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
国家储备林划定及后期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国家储备林划定及后期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3a41546d4d8d15abf234e68.png)
国家储备林划定及后期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建议摘要:国家储备林是指为了保护国家的树木资源,促进国家树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项目。
本文根据2015 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国家储备林核查结果介绍我国储备林的划定及后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国家保障制度不健全,林业资源缺口较大、投入资金不足等等,从而指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进行国家储备林建设及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划定;后期管理;问题与建议引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出现木材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开始实施储备林政策。
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了《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动用、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潜力的多种不同树种的树木资源,其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材的需求,缓解对大型木材资源短缺的矛盾,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要切实抓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工作,需要全面掌握其任务的实施情况,并实时进行客观评价,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效果。
但是,国家储备林政策目前还是前期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划定、存在问题基础上,指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1、国家储备林划定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国家林业局部属了全国储备林建设项目工作, 2014 年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 试行) 》,建立起“国家储备林划定管理信息系统”。
然后各省纷纷根据《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 试行) 》要求,通过“国家储备林划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各省储备林的划定结果。
但在划定国家储备林的过程中,出现了储备林划定条件和标准执行不严,导致部分面积不符合要求;储备林上报质量普遍不高,导致成果准确性较差;管理政策衔接不到位,导致公益林和天然林比例较高等问题,这都增加了了后期管理的难度。
2、存在的问题(1)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需要非常大的建设资金作为支持,但是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力量来独立如此大规模的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43353fe4733687e21aa2d.png)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重要意义国家储备林是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林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
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配套制度,是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保障制度,也是大型营造林工程实现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样板先行制度,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我局启动实施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同时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储备林制度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这是保障和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大步骤和关键举措,各地各单位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
二、科学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我局正在组织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明确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及东北地区六大区域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目标和任务。
请各地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规划工作,并抓紧编制本省(区、市)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
国储林:为国储材 为民储财
![国储林:为国储材 为民储财](https://img.taocdn.com/s3/m/48f7cb65960590c69fc376b7.png)
国储林:为国储材为民储财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20年第6期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维护木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提高自身木材供给能力,走出一条生产能力高效、经营规模适度、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
文/杨显国家储备林,关乎国计民生,关系我们的未来。
所谓国家储备林,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其根本任务是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木材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
它的出发点是为解决生态安全与木材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维护生态安全与保障木材需求间的协调平衡。
为什么要储备森林中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
中国用不到世界3%的森林蓄积,支撑着占全球23%的林产品需求,还要维护占世界7%的国土生态安全,森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国内木材需求持续刚性增长,对外依存度已超50%,2020年木材消耗量将达到7亿立方米。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第一大木材进口国。
“大需求”的背后,是严峻的木材安全形势。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而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维护木材安全必须立足国内,提高自身木材供给能力,走出一条生产能力高效、经营规模适度、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安全道路。
全国人大、国务院参事室、全国政协、两院院士多次牵头专题调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持续谋划部署,将决策指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木材战略储备。
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是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支撑,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新的发力点。
什么是国家储备林国家储备林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树种、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树种等多功能树林。
企业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项目咨询实操
![企业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项目咨询实操](https://img.taocdn.com/s3/m/142bd5f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c.png)
【试卷总题量: 15,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74.0分,用时425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一、单选题【本题型共6道题】1.政府平台是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主要力量,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它的特点()。
A.熟悉当地情况,紧密依附政府部门B.具有相关行业业务基础C.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D.经营策略灵活,决策迅速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5.002.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的需要,营造和培育的多功能森林。
A.树种B.木材C.森林D.苗木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5.003.《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中指出,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万公顷。
