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e51840be23482fb4da4c5d.png)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邹怡《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
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
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
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
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
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
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
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
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
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a164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c.png)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b17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c.png)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面哪个词与“丰收”意义相同?A. 辣B. 繁荣C. 温暖D. 危机答案:B2. 下面哪个不是常见的文学体裁?A. 小说B. 诗歌C. 评论D. 广告答案:D3. 以下哪个成语与“学有所成”意义相反?A. 望其项背B. 成竹在胸C. 增长见识D. 蠢如猪答案:D4. 下面哪个是杜甫的作品?A. 《赋得古原草送别》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 《风筝》D. 《春晓》答案:B5. 下面哪个不是诗歌的修辞手法?A. 比喻B. 指代C. 描写D. 讽刺答案:C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 解释什么是英雄主义?答案:英雄主义是指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为了正义和公义而斗争的精神品质。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例如,把“他是一颗明星”用来形容一个有才华的人,就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3. 钟继春是中国的哪位著名作家?答案:钟继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擅长写作中短篇小说。
4. 描述一下你对文学的理解。
答案: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描述和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具有审美和表达的功能。
5. 用一句话概括诗歌的特点。
答案:诗歌以形式简练、语言优美的方式,通过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三、创作题(30分)请根据以下图片创作一首诗歌。
(图片略)答案:(请学生自由发挥)四、赏析题(30分)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诗歌略)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答案判断)2. 诗歌的韵律形式是什么?答案:(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答案判断)3. 诗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答案判断)四、作文题(40分)请写一篇题为《我的梦想》的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请学生根据题目自由发挥创作)以上是《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52f4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a.png)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词与“憨态可掬”意思最接近?A. 神态憔悴B. 神态凶恶C. 神态懒散D. 神态天真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B.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C.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D.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3.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与“风和日丽”相反?A. 阴雨连绵B. 暴风骤雨C. 风和日暖D. 阳光明媚4.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吹草地见牛羊B. 雨洗大地润青苗C. 山重水复疑无路D. 人生得意须尽欢5. 下列短文中,表达了主观感受的一项是:A. 在那里,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花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B. 在那里,我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和风俗,增长了见闻。
C. 在那里,我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度过了愉快的假期。
D. 在那里,我品尝了各种美食,享受了美味的味蕾盛宴。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第6至10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书法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
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材料二:中国书法可分为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字体。
楷书以其规范的笔画和端庄的风格,常被用于书写正式的文稿。
行书则更加流畅,草书则更加潇洒。
隶书是古代秦汉时期的字体,书写简练而优美。
6. 古代中国对书法的评价是什么?7. 以下哪种字体常被用于书写正式的文稿?8. 哪种字体书写简练而优美?9. 楷书与行书相比,哪种字体更加流畅?10. 书法作品通过什么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三、写作(共40分)请你根据所给的提示,以《我喜欢的课外活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短文。
提示:1. 你喜欢的课外活动是什么?2. 你喜欢这个活动的原因是什么?3. 你参与这个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4. 你从这个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四、附加题(共10分)请你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在夏天,人们常常喜欢吃清凉的食物来消暑。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1d173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f.png)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
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
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
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
