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合集下载

盈余管理的利弊及控制

盈余管理的利弊及控制

策 的选择和应计 项 目的披露 ,可 以把企 业有关的 内部信息 传递出
去 , 以此影 响企 业的资本成本。例如 , 并 企业 采用直线法计提 折I 1 3 会被认 为是 负担不 起加速折旧的信号 ; 相反 , 企业采用加速折 旧法 计提折 旧, 是其财务状况 良好的表现 。盈余管理还可 以避免企业的 利润波动过大 , 利润平稳化本身也是 对企业 未来和长远趋势 良好的
易和债 务重组等准则 中,但实际情况是公允价值 成为许 多上 市公
司操纵利润的工具 , 因而在 2 0 0 1年修订 准则时被 取消。这一次新
准则引进公允价值的力度远远超过前次 , 难怪 许多业 内人 士对此
表示极大的关心 和担忧 。笔者认为, 要保证这次新准则 中公允价值
在我国成功实施 , 其关键是建立与准则配套的资产评 估制度。具体
— — — - - . 址 址 — —
址. 舢
— 址 . L— — — — 址 — — — L— .
L— — . — .址 . 址 — — — 址 - — 址 址 — 址 — — 址 — — 址 —
的 是企 业 的会 计报 告 盈 利 , 不是 企 业 的 实际 盈 利 , 而 即盈 余管
理 实质 上并 不能 增加 或减 少企 业 的盈利 , 只是 改 变了企 业 盈 利
“ 盈余操纵”e ri s a iu t ) ( an g n l e 的概念 。实际上 , 度的盈 余管 n m p a 适
理有其有利的一面。从信 息观 的信号作 用的角度看 , 盈余管理是经 营者将 内部信息传递 给其他 利益关系人 的一 种工具 。合理会 计政
的分布 时 间 ; 是盈 余管 理是 在 法律 和会计 规 范许 可 的范 围 内 二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一、引言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盈余管理已成为他们在财务报告中一种常见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或调整会计估计值,以达到影响财务报告盈余数额或趋势的目的。

虽然盈余管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合理和合法的,但滥用盈余管理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1.扭曲财务报表: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掩盖实际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以改善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看法。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降低信息透明度:盈余管理使得财务报表难以理解和分析,投资者很难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

这可能降低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真实价值的认识,增加投资风险。

3.短期主义:盈余管理往往注重短期利益,将公司的长期发展置于次要位置。

这可能导致公司对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忽视,最终损害公司的长期利益和持续竞争力。

三、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应加强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力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全面和及时披露。

同时,应主动披露与盈余管理相关的信息,将盈余管理的可能影响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确说明。

3.加强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完善的会计政策制定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以遏制盈余管理的可能行为。

4.提升企业文化意识:上市公司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诚信经营、稳健经营的理念,培养员工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标准。

只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扭曲、信息透明度的降低以及短期主义的产生。

浅析真实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浅析真实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浅析真实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真实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来操作盈余数据,以达到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

这种现象在很多国家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

虽然真实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往往是负面的。

真实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其影响了公司的决策效果。

当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盈利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时,往往会忽视长期发展的利益,甚至可能会放弃了一些长期投资和发展机会。

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导致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下降,从而对经营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

真实盈余管理还会对公司的经营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当上市公司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来调节盈余数据时,往往会掩盖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这样一来,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得到错误的信息,导致他们对公司的价值和风险的判断出现偏差。

当公司面临经营困难或者财务危机时,这种信息的误导可能会加剧投资者的恐慌心理,进一步恶化了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对经营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

真实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应该要注重长期发展,坚持真实和透明的财务报告,避免过度依赖短期盈利和盈余操作,从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绩效。

而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来说,也应该加强监管和信息披露,提高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经营状况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从而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合理性。

会计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

会计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

会计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引言:会计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调整会计数据的记录和披露方式,以实现最终的盈余目标。

这一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看似提高公司的财务状况,但同时也可能对公司的整体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篇文章旨在探讨会计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引发的风险。

会计盈余管理引发的问题:1. 信任问题:通过会计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的盈余,可能造成投资者对公司信息披露的信任度下降。

