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型硅衬底的电阻率为 20cm; 垫氧化层厚度约为 600 Å; 氮化硅膜厚约为 1000 P 阱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 3300 / ,结深为 5~6m;
NMOS 管的源、漏区磷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 25/ ,结深为 0.3~0.5m; PMOS 管的源、漏区硼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 25/ ,结深为 0.3~0.5m; 场氧化层厚度为 1m;栅氧化层厚度为 500 Å;多晶硅栅厚度为 4000 ~5000 Å。
2. 设计方案及步骤
ev
in制
1.2 设计内容:
1. MOS 管的器件结构参数确定
2. 确定 p 阱 CMOS 芯片的工艺流程, ---根据设计参数进行 p 阱 CMOS 芯
片工艺流程模拟(用 ISE 软件)
3. 根据结构参数要求设计 p 阱 CMOS 芯片的工艺参数,并验证---工艺条件
的优化(用 ISE 软件)
ev
in制
3
作
N+
电连接时,P 阱接最负电位,N 衬底接最正电位,通过反向偏置的 PN 结实现 PMOS 器件和 NMOS 器件之间的相互隔离。P 阱 CMOS 芯片剖面示意图见下图。
※栅氧化层厚度(tox) ※关键公式:
BVGS E B tox
uV f n DSat 2L2
Cox
ox tox
ev
in制
2
作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
※ P 阱的制作:P 阱是以 N 型衬底为注入靶,在预定的阱区内注入 P 型杂质离 子,注入的离子剂量使其退火活化后的杂质浓度足以中和施主杂质而补偿、反型 为 P 型导电区域。 通常反型后形成的 P 型阱区杂质浓度要高于衬底平衡杂质浓度 1~2 个数量级。事实上,过高的阱杂质浓度会增加栅源偏置电压的灵敏度,提 高 N 型沟道区内的电子迁移,使沟道电流动量偏大,诱发 MOS 器件沟道区域局部 过热,导致器件失效。过高的阱区杂质浓度还会增加 MOS 器件的源漏结电容。于 是,将注入射程适当加深,使浓度高值区域远离沟道位置,杂质浓度由深到浅逐 步衰减。这种阱结构被称为 P 型倒装阱(又称倒向阱) 。P 阱 CMOS 工艺适于制备 静态逻辑电路.
in制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
1. 设计任务
1.1 设计指标 1.1.1 特性指标要求: n 沟多晶硅栅 MOSFET: 阈值电压 VTn=0.5V, 漏极饱和 电流 IDsat≥1mA, 漏源饱和电压 VDsat≤3V,漏源击穿电压 BVDS=35V, 栅源击穿 电压 BVGS≥25V, 跨导 gm≥2mS, 截止频率 fmax≥3GHz(迁移率 µn=600cm2/V·s) p 沟多晶硅栅 MOSFET:阈值电压 VTp= -1V, 漏极饱和电流 IDsat≥1mA, 漏源饱 和电压 VDsat≤3V,漏源击穿电压 BVDS=35V, 栅源击穿电压 BVGS=≥25V, 跨导 gm≥0.5mS, 截止频率 fmax≥1GHz(迁移率 µp=220cm2/V·s) 1.1.2 结构参数参考值: Å;
S
NMOS G D
PMOS S G D
P+
N+ P阱
N+
P+
P+
N-SUB
4. 器件模拟与设计
1. 关键结构参数分析 ※MOS 沟道的长度(L) : 栅长是决定器件尺寸的关键,也是区分不同半导体加工技术换代的标志,是 半导体集成度的标志,因此也称为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 沟道长度的计算: 源漏区加工过程中掺杂向半导体表面横向扩散, 实际的沟道长度同设计中图 形宽度并不相等 ※MOS 器件的宽度(W) : 沟道电流在 W×L 的沟道区域内, 沿着沟道长度的方向, 在源漏端之间流动; 沟道长度越小、宽度越大,电流也越大.沟道长度受到加工工艺的限制,一般取 允许的最小尺寸,即关键尺寸;而沟道宽度是主要的设计变量. 沟道宽度的计算: 对于简单的矩形栅极,沟道宽度就是有源区的宽度,而对于复杂形状的 mos 器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沟道宽度 MOS 器件的实际沟道宽度:局部氧化 LOCOS 工艺,场氧在有源区边缘形成 鸟嘴,使得实际的沟道宽度有所减小.
