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实证学派产生之理论基础
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
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之比较研究——以刑事责任论为切入点【摘要】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是刑法发展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两个流派,他们各自的观点和互相的争论给各国刑法立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借鉴。
两大学派关于刑事责任理论之争,奠定了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刑法学理论体系的成熟。
本文以刑事责任本质论为视角,对新旧两派的差异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刑事古典学派;刑事实证学派;刑事责任论刑法理论上产生过种种学派, 但基本的学派是古典学派(旧派 ) 和实证学派( 新派) , 后者包括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
1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是刑法发展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两个流派,他们各自的观点和互相的争论给各国刑法立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借鉴。
刑事古典学派,又称旧派,产生于18 世纪中后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资产阶级刑法思想的刑法学派。
古典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哲学、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理论,崇尚个人主义观念。
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及刑罚人道主义等观点。
主张自由意志、行为主义、道义的责任、报应刑、一般预防。
2刑事古典学派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贝卡利亚、英国的边沁和德国的费尔巴哈;刑事古典学派绝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3虽然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理论有所不同,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刑事实证学派,又称新派,产生于19 世纪后半期,它依赖自然科学,用科学实证的方法分析犯罪原因,制定预防犯罪发生的刑事政策的刑法学派。
4其创始人为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其他代表人物有加洛法罗、菲利、李斯特、牧野英一等。
该派认为刑法理论的重心应当由以行为为中心转向以行为人为中心,犯罪并不是犯罪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而是被社会原因或个人病理原因所决定的。
刑罚的目的是为了保卫社会,即社会预防,而不是报应。
5新派是在对旧派的抨击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 M]( 第二版)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张小虎. 刑法学派旧派与新派的犯罪学思想比较研究[ J] , 政法学刊, 1999( 4).3熊进军、蒋卫. 新旧刑事学派刑罚观的对立[J]. 当代法学, 2003,(03) .4马克昌主编.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 M] ,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5尹斐,孙娟娟. 刑事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犯罪观与刑罚观之比较[J]. 新学术, 2008,(03) .新旧两派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
《刑事实证学派的理论背景》
刑事实证学派的理论背景一.近代科学的发展是刑事实证学派产生的沃土1.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关于因果关系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科学领域,实证学派代表开始抛弃自由的观念,他们深信对犯罪的研究及其成果,将完全改变人类的司法制度.众所周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对龙勃罗梭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人类的祖先>>(1871)一书中,达尔文论证了一些比其他人更倾向于于是祖先(返祖现象),这种观念后来成为龙勃罗梭革命性理论变革的核心.龙勃罗梭在其早期著作中,接受了达尔文的遗传概念,认为犯罪也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存在天生犯罪人.2.精神病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新的医学门类精神病学大致是在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证学派将其决定性理论的原则应用于解释人类行为而否定意志自由论,认为这是由精神病学所证明的无可争辩的结论.与此同时,颅相学和统计学对实证学派的早期创始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方法论之转折—由思辨方法到实证方法刑事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基础是思辨方法,该思辨方法源自此前西方哲学史二千余年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即研究一般的存在的学说.实证学派认为基于抽象思辨方法的古典学派已走入困境,只有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运用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等知识,才能彻底改变古典学派的困境。
实证学派的这种实证方法源自19世纪实证哲学的兴起。
三.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在《刑法的人性基础》一书及《刑法的价值构造》一文中,认为就人文背景而言,刑事古典学派是建立在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强调的是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刑事实证学派是建立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强调的是刑法的社会保障机能。
我们同意“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与社会的保障机能从根本上是统一的”的观点,但不同意“古典学派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实证学派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的观点。
原因如下:1、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自启蒙运动以后到20世纪初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与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的对立。
刑事近代学派综述
第四讲刑事近代学派——讨论内容综述§1 概述一、产生背景近代学派,又称实证学派或新派,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时期反映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刑法学派,其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家竞相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吞并中小企业,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便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以致逐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在这一过程当中,人口大量流向都市,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失业、贫困、卖淫、酗酒、颓废等许多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出现家庭乃至社会环境破坏,造成社会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犯罪尤其是盗窃之类的财产犯罪急剧上什,累犯、常习犯显著增多,少年犯或青少年犯罪也呈激增趋势。
