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源选择原则及思路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咱来说说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要求哈。
一、水源选择方面。
1. 可靠性得强。
这水源得比较稳定,不能今天有明天没的。
比如说不能选那种只在雨季才有水,旱季就干巴得一滴水都不剩的小水洼。
像那种有稳定地下水补给的泉眼或者深层地下水就比较靠谱,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朋友,一直都在那儿,不会突然玩消失。
2. 水量要够。
应急的时候那可是要满足城市里好多人的用水需求呢。
不能说选个小水源,到时候就够给几户人家用的。
至少得能撑到正常水源恢复供应的时间。
要是城市里有个百八十万人,那这应急备用水源得能像个大水缸一样,能盛下足够这么多人吃喝拉撒、洗澡洗衣服的水。
3. 水质要好。
咱可不能弄个脏水来当应急水源。
那水喝了会生病的。
得达到基本的饮用水标准,不能有太多的污染物、病菌啥的。
要是水源里全是泥沙、化学污染物或者小虫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像我们做饭,得用干净的水,不能用污水,不然饭都没法吃了。
二、设施建设方面。
1. 保护设施要到位。
得给应急水源盖个“保护罩”。
比如在水源地周围设个围栏,防止人和动物随便进去捣乱。
就像保护宝贝一样,不能让别人随便乱摸乱碰。
而且还得防止污染物进去,像在周围设置缓冲区,不让工厂污水或者垃圾靠近。
2. 取水设施要方便又耐用。
取水的设备得好使。
不能到时候要用的时候,抽水机抽不上来水,那就傻眼了。
而且这设备得耐用,不能用一次就坏了。
就像我们家里的水龙头,得一拧就出水,还不能老是漏水或者坏掉。
3. 输送管道要靠谱。
从应急水源到城市里的输送管道得牢固。
不能是那种容易破裂或者被压坏的管道。
要是管道在半路上坏了,水就流不到城市里了。
这管道就像血管一样,得把水顺利地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三、管理方面。
1. 监测要及时准确。
得时刻盯着应急水源的情况。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要随时知道水源的水量、水质有没有变化。
要是水质突然变差了,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不能等到水都臭了才发现有问题。
2. 维护要有计划。
定期对水源地的设施进行维护。
城市备用水水源地建设要求及思路
城市备用水水源地建设要求及思路目录引言 (3)1 背景简介 (3)2 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 (4)3 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思路 (5)3.1 地表水源型 (5)3.2 地下水源型 (5)3.3 外调水源型 (6)3.4 非常规水源型 (6)3.4.1 再生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 (7)3.4.2海水淡化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7)3.4.3雨洪资源化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7)3.4.4 矿井疏干水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8)3.5 区域联网供水型 (8)4 结语 (8)引言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是解决城市供水风险的重要手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在概述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几点要求,并分别阐释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外调水水源、非常规水水源、区域联网供水等各类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思路,对完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1 背景简介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是城市抵御突发性污染事件、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最有效的措施,是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降低供水风险、保障特殊时期供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手段。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抗旱规划》(国函〔2011〕41号)明确提出,对于缺少饮用水备用水源或水源单一的城市,应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时间要求,即针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
2015年,按照推进相关规划“多规合一”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
截至2010年,我国有近一半城市存在缺水状况,40%左右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超过一半城市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另有部分城市虽建立了应急备用水源,但因缺水而实质上已不再具备相应功能。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目前全国各城市均已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但由于各地水源类型存在差异,因此亟须在厘清现状的基础上,对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出整体要求和思路,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55、选择水源应遵循哪些原则
选择水源应遵循哪些原则
为满足水泥厂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给水水源的选择,应根据水资源勘察资料和总体规划的要求,优先选用自备水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水资源应丰富可靠,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的用水量要求。
(2)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应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3)应优先选用水质不需净化处理,或只需简易净化处理的水源。
(4)有条件时,可与农业、水利、邻近城镇和工业企业协作,综合利用水资源。
(5)水源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应安全、经济、便于施工、管理和维护。
水源选择——精选推荐
水源选择5.1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水源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源水量丰沛可靠,用地表水作水源时,枯水期流量的保证率不应低于90%,以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取水量应小于地下水可开采量.(2)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3)水源选择应考虑安全,经济和便于水源保护等因素.(4)当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可满足要求时,宜优先采用地下水和泉水水源.5.2地表水水源(1)渭河水源项目区南有渭河,区内没有河流经过.渭河距项目区较远,常年有径流,但渭河河水含沙量大,若作为本工程饮用水水源,不但输水距离相对较长,投资较大,而且水质的后续处理难度很大.(2)冯家山水库开渠水源宝鸡市冯家山水库干渠穿项目区而过,若选用宝鸡市冯家山水库干渠水源作为主水源,水质经净化处理后作为供水水源.建净化设施一套,元机井设施,利用蓄水池调蓄工程,经二次加压后,铺设供水管网至项目区各村,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但由于冯干渠水源主要用于灌溉,受时令季节限制,不能全天候供水,加上干渠沿线多为明渠,垃圾入渠现象严重且不确定因素较多,给后续水处理工艺的选定带来很大难度.5.3地下水源评价根据《陈仓区水资源调查评估报告》(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评审鉴定通过),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分为浅层潜水和承压水两种,均为松散岩层孔隙水类型.考虑到浅层地下水(潜水)易逐级污染,且水位易受降雨入渗、灌溉回归、地下径流、侧向补给及地面蒸发、侧向排泄、人为开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拟选用深层承压水作为供水水源。