A.2000B.200C.700D.6300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5.004.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批单位是()。
A.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B.同级林业主管部门C.省级林业主管部门D.平台公司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B] 得分:0.005.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6〕196号)。
第二十六条规定:林业贷款贴息条件为: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生态林(含国家储备林),林业贷款贴息采取一年一贴、据实贴息的方式,年贴息率不超过()。
A.4%B.5%C.3%D.2%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5.006.银行规定,在编制《国家储备林实施方案》时,若项目涉及变化的建设内容或规模的投资金额累计超过原总投资的(),需做项目变更。
A.10%B.10%(含)C.20%D.20%(含)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C] 得分:0.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1.2015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从()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了阐述。
A.总体要求B.基本原则C.实施方案D.主要任务E.组织保障正确答案:[ABDE]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2.利用PPP模式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时,应解决()关键问题。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3c67009b6648d7c0c74655.png)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重要意义国家储备林是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林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
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配套制度,是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保障制度,也是大型营造林工程实现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样板先行制度,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我局启动实施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同时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储备林制度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这是保障和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大步骤和关键举措,各地各单位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
二、科学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我局正在组织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明确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及东北地区六大区域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目标和任务。
请各地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规划工作,并抓紧编制本省(区、市)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
三、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2015年我局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通知》(办规字〔2015〕117号),首个截至目前,已在广西、四、认真研究制定本省(区、市)相关实施细则我局发布了《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试行)》,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年度施工作业设计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办法,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模式及典型案例》、《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
国家储备林项目评审意见
![国家储备林项目评审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134fd50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7.png)
国家储备林项目评审意见
根据国家储备林项目评审的相关要求,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评审,并给出如下意见:
1. 项目的建设范围、规模和用地性质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符合农业农村部门发展战略和要求。
2. 项目的技术方案和设计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实现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3. 项目的环保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健全,能够保障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
4. 项目建设投资和收益明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和社会效益。
5. 项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在政策风险上稳定。
6. 项目的领导机构和建设单位有相应的管理和技术能力,能够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后续运营管理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和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建议批准该项目的建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d30a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4.png)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公布日期】2024.09.30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推进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起草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为了增强办法制定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现将征求意见稿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公众可以将意见建议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反馈。
1.电子邮箱:*********************
2.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邮编:100714)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
附件:《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9月30日。
四川全面推进国家 储备林建设纪实
![四川全面推进国家 储备林建设纪实](https://img.taocdn.com/s3/m/3ea9be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c.png)
四川全面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纪实
王意迦;孙梦
【期刊名称】《绿色天府》
【年(卷),期】2024()5
【摘要】木材安全,国之大计;生态安全,国之大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木材安全问题并作出重要决策,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要求。
2014年,四川被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
2018年,国家林草局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王意迦;孙梦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宣传中心;四川省储备林项目推进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储备大树——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纪实
2.为全面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创新探路——广西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建设纪实
3.开发性银行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为例
4.基于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下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研究——以隆阳区国家储备林建设为例
5.场县合作建设国家储备林实践探索——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建议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ee7315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2.png)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建议储备林建设,主要包括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集约人工林栽培和现有林改培中,涉及种植树种的选择。
