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源选择原则及思路

城市水源选择原则及思路
城市水源选择原则及思路

城市水源选择

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影响到城市总体布局和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应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踏勘,结合有关自然条件、水资源勘测、水质监测、水资源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远近期发展规模等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符合以下原则: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取水、净水、输

配水)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如当地的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地形、人防、卫生、施工等方面条件。

6)水源选择应考虑防护和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7)保证安全供水。

城市水源规划的思路

1)加强区域范围内的供水研究,考虑给水与排水的统一性。

2)重视对水资源的可靠性进行详细勘察和综合评价。

3)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作用。

4)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必须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5)应考虑对有限制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6)认真分析城市缺水原因,考虑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通过自身解决缺水问题。

7)城市水源规划应有长远考虑。

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的社会属性: 1.社会共享性 2.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 自然属性: 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不可替代性 7.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 全取用水占比: 农用2/3 工业1/4 生活8% 水的分布: 97.47%咸水68.69%冰川30.06%地下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0.1*108km3,占淡水总量的30.4% 水文循环的概念: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相互转换的迁移的周期原理。 大(小)循环: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水质型缺水: 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2)水源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大、人均少 (2)夏秋多、冬青少 (3)南东多、西北少 (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资源分配不均。 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 水资源量的评价 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公式: (1)年降水量极值比Ka :min max a x x K =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 x C σ = v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与年降水量P 的比值: P E ÷=0γ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北方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道路绿化又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创建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选择原则 1、适地适树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长势旺盛且苗源有保障。 2、选择抗污染的树种 车辆排放的尾气和粉尘污染了道路两旁的空气,威胁着树木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气体传导,甚至造成叶片斑状坏死,所以应选择抗污染的树种。 3、选择耐瘠薄的树种 城市道路的立地条件和环境条件较为恶劣,要选择对酸、碱、旱、涝、沙性及坚硬土壤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 4、注重树种配置 树种选择要注意常绿树和落叶树相结合,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近远期绿化效果和冬夏景观与防护效果的需要。另外,彩色树种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如果配置和应用得当,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以上原则外,还应考虑树种的寿命、树形、病虫害、花期以及是否耐修剪和易于管理等因素。 二、备选绿化树种 1、抗污染树种 吸收二氧化硫的树种:臭椿、银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女贞、合欢、刺槐、国槐、紫穗槐、白蜡、夹竹桃、构树、白皮松、龙柏、悬铃木、广玉兰、杜仲、柽柳、垂柳、紫藤等。 吸收二氧化氮的树种:国槐、合欢、刺槐、银杏、桧柏、卫矛、龙柏、构树、夹竹桃、大叶黄杨等。 吸收氟化氢的树种:构树、榆树、白蜡、柽柳、臭椿、侧柏、杜松、国槐、刺槐、桧柏、紫藤、女贞、白玉兰、无花果、垂柳、杜仲等。 吸收氯气的树种:悬铃木、构树、广玉兰、龙柏、侧柏、大叶黄杨、女贞、夹竹桃、木槿、紫藤、无花果、樱花、柽柳、合欢、国槐、楝树、白蜡、杜仲、柳树、枸杞等。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发布时间:11-01-20 来源:点击量:1856 字段选择:大中小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指标、水质分级、标准限值、水质检验以及标准的监督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质(包括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分散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161 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铍卫生标准 GB11729 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级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为二级,其两极标准的限值见表1。 表1

