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他走在路上
唐朝的对外交往
含义
规模影响
启示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朝的对外交往
遣唐使
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0多次,唐高宗至唐玄宗时规模最大。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及生活习俗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仰慕;(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4)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今印度)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他的《大唐西域记》成文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朝到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应日本人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那时他已双目失明,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被日本人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
天平之甍”。
唐玄宗时中日的交流
唐玄宗时对日交流频繁的原因
政治稳定 经济发达 开明的民族政策 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
看图说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
日本遣唐使
•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 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 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 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 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东渡成功
6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日本各界欢迎鉴真
鉴真所传 “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 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 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 绘画着鉴真的图像。
影响
• 由于晁衡 在唐的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人 民对日本的了解。
• 晁衡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 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他以他的 非凡学识和高尚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 和信任。晁衡仕唐期间,实际上起了民间 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 该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 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 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 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 五年,唐开成五年)。
遣唐使船
• 在众多的遣唐使中,要数日本的
阿倍仲麻吕最为著名。
•
• 阿倍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
后改名朝晁衡。公元716年(日本
灵龟2年,唐开元4年),日本政
府决定派遣唐使第八次入唐。十
九岁的晁衡被举为遣唐留学生来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 哪些贡献?
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知识、建筑 艺术、书法绘画等(天 平之甍)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
唐朝初期,随着唐朝的建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
唐朝皇帝派遣使臣前往日本,向日本皇帝表示友好,并传授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通过贸易、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交流。
唐朝商人通过海上贸易,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带到日本,与日本的铜、铁、木材等商品进行交换。
这种贸易往来使得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除此之外,唐朝的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
唐朝的文学、诗歌、绘画、建筑等方面的成就,也被日本所吸收和借鉴。
唐朝的佛教文化也被传到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成为独特的日本佛教文化。
在政治方面,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也十分密切。
唐朝皇帝派遣的使臣除了传授文化知识,也带来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管理经验。
这些知识在日本得到借鉴,为日本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历史丰富多彩,为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 -。
鉴真东渡故事
鉴真东渡故事
鉴真,唐代著名的高僧,他的一生事迹广为人知,尤其是他东
渡日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
和智慧,也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下面,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背景是在唐代,当时唐朝正值盛世,文化交流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本的僧人们也向中国学习佛教,但是由于交
通不便,他们很难亲自前往中国,这就给了鉴真东渡的机会。
公元742年,鉴真应邀前往日本,开始了他的东渡之旅。
他历
经千辛万苦,终于于公元754年到达日本。
在日本,鉴真传播佛教,弘扬佛法,为日本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在日本修建
了许多寺庙,如东大寺、法隆寺等,这些寺庙至今仍然是日本的重
要佛教圣地。
鉴真东渡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佛教传播史,更是一段中日友好
交流史。
通过鉴真的东渡,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
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深化。
鉴真东渡的事迹成为了
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鉴真东渡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智慧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鉴真在东渡的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到达了日本,为佛教的传播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的来说,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它不仅展现了鉴真的勇气和智慧,也成为了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鉴真的精神,继续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交流
中国与日本的历史交流中国与日本的历史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绸之路,当时中国的秦朝和日本的弥生时代都有往来。
自那时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不断,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对中日历史交流的概述。
一、古代至中世的初步接触在古代,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
据《山海经》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10年,中国的徐福率领5000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这可以视为中日历史交流的起点。
自汉代以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到洛阳,向中国东汉王朝献上贡品。
自此,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
在隋唐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
隋朝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大和政权多次派遣使臣到中国,向隋朝皇帝献上贡品。
唐朝时期,日本使臣的规模更大,次数也更频繁。
这些使臣中有一些是来学习的,包括学问、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这些交流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宋元明清时期的深入交流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
在这个时期,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这些变革也影响了中日之间的交流。
在宋代,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
据《宋史》记载,宋代时期,日本使臣向宋朝皇帝献上贡品,宋朝皇帝也回赠了礼物。
此外,宋代时期,中国的书籍、文化和艺术也传入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元代,中国和日本的交流更加密切。