在犯罪急剧增长面前,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表现得无能为力,社会本位的新派刑法观应运而生了。
二、代表人物刑事近代学派又可以分成两派:一是刑事人类学派,该派重视犯罪的生物学因素,其创始人为意大利的龙布罗梭,主要代表人物还有意大利学者菲利(后转为刑事社会学派)和加罗法洛。
二是刑事社会学派,该派重视犯罪的社会因素,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德国的李斯特。
三、历史进步意义近代学派的观点,在前苏联和我国刑法学者中过去受到许多的批判,现在看来是值得研究的。
龙布罗梭的生来犯罪人论和犯罪定型说确实是不科学的,但他从古典学派那种抽象地对犯罪的研究转向现实地对犯罪人的研究,则是应当肯定。
近代学派的犯罪原因论,从总体上看也不是科学的,承认犯罪的社会原因也只限于列举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而未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犯罪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但开展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和揭示犯罪的社会原因,应该说也是一个进步。
近代学派的意思决定论的观点完全否认意思自由,无视人的能动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符合实际的,但承认人的意思受存在的影响,则是可取的。
近代学派的主观主义理论忽视犯罪行为,一味强调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不科学的,但重视不同犯罪人主观恶性的差异以及由此得出的刑罚个别化理论,都是值得肯定的。
刑法学的理论概述
(二)预防与刑法的正当性根据 1、一般预防主义 2、特殊预防主义
(三)一体论
因为:
1、报应论把刑法视为一种社会复仇,是社会 公正感的满足
2、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预防论,从预防犯罪 出发论证刑法存在的正当根据,这就是它的 目的性价值
而运用其他社会的或者法律的手段,也足以预防 和抗制这一危害行为。 3、太昂贵。 是指通过刑罚所得到的效益要小于其所产生的消 极作用
3、价值三——人道。
刑法的人道性是指刑法的制定与适用都应 当与人的本性相符合
刑法的人道性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 求可以归结为如下命题:
犯罪人也是人。作为人,犯罪人也有其人 格的尊严,对于犯罪人的任何非人对待都 是不人道或者反人道的。
刑法学的理论问题
一、刑法学理论学派
(一)、主要学派 1、刑事古典学派(旧派) 2、刑事实证学派(新派) 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
1、刑事古典学派(旧派) 社会背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理论基础: 自然法思想、社会契约思想
针对封建刑罚: 一是干涉性 ,二是恣意性,三是身份性 ,
因此,运用刑法手段解决社会冲突,应当具备以 下两个条件:
其一、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相当严重程度的社会危 害性。
其二,作为对危害行为的反应,刑罚应当具有无 可避免性。
避免刑罚的三种情况
1、无效果:指对某一危害行为来说,即使规定为 犯罪,并且处以刑罚,也不能达到预防与抗制的 效果。
2、可替代性。 就是指对于某一危害行为,即使不运用刑罚手段,
刑法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刑罚是必要的恶 2、罪刑应当相称
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_法律论文
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_法律论文犯罪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区别一、概念的不同1、古典犯罪学派又称刑事古典学派,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刑法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刑法原则和主张,对于反对封建司法专横,建立现代法制起了重要作用。
2、实证主义学派又称犯罪人类学派,是19世纪中期龙勃罗梭与菲力、加罗伐洛一起建立了实证犯罪学派,主要特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科学方法从犯罪人的生理、心里及其他相关方面探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它认为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犯罪学上的实证主义由生理实证主义、心理实证主义和社会实证主义三者构成。
二、时间的不同1、古典学派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
2、实证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三、时代背景的不同1、古典学派产生于18世纪末。
18世纪中叶一批启蒙思想家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们的先进理论唤起了人们的觉醒。
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权利,成为广大人民的呼声。
资本主义作为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方兴未艾,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人们相信人类能力是无限的和至上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崇尚思辨。
古典学派的犯罪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犯罪古典学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英国思想家边沁、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著名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等。
意大利学者贝卡利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标志着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成为犯罪学的历史源头。
古典学派又称行使古典学派,其核心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要求。
2、实证主义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相当充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孔德实证哲学主张社会科学研究亦应遵循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此背景下,一批人类学家创立了犯罪生物学派,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解剖学家龙勃罗梭、加罗法洛等。
刑法理论源泉:
刑法理论源泉:一、思想轨迹现代的刑法和刑法理论,是以启蒙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在中世纪,犯罪是法官恣意地认定为危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抵抗宗教权威的行为被广泛地作为渎神罪来处罚,在适用刑法时对贵族和一般市民进行身份上的差别对待,用死刑和身体刑等苛酷的刑罚对犯人进行威吓。
针对中世纪刑法的恣意性、宗教性、身份性和苛酷性特点,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试图以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为理论根据,对刑法进行根本的变革。
