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
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一、大众传媒与文化1.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
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当事的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日复一日地累增。
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
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
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以后的世界,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时期,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人们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
战后的传媒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类、消闲类的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传媒的一种独立职能。
特别是在电视成为第一传媒的时代,传媒娱乐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2.我们的传媒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通过传媒而成为社会的楷模;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也与传媒日复一日地报道各种类型的法治案例、组织法律专家讨论问题直接相关;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显然与传媒多年来持续报道世界和我国的环保问题、组织环保与人类生存的讨论有关。
但是,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谈不上代表先进文化,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落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吹捧者。
传媒所具有的强大而无形的传承文化的作用,使得这类传播内容迅速扩散,在观念上严重妨碍了社会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因而长远的危害性不可忽视。
沉默的螺旋理论论述题
沉默的螺旋理论如何解释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大众传播引导社会舆论以及社会心理。
反过来,大众舆论影响媒体的传播。
笔者下面将从沉默的螺旋理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最早见于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The Spiral of Silence: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沉默的螺旋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那么在此之前,大众传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诺依曼认为大众传播在塑造“意见气候”时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为这是一种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它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因而,大众传媒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传播的内容是公开的。
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几乎无处不在。
人们观察环境中的意见分布,主要依据是大众传播媒介,他们通常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呈现的意见就代表了多数人的想法。
公众在公开表达意见时常采用媒介上不断重复的词汇和观点;反之,与大众传媒不一致的观点,公众一般不予公开表达。
公开表达的意见其实就是舆论形成的基础。
舆论可定义为是公众在特定的时空里,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情绪的总和。
舆论作为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
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就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无一不和大众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众传播的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现代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即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方面讨论大众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政治体制决定了大众传播的体制,反过来大众传播对于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促进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参与政治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等发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为人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政治舆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大众传播不仅单纯的传达统治阶级的意志,更作为中介机构,通过与受众的信息沟通,参与到政治决策中去,并且通过有效的附和民意的舆论监督,影响政治进程。
同时,大众传播的发展还为社会民主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传播基础,可以说社会民主进程与大众传播的发展息息相关。
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民主政治的实行,都需要大众传播予以配合,而民众的意见和声音也越来越多的见诸于报端、电视和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大众传播正扮演者这么一个角色——它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库利:《社会组织》)。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大众传播作为一项产业,也同样经历了资本垄断这样一个过程。
特别在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事业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得大众传播媒体不但没有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纵舆论的工具。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时期法西斯政权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的反人类、反道德的宣传和洗脑,使人们意识到大众传播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光明,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破坏性的、可怕的力量。
中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20年时间里,也经历着巨大的动荡,几乎成为阶级斗争以及反革命分子争权夺利的工具,这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留下极为不光彩的一页。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摘要:大众传播在社会上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它对社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讨论。
在不同的讨论中传播学者有着一些有代表型的观点。
这引领着传播效果的研究走向越来越成熟的方向。
关键字:大众传播,传播效果,社会大众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自打有人开始关注传播问题,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一直到传播学真正兴起上个世纪,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