投资者往往会怀疑公司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从而导致公司的股价下跌。

2. 失去长期投资者:会计盈余管理也可能导致长期投资者的流失。

长期投资者对公司的盈余质量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视,一旦发现公司存在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就有可能抛售股票并退出市场。

3. 市场不确定性:随着会计盈余管理现象的增多,市场对公司及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

投资者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公司实际的经济状况,从而降低了对公司的估值能力。

会计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绩效考核:公司高管往往会被绩效评估所驱动,他们通过会计盈余管理来实现财务目标,以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2. 税收优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税法对盈余有一定的要求,公司为了减少纳税,会采取会计盈余管理手段。

3. 利益平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股东利益,可能采取会计盈余管理来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会计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 低估投资风险:会计盈余管理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被高估,投资者在决策时倾向于低估投资风险,从而导致不理性的决策。

2. 失去投资机会:由于会计盈余管理的不确定性,有些投资者可能会错过真正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选择错过对公司价值有正面影响的项目。

3. 资金成本上升:公司通过会计盈余管理来掩盖真实盈余,可能给融资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公司资金成本。

结论:会计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有负面影响,尽管它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公司的盈余,但却可能失去投资者信任、长期投资者以及市场的稳定性。

是否赞成盈余管理制度

是否赞成盈余管理制度

是否赞成盈余管理制度首先,盈余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1. 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盈余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盈余的分配和使用,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业务发展和扩张,从而使企业能够稳步增长并持续盈利。

2.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盈余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合理分配盈余,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 保护股东利益。

盈余是企业的利润,是股东投资的回报,盈余管理制度可以保护股东的利益,确保他们能够分享企业盈余带来的收益。

4. 提高企业透明度和信誉度。

盈余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声誉。

总的来说,盈余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然而,盈余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 盈余管理存在滥用风险。

一些企业可能会滥用盈余,将盈余用于非正当用途,导致资金浪费和投机行为,损害企业和股东利益。

2. 盈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对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要求也较高,如果企业管理不善或执行不力,可能会导致盈余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施,甚至带来财务风险。

3. 盈余管理制度涉及到股东,管理层,员工等多方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各方利益的平衡,可能会引发内部矛盾和纠纷,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盈余管理制度时,企业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建立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确保盈余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和发挥,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 设立独立的盈余管理机构。

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盈余管理机构,负责盈余的管理和分配,确保盈余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3. 加强内部监管和控制。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管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机制,防范盈余管理存在的滥用风险和财务风险。

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一、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 盈余分配政策不够明确:有些企业在盈余分配政策方面存在模糊不清或者过于宽泛的情况,导致在盈余分配时缺乏明确的指导。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出现分配不公平、效率低下等问题,容易引发员工不满或者专项盈余用途不清晰等情况。

2. 盈余再投资政策不合理:有些企业在盈余再投资政策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过度保守或者过度激进的投资策略。

过度保守的企业容易错失投资机会,而过度激进的企业则容易陷入风险重重的境地,使得盈余再投资效果减弱。

3. 盈余分配方法不科学:有些企业在盈余分配方法方面存在不科学的情况,比如仅仅依靠股息分红,而忽略了股票增值、员工分红、专项公益等分配方式。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因为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盈余利用效率降低。

4. 盈余分配流程不畅通:有些企业在盈余分配流程方面存在不畅通的情况,比如流程繁琐、审核审批不及时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盈余分配效率会受到影响,容易拖延盈余的使用,导致企业的经营效果不佳。

二、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1. 管理者意识不强:有些企业管理者对盈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有效引导和规范。

2. 利益诉求不同:有些企业管理者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将盈余管理制度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而忽视了基于长远利益的盈余管理原则。

3. 盈余管理体系不完善:有些企业盈余管理体系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督控制机制,导致盈余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4. 外部环境变化快速: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都会对盈余管理制度产生一定影响,但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盈余管理制度,导致出现缺陷。

三、盈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改进建议1. 强化管理者培训: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盈余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清晰了解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和规范。

