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

合集下载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基础知识课时练(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基础知识课时练(含答案)
(11)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
(13)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
(1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不能励精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一、1.诸葛亮 孔明 忠武侯 政治 军事
2.诸葛亮集·文集 告诫 劝勉 诸葛瞻 书信
3. (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4)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5)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
(6)增长(7)放纵 振奋(8)轻薄 修养
二、日积月累
1.诸葛亮《诫子书》中具体阐述“静以修身”之“静”的重要性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告诉孩子如果不珍惜时间,最终将一事无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疾行,指迅速逝去(10)意志 丧失
(11)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2)对社会有贡献(1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4)又怎么来得及
4. (1)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拿、用
(2)完成,实现 变成,成为
5. (1)懈怠(2)轻薄
6. (1)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37)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37)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
②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
3.一词多义 夫君子之行:行为
(1)行: 与友期行:同行
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2)以:
非学无以广才:拿来
(3)成: 非志无以成学:成就,达成 遂成枯落:成为
结构梳理
淡泊



立志
养 品


惜时
拓展出文
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我喜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 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重点句式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将复及 何”)
初步感知
重点词语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②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⑤,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品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 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 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诸葛亮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 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 诸葛瞻。
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 ①意与日去 (古义: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今义: 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实现志向
作业布置
完成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
谢谢观看
✓ 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实 现志向的途径——学。具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 静”;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必须学习。
✓ 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的危害,即点明“淫慢”“险躁”的害处, 彰显“静”的价值。
✓ 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
得及!
归纳总结

本文不足百字,句式整齐,读来朗
朗上口,音韵和谐,文字优美而富有意
蕴。作为家书,本文情感真挚。它是一
篇美文,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作业布置
课外背诵并默写《诫子书》。
16 诫子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文章 的意思,诸葛亮这篇《诫子书》 是为了告诫儿子而写,他要告诫 儿子什么呢?又是怎么告诫儿子 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yín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划分句子的停顿,首先,我们可以找找
虚词,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
志关 于
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当存高远,才 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如果不立志,在学 校就会不用心学习,成绩落后,不能考上 大学;进入社会后,浑浑噩噩,终将一事 无成。
学关 于
我明白了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有 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应有的 价值。示例五:“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回顾一生时才发 现自己对社会什么贡献都没有。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如果是诸葛亮自己来把这篇《诫子书》读给诸葛瞻 听,他会以一种怎样的语气?
瞻儿: 见字如面。为父病重,恐不久于人世。为父此生,得遇明主,
一生襟抱得以展开,死而无憾。所不舍者,唯我瞻儿。为父一生心
读出节奏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出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不要放纵懈怠,不要轻薄浮躁。
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做一个不慕名利的人。
能言善辩
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君子呢?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险躁则不能治性
静是治学之基, 静是修身之本, 静是明志之根, 静躁对比鲜明。 静是孔明活法, 活法也是——孔明教子之法。
资料链接
有人研究,诸葛亮跨越五十四个春秋的一生,共有 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前,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 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和积累阶段, 用宁静来修身就是他的活法;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 七年,是诸葛亮身体力行,实现自我,尽忠蜀汉,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是用行动来诠释志向,这 又是他的另一种活法。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三国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ji ǎn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 ín 慢则不能励精,险xi ǎn 躁z ào 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七上 默写篇目)一、文常(1)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诫: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2)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二、注释(2)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5)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8)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9)广:增长。

(10)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1)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2)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3)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4)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5)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16)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7)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8)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9)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译文(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jiǎn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用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静心专一,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培养才干必须通过学习。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包括重点实词和虚词,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教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3.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对偶、双重否定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如“淡泊”“宁静”“淫慢”“险躁” 等实词,以及“以”“之”“则” 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修身、治学、惜时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句子,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能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偶句的运用及其作用,双重否定句所强调的语气和效果。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投影出示一些关于诸葛亮的诗句,如“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在赞美谁吗?他有哪些著名的事迹和成就呢?学生回答:诸葛亮。

他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他,他联孙抗曹,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还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教师总结: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发明家。

他一生为了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看看他对儿子有哪些教诲。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

2.投影出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如“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励精(lì)”“险躁(zào)”“遂成(suì)”“穷庐(lú)”,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9)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9)

主旨点睛
16 诫子书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儿子写的一封带有劝 诫性质的信,劝勉儿子勤学立志、静心养德要从“淡泊” “宁静”做起,最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要珍惜时 间,坚定意志。信中无不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待。
第24页
结构图解
16 诫子书
第25页
写作借鉴
16 诫子书
1.逻辑严密,结构严谨。 文章逻辑严密,前后相承。先立论,提出修身养德的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16页
16 诫子书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 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 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第17页
16 诫子书
3.第四句话阐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从反面论述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
第29页
第19页
16 诫子书
(3)修身(戒“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从反面论证“静”的重要性) 3.结论:劝诫儿子惜时勤学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第20页
疑难突破
16 诫子书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那么“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第22页
16 诫子书
2.诸葛亮认为成才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志、学、才三者 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 就无法成就学业。成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和品德。

3.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静” 的含义及其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语言风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修身是成就一切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人修身养性的名篇——《诫子书》。

2.提问:谁知道“诫子书” 是什么意思?明确:“诫” 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 即书信。