人们和学者就一直在关心:到底中介物这个东西,也就是媒介。
到底会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文化有什么传承作用?对政治生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
对于它的讨论是传播学兴起以后,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在传播学的学科体系里面,一般把关于它的研究归类于效果研究里面去,关于传播,在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五个环节里面,除了传播者,除了内容,除了媒介,除了受众之外,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量最大的一块是传播效果的研究。
1.传播学效果的四个阶段简述传播效果的研究基本上分了四个阶段,早期叫枪弹论,后期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认知发生了分化。
其争论和发展一直到20世纪末。
还有就是,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和强大效果。
在传播学枪弹论之后的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有限效果论。
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的认知,有一个明显的曲线变化,从最开始的枪弹论对传播效果的过度夸大,到有限效果论的太过看低,慢慢又往上升。
这个过程说明传播学家对传播效果的认识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贴近社会的实际。
2.有限效果理论.对于这个变化过程,举个例子来说。
2008年以来,从某国内知名奶粉品牌事件后,一直以来,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媒体中大量报道的,就是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
食品中的大量事件,毒饺子,地沟油,工业用盐加到酱油里等等。
所有的这些报道,这些媒介事件都是由媒介制造的。
本身是事实,但是媒介把它升华成为一个社会的话题和舆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大众传媒对舆论的消极作用
栏 目 主 持 9 吕 晓 东
传 媒
六
大众传媒异化的原因
“舆论 ” 发言场所; 所谓的 , 只能是媒体与媒体背后的 私人权力操纵的结果。 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得以知道某一事件, 且就此 形成舆论; 同时, 舆论的形成无形中受到大众传媒的 影响, 这种影响之巨大,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舆 论本身。 大众传媒在理论上具备了发表舆论的天然条 件, 但是它是否真是舆论天然的存在方式, 值得商榷; 由于并没有任何一个实体能够绝对保证传媒的正义 性,需要把舆论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放入历史的维度 中,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参考文献: ! + # 郭庆光 , 传播学教程 ! -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 ! $ # 丁柏铨 / 王雄 / 董秦等 , 新闻舆论引导论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 $.$1 ! " # 王雄 , 新闻舆论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
大众文化由塑造公众的批判意识变成了纵容公众的消费意识批判的公共领域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或伪私人领域大众传媒异化的原因大众传媒的异化本质上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涉及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私有化与传媒作为社会资源的私有化
传 媒
#
栏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 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的媒 使舆论的参与者无 介组织 ! " # 。大众传媒扩大了舆论的传播范围, 限增多;强化了舆论表达的时间性,缩短了舆论主体对特定舆论 事件的反应和反作用过程。大众传媒迅速、 及时、 公开、 广泛等等 媒介特点前所未有地增强了舆论的影响力。 大众传媒已成为公共 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 扮演着舆论表达的天然媒介。 大众传媒对舆论的消极作用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的异化,是指媒介活动脱离了最初的 (传播信息、 目的 发表舆论 ) , 成为一种否定、 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 负面力量, 即大众传播组织对舆论的消极作用。
主题: “沉默的螺旋”理论
主题:“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引言:赤壁之战前发生在东吴两次讨论会。
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课题。
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 social con-census),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一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或作为“载体”或作为“喉舌”或作为“公众的精神纽带”发挥着合理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主要从政治民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这里,作为“民意”的舆论自然是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
但是,正如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的,舆论的作用也并不仅限十狭义的政治领域。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这正是社会心理学的视点。
当我们把舆论视为社会控制机制的时候,我们便不能再谈论“民主”或“权利”之类的问题,而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力量”来探讨它的形成过程、社会作用和客观规律。
从这个角度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的,是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一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沉默的螺旋”( the spiral of silence )概念最早见于诺依曼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
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1、假说的提出诺依曼最早注意到社会生活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是在1965年。
这一年联邦德国进行议会选举,主要竞选对手一方是社会民主党,另一方是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联合阵线。
在整个竟选过程中,双方支持率一直处于不相上下的胶着状态,但在最后投票之际却发生了选民的“雪崩现象”—后者以压倒优势战胜了前。
诺依曼当时担任阿伦斯巴赫舆论研究所所长,为了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她对选举期间追踪调查的全部数据重新进行了分析。
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
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信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某种媒介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而大众传播则是指在现代社会大规模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将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受众群体。
它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提升公众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众传播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简述。
