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想象和感受山中的美景和友情的温暖。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山中访友》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词汇学习: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写作练习: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山中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4.2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记忆和表达能力。

4.3 生词学习教师解释和示范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通过练习和造句,巩固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4.4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主题。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作业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互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山中访友》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山水诗、山水散文等。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2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2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精选2篇(一)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教学目的:1、会认2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感情。

4、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沉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1、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瀑布、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3、作者访问了山中的哪些朋友?用“”画出。

4、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沉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参考(7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参考(7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参考(7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1班级:七(4)班授课时间:20__.10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最近忙吗?想轻松轻松吗?今天老师要到大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顺便去拜访我的几个老朋友,你们想跟着我去吗?出发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引导学生第一次质疑)我先不告诉你,随我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

二、师生互动:1、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大山,去会一会我的朋友吧!并用你手中的笔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并且把这些朋友一一找出来,作上记号)2、现在请你说一说你都见到了我的哪几位朋友?(师相机板书)3、请同学们在用心的与这些朋友交流一下,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找一个或几个知心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4、想必同学们和你的知心朋友交流好了吧。

现在就把你的知心朋友介绍给大家吧!(同学们一一介绍)5、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这些朋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你们觉得这些“朋友”可爱吗?为什么?那我们与这么多“可爱的朋友”欢聚一堂,你们高兴吗?(让学生谈感受、体会)三、课后拓展:1、师述:同学们,你们别只顾着自己玩了,可别忘了我们的客人!我想坐在旁边的老师们一定也想想我们一样到山中去玩一玩,去领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你们说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充当某一处景物,老师们到山中游玩,当游客来到你们面前时,你们就用心向他们做自我介绍,看谁把游客牢牢的吸引住。

(事先准备几个写有景物名称的卡片,如古桥、瀑布、小溪、菊花……还准备几个空白卡片,让学生自选景物)2、小组长选卡片——景物。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学习生字词,加强词汇积累。

4. 通过对课文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2. 生字词学习3. 课文分析与讨论4. 写作技巧指导5. 课后作业布置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3. 分析课文,深入探讨4. 学习生字词,加强词汇积累5. 写作技巧指导与练习6. 总结与拓展2.2 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3.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2.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3.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4. 写作练习纸。

4.2 教学材料1. 课文《山中访友》原文。

2. 生字词学习资料。

3. 写作练习题目。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展示。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5.2 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与讨论。

2. 课后作业批改与反馈。

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第六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6.1 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2.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完成课文朗读与理解,生字词学习;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分析与讨论,写作技巧指导。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掌握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想象和感受山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生字词和难点句子的掌握。

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句式的应用。

2.2 教学难点:一些生字词和难点句子的理解。

如何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想象和感受山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课文文本。

生字词和难点句子的解释。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光线充足。

学生座位安排合理,便于讨论和互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山中的美景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对山中景色的感受和体验。

4.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4.3 理解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解释和帮助学生理解。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朗读作业: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尽量达到流利和有感情的要求。

5.2 写作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山中经历的作文,可以参考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第六章:课文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6.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或难点句子,进行研究和讨论。

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展示在黑板上或通过朗读来展示。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学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精选《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 生字词学习:认读“访、友”等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 课文理解: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句子。

2.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朋友的了解。

2. 简介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分析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 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巩固生字词。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四章:课后作业一、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 家庭作业:写字练习,巩固生字词。

二、作业要求1. 正确、规范地完成作业。

2. 家长签字确认。

第五章:教学评价一、评价内容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交流、朗读表现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字迹、正确率、家长签字等。

二、评价方法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三、评价周期1. 每节课课后进行评价。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从文中提炼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课文中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描绘的山中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中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辅导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4. 分析课文: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中描绘的山中世界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山中景色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短文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中短文写作的思路、语言表达和文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描写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4. 练习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描写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的感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短文写作,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这散文幅短小而叙事简略,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

文章记述了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回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语言,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4、课时安排:本文属于自主阅读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5、媒体设计:本文是一美文,可向学生创设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优美图片。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美轮美奂的画面。

二、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采用“谈——读——赏——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交际水平。