在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HugoCrotius,1583--1645)那里,已经出现了启蒙时期刑法理论的萌芽。
格劳秀斯认为刑罚的本质是以人的自然本能为基础的报应,刑罚的目的是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认为,刑罚正当化的根据在于克服战争这种自然状态,通过国家保护各人的自由,犯罪是对国家法秩序的反抗,国家用刑罚使一般人服从法秩序,通过刑罚威吓、改善犯罪人。
启蒙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法思想家是意大利的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1738--1794),他在1764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主张必须把法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刑罚权的基础只存在于社会契约之中。
“离群索居的人们被连续的战争状态弄得筋疲力尽,也无力享受那种由于朝不保夕而变得空有其名的自由,法律就是把这些人联合成社会的条件。
人们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扰地享受剩下的那部分自由。
”社会契约中所不能包含的刑罚,不是正当的刑罚。
犯罪的严重性不应以恶的意思和对神的神圣的侵害为尺度来确定,而应以对社会的损害为尺度来确定。
刑法的目的是使一般人远离犯罪,超过这种必要性的刑罚是不正当的刑罚,死刑原则上应予废止。
贝卡里亚强调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和消除刑法中的身份不平等,主张一般预防,反对苛酷的刑罚,试图在刑法中贯彻合理主义、理性主义。
他的这些思想成为现代刑法理论的基础。
站在贝卡里亚同样的立场上,使刑法体系化的是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Paul Johann Anselm von Feuerbach,1775--1833).他严格区别法与道德,认犯罪不是对伦理的违反,而是对法的违反。
西方两大刑法学派
近代学派有人类学派与社会学派之分,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通常称刑事人类学派 和刑事社会学派。 刑事人类学派重视犯罪的生物学原因, 产 创始人为龙勃罗梭,所以,又称龙勃罗梭 生 于 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菲利和加罗 法洛。 世 刑事社会学派,重视犯罪的社会原因,一 纪 后 般只谈到其主要代表人是德国学者李斯特。至 半 于何人创始,很少有人论及。日本学者久礼田 期 称古典学派为旧派,人类学派为新派,而将社
会学派作为折衷学派。
19
近代学派代表人物的刑法学说都 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他们的学说 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一)犯罪原因论
实证学派重视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但 是都有哪些原因,各学者观点不一: 凯特莱 主张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犯罪,认为犯罪 的原因不在与个人,而在社会;
龙勃罗梭
先天构造异常理论
用生理学和隔世遗传的原理解释犯罪 的原因,主张犯罪的原因在于犯罪人先天 的身体构造不同于常人。 菲利的三元犯罪原因论 无论何种犯罪行为由微小至最残忍者, 不外体质的、地理的及社会的三种原因相 互作用的结果。 李斯特的二元论 认为犯罪原因有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 并强调社会原因。将贫穷看成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君主就是这一份份自由的合法保存者和管理者。贝 卡利亚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刑罚与惩罚权的 来源: 既然人们出让一部分自由出于无奈,那么,每个人 都自然希望牺牲较少的自由,只要足以让社会保护自 己就够了。这些较少的自由的集合就形成了社会刑罚 权。而为了防止有些人试图夺回自己的那份自由,甚 至霸占别人的自由,“需要有些易感触的力量来阻止 个人专横的心灵把社会法律重新论为古时的混乱之中, 这种最易感触的力量就是对触犯法律者所规定的刑 罚。”
贝卡利亚主张:刑罚的轻重应与 犯罪的危害大小相当,也就是说,判 刑应当根据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情况 而定。
犯罪学中的实证学派
龙勃罗梭是刑事实证学派的开创者,他的最大贡献在于认识视角的转挟:从思辨到实证、从自由意识论到行为决定论,从道义责任论到社会责任论、从犯罪到罪犯、从刑罚威慑论到刑罚矫治论。
龙勃罗梭在其1876年的实证学派开山之作《犯罪人论》中,总结了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神经病学、颅相学、犯罪统计学等新兴实证科学的成果,将研究对象从抽象的理性人的犯罪行为转向了具体的行为人,经过对意大利各监狱和收容所的上万名罪犯的观察与测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犯罪学理论,完成了由思辨方法到实证方法的转变。
继龙勃罗梭之后,菲利、加罗伐洛、李斯特等人继承了这种实证研究方法,并使其光大,这都是那个时代背景的产物,所以菲利说:“本世纪后半叶的试验哲学,与人类生物学和心理学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自然研究相结合,已经创造了一种特别适合对个人及社会犯罪现象进行实际调查的学术气氛。
实证学派主张社会责任论,他们根据社会防卫的需要,以主观主义为其立论的中心,重视行为人的性格,并倡导目的刑主义,因此凡具有趋向性的犯罪行为人,均应予以社会防卫处分。
既然以防卫社会为出发点,则其显然具有社会本位的一面。
但是,假如我们进一步深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实证主义并未偏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相结合这一西方近代人文主题。
固然与古典学派相比,实证学派标榜社会防卫,除了对已犯者处以刑罚,同时将未犯但有人身危险性者同样作为防卫对象科以保安处分,但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盖源于犯罪原因论之中:西方古典学派的道义责任论的意志自由被否定,犯罪系由于行为人的素质和环境所支配,所以社会为维护其本身的安全,对犯罪人及人身危险性格者必须有所防卫。
由于其防卫对象的特定性,恰恰表现了对社会保护的适度夸大,但这并不是否定个人利益与人权保障。
例如菲利所主张的社会防卫论就是建立在这种观点之上的,在菲利看来,犯罪与贫困、人口、战争一样,都是由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种社会疾病,只能寻找社会的救治办法,所以社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应当对犯罪采取各种措施,清除这一社会疾病,如此菲利将刑事责任建立在社会防卫的基础之上。
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
毋庸置疑,近代西方刑法理论中的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理论分歧,其深层原因源于犯罪原因论上,如果不是在犯罪原因论上采取决定论的立场,实证学派是不会在责任论、刑罚目的论与刑罚改革等诸问题上与古典学派背道而驰的。
那么,针对不同的理论旨趣,如何对二者进行评价?或者,是否可以找出第三条道路来为现行的刑事立法辩护?针对古典学派意志自由论的理论观点-犯罪行为是行为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受任何影响而自决的结果,不同时期的理论研究者对之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反驳,其典型观点如来自实证学派的反驳。
实证学派的诸多代表人物从实证科学的角度出发,对犯罪现象进行了类似的解释,不论是龙勃罗梭的单纯从犯罪遗传原因出发来解释犯罪的“天生犯罪人”的一元理论,还是菲利主张的个人的、社会的和物理的三方面原因的三因论,抑或李斯特所主张的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原因的二因论,都是主张古典学派的意志自由是不存在的,人之所以有恶行,是由于诸多个人因素与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
应当说,实证学派对古典学派的反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人作为社会的历史的存在确确实实受到了环境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决定论中的诸多因素?如何解决意志自由论与决定论的矛盾?一、思路之一:相对意志自由理论这是我国刑法学者对古典学派意志自由论的扬弃。