种植树种选择,除需根据XX市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在《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中选择外,还需考虑其所选树种的市场价值,能够为本项目带来较大经济收益。
除木材的采伐带来的收益,林下经济作物的种植,是储备林项目的另一主要收益来源。
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中加入适宜当地种植的林下经济作物,一方面可以增加项目收益,为还款来源提供更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通过不同层次的植物种植,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除此之外,适合的经济作物,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XX省“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中提出XX为三七、滇黄精、滇重楼重点品种布局区,《XX市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好林下经济,因此,本次项目策划,可将林下经济作为的种植作为重点之一。
《XX市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构建全市“一中心、三带、五群”的林草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好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野生菌、观赏苗木、竹藤产业等七个重点产业,支持巩固提升木材加工、林化工、林(竹)浆纸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探索发展壮大观赏苗木产业发展,打造全省具有影响力的观赏苗木基地、产业园、产业小镇主题公园和交易市场。
加强统筹协调,深化“放管服”改革,聚集发展要素,加强宣传招商和科技支撑,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最终目的是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根据XX市的规划,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野生菌、观赏苗木、竹藤产业等七个产业为重点发展领域。
本次项目策划,可将XX市重点规划及市场相结合,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产业,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向其上游和下游延伸,实现国家储备林建设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工作范文]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工作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84e9ab04a1b0717fd5ddbb.png)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篇一:家储备林划定办法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办丰字[20XX]4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储备林划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XX-2020年)国家林业局20XX年10月前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配套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重要内容,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意义重大。
20XX年以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室、两院院士多次开展木材战略储备专题调研。
国务院领导先后对有关报告、提案和建议做出重要批示。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别提出“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部署木材战略储备和制度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是指中央投资为主或享受中央政策性贷款、贴息,以生产生态产品、稳定市场供给、保障木材安全为目的的乔木林。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主体担保,企业经营、林农受益”的目标原则,先后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划定、现有林改培等办法、标准和规程,探索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
创新投融资机制。
利用政策性贷款,在自然条件适宜区域,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一批短周期原料林、乡土大径级和珍稀树种等高品质的国家储备林。
规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储备林亿亩,每年新增木材供应能力9500万立方米以上,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木材安全战略格局。
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XX-202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XX-2020年)?,明确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建设区域和建设模式,提出了主要保障政策和措施。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d27dc31711cc7930b7167b.png)
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篇一:家储备林划定办法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办丰字[XX]4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储备林划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发[XX]1号)精神和《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XX-2020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储备林划定坚持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类型多样、权责明晰、主体自愿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后备林,是指为保障国家储备林总量动态平衡,在国家储备林动用后,轮入的活立木资源。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
第二章划定范围第六条国家储备林应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现有林资源丰富的区域划定。
第七条国家储备林的划定以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培育经验的国有林场为主,纳入财政预算及承担国际贷款项目的国有林场优先。
第八条申请划定国家储备林的集体林场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划定总面积不超过本省(区、市)划定面积的20%。
第三章划定条件和标准第九条资源数据:以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确定承储主体森林资源状况,科学划定国家储备林。
第十条储备树种:选择纳于《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的珍稀或具有培育大径级材潜力的树种。
第十一条规模要求:单个承储主体划入国家储备林的总面积不低于3000亩。
以小班为基础,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
第十二条林地选择:选择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坡度35度以下,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
第十三条林分选择:以人工林为主,林分结构稳定、郁闭度≥。
优先划定混交林,其中目的树种(组)比例不低于60%。
符合条件的天然次生林可划定为国家储备林。
第十四条林龄选择:中龄林、近熟林及成熟林。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f0c9ea26fff705cd170a08.png)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储备林管理,建设可查、可调、可控的国家储备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为增加我国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速生丰产、珍稀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第三条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契约管理、持续经营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储用结合、总量平衡的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
第四条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的建设范围、建设布局和重点工程,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第五条国家储备林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依法依约代储代管国家储备林,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合作经济组织。
经营绩效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营造林公司或林草业合作经济组织,优先安排财政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
第六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国家储备林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
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制定发展规划、相关管理办法、树种目录、技术规程和建设标准;(二)制定扶持政策,下达年度计划任务和中央投资资金;指导、技术审核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贷款项目,全面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三)组织划定国家储备林,组织指导签订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合同;(四)组织国家储备林监测核查和绩效评价,开展数据调度、统计和信息化管理;(五)组织人员培训、研究、宣传和技术推广等。
