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概论(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

人口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
姓名:
学号:
专业:人口与家庭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人口
人口结构
人口变动
人口发展
二、问答题(每题15分)
1.人口数据资料来源都有哪些?
2. 什么是人口数量,统计方法有哪几种?
3.人口老龄化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三、论述题(35分)
下表是根据我国四次人口普查及部分年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得到的出生性别比状况,看表分析这一数据反应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人口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生性别比状况
年份性别比年份性别比
1981 108.47 2007 120.22
1989 111.92 2008 120.56
2000 116.86 2009 119.45
2005 118.59 2010 118.06
2006 119.25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后果有哪些?。
2015学考必修2第11课时 人口

2015学考必修二第1课时人口一、基础知识检测1.填空题(本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自然增长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而引起的增长。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以采集、狩猎为生)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适应)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3)发展中国家(年轻型)人口问题表现:人口过度增长,人口总量大——带来劳动力过剩,教育和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不稳定。
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老年型)人口问题表现: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慢——带来青壮劳动力不足,兵源缺乏,给社会和家庭负担过重。
因此,鼓励生育,完善养老体系,接纳外国移民。
(4)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其中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我国人口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多为自发性迁移。
(5)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常引起人口迁移,尤其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人们往往倾向于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的平原地区或河谷地带。
环境恶化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6)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在静态的条件下,即人们生活水平不再提高甚至适度下降,环境不恶化的情况下的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2015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5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663课程代码:02760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人口与家庭;专科考试:形考(纸质、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一、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多答不多给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第一,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强调入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性和关系的总体。
人本身又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
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即社会要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而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口发展最终也要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来决定。
人口现象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社会过程,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
第三,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规律。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规律。
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有时会促进社会发展,有时会延缓社会发展。
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社会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调节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
2.简述“两要素”论中的人口质量的内容。
参考答案:人口质量内容只包括人口身体素质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
(1)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器官和生理系统的发育、成长和机能的状况,表现为身躯完损、体质强弱、耐力大小、智能高下、反映快慢等等。
衡量身体素质的标准是平均身高、体重、坐高、青少年每10年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的速度,残疾低能人口比重、遗传患者比重、婴儿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等。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生产经验,以及在教育培训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产技能。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概论(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概论(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有哪些内容?3.人口发展规划编制的工作原则是什么?4.简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5.新型婚育观念的内涵是什么?6.简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任务。
二、论述题(20分)7.详细论述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妇女地位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8. 2005年底,“青春健康”项目在全国建立了“亲青服务”机构1987个,培训“亲青服务”人员9248人,接受过“亲青服务”的青少年人数大约为十七万人次。
通过对项目的监督和评估了解到,“亲青服务”的概念初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学校、家长、相关人员及社会认为给青少年提供性健康的咨询和服务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
一些青少年通过不同方式的服务,如网络、电话、面对面咨询等,解决了他们的困惑和问题。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亲青服务”机构的利用率不高等。
为此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于2008年制定了“生育关怀一青春健康”工作五年规划(2008-2013年),将青春健康项目纳入“生育关怀”之中,进一步加以推进和完善。
生育关怀一青春健康行动通过在校内外、工作场所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建设青春健康教育示范点和培训基地,以生活技能培训为核心内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方法,以同伴教育为主要手段,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培训;初步建立起亲青服务网点,严格控制服务标准,确保青少年获得优质、适宜且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性与生殖健康专业咨询和服务;通过支持、协助中国青年网络(China Youth Network)建设,健全和增强青年参与机制,最大程度地鼓励和促进青少年参与。
目前,生育关怀一青春健康行动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全面铺开,中国计生协和各地计生协在宣传倡导、资源开发、机制探索、活动开展、人员培训、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惠及青少年300多万人,收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广泛欢迎。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筒答题(每题10分。
共50分)
1.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2.简述中国人口死亡模式的演变过程。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4.简述人口城市化的概念及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内涵。
5.简述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二、论述题(共20分)
6.什么是生育率,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国生育政策的内容。
三、分析题(共30分)
7.资料:《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
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
年人将由1. 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 3%增
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 54个百分点。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报道中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概念是什么?(4分)
(2)个体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有什么区别?(8分)
(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未来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
(18分)。
人口学概论

