EDTA作为:E.滴定剂

5.RSD的计算公式是: A.

6. 样本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是: E.

7. 配位滴定中,常用EDTA作为: E.滴定剂

8. 酸碱滴定中,甲基橙被用作为: C.指示剂

9. PbSO4沉淀随H2SO4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加: D.酸效应

10. MnO4-滴定C2O42-时,速度由慢到快: C.自动催化反应

11. 不加样品,与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操作,属于: B.空白试验

12. 可以减少偶然误差的方法是: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13. 可以利用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实验结束的方法是:D.酸碱滴定法

14. 样品可以在气、液、固态下都可测定的是:C.红外分光光度法

15. 纸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属于分配色谱,其固定液是:E.水

16. 纸色谱的分离机理主要属于分配色谱,其固定相的载体是:B.纤维素

17. 分配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B.极性差异

18.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B.极性差异

《分析化学Z》第4次作业

1. 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A.分析纯NaOH

2. 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正确的是C.A=-lgT

3. 定量分析过程不包括以下步骤:A.样品调查

4. 薄层色谱的结果观察错误的方法是:D.用碘蒸气熏至出现斑点

5. 不能减免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是:D.增加测定次数

6. 应用GC对样品进行分析时,在线性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的是:D.峰高

7.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D.σ→σ*

8. 25.00×5.300×1.6144正确答案是:B.213.9

9. 分子吸收何种外来辐射后,外层价电子产生跃迁?A.紫外-可见光

10. 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是:E.真空热电偶

11. 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错误的是:E.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12. 纸色谱法常用的展开剂有正丁醇-醋酸-水(4:1:5),对该展开剂正确的操作是:

E.取正丁醇-水作展开剂,用醋酸饱和展开槽

13. 气相色谱进样器的温度需要控制,调节温度的原则是:C.保证样品完全气化

14. R f值:E.物质的Rf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为一定值

15. 将黄铁矿石(FeS2)分解后,其中的硫沉淀为BaSO4,若称量BaSO4的量计算黄铁矿石中的铁含量,则换算因子为:D.MFe/2MBaSO4

16. 光度法中常用空白溶液,其作用错误的是:D.消除显色后溶液中其他有色物质的干扰

17. 下面哪个参数用来衡量分离效率E.峰宽

18. 绝对偏差是指:D.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19. 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t R’或t R之间的关系式是A.tR’=t0k

20. 关于“色谱用硅胶”叙述正确的是:B.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

B型题:

1. 使用外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为:B.mi—As曲线

2. 使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时,使用的定量关系曲线是: D.mi-Ai/As曲线

3.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属于:C.分配色谱法

4.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水的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属于:E.凝胶色谱法

5.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B.极性差异

6.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的哪种差异达到分离目的:C.分子大小差异

7.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的色谱方法称为: D.反相色谱

8.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置于色谱柱中进行分离的色谱方法称为: A.柱色谱

9. NH3 + H2O = NH4+ + OH的反应物中为酸的是E.NH4+

10. 按酸碱质子理论,H2O的共轭碱是:C.OH-

11. 分离某两个混合酸,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E.正丁醇-水-冰醋酸

12. 分离某两个混合碱,最可能的流动相系统是C.苯-乙醚—二乙胺

13.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摩尔吸收系数取决于:B.电子跃迁几率

14. 吸光物质紫外吸收光谱的峰位λmax取决于:A.电子跃迁能级差

15. 样品可以在气态状态下测定的是: C.红外分光光度法

16. 应用指示剂指示实验结束的方法是: D.酸碱滴定法

17.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小的是:B.HCl

18. 当以上溶液浓度均为C mol/L时,pH值最大的是:C.NaOH

“分析化学Z”第5次作业

1. 某样品要在247nm测定,这时选择的光源和比色皿应为:B.氘灯,石英

2. 在薄层色谱的操作中,有关点样操作错误的是:

D.样品应该点在薄层板长边正中央那条线上

3. 气相色谱进样操作要求“瞬间快速”是为了:

B.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同时进入色谱柱

4. 以下关于M+Y=MY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E.[L]越大,αM(L)越小

5. 将磷矿石中的磷以Mg NH4PO4形式沉淀,再灼烧为Mg 2P2O7形式称重,以下计算P2O5含量的换算因子正确的表达式是:D.M P2O5/M Mg2P2O

6. 下面哪个参数为色谱定量的参数:D.峰面积

7. 红外光谱法样品不能是E.含水样品

8. 以下不属于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是:E.金属指示剂

9.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D.氧化还原滴定突跃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无关