2. 统一利益诉求:建立长期化、稳定化的盈余管理理念,统一企业各部门利益诉求,确保盈余管理制度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提要] 本文分析盈余管理的目的,比较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关系,得出针对企业盈余管理应趋利避害的结论。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利弊企业的盈余管理长久以来都是会计人员在管理方向中应适度把握的重要课题,盈余管理也是一个中性的会计概念,其自身利弊共存。

在我国市场经济现状与现行会计制度共同作用下,企业盈余管理总的来说存在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的作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

一些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将受到抑制,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将随之产生。

如此而言,系统地了解盈余管理,正确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会计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一、盈余管理概述(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我们可以概括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手段的适度调节来修正企业的财务报告,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经营者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我们大致可以将二者的区别划分为如下四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认可与否。

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是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会计规范在制定的过程中并非一统就死,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所需要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从而使企业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

但是利润操纵则是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其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财务手段,被部分上市公司所采用。

然而,这种行为并非全然有益,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寻找有效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一)损害投资者利益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投资者往往依据这些财务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如果信息失真,他们可能会错误判断公司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遭受经济损失。

例如,公司可能在某一时期虚增利润,吸引投资者买入股票,而随后利润又大幅下滑,股价暴跌,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二)破坏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会干扰市场对企业真实业绩的判断,使得资金流向那些表面上业绩良好但实际经营不佳的公司,而真正有潜力和价值的公司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无疑降低了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削弱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盈余管理往往侧重于短期的利润操纵,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为了达到盈余目标,公司可能会削减研发投入、减少员工培训、降低产品质量等,这些短期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使利润看起来好看,但从长期来看,却损害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人才储备和品牌形象,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长期竞争力。

(四)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盈余管理使得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内外各方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如果被扭曲,不仅会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还会破坏整个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降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度。

(五)增加审计风险和监管难度对于审计机构来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审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辨别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迹象,以确保审计质量。

同时,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挑战,监管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监测和查处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财务状况时,通过选择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以及应用会计准则的灵活度来操纵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旨在通过调整盈余水平,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和市场评估。

盈余管理对公司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广泛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提供相关案例和观点,以展示其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盈余管理有时被视为一种合理的行为。

公司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平衡财务表现,避免市场对盈余的剧烈波动产生过度反应。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以帮助公司满足投资者预期,从而维持公司的股价稳定。

例如,通过采取积极的盈余管理策略,公司可以在盈余疲软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股价,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的产生。

通过人为干预财务报表,公司可能隐藏或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认知。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损害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其次,盈余管理还可能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任。

一旦公司的财务操纵行为被揭露,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往往会对公司产生质疑,甚至可能引发投资者的诉讼。

这种声誉损害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法律和财务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

通过人为干预盈余水平,公司可能削弱了对真实业绩的反映,从而使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评估产生误差。

特别是,当公司在平稳市场环境中进行过度盈余管理时,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疑虑,并加大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这种质疑和担忧不仅可能导致公司股价的下滑,还可能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商业伙伴的选择。

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得到进一步解释。

例如,2001年爆发的安然丑闻显示了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巨大破坏性。

安然以大规模的盈余管理掩盖了其真实财务状况,使公司的价值被严重高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严重损害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各种手段对盈余进行操纵,使得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投资者依据这些被扭曲的信息做出决策,很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某上市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营造出业绩良好的假象,吸引投资者大量买入其股票。

但当真相被揭露时,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次,盈余管理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应该基于企业的真实业绩和发展潜力。

然而,当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误导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导致资金流向那些表面上业绩良好但实际上经营不佳的企业,而真正有发展潜力但暂时业绩不突出的企业则可能被忽视,从而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再者,它削弱了市场的公信力和投资者的信心。

当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时,会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质疑和不信任,进而减少投资或者选择退出市场。

这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引发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

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忽视长期战略规划,将精力集中在短期的财务指标操纵上,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关键。

会计准则应更加明确和具体,减少模糊性和可操纵的空间。

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准则应及时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情况。

加强监管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和监督,建立严格的违规处罚机制。

对于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等,以提高违规成本,遏制盈余管理的冲动。

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控制、调整和处理财务报表,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特定的利益需求。