3.3水质浓度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水源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GB5749规定,并取得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及主管部门批准。 4 标准的限值 4.1 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不应超过表1所规定的限值。 4.2 水源水中如含有表1中未列入的有害物质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 水质检验 5.1 水质检验方法按GB5750执行。铍的检验方法按GB8161执行。百菌清的检验方法按GB1729执行。 5.2 不得根据一次瞬时检测值使用本标准。 5.3 已使用的水源或选择水源时,至少每季度采样一次作全分析检验。 6 标准的监督执行 6.1 本标准由城乡规划、设计和生活饮用水供水等有关单位负责执行。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主管部门、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 6.2 各级公安、规划、卫生、环保、水利与航运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协同供水单位做好水源卫生防护区的保护工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水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广祥、江运通。 本标准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负责解释。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低坝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工艺设计体会 刘赟(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830002)近年来,以地表水作为水源的工程实例日趋增多,具体的取水构筑物方式也多种多样,本人在新疆高寒地区的河流上设计采用低坝斗槽组合式取水构筑物的工艺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同时提出在设计中值得进一步商榷的议题,希望通过本文与给排水专业同行共同探讨。 一、低坝式(固定坝)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即河流的特点 1、流量和水位变化的幅度很大,水位猛涨猛落,但洪水持续时间不长。在枯水期内流量很小,水层很浅。有时出现多股细流,甚至地面断流。暴雨之后,山洪暴发,洪水流量可为枯水流量的数十、数百倍或更大。 2、水质变化剧烈。枯水期水流清澈见底。暴雨后,水质骤然浑浊,含沙量大,漂浮物多。雨过天晴,水又复清澈。 3、河床常为砂、卵石或岩石。河床坡度陡比降大,洪水期流速大,推移质多,粒径大,有时甚至出现1米以上的大滚石。 4、北部某些山区河流潜冰(水内冰)期较长。 新疆某县城供水工程水源为电站的退水渠即总干渠,总干渠有以下特点:(1)水量:枯水期流量为3立方米/秒,丰水期9立方米/秒;(2)水位:取水段渠宽为6.0米,常年水位1.50米,枯水位0.5米,最高水位2.5米;(3)水质:非洪水期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值8.04(国标6.5-8.5),总硬度144.50mg/L(国标450 mg/L),氟化物0.47 mg/L (国标1.0 mg/L),氯化物3.6 mg/L(国标250 mg/L),硫酸盐61 mg/L(国标250 mg/L),大肠菌群5个/L(国标3个/L),由以上水质化验报告可以看出,非洪水季节的水质除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水质指标均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控制指标,该 由上表可知,该水源最高含沙量发生在6月份,浊度较高,含沙量为2020毫克/升,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该水源流量和水位变化的幅度较大,水质变化较为剧烈,采用低坝式(固定坝)取水方式较为合理。 二、工艺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城市道路植物选择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因此道路绿化越来越被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也逐渐增多,便形成了各种与道路相关的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1、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应考虑交通安全,有效地协助组织人流的集散,同时发挥道路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滨河路、海路、林荫道等。通过道路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同时也避免了司机的驾车疲劳,提高安全。 1.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通过绿地连续性种植或树木高度位置的变化来预示或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引导司机安全操作;根据树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冲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叉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1.2、分车绿带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l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高度不超过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如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防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观花或观叶孤立树、花径、岩石小品等各种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北方宿根花卉丰富,如菊花类、鸢尾类等;孔雀草、波斯菊、二月兰等可点缀草地。还有些秋色叶树种如紫叶李、银杏、紫叶小壁、栾树、五角枫、黄栌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绿带上。这里需要提到得是我们无论以何种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202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选择的原则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选择的原则工程做好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优质水源优先用于饮用, 厂址的选择 (!)水厂厂址的选择应符合镇(乡)村总体规划,并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确定: 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与内涝威胁,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量,一般应靠近用水区,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满足水厂近远期布置需要,交通方便,靠近电源,施工、运行方便。 水厂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产构(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宜分别集中布置。 2〉生活区宜与生产区分开布置, 3〉分期建设时,近期、远期应协调。

4〉生产附属建筑物的面积及组成应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条件确定。 5〉加药间、消毒间应分别靠近投加点,并宜与其药剂仓库毗邻;消毒间及其仓库宜 设在水厂的下风处,并应与值班室、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滤料、管配件等堆料场地,应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与生产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30瓜,不应采用旱厕和渗 水厕所。 8〉水厂应考虑绿化,其占地面积应视规模、场地、经济条件确定。 9〉应根据需要设置通向构(建)筑物的简易道路,并应有雨水排放措施。 10〉水厂应设大门和围墙,围墙高度不宜小于2 11〉工艺宜根据高程竖向布置,减少占地和利用原来水压,减少二次提升。

