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蛋白质病理学
载脂蛋白E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过程中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载脂蛋白E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过程中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马艺迅,侯婷婷综述,杜怡峰审校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
载脂蛋白E(APOE)是目前唯一公认的AD风险基因,其编码的ApoE蛋白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神经炎症反应等AD病理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就ApoE的结构、功能及其在AD发生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寻找AD新的干预靶点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病理机制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apolipoprotein 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Alzheimer disease MA Yixun,HOU Tingting,DU Yife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Jinan 250021, China)Abstract:Alzheimer disease (AD) 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ognitive decline and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mentia in the elderly. At present, the pathogenesis of AD remains unclear, and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for etiologies. Apolipoprotein E (APOE) is currently the only risk gene recog‐nized for AD, and the ApoE protein encoded by Apo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f AD, such as amyloid β-protein deposition, excessive phosphorylation of tau protein, and neuroinflammatory rea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poE and its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f AD,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finding new intervention targets for AD.Key words:Alzheimer disease;Apoprotein E;Pathological mechanism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最常见的病因,该病以进行性记忆、执行能力、语言等不同认知领域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1],由于失智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伴有精神症状,完全需要家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蛋白质表达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蛋白质表达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蛋白质表达是指基因信息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维持以及疾病的发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蛋白质表达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神经系统发育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合成和表达调控。
在神经系统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进而引起许多疾病。
例如,神经元的迁移和分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合成和表达调控。
神经元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神经元的入侵性连接等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表达。
神经系统的异常合成与表达调节可能导致神经元缺失、轴突过度增长和缺少支持神经元的胶质细胞等情况的出现。
二、蛋白质表达在神经系统功能维持中的作用神经系统需要不断地合成和修复蛋白质,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例如,神经突触的形成、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神经元的代谢等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表达。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活性和连接紧密相关。
神经突触的形成和维持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合成和表达调控。
突触前后的蛋白质,如突触素和突触连接素等,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如果这些蛋白质表达异常,神经元的连接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三、蛋白质表达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蛋白质表达异常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例如,癫痫、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都与蛋白质合成和表达异常有关。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蛋白质异质性聚积和变性紧密相关。
一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背后的病理学机制都与蛋白质聚集和变性有关。
这些病变的发生与细胞内重要蛋白质的异质性聚集引起的神经元的死亡有关。
总的来说,蛋白质表达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这个关系密切相关于神经系统发育、功能维持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对于蛋白质合成和表达的调控,以及对神经系统蛋白质异构的理解,对于进一步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分子机制和病理学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分子机制和病理学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致命的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对患者家庭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晰,但是研究表明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的蛋白质的异常变化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和神经元损失的疾病。
