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性质》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请你折一折,量一量(引导学生利用轴 、请你折一折,量一量( 对称的知识对折剪好的等腰梯形): 对称的知识对折剪好的等腰梯形): • 你能发现等腰梯形有什么特征吗? • 等腰梯形的特征: • 训练目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 作过程中感悟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 交流的能力。
二、每节课的主要例题: 每节课的主要例题:
• 引入 引入: • 1、动手操作 请你剪一剪: 、动手操作: 请你剪一剪: • 请在你的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不等边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 ⑴用你手中的三角形剪出一个梯形 • ⑵用你手中的等腰三角形剪出一个等腰梯形 • ⑶用你手中的直角三角形剪出一个直角梯形 • (以上3个问题课前分组布置完成)
A D
B
C
训练目标: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使学有余力的 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有所提高, 为下节课的添辅助线做铺垫。
六、学生易错点分析: (1)在梯形定义中,学生容易漏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这一前提条件。 (2)针对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学生容易 忽略“同一底”这个条件。 七、建议: (1)由于结论是通过直观操作得出的,所以建议教学时, 应注重直观操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 探索得出结论。 (2)若在上课中使用课件,建议在课件中采用不同颜色区分 “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 (3)课堂练习中建议不同学情的班级可适当增加添辅助线的 知识。
• 训练目标:巩固作辅助线方法1,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 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 2.已知等腰梯形的周长为50cm,下底长为20cm,下底与 一腰的夹角为60°,求等腰梯形的上底及腰长. • 训练目标:(1)辅助线与等腰梯形性质的综合运用。 • (2)培养学生画草图分析问题能力。
• 3.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DBC=45°,高 DE=10cm,求上、下底的和与面积. • 训练目标:巩固辅助线作法2与等腰梯形的性质的综 合运用 • 拓展提升 • 如图16.3.3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 AD∥BC, ∠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 P从A点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向D运动, 动 点Q从C点开始沿CB边以3cm/秒的速度向B运动, P、 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端点时,另一 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 问: 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 训练目标:巩固梯形的定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 六、学生易错点分析: • (1)审题不清楚,只看图形,容易把梯形看成等腰梯形。 • 七、建议: • (1)能恰当地添加辅助线把有关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 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 (2)根据每个学校的学情适当增加课时数。
例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CE∥DA.已知 : AB=8,DC=5,DA=6,求△CEB的周长.
变式一、 变式一、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CE∥DA。 若DC=4,AD=5,AB=9, 求∠B。 变式二、 变式二、在梯形ABCD中,AB∥DC,CE∥DA,若△CEB的 周长为12厘米,梯形的周长为22厘米,求CD。 训练目标: (1)新旧知识串联,使所学知识内化,真正形成技能。 (2)理解等量转化在计算和推理中的作用,明白计算中“整 体”的应用,加强对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
第2课时 • 一、每课时教学目标: 每课时教学目标: • 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 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能 恰当地添加辅助线把有关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 三角形来解决. • 基本技能:会用添加辅助线把有关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 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中的化归思 想.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 数学思想: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 能力要求:等腰梯形性质的灵活运用,逐步学会分析和综 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

E 3、如图已知,等腰梯形中,AD∥BC , 是 AD 延长线上的 CD 一点, = CE . 判断 ∠B 和 ∠E 的关系并证明.
A D E
B
C
训练目标: 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梯形的定义、 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的理解与巩固。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 4、梯形ABCD中,AD//BC,∠B = 70° , ∠C = 40°, 试说明CD=BC-AD。
• 例1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 =CD,∠C=60°,AD=15cm,BC=49cm, 求CD的长. • 训练目标:巩固梯形的辅助线作法。 • 例2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 AC⊥BD,且AC=6,BD=8,求 • (1)DC+AB的长。 • (2)梯形的面积. • 训练目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 想以及图形的割补法。
《梯形的性质》教材分析 梯形的性质》
课时划分: 课时 课时划分:2课时
第1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本课时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1)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 (2)了解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3)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 相 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这两条性质,体会轴对称 的 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性质中的作用。 基本技能:会用梯形的有关定义和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想:化归及整体的思想方法. 能力要求:提高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 • • • • •
3. 总结梯形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1)平移腰: (2)作底边的垂线: (3)平移对角线: (4)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 (5)过一腰的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A D F
B (1) (2) (3) (4) (5)
C
E
• • • • • •
三、每节课练习题的主要类型、训练目标 每节课练习题的主要类型、 1.填空题.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 ∠B=55°,∠C=70°, AD=n,BC=m,则∠D= ,CD= . (2)已知梯形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4, 则另一腰x 的取值范围 是 .
三、每节课练习题的主要类型、训练目标 每节课练习题的主要类型、 1、判断: (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DC,∠C=60°, BD⊥DC 。那么∠ABD= ∠A=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二、每节课的主要例题: 每节课的主要例题: 引入: 引入 1.复习梯形的分类和等腰梯形的性质。 2. 典型例题剖析、探究归纳 上节课我们学到梯形总可以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与一个三角形,这是我们解决有关梯形的问题时 经常使用的方法. • 如图,我们可以把梯形ABCD分成ABED和△CDE, 运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梯形的问 题。 • 如:在梯形ABCD中,AB=CD,说明∠B=∠C。 • 训练目标:进一步加深对等腰梯形性质的理解,验 证结论的正确性。
例1: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两腰BA与CD,它们相 : 交于点E.试说明△EBC和△EAD都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 :要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几条途径? ⑴两个内角相等⑵两条边相等
训练目标:1. 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等腰梯形两底角 相等的性质的运用。 2.强调书写过程必须有理有据,并规范书写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