生产构筑物和净水装置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力求流程通畅、能耗降低、土方平衡。2〉多组净水构筑物宜平行布置且配水均匀。3〉构筑物间距宜紧凑,但应满足施工、运行和检修的要求。0构筑物间宜设连接通道,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采用组合式布置。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1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园内水质监测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

1.水资源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 2.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是物质循环,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专递的作用。 3.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4.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5.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的时间。(T=Q(t)/q(t) Q(t)某一时刻水体中储存的水量、q(t)单位时间内水体中参与循环的水量) 6.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量变化量。 7. 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水土流失严重,河湖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 8.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河道功能退化,湖泊面积缩小。 9.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供水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供水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缺水地区仍有较大节水潜力、地区条件不同制约水资源的均衡发展、生活与工业用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10.中国水资源量概况: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分辨不均、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2010以后严重缺水。 11、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2.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 13.降水:作为水资源的收入项,决定着不同区域和时间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空间分布状态,制约着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与数量。(表征: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14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数理统计中用均方差与均值值比作为衡量系列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参数。Cv=σ/-x 15.河流径流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 16.河流径流的表征:流量Qt、径流总量Wt(Wt=-Qt·t)m3、径流模数M(M=Qt/F) m3/(s·km2)、径流深度Rt (Rt=Wt/1000F)mm、径流系数α(α=R(mm)/P(mm)) F-流域面积㎞2。 17.水面蒸发:主要反映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与当地的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冷湿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干燥、气温高的地方蒸发量大,高山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平原地区水面蒸发量大。 18.陆面蒸发:主要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发量的总和。 18.干旱指数γ表示某一特定地区的湿润和干旱程度。γ值大于1.0表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γ值越大,干旱程度越严重;反之气候就越湿润。 19.干旱值数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少,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一地区的水面蒸发量E0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γ=E0/P 20.地下水: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 21.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岩石的空隙,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 2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 23: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岩层要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24.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 25.地下水运动的特征:迟缓的流速、层流为主和局部紊流、非稳定,缓变流运动 26.地下水运动的规律: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 27.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周期性: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周期性特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表现出确定的特征,但由于影响因素复杂,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特征、区域性: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具有地域性,因此河流水文现象具有区域性特征。 28.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成因分析法:建立水文特征值与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 地理综合法:基于同样的地理条件河川径流特征相似性,用有资料地区预估无资料地区、 数理统计法:对多年水文特征值观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来预测水文形势。 29.经验频率曲线:频率计算公式:P=m/n+1×100%(m:等于及大于Xm的项数,n:系列的总项数)

特色小镇:区域产业集聚3.0

特色小镇:新常态下区域产业集聚3.0 盛明 毫无疑问,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现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正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关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认识特色小镇这种经济现象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作用,无论是对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本身,还是更好更快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位”,是区域产业集聚的3.0 现有关于特色小镇的讨论,有从投资项目及其产业化运作切入强调要通过拓展产业链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也有从“产城人”融合发展角度来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路径、形态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将特色小镇建设视作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等等,大都基于如何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这一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角度进行阐释,但对特色小镇这一经济现象的内涵、特征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很少论及。