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大量人群的过程,传输的信息可以是新闻、文化、娱乐等多种内容。
大众传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通过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大众,使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个人修养。
大众传播的特征大众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多媒体传播:大众传播利用多种媒介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不同的媒介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上有所差异,但都能起到将信息广泛传递给大众的作用。
2. 大规模传播:大众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可以快速、广泛地传播给大量人群。
媒体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传播具有了更大规模的传播能力,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获取各种信息。
3. 双向传播:大众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是通过互动的方式实现双向传播。
受众可以通过媒介参与讨论、提出意见或反馈信息,与媒体和其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
大众传播的作用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进步:大众传播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媒体通过报道新闻、传播知识、宣传科技成果等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变化、科技发展以及其他领域的新成果,推动社会进步。
2. 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大众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媒体可以传播各种文化形式,包括音乐、电影、艺术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拓宽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3. 增强公众意识:大众传播可以提高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增强公众意识。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正文开始)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大规模传播渠道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
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大众传媒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从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价值观塑造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传播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对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迅速传播新闻、事件等信息,让公众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动态和变化。
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可以获取到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快速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提高公众对社会的认知。
二、舆论引导大众传媒在舆论引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通过报道方式对社会进行舆论引导,影响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媒体的报道方式、选题,以及对事件的解读等都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在大众传媒的报道指导下,一些社会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公众集体的关注和行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三、价值观塑造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它还在某种程度上对公众的价值观进行塑造。
通过播放电视剧、电影、广告等形式,大众传媒将各种价值观念传达给观众,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行为准则等都会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导人们思考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
四、文化交流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交流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大众传媒,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相互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例如,电影、音乐、电视剧等作为文化产品通过大众传媒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总结起来,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价值观塑造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虽然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是同时也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批判。
我们应该保持对媒体信息的辨别力,不盲目接受一切信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媒体素养,健康评估媒体给予我们的信息和价值观。
《舆论学》大众传媒影响舆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舆论学》大众传媒影响舆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人们传递着信息、知识、思想和观点、广告等。
它具有公开性、时效性、覆盖面广等特点,深刻的改变着人们。
2、大众传播为我们提供大量新信息,成为对课堂教学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
大到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我国的战略决策,小到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更新,有能力的接受各种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人生哲理等等,大众传播媒介都能提供。
这些信息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是极意义的。
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
对于充实、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
3、促进我们价值观念现代化。
现代人,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我们总是要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的,它是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接触过程中,与社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价值观念也就能逐步形成。
如对人的尊重,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竞争创造、个人发展的要求和娱乐的需求等。
因此,大众传媒媒介是促使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会是我们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并使之内化为个人行为方式的过程,随着大众传媒媒介的增多,为我们独立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也有利于我们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化过程的加速明显的表现是,我们越发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社会意义及对自己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渴求表现在与同辈人交往的日益加强。