研究发现,这种疾病与Beta淀粉样蛋白堆积和Tau蛋白磷酸化异常有关。
Beta淀粉样蛋白是一种产生于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这种蛋白在某些情况下会被酶水解成Beta淀粉样肽,并在细胞外聚集成Beta淀粉样蛋白堆积。
此外,Tau蛋白是一种在神经元中得到广泛存在的蛋白质,它是最主要的微管结构蛋白,参与细胞内稳定性的维护。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Tau蛋白磷酸化状态异常,这会导致Tau蛋白聚集,形成纤维样结构,影响神经元结构,导致神经元的退变。
关于Beta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者们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及平衡和协调能力损失等。
研究表明,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蛋白质包括Synuclein和Parkin等。
Synuclein是一种存在于突触小泡的神经蛋白,它的变化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Parkin是一种泛素连接酶,它可通过泛素化作用降解细胞内氧化蛋白和损伤蛋白,并参与神经元的耗氧代谢。
许多研究表明,与Parkin的缺失及其降解功能障碍有关,会导致Mitochondria的损伤及细胞死亡,并参与到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三、亨廷顿病亨廷顿病是一种由单基因遗传所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会导致局部神经元的死亡和棘脊体的扩大。
高级精神功能和感知细胞都会随着病情而受到影响。
研究表明Huntingin(HTT)蛋白与亨廷顿病发生的关系密切。
构象病名词解释
构象病名词解释构象病(Conformational disease)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蛋白质失去原有的构象结构,导致功能丧失以及蛋白质沉积和堆积。
这种疾病主要由于特定蛋白质的突变或表达失调引起,进而导致了蛋白质分子折叠错误,从而出现构象的不稳定性。
疾病机制构象病的疾病机制可以归结为蛋白质构象变化引起的功能丧失以及异常沉积。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的功能与其在三维空间中特定的构象结构密切相关。
然而,在构象病中,突变或表达失调导致蛋白质分子无法正确折叠形成稳定的构象结构。
这种错误的构象结构无法实现蛋白质的正常功能,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
此外,由于蛋白质构象的错误,某些构象病患者的蛋白质会异常沉积和堆积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
这一沉积过程可能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害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和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构象病构象病可以影响不同蛋白质,并导致不同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构象病:1.Alzheimer病:Alzheimer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脑中异常淀粉样蛋白质beta-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的沉积和聚集。
这些异常的蛋白质构象导致了神经细胞的损害和死亡,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丧失。
2.Huntington病:Huntington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体细胞中带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的HTT基因的突变。
这种突变导致HTT 蛋白质的异常构象,进而导致蛋白质的沉积和神经细胞的死亡。
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
3.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形成了异常的构象,无法正常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胰岛素的功能丧失。
治疗和研究进展由于构象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各种疾病之间存在差异,目前尚无根治构象病的方法。
然而,对于某些构象病,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神经病学(第8版)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大体病理 ➢ 脑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 ➢ 脑沟加深、变宽 ➢ 脑回萎缩,颞叶特别是海马区萎缩
正常脑
AD脑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组织病理学改变 1. 神经炎性斑(NP) 2. 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 3. 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流行病学
➢65岁以上老年人AD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约为4%~8%,我国约为3%~7%,随着 年龄的增长,AD患病率逐渐上升
➢女性高于男性
➢发病危险因素
低教育程度、膳食因素、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 高血糖、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因素
➢2010年全世界用于AD的费用估计为6,040亿美元
神经病学 (第8版)
运动神经元病
辅助检查
4. 神经心理学检查
➢定向力 ➢记忆功能
➢言语功能
认知评估领域应包括 ➢应用能力 ➢注意力
➢知觉(视、听、感知)
5. 基因检查
➢执行功能
可进行APP、PS1、PS2和APOɛ4基因检测,突变的发现有助于确诊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AD发病机制,现有多种假说 1. β-淀粉样蛋白(Aβ)瀑布假说
➢Aβ的过度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起始事件 2. Tau蛋白假说
➢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破坏神经元及突触的正常功能
神经变性疾病与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神经变性疾病与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付海鑫1综述,王慧影1,张良1,兰瑞2,武继涛2审校摘要:神经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神经炎症在ND的发生进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是多种ND共同的病理特征。
作为一种防御机制,神经炎症最初是通过促进组织修复和去除细胞碎片产生有益作用,但持续的炎症反应是有害的,会抑制再生加重神经损伤。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调节神经炎症,可以改善神经症状,延缓ND的进展。