※短沟道效应:对于短沟道 MOSFET,如果⊿L~L,那么在 VD > VDsat 的情况下漏
4
作
Q0 C s Dt
f
u pVDSat 2L2
RP
2 M 1M 2 RP 3 M1 M 2
I DSat
Wu p Cox
gm
L Wu p Cox
L
VDSat
2
VDSat
QSD QSS Cox
※ p 阱工艺: 实现 CMOS 电路的工艺技术有多种。CMOS 是在 PMOS 工艺技术基 础上于 1963 年发展起来的, 因此采用在 n 型衬底上的 p 阱制备 NMOS 器件是很自 然的选择。由于氧化层中正电荷的作用以及负的金属(铝)栅与衬底的功函数差, 使得在没有沟道离子注入技术的条件下,制备低阈值电压(绝对值)的 PMOS 器件 和增强型 NMOS 器件相当困难。于是,采用轻掺杂的 n 型衬底制备 PMOS 器件,采 用较高掺杂浓度扩散的 p 阱做 NMOS 器件,在当时成为最佳的工艺组合。 考虑到空穴的迁移率比电子迁移率要低近 2 倍多, 且迁移率的数值是掺杂浓 度的函数(轻掺杂衬底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高)。因此,采用 p 阱工艺有利于 CMOS 电路中两种类型器件的性能匹配,而尺寸差别较小。p 阱 CMOS 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成熟的主要的 CMOS 工艺。与 NMOS 工艺技术一样,它采用了硅栅、 等平 面和全离子注入技术。 ※ 阱的定义:在衬底上形成的、掺杂类型与衬底相反的区域称为阱或称为盆. P 阱 CMOS 工艺以 N 型单晶硅为衬底,在其上制作 P 阱。即 PMOS 管做在 N 型衬底 上。P 阱工艺包括用离子注入或扩散的方法在 N 型衬底中掺进浓度足以中和 N 型 衬底并使其呈 P 型特性的 P 型杂质,以保证 P 沟道器件的正常特性。
5. 芯片工艺流程分析
ev
in制
5
1. 关键工艺分析 ※氧化工艺 基本工艺的第一步。是在硅晶圆的表面形成二氧化硅(SiO2)的工艺。 有干氧和湿氧两种方法。
※扩散工艺 第二个基本工艺。是一种杂质原子由材料表面向材料内部运动的过程。 分为无穷杂质源和有限杂质源。
作
ev
in制
2. 工艺流程设计
6
※离子注入工艺 第三个基本工艺步骤。广泛应用于 MOS 元件的制造。是特殊掺杂杂质的 离子由电场加速至很高的速度并注入半导体材料中的工艺。可以用离子注入 代替扩散。优点:①掺杂精确控制;②室温工艺;③可薄层注入。 ※沉积工艺 第四个基本工艺。是把多种不同材料的薄膜层沉积到硅晶圆上。包括蒸 发沉积、溅射沉积、化学气相沉积。 ※刻蚀工艺 半导体制造的最后一个工艺步骤。是去除被暴露材料(未保护)的工艺。 湿法刻蚀:用化学附蚀的方法将多余的材料去掉。如 HF 酸去二氧化硅, 磷酸去除铝,HNO3:HF 去除硅。 干法刻蚀(反应离子刻蚀)使圆周片的表面接触由惰性气体如氩形成的等 离子体,其中含有反应化合物。将未保护的部分刻蚀掉。 物理刻蚀:用高能等离子体轰击表面,将表面多余材料去掉。 自对准多晶硅栅工艺:用多晶硅作栅,同时把它当作掩膜,使得注入形 成的源极和漏极能够与栅精确地对准。 ※光刻工艺 完成加工区域选择的工艺。
3. CMOS 概述
CMOS 工艺技术是当代 VLSI 工艺的主流工艺技术,它是在 PMOS 与 NMOS 工艺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将 NMOS 器件与 PMOS 器件同时制作在同一硅衬底上。 CMOS 工艺技术一般可分为三类,即:P 阱 CMOS 工艺,N 阱 CMOS 工艺,双阱 CMOS 工艺。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 技术一直是硅微电子技术的主流。以 CMOS 为单元的 CMOS 集成电路具有功耗低, 抗干扰能力强和速度快的优点,在一般逻辑电路、大规模存储器以及未处理器等 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半导体, 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 是组成 CMOS 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 CMOS
0、阱区氧化—为阱区的选择性刻蚀和随后的阱区深度注入做工艺准备。阱区掩蔽氧化 介质层的厚度取决于注入和退火的掩蔽需要。一次氧化。
