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蝴蝶》

合集下载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丁启阵胡适发表在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的《两只蝴蝶》(原题《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被许多文学史家、诗论家、诗人尊奉为“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尊奉人数是如许之众多,以至于“第一首白话诗”云云俨然成为一条妇孺皆知、颠扑不破的文学常识。

其实,这“第一首白话诗”的桂冠,不过是国人好夸诞习性的一个例子。

因为,只要稍微动用一下我们自己的脑子,不人云亦云,很容易看出其中的漏洞:首先,如果说“白话”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话,那么,它自古就有,既非始于民国,亦非始于“五四”。

自然,用白话写作诗歌,也不始于民国,不始于“五四”。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大序》)。

咏歌就是做诗。

自从人类有强烈的感情需要表达,需要宣泄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诗歌。

中国人不可能等到民国,等到“五四”,等到1916年8月23日(胡适先生做《两只蝴蝶》的那一天),才有“嗟叹之不足”的感情需要表达,需要宣泄。

中国诗歌的历史,少说也有三四千年了。

其次,如果说“白话”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形式,那么,白话也并非一夜之间突然从石缝里蹦出来的东西,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明清,追溯到唐宋。

从语言上讲,明清的小说民歌,元朝的散曲小令,唐宋的宝卷陶真,都得算是白话。

这其中,有许多句子,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跟今天的普通话都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唐初有个名叫王梵志的诗人(比李白杜甫还要早一些),专门用白话写诗,人称“白话诗人”。

他的诗,“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谁能说,它们不是白话诗呢?再者,胡适先生自己的《白话文学史》,也把中国白话诗追溯到了汉朝的民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如果将“白话”作最狭义的理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下令推广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那么,胡适的年代,它尚未定型。

胡适蝴蝶的诗歌内容

胡适蝴蝶的诗歌内容

胡适蝴蝶的诗歌内容
一、胡适蝴蝶的诗歌内容: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胡适蝴蝶的诗歌意义:
胡适在美国学习实验主义哲学的同时,便着手中国诗歌的改革试验。

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这是他向世人公开的第一批成果。

《蝴蝶》是其中的第一首。

八首诗的发表,其用意主要在于证明:不仅中国的文言散文可以改用白话写,即使代表中国文学成就的诗,同样也可以用白话写。

因此《蝴蝶》一诗的地位和意义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三、胡适蝴蝶的诗歌赏析:
与传统诗相比,《蝴蝶》一改旧诗的习惯用语而采用明明白白、朴朴实实的人人能懂的白话,透着一种新鲜、活泼与别致,令人觉得像是从原来沉闷窒息的诗国里忽然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轻爽之感油然而生。

《蝴蝶》表明,采用白话写诗,其状物抒情的功能不但不低于“诗之文字”,而且还为诗增添了许多亲切、自然的感情色彩。

蝴蝶●豌豆花(注音)版

蝴蝶●豌豆花(注音)版

湖h ú上sh àn ɡ文w én /胡h ú适sh ì图t ú/王w án ɡ晓xi ǎo 明m ín ɡ水shu ǐ上sh àn ɡ一y í个ɡè萤y ín ɡ火hu ǒ, 水shu ǐ里l ǐ一y í个ɡè萤y ín ɡ火hu ǒ, 平p ín ɡ排p ái 着zhe, 轻q īn ɡ轻q īn ɡ地de,打d ǎ我w ǒ们men 的de 船chu án 边bi ān 飞f ēi 过ɡu ò。

他t ā们men 俩li ǎ儿ér 越yu è飞f ēi 越yu è近j ìn, 渐ji àn 渐ji àn 地de 并b ìn ɡ作zu ò了le 一y í个ɡè。

天tiān 上shànɡ的de街jiē市shì文w én /郭ɡu ō沫m ò若ru ò图t ú/赵zh ào 晓xi ǎo 音y īn远yu ǎn 远yu ǎn 的de 街ji ē灯d ēn ɡ明m ín ɡ了le,好h ǎo 像xi àn ɡ闪sh ǎn 着zhe 无w ú数sh ù的de 明m ín ɡ星x īn ɡ。

天ti ān 上sh àn ɡ的de 明m ín ɡ星x īn ɡ现xi àn 了le, 好h ǎo 像xi àn ɡ点di ǎn 着zh áo 无w ú数sh ù的de 街ji ē灯d ēn ɡ。