扩展资料:社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指群众的言论,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在现代社会,社会舆论的作用和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影响社会舆论的因素明显增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错综复杂。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浅谈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浅谈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摘要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大众传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
它和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社会的重要成分,并且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它的发展趋势和它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以便可以更好的改善和发展大众传播。
关键词:大众传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绪论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始终带动着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是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工具,是现代社会娱乐和教育的提供者,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最广阔的信息系统。
一、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关于它的定义也有种种,但是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他的全部特征,只能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比较赞同郭庆光教授的界定: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无一不和大众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众传播的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现代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信息系统。
二、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从整体而言,政治体制决定了大众传播的体制,而大众传播体制又反作用于政治体制,它对于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促进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参与政治决策、进行舆论监督等发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大规模、快速扩散的传播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这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层面探讨大众传媒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一,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大众传媒扮演着承接、传扬、增加文化内涵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淡化,甚至被大量淘汰。
虽然一定会有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并收藏,但是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于大众群体中消失,因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学习它们。
但是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推广。
例如国家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评价。
这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典范,彰显文化传承的益处。
因此大众传媒为国家文化的保存,也对维护社会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大众传媒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大众传媒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思想的多渠道传播,多视角的信息来源。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通过传递大量的信息和思想观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想法。
就拿电影作为一个例子,不同类型的电影所揭示的意义、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等,会潜移默化地对观者产生影响。
现身说法、爸爸去哪儿等的真人秀节目则塑造了真实的情境和生活,树立了生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娱乐综艺节目则降低了屠龙勇士这种大制作游戏的的真人秀思路与活动紧密结合,让收视人群更加投入感受,这显示了节目的大“战略”,注重受众多样性,更加深入的渗透人们的思想。
因此,大众传媒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世界观。
大众传媒还有教育的作用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内容,大众传媒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美国考试标准局( College Board)旗下的“卫星公司”(SAT College Board)在其网站上推出的题库,几乎覆盖了中小学、高中、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考试。
这份资源阐释了高考中各种难点、常识、方向和方法。
再如在学英语方面,Facebook上有很多的英语学习群,上面提供了许多新的语用短语、口语、文化风俗和习惯解释、语感练习等。
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1)
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有人提醒我们“遇到摔倒的老人不要轻易去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要不要扶起摔倒老人我们都会产生犹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摔倒老人提供帮助都成了奢侈。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在高中那段时间困扰我们大家的“扶不扶”风波。
今天,我们将以扶不扶风波的起点——彭宇案为切入点,谈谈大众传播与社会偏见的关系。
众所周知,大众传播的规模是覆盖全社会的,因此它具有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
其次,大众传播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这两点为大众传播带领民众,引导舆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大众传播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通过它了解外面的世界。
然而大众传播除了具有授予地位和促进社会规范的正面功能外,它还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个负功能——麻醉精神。
而从新闻报道这方面来讲,表现在它可以正确反映世界,却也可以歪曲世界,可以稳定社会,也可搅乱社会。
我们先来看一则视频,了解一下彭宇案。