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
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
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
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
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
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
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5.①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
②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
③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b80a9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1.png)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
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
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
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
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
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
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
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
《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
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
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
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489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2.png)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古代文言文的代表作品?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诗经》D. 《西游记》答案:C2.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尚?A. 老马识途B. 独善其身C. 温文尔雅D. 舍己为人答案:C3. 以下哪个是近现代文言文的代表作品?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诗经》D. 《围城》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答案: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形式,具有古朴、简练、直接的特点。
它使用古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注重修辞和韵律,表达思想和感情。
2. 请简要介绍近现代文言文的特点。
答案:近现代文言文是指近代以来使用文言文写作的文学作品。
相比于古代文言文,它更加注重表达现实生活、思想和社会问题,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口语,也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三、论述题请就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发表你的观点。
答案: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性。
首先,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其次,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著作仍然使用文言文进行创作,了解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因此,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四、作文题请写一篇关于自己理解的文言文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略(根据具体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创作)以上为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6b84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3.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shēng)B. 纸醉金迷(mí)C. 神采飞扬(yáng)D. 赤壁之战(b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昨晚举行的晚会推迟到明天晚上。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外辅导时间。
C. 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D.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
3. 下列诗句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A.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会当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A. 鲁迅B. 巴金C. 茅盾D. 莫言5.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包容万物B. 宽宏大量C. 豁达大度D. 海阔天空6.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白云像棉花糖。
B. 小明跑步像风一样快。
C. 这本书写得像流水账。
D. 他的脸色像纸一样苍白。
7. 下列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一组是:A. 喜悦—悲伤B. 高兴—生气C. 快乐—痛苦D. 愉快—痛苦8.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恩赐。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为人正直。
D.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日月轮回,时光荏苒。
9. 下列词语中,与“波澜壮阔”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波澜不惊B. 波涛汹涌C. 汹涌澎湃D. 沉默不语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滴从云层中跳下来,像顽皮的孩子。
B. 风儿轻轻吹过,像慈祥的母亲抚摸着大地。
C. 雪花飘飘洒洒,像天上的仙子撒下了一地的银白。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22c1a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4.png)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问题: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解答: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为主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思考。
问题:鲁迅的作品主题是什么?解答:鲁迅的作品主题是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_________》以描写战争中壮士的英勇事迹而闻名。