5.3.1项目区机井利用情况项目区选定在渭北塬区,区内土地肥沃,耕性良好,由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报告资料分析:W平均=413.60万m3/年(不计补给量),W已开采=119.87m3/年,开发利用程度仅30%,区内以机井密度P=n/F(平方公里机井眼数)计算,P=11/8.5=1.29眼/km2,,参照机井密度参考标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5.3.2成井资料分析根据地下水工作队对周塬区已成的坡子村(2007年7月建成)、杜赵村(2006年8月建成)、育才公司三分厂8号机井(2006年8月建成)电测数据统计分析,项目区含水层以砂砾卵石层和中细砂层为主,砂砾岩层占60%左右,质地纯净,透水性好,水量丰富,水位变化较稳定,单井涌水量平均大于20m2/h,水位埋均深30-40m,属中等富水区。
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的水源选择方法
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的水源选择方法一、引言城市供水系统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居民的生活、工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水源的选择是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供水的可靠性、水质的安全性以及供水成本的控制。
本文将探讨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的水源选择方法,以期为城市供水系统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水源选择的基本原则在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水源选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可靠性原则:水源的选择应保证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
水源应具备足够的水量和稳定的水质,以应对突发情况和水源污染的风险。
2. 环境友好原则:水源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破坏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应优先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水源,如地下水、雨水等。
3. 经济合理原则:水源的选择应考虑供水成本和投资回报,以确保供水系统的经济可行性。
应综合考虑水源的开发、运输、处理等成本,选择成本较低且可持续的水源。
三、水源选择的方法在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水源选择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 地下水资源评估: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较好的水质。
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估,可以确定地下水的储量、水质和可开采量,从而判断地下水是否适合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水源。
2. 表面水资源评估:表面水是城市供水系统的另一种重要水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通过表面水资源评估,可以确定表面水的水量、水质和可利用性,从而判断表面水是否适合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水源。
3. 雨水资源评估:雨水是一种可再生的水源,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减少对传统水源的依赖,降低供水成本。
通过雨水资源评估,可以确定城市降雨量和雨水的可收集性,从而判断雨水是否适合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水源。
4. 水质评估:水源的水质是城市供水系统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水质评估,可以确定水源的水质状况和水质变化趋势,从而判断水源的适用性和水质安全性。
现代城市供水水源规划
现代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工业生产过程和城镇居民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全部淡水引取来源,称为城市用水水源,简称城市水源。
城市水源规划是对寻找与选择城市水源,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城市水资源,做出全面妥善的安排,并保证城市用水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水源规划应在地区(流域)水资源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遵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综合考虑天然淡水、雨水、海水和城市污水再生水水源开发。
在制定规划期限的城市总取水量时,要充分考虑科技进步,污水和节水工艺的普遍采用,供水系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节水意识不断增强的必然趋势。
城市总取水量应是有节制的增加,并且终会有一个平稳甚或下降的趋势,切不可过高估量。
城市水源规划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影响到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问题。
城市水源规划作为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节水规划等相配合。
建国以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要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证水资源能够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利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地开发并不丰富的淡水资源,而必须考虑水资源本身的潜在能力,即必须“量水而行”。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必须知道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极限与高效利用。
面对当前的形势,必须扎实做好城市水源规划,确保城市未来用水的需要。
为保证城市各方面用水的需要,每个城市都应该具有自己的取水水源。
在确定水源时,一般要从可供水量的多少、水质的好坏、提取或采集的条件、水源地的保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做出最为适宜的规划,并尽可能地节约利用水资源。
一、城市水源选择1.城市水源的种类与特点狭义的城市给水水源一般是指清洁淡水,即传统意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城市给水水源的主要选择;广义的水源除了上面提到的清洁淡水外,还包括海水、微咸水、再生污水和暴雨洪水等。
城市备用水水源地建设要求及思路