【播放视频】在这则事件中,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的现象遭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而在之后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中,类似事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一时间,似乎哪儿都有老人摔倒,全社会的好心人都遇到了讹钱的遭遇。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人们产生了“摔倒老人都会讹钱”的偏见印象。
看到倒在地上的老人都不再去帮忙,反对他们冷眼相待。
其实如实说来,用别人的热心肠来换取钱财的老人少之又少,“碰瓷”“讹钱”的人总归是少数。
但是大众传播铺天盖地式的报道,却严重加重了人们的怀疑心与警惕性,在大众心中埋下了偏见的种子,致使之后的中国发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扰乱了社会秩序。
而在5年后,也就是2011年,彭宇案的真相浮出水面,事实上,彭宇的确是和徐老太发生了碰撞,所谓的“碰瓷”、“讹钱”全都是子虚乌有的。
不过,这真相就像耍大牌的明星——来得太迟了。
在“彭宇案”后的5年里,每每有见死不救、见老跌倒不扶事件发生,“彭宇案”就会成为舆论进行道德追问的靶子——而在“彭宇确实和徐老太发生了碰撞”的真相面前,以前所有对“彭宇案”的道德追问都成了误读。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利弊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利弊大众传播,指的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各种各样的报刊、书籍、电视、互联网等,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的议程设臵功能,其所建立的“拟态环境”,对社会道德建设影响之普遍、作用之深远也已渐现。
一、大众传媒与道德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建设也出现摸索与转轨期。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道德生活较多地受到人际交往中的舆论压力的影响,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社会道德生活更多地受媒体舆论的压力。
媒体作为舆论导向、意见领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它迫使人们超越狭隘的经验,学会更多的凭借大众传媒所提供的间接信息和话题去认识世界,勾勒、修改头脑中的关于现实世界的图。
”因此,全面理性地看待大众传媒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掌握其中规律,为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引导社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二、传媒舆论对道德建设的影响第一,大众传媒具有大众化、影响深的特点,因而容易形成舆论压力引导社会心理走向。
一般受众都希望被周围群体所接纳、肯定,避免被孤立、否定,更希望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与舆论中的主流一致,并以此修正或坚持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褒扬性舆论告诉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善待社会和他人,使公众具有现代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以及现代的是非观、价值观等。
”媒体对“感动中国”、好人好事的大力宣扬,令受众深刻感受到社会阳光与美好的一面,并督促自己观念与行为向善;媒体在对“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负面现象进行报道时,过分夸大影响,容易使受众对社会感到失望,甚至在遇见需要帮助时,为了避免自身受害只好冷眼旁观。
第二,大众传媒并不是原生态地反映社会舆论,而是对各种社会舆论的第二次传播,具有自己的主观性与方向性。
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很大程度上依靠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来认识世界,而媒体根据自己对事件的理解过滤某些信息或者扩大某些信息,对社会舆论进行整合净化,引导受众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倾向。
《新闻学概论》(第八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目录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政治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经济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 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媒介生态环境的定义: 媒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社会系统, 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存 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媒 介的生存环境。
三、影响吸引外资 三、影响吸引外资 通过媒介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报道,形成 人们对该国经济运行环境、经济制度、法律秩序、 政权稳定状况、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潜力、基础 设施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和评价,从而影响国家 在国际市场吸纳资金,吸引外资。
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四、影响对外贸易 四、影响对外贸易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和全球一体化过程的加快, 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注重媒介的信息传播作用对了 解国际局势、他国状况的重要性,媒介传播已成 为人们正确判断国际事务的重要信息源,政府和 企业把媒介信息看作重要的决策参考因素。
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 媒介系统作为社会系统,必经为社会总目标服务: (1)媒介系统是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它是维护既 有社会秩序的,这实际上时媒介系统存在的一个前提条 件,媒介可能对社会制度的局部形成冲击或提出质疑, 但不可能工卡对抗整个社会制度。 (2)媒介系统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总体而言, 媒介的观念及活动,不可能脱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 制约。总体上说,大众传媒是一种主流好攒眉,起主导 作用的必然是主流意识形态。 (3)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一、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的对 象再也不是局限在某一狭窄的社会阶层中,而是基本失 去了阶层差别的大众。大众媒介的革命性成就表现在它 完全冲破了传媒领域内的垄断局面,废除了传播活动中 长期存在的等级制度、使大众能自由地享用大众媒介。 2、大众媒介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大众文化通俗易懂,追求快速更迭,不讲求经典性,其 生命力和活跃性主要表现在不断变化花样,求新求变, 其根本特征是易于普及、及时消费,这正是大众传媒的 特点。 3、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正是大众传媒 的所强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复习范围
名词解释:1、综合调查:综合调查指的是新闻研究或受众研究机构对某一地区的受众接受各种媒介信息的情况或对某一媒体的受众接受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
2、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以文化时尚为传播内容的文化样式。
3、万能效果论:万能效果论主要指的是魔弹论,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称机械的刺激反应理论,这是西方最早产生的一种传播效果模式,一种典型的媒介传播强效果论。
这一理论假定,媒介自身具有无可抗拒的力量,受传者除了无条件接受和信服媒介的传播外,绝无反抗力。
4、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人类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发生在个人之间的传播行为,所以有人称之为面对面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发生在个人之间的传播行为,所以有人称之为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