(一)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二)人口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三)人口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二、人口变动 人口变动:人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生命 总和。反映人口运动的过程,叫做人口变动。 总和。反映人口运动的过程,叫做人口变动。 (一)人口的自然变动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 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 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 程。 (二)人口的机械变动 人口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 人口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包括 改变定居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移动。 改变定居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移动。 人口机械变动有两种情况: 一是改变定居点的移动,叫做人口迁移; 一是改变定居点的移动,叫做人口迁移; 二是不改变定居点的暂时性位移,称为流动人口。 二是不改变定居点的暂时性位移,称为流动人口。
(三)人口的社会变动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在社会有机体中的组成 状况的变化。 状况的变化。人口的社会变动改善人口的经济构 人口社会变动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成。人口社会变动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种人口变动的关系: 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口的自然变动, 2、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会引起人口社 会变动; 会变动; 3、人口社会变动也会制约人口自然变动和机 械变动。 械变动。 归根到底, 归根到底,人口变动都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 产方式。 产方式。
第三节 我国人口研究的现状
一、我国人口研究适应人口与社会发展的 需要: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迫切需要理论的 指导。我国计划生育走过的道路。 二、我国人口研究的现状: 人口研究的学会组织。人口研究的队 伍建设。人口研究的阵地、成果。人口研 究的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
思考与练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口社会学(专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口社会学(专科)》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选做3道,每题15分.共45分)1.简要说明人口社会学研究方法。
2.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4.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5.简述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和联系。
二、论述题(共25分)6.死亡模式的概念是什么,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死亡模式演变的过程。
三、分析题(共30分)7.资料:在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新闻中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什么?(4分)(2)个体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的区别有哪些?(8分)(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未来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
(18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筒答题(选做3道,每题15分,共45分)1.答: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3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四种:(1)人口普查。
(3分)(2)人口抽样调查。
(3分)(3)人口统计分析。
(3分)(4)人口预测。
(3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正确陈述得满分。
2.答: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来说,性别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的基本因素,对人口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人口结构指标均有直接关系。
(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67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676)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说明人口社会学研究方法。
答: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3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四种:(1)人口普查。
(3分)(2)人口抽样调查。
(3分)(3)人口统计分析。
(3分)(4)人口预测。
(3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正确陈述得满分。
2.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来说,性别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的基本因素,对人口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人口结构指标均有直接关系。
(3分)(1)人口过程因素。
(3分)(2)文化因素。
(3分)(3)经济因素。
(3分)(4)政治和制度因素。
(3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简单陈述得2分。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答:家庭生命周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按照家庭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妇女年龄划分为六个阶段:(1)新家庭产生阶段。
从夫妇结婚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
从初婚到初育这段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整个生育期和生育量。
(2分)(2)生育和抚养孩子阶段。
从第一个孩子出生起,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时止,家庭人口再生产集中在这个阶段,家庭规模最大,家庭经济负担最重,可以计算妇女终身生育率和生育间隔。
(3分)(3)孩子陆续就业、结婚阶段。
这段时间长短取决于妇女生最后一个孩子时的年龄,或生第一个孩子与生第二个孩子之间的间隔。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家庭劳动力最多,经济收入大,但是随着已婚孩子成立新家,原有家庭人口开始减少。
(3分)(4)家庭开始收缩阶段。
父母与最后一个孩子共同生活时期,它取决于最后一个孩子结婚离家的时间。
在西方现代家庭中,这段时间很短,在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并不存在这一阶段。
(3分)(5)空巢阶段。
父母单独居住生活。
2015广东电大《人口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辅导三及答案

2015广东电大《人口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辅导三及答案1.影响生育率转变的宏观社会因素分析首先,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分配方式,是决定生育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育水平相对较低。
但是这又与经济部门结构有一定关系,如果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高,农村人口比重高,在同样收入水平下,生育率仍然会高;只有当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或是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才能使生育率下降。
如果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虽然平均收入水平较高,但是低收入者仍然会多生育。
因此,只有在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才可能发挥出来。
其次,社会保障水平影响生育水平高低。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经济发展了却没有建立起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发展对生育的抑制作用也是无法充分发挥。
社会保障中的养老社会保障最为主要,当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完善,那么子女的养老作用减弱,社会保障对生育儿女养老就有替代效应,人们就会减少生育。
第三,社会传统文化对生育率有多方面影响。
与人口有关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生育文化、性别偏好文化、婚姻家庭文化、家族宗族文化、种族文化、宗教文化。
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多类型的,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发挥作用。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不同,对生育率的影响也不同。
一般来说,农业社会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多是鼓励生育,而且还有男孩偏好。
第四,受教育水平与生育率之间是明显的反比关系。
人们受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就越低;受教育水平越低,生育率就越高。
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高于男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
这些关系,在世界各国都是一致的,尽管教育的内容是不同的,教育的质量也是不同的。
第五,婚姻家庭状况对生育率变动有一定影响。
婚姻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都能直接影响生育率的变动。
从婚姻状况来说,结婚率高会促进人口增长,离婚率上升则会抑制人口增长;合法的、稳定的婚姻关系有利于人口发展;早婚会导致早育多生,晚婚会导致晚育少生;异地婚姻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概论(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概论(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一盘棋”工作机制的内在关系。
2.新型婚育观念的内涵是什么?3.简述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总原则。
4.如何理解“强基提质”工程的主要内容?5.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主要社会组织有哪些?6.我国“十二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目标是什么?二、论述题(20分)7.请详细论述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三、案例分析题,仔细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
(20分)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5年正式提出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并以因地制宜、自愿参加和不依赖外部经费援助为原则,于同年选择了部分工作基础较好、地方有积极主动性的县(区、市),启动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探索,以促进计划生育整体工作的改革,从过去的以人口控制为重点转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从单纯的避孕节育服务转向综合的生殖健康服务,包括妇女赋权。
试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选择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改革的切人点,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立后破、先实后虚”的工作策略,首先培养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然后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一些重要活动。
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
帮助群众在知情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从而保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自主权。
改进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打破单一的政策宣传,增加生殖健康知识和权益保护等宣传教育的内容,并改进宣传形式,更加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提高宣传教育效果。
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通过标准和规范的技术服务,提高避孕方法的有效性,避免意外妊娠、减少人工流产、提高避孕续用率、保障妇女健康,以人性化的技术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
拓宽服务领域和扩大服务对象。
开展生殖道感染防治服务,关注青少年,鼓励男性参与,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
人口社会学学期末考试题整理