这种做法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盈余管理可能带来的好处之一是,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企业可以提升其盈余水平,进而提高其市场声誉和股东满意度。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准则,将某些费用延后到未来的会计期间,从而在当前会计期间实现更高的盈余。

这种做法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并提升股票的价格。

此外,一些企业还可能在特定时间或事件前销售一部分资产,从而实现盈余的“突击增长”,给分析师和投资者留下积极的印象。

然而,盈余管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干扰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决策,进而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

其次,盈余管理可能引发公司的内部风险,例如管理层可能在追求短期盈余目标的同时忽视了长期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

这种做法可能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内部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在实际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和风险。

一方面,好的盈余管理可以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它可以帮助企业稳定股票价格,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的投入。

此外,通过盈余管理,企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纳税筹划,减少税负。

这样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现金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盈余管理也需要谨慎对待。

企业务必保证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避免过度进行盈余管理。

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内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监督,以减少错误和失误的风险。

同时,企业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基本盈利能力,注重长期战略规划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而不仅仅关注短期的盈余目标。

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些好处,例如提升市场声誉和股东满意度。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公司开始关注盈余管理。

这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包括会计、财务、税务等,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通过强制性储备等措施加强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和盈利水平。

但是,盈余管理的实施对公司绩效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一番探讨。

一、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手段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和规模进行管理,以达到某些目的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合法的财务规范行为,例如税务规划,二是可以合法但常用的财务规范行为,例如盈余创造,三是可能非法的财务规范行为,例如财务造假或因运营不善而搞虚假账。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1.运营稳定性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营稳定性,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以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减少公司经营风险、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维护投资方的利益。

2.激励机制盈余管理还可以为公司激励系统做贡献。

公司管理层的激励通常与公司的盈余有关,通过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层可以通过调节盈余、控制成本、淘汰低效业务等方式来实现目标,从而获得更高的奖励。

3.外部监管盈余管理也会受到外部监管的影响。

例如监管部门会要求公司遵守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规范等,以保证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

三、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1.对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营收与利润,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公司带来短期效益,但长远来看,公司盈余管理不当会跨越筹划、造假等不正当方式,导致公司的基本面不稳定。

这样做会降低公共信任度,进而造成了长期业绩的影响,因而公司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可控措施以保证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市场投资的热情是由客观情况所主导的,公司股价与盈余之间的正比关系,是由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共同关系所形成的,受到市场交易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公司绩效得到了提升,从而股票价格上涨。

相反,一旦一家公司的盈余管理不当,依赖于短期的操作,如果市场出现问题,股票价格将立即调整,公司的形象也会受到质疑,直接影响了公司绩效的提升。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或控制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通常是为了满足公司在市场上的需求,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加自身的财务实力等目的。

盈余管理的利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利弊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来说有以下几个利益:1.满足市场预期:市场通常对公司的盈余有一定的预期值,如果公司盈余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引发过高的股价波动。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预期来控制自己的盈余,尽量避免市场出现不确定性。

2.提高融资能力:盈余是公司融资的重要依据之一,良好的盈余水平可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在融资时展示出更好的盈余表现,从而增加融资的成功率。

3.调剂税负: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和规模,使公司的盈余在税务上得到最大化的优惠。

这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税负,提高企业的资金回报率。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信任问题: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对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产生质疑。

如果投资者无法信任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2.风险隐患:盈余管理常常需要在合法和非法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违法法律法规。

如果被监管机构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起诉等风险。

3.长期影响:盈余管理通常是短期内的措施,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副作用。

过分强调短期盈余可能会导致公司在战略和长远发展方面的资源配置失衡,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既有利益也有弊端。

对于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以满足市场预期、提高融资能力和调剂税负等,但也会面临信任问题、风险隐患和长期影响等挑战。

因此,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权衡利弊,遵守合规原则,注重长期发展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对投资者来说,应该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保持警惕,关注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诚信度,不仅仅关注短期盈余表现,更要重视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探析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运用各种会计政策和方法,来调整和管理企业的盈余水平和分配方式的一系列行为。

盈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吸引投资者、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等。