其实,特色小镇在发达国家甚为常见,尤其是在欧美,特色小镇更是以其独特的产业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纵观许多闻名全球且以其强劲的持续发展能力而获得关注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成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的重要基础在于其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或者说,嵌入特定区域及其历史人文背景下的“产业生态位”是这些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的关键所在。产业生态位是包括产业生存、发展和演变的生态环境,它为产业演变发展提供各种所需要的资源要素,进而决定了产业的成长机制、组织形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进而又决定了区域产业的特色及其结构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换言之,正是产业生态位决定了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基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但从本质上说,则是顺应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演变、重构产业生态位、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各地以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块状经济视作区域产业集聚的 1.0,将传统特色产业在区域范围内按市场机制分工协作后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视作产业集聚的2.0,那么,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则是在原有传统产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摘要:本文从道路绿化的原则,树种的选择和植物的配置方式探讨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植物配置方式,供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Abstrac:It’s overviewed that in different roads planting has different principle, different trees to choice and plants collocation .This paper is about those which would be reference for majority of workers Key word:Road virescence,Plants collocation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 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风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感受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1、道路绿化的基本功能 1.1 交通组织及安全功能 绿化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等处绿化,分隔道路平面,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可以利用树木进行视线引导,在交通岛和道路最小半径或通视性较差、对行车安全不利的曲线外侧等处栽植树木作标志进行指示性诱导,在互通式立交的进、出匝道附近用树木作标志进行分、合流诱导,可使视线集中,有助于加强公路的轮廓、连续和方向性。另外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可阻挡对行车辆的眩光及防止汽车闯过中央分隔带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如何选择及培育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如何选择及培育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国家与地方有关特色小镇培育政策中,均对特色产业做出了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向做精、做强发展,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发展思维,促进以产立镇、以产带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坚持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三最”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 特色小镇要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最终实现产镇一体、协调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但特色小镇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单兵突进,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因此,确保某一产业在小镇中的独特及主导地位,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是激活小镇经济,促进小镇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经历科学选择、合理规划、核心培育,再到集群辐射,最终提升到产业品牌的发展路径。 产业选择——科学论证进行选择,重在尊重现实基础、尊重市场需求; 产业规划——把握产业发展战略,重在空间布局规划、分阶段发展目标; 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核心支撑,重在龙头企业的招商和培育、产业链的打造; 产业集群——强化产业辐射带动,重在围绕特色产业“补链补强”; 产业品牌——增强特色城镇竞争力,重在产业文化和整体形象。

水资源与取水工程知识点

1.全世界总贮水量约为1.39×10的十八次方m3,其中绝大部分为海水,约占总贮量的96 ﹪—97﹪,全世界淡水的总存贮量约为3.6×10的十六次方m3 2.在目前条件下,水资源一般是指存在于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量,主要包括河流、 湖泊和600m深度以内含水层中,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可以开发的水资源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泊、水库等;地下水主要指埋藏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土壤中的潜水和承压地下水。 3.影响水的运动与转换的主要作用因素是:阳关辐射、地球引力和人类活动。 4.自然界的水循环,按照循环过程涉及的范围可分为海路循环、海循环和陆循环。水气主 要由海面上升,经迁移到内陆、然后形成降水到地面、经地表汇流和地下汇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的,称为水的海陆循环。 5.影响区域水量平衡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流入量与流出量、地下水流 入量与流出量。 6.河流的干流及其各级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河流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一条发育完整 的河流,沿其径流流程可以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几个部分。 7.河流的基本特征可用河长、河流的比降、弯曲系数、河槽基本特征等参数来描述。 8.弯曲系数:河道的河长与河口至河源间直线距离的比值。弯曲系数也可用于反映某河段 的弯曲程度。 9.河流的溪线:河槽中沿流向各过水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也称为溪线。 10.河川径流的流量特征可用径流特征值表示:径流总量、径流流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 静流系数 11.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流域的气象条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人为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12.固体径流:河流流动过程中,挟带着水中的悬移质泥沙与沿河底滚动的推移质泥沙,这 些泥沙的运动又称为固体径流。悬移质泥沙:悬浮在水中,随着水流前进的泥沙;推移质泥沙:在水流的作用下,沿着河床滚动、滑动、跳跃前进。 13.地下水系指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松散土层或坚硬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隙等)中 的水。 14.地下水在地表下运动和贮藏的空间可分为两个带,即包气带和饱水带。在饱水带中,岩 土的所有空隙均被水所充满。 15.构成含水层所具备的条件:⑴要有地下水贮存和运动的空隙。⑵要有聚集和贮存地下水 的地质构造。⑶具有充足的地下水补给来源。 16.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大气直接相通,具有自由水面,无承压性,为无压水。2.潜水的 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同时,潜水通过包气带向大气层蒸发排泄,排泄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潜水以垂直补给与排泄为主。3.潜水的水量、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受气候影响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的特征。4.潜水较易受污染。 17.承压水的特征:1.无自由水面2.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一般只通过补给 区接受补给。承压水以水平补给与排泄为主3.承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比较稳定,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较小。4.承压水不易受污染,但一经污染,很难恢复。 18.人工开采水量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因素之一。 19.地下水按水层的埋藏状态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潜水水量较为丰富,是重要 的给水水源。 20.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转 化,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简介: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道路绿地又是联系城市其他类型绿地的纽带,是城市中点,线,面结合构成园林绿地系统时不可缺少的线要素.城市道路绿化的关键是植物配置优劣. ?关键字:植物配植,道路绿化,绿带 第一节、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1 适地适树、因地质宜 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易于成活、生长良好、抗病 虫害等优点,可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道路的功能。在进 行街道树选择时,要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 的相互关系。 2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 乡土树种经过自然演变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成 活,繁殖快,见效快,是道路绿化最好的选择,但仅采用 当地树种,难免有些单调,所以要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 来树种,以促进植物的多样性,丰富道路景观,使道路景 观富于变化,便于识别。 3 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落叶树形态、色彩丰富,最能体现园林树木的季相变 化,使城市景色一年四季各不相同。而常绿树可以给人以 四季如春的意境,特别是在花草树木都枯萎的冬季,仍让 人感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因此在道路绿化设计时要适