元朝时期,中国的商人前往日本进行贸易,日本的商人也在中国开设了商行。
此外,元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也传入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更加深入。
在这个时期,中国和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中国的书籍、文化和艺术再次传入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中国的商品在日本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三、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交流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多次波折和挑战。
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史实
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史实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密切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这种交流可以追溯到7世纪初,当时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学者、僧侣和使者,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宗教。
在唐朝时期,士族贵族在日本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通过与中国的交流来学习并推广中国文化。
唐朝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也非常繁荣。
中国向日本出口了丝绸、瓷器、铜器、铁器、药材等物品,而从日本进口了香料、珍珠、海参、檀香等产品。
这种贸易使得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在唐朝时期,日本还向中国派遣了多次使节,以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朝也派遣了多个使节到日本,这些使节不仅带去了贡品,还传授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例如,唐朝的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友好交往非常密切,这种交往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也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东渡的故事是关于唐代著名佛教僧人鉴真的东渡日本传说。
据史书记载,鉴真为唐代僧人,出生于7世纪中叶,素有“佛国国师”的美誉。
他被誉为中国和日本佛教文化交流的灵魂人物,他的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鉴真东渡有着可歌可泣的历史背景。
当时的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唐朝王朝内部政治不稳,叛乱不断。
鉴真自幼好学,曾游学长安、洛阳、南京等地,拜访过很多著名的学者和佛教大师,学得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鉴真得到了前往日本进行佛教传教的机会,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定成为第一位东渡日本的中原僧人。
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在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唐王朝派出了一支庞大的官员队伍护送鉴真前往日本。
996年,鉴真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五艘船只,越过海峡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不断传播佛教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和尊敬。
他到访的城镇和村庄中,建立了许多佛殿和寺庙,并传授了佛教的教义和方法。
他收集了大量的佛经和传说,将中国和印度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传播给了日本。
鉴真在东渡日本期间还非常注重文化交流和教育,他通过中国和日本传统音乐的对比和研究,研发出了一种中日合拍的音乐伴奏教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中日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他还通过中国和日本古代文学的比较和研究,结合了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特点,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中日对译文法,为双方的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真东渡日本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但他的精神和贡献至今仍在中日两国人民中流传。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极大地推动了中日佛教文化和智慧的交流和传承。
他的故事向世人证明了,文化交流是一种正常且必须的交往方式,中日两国作为友好邻邦应该加强交流,促进友谊,发展共同的文化市场,增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总之,鉴真东渡的故事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他的行动证明了人类对文化交流的渴望,他的精神和力量将被激励着我们和后代继续启航,走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长安在日边典故
长安在日边典故长安在日边典故,是指唐朝时期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一段历史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盛世时期,长安是当时的都城。
这个故事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它涉及到人性、真善美的问题。
据传唐朝时期,唐玄宗和杨玉环是一对情人,他们深爱彼此。
唐玄宗为了杨玉环的安危,让她先回到长安。
他安排了护送的队伍和侍卫前往接送。
在上路的第二天,西域的胡商莫怀哲看到了杨玉环的美貌,就把她掳走了。
当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伤心和懊恼。
但是,他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通过他的智慧和坚强的决心,最终成功解救了杨玉环,将她带回长安。
长安在日边典故,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它是一个关于人性、美德、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在中国被广泛传播,也流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
因为它的普及和影响,许多国家都将这个故事作为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故事的主要主题是爱情,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浪漫传说。
它是一个鼓励个人自由、正义和尊重人权的故事。
该故事表明,唐玄宗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爱人。
他并没有违背他的真正意图。
相反,他通过牺牲自己的一切来保护自己的爱人。
这样,他赢得了杨玉环的爱情,并展示了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这个故事同样也揭示出了女权主义的重要性。
在唐朝时期,女性的权利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杨玉环并没有被人轻视或轻视她的行为。
相反,唐玄宗把她当成自己的爱人和伴侣,并以相等的方式对待她。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时期的某部分阶层,认识到了女性的价值和尊重。
在今天的文化中,长安在日边典故仍然非常流行和有影响力。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遵循的价值和道德标准。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权利和受到尊重的权利。
因此,即使今天长安在日边典故出现在文化艺术、影视等方面,它仍然被视为一种启示,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的一生。
中日文化交流之唐朝时期
中日文化交流之唐朝时期国贸1102 王俊 19 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十分频繁的一个时期,促成交往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在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便利,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同时,唐政府更是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交往。
但在地理条件的影响下,与我国交往频密的主要是周边国家,唐朝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有五个:东边的朝鲜(新罗)、日本,西边的古印度(天竺)、波斯和阿拉伯(大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该时期中日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方面的交流。
日本古称倭国,唐代始改称日本。
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交往。
《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
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近代已在日本九州发现。
唐朝时期,日本发生“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日本的社会变革结合导致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高潮。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另外,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年间,日本正式派遣遣唐使共12次。