(注:参见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p230.)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出发,从本体论上来说,应主张唯物决定论,否认人的意志自由。
换言之,从本质上来说,人的意志自由是被存在所决定的,只能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没有意志自由可言,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一个必然的结论。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p82.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唯物决定论主要表现在自然、社会、历史对人的决定性上,当然,存在决定意志中的“决定”,并不意味着一方否定另一方,而只能是一种制约。
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区别_法律论文
犯罪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区别一、概念的不同1、古典犯罪学派又称刑事古典学派,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刑法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刑法原则和主张,对于反对封建司法专横,建立现代法制起了重要作用。
2、实证主义学派又称犯罪人类学派,是19世纪中期龙勃罗梭与菲力、加罗伐洛一起建立了实证犯罪学派,主要特征是通过实验方法和科学方法从犯罪人的生理、心里及其他相关方面探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它认为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犯罪学上的实证主义由生理实证主义、心理实证主义和社会实证主义三者构成。
二、时间的不同1、古典学派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
2、实证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三、时代背景的不同1、古典学派产生于18世纪末。
18世纪中叶一批启蒙思想家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们的先进理论唤起了人们的觉醒。
反对封建制度,要求自由权利,成为广大人民的呼声。
资本主义作为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方兴未艾,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人们相信人类能力是无限的和至上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崇尚思辨。
古典学派的犯罪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犯罪古典学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英国思想家边沁、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著名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等。
意大利学者贝卡利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标志着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成为犯罪学的历史源头。
古典学派又称行使古典学派,其核心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刑法思想和刑事政策的要求。
2、实证主义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相当充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孔德实证哲学主张社会科学研究亦应遵循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此背景下,一批人类学家创立了犯罪生物学派,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解剖学家龙勃罗梭、加罗法洛等。
犯罪实证学派的名词解释
犯罪实证学派的名词解释犯罪实证学派是犯罪学领域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取向。
它通过对犯罪现象进行客观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揭示犯罪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犯罪实证学派以强调科学和客观性为基础,对犯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犯罪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犯罪实证学派的基本原则是以犯罪问题为中心,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在这个学派中,犯罪被视为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而非道德判断加以解释和理解。
犯罪实证学派的研究过程包括观察、假设、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验证。
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寻找普遍规律和理论,以建立有效的犯罪控制策略。
犯罪实证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
统计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犯罪数据,探索犯罪模式和影响因素的方法。
实地调查则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犯罪现象的特征和发生背后的原因。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模拟犯罪环境并测试不同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犯罪实证学派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社会学派、心理学派和生态学派。
社会学派强调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如社会不平等、社会化过程和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学派则关注个体心理因素,如个体的动机、人格特征和认知决策。
生态学派将犯罪视为地理和环境因素的产物,强调社会犯罪发生的空间分布和环境特征。
犯罪实证学派的研究成果对犯罪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犯罪现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犯罪实证学派为制定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基于实证研究的提醒性标志法可以帮助提高社会的警觉性,预防犯罪的发生。
基于实证研究的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帮助警察和司法系统将资源集中在高风险个体和地区,提高犯罪打击的效果。
然而,犯罪实证学派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争议。
首先,犯罪实证学派强调科学和客观性,但这种方法也忽略了一些主观因素和复杂性。
例如,个人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和道德观念可能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但这些主观因素很难通过统计数据和实地观察来全面把握。
其次,犯罪实证学派可能过分强调因果关系,而忽视了犯罪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刑事实证学派基础理论之反思与匡正——以与刑事古典学派基础理论对比为切入点
向。近而言之 ,8 纪末 约翰 , 1世 卡斯 帕 ・ 拉瓦特尔
(oanK sa aa r 14 —10 ) Jhn apr vt , 7 1 8 1 的观 相术 和 1 L e 9 世 纪初 弗 朗兹 ・约 瑟 夫 ・ 尔 ( rn oehG l 高 FazJsp a , l