解答:登高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_________、玩灯笼等。
解答:月饼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
解答: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形象丰满,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语言直接生动,意境独特。
2.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以及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解答:《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和残酷。
四、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对2.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错五、作文题(共1题,20分)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作文。
解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答)。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83eef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2.png)
海淀区2023—2024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参考答案语文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1.(2分)D 2.(2分)C3.(2分)B4.(4分)参考答案:①共情可以使人获得愉悦体验。
②共情可以催生利他的行为。
③共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共情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评分参考】答对3点可得满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5.(2分)A 6.(2分)A 7.(2分)D8.(4分)①文章第一、二段运用对比论证,阐明奇才需急求,以应不测之变的道理;运用比喻论证,说明奇才应在平时蓄积。
②文章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明求取奇才需运用正确方法,且将人才放置到合适位置的道理。
【评分参考】答出内容要点,3分;答出论证方式,1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9.(2分)B 10.(2分)C11.(6分)答案要点:彭词:①对明室倾覆(亡国)的悲痛之情;②对人们淡忘历史、不思荣辱的无奈之感王词:①对金陵胜景的赞叹之情;②对人们空谈荣辱兴亡的委婉批评③隐含着对统治者奋起变革、有所作为的期许【评分参考】彭词3分,①②各1分,结合词句1分;王词3分,三点答出其中两点,可得2分,结合词句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6分)①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②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③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④吴楚东南坼【评分说明】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的情况,该空不得分。
1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13.(2分)B14.(6分)参考答案:湘云认为宝钗体贴周到;黛玉好使小性儿,爱吃醋。
袭人认为宝钗让人敬重,有涵养,心地宽大;黛玉爱哭闹,气量狭小。
宝玉不满宝钗劝自己追求仕途经济,认为她不够理解自己;感念黛玉从不说类似的话,认为她与自己心意相通。
【评分参考】答出湘云、袭人、宝玉对钗黛的看法各给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5.(6分)答案要点:①“诉肺腑”是宝黛彼此表露心迹、确认感情的重要事件(概括“诉肺腑”的内容,明确“诉肺腑”的性质)②“诉肺腑”意味着宝黛感情试探期的结束(此前的误解现已消除)③“诉肺腑”促进了宝黛感情进一步深化,二人关系由此更加亲密、默契【评分参考】每点2分,后两点需结合具体情节。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及答题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及答题卷](https://img.taocdn.com/s3/m/9209e441eefdc8d376ee32a5.png)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恓.(qī)惶桃杌.(wù)酹.江月(lèi)乍暖还.(hái)寒B.更.(gèng)嫁凝噎.(yē)汗涔涔.(cén)咄.咄(duó)逼人C.糟粕.(pò)合契.(qì)承载.(zài)体皓.首而归(hào)D.孱.头(chàn)冠冕.(mi?n)乞骸.骨(hái)揾.(wèn)英雄泪2、下列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销魂婉惜捐除燥动不安B.据傲渊源揩汗稍纵即逝C.国粹樯橹牙惠礼上往来D.驽钝珠玑昧心财残羹冷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相信在你们的支持下,我们会搞得更好。
如果你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3月11日下午2时,日本遭受9.0级大地震,东北临太平洋的福岛,茨城等县首当其冲....,灾情相当严重。
C.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八十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
终于买到了一套,真是妙手偶...得.啊!D.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列愤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A.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磁场”,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幸福载体。
B.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示范攻关项目是由“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发起的,2012年攻关试验示范点设在六安,这也是此次科研攻关项目全国唯一选定地。
C.安徽省在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将以与择校相联系的乱收费为治理重点,制止通过办升学培训班,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等行为再次出现。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2023-2024学年温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温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3909e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00.png)
2023-2024学年温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盛唐诗人常常根据羌笛作为塞外之物的文化属性,将其用于边塞诗中,借以反映征人之悲。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用羌笛吹奏“伤离别”的《关山月》,表达其久戍边地不得归的无奈与悲痛。
《关山月》不仅成为诗人情感的爆发点,而且还有力地渲染了诗人的哀伤,使诗歌的情思变得更为明晰、深沉。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评论此诗“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盛唐的羌笛描写多渲染了征人的思归之苦、久战无功的遗恨等哀情,与诗人的心声水乳交融,这是之前的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②盛唐诗人常借羌笛吐露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愁,比起前代,此类诗歌的艺术水平也大大提升。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再大也不可能“满洛城”,这里显然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羌笛之声,为诗歌抒情作了铺垫。