当考虑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以达到四季皆有景,景有不同的效果。 4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 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相继展开,道路绿化任务也随之增加。新建道路需要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旧道路拓宽后也需要重新进行种植设计。新建道路往往希望早日绿树成荫,所以采用一些速生树种,如毛白杨、泡桐等,但这些树长到一定时期后,易于凋残,影响绿化效果,更替树种又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会形成一段时期的绿化空白。因此,道路绿化种植设计宜采用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5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克服单一的绿化树种,可用乡土树种与外来树 种结合的方式,使城市道路绿化更加丰富多彩。这 里,外来树种是指经过引种驯化,已经适应当地自 然环境且长势良好的树种。使树种的多样性和树种 的形态美、色泽美与艺术造型美能够得到综合体 现,同时,注重乔、灌、草、花的合理搭配,追求 与道路、建筑物相互协调,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感节 奏感。而且,从生态学方面看,营养结构越复杂, 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关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关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作者:詹泽楠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2期 摘要:培育特色小镇是我国当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样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由于特色小镇的“特色性”,其产业发展的路径规划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广东河源古竹小镇的规划及发展路径中的具体做法,以期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特色小镇;整体规划;发展路径 一、特色小镇建设背景 (一)国家政策 2016年2月,国务院提倡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同年10月中旬,住建部发布了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10月底,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当前产业、城市、经济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至此,特色小镇的培育及其建设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大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二)建设思路 2016年评选公布的第一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主要包括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发展、历史文化、商贸物流及其他特殊发展类型(如基金、金融、文创小镇等)。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和培育,是特色小镇开发的关键性难题。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产业,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最终实现产镇统筹和协调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支撑。[1] 但特色小镇的创建,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聚焦于某个优势产业。因此需要确保某个产业在小镇中的主导地位,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这是激活小镇经济,形成小镇特色的重点工作。基于特色小镇产业培育现状,本文以第一批特色小镇——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为例,审视及思考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规划。 二、古竹特色小镇规划概况 (一)整体规划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指标、水质分级、标准限值、水质检验以及标准的监督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质(包括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分散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161 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铍卫生标准 GB11729 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级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分为二级,其两极标准的限值见表1。 表1

