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第一节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共414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共414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a98c1189eb172dec63b75f.png)
睛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的混合液时,将所需浓硫酸沿烧
杯壁缓慢倒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酒精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几片碎瓷片
解析 氢气(或一氧化碳)等易燃、易爆性气体还原氧化
铜实验中,应先通氢气(或一氧化碳)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
止发生爆炸,所以A存在安全隐患。
答案 A
2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
1 类
爆炸品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 气体
第
3 类
易燃液体
第 易燃固体、自燃
4 物品和遇湿易
类
燃物品
第 氧化剂和有机过
2021
10
2.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名师解惑
一、实验安全及防护
1.防爆炸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在用H2或CO还原CuO时,应先通入H2或CO,在装置 尾部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若尾部气体已纯,说明装置中的
2021
25
二、过滤和蒸发比较
方法
过滤
适用 范围
主要 仪器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 圈)、滤纸
壁上,一般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
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
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
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
容器。
2021
23
②NaOH、BaCl2、Na2CO3,过滤之后加HCl。 ③BaCl2、Na2CO3、NaOH,过滤之后加HCl。 即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加入之后再加。 四、SO42-的检验 先往未知液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BaCl2 +Na2SO4===BaSO4↓+2NaCl。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68590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8.png)
A.v(A)=0.3 mol·L-1·min-1 B.v(B)=0.6 mol·L-1·min-1 C.v(C)=0.5 mol·L-1·min-1 D.v(A)=0.01 mol·L-1·s-1
()
错解:A、B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看到选项中反应速率的数值最大,从而错选 B; 没有注意到选项中反应速率的单位的不同,从而错选 A。
起始/mol:6
5
0
0
转化/mol:3
1
2
2
平衡/mol:3
4
2
2
α(B)=51×100%=20%,B 正确;平衡时,c(A)=34mLol=0.75 mol/L,
1 mol
C 错误;v(B)=ΔcΔtB=
4L 5s
=0.05
mol/(L·s),D 错误。
任务二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核心素养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对一个化学反应:mA+nB===pY+qZ,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 率其关系是 v(A)∶v(B)∶v(Y)∶v(Z)=_m_∶__n_∶__p_∶__q__,或vmA=___v_n_B___ =vpY=___v_qZ____。
3.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测定原理。 任何一种与物质浓度有关的可观测量都可以加以利用。 (2)可测定的具体物理量。 气体体积、__体__系__压__强___、__颜___色__深__浅__、光的吸收、__导__电__能__力___ 等。
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深化理解]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数值可能不同,但比较反
应速率的大小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具体比较方
法如下:
(1)归一法:将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钠的单质(共32张PPT)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钠的单质(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59bbde25c52cc58bd6bede.png)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硬度?
熔点?
锂
钠
钾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视频:钠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用。
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英国化学家戴维坚持不懈地从事 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 1807年发现了金属钾,几天之后, 他又从电解碳酸钠中获得了金属钠。
(汉弗里·戴维 1778-1829)钠的原子结构:来自+11 2 8 1
Na
极易失去e-
+11 2 8
Na+
钠原子极易失电子 显强还原性
一、钠的化学性质:
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也观察到,金属钠是保存在煤 油中的,为什么金属钠可以且需要保存在煤油中呢?