我w ǒ想xi ǎn ɡ那n à缥pi āo 缈mi ǎo 的de 空k ōn ɡ中zh ōn ɡ,定d ìn ɡ然r án 有y ǒu 美m ěi 丽l ì的de 街ji ē市sh ì,街ji ē市sh ì上sh àn ɡ陈ch én 列li è的de 一y ì些xi ē物w ù品p ǐn,定d ìn ɡ然r án 是sh ì世sh ì上sh àn ɡ没m éi 有y ǒu 的de 珍zh ēn 奇q í。

《新编儿童诗100首》之欧阳科创编

《新编儿童诗100首》之欧阳科创编

中国儿童诗――美丽的大自欧阳科创编 2021.02.05然2、冬天(马云超)大地的脸又脏又黑,落叶给它洗脸搓坏了指头。

落叶不干了,换成白雪给大地洗脸,白雪的手冻在大地的脸上拿不下来了。

3、雪(马云超)转眼大地铺上了羊毛毯这么冷的天是谁正在天空剪羊毛呢4、会飞的叶子(钱万成)说都怕冬天说冬天冷小麻雀却说不在光秃秃的树丫上朗诵小诗谁都说冬天难看孤孤单单没有绿意小麻雀站在枝头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5、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6、冰凌花(马云超)玻璃窗像一个大花园,开出许多冰凌花,我要摘下一朵送给春天。

妈妈说不要这样傻,爸爸说不要这样呆。

他们的话我当成了耳边风。

我撮口对花园吹气——春天来喽!春天来喽!那最大的一朵冰凌花裂嘴笑了,嘴呀,一直裂到耳丫。

7、初春(殷常青)一枚嫩芽在泥土中快活地叫着脱去冬天的衣衫一枚嫩芽带动成群的嫩芽快活地摇晃着脑袋风,在一片摇晃中在一片叫喊声中把春天扶出了地面8、春天(冯辉岳)大花猫,躲在屋顶上,一边洗脸,一边晒太阳。

小花猫,蹲在园子里,一边赏花,一边吃东西。

大花猫说:春天好温暖。

小花猫说,春天花儿香。

9、春天在哪里(陈伯吹)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枝头: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跳舞,桃花脸红。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10、花籽(马云超)我往花盆里埋下两粒花籽,过了几天,跑出两颗小草。

我说:站住!你回去捎个信儿,让花朵来向我报到!11、春天被卖光了(杜荣深)春天是一匹,世界上最美丽的彩布,燕子是个卖布郎。

他随身带着一把剪刀,每天忙碌地东飞飞,西剪剪,把春天一寸寸卖光了。

12、夏夜的湖(黄盈)湖里一定有个“懒孩子”太阳刚落夜风徐来他就早早摊开满是褶皱的睡毯湖里一定有个“坏孩子”月亮游湖星星掌灯他却暗中挑拨鱼、蛙无理取闹13、秋天的信(林武宪)秋天要给大家写信用叶子当信纸让风当邮差偷懒的邮差每到一个地方就把信一抛有的信,落在松树头顶上有的信,掉在青蛙身边赶路的雁,也衔了一页回家池塘里,草丛中到处都有秋天的信动物们急忙准备过冬14、太阳(马云超)天上的太阳,被白云相中了,织成了彩霞。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的作品有很多,文章有《蝴蝶》等,诗歌有兰花草等,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胡适作品蝴蝶欣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胡适作品蝴蝶欣赏胡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八股文,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的大学者,对于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促进白话文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他为了实现自己让白话文遍及整个中国的理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说他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里面写的几乎都是摆脱了古体诗的各种束缚的白话诗。

比如胡适《蝴蝶》这首诗。

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四行,四十个字。

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述了一只黄蝴蝶的的孤单和迷茫,并以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1916年8月23日,首先发表在由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显得十分稚嫩和浅白,没有任何诗意在其中。

而如果一首诗任何诗意都没有,不能给人带来愉悦,无法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那么这就是一首失败的诗。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首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因为它的出现是一种前人从来没有过的尝试,它在努力摆脱中国古体诗的各种规范和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同时也为现代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对于胡适《蝴蝶》这首诗应该做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这是一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虽然它的艺术水准并没有多高,但它仍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大力提倡并推广白话文的学术大师,他在接受了西方民主自幼的思想的熏陶之后,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文言文的繁复冗杂和艰深晦涩,于是便开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推广白话文的运动。