城市备用水水源地建设要求及思路目录引言 (3)1 背景简介 (3)2 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 (4)3 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思路 (5)3.1 地表水源型 (5)3.2 地下水源型 (5)3.3 外调水源型 (6)3.4 非常规水源型 (6)3.4.1 再生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 (7)3.4.2海水淡化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7)3.4.3雨洪资源化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7)3.4.4 矿井疏干水型备用水源地建设 (8)3.5 区域联网供水型 (8)4 结语 (8)引言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是解决城市供水风险的重要手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在概述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几点要求,并分别阐释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外调水水源、非常规水水源、区域联网供水等各类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思路,对完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1 背景简介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是城市抵御突发性污染事件、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最有效的措施,是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降低供水风险、保障特殊时期供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手段。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抗旱规划》(国函〔2011〕41号)明确提出,对于缺少饮用水备用水源或水源单一的城市,应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时间要求,即针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
2015年,按照推进相关规划“多规合一”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
截至2010年,我国有近一半城市存在缺水状况,40%左右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超过一半城市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另有部分城市虽建立了应急备用水源,但因缺水而实质上已不再具备相应功能。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目前全国各城市均已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但由于各地水源类型存在差异,因此亟须在厘清现状的基础上,对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出整体要求和思路,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水源选择原则
水源选择原则一、水源选择原则的重要性水源选择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呢,就像咱们找房子得找个合适的地方住一样。
水源选不好,那可会给我们带来一堆麻烦事儿。
水是生命之源呀,咱们每天喝水、用水都离不开它。
如果水源被污染了,那喝到肚子里可就会让我们生病,就像小虫子在肚子里捣乱一样难受。
而且要是用了不好的水来洗衣服,衣服可能都洗不干净,还会有一股怪味儿呢。
二、水源选择的基本原则1. 水量充足水源得有足够的量才行。
就好比我们家里人多的时候,水少了可不够用。
如果选择的水源水量很小,可能没一会儿就没水了,那我们洗澡洗一半没水了可咋整?或者农田灌溉的时候,水不够,庄稼就长不好啦。
所以,充足的水量是很关键的。
2. 水质良好这水质可是重中之重。
清澈透明的水不一定就是好水哦。
水里不能有太多的杂质,像泥沙、树叶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多了肯定不好。
还有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像细菌、病毒、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要是在水里那可就糟了。
比如说铅这种重金属,如果在水里含量高了,喝了会影响我们的大脑发育,小朋友就会变得不聪明啦。
3. 便于取水水源再好,如果很难取到水那也白搭。
要是水源在很深很深的山谷里,我们每次取水都要翻山越岭,那可太累了。
就像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要是超市在特别远的地方,还不好走,我们肯定就不想去了。
所以,水源的位置要方便我们取水,比如离村子或者城镇比较近,有方便的道路可以到达。
4. 水源稳定水源不能今天有明天没有,要比较稳定。
比如说有些小的溪流,可能在旱季的时候就干涸了,那这样的水源就不太可靠。
我们得找那种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涝,都能持续有稳定水量的水源。
就像一个可靠的朋友,不管什么时候都在你身边。
5. 经济合理选择水源还得考虑经济成本呢。
如果要从很远的地方把水引过来,要花很多很多的钱修管道、建水坝,那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我们要在保证水源质量和水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花费比较少的水源。
就像我们买东西要性价比高一样,水源选择也要经济合理。
城市水源选择原则
1.xxxx原则:(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6)保证安全供水。
2.水厂厂址选择:(1)水厂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3)水厂周围应具有较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洗水的排出方便。
(4)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
(5)水厂选址要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留有余地。
(6)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
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水厂设在取水设施近旁;二是将水厂设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3.排水体制的优缺点: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设污水厂,所以投资省;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比直排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仍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其投资较大。
工厂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完全分流制,甚至要清浊分流,分质分流,有时需集中系统来分别排除不同种类的工业废水。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
4.污水处理设施选址要点:(1)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应与排水管道系统布置,以及水系规划统一考虑,充分考虑城市地形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场内。
(2)污水处理厂宜设在水体附近,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排入水体。