然而,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深入探析盈余管理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合理方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优惠某些会计政策和方法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从而实现税务优惠的目的。

比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来减少固定资产的净值,从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整、利润分配政策等方式来实现税务优惠。

2. 经营业绩管理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常常会考虑经营业绩的管理。

通过合理调整企业的盈余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提取盈余储备、短期盈余平准基金等方式,将盈余分配到未来的经营周期,以应对可能的经营风险。

3. 资本市场反应盈余水平是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整盈余水平,企业可以引导资本市场对自己的价值进行正确认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平滑政策、非经常性损益的调整等方式,稳定盈余水平,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1.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经济繁荣和增长时期,企业往往采取保守的盈余管理策略,以保持稳定的盈余水平;而在经济低迷和萧条时期,企业可能会采取激进的盈余管理策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方法来实现盈余的稳定和增长。

2. 产业特点不同产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比如,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因此往往会采取较保守的盈余管理策略;而传统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实物盈余,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盈余水平。

3.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

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引言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报告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其指企业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相关的会计估计,来调整利润和其他财务指标,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

本文将分析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其原因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盈余管理行为的定义及原因盈余管理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方法,或者进行会计估计的调整,以达到调整企业盈利水平和财务指标的目的。

企业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通常是为了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符合投资者预期、增强企业形象、满足财务指标约束等多种原因。

影响公司绩效的盈余管理行为尽管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水平,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1. 行为诚信与公司声誉盈余管理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例如故意误导投资者、作出虚假陈述等,可能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导致投资者的信任减少,进而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风险与不确定性盈余管理常常伴随着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调整,这也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方面存在问题。

如果企业进行过度或不合理的盈余管理,会影响真实财务状况的反映,从而掩盖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3. 长期价值与长期投资过度追求眼前的短期盈余,可能导致企业忽视了长期价值和长期投资的规划。

过度盈余管理可能会让企业难以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缺乏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

4. 投资者决策与估值风险盈余管理也可能对投资者的决策和估值产生影响。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整财务指标,可能掩盖了真实的企业价值,给投资者带来误导,使其在决策和估值时面临更大的风险。

应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为了避免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制度应包括风险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准则、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估等方面,从而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盈余管理利弊及对策

盈余管理利弊及对策
1.3盈余管理仅影响会计报告盈利而非实际盈利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1.4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有明确的界限
盈余管理之所以与会计造假有明确界限,是因为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主体盈利,但区别在于会计造假属于违规行为,而盈余管理是指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实施的变更盈余信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从最直观的角度上来看,盈余管理可以帮助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利益,或者同等程度上蒙受最小的亏损。该种利益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但盈余管理不当也会发展成为会计造假,可能有时候会危害整个社会的福利,甚至违反会计法律,造成不容小觑的损失。两者之间虽然有明确的区别,但也能相互转化,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1对盈余管理的解释
1.1盈余管理的主体
主体为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和经理),而非公司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只是按照指令进行操作。盈余管理的决定权掌握在董事会、公司经理和部门经理手中,并且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对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起决定作用。换言之,对于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而会计人员只是按照规定的指令而做举动,即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只是起辅助的作用。
2盈余管理的利弊
2.1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有其有利的一面
2.1.1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有助于解决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
按照契约观来看,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契约发生和订立,因而由此产生的契约成本是不容忽视的,若能避免或减少产生契约成本,能为企业减少一笔不小的开支,从而最大化企业价值。契约成本的产生来由于企业本身的经营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相应就具备了刚性和不完备性两个特征。刚性是指契约一经订立便不能轻易改变,不具有灵活性;不完备性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并且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一定机会主义行为。契约中有相关指标,比如企业的债务等,若企业的相关指标超出订立契约时的标准,那么就很可能出现违约的情况,相应会带来再次谈判的成本。若企业能够通过盈余管理来使相应指标数值低于契约中要求的范围内,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蒙受违约的损失,若使用得当,这对企业来说是有益的。

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对财务报表中的盈余进行操纵或调整的行为。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或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然而,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通常会通过虚增收入、推迟成本、调整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方式来操纵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