新切开的金属钠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了,是因为钠 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在钠的表面形成了一薄层氧化 物,这种氧化物是白色的氧化钠
现在我们在回来观察一下刚才切开的金属钠,同学们 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以隔绝空气。 1、与氧气的反应:4Na + O2 = 2Na2O
上面的反应是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如果加 热,金属钠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2019)第二 章第一 节第一 课时钠 的单质( 共32张 PPT)
观察现象
探究结论
表面变白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剧烈燃烧,燃烧时 火焰呈黄色 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2章 第1节 课时2 分散系及其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2章 第1节 课时2 分散系及其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8dbcff1bb68a98270fefa26.png)
2.下列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雾 ②豆浆 ③AlCl3溶液 ④Al(OH)3胶体 ⑤泥水 ⑥CuSO4溶液 【答案】 ①②④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思考交流] 比较FeCl3溶液、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 请探究下列问题
双
知
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12021/11/212021/11/212021/11/21
基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2.Fe(OH)3 胶体的制备和基本性质 △
(1)反应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实验操作 向_沸__水__中逐滴加入 5~6 滴__F_e_C_l_3 饱 __和__溶__液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红__褐___色, 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 Fe(OH)3 胶体。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直径
分散质粒子种类
外观特征
性
稳定性
质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溶液 <10-9 m 单个小分子 或离子 均一、透明
稳定 能
能
鉴定
无丁达尔效应
胶体 10-9~10-7 m 多分子集合 体或高分子 均一、透明
较稳定 能
不能
能产生 丁达尔效应
浊液 >10-7 m 巨大数目 的集合体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B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思考交流] 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Ⅰ: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 步骤Ⅱ: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 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即可制得Fe(OH)3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0438057cd184254b35351b.png)
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交叉分类)
Na2CO3 NaHSO4
Mg(OH)Cl CaSO4
正盐 碱式盐 酸式盐
可溶性盐 难溶性盐 微溶性盐
正盐:可看作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盐。 比如:Na2SO4 Ca3(PO4)2 酸式盐:可看成多元酸中的氢部分被碱反应生成的盐。 比如: NaHCO3 NaH2PO4 碱式盐:可看成多元碱中的氢氧根部分被酸反应生成的盐。 比如: CU2(OH)2(CO3)2
常用的简单分类方法
分类角度多样 交叉分 类法
特点:物 质类别间 有相交叉 的部分
特点:同 层次中各 类别间相 互独立
树状分 类法 分类标准唯一
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 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 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 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 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 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金属 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
酸
盐
盐
5.你能用图来表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之间的转化关系吗?
交流与讨论
以前20号元素为例,谈谈门捷 列夫是如何对元素进行分类的
思考:你认为分类法的学习对你学习化 学知识有什么样的帮助? 类别 通性 特性
实践活动
1、对石油加工后的产物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标 准)不同
同一事物可同时分 属不同类别
交 叉 分 类 法
练习3:运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人物分类
中国运动员 外国运动员 球类运动员 非球类运动员
练习4、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2SO4 HCl HNO3 H2S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e2afea767f5acfa0c7cd9c.png)
A.若生成物 C、D 有一种为单质,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生成物 C、D 分别为两种沉淀,A、B 有可能为盐和碱 C.若生成物 C、D 是盐和水,则 A、B 一定是酸和碱 D.若生成物 C、D 是两种化合物,则 A、B 一定是化合物
△ 解析: 由反应 CO+CuO=====CO2+Cu 知,A 项错误;由反应 Ba(OH)2 +CuSO4===BaSO4↓+Cu(OH)2↓知,B 项正确;由反应 CuO+H2SO4===CuSO4 +H2O 知,C 项错误;由反应 CH4+2O2―→CO2+2H2O 知,D 项错误。 答案: B
答案: A
各类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之间的转化
[典例 2] (2015·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
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选项
A
甲 CuO