水源选择的原则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于选择水源,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以确保水质安全、可持续供应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介绍水源选择的原则,并从人类的视角出发,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叙述。
一、水质安全是首要原则选择水源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水质安全。
人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不含有有害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来源于无污染源的水源,如高山溪流、天然泉水等。
这些水源一般具有良好的水质,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直接饮用。
二、水量充足是保证供应的前提水源选择还要考虑水量充足的问题。
人类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需求巨大,因此选择一个水量充足的水源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包括地下水位、河流水位和降水量等,来评估水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确保水源能够长期满足需求。
三、保护水源生态环境是责任和义务水源选择要注重保护水源的生态环境。
水源的生态环境对于水质的稳定和水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水环境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水源,同时避免在水源周边进行过度开发和污染。
保护水源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维持水源的可持续性。
四、水源地的地理位置要方便实用水源的地理位置也是选择水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水源地应尽量靠近人口集中区,以减少长距离输送和损失。
此外,水源地应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以利于自然流动和供水。
地理位置的方便实用对于水源的选择和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水源选择需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水源选择还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
选择一个水源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接受度和可行性。
我们需要评估不同水源的成本效益和社会影响,并选择最合适的水源。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和决策的透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选择的水源得到广泛认可。
选择水源时我们需要遵循水质安全、水量充足、保护生态环境、地理位置方便实用以及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原则。
水源的具体条件
水源的具体条件
选择水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水量要充足,能够满足城镇或居民点的总用水需求,并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的发展。
其次,水质应良好,经过适当处理后应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标准。
对水源水质的特定要求包括大肠菌群数、臭和味以及化学物质含量等。
此外,水源应便于防护,有条件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地下水,地面水作为水源时应将取水点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同时,应考虑节约占地、节约投资、便于施工、节省劳力、保证供水安全、取水、输水、净水和污泥自流排除等方面的因素。
在选址过程中,还需要取得规划部门、水利部门、水文地质部门以及航运部门的同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给水系统中的水源选择与处理技术
给水系统中的水源选择与处理技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给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变得尤为重要。
水源的选择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对水质的改善和供水的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给水系统中的水源选择和处理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践。
一、水源选择在给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水源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源选择:地表水:地表水是从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中取水的方式。
由于地表水受到来自城市工业和农业排放的污染影响,因此对于地表水作为水源,在水处理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净化处理,确保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地下水:地下水是从井、井堰等地下水层中取水的方式。
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天然过滤功能,水质相对较为稳定。
因此,地下水常作为优先选择的水源。
但地下水的取水量需控制在可再生水量范围内,避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过度开采和污染。
中水再利用:中水是指经过一定处理后,可作为工业用水或景观用水的水源。
通过合理利用中水,不仅可以减轻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压力,还能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中水再利用技术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是确保给水水质达标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和搅拌等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浑浊物质。
其中,过滤技术是最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不同孔径的滤材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使水质变得清澈透明。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处理,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氯化物可以用于消毒,使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得到有效消灭。
此外,还可应用聚合铁盐、硫酸铝等药剂进行絮凝沉淀和除锈除磷等处理。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的活性代谢作用,对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例如,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化合物。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对水中的溶解性盐类、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进行截留,从而得到清洁的水。
城市供水卫生标准