口社会学名词解释6道;简答5道;论述2道1.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社会分层、婚姻家庭结构、空间结构)、人口过程(生育制度、死亡制度、人口迁移、人口转变)、人口变迁(人口和社会变迁、人口和可持续发展、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人口质量),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政治、经济、文化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①内容: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两个抑制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人口的增长将快于可能提供给人类的食物的增长。
建立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马尔萨斯认为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两个级数:其认为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前者大于后者,因为在不加限制的前提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值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数级数增长。
后来他又补充了土壤肥力递减的命题,指出人类不可能改变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增章的情况,因为一切生物的增值都有不断超越它所需要的营养物的趋势,因此人口过程和食物匮乏便成为必然。
减少人口的两个途径:积极性抑制,它是通过增加人口死亡,减少现存人口,其手段包括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
预防性抑制,通过控制出生人数,包括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欲。
后又提出道德的抑制,主张从道德考虑哪些无力抚养子女的人应过单身生活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三个命题是一,人口增加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二,只要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会始终不渝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力量的抑制三,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这三个命题构成其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当人口增长到食物供给的极限是,所有的预防性和积极性抑制自然就会以更大的力量发挥作用,……知道人口降到所能维持的水平之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厚起来,于是有产生了众多的人口;经过一定的时期,更多的人口又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
【打印】期末复习题1(人口)11

期末复习题1(人口)一、选择题读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
4.导致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省际人口的迁移 B.人口出生率的降低C.人口寿命的延长 D.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5.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②农村③经济发达省份④经济欠发达省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读右图。
6.该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严重老龄化问题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C.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8.①国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可能有:()①国家控制人口数量②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③思想观念上的原因④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⑤和平时间的延续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⑤9.下列四国中,与②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A.美国B.瑞典C.巴西D.印度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未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预测数据)。
10.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最大的年份是()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11.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全面放宽二孩政策后,则图中预测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年份是()A.2020年以后 B.2025年以后 C.2030年以后 D.2045年以后读右图,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范畴一、人口学概念含义: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分类:人口学可分为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
1、狭义人口学:即人口统计学。
研究对象:人口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内容:数量,构成,发展2、广义人口学:包括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生态学等,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等发展过程的关系与规律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主要包括:A、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B、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诸现象的内在联系;C、人口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三、人口变动含义: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分类:1、人口自然变动含义:人口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程。
内容:人口自然变动受生理因素所制约,同时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2、人口机械变动含义:人口机械变动也称人口迁移,是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包括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的移动。
内容:引起人口机械变动的因素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原因。
人口机械变动,使人口的地区分布可能发生变化。
3、人口社会变动含义:人口在一定社会里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到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变动。
内容:人口社会变动改变了人口的社会构成。
四、人口增长,人口发展和人口转变1、人口增长含义:人口数量的变动以及由此反映的人口成长过程。
内容:在封闭人口中,人口增长主要指人口自然增长。
在开放人口中,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增长。
2、人口发展含义:人口发展指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发生数量增长变化,以及质量,构成和各种外部关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
3、人口转变含义: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对演变过程。
2015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5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663课程代码:02760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人口与家庭;专科考试:形考(纸质、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一、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多答不多给分)1.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参考答案: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1)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2)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人口普查间隔时间较长,一般国家每10年举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因此,这10年间的人口数量就需要利用经常性人口登记或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
(3)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
2.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
参考答案: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质量的最根本因素,社会法律法规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对人口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
(1)经济条件是人口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
首先,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口素质提高的根本原因。
其次,劳动就业对人口素质的制约。
再次,消费水平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反映,对人口素质的方方面面都有直接影响。
(2)法律法规对人口质量有重要影响。
这种规定性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各种类型的社会都表现十分明显。
(3)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培养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方式。
其次,学校教育对于人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家庭人口再生产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
社会人口再生产是指社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②二者涉及的人口规模不同,其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③二者变动的趋向不同,家庭人口再生产有扩大、缩小、甚至中断的现象。
④二者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学概论(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中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
2.简述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
3.简述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二、论述题(30分)
5.阐述影响生育率转变的宏观社会因素和微观因素包括哪些?
三、分析题(30分)
6.有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中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经济基础、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
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在中国,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难度。
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10分)
(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10分)
(3)结合资料和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应对老龄化的措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