为此,他积极尝试在尝试在各种场合和时间使用白话文与人交流,用白话文写作。

他曾经有一本用白话文写的诗集《尝试集》,里面收录了他所创作的白话文诗词。

胡适与《蝴蝶》资料

胡适与《蝴蝶》资料
胡适与《蝴蝶》
——新诗草创时期之”白话诗 “
新诗这一名词既不是在五四时期 才有,有关诗歌革命的论述,梁 启超等人的主张也不见的比胡适 更守旧
晚清的“诗界革命”
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

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 又很光荣的历史的。我要人人都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
面向不断更新的经验和语言,重新建构一种
更有弹性与活力的诗歌符号系统。
晚清维新派诗人
从诗歌史角度,没有晚清的诗
歌变革,就没有20世纪汉语诗 歌的全面转型。
最大特点:以内容和语言的物

质性打破了古典诗歌内容与形

式的封闭性,是一种物质性的

反叛——面对经验和语言变化 的现实,把作为诗歌活动基础
的语言变革提上了议事日程。
形式规范的确立既意味着某种规律的发现, 也意味着写作与阅读中介的形成。

唐诗的宏大气象与后代的影响焦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的过度诗化和体制化——越轨

宋代以降,诗不再是文坛的主角,格律诗更 在形式符号的霸权统治下,耗尽了各种活力
和可能性,就像一件穿旧的衣裳。需要以内
容的物质性冲击几百年来的形式符号的霸权,
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要 进行文学改良,必须先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語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白话文主义
他主张使用『白话』作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 他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

精品语文课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精品语文课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

如果是胡适先生的《尝试集》可以视为区分新旧诗的 界限,那么堪称新诗纪念碑式(奠基之作)的就是郭沫若 先生的诗集《女神》。本堂课,我们一同走进诗集《女神》 中的名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同感受新诗的魅力。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 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 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 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 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_______________。由 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 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毁灭之力、创造之力
对力的直接赞美

一、力是什么?
在这首诗中,“力”的形象非常鲜明,它是自然之力,宇
宙之力;也是毁坏之力,创造之力。
诗中出现的白云的怒涌、海的狂潮,诗中反复歌咏的“力”
就是五四精神的象征。而诗人所着力赞颂的“力”,也是全诗的
诗眼所在。
二、力的赞美
诗人歌颂“力”,歌颂了“力”的形态、“力”的声响、 “力”的韵律。诗人歌颂“力”,实际上就是对“五四”时代狂 飙突进精神的讴歌。
•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
地球推倒。 •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
断的努力哟! • 啊啊!力哟!力哟! •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
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再读。朗读辨境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 旧的糟粕文化; 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醒,以及诗人破坏旧世界、 开创新世界的勇猛的革命精神。
在这首诗里,“力”是什么?如何 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怎么样的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下面是分享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意义非凡的运动。

这场运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它的发展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情况具体是这样的,起初是一些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革命人士在意识到了中国封建统治是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他们在思想上统一之后,便开始了运动的筹备阶段,首先是通过对孔子的继承还是批判开始的,因为当时有些人支持封建统治思想,也尊崇孔子的思想,可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新兴知识分子,却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他们认为要顺从个人内心的想法,也就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自由。

他们在这同时创办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报刊,主要宣传他们的思想,这样新文化运动便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紧接着便是新文化运动思想的传播,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推翻封建统治的,而且还引进了一些新思想,像民主,男女一视同仁,支持科学发展,这些思想的传播,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置于了顶端,同样他们一直在报刊上宣传他们的新思想,步伐加快以后,便开始对文学形式进行新的改革,那就是要反对封建的那种古文言文,要用直白的话语来表达各种思想,这深层含义也是主要为了推翻封建统治,来引进资本主义发展,剔除其中的陋习,这样一来,那些有为青年也意识到了这场运动的意义之大,便有更多的人加入了这场运动中,大力宣扬运动的中心思想。

此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队伍壮大起来,思想也传播的更为广了。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一批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人的带领下顺利而有序地进行着。

考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就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并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础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兴起的一个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使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然。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 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 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2.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3.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培 阵地)
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观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正文部 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列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的影响。
2、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 (德先生)
(赛先生)
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科学
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和科学精神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
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务去滥调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主张:文学革命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
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蝴蝶●豌豆花(带注音)