其后,诗人巧用“折柳”,说明其所闻的笛曲为《折杨柳》,同时建立了本诗的情感基础。
最后,再用一个反问句将故园之思自然地从折柳送别之情引出。
如此,诗歌的情感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深沉。
浓郁的乡愁与嘹亮的笛声交相辉映,致使全诗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
《唐宋诗醇》卷八评《春夜洛城闻笛》云:“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至于《折柳》笛曲,点用入化。
”以羌笛表达乡愁的诗歌,盛唐约有9首,而盛唐之前仅约有4首,尽管早在先唐就有诗人以羌笛抒写故园之思,但其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与盛唐类似诗歌相媲美。
③盛唐时,仕途坎坷的诗人时常被哀怨悲切的羌笛旋律触动,屡将其心中郁结的苦闷与怨愤寄托于羌笛。
如王昌龄《江上闻笛》:“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07c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png)
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30%;必修下册70%。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
“木叶”是什么呢按字面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
可为何古诗中少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这当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
然而一遇见“木叶”,情况就显然不同,诗人们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无人过问呢自从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便将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
而在诗歌的语言中,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从“木叶”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字。
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那么,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呢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c645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9.pn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舸.(g ě) 咆.(páo)哮 幽咽.(yàn) 怙恶不悛.(jùn) B .玉玦.(jué) 湍.(tu ān )急 采撷. (xié) 峥.(zh ēng )嵘岁月 C .沮.(j ǔ)丧 悭.(k ēng )吝 踟.(zh ī)蹰 面面相觑.(qù) D .韶.(sháo)华 恪.(gé)守 奇葩.(p ā) 栉.(jié)风沐雨2. 下列词语全部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 .气概 迁徙 锲而不舍 委曲求全B .倦缩 赝品 谈笑风声 以逸待劳C .鞭笞 针砭 真知卓见 按步就班D .防碍 辨别 人才倍出 仓晃失措3.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想想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个人受点儿 算什么。
②今天我 遇见一位多年没有见过的朋友,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③我们最近在 前面三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减的部分加进去,再行出版。
④我再次 ,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那一份情感,请大家理解。
A .委屈 偶尔 搜集 申明B .委曲 偶然 收集 声明C .委曲 偶尔 搜集 声明D .委屈 偶然 收集 申明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本刊将洗心革面....,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向更高层次、高水平的刊物攀登。
B .王梓是我的好朋友,他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少犯了很多错误。
C .小云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动物,她都会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人对此感到不解,但她却乐此不疲....。
D .橱窗里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俊朗的消防员,右边是一位文静的莘莘学子....。
5.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2e1a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f.png)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d800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d.png)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重阳节是“吉日”,由历朝历代沿革至今,遂成“敬老节”。
殊不知,汉代之前,先民一直视农历九月九日为“恶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为了消解灾祸。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曰:“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之名源于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重合,意味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是不祥的征兆。
为避开所谓“恶日”,古人除了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佩戴消灾除邪中草药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灾避邪。
为“重阳”正名并使其成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九”这个数字作了全新的注释:“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将农历九月九日主要内容由“避祸,消灾”改为“祈寿、祈福”。
到了唐朝,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载:“九月丙午,诏曰:‘尚齿重旧,先王以之垂范。
’”也就是说,九月丙午,唐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人留下了榜样。
而武则天选在公元690年的重阳节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
自从重阳节成为“吉日”,文人墨客不断用诗文歌赋为其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时,老百姓则将流传下来的重阳节俗发扬光大。
于是,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新辉煌。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