作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
SiO2
N-Si
1、光刻 I---阱区光刻,刻出 P 阱区注入窗口 。若采用常规湿法光刻工艺,应包括:涂 胶、前烘、压版、曝光、显影、定影、坚膜、腐蚀、去胶等工序。
WunCox 2 VDSat 2L
in制
I DSat gm
WunCox VDSat L
VT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SD QSS Cox
2 fp ms VTp
ev
2. 效应的考虑 ※热电子效应:由于在器件尺寸缩小的过程中,电源电压不可能和器件尺寸 按同样比例缩小,这样导致 MOS 器件内部电场增强。当 MOS 器件沟道中的电 场强度超过 100kV/cm 时,电子在两次散射间获得的能量将可能超过它在散 射中失去的能量, 从而使一部分电子的能量显著高于热平衡时的平均动能而 成为热电子。高能量的热电子将严重影响 MOS 器件和电路的可靠性。 热电子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热电子向栅氧化层中发射 (2)、 热电子效应引起衬底电流 (3)、 热电子效应引起栅电流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
目录
1.设计任务 P1 2.设计方案及步骤 P1 3.CMOS 概述 P2 4.器件模拟与设计 P3 5.芯片工艺流程分析 P5
6.芯片的工艺模拟与设计 P11 7.结果分析与参数汇总 P17 8.工艺实施方案 P18 9.总结 P21 10.参考资料 P22
ev
in制
1
作
ev 作
4. 设计参数验证---工艺条件与参数验证; 5. 给出 p 阱 CMOS 芯片制作的工艺实施方案(包括工艺流程、方法、条件、
结果)
1. 了解题目内容,详细分析题目的具体要求; 2. 确定总体设计思路。根据特性指标要求,分析影响器件特性的关键结构参 数,以及相互制约关系,给出折衷方案;
3. 建立结构模型,利用 ISE 软件进行特性分析,找出最佳的结构参数; 4. 分析半导体芯片的结构特点,初步确定其工艺流程; 5. 分析影响芯片特性的关键工艺,找出关键结构参数及其相互影响关系;
1
作
6. 根据芯片的工艺流程,选择适当的工艺实现方法; 7. 利用 ISE 软件进行工艺流程以及工艺条件的模拟, 找出满足初定结构参数 所对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8. 验证工艺条件的可行性,确定最终工艺条件; 9. 根据结构参数与工艺分析结果,画光刻版图(示意图) ,给出最终的工艺 实施方案; 10. 编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中的体会或收获。
2 fn ms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
极电流随漏极电压的增大而增加。 ※载流子速度饱和效应:在长沟道 MOSFET 的分析中,我们假设迁移率是常数, 这意味着随着电场的增大,漂移速度将无限增加,在这种理想情况下,载流子速 度会一直增加,直到达到理想的电流。大电场时载流子速度会出现饱和,导致漏 极电流提前饱和的现象 ※衬底偏置效应:以 NMOS 为例,假设 VS=VD=0,而且 VG 略小于 VTH 以使栅下 形成耗尽层但没有反型层存在。当 VB 变得更负时,将有更多的空穴被吸引到衬 总数的函数,因为在反型层形成之前,栅极电荷必定镜像 Qd。因此,随着 VB 的下降, Qd 增加, VTH 也增加。这就称为“体效应”或“背栅效应” ※沟道长度调制效应:在饱和时沟道会发生夹断,且夹断点的位置随栅漏之间的 电压差的增加而往源极移动,即有效沟道长度 L’实际上是 VDS 的函数。这种由于 栅源电压变化引起沟道有效长度改变的效应称为“沟道调制效应”。 ※闩锁效应:如果有一个强电场施加在器件结构中的氧化物薄膜上,则该氧化物 薄膜就会因介质击穿而损坏。很细的金属化迹线会由于大电流而损坏,并会由于 浪涌电流造成的过热而形成开路。这就是所谓的“闩锁效应”。 底电极。而同时留下大量的负电荷,耗尽层变得更宽了。阈值电压是耗尽层电荷
次氧化) ,LPCVD 制备 Si3N4 介质
in制
2、阱区注入及推进,形成 P 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