第七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国家储备林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
(一)组织制定省级国家储备林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细则;(二)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扶持政策和资金,分解落实年度计划任务和建设资金,组织上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三)落实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开展国家储备林监督检查和省级绩效评价;(四)统筹项目储备和在建项目管理,负责国家储备林数据调度、信息报送;(五)组织人员培训、宣传和技术推广等。
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
![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f1643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e.png)
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国家储备林是为维护国家森林资源安全,保障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需要而设立的。
然而,在储备林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储备林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一:储备林资源利用价值不高储备林建设的一项重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森林资源安全,同时也应该重视储备林资源的利用。
目前,国家储备林中的资源利用价值并不十分高,一些地区储备林的木材、药材等资源开发及其利用情况仍有待提高。
对策建议:1. 积极开发储备林资源,发掘资源的多种用途,提升利用价值。
2. 推进储备林资源的长期经营管理,约束资源利用的量和质,乐观预期资源的价值,加强资源管理和监督。
问题二:储备林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储备林保护可以巩固生态安全,但储备林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并不十分到位。
生态保护不足,往往会导致储备林治理难度加大,甚至反噬出现。
1. 保持储备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加强储备林资源的管控和保护。
2. 制定合理的储备林管理规章制度,改善储备林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储备林的多功能效益。
问题三:储备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储备林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将制约储备林的开发利用。
一些地区储备林区与外界交通不便,一些基础设施水平也相对较低,储备林的开发利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 加强储备林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储备林的开发利用更加顺畅。
2. 推进储备林的开发利用,加强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构建有品牌特色的储备林体系。
问题四:储备林永久绿化难题仍待解决储备林建设需要具有长期性,而在储备林的永久绿化方面仍存在困难问题。
一些储备林栽种作物后,后续管理缺乏制度化,栽种的成活率也不高,导致难以实现储备林永久绿化目标。
1. 改进储备林的种植技术和栽植方法,提高种植效率和栽植成功率。
2. 加强储备林的长期生态保护与管理,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储备林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总之,储备林建设的顺利推进面临着多重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并严格落实相关措施,以确保储备林建设工作逐步达到预期目标。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d3f1c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d.png)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2.31•【文号】林规发〔2015〕192号•【施行日期】2015.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林规发〔2015〕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重要意义国家储备林是指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的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林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
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配套制度,是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保障制度,也是大型营造林工程实现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的样板先行制度,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我局启动实施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同时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储备林制度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这是保障和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大步骤和关键举措,各地各单位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
二、科学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我局正在组织编制《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明确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及东北地区六大区域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目标和任务。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2c964d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f.png)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8.11.13•【文号】全绿字〔2018〕5号•【施行日期】2018.1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全绿字〔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化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国土绿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态需求为总任务,以维护森林草原生态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增绿增质增效为主攻方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依靠创新驱动,依靠人民群众,依靠法治保障,多途径、多方式增加绿色资源总量,着力解决国土绿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土绿化事业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大面积增加生态资源总量,持续加大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修复,有效拓展生态空间;大幅度提升生态资源质量,着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林地、草原生产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下大力气保护好现有生态资源,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夯实绿色本底,筑牢生态屏障。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4cf15058fafab069dc0295.png)
国家储备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储备林管理,建设可查、可调、可控的国家储备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储备林,是指为增加我国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速生丰产、珍稀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第三条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契约管理、持续经营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储用结合、总量平衡的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
第四条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的建设范围、建设布局和重点工程,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第五条国家储备林承储主体,是指承担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依法依约代储代管国家储备林,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合作经济组织。
经营绩效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营造林公司或林草业合作经济组织,优先安排财政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
第六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国家储备林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