关键词:神经变性疾病;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综述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neuroinflammation: roles of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FU Haixin,WANG Huiying,ZHANG Liang,et al.(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 China)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D) is increasing every year,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Neuroinflam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D and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feature of many types of ND. As a defense mechanism, neuroinflammation initially has beneficial effects by promot⁃ing tissue repair and removing cellular debris, but a persist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 detrimental and can inhibit regen⁃eration and exacerbate nerve injury.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are key regulators in neuroinflammation. Modulating neuroin⁃flammation improves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slows the progression of ND.Key words: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Neuroinflammation;Microglia;Astrocyte;Review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神经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的发病率也在显著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神经病学》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图9-5 双侧颞叶、海马萎缩(MRI)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图9-6 顶叶、额叶、颞叶和 海马区血流和代谢降低
PET检查(AD)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4. 神经心理学检
认知评估领域应包括
变性脱失;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 泛素化包涵体:存在于患者的神经元细胞胞质内,
其主要成分为TDP-43 ,是ALS的特征性病理改 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脊神经前根变细,轴索断裂,髓鞘脱失,纤维减少 锥体束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肌肉呈现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晚期,体内其它组织如心肌、胃肠道平滑肌亦可出
现变性改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 合
1、进行性脊肌萎缩 (PMA) 2、进行性延髓麻痹 (PBP) 3、原发性侧索硬化 (PLS) 4、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MND患者有铝接触史,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增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遗传因素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TAR DNA结合蛋白基因突变 4. 营养障碍
患者血浆中维生素B1及单磷酸维生素B1减少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5. 神经递质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病理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病理学知识点神经内科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机制的学科。
它对于神经内科医生和病理学家来说都是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的病理学知识点。
一、神经原性疾病的病理学神经原性疾病是指由神经组织本身发生的病变。
常见的神经原性疾病有神经元病变、神经节细胞变性和神经纤维损伤等。
其中,神经元病变是最常见的一类病理表现,包括神经元的变性、凋亡和坏死等。
神经元病变的病理特征是神经元核染色质的凝聚和退缩,细胞质呈现嗜酸性小体,胞浆内嗜酸性颗粒的增多等。
此外,神经元病变还可表现为细胞质内蛋白质的异常聚集,形成包涵体,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神经元内纤维缠结。
神经节细胞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元病变,其特征是神经节细胞的萎缩和丧失。
此外,神经节细胞变性还可伴有胞质内的嗜酸性颗粒的沉积,形成颗粒体。
神经纤维损伤是神经原性疾病中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它可以导致神经纤维的断裂和变性,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纤维损伤的程度可以根据神经纤维的完整性和变性程度来判断。
二、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学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脑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脑动脉瘤等。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神经元的损伤。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理特征是脑组织的局部缺血和梗死。
脑梗死的病理变化可以根据病变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早期脑梗死可表现为水肿和血管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梗死区域内的细胞会发生变性和坏死。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情况。
脑出血的病理学特征是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其周围的脑组织受到挤压和压迫。
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血肿的大小和位置来评估。
脑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血管畸形,其病理特征是脑动脉的局部扩张和薄弱。
脑动脉瘤的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理变化与脑出血相似。
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中某些区域或细胞群的功能和结构的进行性改变。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蛋白质病理学
中华 神经 科 杂 志 20 02年 6月第 3 5卷 第 3期 C i JN uo,ue2X 、I , J hn erlJn () ! 2. l 【 _
.