蝴蝶●豌豆花(带注音)

湖h ú上sh àn ɡ文w ãn /胡h ú适sh ì图t ú/王w án ɡ晓xi ǎo 明m ín ɡ水shu ǐ上sh àn ɡ一y í个ɡâ萤y ín ɡ火hu ǒ,水shu ǐ里l ǐ一y í个ɡâ萤y ín ɡ火hu ǒ,平p ín ɡ排p ái 着zhe,轻q īn ɡ轻q īn ɡ地de,打d ǎ我w ǒ们men 的de 船chu án 边bi ān 飞f ēi 过ɡu î。

他t ā们men 俩li ǎ儿ãr 越yu â飞f ēi 越yu â近j ìn,渐ji àn 渐ji àn 地de 并b ìn ɡ作zu î了le 一y í个ɡâ。

天ti ān 上sh àn ɡ的de 街ji ē市sh ì文w ãn /郭ɡu ō沫m î若ru î图t ú/赵zh ào 晓xi ǎo 音y īn进yu ǎn 进yu ǎn 的de 街ji ē灯d ēn ɡ明m ín ɡ了le,好h ǎo 像xi àn ɡ闪sh ǎn 着zhe 无w ú数sh ù的de 明m ín ɡ星x īn ɡ。

天ti ān 上sh àn ɡ的de 明m ín ɡ星x īn ɡ现xi àn 了le,好h ǎo 像xi àn ɡ点di ǎn 着zh áo 无w ú数sh ù的de 街ji ē灯d ēn ɡ。

我w ǒ想xi ǎn ɡ那n à缥pi āo 缈mi ǎo 的de 空k ōn ɡ中zh ōn ɡ,定d ìn ɡ然r án 有y ǒu 美m ěi 丼l ì的de 街ji ē市sh ì,街ji ē市sh ì上sh àn ɡ陈ch ãn 列li â的de 一y ì些xi ē物w ù品p ǐn,定d ìn ɡ然r án 是sh ì世sh ì上sh àn ɡ没m ãi 有y ǒu 的de 珍zh ēn 奇q í。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一批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人的带领下顺利而有序地进行着。

考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就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并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础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兴起的一个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使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然。

两只蝴蝶

两只蝴蝶

《我不知道风》
作者: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新诗
两只蝴蝶
• 【作者】 胡 适
•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 分鲜丽!
四 我便是我 呀!
我的我要爆 了!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郭沫若《天狗》
一 二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是月底光, 我把月来吞了, 我是日底光,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吞了,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是全宇宙Energy 底总量! 我便是我了!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幼儿诗的历史发展

幼儿诗的历史发展

幼儿诗的历史发展:
幼儿诗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歌谣和童谣。

在中国,胡适的《蝴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儿童诗的第一首尝试之作。

随后,冰心的《春水》将儿童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性,对儿童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爆发,儿童诗也经历了政治变革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诗人和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氛围。

新中国成立后,儿童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儿童诗的创作和出版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儿童诗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网络平台成为儿童诗传播的重要渠道,数字技术也使得儿童诗的创作和出版更加便捷和高效。

总的来说,儿童诗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它既受到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人类对儿童成长和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一、必读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沈尹默:《月夜》、《三弦》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宗白华:《夜》李金发:《弃妇》、《有感》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朱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废名:《竹林的故事》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胡适:《差不多先生传》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俞平伯:《清河坊》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茅盾:《从牯岭到东京》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朱光潜:《谈美·开场话》茅盾:《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巴金:《家》、《憩园》、《寒夜》、《春天里的秋天》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山峡中》吴组缃:《一千八百担》、《菉竹山房》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端木蕻良:《初吻》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孤步舞》施蛰存:《春阳》、《梅雨之夕》张恨水:《啼笑因缘》殷夫:《血字》、《别了,哥哥》臧克家:《难民》、《春岛》、《老马》陈梦家:《一朵野花》、《三月》戴望舒:《雨巷》、《寻梦者》、《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生活是多少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尺八》、《断章》林徽因:《别丢掉》鲁迅:《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铸剑》、《采薇》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何其芳:《画梦录》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夏衍:《上海屋檐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钱钟书:《围城》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田间:《给战斗者》阿垅:《纤夫》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憎恨》郑敏:《金黄的稻束》、《音乐》辛笛:《风景》陈敬容:《划分》、《力的前奏》穆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梁实秋:《雅舍》沙汀:《随军散记》贺敬之:《白毛女》二、参考文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系·导言》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徐麟:《鲁迅中期思想研究》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二、三卷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郭沫若其人其诗》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邹羽:《批判与抒情》姜铮:《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龙泉明:《中国新诗潮流变论》孙玉石:《最丰富的想像在这里开花》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刘纳:《嬗变》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根源》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王晓明:《潜流与漩涡》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传》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思想》谭桂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赵园:《论小说十家》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李健吾:《名作重读》刘西谓:《雷雨》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钱谷融:《<雷雨>人物读》、《淡谈<日出>中的陈白露》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戴光中:《赵树理传》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追求》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袁可嘉:《九叶集·序》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第六章 新诗(一).