《诫子书》就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诸葛亮。

明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智慧和品德深受后人敬仰。

2.介绍写作背景。

明确: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

诸葛亮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检查字音。

夫(fú)淫(yín)慢淡泊(dàn bó)险躁(zào)穷庐(lú)遂(suì)4.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希望儿子能够修身养性,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华的人。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四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1)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2)个人展示朗读。
用课文《诫子书》原句填空
研读探究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兼济天下,宁静是为了致远,达 于天下之远。诸葛亮的活法就是他的后辈和我们的榜样。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有关诸葛亮的对联和古诗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
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 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自读课文
读出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 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 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 一带饱学之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 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1],有用之才耳。方今国 事扰攘[2],外寇纷来,边疆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 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 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 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3],为金 马玉堂中人物也[4]。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 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5],故排万 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余少年登科[6],自负 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飞武亦佳, 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 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8],勿恃贵,勇猛坚 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 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XXX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勤俭,一度浪费无 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补偿 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 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 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勤俭,时刻警 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语 文〗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语 文〗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动,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动,完成、实现)
非志无以成学(名,学业) 遂成枯落 (动,成为、变为)
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立志,即树立人生理想。一 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有志者,事竟成。青春年少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
从学习的角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强调了 学习的重要性。这对处于终身学习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 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 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明确志向。明, 明确、坚定。
屏除杂念和干扰,节俭。 宁静专一。
没有什么可以 拿来,没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 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增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 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
拓展延伸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 歇后语、诗句、对联: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拓展探究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朗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哪一句?)
2、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运用了 什么论证方法?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三个条件是什么?请找出原 句,分析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1 、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 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哪一句?)
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速纪逝随去同 。驰时:光疾而行疾,意志随同岁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
指迅速逝去。
月而丧失。 没有用处。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于是, 就。
大多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 之人住的 陋室。
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 译 是就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哀地坐 文 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助 句 发词 端首,。,夫用表君于示子品之行行操,守静连 是以词前修,者表的身示目,后的俭者。以养德。非内不慕心淡名恬泊利淡无。,以明明 坚确 定。、
助词,的。 摒除杂念和干 节俭。 扰,宁静专一。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办法。
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
译 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 文 品德。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界干扰就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 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 由写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 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 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的字注音。
劝miǎn( 勉 ) 遂( suì ) 淫慢( yín ) 淡泊( bó ) 夫君子之行( fú ) 险zào( 躁 )
课堂检测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静以修身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整体感知
诫子书 —诸葛亮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
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chí),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课堂检测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诸葛亮,字 孔明 ,三国 时期的政治 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三顾茅庐,俗语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本文题目中,“诫”的意思 是告诫、劝勉,“书”的意思是 书信 。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 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 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 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 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整体感知
①成才要具有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 ②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 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宁静淡泊以立志,立志是成才 的前提;静心专 一 以立学,学习是成才的基础;惜时是成 才的保障。
整体感知
且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书信又叫“尺 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 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 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起 来,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且诵读课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 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 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 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W 课堂小结
《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 己修身治学的经验,强调了淡 泊宁静的价值,劝勉儿子要志 存高远,勤学成才,表达了自 己对后代寄予的厚望。
板书设计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悲伤地困守在陋室里,(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整体感知
8岁的诸葛瞻还小,搞不清文章结构,请你帮他梳理。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 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人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背景知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 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 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 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 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朗读节奏 诫子书
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非学无以广才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歌以咏志 以
(介词,用)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古今异义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年 与 时驰 ,意 与 日 去 ,遂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悲守 穷 庐, 将 复 何 及 !
疾行,指 迅速逝去。
成枯 落,多不 接 世,
凋落, 衰残。
对社会 有贡献。
意志。
岁月。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非 宁古义:操守、品德 时 静今义:行为,行动
曲gōng而枕之 肱 博学而dǔ志 立 笃
学/ 而时习之。博学/而笃志。
学/ 而不思则罔。
去 学静
4 沟 泊


诫子书
非渗泊无 月志 非夫学 须静 才须学可
景 水
验躁则不能治
守穷庐
年 5时
厉励
景 水非渗泊 月志 非夫 学沉静也 才演学 志无 成 学 慢 则不躁则不 治性意 白 悲守 穷 庐 特复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
渗泊 志
夫 志无
年与时驰
金躁则不 治性
成 学 慢
学 须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用歌以咏志 介词,用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意与日去 消 失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去 以
一词多义
非海泊无 月志
夫静
学须 《 才
第一课时
1.读准字音,了解作者和背景; 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方法。(重点)
学习日标 凳领 泊
夫君子
作者名片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 卧龙,琅蚜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 国时期蜀国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 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诫子书》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 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 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 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信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 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特别是 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更值得我们 今天对加强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的重视。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意与日去

古义:消失 今义:到某地

◆一词多义
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走路 )
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

遂成枯落( 成为,变成 )
非淡泊无以明志( 志向 )

非志无以成学( 立志 )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 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 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 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 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 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 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懒散就 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 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 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 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 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16 诫子书
诸葛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句读,体会作者情感。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文体知识
书 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 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 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 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新课中的他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 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官,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他是儒家 文化中君子的典范。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下 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他将自 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 写就了一篇——《诫子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