综 述 .
神 经 系统 变 性 疾 病 的 蛋 白质 病 理 学
朱 明 伟 王 鲁 宁
于 神 经 元 的 胞 体一 索 区 , A 则 常 位 于 胞 体 一 突 区 = 另 轴 而 D 树 外 , 克 病 的新 皮 层 可 见 不 同 程 度 的 胶 质 细 胞 t 皮 a u阳 性 丝 状 包 涵 体 。 3 进 行 性 核 上 性 麻 痹 ( rg s  ̄ pmu l r a y P P : . por sr s e ce l , S ) e ie u aps P P病 理 组 织 学 特 点 是 中脑 黑 质 , 水 管 周 围 灰 质 以 及 基 底 S 导 节 等 皮 层 下 神 经 元 的 变 性 , a v s 色 可 显 示 皮 层 下 核 团 的 G la 染 l
经 原 纤 维 缠 结 但 有研 究 发 现 , 克 病 的 tl 阳 性 缠 结 多 位 皮 al
下 , 录后 的 t 转 a u发 生 磷 酸 化 修 饰 , 种 磷 酸 化 修 饰 有 利 于 这
稳 定 做 管 作 用 ! 但 过 磷 酸 化 则 可 导 致 神 经 组 织 内 各 种 类 型 的 细 胞 骨 架 变 形 、 集 , 而 丧 失 正 常 的 功 能 。 目前 研 聚 进 究 证 明 以 下 几 种 变性 疾 病 与 t a u蛋 白 的 异 常 聚 集 有 关 。 1 阿 尔茨 海 默 病 ( l e e dsae A : D的 组 织 学 特 . Az i r i s , D) A hm e 点 之 一是 海 马 , 嗅 皮 质 及 新 皮 层 内 大 量 神 经 原 纤 维 缠 结 内 ( ) N 则 根 据 其 形 态 特 征 , 为 三 种 类 型 : 1 神 经 元 N 。 分 () 胞 质 内经 典 的 N ; 2 出 现 在 神 经 毡 的 线 丝 结 构 ( ra ) () t ed ; h ( ) 与 老 年 斑 组 成 的 营 养 不 良性 轴 索 ( y r h e re 3参 ds o i n ui ) tp c t
神经系统病理学
临床及大体特点:
• 单发或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全身皮肤、神 经、内脏均可发生
• 来源于神经束膜的细胞成份 •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瘤病可恶变为恶性外周
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MPNST) • 大体:结节状,无包膜,可达排球大,可囊性 变、出血
( Parkinson Disease ,PD)
• 老年人多见,运动功能障碍,特征是肌肉僵直,起 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步态异常,随意运动缓慢; 转圈样震颤。
• 机制:中脑黑质和蓝斑多巴胺神经元减少 • 病因:未完全明确。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氧化应
激等。
肉眼:中脑的黑质和桥脑的蓝斑脱色。
正常
PD
• IDH-1突变型比野生型具有更长的生存期 • IDH-mutant且具有1p/19q双缺失型是少突胶质
细胞瘤的经典基因特征,比仅有IDH -1突变型 具有更好的预后
• 病理诊断规范(三部曲):弥漫性星形细胞 瘤, WHO II级, IDH1突变型, ATRX 丢失, p53 过表达 ;弥漫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WHO II级 , IDH1突变型, 1p/19q双缺失。
少突胶质细胞瘤,WHO III级 肿瘤常位于大脑半球白质靠近皮层,可导致癫痫发作。
镜下观察
• 均呈弥漫浸润生长,根据细胞形态分为星形细 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WHO II级
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
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 • 间质血管增生 • 假栅栏状坏死
少突胶质瘤,WHO II级
• 煎蛋样瘤细胞
• 鸡笼样血管
•
间质钙化
原发性 GBM
弥漫性星 形细胞瘤
变性——病理学考点
变性是指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形态改变,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1.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常时光镜下,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显著增多,称为脂肪沉积。
脂肪沉积常见于肝脏,也可发⽣在⼼、肾等器官。
造成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因素有: (1)进⼊肝的脂肪酸过多:如摄⼊脂肪过多或饥饿状态及糖尿病病⼈对糖的利⽤障碍时,储存脂肪分解加强,以脂肪酸形式通过⾎液进⼊肝脏,若超过肝细胞氧化利⽤和合成脂蛋⽩运输出去的能⼒时,合成的中性脂肪便在肝内堆积。
(2)脂肪酸氧化障碍:如缺氧、⽩喉外毒素中毒时,由于线粒体受损,影响了β氧化,导致ATP⽣成减少,使进⼊肝细胞的脂肪酸不能充分氧化,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3)脂蛋⽩合成障碍:肝内脂肪必须和蛋⽩质结合形成脂蛋⽩后才能运出肝脏;以供机体需要。
当合成脂蛋⽩的磷脂或组成磷脂成分的胆碱缺乏时,不能将脂肪运出肝脏,便在肝细胞内沉积;有毒物质如酒精、四氯化碳等可破坏粗⾯内质的结构或抑制酶的活性,使脂蛋⽩合成障碍,造成肝细胞内脂肪沉积。
2.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在组织或细胞内出现均匀⼀致、半透明状伊红染⾊物质,称为玻璃样变性,⼜称透明变性。
常见的玻璃样变性有3类。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常见于疤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纤维化的肾⼩球等。
病变处胶原纤维肿胀、融合,形成均匀⼀致的玻璃样物质。
⾁眼观呈灰⽩⾊、半透明、质坚韧。
(2)⾎管壁玻璃样变性。
常发⽣于⾼⾎压病的肾、脑、脾及视膜的细动脉。
主要是由于细动脉持续性痉挛,缺氧,⾎管内膜通透性增⾼,⾎浆蛋⽩透过内膜沉积于管壁所致。
病变使⾎管壁增厚,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甚⾄闭塞。
(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细胞质内出现圆形均质⽆结构红染物质。
如肾炎或其他疾病伴有⼤量蛋⽩尿时,蛋⽩质被肾近曲⼩管上⽪细胞吞饮,在细胞质内融合成玻璃样⼩滴;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质内也可出现圆形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嗜酸性变)。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
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泛指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术语,其特点是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结构的退行与变形。
这些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脑萎缩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旨在提高广大群众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一、病理学特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学特点是神经元退行和神经系统结构的变形,这些变化通常与细胞内或细胞外蛋白聚集、神经元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炎症等相关。
在老年痴呆症中,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会导致神经元和突触的破坏。
这种病理学变化与缺失的乙酰胆碱有关,该物质对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大脑的正常解剖架构会出现明显的退变,这种病理学特点表现为严重的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下降。