10. 容量因子k与R f之间的关系式是:C.Rf =1/(k+1)

11. 采用苯和甲醇(1:3)为展开剂,在硅胶A及硅胶B薄层板上,喹唑啉的R f值分别为0.50与0.40,问:C.硅胶B比硅胶A的活性大

12. 下列H2C2O<4sub>4共轭酸碱对pK b与pK的关系是:E.pKa1+pKb2= pKw

13. 滴定分析中,常用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的那一点来终止滴定操作,将至一点称为:

D.滴定终点

14. 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时,对盐酸浓度无影响的是:D.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15.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时,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什么范围内,测量才较准确:A.0.2-0.7

16. 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E.两性物质

17. 以下操作不能可以帮助减少薄层色谱边缘效应的是:A.减小薄层的厚度

18. 色谱中,某一物质的K为0,表明该物质:C.随溶剂前沿流出

19. 用吸附薄层色谱法分离生物碱时,为减少生物碱斑点的拖尾,可加入:B.二乙胺

20. EDTA可用于测定:D.与EDTA结合CMKMY’≥106的金属离子

B型题:

1. 用0.1000mol/LHCl 滴定同浓度的NaOH 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Cl和NaOH的浓度均增大10倍,pH突跃范围是:E.10.7~3.3

2. 用0.1000mol/LHCl 滴定同浓度的NaOH 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Cl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pH突跃范围是:A.8.7~5.3

3. 碱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A.氧化性溶液

4. 酸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D.碱性溶液

5. 红外光谱的指纹区的波数范围是:E.1300-400cm

6. 红外光谱的特征区的波数范围是:C.4000-1300cm-1

7.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C.由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8.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B.由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9. 硅胶薄层色谱中,不影响物质的比移值Rf因素的是:A.薄层板的长度

10. 硅胶薄层色谱中,不影响物质的容量因子k因素的是:A.薄层板的长度

11. 可以利用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实验结束的方法是:D.酸碱滴定法

12. 常用喷显色剂指示样品斑点位置的方法是:B.薄层色谱法

13. 以C(NaOH)=0.10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20.00mL同浓度的HCl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E.A和B 均可

14. 以C(HCl)=0.001000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20.00mL 同浓度的NaOH 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C.中性红(变色范围pH6.8~8.0)

15. 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没有合适的指示剂确定终点,可采用:E.间接滴定

16. 在滴定分析法中,由于被测物难溶,可采用:B.返滴定

17. 薄层色谱法中,常用三氧化二铝作为:D.固定相

18. 酸碱滴定中,甲基橙被用作为:C.指示剂

分析化学Z第6次作业

A型题:

1. 以下各种效应中能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是:C.同离子效应

2. 以下不影响酸碱指示剂使用的因素:A.湿度

3. 在化学分析过程中为了使称量环节的误差小于0.1%,使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的称样量一般不少于:

D.0.2g

4.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A.式中γ≥1

5. 色谱中,某一物质的K→∝,表明该物质:B.不被洗脱

6. 下列关于偶然误差不正确的是:D.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7. 32.640-1.5正确的答案是:B.31.1

8. 下列不是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A.必须使用化学指示剂指示终点

9. 在色谱分析中,对载体的要求不包括:A.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10. 下列各项措施中,可以消除分析过程中系统误差的是:D.进行仪器校正

11. 用纸色谱分离有机酸时,有拖尾现象,为减少拖尾,可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

C.冰醋酸

12. 用内标法定量的主要优点是:C.对进样量要求不严

13. 有效数字是:C.因测量仪器不同而产生的

14. 不适合晶形沉淀的条件是:C.沉淀剂的浓度要大

15.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D.明确物质中某种组份的相对含量

1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消除共存金属离子干扰的最简便方法是:B.配位掩蔽法

17. 在反相HPLC中,对于流动相极性、固定相极性、组分出峰顺序以下正确的是:

B.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极性大的组分先出峰

18.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E.滴定反应中如有物质发生副反应,会影响相关电对的条件电位,但不影响滴定突跃的大小

19. 在正相分配色谱中,保留时间长的组分是:B.固定相溶解度大的

20. 死时间t0:D.为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物质从进柱到出峰最大值所用时间