B
C
C
CaCO3
D
H2SO4
乙 CO2 CO CaO H2O
丙
H2O CO2 Ca(OH)2 H2
(4)碱的通性。
―+―酸―碱―指―示―剂→变蓝遇石蕊或变红遇酚酞 +酸性氧化物 碱 —――+――酸―→―盐―+―H→2O盐+H2O ―+―盐→新碱+新盐
(5)盐的通性。
―+―酸→新酸+新盐 盐 —―+―碱→新碱+新盐
―+―盐→新盐+新盐
[变式训练 2] (2015·宁波高一检测)对于化学反应 A+B===C+D 的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高温 (4)Fe2O3+3CO=====2Fe+3CO2 属于置换反应。(×) (5)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物质的分类 [典例 1] (2015·嘉兴高一检测)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 解析: 由反应 CO+CuO=====CO2+Cu 知,A 项错误;由反应 Ba(OH)2 +CuSO4===BaSO4↓+Cu(OH)2↓知,B 项正确;由反应 CuO+H2SO4===CuSO4 +H2O 知,C 项错误;由反应 CH4+2O2―→CO2+2H2O 知,D 项错误。 答案: B
答案: A
各类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之间的转化
[典例 2] (2015·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
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选项
A
甲 CuO
B
C
C
CaCO3
D
H2SO4
乙 CO2 CO CaO H2O
丙
H2O CO2 Ca(OH)2 H2
(4)碱的通性。
―+―酸―碱―指―示―剂→变蓝遇石蕊或变红遇酚酞 +酸性氧化物 碱 —――+――酸―→―盐―+―H→2O盐+H2O ―+―盐→新碱+新盐
(5)盐的通性。
―+―酸→新酸+新盐 盐 —―+―碱→新碱+新盐
―+―盐→新盐+新盐
[变式训练 2] (2015·宁波高一检测)对于化学反应 A+B===C+D 的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高温 (4)Fe2O3+3CO=====2Fe+3CO2 属于置换反应。(×) (5)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
合作探究·课堂讲练
物质的分类 [典例 1] (2015·嘉兴高一检测)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烧碱 ⑤液态氧 ⑥KClO3 A.碱——①④ B.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D.混合物——②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4.为什么胶体具有介稳性? 问题 .为什么胶体具有介稳性? 【见课本28页】 见课本 页
(4)胶体的聚沉(阅读课本29页) 胶体的聚沉(阅读课本29页 29
【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 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 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
胶体聚沉的方法
A、加入电解质溶液 、 B、加热 、 C、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
煮沸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实验2-1】
Fe(OH)3胶体的制备及胶体、溶液、浊液外观特征的比较 胶体的制备及胶体、溶液、
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均一、 溶液都是均一、 现象: 现象: Fe(OH)3胶体和 稳定、透明的,而泥水浑浊,不透明, 稳定、透明的,而泥水浑浊,不透明, 有泥沙沉淀 结论: 结论: 胶体和溶液都属于稳定的分散系, 胶体和溶液都属于稳定的分散系,而浊液属于不 稳定的分散系
5.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B ) 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肥皂水②豆浆③食盐水④蔗糖水⑤泥水⑥ ①肥皂水②豆浆③食盐水④蔗糖水⑤泥水⑥淀粉液 A.只有② 只有② B.①② ①②⑥ C.①②③ ①②③④⑥ 只有 B.①②⑥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⑥ ①②③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D )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沙洲 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 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中加入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弱酸- 弱酸-H2CO3 等大多数酸
碱:1.根据碱的可溶性不同: 1.根据碱的可溶性不同: 根据碱的可溶性不同 可溶性碱- NaOH、 可溶性碱- NaOH、Ba(OH)2 不溶性碱- 不溶性碱-Mg(OH)2、 Fe(OH)3 2.根据碱的电离程度不同: 2.根据碱的电离程度不同: 根据碱的电离程度不同 强碱-NaOH、Ba(OH)2 强碱-NaOH、 弱碱- 弱碱-NH3·H2O 、Fe(OH)3 (一般的难 溶性碱) 溶性碱)
归纳: 归纳: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质 粒子的大 小(nm) )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 滤纸 是否有丁 达尔现象 事例 溶液 胶体 悬,乳浊液
归纳: 归纳: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质粒 子的大小
溶液 <1nm
胶体 1~100nm ~
悬,乳浊液 >100nm
不均一, 不均一,不 均一,透明, 均一, 均一,透明, 均一,有的透 外观特征 透明, 透明,不稳 稳定 明,较稳定 定
二、对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把化学反应分为: 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把化学反应分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 2、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点燃 2CO + O2 = 2CO2
1.根据是否含氧元素: 根据是否含氧元素 酸:1.根据是否含氧元素: 含氧酸- 含氧酸-H2SO4 无氧酸- 无氧酸-HCl 2.根据酸根有无氧化性: 2.根据酸根有无氧化性: 根据酸根有无氧化性 强氧化性酸- 强氧化性酸-HNO3 非氧化性酸- 非氧化性酸-H2CO3 浓H2S04
3.根据酸的沸点不同: 3.根据酸的沸点不同: 根据酸的沸点不同 挥发性酸-HCl、 挥发性酸-HCl、HNO3 不挥发性酸- 不挥发性酸-H2SO4、H3PO4 4.根据酸的电离程度不同: 4.根据酸的电离程度不同: 根据酸的电离程度不同 强酸-HCl、H2SO4 强酸-HCl、 HNO3
四、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之间的分散系。 之间的分散系