第六章  新诗(一).
• • • • 第一,体制的追求 第二,音节的变化 第三,辞藻的繁富 徐志摩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 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着读者 的审美力。这是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独特贡献。
• (四)朱湘及其创作 • 1、 朱湘简介
• 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 • 诗集:《夏天》(1925年)、《草莽集》(1927年)、 《石门集》(1934年)
• 2、早期的白话诗创作
• • • • • (1)胡适的《尝试集》(《蝴蝶》、《老鸦》、《兰花草》) (2)沈尹默的《月夜》、《三弦》 (3)俞平伯的《冬夜之公园》 (4)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 (5)鲁迅的《梦》和周作人的《小河》
• 3、早期白话诗的特色 • (1)明白平易,但缺乏飞腾的想象力。 胡适说“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 抽象的说法”,是这一时期诗人在艺术 上的共同追求。具体的做法:一是白描 (胡适的《人力车夫》);二是比喻、 象征(胡适的《老鸦》、周作人的《小 河》)。茅盾说早期白话诗大都具有 “历史文件”的性质:其历史价值与历 史局限都在于此。 • (2)诗歌形式的散文化的倾向。
• • • •
• • • • •
3、1923年的“小诗体” (1)关于“小诗体” “小诗体”是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 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霎 那间的感兴,寄托一种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思; 受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尔的诗歌的影响产生; 代表诗人为冰心、宗白华等人。 (2)代表诗作: 冰心的《繁星》、《春水》 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 • • • •
艺术特色: 第一, 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二, 以丑为美的写法; 第三, 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音乐美; 第四, 诗中色彩的运用——绘画美。

废名的诗

废名的诗

废名的诗学观【内容提要】废名的诗论具有他自己的独特性,他认为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形式是散文的。

废名还要求新诗具有充沛的感情;诗中的情感要具有当下性和完全性。

在艺术上,重视诗歌意境的含蓄朦胧。

废名的诗歌以晦涩而出名,他的诗论也有他自己的独特,他推重温李,认为晚唐诗人才是新诗的源头,而不同于胡适,把古来就有的白话写的诗当作新诗合法的证据。

废名的诗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谈新诗》里。

首先,废名把新诗的本质定义为诗的内容,散文的形式。

这个观点主要在与旧体诗的比较中说明的。

他以胡适的《蝴蝶》和元人的“古道西风瘦马”做比,认为《蝴蝶》是一首好诗,而《天净沙》不过是旧诗的滥调而已。

废名说:“这一段记事(指胡适自述的《蝴蝶》的产生过程),我觉得可以帮助我说明什么样才是新诗。

我尝想,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其诗的价值正因为他是散文的。

新诗的内容则要是诗的,若同旧诗一样是散文的内容,徒徒用白话来写,名之曰新诗,反不成其为诗。

”这里所谓的新诗的内容是诗的,其实质是指,新诗表达的是诗化的情感。

而这些情感,是旧体诗所装不下的。

那么为什么新诗就能装下这个充足的诗情呢?一是语言形式问题。

新诗采用白话、口语入诗,因而容量大。

而旧诗总要有绝句、格律、曲牌,还要讲究平仄、韵律、句子的对仗等,这都构成了对情感,尤其是刹那的情感的制约,都是要“写”出来的,有个操作过程。

几千年来的文学最初有它的创造力,因为太辉煌了,随后便重复调子了,成了一个个由调子组成的框架而无实质,因此,旧诗是陈词滥调,看是具体的,实则是抽象(空洞)的。

所以废名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问题,比如他举例胡适《一颗星儿》时说“旧诗不能把天上一颗星儿写下这许多的行句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肯定胡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做法,但有个前提便是要有“诗的内容。