21. 下面哪个参数为定性参数:B.保留时间

22. 色谱所用的氧化铝: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

23. 某化合物在1400-1600cm-1有4个吸收峰,该化合物可能含()官能团:C.苯环

24. 已知某混合试样A、B、C三组分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40、480、520,问三组分在同一薄层板上R f 值的大小顺序为B.A>B>C

B型题:

1. 配位滴定终点溶液的pM'是:A.lgKMIn’

2.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E.±(0.059/n)

3.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以上何种溶液:A.氧化性

4.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以上何种溶液:C.碱性

5. 用分度值为10mg的天平称出3g试样,应记录为:C.3.00g

6. 用分度值为0.01mg的天平称出3g试样,应记录为:A.3.00000g

7. 吸附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B.极性差异

8. 空间排阻色谱根据物质哪种差异达到分离:C.分子大小差异

9. 标定HCl标准溶液常用C.NaB2O7.10H2O

10. 标定NaOH 标准溶液常用A.邻苯二甲酸氢钾

11. 以下物质可以在反相液液分配色谱中作为固定液使用的是:D.硅油

12. 以下物质可以在正相液液分配色谱中作为固定液使用的是:B.水

13. 纸色谱属于:E.分配色谱法

14. 固定相可反复使用,且保存时需转型成盐型的方法是:B.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析化学作业及答案概要

分析化学作业 第一章 概述 一、选择题 1.根据置信度为 95% 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B )。 a. ( 25.48 ± 0.1) % b. ( 25.48 ± 0.13 ) % c . ( 25.48 ± 0.135 )% d. ( 25.48 ± 0.1348 ) % 2.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d )。 a. 数值固定不变 b. 数值随机可变 c. 无法确定 d.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3. 某小于1的数精确到万分之一位,此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d )。 a.1 b .2 c.4 d.无法确定 4. 消除或减小试剂中微量杂质引起的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A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平行实验 D.校准仪器 5.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A .对照实验 B. 空白实验 C .校正仪器 D .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6.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 Ca O 平均含量为 30.60% ,而真实含量为 30.30% ,则 30.60%-30.30% = 0.30% 为( B )。 A. 相对误差 B .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二、判断正误 1.在分析测定中,测定的精密度越高,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x )。 2.有效数字是指所用仪器可以显示的数字( x)。 3.分析结果的置信度要求越高 , 置信区间越小(x )。 4.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x )。 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论 一、选择题 1.欲配制 1000ml 0.1m ol/L HC l 溶液,应取浓盐酸(B )。 a. 0.84m l b . 8.4m l c . 1.2m l d. 12ml 2. .用Na C2O 4( A )标定KM nO 4( B )时,其反应系数之间的关系为(a )。 a. n A =5/2nB b. n A =2/5n B c. n A =1/2 n B d. n A =1/5n B 3. .已知1mLKM nO 4相当于0.005682g Fe 2+,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 a . 4KMnO /Fe T =1mL /0.005682g b. 4KMnO /Fe T =0.005682g /mL c. Fe /KMnO 4T =1m L/0.005682g d . Fe /KMnO 4T =0.005682g/mL 4. 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C ) A.反应速度可快可慢 B.反应速度要慢一点 C.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反应速度快且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D.有确定终点的方法 5.若以反应物的化学式为物质的基本单元,则( A)。 A.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成简单的整数比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分析化学Z》 次作业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分析化学Z》1-6次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草酸钠溶液与L KMnO4溶液反应,反应完成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两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KMnO4~5Na2C2O4, 则草酸钠的浓度[1分] 2. 有关保留时间t R的描述错误的是:[1分] A.色谱柱填充紧密程度不会影响某一物质的t R 3. 一组分析数据标准偏差的计算式应为:[1分] B. 4. 以下各种变化不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是:[1分] E.滴定剂浓度 5. 以下关于系统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 D.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系统误差出现机会相等 6. 以下对于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时溶剂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1分] D.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本身有吸收 7.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1分] E.式中α≤1 8. 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带的是:[1分] D.二氧化碳分子中O=C=O对称伸缩振动 9.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1分] B. 10. 在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1分] E.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