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国家储备林制度方案》,制定发展规划、相关管理办法、树种目录、技术规程和建设标准;(二)制定扶持政策,下达年度计划任务和中央投资资金;指导、技术审核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贷款项目,全面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三)组织划定国家储备林,组织指导签订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合同;(四)组织国家储备林监测核查和绩效评价,开展数据调度、统计和信息化管理;(五)组织人员培训、研究、宣传和技术推广等。
第七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国家储备林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
(一)组织制定省级国家储备林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细则;(二)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扶持政策和资金,分解落实年度计划任务和建设资金,组织上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三)落实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开展国家储备林监督检查和省级绩效评价;(四)统筹项目储备和在建项目管理,负责国家储备林数据调度、信息报送;(五)组织人员培训、宣传和技术推广等。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模板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320741fa6c30c2259019e59.png)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国家林业局2015年10月前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配套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重要内容,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意义重大。
2011年以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室、两院院士多次开展木材战略储备专题调研。
国务院领导先后对有关报告、提案和建议做出重要批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别提出“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部署木材战略储备和制度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是指中央投资为主或享受中央政策性贷款、贴息,以生产生态产品、稳定市场供给、保障木材安全为目的的乔木林。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主体担保,企业经营、林农受益”的目标原则,先后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划定、现有林改培等办法、标准和规程,探索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
创新投融资机制,利用政策性贷款,在自然条件适宜区域,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一批短周期原料林、乡土大径级和珍稀树种等高品质的国家储备林。
规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储备林2.1亿亩,每年新增木材供应能力9500万立方米以上,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木材安全战略格局。
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建设区域和建设模式,提出了主要保障政策和措施。
《规划》以相关研究课题和系统调研成果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省(区、市)试点示范建设的作法和经验,体现了世行贷款造林的成功模式,集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储备林基地,是今后一个时期规范和引导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储备林项目总结报告范文(3篇)
![储备林项目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64fe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2.png)
第1篇一、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某地区储备林项目2. 项目业主:某地区林业局3. 项目性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4. 项目时间:XX年至XX年5. 项目地点:某地区二、项目背景为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保障木材战略安全,某地区林业局决定开展储备林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林分结构,培育优质高效的多功能森林,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三、项目实施情况1. 项目建设内容(1)集约人工林建设:在某地区选择立地指数14、坡度35度以下、土层厚度40厘米以上的一般灌木林地、宜林地进行集约人工林栽培。
(2)现有林改培:在国家一级公益林以外、坡度35度以下、土层厚度40厘米以上的乔木林中,选择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构简单且生长已呈现下降趋势、目的树种不明确、林分结构简单、错过抚育经营时机的郁闭度0.3的近熟林、成熟林及郁闭度0.3~0.7(含0.7)的中龄林,进行现有林改培。
(3)中幼林抚育:在国家一级公益林以外、在坡度35度以下、土层厚度40厘米以上的现有林分中,选择有培育前途、增产潜力较大、郁闭度0.7的中幼林,采取间伐、修枝、除草割灌、施肥等抚育活动,砍劣留优,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提高木材蓄积量,加快林木生长速度,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林分质量。
2. 项目实施进度(1)项目前期: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采购等工作在XX年完成。
(2)项目建设:项目于XX年正式开工建设,XX年完成建设任务。
(3)项目验收:项目于XX年通过竣工验收,达到预期目标。
四、项目效益1. 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森林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 经济效益:项目通过培育优质高效的多功能森林,提高了木材产量和品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乡村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国家林业局2015年10月前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配套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重要内容,对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意义重大。
2011年以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参事室、两院院士多次开展木材战略储备专题调研。
国务院领导先后对有关报告、提案和建议做出重要批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别提出“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部署木材战略储备和制度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是指中央投资为主或享受中央政策性贷款、贴息,以生产生态产品、稳定市场供给、保障木材安全为目的的乔木林。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主体担保,企业经营、林农受益”的目标原则,先后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划定、现有林改培等办法、标准和规程,探索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
创新投融资机制,利用政策性贷款,在自然条件适宜区域,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一批短周期原料林、乡土大径级和珍稀树种等高品质的国家储备林。
规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储备林2.1亿亩,每年新增木材供应能力9500万立方米以上,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木材安全战略格局。
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建设区域和建设模式,提出了主要保障政策和措施。
《规划》以相关研究课题和系统调研成果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省(区、市)试点示范建设的作法和经验,体现了世行贷款造林的成功模式,集中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储备林基地,是今后一个时期规范和引导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目录第一章我国木材安全形势分析 (1)第一节我国森林资源总体状况 (1)第二节我国木材需求形势 (3)第三节我国木材进口形势 (4)第二章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性及有利条件 (6)第一节建设的重要性 (6)第二节建设的有利条件 (10)第三章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思路 (14)第一节指导思想 (14)第二节基本原则 (14)第三节规划编制依据和期限 (16)第四节规划目标 (17)第四章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与布局 (21)第一节建设范围 (21)第二节建设布局 (21)第五章国家储备林建设内容 (33)第一节营造林 (33)第二节支撑体系建设 (39)第六章国家储备林建设效益评价 (43)第一节生态效益评价 (43)第二节经济效益评价 (45)第三节社会效益评价 (47)第七章国家储备林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49)第一节估算依据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9)第二节投资估算及来源 (52)第八章国家储备林管理 (55)第一节代储代管 (55)第二节动用轮换 (57)第三节动态监测 (58)第九章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60)第一节主要政策 (61)第二节保障措施 (63)附表:1. 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表2. 国家储备林建设布局表3. 国家储备林建设分省任务表4. 国家储备林主要树种(组)培育模型表附图:国家储备林建设布局示意图第一章我国木材安全形势分析人多地少、缺林少绿是我国基本国情、林情。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第一大木材进口国。