这种人为的调整势必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状况。

这样一来,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就会受到误导,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有效运行。

另一方面,盈余管理还可能削弱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盈余管理会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变得复杂和难以理解,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困惑。

此外,由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不尽相同,同样的财务指标可能会因此而呈现出不一致的表现。

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理解和比较的难度,还给企业间的比较和竞争带来了不公平性,影响了市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盈余管理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采取非法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的盈余数据,如虚假记账、财务造假等。

这不仅是对企业内部的道德风险,也是对整个会计职业声誉的威胁。

一旦道德风险暴露出来,不仅会导致企业经营受损,还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信心和稳定。

除此之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通常需要企业高层主管的主导和支持。

如果企业管理层追求的是短期目标而非长期经营价值,那么公司治理结构可能会受到损害。

这不仅会降低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还会增加公司内部的腐败和不道德行为的风险。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它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削弱了透明度和可比性,引发道德风险,以及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应该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和约束,并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工作,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盈余管理论文:企业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论文:企业盈余管理探析

盈余管理论文:企业盈余管理探析摘要: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者关注的热点,盈余管理究竟对企业是有利还是弊,应如何把握对盈余管理的度,本文就盈余管理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盈余管理利弊作用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学者关注的热点,它已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等同于盈余操纵和盈余做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盈余管理并不是一种欺诈行为,盈余管理所产生的财务报告虽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报告。

一、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前提(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方面的矛盾。

因此,当代理人自身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时,自利性会使其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方式,代理人可能通过控制和采用适当的编报方法,使盈余数字更有利于自己。

第一、契约刚性。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人们常常事先设定一套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如分红计划,劳资契约等。

这些契约规则一般而言是刚性的它们通常很难根据经济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变化而变化,因而会与现实的需要产生矛盾,这时盈余管理便应运而生。

第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掌握的信息在时间上不一致和在内容上不相同。

比如代理人会有内部信息,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人并不一定知道,或者他们所掌握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肯定不如代理人。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双方沟通存在障碍,公司的董事会无法对经理人员的业绩作出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评价,而只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指标来间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正是这一点,使得盈余管理有了生存的空间。

(二)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和滞后性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弹性,企业管理人员具有会计选择的空间。

鉴于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在制定会计准则或规范时,都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就一般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做出规定,而将剩余的特殊会计政策留给企业自己选择,以使企业能够对所处环境和不可预见的契约后果及时做出灵活反应。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的热门话题之一。

盈余管理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将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为某种特定的形式,以从中获得潜在的利益。

尽管盈余管理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某些好处,但它对公司治理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看起来更好。

这种失真可能包括虚报收入、低估成本和资产价值等。

这种不诚实的财务报告损害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削弱了公司治理的基础。

缺乏可靠的财务信息会导致投资者信任的缺失,并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决策和资源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公司管理层可能会优先考虑达到特定的盈余目标,而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满足短期业绩预期,管理层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如过度投资、不合理的收购或并购等,以达到虚假的盈余目标。

这种短视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长期价值受损,并加剧公司治理的不稳定性。

此外,盈余管理也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

当管理层通过滥用盈余管理手段获取个人利益时,公司董事会和监管机构的监督角色可能受到削弱。

管理层可能通过操纵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决策机构来掌控公司治理,以避免被发现和问责。

这种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就变得无效,导致公司内部控制的破裂和风险的增加。

然而,要解决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需要多方合作和改革。

首先,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监管机构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和审计标准,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其次,重视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性。

董事会和监审委员会等公司治理机构应当独立、有权和负责,有效监督管理层的决策和行为。

此外,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识别能力,避免投资者成为盈余管理的受害者。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

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

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

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

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

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

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

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

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

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

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

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

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

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

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

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

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

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

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

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

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否则,将各取其利。

因此,委托——代理制度下,经营管理者容易产生道德的背离,为盈余管理提供可能。

原因二: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常常信息不对称。

代理人垄断许多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委托人要获得这些信息,就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有时甚至不可能得到这些信息。

这就使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相容,代理者可以籍此获得某种信息的租金,这对委托人而言就是代理成本。