11. HAc 的pKa=,苯甲酸C6H5COOH 的Ka=,HCOOH的pKa=,HCN 的pKa=,据此,不能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mol/L 的酸应是:[1分] 12. 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1分] D.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 13. 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不包括:[1分] B.单色器 14. 下列不是增大沉淀物溶解度的因素是:[1分] C.同离子效应 15. 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几乎不能发生的是:[1分] D.σ→σ* 16. 气相色谱法中“死时间”的准确含义是:[1分] E.完全不与固定相作用组分流经色谱柱的时间 17. 对氧化还原滴定,以下叙述错误的是:[1分] B.只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就一定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18. 红外光谱法对制样的要求错误的是:[1分] B.样品可以含大量水 19. 沉淀的类型与聚集速度有关,影响聚集速度的主要因素是:[1分] E.相对过饱和度 20. 下列H2C2O4共轭酸碱对pKa与pKb的关系是:[1分] +pK b2= pK w 21. HPLC与GC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主要原因是:[1分] D.流动相粘度大 22.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1分] C.明确物质的合成方法 23. GC中,色谱柱使用的最高温度取决于:[1分] E.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分析化学课后作业答案解析

2014年分析化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P25: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6)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 (2) (3) (4) ×10-5 (5) pKa= (6) pH=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 020 .01.01=??=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 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1=, pKa2=,则Ka1,Ka2值应表示为:( B ) A. Ka1=1×10-3, Ka2=3×10-6; B. Ka1=×10-3, Ka2=×10-6 ; C. Ka1=×10-3, Ka2=×10-6; D. Ka1=1×10-3, Ka2=×10-6; … 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 B. ; C. ; D. ;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 )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 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 < 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 5.下列有关NaHCO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C ) A. [H+]+[HCO3-]+[Na+]=[OH-]; B. [H+]+[Na+]=[OH-]+[CO32-]; C. [H+]+[H2CO3]= [OH-]+[CO32-]; D. [HCO3-]+[Na+]=[OH-]+[CO32-]; — 6.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 )

C. 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和N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在%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 C ) A. KMY/KNY104; B.KMY/KNY105; C.KMY/KNY106; D. KMY/KNY108; ~ 8.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 ) A. 当Al3+、Zn2+离子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 ~ 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3+、Al3+; 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 D. Bi3+、Fe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3+的干扰; { 9.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B ) A. 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 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 C. 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10. 条件电势是(D ) A. 标准电极电势;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 D. 在特定条件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1. 已知:E0F2/2F-=,E0Cl2/2Cl-=,E0Br2/2Br-=,E0I2/2I-=,E0Fe3+/Fe2+=,根据电极电势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A. 卤离子中只有I-能被Fe3+氧化; B. 卤离子中只有Br-和I-能被Fe3+氧化; C. 卤离子中除F-外都能被Fe3+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3+氧化;

药用分析化学作业参考答案完整版

药用分析化学作业参考 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药用分析化学作业1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标定NaOH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少量邻苯二甲酸,则NaOH溶液浓度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为(B)。 A 正值 B 负值 C 无影响 D 影响未知 2. 相同浓度的Na 2S、NaHCO 3 、Na 2 HPO 4 的碱性强弱为( B )。 A Na 2HPO 4 > Na 2 S> NaHCO 3 B Na 2 S>Na 2 HPO 4 > NaHCO 3 C Na 2S> NaHCO 3 >Na 2 HPO 4 D NaHCO 3 > Na 2 HPO 4 > Na 2 S (已知H 2S的pKa 1 =, pKa 2 =, H 2 CO 3 的pKa 1 = ,pKa 2 =;H 3 PO 4 的pKa 1 =,pKa 2 =,pKa 3 = 3. 用·L-1HCl滴定·L-1NaA(HA的pKa=对此滴定试用的指示剂为( D )。 A 酚酞(pK in =) B 酚红(pK in =) C 中性红(p in =) D 甲基红(pK in =) 4. K caY 2-=, 当pH=时,lgα Y(H)= ,则K caY 2-=( D )。 A B 0-9.40 C D 5.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D )。 A HCN; CN- B H 2PO 4 -; HPO 4 2- C NH 3 ; NH 2 - D H 2 CO 3; CO 3 2- 6.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D)。 A [H+]=L B pH=10.42 C ×103 D 7. 下列物质不能在非水的酸性溶剂中直接进行滴定的是(B)。 A NaAc B 苯酚 C 吡啶 D 邻苯二甲酸氢钾8.用吸附指示剂法测定Cl-时,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B )。 A 二甲基二碘荧光黄 B 荧光黄 C 甲基紫 D 曙红9.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是( A )。 A 1:1 B 2:1 C 1:3 D 1:2 10.重铬酸钾(K 2Cr 2 O 7 )在酸性溶液中被1mol的Fe2+还原为Cr3+时所需质量为其摩 尔质量的()倍。 A 3 B 1/3 C 1/6 D 6 11.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 2SO 4 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说明 H 2SO 4 和HAc两溶液中的()。