证学派主张决定论 , 承认一切事物 中都存在因果决
以与刑事古典 学派基础理论 对 比为切入 点
安 文 霞
( 中国政 法大 学 刑事 司法 学 院 , 京 10 8 ) 北 0 08
摘要 i 刑事实证 学派与刑事古典学派的基础理论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状态, 刑事 实证学派理论产
生的原因体现 出两种理论 的共生性 ; 理论研究 目的的一致性又决定 了两种理论并行存在的可能性 ; 两大学派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双重属性而非单一性与犯罪学、 法学科 的交融而非绝 刑 对排斥 的理 论 内涵再 次验 证 了其统 一 的一 面。 关键词 : 刑事实证 学派; 刑事古典学派; 反思与对抗 ; 理论 匡正
德 便对 头骨 形状 与犯 罪类 型 的关 系极 为关 注 。哈夫
法国出现的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对当时的社会主义 问 题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使许多社会科学在观念上
洛克 ・ 埃利斯在《 犯罪人》 纽约 10 ) ( 90 一书中也提
收 稿 日期 :0 1 31 2 1 - -5 0
作者 简介 : 文霞, , 东日照人 , 安 女 山 中国政 法大学刑 事司法学院 21 级博 士研 究生。 00
从 16 74年 到 1 纪 中叶 以后 , 典 犯 罪 学 派 9世 古
一
直在西方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 l 9世纪 中叶以
研究模式 , 是现实需要与反思的结果 。古典派犯罪
刑事实证学派评述
刑事实证学派评述刑事实证学派是当代刑法理论中备受的一个重要学派。
它强调对犯罪事实的客观验证和证据的重要性,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围绕刑事实证学派展开,介绍其核心观点、实践成果及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刑事实证学派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该学派主张证据裁判原则,即应当依据证据对犯罪事实进行裁判。
这一原则强调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法官依据证据认定事实并作出裁决。
其次,刑事实证学派强调科学的证据收集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时遵循科学规范,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该学派主张合理的证明标准。
证明标准是指控方对犯罪事实的指控证据达到一定的门槛要求,确保证据能够被合理信赖和接受。
在实践方面,刑事实证学派在刑事司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引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帮助侦查机关提高证据收集和鉴定的准确性。
同时,该学派还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然而,刑事实证学派在实践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对口供的过度依赖、证人证言的不稳定以及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等。
评价刑事实证学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
在现代刑事司法中,刑事实证学派所倡导的证据裁判原则、科学的证据收集方法和合理的证明标准等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变革,刑事实证学派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理论和实践。
总之,刑事实证学派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既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制定合理、公正的刑事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尽管在实践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刑事实证学派必将在未来的刑事司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犯罪学研究中,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证据来源、嫌疑人范围以及证明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试评资产阶级刑法学的主要学派
试评资产阶级刑法学的主要学派我国学者通常认为资产阶级刑法学流派包括了刑事古典学派、刑事人类学派及刑事社会学派,而刑事人类学派与刑事社会学派又被统一称为刑事实证学派,也有学者将刑事古典学派称为旧派,称刑事实证学派为新派。
在十九世纪末期龙布罗梭创建了刑事人类学派之前,资产阶级刑法学派大体上由刑事古典学派占主导地位,直到刑事人类学派的出现,才开始打破了刑事古典学派在学术上的主导地位.以下笔者将对两派持有的主要观点和存在分岐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述。
一、古典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古典学派也叫旧派,我国学者通常称其为刑事古典学派。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拥有相当实力,但是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广大人民包括资产阶级还处在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统治之下。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日渐尖锐。
一批启蒙思想家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们的先进理论唤起了人们的觉醒。
反对封建制度,要求权利自由,成为了广大人民的呼声。
刑事古典学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为了反对封建专断独裁的刑法,为了反对中世纪以来形成的封建神权,资产阶级思想家认真吸收并总结了以前自然法中包括人权、法治、民主等重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刑事古典法学流派。
刑事古典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贝卡利亚、英国的边沁、德国的费尔巴哈、康德和黑格尔。
他们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罪刑法定主义。
所谓罪刑法定主义,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科处什么刑罚,都必须适用法律预先明文规定的原则。
古典学派坚决反对封建的罪刑擅断,极力主张罪刑法定主义。
他们主张的罪刑法定主义,思想背景有三个不同的思想所形成,即人权思想、平衡理论(心理强制说)和权力分立理论。
平衡理论(心理强制说)主张应将犯罪与刑罚预先由法律明文加以规定,向国民宣告,使国民知道犯罪要受惩罚,从而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下抑制犯罪意念从而预防犯罪。
犯罪实证学派述评