5、全球化: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上不同部分渐增的联结,这样的过程产生复杂的互动与相互依赖的形式。
6、长期效果论:长期效果论,是与短期效果论相对的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与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大众传播的影响,于是很多研究者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群体效果问题上,而且多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而这类效果往往是长期的、延缓的、非控制的。
7、受众调查:受众调查是提高大众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内容主要是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各阶层受众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反应。
它是一种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及数理统计方法收集、整理、统计、报告受众意见,测定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
8、个体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也叫亲身传播,这汇总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9、美联社:美联社成立于1848年,是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简称。
最初由6家纽约市报纸为共同采访外地新闻而联合组建的合作性新闻通讯机构,以后又有更多的报纸相继加入该社而发展成现今美国最大的通讯社。
对大众传播的看法和理解
对大众传播的看法和理解
1. 信息传递与认知构建: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我们能够迅速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时事、文化等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还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2. 社会共识与价值引导:大众传播可以塑造和引导社会共识和价值观念。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往往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
媒体对道德、伦理、政治等问题的报道和解读,也能够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众传播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媒体通过传播文学、艺术、音乐等文化作品,使不同地域和时代的文化得以传承和交流。
同时,媒体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许多新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通过大众传播得以推广和传播。
4. 权力与责任: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因此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媒体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传递准确可靠的信息。
同时,媒体也应该尊重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信息的传递者、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社会共识的构建者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者。
我们需要在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带来的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大众传媒信息引发的社会舆论
大众传媒信息引发的社会舆论---------社会论文大众传媒简称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主要是指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
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时间里,大众传媒所发送的各类信息,无时无刻都在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脑球。
大众传媒既是人们获取与传递信息的载体,又具有引发舆论、监督社会的特殊功能;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豁缺的一部分。
大众传媒发送的信息大到国际之间的新闻,中到各类体育赛事、娱乐报道,小到一些民情小事,我认为:作为大众传媒,所发送的信息应该秉承客观公正事实原则,与人类社会所弘扬的道德文化接轨,应该是扬善除恶,美丑分明的。
不过,当今的部分大众传媒,夸张低俗得还是让我失望。
先说娱乐方面吧!大肆宣扬明星的奢侈生活,报道明星们吸毒、同性恋等与我们传统的道德范畴相抵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青少年为满足虚荣心去热衷于追随,有时侯,大众传媒实在有间接将孩子带入误区的嫌疑。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质疑,大众传媒真有这样的威力吗?举例说明,目前媒体们最喜欢“曝光”一词,电视电脑里每天都有“曝光”事件,针对于名人被曝光的“丑相”,他们的文字却是为缔造无与伦比的人气而拟就。
媒体们“可怕”“自私”“阴谋”“不择手段”的做法逼迫明星不能像普通人生活,但他们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精神垃圾。
象“艳照门”“酒驾门”“潜规则门”都是一些产生负作用影响的垃圾信息。
值得一说的还有“凤姐”之类的小丑,大众传媒为她可悲可恶的操作“锦上添花”,难道让孩子们去学“凤姐”博出名吗?再拿例子说说今年最被关注的“快乐男声”所造成的效应。
这段时间刚好是4进3的比赛,我没有看,但是为什么拿出来说?主要是在今天,进了书店,头条!!!谁谁谁淘汰,谁谁谁有偏向倾向谁谁谁谁谁……比赛方湖南卫视也十分积极,进了百度,又是热论。
大众传播引导舆论的范例
大众传播引导舆论的范例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是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播的力量愈发强大,它能够迅速传播信息,影响和塑造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大众传播引导舆论的范例。
首先,新闻媒体是大众传播引导舆论的重要渠道。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它们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角度和语言等手段,对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某个重大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可以选择报道某些细节,强调某些观点,从而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看法。
这种引导舆论的方式在舆论场上非常常见,它能够迅速形成共识,影响公众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社交媒体也是大众传播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个人可以迅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信息,与他人进行互动和讨论。
而且,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以迅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因此,通过社交媒体,个人和组织可以通过发布有针对性的信息,引导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某些政治人物或组织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一些有争议的言论或视频,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此外,广告也是大众传播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之一。
广告作为商业传播的一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
广告通常以吸引人的形式出现,通过情感、幽默、刺激等手段引起公众的共鸣和注意。