3.3水质浓度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水源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GB5749规定,并取得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及主管部门批准。 4 标准的限值 4.1 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不应超过表1所规定的限值。 4.2 水源水中如含有表1中未列入的有害物质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 水质检验 5.1 水质检验方法按GB5750执行。铍的检验方法按GB8161执行。百菌清的检验方法按GB1729执行。 5.2 不得根据一次瞬时检测值使用本标准。 5.3 已使用的水源或选择水源时,至少每季度采样一次作全分析检验。 6 标准的监督执行 6.1 本标准由城乡规划、设计和生活饮用水供水等有关单位负责执行。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主管部门、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 6.2 各级公安、规划、卫生、环保、水利与航运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协同供水单位做好水源卫生防护区的保护工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水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广祥、江运通。 本标准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负责解释。

城市道路与园林植物的配置

城市道路与园林植物的配置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关键词:园林树木城市道路树木配置 引言: 园林树木对城市道路非常重要,,与交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选择,配置时需要精心的种植设计,更应注意局部小环境的影响来考虑树种的选择和栽培管理措施. 第一节、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一、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的植物配植随着我国第一条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随的通车,证明我国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时代。沈大高速公路符合国际高速公路的标准,具有上、下行4条以上的车道,中间3m的分隔带虽然梢窄些,但仍然可以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草皮及宿根花卉。一般较宽的分隔带可种植自然式的树址。路肩外侧及高速公路两旁则视环境进行专门的植物配植。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来选定。忌讳长距离笔直的线路,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而易疲劳,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左转右拐时,前方时时出现优美的景观,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公路两穷的植物配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配植宽20m以上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带,认为这种绿带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至少可以成为当地野生动。植物最好的庇护所。树种观土壤条件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及发展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 及发展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国家与地方有关特色小镇培育政策中,均对特色产业做出了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向做精、做强发展,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发展思维,促进以产立镇、以产带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坚持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三最”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 特色小镇要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最终实现产镇一体、协调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但特色小镇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单兵突进,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因此,确保某一产业在小镇中的独特及主导地位,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是激活小镇经济,促进小镇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经历科学选择、合理规划、核心培育,再到集群辐射,最终提升到产业品牌的发展路径。 产业选择——科学论证进行选择,重在尊重现实基础、尊重市场需求; 产业规划——把握产业发展战略,重在空间布局规划、分阶段发展目标; 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核心支撑,重在龙头企业的招商和培育、产业链的打造; 产业集群——强化产业辐射带动,重在围绕特色产业“补链补强”; 产业品牌——增强特色城镇竞争力,重在产业文化和整体形象。 二、定位“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如何选择

水资源论证报告

萍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五年元月

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委托单位: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民政府 编写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批准:(上岗证号) 审定:(上岗证号) 项目负责:(上岗证号 ) 报告编写:(上岗证号 ) 编写日期:二O一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来源及任务 (5) 1.2取水规模及范围 (7) 1.3编制依据 (7)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9) 2.1取水点地理位置 (9) 2.2气象水文 (9) 2.3地形地貌 (9) 2.4生活用水量标准划分 (10) 2.5综合供水类型 (10) 2.6合理取用水量标准确定 (11) 第三章区域水资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3) 3.1区域水资源基本情况 (13) 3.2水源泉出露状况及成因特征 (15) 3.3水源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16) 3.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6) 第四章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 (18) 4.1地下泉水资源量分析 (18) 4.2水资源论证等级及分析范围 (20) 4.3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 (20) 4.4取用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22)

第五章地下水质评价及水资源保护 (24) 5.1地下水水质类别划分 (24) 5.2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25) 5.3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26) 5.4退水量与退水处理 (27) 第六章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28) 6.1结论 (28) 6.2建议 (29) 附件: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复印件

城市道路 道路绿化 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简介:道路绿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对于设计来说,无论在设计哪种类型的道路植物配置都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挖掘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市民创造人性化的生活工作环境而努力。 关键字: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干道 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道路绿化的类型 道路绿化的类型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城市干道的绿化,广义上则包括城市干道、居住区、公园绿地和附属单位等各种类型绿地中的道路绿化。本文拟从广义的层面上分析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

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米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雪松、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