犯罪实证学派述评犯罪实证学派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页达到鼎盛;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走向衰落;至20世纪70年代则彻底得土崩瓦解;由综合主义也称折中主义代替..一、犯罪实证学派形成得历史背景1、现实原因——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社会的、经济的变化..德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自然科学的发达与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产业革命;由原来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原来的自由竞争联合体而进入垄断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其结果;近代的大工业都市的发展、工厂工人的增加、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抗争的激化、大众的贫困化、失业人群的泛滥、家庭的崩溃、帝国主义战争等现象出现了;犯罪率上升;累犯特别是常习犯与少年犯急剧增加..然而;德国于1870年制定、1871年施行的德意志帝国刑法典即当时的新刑法典;对于作为新的犯罪现象的累犯、常习犯、少年犯罪没有作出任何考虑;使人们痛感在新的犯罪现象面前无能为力..从此;发出了对以往刑法思想即古典的刑法理论的批判声..犯罪现象的增加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威胁;必然导致社会防卫的呼声高涨;社会本位的犯罪实证学派刑法便应运而生..2、犯罪学的发达学术理论的推动————支撑犯罪学发达的是科学的发展..eg.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观念就受到了达尔文遗传概念的影响;其对犯罪人的分类就有精神病学的支撑..——还有实证哲学的指导..实证哲学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关于现象的知识;故一切知识、科学都应以经过实证的事实为基础;以所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而建立的知识体系才具有科学性..正是这种实证哲学推动了新派的形成..二、犯罪实证学派的代表人物一意大利——犯罪学三圣1、龙勃罗梭——新派创始人;刑事人类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代表作犯罪人论..他的观点在早期主要受人种学、生物学的影响;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他认为;有些人在生理、心理或体质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正常人的特质;从而决定他们天生就要犯罪..根据犯罪性格的不同特质;龙勃罗梭将犯罪人分为4种:生而有犯罪性的人、疯狂的犯罪人、情欲的犯罪人、偶然的犯罪人..龙勃罗梭早期重视对遗传而来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研究;到后来涉及到了社会与自然等环境因素;逐渐形成了综合犯罪原因论..2、加罗法洛——一生着述颇丰;还包括了社会学和经济学着述;但使其成名的是犯罪学着述;成名作是1885年发表的犯罪学..加罗法洛从人类学特征、观相术特征、心理学特征和犯罪人心理的异常来源四个方面阐述了犯罪人的特征;并将犯罪人分为4类:谋杀型犯罪人、暴力型犯罪人、缺乏正直的犯罪人和色情犯罪人..加罗法洛在社会防卫论方面主要有三个观点:第一;刑罚是为卫护社会安全而存在;第二;刑罚目的是阻止犯罪人再犯罪;第三;淘汰是实现预防再犯罪的唯一适当、正确的途径..3、菲利——在比萨大学作刑法学教授时得到“自由意志菲利”的绰号;代表作有犯罪社会学和实证派犯罪学..菲利明确提出了犯罪原因的三因论;即人类学原因犯罪人生理、心理及种族方面的个性特征、社会原因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等、地理原因自然资源状况、地形、气候..同时;他首次提出了着名的“犯罪饱和论”;指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不多也不少..菲利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把罪犯分为5种:精神病犯、天生犯罪人、惯犯、偶犯和情感犯..在社会预防论方面;菲利主张以社会的手段代替刑罚;因为犯罪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选择;对犯罪承担责任的应该是社会..二德国——冯·李斯特冯·李斯特在1880年创办了杂志综合刑法学杂志又名刑法学总论杂志;在1881年发表其代表作德国刑法教科书;1899年发表作为社会病态表现的犯罪;1905年出版刑法论文与演讲集..李斯特认为;犯罪是由实施犯罪行为当时行为者的特性;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同时;他提出“应当惩罚的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李斯特将犯罪人分为误杀偶发犯、瞬间犯和状态犯情况犯、性格犯和慢性犯罪人..在刑事政策方面;李斯特认为“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三、犯罪实证学派的基本观点新派主张决定论、行为人主义、社会的责任、改善刑、特殊预防..否认没有原因的自由意志;认为犯罪的产生一定基于某种原因;所以;仅对已经发生的行为进行非难、追究责任并不能防止犯罪;而必须研究犯罪原因;犯罪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行为人的性格是一个重要因素;故防止犯罪有赖于消除行为人的性格危险性;刑罚是改善性格的一种手段;刑罚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对于具有危险性格的人;不管其有无道义上的责任;基于社会生活的必要;必须另其承担责任;这便是社会责任..1、犯罪原因论——犯罪不是犯罪人自由意志的结果而是外在的因素决定的产物..在新派看来;生理、自然与社会原因相结合必然产生犯罪;又称“犯罪必至论”、“决定论”..2、研究对象——以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对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现象论”、“原因论”和“对象论”..3、对策论——在新派眼中;刑罚不是对付犯罪的主要手段;而是次要的辅助手段..对犯罪的对策应是注重预防;并细化为“生理对策”、“社会对策”和“心理对策”..4、刑罚论——刑罚是一种辅助手段;目的是个别预防..新派刑罚目的观本质是功利主义;注重刑罚个别化;否定报应论;反对一般预防..四、犯罪实证学派与古典学派的对立1、在如何解释行为人为什么犯罪方面;存在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的对立..犯罪实证学派反对自由意志论;主张决定论..1加罗法洛指出;如果说自由意志是指在特定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的自我意识;那么;基于道义责任观念之上的刑事制度的不可能性就立即清楚了.. 2李斯特明确反对将自由意志论作为刑法的基础..他说应当将犯罪视为社会和个人的产物;自由意志论导致刑法不可能实现防止犯罪的目的;针对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采取有效的刑事政策;则可以实现防止犯罪的目的.. 3菲利极力否认自由意志论..他指出“我们不能承认自由意志..因为如果自由意志仅为我们内心存在的幻想;则并非人类心理存在的实际功能..”古典学派主张自由意志论;即人都有理性;可以任意地将某种引诱力作为行为的动机或者不作为行为的动机..认识作用不是任意创造的东西;但是否将由认识产生的种种引诱力作为动机;则是自由的..意志自由的含义是;可以不受因果法则的支配而选择行为..这种绝对的自由意志论认为;所有的人都能够不受素质、环境的影响;而理性的选择行为..2、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方面的对立..犯罪实证学派反个人主义、反自由主义;以社会为本位..国家不只是为了保护国民利益;也要保护社会利益;个人是社会的人;只有保护社会利益才能保护个人利益;故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新派将行为人的反社会性格或危险性格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的观点以及社会防卫论的立场;就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古典学派立足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认为世界以人为基础而存在;人的存在本身即是目的;为了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尽可能少的限制处罚范围..国家只不过是为了国民的生存、增进国民的福利而存在的机构;刑法并非目的而是手段;刑法不能处罚单纯违反伦理秩序而没有侵害法益的人;伦理秩序的维持应当依靠刑法以外的其他社会机制..3、在犯罪论领域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两派都没有采取客观归罪与主观归罪的立场;都坚持了主客观的统一;但在主客观之间究竟重视哪一要素;两派得出不同结论;就形成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是犯罪人的危险性格即反复实施犯罪的危险性..旨在贯彻特殊预防的目的;实现社会防卫..刑罚的目的在于特殊预防;即消除犯罪人再犯罪的危险性;故针对犯罪人的危险性格科处刑罚才具有意义;只有消除了犯罪人的危险性格;避免其再次犯罪;才有利于实现社会防卫..客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是表现在外部的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实害;旨在限制处罚范围;实现罪刑法定原则..4、在责任领域;存在社会责任论和道义责任论的对立..犯罪实证学派学者提倡社会责任论..