同样,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也很难获得企业独占的内部信息。

由于代理者(企业管理者)掌握着信息的制造与发布权,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会对会计信息进行隐瞒或夸张。

因此,对委托人来说也就不可能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充分性进行评判,使得现代企业的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原因三:会计准则与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

会计固有的局限性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

不同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可能制定得尽善尽美,必然存在一定的会计选择。

如会计上要求的权责发生制、稳健性原则,在会计确认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渗入职业判断等许多主观人为的因素,管理当局也就可能通过操纵应计项目、或有损失来确认虚拟业绩或“储存利润”。

因为政府只能就一般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作出规定,而那些会计政策没有规定的特殊状况,就为企业提供了会计选择的空间,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土壤。

三、盈余管理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等同于利润操纵和财务舞弊,它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并非限制在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方法内;另一种则认为盈余管理并不是一种欺诈行为,由它产生的财务报告虽然缺乏真实性但也不是欺诈性财务报告。

盈余管理只是破坏了盈余数据的公允性,没有破坏它的事实性,因为它的事项与交易是实际发生的,不是捏造的。

同时,盈余管理并不像财务舞弊那样对相关利益方只有害而无利,它虽然降低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但在降低契约成本、税收筹划、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就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而言,一是有助于企业度过暂时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处于经营困难,又急需投资资金时,往往采用利润前推措施。

此时,企业一般来说财务状况不佳,净资产收益率不能达到配股筹资条件;资产负债率过高,潜在债权人不愿意提供信贷支持。

企业若提前确认后期的利润,如,将直线法用加速折旧,降低坏账损失的提取比例,推迟计提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那么,当期利润定当得以提高,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要求。

同时,这些做法也提高了股东权益率,企业更容易通过举债方式筹集资金。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度过财务难关,使企业能有充裕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有助于企业减少契约成本。

持契约观(EfficientContracting Perspective)的学者指出,盈余管理可以降低契约成本。

他们认为,会计方法的选择同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契约订立形式一样,可以减少企业各方之间的契约成本,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考虑到契约的不完备性,需要给经营者一定的会计选择和处理上的灵活性,以便应对企业环境的变化和其他无法预见的事件。

特别是在外围环境变化影响到企业契约的参考指标时,企业管理当局能够通过适当的盈余调整影响契约指标,从而有效地避免再次谈判的成本或技术性违约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管理者有一定的盈余管理能力,对于维护有效合同也是必要的。

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进行过度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前提。

也就是说,盈余管理运用得好,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三是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对于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实施利润平滑手段,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价,也有助于股东达到财富最大化目标。

采取利润逐年后移措施,使企业业绩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有利于树立企业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企业若能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转“虚增长”为“实增长”,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四是有助于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合法避税,进行税收筹划。

它能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既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又符合税法所蕴涵的政策导向。

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有益的选择。

就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而言,尽管盈余管理在国内外企业均被广泛采用,但是,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合理的度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误导信息的使用者,影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破坏社会的经济发展。

过度盈余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当盈余管理超过合理的限度时,就很容易转变为利润操纵,使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和可靠性。

而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质量特征。

其中,可靠性是基础,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

盈利信息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它被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用户用来评价企业的优劣有着重大意义。

过度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将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失去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2、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盈余管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经营者甚至企业的利益,但是也存在较大风险。

事实上,许多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未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而只是作为眼前的权宜之计。

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增加当期利润后,将使预期目标利润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没有同时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下一年度若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和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只有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进行不合法的利润操纵和会计欺诈,最终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信心,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

《上海证券报》对投资者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利润在盈余管理以后的转回将使投资者失望。

公司业绩不佳,将导致股票价值下滑等负面影响。

3、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

由于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一般情况下,盈余管理会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不能忽略管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经济利益的事实。

过度的运用盈余管理,会因为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细究起来,与各企业过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也有一定关系。

如果因为每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加控制地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和协调发展不利。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如果竞争对手采取了过度的盈余管理,那么其他企业要保持良好的操守就很难,最终将导致恶性循环和不正常的盈余管理竞争,使得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投资者将无法区分各个不同企业的好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失去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