”同时,他又认为胡适对已往的文学认识不够,也并不认同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因为不能看到旧诗词里有白话句子就以为是新诗,这是误解误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案—胡适与其诗歌《蝴蝶》、《鸽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案—胡适与其诗歌《蝴蝶》、《鸽子》
2.胡适.胡适文存.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3.胡适.白话文学史.长沙:岳麓书社,2010
【教学小结】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胡适的所有言论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对文言文说“不”!
四、感知诗文(朗读)
点名学生朗读诗文,师范读、生集体齐声朗读(师指导)。
要求:大家尝试找找这两首诗歌的核心意象并思考其象征意义;揣摩其思想意蕴。
五、创作背景
《蝴蝶》创作于1916年8月,原题《朋友》,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新诗尝试之作。
3.比较这两首诗歌,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回答:《蝴蝶》采用现代口语,不用典、不用对仗、不讲平仄,语言平白如话,浅显易懂,押韵自然,但形式上仍留有一些古体五言诗的痕迹。
《鸽子》富有动感,结构紧凑,每句字数不等,用了现代韵,音节自然和谐,通过具体景象表现抽象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新诗理论。
4.质疑:作为现代新诗,这两首诗歌在创作上有没有缺陷,如果有,请找出来并加以说明。
2、《蝴蝶》、《鸽子》这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导入】
请问大家了解诗歌常用的赏析方法吗?(生答,师补充)
【讲授内容】
一、诗歌常用的赏析方法
1.知人论世:知人:了解作者生平;论世:掌握作品写作背景。
2.言外求意:明确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引申意义。
3.比较鉴别:把同主题、同标题、同一手法的诗歌进行比较;也可以就同一首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比较来鉴赏。
《鸽子》创作于1917年秋冬间,当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北大任教,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致力于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发展。
六、诗文赏析(讲解)
1.请找出《蝴蝶》、《鸽子》这两诗歌的核心意象,并说明其象征意蕴。

新月派的美学和“新牛”的塑造

新月派的美学和“新牛”的塑造

新月派的美学和“新牛”的塑造作者:韩卫娟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23年第08期【关键词】《花牛歌》;新诗的用韵;“花牛”的意象;细节的价值徐志摩的《花牛歌》创作于1923 年,作为新诗审美风格探索期的作品,这首诗表现出非常自觉的韵律实验特色,也展现出徐志摩本人特有的自由浪漫气质。

该作品与刘大白《秋晚的江上》一起,作为现代诗的范例,被选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如何解读该作品,关乎当代人对新诗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本文尝试从新诗的用韵、“花牛”的意象和细节的价值三个方面,对《花牛歌》进行解读。

一、新诗的用韵20 世纪20 年代初的新诗,正处于摆脱旧诗影响,探索自身审美规范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新诗一方面有着明显的旧诗意境,如胡适的《蝴蝶》、沈尹默的《三弦》等,几乎是旧诗的白话“翻译”;另一方面又有十分清晰的向民歌学习的倾向,但同时也有着现代学术层面的自觉。

来源于西方的民俗学理论,为这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展得如火如荼的采风运动提供了新质。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歌谣》周刊,其曾经系统地整理发表了各地的竹枝词、织布谣等作品,这是现代民俗研究确立的关键一环。

从创作层面看,这批民歌的搜集,以及作品中展现出的清新质朴的特征,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创作资源。

众所周知,郭沫若的《女神》最早展现了新诗的创作实绩,也提供了某种激情状态下的艺术风格,这源自现代人情感特质的表现方法——“二十世纪动的和反抗的精神”。

这与传统诗作的意境有着巨大的差异,也是新诗之所以新,之所以能够表现现代人生活和情感世界,并形成自己审美范式的关键一步。

徐志摩的作品带有更多的唯美主义倾向,兼受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思辨特质和乐观性构成了其早期诗作的风格,这也是他对胡适开创的诗风的承续。