认为责任是对社会有危险的人;被社会科处作为社会防卫手段的刑罚的法律地位;犯罪是人的素质与环境的产物;犯罪人并不具有选择犯罪行为与适法行为的自由;因此就犯罪行为对行为人加以非难是不可能的;刑法是对犯罪人将来再犯罪的可能性即性格的危险性;进行社会防卫的手段;正因为犯罪人在性格上具有危险性;所以处于承受社会的防卫处分的地位;这就是责任..古典学派主张道义责任论..责任是就犯罪行为对犯罪人的非难;有责任即指能够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或谴责;没有责任则指不能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或谴责..5、在刑罚论方面目的刑论与报应刑论的对立..目的刑论认为;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在于目的的正当性..李斯特倡导目的刑论..他将刑罚目的确定为特殊预防;为了尽可能有效地实施这一目的;刑罚制度必须具有灵活性、可变化性与保安性;犯罪人的个性是量刑的基础和标准;因为通过特殊预防;犯罪人的个性首先能够成为刑法措施的目的;以特殊预防为目的的刑法;必须以改变犯罪人的个性;使之在将来的生活中以尊重刑法规范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必须寻求有效的行为调节和个性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始终如一的运用于犯罪人..报应刑论认为;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在于报应的正义性..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社会所信守的道义原则..刑罚基于正义报应的要求而产生..报应起先意味着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射;从神意的报应思想;演进为道德的良心报应;后形成为法律报应..现代刑罚理论所谓的报应;是指理性化以后的法律概念;是基于分配正义原则的作用;对于不法侵害行为给予等价责任的刑罚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实证学派产生之理论基础近代西方刑法理论中的刑事古典学派基于其意志自由的学说,在犯罪原因、刑罚目的、罪刑均衡等诸多的问题上,在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那里达到了其理论的巅峰。
同时,刑事实证学派作为对古典学派的反动,则表现了西方刑法思想发展史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当然,这种逻辑发展的原因除了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实际缺陷和镇压的长期无效这一事实原因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科学、人文背景。
一、科学的发展对刑事实证学派的影响刑事实证学派的产生并非空中楼阁,近代科学的发展是其产生的沃土。
1.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19世纪西方自然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便是进化论的形成。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对刑事实证学派自然地产生了影响,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所说:“甚至早在十九世纪时,达尔文的进步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仅限于生物学领域了,所有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从他们那个时代的种种富有价值的源泉中来吸取他们的科学思想的。
”(注: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p27. )菲利就认为,古典学派关于自由意志的幻想来自我们的内在意识,它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我们不认识在作出决定时反映在我们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条件,所以,“到科学传播自然形成和变化的概念、太阳系和动植物系统观念出现为止,人类心目中的观念一直是:思想和行动可以改变世界。
”(注:菲利:《实证派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20.)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关于因果关系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实证学派的代表们开始抛弃意志自由的观念,他们深信对犯罪的研究及其成果,将完全改变人类的司法制度。
众所周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对龙勃罗梭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人类的祖先》(1871)一书中,达尔文论证了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倾向于原始祖先(返祖现象),这种观念后来成为龙勃罗梭革命性理论变革的核心。
(注:龙勃罗梭:《犯罪人论》英文版序言,montciair.n. j.patterson smith 1972.)龙勃罗梭在其早期著作中,接受了达尔文的遗传概念,认为犯罪也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存在天生犯罪人。
与达尔文主义的出发点一致,龙勃罗梭在他的《犯罪人论》一书中,一开始就讨论了植物相互间的犯罪,接着又讨论了动物、野蛮人和小孩间的犯罪,而野蛮人是天生犯罪人的原型。
(注:郝威茨等:《犯罪学的历史》,载《国外法学》1985年第5期,p40.)由于许多犯罪现象无法用遗传来解释,龙勃罗梭在晚期受菲利等人影响,强调退化的作用。
2.精神病学等其它科学的影响新的医学门类精神病学大致是在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证学派将其决定论的原则应用于解释人类行为而否定意志自由论,认为这是由精神病学所证明的无可争辩的结论。
另外,精神病学中有关道德性精神错乱的观念对实证学派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例如英国精神病医生亨利·莫兹利认为犯罪分子是人种的一种退化和病态的变种,道德性精神错乱表现于自私的、非道德的、懒惰的、缺乏良心的犯罪人身上,这种精神错乱源于天生遗传的及器官的因素,所以,变种是由遗传的体质上和精神上低劣的禀性所组成的。
所有这些思想对当时作为医生和精神病专家的龙勃罗梭,都不可能不产生影响,接受这些现有的观念。
与此同时,颅相学和统计学对实证学派的早期创始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方法论之转折-由思辨方法到实证方法与刑事实证学派相比,刑事古典学派的方法论基础是思辨方法,这种思辨方法源于此前西方哲学史二千余年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即研究一般的存在的学说,此意即对应于《周易·系辞》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形而上”的含义。
既然研究的对象是一般性的规定,即超感觉经验的普遍性的规律,则其研究方法侧重理性的分析、综合与演绎,这些特点远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哲学家,近代在唯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均有体现,其典型代表便是康德、黑格尔哲学。
康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本身就是超验的,黑格尔之意志亦为绝对理念之内容,如此则以意志自由为基础的刑法思想具有思辨特征不足为怪,这是旧派绝对主义的特点决定的。
旧派相对主义由于其理论同样非基于实证的归纳研究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抽象的自然法思想及基于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其理论同样具有脱离经验的思辨色彩。
故从古典学派的总的特点看,其研究是脱离经验归纳的,一门社会科学如果是仅仅基于思辨的分析而不是实证的归纳,则其注定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理论。
正是在此意义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科学时期、半科学时期和科学时期,即古典阶段、实证阶段和现代阶段。