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
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
遣唐使给唐朝带来珍珠、绢、琥珀、玛瑙、水织等贵重礼品。
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等会。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宝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
而中国派去日本使者中最著名的非鉴真莫属。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
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故事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故事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十分频繁。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它们分别是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是唐朝政府为了维护对外交流和外交关系而设立的一种
使节制度。
从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60年间,唐朝共派遣了50次遣唐使到日本,这种使节制度在东亚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遣唐使的主要任务是向日本传递唐朝的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从日本了解有关日本的情况。
而鉴真东渡则是唐朝高僧鉴真在公元742年至754年间徒步走过海路,到达日本传播佛教的经历。
当时的日本由于政治上的动荡和文化上的空虚,需要大量的宗教文化来填补这个空缺。
鉴真带来的佛教文化成为了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深化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为两国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中日关系史
古代中日关系史古代中日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长期的友好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西汉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小国与汉朝有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给“汉倭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这时也传入日本。
20世纪初,日本发现了两汉时期的铜镜。
唐朝1、“遣唐使”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建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
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
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
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如阿倍仲麻吕(原名晁衡)。
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
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
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做诗相酬赠。
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空海与鉴真和尚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
他于804年(贞观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
他还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字有很深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姓淳于,扬州人。
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
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
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辛,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唐代是我国历代王朝中实力最强的王朝之一。
时至今日,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
唐代繁荣的经济,昌明的文化和完备的制度,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成为日本竭力模仿的楷模。
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和延邀唐朝各类人才到日本传授等多种手段,全面移植唐朝文化,在哲学思想、文物制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等文化科技的各个领域,以至衣食住行、风俗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无不受到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既涌现出了大批像吉备真备和空海那样以学习唐朝文化为己任日本留学生或留学僧,也出现了像鉴真和尚那样终身以传播唐朝文化为使命的唐朝专业人士的杰出代表,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
唐朝(618——907)日本奈良时代(710迁都平城——794):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以皇室为中心的古代国家体制,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度,为完成古代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平安时代(794——1192)留学生从唐朝初年开始,日本就在遣隋使的基础上,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以最大限度地从唐朝先进的文化中汲取养分,为日本社会的发展探求出路。
总共派出的遣唐使共有19次。
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
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本留学生大多被安排在国子监,系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及唐代典章制度,在唐学习时间大多在十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二三十年,由于他们深受唐朝文化的熏陶,归国后往往对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对日本吸取唐朝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遣唐使后期,出现了以“请益生”或“请益僧”为名的留学生,所谓的请益生,主要是指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留学生,他们在唐朝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只是专门就某些疑难问题索解问难,具有短期进修的性质,这种变化表明,在遣唐使后期,日本对唐朝文化的学习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玄奘取经回长安
三、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2.玄奘西游
贡献: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 佛教的典籍; 译出佛经1300多卷, 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 的重要史料。 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 院筑五层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 携来的经像。664年,玄奘圆寂。669年,唐朝政 府将他改葬在长安的兴教寺。
唐 人街
chinatown
汉服——唐装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 2.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二、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 2.鉴真东渡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三、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1.佛教的传播 2.玄奘西游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
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在哪里? 唐朝政府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什 么? 唐朝对外交通的路线有几条?分别从哪里 出发?可以到达哪些国家? 唐朝的对外交通具有什么特点?
神武天皇
二、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
贡献: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 化的发展
大化改新开始于645年,是日本古代史上的 一次政治变革。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起 天皇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政治上,参照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建立八省百 官制和国郡里制。经济上,废除部民制, 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大化改新使 日本进入盛世——奈良时代。
从广州 向 经吐蕃可到天竺, 出发 南 经南诏可至骠国
市舶司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广州 广州、泉州、明州
海 关
清朝前期 广州 漳州 宁波 云台山 广州
广州、泉州、庆元
清朝中期 广州、福州、宁波
一、遣唐使
2.唐朝开放的对对外政 策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表现有哪些?