常见的胶体: 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血液、牛奶、豆浆、果冻、 血液、牛奶、豆浆、果冻、 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 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液状涂料、 肥皂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 肥皂水、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 淀粉溶液。 淀粉溶液。
过滤Fe(OH)3胶体和泥水 【实验2-2】过滤
现象: 现象:
Fe(OH)3胶体全透过滤纸,没得到滤渣,过滤后 胶体全透过滤纸,没得到滤渣, 的液体还是红褐色; 的液体还是红褐色;泥水过滤后在滤纸上得到泥 而过滤后的液体是澄清、透明的。 沙,而过滤后的液体是澄清、透明的。
结论: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空隙,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空隙,浊 液分散质粒子则不行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棕黄色),继续 溶液(棕黄色), ),继续 向沸水中加入饱和的 煮沸至溶液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煮沸至溶液成红褐色,停止加热。 胶体)+3HCl 反应: 胶体 反应:FeCl3+3H2O=== Fe(OH)3(胶体 思考:溶液、和浊液大家初中接触过, 思考:溶液、和浊液大家初中接触过,胶体和 它们有什么异同呢? 它们有什么异同呢?
2CO + O2 = 2C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 定义: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 溶液 溶质 + 溶剂
4.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一些沿海或沿江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B A.溶液 溶液 B.胶体 胶体 C.悬浊液 悬浊液 D.乳浊液 乳浊液
一.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 树状分类法: 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化 学 物 质
无 机 物 有 机 物
单 质 化 合 物
金属 非金属 酸 碱 盐 氧 化 物
Cu、Fe等 、 等 O2、H2等 HCl、等 、 NaOH、等 、 NaCl、等 、 CuO、H2O等 、 等
溶液 (2)分散质粒子大小 胶体 ) 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 (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 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大小 < 1 nm 1 ~ 100 nm > 100 nm 举例 饱和NaCl溶液 溶液 饱和 豆浆 泥浆水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实验2-3】 验证 验证Fe(OH)3胶体和 胶体和CuSO4溶液是否发生 丁达尔效应
现象: 现象:
可见到Fe(OH)3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可见到 而CuSO4溶液看不到此现象 溶液看不到此现象
结论: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 结论: 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丁达尔 效应是区别溶液与胶体常用的物理方法
2、交叉分类法:对事物进行多种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
--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对事物认识较全面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连线
• • • • • Na2SO4 KHSO4 NaCl BaSO4 NaHCO3 • • • • •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钠盐 硫酸盐 酸式盐
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 — 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 )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分散质粒子直径具有与此相同数量级的是( 分散质粒子直径具有与此相同数量级的是( C ) A.溶液 溶液 B.悬浊液 悬浊液 C.胶体 胶体 D.乳浊液 乳浊液 3.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 C) 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下列有关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淀粉溶液 食盐水 C.牛奶 牛奶 D. 碘酒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HCl + NaOH = NaCl +H2O
△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4、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表现为:化合价是否变化): (表现为:化合价是否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
阅读课本28页 科学视野) (3)电泳(阅读课本 页,科学视野) )
阴极
+ 阳极
氢氧化铁胶体
问题1 通电后, 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 问题 .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 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 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 什么微粒增多了? 什么微粒增多了? 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 胶粒增多了。 阴极附近 问题2. ( 问题 .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 ) 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 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说明Fe( 说明 (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 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3、主要特征:均一、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 、主要特征:均一、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 介稳体系。
稳定性:溶液﹥胶体﹥ 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均一、 均一、稳定 不均一、 不均一、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