分析化学Z第一次作业

A.π→σ* B.π→π* C.n→σ* D.σ→σ* E.n→π* A.氨分子中3个H-C键不对称变形振动 B.丙炔分子中-C≡C-对称伸缩振动 C.乙醚分子中的C-O-C不对称伸缩振动 D.二氧化碳分子中O=C=O对称伸缩振动 E.水分子中H-O伸缩振动 A.吸收峰的高度 B.最大吸收峰的吸光度 C.最大吸收峰峰形

D.最大吸收峰的宽度 E.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和其摩尔吸收系数 A.一般温度升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 B.只要氧化还原反应的≥0.4V,就一定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C.两电对越大,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突跃越大 D.氧化还原滴定突跃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有关 E.滴定反应中如有物质发生副反应,会影响相关电对的条件电位,从而影响滴定突跃的大小A. B. C. D. E.

A.解蔽法 B.配位掩蔽法 C.沉淀掩蔽法 D.氧化还原掩蔽法 E.预先分离 A.色谱柱填充紧密程度不会影响某一物质的t R B.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相邻两色谱峰峰的保留时间的差值会随着色谱柱长度而改变 C.t R =t (1+k) D.改变流动相会改变某一物质的t R E.改变柱温会改变某一物质的t R A.都有三种不同颜色 B.能指示溶液的确切pH 值 C.显酸色时溶液为酸性,显碱色时溶液为碱性 D.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呈现不同的颜色 E.都是有机酸 A.其它副反应

B.酸效应 C.同离子效应 D.盐效应 E.配位效应 A.产生新吸收带 B.红移 C.蓝移 D.位置不变 E.消失 A.无水Na 2CO 3 B.K 2Cr 2 O 7 C.H 2C 2 O 4 ?H 2 O D.Na 2B 4 O 7 ?0H 2 O E.NaOH A.色谱柱较GC短 B.柱前压力高

分析化学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20036 :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评阅教师刘霞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B ) A.—1g B.~ C. ~ D ~ 2.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 3.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5.滴定终点是指( A ) A. 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 C. 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 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 6.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A.盐酸 B. 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邻苯二甲酸氢钾 7.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 A ) A.返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8.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 B )。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9. HPO42-的共轭碱是( A ) ¥ B. H3PO4 C.PO43- D. OH- 10、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B )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溴酚蓝(pT = 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 A ) A. V1=V2 B. V1V2 D. V2=0 12. 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B )。 A. Zn B K2Cr2O7 C CaCO3 D ZnO 13.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 D ) A. 配位掩蔽法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分离法 D. 沉淀掩蔽法 14.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C )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 A 、C 兼有之 15.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滴定管未校准 B. 试样吸水 C. 砝码被腐蚀 D. 测量时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分析化学作业13题答案

分析化学作业13题答案: 一、56.莫尔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如何? 答:莫尔法是用K2CrO4作指示剂,用硝酸银作滴定剂,以到达终点时形成Ag2CrO4砖红色沉淀为基础的。若CrO42-的浓度过大,会使测定的结果呈负误差;过小会使测定结果呈现正误差。在一般滴定过程中,CrO42-的浓度以5×10-3为合适。 莫尔法的滴定条件是: (1) 在pH=6.5~10.5下进行; (2) 滴定过程中不应含有氨; (3) 凡能与Ag+生成沉淀的阴离子、能与CrO42-生成沉淀的阳离子、有色离子、在中性或微碱性发生水解的阳离子等均应预先分离; (4) 滴定时应剧烈摇动以免因为吸附产生较大的误差。 57.福尔哈德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如何? 答:福尔哈德法是以铁铵矾(NH4Fe(SO4)2·12H2O)作指示剂、以KSCN或NH4SCN为滴定剂、以终点时形成红色FeSCN2+溶液指示终点的方法。用间接法测定Cl-时,为防止AgCl沉淀与SCN-的反应,需要在滴定化学计量点时避免剧烈摇动,或加入硝基苯避免沉淀与滴定的接触。 它的滴定条件是: (1)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2) 强氧化剂、氮的低价化合物、汞盐等能与起反应的物质要预先除去。 58.法扬司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如何? 答:法扬司法是以指示剂吸附在沉淀离子上发生颜色变化而指示终点,一般以硝酸银作滴定剂的方法。 它的滴定条件是:(1)沉淀需要保持胶状以使终点颜色明显,一般加入糊精或淀粉溶液来保护胶体;(2)滴定需在中性、弱碱性或很弱的酸性溶液中进行;(3) 因卤化银易感光变灰,影响终点观察,故滴定时应该避免强光;(4)荧光黄作指示剂适于测定高含量的氯化物,曙红适于测定Br-、I-和SCN-。 二、 6、试比较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所用的指示剂、标准溶液和适用范围。答:指示剂标准溶液适用范围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重点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V p = 可得: RT pV M n ==m 则: m o l /0.160.250L 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 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 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 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 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 M (Zn)=65.39 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 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 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 65.39g 1mol m (Zn)=? 0.0493mol 解得m (Zn)=3.22g 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 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 (1) 14113L mol 1054.1K 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 (3) K 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 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2答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以下不属于仪器分析的是: [1分] A.色谱分析 B.电化学学分析 C.光学分析 D.重量分析 E.质谱分析 2. 如果杂离子与构晶离子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相近,则易于产生下列那种后沉淀? [1分] A.后沉淀 B.表面吸附 C.混晶 D.吸留 E.包藏 3. 化学键合固定相的优点不包括: [1分] A.固定相粒度小 B.无固定液流失 C.传质速度快