城市供水卫生标准城市供水卫生标准一、水源水质1.水源选择:在选择水源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地下水或清洁的地表水。
如需使用河水、湖水等地面水,应确保其水质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水质标准。
2.水质监测: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监测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pH值、总硬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大肠菌群数等。
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水质标准。
二、水处理1.水处理工艺:根据水源水质的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宜的水处理工艺。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
2.水质消毒:使用氯、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确保杀灭水中的病毒和细菌。
同时,应定期检测余氯等消毒副产物,确保其浓度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3.水质深度处理:针对污染较重的水源,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膜过滤、臭氧氧化等步骤,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三、水压与水量1.水压要求:水压应稳定,且不低于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为确保供水安全,应设置水泵站等加压设施。
2.水量保证:根据城市规模和用水需求,合理规划供水水量。
确保在正常供水情况下,水量充足且稳定。
如遇到特殊情况(如爆管等),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四、水质检测1.检测机构:设立专门的水质检测机构,负责检测水质各项指标。
确保水质的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感官指标等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2.检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正常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水质检测。
如遇到特殊情况(如水源污染等),应增加检测频率,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
五、供水设施1.设施维护: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老旧的供水设施,应及时进行更新或改造。
2.储水设施:在供水设施中设置储水设施,以调节供水的流量和压力。
储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其内部清洁卫生。
六、应急供水1.应急预案:制定供水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供水问题。
给水水源选择与保护措施
给水xx给水xx的原则是什么?给水水源选择必须在对各种水源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掌握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一般情况下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符合城市规划及工业总体布局要求,取水点一般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2)水量可靠。
除满足当前的生产、生活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
地下水源的最大取水量不应大于其允许开采储量(补给量);河流的取水量应不大于河流枯水期的可取量。
(3)水质良好。
生活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关于水源水质的若干规定.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其他用水·应满足其工艺要求。
(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
可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各用水户,根据其需水要求的不同·分别采用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各自的水源;另一种是对各用水户的水源采用两种水源交替使用.在河流枯水期引地表水困难时或洪水期河水泥沙多得难以使用时.可改用抽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这种联合使用的供水方式,不仅可同时发挥各种资源的供水能力.而且可降低整个给水系统的投资·还可加强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5)优先选用地下水.如果采用单水源供水·则要优先考虑地下水。
不仅饮旯j水要优先选用地下水一在水质、水量能满足的工业企业的生产中也应首先考虑以地F水作为供水水源。
(6)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综合利用。
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资源.在水源的规划、设计以及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综合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相互关系.尽量做到一水多用。
我国某些沿海地区,河流和地下水受海水影响,淡水缺乏,此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海水作为某些工业给水水源;此外,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将有越来越多的河流实现径流调节,因此,水库水源的综合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水源选择。
某些沿海城市的潮汐河流,往往受到海水入侵,有时氯化物含量很高。
为了取集淡水,可采用“蓄淡避咸”措施,即当河水含盐量高时,取集水库水;含盐量低时,直接取用河水。
诸暨市饮用水水源地的若干探讨
水库底泥疏浚。适时进行水库底泥疏浚,防止沉积在库底的污染物中的营养盐释放而发生富营养化。
封库休渔。封库休渔,使得库中鱼体增大,比例趋向合理。提高对藻类的滤食,对遏止蓝藻水华起到一定作用。
加强库区旅游管理。旅游区的开发必须坚持开放与保护并重原则。要抓好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旅游开发规模及强度适当控制,防止超强度开发。
加强植被保护。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沿溪沿路风景林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严禁乱砍乱伐、毁林开垦等破坏林木资源的行为。
退耕还田与封山育林。对于一些植被覆盖率低或林相差的山体应进行封山育林,25度以上的坡跟地有选择地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坡耕地进行“坡改梯”等治理。
库岸湿地保护与禁止放牧。
5、矿山开采污染
陈蔡、石壁水库库区内有一些大理石矿、萤石矿、瓷土矿及长石矿,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水库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已停产。
6、工业污染
陈蔡水库库区内的企业基本上为轻纺加工企业,没有严重的水污染企业。石壁水库库区内的企业喷水织机比较多,以家庭经营为主,比较分散。这些织机产生的废水几大部分进入、技改、扩建水污染企业。对于现有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闭、停产、转产或搬迁,污染较轻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废水的排放,废水必须进行有效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石壁水库集雨区范围内127台喷水织机实施搬迁。