在前科学阶段,贝卡利亚、边沁等古典学者主要致力于反对中世纪的酷刑及司法专制,主张对刑法制度进行彻底改革,而非研究犯罪及罪犯本身,因此,古典学派更倾向于是一个刑法学派而不是一个犯罪学派;在半科学阶段,实证学派认识到古典学派对刑法制度的深奥研究并没有能抑制住犯罪浪潮的高涨,对于预防犯罪没有意义,便转而研究犯罪和罪犯,以期为社会防卫犯罪寻求理论依据和实际方案。
应该说,古典学派脱离实验科学的抽象思辨方法已将对犯罪与刑罚的研究带入死路。
菲利明确反省到了这一点,他在《犯罪社会学》一书中认为,古典学派一再坚持这样一种自己的方法,那就是从基本的原理出发,把犯罪作为法律规定的一个抽象实体进行研究。
(注: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p2.)古典学派脱离具体的人,将人当作抽象的理性人来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该学派在方法上、在一系列的原则和推理上是单一的和独特的,他们试图依靠一种神奇的、逻辑的绝对力量在立法和抽象的结果之间推导出一个完全对称的法律对照表,无论法官是否情愿,他们都必须按照此表确定其审理的每一个罪犯的情况。
实证学派认为基于抽象思辨方法的古典学派已走入困境,只有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运用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等知识,才能彻底改变古典学派的困境-这是一种法律抽象的困惑,按逻辑推导他们只能说明刑法的实施,而其他任何东西都得不到说明。
人们需要一种实证方法对犯罪和罪犯进行一种实证性的研究,而实证学派的这种实证方法源于19世纪实证哲学的兴起。
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法国人孔德(1778—1875),其代表作为《实证哲学教程》,在书中他拒斥一些用思辨方法探求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宣称哲学只研究现象范围内的实在、有用的知识,要用研究怎样来代替为何,所以科学及一切合乎哲学精神的认识都只是叙述事实,而不说明事实;只问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认为我们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注:孔德:《实证社会学教程》,转引自《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p25.)这三个阶段也就是三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
在神学阶段,人们求助于神来解释万物的内在本性;在形而上学阶段,人们以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超自然的神力来解释事物之本质;在实证阶段,一切知识、科学、哲学都以“实证”的“事实”为基础,把一切知识看作是关于现象的知识。
孔德的实证哲学的建立标志着西方思想史上一场方法论的转折,这集中表现于“观察优于想象”这一命题之中。
他强调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而建立知识体系,反对单纯以抽象思辨为特征的知识,以便使研究工作从主观臆测的状态中脱胎而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的实证方法对实证学派的创始人龙勃罗梭产生了巨大影响,菲利也因此自称其学派为实证派犯罪学。
如果说古典派学者是撇开非常明显可见的具体情况不管,假定罪犯是一个智力和情感状况正常的普通人而研究各种罪犯的抽象特征,那么人类学派学者首先在解剖学和生理学实验室里、在监狱和精神病院里将罪犯与正常人的一般特征和精神病患者及人格退化者的个性特征从有机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直接得出的观察结论进行研究。
龙勃罗梭在其1876年的实证学派开山之作《犯罪人论》中,总结了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神经病学、颅相学、犯罪统计学等新兴实证科学的成果,将研究对象从抽象的理性人的犯罪行为转向了具体的行为人,经过对意大利各监狱和收容所的上万名罪犯的观察与测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犯罪学理论,完成了由思辨方法到实证方法的转变。
继龙勃罗梭之后,菲利、加罗伐洛、李斯特等人继承了这种实证研究方法,并使其光大,这都是那个时代背景的产物,所以菲利说:“本世纪后半叶的试验哲学,与人类生物学和心理学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自然研究相结合,已经创造了一种特别适合对个人及社会犯罪现象进行实际调查的学术气氛。
”(注: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p1.)所以,在此种气氛下实证学派自然地产生了,其目标是就犯罪症状对社会变态进行实验性研究,以使关于犯罪与刑罚之理论符合日常事实,具体说明犯罪原因及其救治措施。
三、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在《刑法的人性基础》一书及《刑法的价值构造》(注: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一文中,认为就人文背景而言,刑事古典学派是建立在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强调的是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刑事实证学派是建立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强调的是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
我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即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与社会保护机能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有效的人权保障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效的社会保护对于个人自由的不受侵犯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但是,我们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古典学派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实证学派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
原因如下:第一,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自启蒙运动以后到20世纪初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以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与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的对立。
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一种价值观,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不存在个人及其权利的概念。
(注:陈弘毅:《权利的兴起:对几种文明的比较研究》,载《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4 期,p66.)与中国人的这种观念相比,近代西方文明无疑具有以个人为本位的倾向,这种对立是相对的,但是如果认为这种对立存在于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之间,笔者是不同意的。
我们认为,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所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从未绝然地被思想家们对立过。
在古典学派那里,其思想本身就已兼顾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
虽然古典学派的思想多以自然法学说开宗明义,个人在逻辑上优先于社会,如贝卡利亚、边沁、康德等人,其目的在于论证刑罚权、政治权力等的起源(包括个人权利的保障),但并不必然导致个人权利的逻辑优先。
显然,对于旧派相对主义而言,一方面,基于格老秀斯、霍布斯、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国家作为“公意”的代表,应以其全部的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突出了其人权保障的一面;另一方面,基于其功利主义的思想,其刑罚目的又以一般预防为其旨意,强调了社会保障这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