当前,我国木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进口受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第一节我国森林资源总体状况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
我国森林资源面积占世界森林资源面积的5.15%,但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蓄积量仅占世界森林蓄积的2.87%。
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
我国用不到世界3%的森林蓄积,支撑占全球23%的人口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巨大需求,又要维护占世界7%的国土生态安全,总量显然不足。
二、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全国乔木林每公顷年均生长量4.23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89.79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
平均每公顷株数953株,平均胸径13.6厘米,平均郁闭度0.57。
乔木林质量等级好的占18.51%,中等的占68.45%,差的占13.04%。
综合评价,乔木林质量指数为0.62,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我国人工林面积6933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6.27%;总蓄积量24.83亿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16.8%。
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52.76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
三、森林资源结构性失衡从龄组结构看,乔木林面积中,中幼龄林比例较大,占64.66%,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幼龄林比例超过70%;而近成过熟林面积仅占35.34%,主要分部在我国生态功能地位突出的内蒙古、西藏、黑龙江等省区。
用材林大径级组越来越少,小径级组株数比例由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的55%,上升到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的73%,大、特径级组由13%下降到3%,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从树种结构看,乔木林优势树种(组)中,面积比重排名前10位的栎树、桦木、杉木、落叶松、马尾松、杨树、云南松、桉树、云杉、柏木,面积合计8649万公顷,占全国的52.54%;蓄积合计70.45%,占全国的47.47%。
其中,栎树、桦木、杉木、落叶松、马尾松等5个树种,面积均超过1000万公顷。
人工林优势树种中,松杉桉杨面积占59.79%,蓄积占66.22%,常规树种过于集中。
从采伐结构看,全国用材林可采面积仅占13%,可采蓄积仅占23%。
中小径阶采伐消耗量所占比例由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的59%,相继提高到63%、67%和75%。
用材林可采面积比例由10%下降到第八次资源清查的5%。
珍稀用材树种更少,大径级用材几乎全面依赖进口。
第二节我国木材需求形势一、木材刚性需求持续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木材消耗逐年增加,由2000年1.09亿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5.39亿立方米,总消费量是2000年的4.9倍,增长394%。
到2020年,全国人口预计将达14.2亿,城镇化率将接近60%,按世界人均木材消耗水平的80%计算,木材需求将超过7亿立方米,缺口达2.5亿立方米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木材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天然林全面停伐,木材缺口进一步增大目前,我国现有天然林资源29.66亿亩。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天保工程区的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天然林年均采伐量仍有1.79亿立方米。
自2017年起,我国将实施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直接减少木材生产5000万立方米,减少的木材供应量约占到全国木材消费总量的10%。
天然林资源全面严格保护后,将提升天然林生态功能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但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木材供需缺口。
第三节我国木材进口形势一、木材进口量持续增加新世纪以来,我国原木进口量年均增长9.9%,由2000年1361.2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5119.5万立方米,增加了2.8倍,并且首次突破5000万立方米大关。
锯材进口量年均增长15.1%,由2000年361.4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2565.6万立方米,增加了近6.1倍。
进口木材占国内木材消耗量的比重由2000年27.9%,上升到2014年50.7%,15年间增长了23个百分点。
二、国际木材贸易量持续上升随着木材进口量快速增加,我国在国际木材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原木和锯材进口量,分别由2000年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2.4%、5.1%,上升到2013年的35.8%、20.4%。
其中,锯材进口自2011年起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进口国。
按照目前进口增长率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原木进口量将达8200万立方米,锯材进口将达5200万立方米。
考虑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缺口,木材进口将达到1.8-2亿立方米。
三、国际贸易限制不断加大当前,受国际木材交易限制影响,我国原木进口阻力增大,各种挑战增多。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已将严格限制交易的树种增加到246个,全球先后有86个国家限制和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
欧美发达国家借打击木材非法贸易,出台了《雷斯法案》、《欧盟木材法规》,采取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或反倾销诉讼,加大对我国木材和木质制成品进出口限制,珍稀树种和大径级原木进口存在断供风险。
第二章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性及有利条件我国是木材生产大国,也是木材消费大国。
我国木材安全既关乎资源安全,也与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密切相关,要从党中央“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充分认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历史机遇、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建设的重要性一、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木材取自于森林。
森林尤其是天然林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
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相互关联,互为促进。
我国木材生产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木材自主供给能力弱,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加上消费刚性增长、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进口贸易受限等综合因素,木材安全问题突出。
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在加快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同时,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大力发展南方速生丰产林和优质大径级用材国家储备林,由国家直接建设一批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是增加我国木材供给和保障木材安全的关键措施和基本途径。
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科学经营、科学化管理不足,木材产品数量质量,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国有林场森林面积4467万公顷,单位面积蓄积量52.5立方米/公顷,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4%,与德国森林平均蓄积量270立方米/公顷,更是相差甚远。
国家储备林建设,借鉴和推广国外及林业世行项目高标准集约人工林培育模式和管理经验,对现有林采取抚育、改培和补植补造等经营措施,调整树种结构,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储备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
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平均每公顷可提高林木生长量3立方米,使中龄林20年生长期,每公顷增加蓄积量60立方米以上。
完成规划现有林改培面积492.33万公顷,折合年均增加木材生产4040万立方米。
三、替代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的重要举施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所有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