晋周处《风土记》谓:“茱萸九月初九日,气烈成熟,折茱萸插在头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c307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a.png)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6届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形式或者建筑体系,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基本上是属于砖石结构为主的建筑系统。
只有包括日本、朝鲜等邻近地区在内的中国系建筑才以木骨架结构为主。
由于木材的寿命有其一定的限度,因此连同建筑的寿命也有其局限。
这就是博伊德所谓“年代久远的”中国古建筑出乎意料的稀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中国古建筑主要发展木骨架结构而不像其他体系那样发展砖石承重墙式结构呢?中国古代是同时掌握砖石结构技术的,正如其他的建筑体系同样懂得用木头盖房屋一样。
世界上到处都有石头,同样也到处都有树木,当然,有些地方石头多些,有些地方树木多些,木结构的采用问题的产生似乎并不起因于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
对于中国发展木骨架结构的建筑有一些学者认为是“木”、“石”的有无问题。
建筑学家刘致平在《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一书中说:“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
”但是李约瑟的看法却是“肯定不能说中国没有石头适合建造类似欧洲和西亚那样的巨大建筑物,而只不过是将它们用之于陵墓结构、华表和纪念碑,并且用来修建道路中的行人道、院子和小径”。
而在承德避暑山庄内修建的“淡泊敬诚”楠木殿所用的木材,并不是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取在当地,而是由南方千里迢迢地运来的。
另一个看法是基于社会经济的理由。
建筑师徐敬直在他的英文本《中国建筑》一书中说:“因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容易燃烧,20多个世纪以来仍然极力保留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
”那么,中国古代的经济水平或者说生产力是否低于其他国家呢?肯定不是。
另外,也不是只有经济强大的国家和地区才去发展石头建筑的。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搬弄石头来建筑房屋的时候。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89a45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2.png)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2024.7第1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2分)对春秋时代的贵族来说,如果有什么事物像空气一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就是礼了。
在现代人意识里,“礼”或许只意味着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但在春秋时代贵族们心目中,却绝不止如此。
和中世纪的欧洲人生活在宗教中一样,春秋时代的贵族们从一己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邦国的祭祀大典,再到邦国之间的交好交恶,无不受礼的影响。
历史学家钱穆就此总结说:“则凡当时列国君大夫所以事上、使下、赋税、军旅、朝觐、聘享、盟会、丧祭、田狩、出征,一切以为政事、制度、仪文、法式者莫非‘礼'。
”在历史典籍《左传》中,“礼”先后出现了426次之多;在许多时候,史官在完整记录某事之后,经常会以“礼也”“非礼也”之类的褒贬评价附在其后。
《左传》还特别用“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样的表述,空前地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礼之所以在春秋时代如此重要,源于它本身就是一整套社会秩序。
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初,为了长治久安,周王室以分封制、宗法制为基础,创立了一系列制度,礼制即是其中一种。
礼可以促进宗族成员彼此和睦。
礼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所主张的“亲亲尊尊”原则,“亲亲”就是“亲近亲人”,其实是指爱父母、兄弟、乃至宗族,一直爱到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天子和其他诸侯。
“尊尊”就是“尊敬尊贵的人”,天子、诸侯、大夫、士等身处不同等级的贵族都要有尊崇心,最尊崇的自然又是天子和诸侯们。
这也是在儒家的话语体系里,国和家、忠和孝总要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因为对先秦贵族来说,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只是,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兴起,“礼”又成为春秋时代诸侯们争霸的工具,又具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春秋时期的战争特别强调“师出有名”,因为按当时的礼法,战争是惩罚有罪的国家,属于最高等级的刑罚,所谓“大刑用甲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咼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卷,共8页,另有主观题答题卡 1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18分,每小题3分)A. 选举中,深孚众望 的小张当选为办公室的主任。
他表示一定要廉洁勤政,多为群众办好事。
B. 参加此次画展的作品包括众多流派。
大师们独具匠心、异彩纷呈的艺术创作,令出 席这次展出的专家们叹为观止.。
C. 李白以他的生花妙笔 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的神气、瑰丽的景象。
D. 高树勋将军领导国民党十七军,在内战前线揭竿而起,在全国各个战场引起了强烈反响。
1卷请将答案涂写在机读卡上,第 2卷将答案分别写在专门的答题卷上和作文纸上。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寒暄 (XU O1) 形骸 (hci )慰藉(ji e)间或一轮(jicn新正 (zh eng ) 炮烙 (p aolu o) 伶俐(1 ing ) 窈陷(y?o ) 迄今 (q i) 俨然 (y m ) 讪笑(sh a n ) 怂恿 (s m gy eng ) 耷拉 (d a) 骁勇 (xi a o )龟裂(gu 1)门扉(f e )A. B. C. D .2.F 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情随事迁 咀嚼鉴赏B. 藕断丝联 沸反盈天C. 新颖别致 报残守缺 D .正经危坐 熠熠生辉惴惴不安 礼上往来 落魄撩倒 闲情逸志 负隅顽抗怨天犹人 自惭形秽目不暇接的一句是 3. F 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本试题分为第I 卷和第II1. F 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4 •下面语句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① 为了重温当年横行亚洲的美梦,某些国家的政治家竟然下作到_______ 铁的历史事实的地步。
② 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连自己的生活也是毫无质量,这 已是无可的事实。
b5E2RGbCAP③ 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 __________ ,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 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
plEanqFDPw为了防止这次过境外交免遭再次被冷落的命运,陈水扁及其少数台独分子绞尽脑C.高三复习有三忌:一忌题海战术,二忌查漏补缺,三忌好高骛远。
D . 年轻时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不可以拒绝学习,就象一棵树苗,如果在生长阶段拒绝吸收养分而错过了生长期,未来的这棵树就永远在其他树的遮蔽下。