同时,如泰戈尔诗作中所推崇的东方神秘主义和诗性智慧的偏好,在徐志摩身上体现得也较为明显。

在新诗创作领域,与郭沫若式的理解相比,“传统”这个概念对他而言,则更为温婉。

胡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胡适最有名的十首诗

胡适最有名的十首诗胡适是20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

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以下为胡适比较有名的几首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湖上》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梦与诗》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老鸦》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小诗》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新婚杂诗五首·其一》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畔无人问,卖与胡人示汉机。

《十一月二十四日夜》老槐夹道噪秋蝉,一抹银云画远天。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微送藕花香。

诗心沁入清凉国,愁思低回落日边。

碧树高楼谁与归?浅深黄叶满秋山。

《将去绮色佳,叔永以诗赠别,作此奉和》我亦将行矣,行期在明春。

与君同此别,各作异乡人。

君去凭三寸,我归托一身。

天涯倘相遇,或可共垂纶。

《生查子·江上雪》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 适 生 平
(1891~1962),现代诗人、 学者。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 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 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 熟读多种古典小说。1904年赴 上海,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 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 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 文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 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 影响。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 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与《蝴蝶》
——新诗草创时期之”白话诗 “
新诗这一名词既不是在五四时期 才有,有关诗歌革命的论述,梁 启超等人的主张也不见的比胡适 更守旧 晚清的“诗界革命”


篇 首 语
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 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 又很光荣的历史的。我要人人都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 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 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 动绝不会有那样的容易,绝不会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 成一种全国的运动,绝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人 的响应与赞助。 ——胡适《白话文学史 引子》上海新月书店1928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蝴 蝶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对 比 : 两 只 蝴 蝶
亲爱的 你慢慢飞 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亲爱的 你张张嘴 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 亲爱的 你跟我飞 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 亲爱的 来跳个舞 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飞跃这红尘永相随 追逐你一生 爱你无情悔 不辜负我的柔情你的美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飞跃这红尘永相随 等到秋风尽 秋叶落成堆 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
……
他同样是个不可不去了解的人!

如果“鲁迅是白话文运动创造出来的一个 英雄”, 那么他则是“创造白话文运动的英雄”。
胡适,原名胡洪 ,又名嗣穈;十四岁后因接触 新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乃改名适,
生平 著作 婚恋 历史地位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 中新思想的师表 ——蒋介石敬献的挽联
朱学勤有一段话,我很喜 欢。“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 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 不油滑,不表现,不世故。仔 细想想,这样一个平和的态度, 竟能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 了60年,不是圣人,也是奇 迹。胡适的性格,与这一性格 生存的60年环境放在一起, 才会使人发现,也是一件值得 惊讶的事。”


篇 首 语
许多人知道并且认为所谓的新 诗是从1919年开始的。如果大 致地分,未尝不可。这里不想 对新诗的历史延革作过细的讨 论,只想说明两个问题:一、 新诗不单单是诗界革命的产物, 更是语言革命,即白话文革命 的产物;二、新诗的革命并不 是从1919年开始的,1919年只 是诗界革命的最后高潮。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


你心里爱他,莫说不爱他。 要看你爱他,且等人害他。 倘有人害他,你如何对他? 倘有人爱他,要如何待他? 一九一六年九月六日
一 笑

十几年前 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 我当时不懂得什么 只觉得他笑得很好 那个人后来不知怎样了 只是他那一笑还在 我不但忘不了他 还觉得他越久越可爱
鲁迅正埋头于故 纸堆中,抄着 古碑。
哥伦比 亚大学 博士胡 适结束 留学生 涯回到 中国, 即被聘 为北京 大学的 教授。
“如今我们已回来, 你们请看分晓吧。”

这两张照片分別是胡适回国担任北京大 学教授时的照片以及后来他再次出国时 的照片。也就是在这段期间,他参与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并领导文学革命,开
篇 首 语
晚清维新派诗人 从诗歌史角度,没有晚清的诗 歌变革,就没有20世纪汉语诗 歌的全面转型。 最大特点:以内容和语言的物 质性打破了古典诗歌内容与形 式的封闭性,是一种物质性的 反叛——面对经验和语言变化 的现实,把作为诗歌活动基础 的语言变革提上了议事日程。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诗歌是标准语的叛逆——简 穆卡洛夫斯 基《标准语言与诗的语言》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纲领和《饮冰室 诗话》“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一 胡 适 其 人
他 是 谁 ?
他曾师从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 是 (Dewey) 他一生中曾获得35个博士学位 他是最早提出改革旧文学理论主张的人 他26岁即被聘为北大教授并被学生们誉为“青 年导师” 他曾受命于国民政府担任驻美大使奔波数年,