唐朝中日交往的典型事例
序号
典型事例
时间
简述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遣唐使的派遣
7世纪初至9世纪末
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和技术,多次派遣使节团到中国唐朝。这些使节团包括政治使节、留学生和僧侣等,他们在中国学习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并带回了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
753年
唐朝僧人鉴真应日本佛教界邀请,先后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到达,并在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建立了招提寺等寺庙。鉴真的东渡不仅促进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中日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友好往来。
3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传播
7至9世纪
唐朝的文化、艺术、制度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唐朝的律令制度被日本模仿并发展为律令制国家;唐朝的汉字、书法、绘画等艺术也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唐朝的诗歌、音乐等文化形式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4
经济贸易往来
整个唐朝时期
唐朝和日本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唐朝向日本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从日本进口木材、铜、硫磺等资源。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及前景展望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史公元6世纪至9世纪,即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是大和时代后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
这个时期的交流路线则以直接渡海为主,交流方式有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如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实现“大化革新”,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在这个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代表人物是鉴真,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中日文化交流——宗教佛教是最早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宗教。
佛教传入日本后,受到日本历史环境和社会习俗的影响,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化过程,到12世纪发展为日本的民族佛教,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还相当流行.公元9世纪左右,中国佛教宗派中的三论宗传入日本,最后演变为日本佛教的奈良六宗。
其中,在唐朝时期,日本与中国的宗教文化交流最为频繁。
从日本舒明天皇二年(630)到字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共派出遣唐使19次,除3次未能成行外,实有16次。
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输入唐代的宗教文化,遣唐使船的往来都有留学生、留学僧(“学问僧”)随行,有些还搭乘新罗船和唐朝商船入唐。
据统计,在这期间入唐的留学生、留学僧(包括随从僧人)138人,其中留学僧105人,占76%多。
在后,日本还形成了平安佛教。
并流传至今。
奈良佛教和平安佛教是日本佛教初传时期的前后两个阶段。
在这一时期是日本人对中国佛教开始接受、认识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与中国初传期佛教相比,它在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影响较大,信仰色彩更浓,而哲学思辨较少。
中日文化交流——教育从公元600年日本向隋朝派出第一批遣隋使始,一直到894年,日本朝廷向中国共派出4次遣隋使,19次遣唐使(实际成行的遣唐使为12次)。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而同时,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方式:遣唐使。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
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
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回日本。
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治上: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之后产生了大化改新这一改革运动。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
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通过沿用和改进唐代律法,使得日本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与日本朝鲜与越南的文化交往与影响
唐朝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与日本朝鲜与越南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唐朝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与日本、朝鲜与越南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开放的时期,其文化交流与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的文化交往与影响,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一、唐朝对日本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在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大量派遣学生与僧侣到中国学习、进修和传教的情况。
通过这些人员的回国后,将中国文化和思想传播到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日本在唐朝时期引进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并将其完善与发展,为后来的平安时代奠定了基础。
此外,唐朝的法律体系和官僚制度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形成了类似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让社会稳定和秩序得到维持。
其次,在文化艺术方面,唐朝的文化与艺术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唐朝的诗歌艺术影响了日本的和歌文学的发展,促使和歌歌谣成为了日本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在唐朝的影响下蓬勃发展。
最后,在宗教信仰方面,唐朝的佛教文化对于日本的佛教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时期,大量的僧侣从中国来到日本传教,将佛教思想和经典传布给日本,并在日本形成了多派佛教共存的局面。
这对于日本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唐朝对朝鲜的文化交往与影响唐朝与朝鲜的文化交往与影响也十分紧密。
唐朝时期,朝鲜不断向中国派遣使节,与唐朝建立了亲密的外交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朝鲜从中国学习了很多东西,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国家建设中。
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朝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朝鲜通过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了类似的封建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其次,在经济方面,唐朝对朝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始于7世纪末期,随着东海贸易的发展,唐朝与日
本的交往日益增加。
以下是唐朝与日本的中日交往史实:
1.派遣使节:唐朝曾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成功的使节包括宋钦宗、高力士、张义真、崔知贤等。
2.唐朝的文化影响:唐朝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如唐诗、唐画、唐音乐、唐舞等均影响到日本文化。
3.冊封:唐玄宗曾冊封大日本天皇为“日本国王”,表明唐朝承认日
本的独立国家地位。
4.中日航线的建立:唐朝与日本之间建立了中日航线,进行贸易和文
化交流。
5.日本僧侣到唐朝的学习:唐朝时期,日本不少僧侣到唐朝学习佛学、语言、文化等知识和技艺,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深刻影响了双方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今日中
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史公元6世纪至9世纪,即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是大和时代后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
这个时期的交流路线则以直接渡海为主,交流方式有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如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实现“大化革新”,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在这个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代表人物是鉴真,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中日文化交流——宗教佛教是最早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宗教。
佛教传入日本后,受到日本历史环境和社会习俗的影响,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化过程,到12世纪发展为日本的民族佛教,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还相当流行.公元9世纪左右,中国佛教宗派中的三论宗传入日本,最后演变为日本佛教的奈良六宗。
其中,在唐朝时期,日本与中国的宗教文化交流最为频繁。
从日本舒明天皇二年(630)到字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共派出遣唐使19次,除3次未能成行外,实有16次。
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输入唐代的宗教文化,遣唐使船的往来都有留学生、留学僧(“学问僧”)随行,有些还搭乘新罗船和唐朝商船入唐。
据统计,在这期间入唐的留学生、留学僧(包括随从僧人)138人,其中留学僧105人,占76%多。
在后,日本还形成了平安佛教。
并流传至今。
奈良佛教和平安佛教是日本佛教初传时期的前后两个阶段。
在这一时期是日本人对中国佛教开始接受、认识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与中国初传期佛教相比,它在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影响较大,信仰色彩更浓,而哲学思辨较少。
中日文化交流——教育从公元600年日本向隋朝派出第一批遣隋使始,一直到894年,日本朝廷向中国共派出4次遣隋使,19次遣唐使(实际成行的遣唐使为1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日本人为什么视鉴真为文化大恩人?