RTCrpUDGiT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犁,现代作家,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 新的泥土气息完美地统一。
“白洋淀派”与沈从文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
5PCzVD7HxAB.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创作以小说和杂文为主。
鲁迅有三个小说集,它们分 别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jLBHrnAlLgC.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篡改 置疑 不耻 压制 篡改 置疑 不齿 辖制 窜改 质疑 不齿 辖制 窜改质疑不耻压制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 B. C. D. ) 5.④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了足足十五年。
汁,搞了许多小动作,但结果还是极其尴尬。
DXDiTa9E3dB.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 、“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A .而登上文学高峰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xHAQX74J0XD.《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语文教材选自上篇。
LDAYtRyKfE二、(6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 题。
龙卷风学名“龙卷” ,多出现在夏季地表或海面显著增热的午后,这时空气垂直对流十分剧烈,巨大的积雨云迅速增长,在雷雨大风天气状态下,龙卷风便有可能应时而生了。
积雨云前部为上升气流,后部为下沉气流,两种气流交界处,大气极不稳定,这种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形成涡管,像一个猛烈旋转的“大轮子” ,产生了一个强大的高速气柱,如“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自积雨云底部旋转而下。
有的稍伸若隐悬挂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有的能伸达地面或水面,在陆上卷起泥沙、尘土等的,称为“陆龙卷”;在海上卷起海水的,称为“水龙卷” ,俗称“龙取水” 。
Zzz6ZB2Ltk龙卷的水平尺度很小,在地面上其直径一般为几米到几百米,最大的可达一千米左右,但龙卷中心的气压非常低,造成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从而导致强烈的风速,一般估计为50〜150米/秒,最大可达200 米/秒。
所到之处,草木、尘沙席卷而上,墙倒屋塌,吸力和破坏力特强,而由于尺度很小,常见相邻两座建筑物一座被毁而另一座却毫发无损。
因为龙卷风生消迅速,来去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几乎无法预报。
dvzfvkwMI1“尘卷风”不如“龙卷风”名声大,主要出现在夏季午后的晴好天气,日晒充足,地表干燥,在地表受热不均时,涡旋中心的热空气强烈上升,四周的空气则向涡旋中心急剧流入补充,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可以把大量的尘土和细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
尘卷风是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当然地形也有一定的关系,楼群之间狭窄的空间会加速风的旋转,也可能加强对流天气。
“尘卷风”的破坏力、影响范围远比龙卷风小得多,但发展成强烈尘卷风后,短时间内形成的巨大能量也足以拔树倒屋,形成灾害。
2004年8月27日,一股强烈的尘卷风突袭了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工地,三幢临时设施屋顶被卷起,房子被摧毁,造成 2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rqyn14ZNXI(节选自《百科知识》2004 年第10 期《龙卷风与尘卷风》,有删改)7.下列对龙卷风和尘卷风的比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引起龙卷风和尘卷风的“罪魁祸首”均是强对流天气。
B. 我们看到的龙卷风均是一个“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而尘卷风均是一个小尘柱。
C. 龙卷风发生时往往夹着雷雨,尘卷风出现时却往往万里晴空。
D. 龙卷风比尘卷风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但发展强烈的尘卷风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 由于碰见和尘卷风生成、消亡都很突然,时间短,尺度小,近期内很难提高预报水平。
B.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楼群的剧增,可能会使对流天气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尘卷风形成的可能性。
C. 如在野外遇上龙卷风,听到由远而近的巨大呼啸声,应迅速顺着龙卷风路径的方向撤离。
D. 发生尘卷风时,应尽快远离尘卷风可能经过的高大广告牌、不结实的临时性建筑和树木。
三、(12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 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EmxvxOtOco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B.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著:居于C. 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雷:像雷声D. 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舸:小船10.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D.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 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吾得兄.事之B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 可烧而走也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 .根据文段内容,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曹军向西挺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曹军失利,败于江北。
B. 曹军把战舰钩连起来,使船头船尾互相连接,于是黄盖给周瑜出主意,用火攻使曹军败走。
C. 当时东南风刮得正急,黄盖把十艘舰船驶在最前面……其余的船按照次序一起前进。
D. 火烧赤壁,周瑜一方采用的“火攻”,分为黄盖诈降、乘风攻敌、火烧曹营、乘胜追兵几步进行,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大获全胜。
SixE2yXPq5第二卷11个题(114分)四、(24分)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4分)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6ewMyirQFL(1)词的上片用什么动作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感情? ( 2分)(2)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2分)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王曦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日也,_____________ ,。
(王曦之《兰亭集序》)kavU42VRUs(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履至尊而制六合, , 。
(贾谊《过秦论》)y6v3ALoS89(4)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