D.热稳定性好 E.柱效高 4. 样品中各组分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 [1分] A.正相色谱 B.离子交换色谱 C.液-液分配柱色谱 D.吸附柱色谱 E.凝胶柱色谱 5. 分离度R的计算式为: [1分] A. B. C. D. E. 6. 在柱色谱法中,可以用分配系数为零的物质来测定: [1分] A.色谱柱的长度

B.流动相总体积 C.填料的体积 D.填料孔隙的体积 E.总体积 7. 以下与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无关的是: [1分] A.反应平衡常数 B.氧化剂、还原剂本身的性质 C.反应物的浓度 D.反应温度 E.催化剂 8. 在HPLC操作时,为了避免压力变化,使流动相产生气泡影响检测或降低柱效,要对流动相进行“脱气”,以下不是“脱气”方法的是: [1分] A.加热 B.超声 C.减压过滤 D.通入惰性气体 E.在线膜脱气 9. 以下不是滴定分析的特点的是: [1分]

A.分析结果精密度、准确度较高 B.适用于测定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含量 C.适用于测定常量组分的含量 D.与重量法比较,操作简便、快速 E.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设备简单,价廉 10. 根据条件电位定义式,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1分] A.式中γ≤1 B.还原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升高 C.氧化型发生副反应,条件电位降低 D.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条件电位没有影响 E.式中α≥1 11. 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刚好完全反应的那一点称为: [1分] A.突跃点 B.化学计量点 C.等电点 D.滴定终点 E.理论终点

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

1、在pH=9.0时,以0.0200mol·L-1EDTA滴定50.0ml 0.0200mol·L-1Cu2+溶液,当加入100.00ml EDTA溶液后,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pCu'=lgK'CuY B. pCu'=pK'CuY C. lg[Cu2+]=lgK'CuY 2、DETA滴定法中所用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 ( B)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好说 3、比色分析中,用1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用2cm比色皿,则测得透光率为:( C) A. 2T B. T/2 C. T2 D. (T)1/2 4.下列不属于ISE的是:( D) A. 晶体膜电极; B. 非晶体膜电极; C. 玻璃电极; D. 参比电极。 5、用0.10mol·L-1的NaOH滴定0.10mol·L-1,pKa=3.0的弱酸,其pH突跃范围是7.0~9.7,用同浓度的NaOH滴定0.10mol·L-1,pKa=4.0的弱酸时,其pH 突跃范围将是( A) A. 8.0~9.7 B. 7.0~10.0 C. 6.0~9.7 D. 6.0~10.7