除此之外,阿尔茨海默病还可能导致神经元的死亡、神经纤维缠绕、神经元夹板和大脑皮层的萎缩。
帕金森病病理学表现为黑质神经元特异性损伤,引起运动失调和外伤性颤动。
在亨廷顿脑萎缩症中,突触后膜的磷脂酰肌醇-四酰酸信号通路,通常引起蛋白质异常聚集,不同于青壮年人肝酶代谢阳激素的磷酸化,这种异常通常导致迟缓的肌肉活动。
二、诊断方法早期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对疾病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寻找病人的家族病史和进行简单的认知测验通常是最初的筛查步骤。
如果病人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神经学评估,例如用于评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学和行为分析评估。
基因检测也越来越重要,因为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相关。
对于某些疾病,如亨廷顿脑萎缩症,大多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准确诊断。
其他潜在的诊断方法包括脑脊液分析和尿液测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评估用于确定特定神经变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存在和浓度。
三、预防和治疗目前,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很少。
然而,预防和关注早期症状可以显著减少疾病的发展和进展。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身体健康和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进行脑力训练,及时接受治疗相关疾病等。
2018版教材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3)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作者 : 贾建平 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第六节
多系统萎缩
神经病学 (第8版)
多系统萎缩
概 述
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椎体束征等;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MSA的年发病率约为3/10万,中国尚无完整的流
多系统萎缩
治 疗
曲司氯铵
2. 排尿功能障碍 奥昔布宁 托特罗定 美多芭 3. 帕金森综合征 帕罗西汀 双侧丘脑底核高频刺激 4. 其他:肌张力障碍可选用肉毒杆菌毒素
神经病学 (第8版)
多系统萎缩
预 后
预后多数不良 从首发症状进展到合并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平均时间为2年(1~10年)
从发病到需要协助行走、轮椅、卧床不起和死亡的平均间隔时间各自为3、5、8和9年
行病学资料。
神经病学 (第8版)
多系统萎缩
病因和发病机制
MSA 病因不清 MSA患者很少有家族史 α -突触核蛋白基因rs11931074、rs3857059和rs3822086位点多态性 可增加MSA患病风险 其他候选基因包括:Tau蛋白基因(MAPT)、Parkin基因等
神经病学 (第8版)
多数对左旋多巴(L-dopa)治疗反应不佳;1/3患者有效,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易出现异
动症(dyskinesias)等不良反应
神经病学 (第8版)
多系统萎缩
临床表现
3. 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MSA-C亚型的突出症状 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下肢表现为突出
神经系统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复习资料
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基本病变1.急性损伤性病变急性缺血、缺氧和感染可引起神经元坏死,呈固缩、胞体缩小变形、胞质尼氏小体消失。
HE染色胞质呈深伊红色,故称为红色神经元,继而出现核溶解、核消失,有时仅见死亡细胞的轮廓或痕迹,称为鬼影细胞。
2.亚急性或慢性神经元损伤(变性)单纯性神经元萎缩多见于缓慢进展、病程较长的变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神经元呈慢性进行性变性和死亡。
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消失,无炎症反应。
病变早期此类神经元缺失很难被察觉,晚期,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则提示该处曾经有神经元存在。
病变常选择性累及一个和多个功能相关的系统。
上游神经元变性、坏死,使下游神经元缺乏经突触传入的讯号而处于被“剥夺”的孤立状态,终致该下游神经元变性、萎缩,该现象称为神经元的跨突触变性。
3.中央尼氏小体溶解与轴突反应轴突损伤、病毒感染、缺氧、B族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可导致神经元胞体变圆,核边置,核仁体积增大。
尼氏小体消失,仅在包膜下有少量残留,胞质呈苍白均质状染色,此种改变称为中央尼氏小体溶解。
此改变乃由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所致,由于游离核糖体使神经元蛋白质合成代谢大大增强,因此在早期病变可逆,具有代偿意义;如果病变长期存在,则可导致神经元死亡。
轴索损伤时在神经元出现中央尼氏小体溶解的同时,轴突也出一系列变化(以往通常称为Waller变性),包括:①远端和部分近端轴索断裂、崩解、被吞噬消化,近端轴突再生并向远端延伸;②髓鞘崩解脱失,游离出脂质和中性脂肪,呈苏丹III 染色阳性;③细胞增生反应,吞噬细胞增生吞噬崩解产物,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包绕再生皱缩,完成髓鞘化过程,轴突损伤修复,神经元胞体的中央尼氏小体溶解随之消失。
4.包涵体形成a)脂褐素:神经元胞质中出现脂褐素包涵体多见于老年人。
有时这种包涵体可占据神经元胞体的绝大部分。
与全身其他部位一样,脂褐素源于溶酶体的残体。
b)病毒性包涵体:可出现于神经元胞质内(如狂犬病的Negri小体),也可同时出现于核内和胞质内(巨细胞病毒,Owl-eyes鹰眼),在所有的病毒性包涵体中,只有Negri小体具有诊断价值。
蛋白质病理学及其与疾病的关联
蛋白质病理学及其与疾病的关联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人体内的所有生物化学过程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它们包括酶、激素、抗体、运输蛋白等,是细胞和组织的主要结构成分。
然而,当蛋白质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时,它们便会成为疾病的根源。
这个领域被称为蛋白质病理学。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病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与疾病的关联。
一、蛋白质病理学的定义蛋白质病理学是一门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进展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研究蛋白质异常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的失败,并开发新的蛋白质疗法。
这个领域已经成为许多重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关键研究领域。
二、蛋白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蛋白质病理学中,有很多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用来探索蛋白质异常。