• 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 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用鼻嗅的方法 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为日本药 商界的始祖
• 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 艺术明珠
鉴真和尚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
信守承诺、执着、永不放弃、 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等
日本的和同开宝 (始铸于708年)
材料一: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 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 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 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建筑、城 市建设、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 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6课
一名唐朝时期的水手跟随日本的船 只来到了日本。他走上了日本的国 土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像是走在 长安街头,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为 什么他会有这种感觉呢?
一、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他走在路上,感觉肚子饿了,想找一家餐 馆吃饭。他找了很久没有发现一家餐馆,甚至 连卖东西的地方都没有。原来他在“坊”里。 他改变线路去“市”找吃的。
进入餐馆后,他更加的惊讶了。菜单上的 菜名有许多的中国字夹杂在中间,而日本字也 和我们汉字的偏旁很相似。端上来的菜与在唐 朝时吃的基本相同。他隔壁桌的人穿的衣服也 与他在长安看的达官贵人的衣服很相像。结账 的时候用的钱币也很类似。他越来越迷惑了, 这是在日本还是在唐朝啊?为什么他会遇到这 么多奇怪的事啊。
日本平城京
朱 雀 大 街
西
东
市
市
西
东
市
朱
市
雀
大
街
ァぁ ィぃ ェぅ クぇ コぉ シか 日本文字
阿安 伊以 江宇 久衣 己於 之加
中国汉字
日本从公元8世 纪起有了自己的 文字。日语的文 字有些是在参照 中国汉字草书和 楷书偏旁的基础 上创制而成的。
日本鸟毛立女屏风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思考题
C 1.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
A. 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在唐朝时,朝鲜被称为
( B)
A.百济 B.新罗 C.高丽 D.天竺
B 3.关于鉴真东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鉴真东渡到日本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
B.鉴真像被放在那烂陀寺
C.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技术
D.鉴真在日本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A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繁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是唐朝外交 兴盛的重要原因
B. 新罗的选官制度传到了中国
C.中国的音乐在新罗、日本很受欢迎
D.中国的饮茶的风俗来源于日本茶道
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 《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 何人物?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 知道秦王是谁吗?
水手回国后,为了生活又和一批商 人辗转来到了新罗。在这里他又看到了 唐朝的影子。心里想唐朝的影响力可真 大啊!身为大唐子民真的很值得骄傲呀!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唐朝和新罗的交往
唐
政治制度、科举制、 医药、天文、历算
使节、留学生、商人 音乐、物产
新 罗
崔 致 远
水手闲来无事,与在新罗的朋友讲述了和 许多在大唐时听来的故事。在他讲述的故事 中有关玄奘西游的故事最受朋友的欢迎。同 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吗?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 感想?
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 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 新。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 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 们借鉴的。
走在街头水手总能听见日本人在议 论鉴真和尚,好像在讲述大英雄一般。 他对鉴真的故事充满了好奇。现在我们 就来满足他的好奇,请一位同学来给我 们讲讲鉴真的故事。
6.请比较鉴真和玄奘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三、玄奘西游
…寻“…复山不结谷至冰积。天Fra bibliotek经,竺途春,险夏阻终合,冻不寒,风虽惨时烈消,泮多(融暴解龙),, 难没东,陵归难犯一以。全…步生…!。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宁可就西而—死—,《大唐西域记》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西游归来图
《大唐西域记》
现在水手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会 有那么多的国家喜欢和唐朝交往甚至不 断吸收大唐的文化呢?
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 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 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 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 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唐代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
1.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 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2.唐朝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3.海陆交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