6、下列数据中,那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 D) A. 3000-270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B. 3300-301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C. 3300-3010 cm-1,1900-1650 cm-1,1000-650 cm-1 D. 3000-2700 cm-1,1900-1650 cm-1,1475-1300 cm-1 7.(2分)偏差是衡量(A ) A. 精密度 B. 置信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8.(2分)0.01mol/L某一元弱算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 ) A. Kaθ≧10-6 B. Kaθ≧10-8 C. Kbθ≧10-6 D. Kbθ≧10-8 9、浓度为c mol·L-1(NH4)2CO3溶液质子条件是(B ) A. [H+]=[OH]-[NH3]+[HCO3-]+2[H2CO3] B. [H+]=[OH]-[NH3]-[HCO3-]-2[H2CO3] C. [H+]=[OH]-[NH3]-[HCO3-]+2[H2CO3] D. [NH3]=[HCO3-]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作业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P25) 1—8 (1)26.44% (2) 6.14mol·Kg -1; (3) 5.42 mol·L -1; (4) x(NaCl)=0.0995, x(H 2O)=0.9005 1—9 ⊿t b =K b ·b B 相同则b B 相等,1.5g/(60g·mol -1×200g)=42.8g/(M x ×1000g) M x =342 g·mol -1 1—11 ⊿t f =K f ·b B =1.86℃·kg·mol -1×19g/(M x ×100×10-3Kg) M x =1606 g·mol -1 1—13 П=c B RT≈b B RT R=8.314kPa·L·mol -1·K -1 ≈8.314kPa·kg·mol -1·K -1(ρ≈1.0 kg·L -1稀溶液) ⊿t f ==0.56℃=K f ·b B =1.86℃·kg·mol -1×b B П=8.314kPa·kg ·mol -1·K -1×309.65K×0.56℃/1.86℃·kg·mol -1=775.09 kPa 1—14 过量AgNO 3过量 胶团结构式:[(AgI)m ·n Ag +·(n-x) NO 3-]x+·xNO 3- 正溶胶,负极移动 1—15 三硫化二砷溶胶胶团结构式:[ (As 2S 3) m ·nHS -·(n-x) H +]x-·x H +, 负溶胶, 聚沉能力:NaCl ﹤Mg Cl 2﹤AlCl 3, 第二章(P57) 2—17 ?r H m θ=3?f H m θ(N 2,g)+4?f H m θ(H 2O,g)- ?f H m θ(N 2O 4,g)- 2?f H m θ(N 2H 4,l) =3×0+ 4×(-241.84kJ·mol -1)-(9.661kJ·mol -1)- 2×(50.63kJ·mol -1) = -1078.28 kJ·mol -1 1078.28×103 J=mgh=100kg×9.8×h h=1100m 2—18 ?r G m θ=?f G m θ(C 6H 12O 6,s)+6?f G m θ(O 2,g)- 6?f G m θ(H 2O,l)- 6?f G m θ(CO 2,g) =(-910.5kJ·mol -1)+6×0 -6×(-237.14kJ·mol -1)- 6×(-394.38kJ·mol -1) = 2878.62 kJ·mol -1 >0 即298K 及标态下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P89) 3—13题 解: 2SO 2(g) + O 2(g) 2SO 3(g) 起始分压P 0(kPa) 0.4RT 1.0RT 0 平衡分压P(kPa) 0.08RT 0.84RT 0.32 K θ={[p(SO 3)/p θ]2/{[p(SO 2)/p θ] 2[p(O 2)/p θ]}=0.286,其中p θ=100kPa , Kc θ=19.05 3—14题 解: PCl 5(g) PCl 3(g) + Cl 2(g) 起始分压P 0(kPa) 0.35RT 0 0 平衡分压P(kPa) 0.10RT 0.25RT 0.25RT K θ={[p(PCl 3)/p θ][p(Cl 2)/p θ]/[p(PCl 5)/p θ]=27.18, 其中p θ=100kPa , Kc θ=0.625 3—15题 解:(1)理论计算 ?r H m θ(T)≈?r H m θ(298.15K)= ∑ ?f H m θ(B,298.15K)=172.43 kJ ·mol -1, ?r S m θ(T)≈?r S m θ(298.15K)= ∑ S m θ(B,298.15K)=182.23 J ·mol -1·K -1, ?r G m θ(298.15K )=∑ ?f G m θ(B,298.15K)=119.78 kJ ·mol -1, ?r G m θ(1773K)=?r H m θ(298.15K)-1773×?r S m θ(298.15K)=-150.66 kJ ·mol -1, ?r G m θ(298.15K)与?r G m θ(1773K)完全不同 (2)实验值计算 lg(K 2θ/K 1θ)= ?r H m θ/2.303R ×[(T 2-T 1)/ T 2 T 1]——范特霍夫公式 得?r H m θ=96.65 kJ ·mol -1, ?r G m θ(T)=-RTln K θ=-2.303RTlg K θ, 得?r G m θ(1773K)=-112.8 kJ ·mol -1, ?r G m θ(1773K)=?r H m θ-1773×?r S m θ= -112.8 kJ ·mol -1, 得?r S m θ=0.1181 kJ ·mol -1·K -1=118.1 J ·mol -1·K -1 , B νB νB ν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及详解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乙分析得%,%,%。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 E 1=- =(%) E 2=- = (%) %030.01 /)(1)(222 1=-∑-∑= --∑= n n x x n x x s i %045.01 /)(222=-∑-= ∑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 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分析化学Z》作业3答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物质的浓度均为0、1000 mol/L,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就是: [1分] A、HCl B、HCOOH (pK a= 3、75) C、HAc (pK a=4、76) D、H2SO4 E、NH4Cl (pK a=9、25) 2、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就是: [1分] A、分析纯盐酸 B、优级纯的NaOH C、化学纯CaCO3 D、100℃干燥过的CaO E、99、99%纯锌 3、以HCl滴定某碱,滴定管初读数为0、25±0、01mL,终读数为32、25±0、01mL,则用HCl用溶液的准确体积(mL)为: [1分] A、32、50±0、01mL B、32±0、01mL C、32、0±0、01mL