其中一些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学和蛋白质工程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分析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以及确定蛋白质是否存在异常。
和其他关联学科一样,还有计算机模拟和大数据分析方法。
除了分析蛋白质外,研究人员也需要探究这些异常如何影响生物学系统。
他们需要研究代谢通路、信号传导、基因调控等方面。
最后,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新的药物或疗法。
三、蛋白质异常与疾病的关联在蛋白质病理学中,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异常与疾病之间具有关联。
这些异常可以是蛋白质结构上的改变或蛋白质功能上的缺失。
在这个部分,我们会探讨三个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异常,为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化症做代表。
1. 癌症癌症是由于机体染色体突变和蛋白质异常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遗传物质重组后异质性的疾病。
在癌症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癌症相关的异常蛋白质。
例如,许多基因突变导致了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如RAS蛋白质、肿瘤抑制基因蛋白和P53蛋白质。
其他研究还发现,有一些延迟的蛋白质异常,如卵巢癌抗原和PSA,是肿瘤标志物,因此可以作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2. 心血管疾病蛋白质异常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蛋白质折叠错误和细胞病理学
蛋白质折叠错误和细胞病理学蛋白质是细胞中功能最为复杂和多样的分子。
它们广泛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代谢、结构和运动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每一种蛋白质的功能都是由其特定的三维结构所决定的。
这个结构的正确性,取决于蛋白质分子中的每一个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它们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折叠,以获得正确的三维结构。
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个过程并非完美无缺,如果蛋白质分子折叠错误,会导致一系列的细胞病理学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蛋白质折叠错误与细胞病理学的关系。
蛋白质折叠错误的分类蛋白质折叠错误(protein misfolding)是指蛋白质分子折叠产生错误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三类:1、聚集体形成错误(aggregation misfolding);2、转型错误(misfolding due to conformational change)和3、创伤性缺失(misfolding caused by cysteine mutations)。
聚集体形成错误是指蛋白质落单子链的折叠错误导致其形成多聚体聚集体。
这类错误通常会妨碍细胞中巨噬细胞、例如脑部和心脏中的神经元、肝脏和肾脏中的细胞等。
此外,多聚体聚集体条件下,其分解或清除无法自然完成,最终会引起形成布满锈色斑点的沉积物,如β淀粉样蛋白质样斑点(AB plaques)和τ蛋白质的缠结蛋白(tau protein tangles)。
转型错误是指蛋白质的状态发生转换,导致正确的结构不能得到形成,从而形成错误的结构。
这类错误通常会导致各种神经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淀粉样内皮细胞病(amyloidosis)等。
创伤性缺失是指蛋白质中含有半胱氨酸(cysteine)氨基酸的部位发生变化,导致蛋白的生物活性也随之发生改变。
如β-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其基因中的一个氨基酸被替换成不同的氨基酸,导致红细胞的蛋白质变形,从而引起细胞的病理学变化。
lewy小体名词解释
lewy小体名词解释Lewy小体是一种神经病理学上的特征,主要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它是由于蛋白质异常聚集而形成的细小球状结构,主要富集在神经元细胞质内。
Lewy小体最早被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因此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也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此外,Lewy小体也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被观察到,如多系统萎缩、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症和某些认知障碍性疾病。
Lewy小体主要由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异常聚集形成。
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神经元质膜相关蛋白,参与调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功能。
当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时,会形成Lewy小体。
这种异常聚集可能与蛋白质的异常折叠、磷酸化状态的改变以及细胞内废物清除系统的紊乱有关。
Lewy小体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主要出现在黑质区域,这是一种控制运动的脑区。
它的存在与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密切相关,如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等。
此外,Lewy小体还被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其他脑区,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脑干。
除了帕金森病外,Lewy小体还在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被发现。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与Lewy小体的形成和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有关。
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症也与Lewy小体的形成有关,它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
此外,某些认知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相关性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也与Lewy小体的存在有关。
总的来说,Lewy小体是一种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由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形成。
它在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被观察到,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对于研究和诊断这些疾病,Lewy小体的存在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