5、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
石壁水库位于诸暨市东南部,距市区33公里。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8.8平方公里,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2年开始蓄水,1964年竣工验收,1992年5月完成保坝扩建。
1996年,诸暨市人民政府根据诸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陈蔡水库、石壁水库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加以保护,2003年正式实施陈蔡水库引水工程,使两个水库的主要功能变成饮用水源。
给水系统中的水源选择与净化
给水系统中的水源选择与净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水系统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而在建设给水系统的过程中,水源选择和水质净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讨论给水系统中的水源选择与净化,以保证我们获得高质量的生活用水。
一、水源选择在选择给水系统的水源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可靠性: 水源的可靠性是指其持续供水的能力。
我们需要选择稳定可靠的水源,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用水的需求。
常见的水源包括自来水、地下水和河流水等。
2. 水源质量: 水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用水安全和健康。
我们应该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源,以减少水质处理的负担。
同时,在选择水源时,我们要考虑当地的环境状况,避免选择受到污染的水源。
3. 水源供给量: 水源供给量是指水源所能提供的水量。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用水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选择供应能力充足的水源。
二、水质净化无论选择了哪种水源,为了确保给水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水,我们都需要对水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
1. 滤水处理: 滤水是最常见的水质净化方法之一,通过将水通过滤料层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颗粒物、杂质和大部分细菌等。
2.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可以去除水中的异味、颜色和一些有机化合物等。
因此,在给水系统中常使用活性炭处理水质。
3. 消毒处理: 消毒是保证给水系统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病原体,确保用水的安全性。
4. 软化处理: 软化处理是针对硬水问题而进行的处理方式。
通过去除水中的镁、钙等金属离子,可以减少水垢的生成,延长给水设备的使用寿命。
5. 除盐处理: 除盐处理主要是用于海水淡化,将含盐水转化为淡水。
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海滨地区或资源匮乏地区。
通过以上净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给水系统的水质,保障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
结论在给水系统建设中,水源选择和水质净化是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们需要选择可靠、质量好、供给量充足的水源,并进行适当的水质净化处理,以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用水。
如何选择安全健康的政府规定的水源
如何选择安全健康的政府规定的水源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饮用水质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的自来水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饮用水源,但由于自来水管道老旧、水源污染等原因,自来水质量并不完全保证。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健康,选择一个安全健康的政府规定的水源也变得日益重要。
1. 了解当地水源首先,了解当地水源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搜索政府平台、咨询当地政府官方渠道等方式,了解所选水源是否是政府规定和监管的。
此外,在这个信息时代,可以通过搜索网上的用户评价,了解当地人们对于所选水源的评价。
在了解源头情况后,可以更好地考虑是否选择这个水源。
2. 考虑自来水质量其次,考虑自来水质量,了解自来水是否达到当地的政府标准。
政府标准通常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也可以通过官方机构查询。
从水质量指标上,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指标。
PH值:PH值是水的酸碱度的指示,正常自来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测量PH值可以使用PH试纸或者是数字式PH计。
余氯:余氯是使自来水可以杀死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有效成分。
根据国家标准,自来水中的余氯应在0.5~1.0mg/L之间。
3. 邻居的水源选择此外,可以考虑邻居们所选择的水源。
邻居们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他们的选择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水源质量和特点。
如果邻居们都使用一个水源,那么可以考虑选择同一个水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水源的特点。
4. 自来水过滤器最后,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可以考虑安装一个自来水过滤器。
自来水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机械污染物、腥味、异味、余氯等有害物质。
市面上的自来水过滤器种类繁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过滤器。
综上所述,选择安全健康的政府规定的水源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了解当地水源、考虑自来水质量、邻居的水源选择以及安装自来水过滤器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水源。
城市水源选择原则及思路
城市水源选择
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影响到城市总体布局和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应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踏勘,结合有关自然条件、水资源勘测、水质监测、水资源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远近期发展规模等进行分析、研究。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符合以下原则: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取水、净水、输
配水)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如当地的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地形、人防、卫生、施工等方面条件。
6)水源选择应考虑防护和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7)保证安全供水。