他提出了“新三从四德” 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 四德: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 太太花钱要舍得。

但他又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 鼓吹实验主义和改良主义。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 提倡“好人政府”。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 刊。1932年主办《独立评论》后,政治上依附了国民党 当局。1938年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驻美国大使。 1942年交卸大使之职,仍在美国从事研究和讲学。抗日 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4月旅居英国。在30、 40年代,胡适还从事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工作。1958 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 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胡适一生著述宏富,除前面列 举的外,还有《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白话文学史》、 《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劄记》、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书评序跋集》, 以及《胡适文存》、《胡适作品集》等。译有《短篇小 说集》二集、易卜生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
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要 进行文学改良,必须先从「八事」入手: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語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白话文主义
他主张使用『白话』作为文学语言改革的基础,对于白话 他的看法是: 1.白话的白,是戏台上「说白」的白,是俗语「土白」 的白,故白话即是俗话。 2.白话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 话但须要明白如话,不妨夹几个文言的字眼。
胡适与新诗发展
民国八年十月,胡适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谈 新诗》,认为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先要语言文体 的解放,若想有一种新內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 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他说:『中国近年的 新诗运动,可算是一诗体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 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精神、精密的观察、高深 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 胡适发表《谈新诗》前后,也有几篇重要诗论 ,共同蔚成中国新诗运动的主导力量。 这些都是胡适提倡新诗时的重要理论。但胡适 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他勇于尝试创作的精神。
3.白话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话便是干干净净沒有 堆砌涂饰的话,也不妨夹入几个明白易晓的文言字 眼。
三、无后主义
胡适有一个很有趣的「无后论」,认为当时中国人为了传宗 接代,造成了社会上的许多流弊,如男人娶妾,生育太多,男尊女 卑等等;他并引用培根的话,认为一个男人娶妻以后,大概一生就 差不多了,再难有大作为,世上有大成就者,多是不婚无子之人。 是以胡适主张无后,就算有后,财产也不传子孙。 在他的留学日记里,列有近世不婚伟人 十三个。其实胡适早 在「竞业旬报」的时代 ,就有同样的论调,他不是真要人不婚无 后,而是要人以社会为妻为子,努力贡献社会。当然胡适自己后来 也结了婚,有了小孩。 胡适无可奈何,写 了一首诗「我的儿子」, 开头就说:「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 己来了。无后主义的招牌,于今挂不起来了。」
那个时代不只有鲁迅和胡适 还有梁实秋、林语堂、叶圣陶、 郁达夫、 茅盾、闻一多……
二 胡 适 的 诗
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 作文 1915.9.21 胡适诗最大的缺点是欠缺热情 或挚情——周策纵 《答梅觐庄——白话诗》 1916.7.22来自二 胡 适 的 诗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呵呵大笑。 “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 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本来同是一字,声音少许变了。 并无雅俗而言,何必纷纷闹闹? 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 古人悬梁,今人上吊。 古名虽未必不佳,今名又何尝不妙? 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轿; 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 这都是古所没有,而后人所创造。 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 何异张冠李戴,认虎作豹?


篇 首 语



中国古典诗歌自齐梁开始探索汉语诗歌写作 的声律和形式,大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求索, 终于在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 宾王)手中成熟了被成为“绝句”和“律诗” 的诗歌体式。 形式规范的确立既意味着某种规律的发现, 也意味着写作与阅读中介的形成。 唐诗的宏大气象与后代的影响焦虑 语言的过度诗化和体制化——越轨 宋代以降,诗不再是文坛的主角,格律诗更 在形式符号的霸权统治下,耗尽了各种活力 和可能性,就像一件穿旧的衣裳。需要以内 容的物质性冲击几百年来的形式符号的霸权, 面向不断更新的经验和语言,重新建构一种 更有弹性与活力的诗歌符号系统。
《 寄 给 北 平 的 一 个 朋 友 》

藏晖先生昨夜做一梦, 梦见苦雨斋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萧一仗南天行。 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 寄 给 北 平 的 一 个 朋 友 》
藏晖先生(昨夜)做一梦, (梦见)苦雨斋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 飘萧一仗南天行。 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