D、32、00±0、01mL E、32、25±0、01Ml 4、在硅胶薄板上,用丙酮作展开剂,下列哪种化合物的比移值最大 [1分] A、酮 B、芳烃 C、羧酸 D、酯 E、胺 5、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有 [1分] A、空气 B、氮气 C、氡气 D、氧气 E、水蒸汽 6、以下与判断配位滴定能否准确进行无关的就是: [1分] A、K MY≥108 B、K MY'≥108 C、C M K MY'≥106

D、反应完全度>99、9% E、lgK MY'≥8 7、配位滴定可用于测定: [1分] A、卤素或类卤素离子 B、cK a≥10-8的酸 C、cK a≥10-8的碱 D、与EDTA结合C M K MY’≥106的金属离子 E、在溶液中具有明显氧化或还原性的物质 8、下列不属于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要求: [1分] A、组成与化学式相同 B、组成已知,且固定 C、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D、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E、与沉淀形式相同 9、酸式滴定管不能直接盛装: [1分] A、氧化性溶液 B、酸性溶液 C、中性溶液

分析化学作业

1.事件:日本发生的公害病──痛痛病和水俣病 2.时间:20世纪50年代 3.地点:熊本县水俣湾 4.事件详情: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然而,这个“先驱产业”肆意的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据统计,有数十万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 早在多年前,就屡屡有过关于“不知火海”的鱼、鸟、猫等生物异变的报道,有的地方 甚至连猫都绝迹了。“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不知火海”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索。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除了“水俣病”外,四日市哮喘病、富山“痛痛病”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日本的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分析化学简答题总结 一、绪论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请简述影响峰强和峰位的因素. 2.质谱中分子电离的方式有哪些及用于何类化合物的电离. 3.化学位移相同的氢为什么会出现磁不等同,请举例说明. 1、简述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 答:按分析任务:①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组成;②定量分析:测定某一组份某些组分的含量;3: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 按分析对象①无机分析:分析分析无机物,定量定性;②分析有机物,定性定量 按测定原理①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及其含量②仪器分析:利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如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等。 ④根据试样量多少,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 ⑤根据试样中北侧祖坟含量高低,分为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 2、分析过程和步骤 答:①分析任务和计划:明确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②取样:组分测定的实际试样,必须能代表待测定的整个物质系统 ③试样准备:使试样适合于选定的分析方法 ④测定: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测定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⑤结果处理和表达: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分析测定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形成书面报告。 第二章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1、简答如何检验和消除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为了减少随机误差,需要仔细地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结果。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产生的,是由规律性的,因此首先要知道误差来源,

再用适当方法校正。 如何检验: 2、简述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来源特点,及消除方法 答: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实验设计不当, 仪器试剂误差:仪器为校准,试剂不合格引起。如砝码生锈,试剂不纯等。操作误差: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不包括过失。如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等。 特点: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可测,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消除:修改实验方案;校准仪器,更换试剂;做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回收实验以及多加训练,规范操作等。 ②偶然误差:偶然因素引起的。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电压,仪器性能等的偶然变化及操作者平行试样处理的微小差异等。 特点:大小方向不可测,无重复性,且具有随机性。 消除: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避免。 3、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的差值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但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2、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反应结果正确性。 精密度:各平行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反应重现性。 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好,衡量准确度没有意义。 在系统误差消除的前提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4、表示样品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答:表示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标准偏差, 用标准偏差,突出了较大偏差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