城市水源规划的思路
1)加强区域范围内的供水研究,考虑给水与排水的统一性。
2)重视对水资源的可靠性进行详细勘察和综合评价。
3)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作用。
4)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必须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5)应考虑对有限制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6)认真分析城市缺水原因,考虑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通过自身解决缺水问题。
7)城市水源规划应有长远考虑。
如何选择健康的水源
如何选择健康的水源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如何选择健康的水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不仅能够滋润我们的身体,还能够净化我们周围的环境。
因此,如何选择健康的水源已经成为了我们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1、水处理工艺选择健康的水源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其处理工艺。
当我们选择自来水或是井水的时候,需要了解水的来源、水质检测结果以及净化和处理工艺。
一般情况下,城市自来水的水质检测比较严格,会有相关部门对水进行检测,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而井水的水质相对而言会差一些,首先需要对井水进行水质检测,并且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所使用的水质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并且安全可靠的。
2、饮用水瓶装水的选择饮用水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瓶装水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在选择瓶装水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看清瓶装水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尽量选择有公信力的品牌。
此外,需要留意瓶装水是否保存在避光、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下。
3、纯净水、直饮水和饮用机的选择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纯净水、直饮水和饮用机也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选择。
在选择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其处理工艺、产水量以及维护和清洁等问题。
在选择直饮水机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其拍品等级、净化技术、产水速度以及后期保养和维护。
此外,在购买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消费者在安装和使用的时候,是否会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4、尽量使用过滤器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使用过滤器成为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使用过滤器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其滤芯类型、处理能力和使用寿命等问题。
此外,需要注意维护和清理工作,以确保滤芯的清洁和性能。
5、选择可靠的品牌和售后服务在选择所有相关产品和设备时,我们需要留意选择品牌和售后服务。
选择一些有名的品牌和售后服务比较完善的公司,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品质量和性能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售后服务。
总之,选择健康的水源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
城市水源与给水水源选址
城市水源与给水水源选址
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资源,如:河流、湖泊、水库中的地表水,可逐年恢复的地下水。
1、给水水源种类
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两大类。
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和泉水。
一般具有水源良好,分布较广等特点。
但有水量较小,矿化度高等缺点,可以靠近用户就近开采,投资费用较省,但要控制开采量,防止过量开采发生地面沉降。
地表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海洋。
其一般水量较大,矿化及硬度低,但浑浊度大,易污染,开发的投资大,处理费用较高。
水源关系到人体健康,必须选用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保护的水源。
2、给水水源选址
(1)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
需要,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
(2)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
(3)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
区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防护。
(4)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
可多个水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源选择
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影响到城市总体布局和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应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踏勘,结合有关自然条件、水资源勘测、水质监测、水资源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远近期发展规模等进行分析、研究。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符合以下原则: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取水、净水、输
配水)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如当地的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地形、人防、卫生、施工等方面条件。
6)水源选择应考虑防护和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7)保证安全供水。
城市水源规划的思路
1)加强区域范围内的供水研究,考虑给水与排水的统一性。
2)重视对水资源的可靠性进行详细勘察和综合评价。
3)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作用。
4)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必须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5)应考虑对有限制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6)认真分析城市缺水原因,考虑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通过自身解决缺水问题。
7)城市水源规划应有长远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