学生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

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说教学程序:(一)、欣赏图片,畅谈感想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山中的美景图。

请学生欣赏,谈谈所见所想。

随之老师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山中访友》,走进山林,走进山涧,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童话般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

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有利于熏陶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六班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六班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教案1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

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纳联想和想象,给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

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六班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知识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育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情感。

(情感目标)4.学习运用比方、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美妙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学生】六班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化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表达的感情。

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仿照,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山中访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课文的朗读和表达练习。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2.1 课前准备1. 课文原文的打印或准备电子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

3. 准备黑板和粉笔。

2.2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

3.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和课文背景的信息。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方法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山中的朋友有什么期待,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和语音错误。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朗读的趣味性。

3.3 理解课文1. 学生自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

3.4 观察和描述1. 教师展示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3.5 小结与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家长签字,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记录学生的发言和表现。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评价,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与朋友分享快乐、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描写。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山中访友》。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山中访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访友?为什么要在山中访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①课文讲述了作者在山上访友的哪些景点?②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点的?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访问朋友的场景。

(2)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生字词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组织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参考5篇

《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参考5篇

《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参考5篇,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山中访友》语文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感受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修辞手法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或用小黑板抄课文重点句子123,抄生字词;录音机和课文录音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

暑假有没有到什么风景名胜去旅游啊?或者到了远方的亲戚朋友家去玩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山中访友》(板书),喜欢吗?二、听课文录音(或范读),出示生字词,生读,正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题目叫《山中访友》,访,用课文的词来理解,——访问,拜访。

自已找近义词,——探访。

友,当然指的是朋友。

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呢?浏览课文,填表:我们首先拜访了( ),然后走进(),访问了()()和();接着,我们在山中又热切地与()()()()()()打招呼。

2.我们访问好朋友,带着怎样的心情?——好心情。

除了看到好朋友,好风景,作者的.好心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出示(或板书):()落花——()落叶——()石头——()雷雨,(填上一个动词)于是告别的时候,作者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四、细读课文,欣赏体味:(过渡语)如此的好风景,不要那么快地离开吧,让我们回过头去重游一遍。

这一回,可要多长个心眼,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耐心记忆。

1.细读第三自然段,第一个拜访的是谁?——老桥。

“拜访”与“访问”有什么不同?——还有带着恭敬的心情。

2.老桥为什么让我恭敬?——德高望重。

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为什么说老桥德高望重?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

划出“站、渡、弓、俯身、凝望”等动词。

3.有感情朗读这段:体味老桥默默无闻服务大众、恒久不变的情怀,读出缓慢、平静的语气,以及恭敬的心情。

反复引读: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4.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⑴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⑴(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三、探究1、赏析交流: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

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⑴交流: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⑴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体验反思: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那些“老友”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筛选和整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珍惜友谊,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筛选和整合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学习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词汇积累。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1)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简说】《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

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

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

感悟意蕴美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

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

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

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

“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一、检复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以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导入,直截了当,具体可操作,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就有目标性了。

二、细读品悟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相机出示: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⑶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

)⑷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指着句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想象、推理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通过对山中访友的描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友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 生字词卡片。

4. 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山中世界。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2.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作者在山中的所思所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教学难点2.1理解作者在山中的所思所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山行》一诗,体会诗中对山的赞美之情。

2.提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去山中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呢?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山中访友》,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朗读与感悟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山中的所思所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作者的所思所感。

2.提问:你们在山中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可以分享一下吗?二、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三、写作训练1.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课后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写作训练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一【设计理念】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ng)唱和(h)蕴(yn)含奥(o)秘栀(zhī)子花宁(nng)静犬吠(fi)湛(zhn)蓝衬(chn)托仪(y)式凝(nng)望树冠(guān)吟(yn)咏恩(ēn)泽(z)短暂(zn)旋(xun)转(zhun)津津(jīn)乐道雄(xing)浑(hn)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

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⑴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⑴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

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⑸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自学提纲:(课件)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

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

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讨论后明确: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

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

“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

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

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古桥大树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山泉溪流……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1、导入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感知*大体内容重点内容重点分析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憔悴玄奥禅心唱和德高望重返老还童津津乐道3、通读课文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