通过广告,企业可以塑造自己的形象,推销产品,引导公众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例如,某些品牌通过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具有某种特殊功能或价值观,从而引导公众对该产品的认知和态度。
然而,大众传播引导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容易引发误解和偏见。
其次,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是由特定的利益集团控制和引导的,容易受到政治、商业等因素的影响。
再次,大众传播的信息往往是短暂的和快速变化的,容易导致公众的观点和态度不稳定。
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摘要: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与作用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信息传递与共享2.社会舆论引导3.文化传承与创新4.社会动员与整合5.商业广告与营销正文:大众传播是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广大公众传递信息、观念和价值的过程。
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社会功能:一、信息传递与共享大众传播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可以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信息迅速地传播到各个角落,缩小地域和时空的距离。
通过信息的共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社会舆论引导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能力,可以通过报道、评论等方式,对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评价,引导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这有助于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和谐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众传播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传播传统文化,还可以推广现代文化,使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和创新。
此外,大众传播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四、社会动员与整合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迅速调动社会资源,进行救援和应对。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大众传播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的共识和认同,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
五、商业广告与营销大众传播为企业和商家提供了广告和营销的平台,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促进商品的流通。
同时,大众传播还可以提升企业和品牌的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社会功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大众传播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价值观扭曲等。
大众传媒权力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媒权力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的权力不可忽视,它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媒权力的行使与运用方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正与发展。
本文将就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
二、大众传媒权力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媒权力是指掌握媒体资源和信息发布渠道的一方在舆论、话语权以及信息传播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权力具备以下特点:1. 广泛性: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传播信息。
2. 影响力:大众传媒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能够在社会舆论中产生重要影响力。
3. 控制力:大众传媒掌握着信息的传播渠道,并能够决定信息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4. 权威性: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报道和评论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信任。
三、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正面影响1. 信息传播与知识普及:大众传媒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大众获取知识,提升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2. 促进公共意识形态的形成:大众传媒扮演着舆论引导的角色,能够促进公众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与传播。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众传媒具备监督职能,报道揭露社会不公与腐败现象,倡导公平正义。
四、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负面影响1. 媒体的商业化与利益导向:在商业竞争的压力下,大众传媒可能追求更高的收益,忽视真实客观的报道,甚至制造假新闻,导致社会信息失真。
2. 信息过载与精神污染:大量信息的传播可能使人们难以分辨真假,同时大众传媒中存在低俗娱乐、暴力血腥等不良内容,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3. 舆论操控与意识形态的独占:大众传媒权力的滥用容易导致舆论的偏颇和信息的一元化,削弱和压制其他声音和观点的表达。
五、如何解决大众传媒权力对社会的负面影响1. 加强媒体监管:建立有效的法律和机制,监管大众传媒的行为,防止假新闻和不良内容的传播。
2. 提升公众媒体素养:加强媒体教育,提升公众对于新闻真伪和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媒介与道德恐慌大众传播是职业工作者借助一定的媒介形式向不特定的社会大众进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传播活动。
传者是专业机构的经过专门训练的、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他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形式想不确定的社会泛大众公开的传播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并注重时效性和新闻性的内容,它基本上属于单向传播,因为受众反馈较为迟缓。
主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共同发挥着作用,组成当代大众传播的媒介环境。
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媒介文化层次高低不一,迎合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不同需要,推动并维护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与成长。
综合奠基人拉斯韦尔、赖特、拉扎斯菲尔德及默顿等人与现代学者的观点:大众传播主要是具备了环境监视、社会协调、文化传播、娱乐等的社会功能。
若说大众传播是传播对社会大众进行的信息的传播活动,那么舆论解释社会大众最普通也最普遍的信心反馈了。
从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来看,舆论是一种社会的合意,接受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后,由此提出问题,经过社会讨论后最终达成合意并以公众精神为纽带通过大众喉舌相传表达。
从社会心理学来看,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是除法律以外为了维护共同的社会利益和秩序,是每个人的行为与之协调,用来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的另一种非强制性的手段。
有舆论主体即公众,舆论对象即引起众人关注的、跟舆论主体利益相关的又新鲜性的事件与舆论内容即公众意见三要素组成。
具有集合性(是大多数人的集合意见)、倾向性(针对一事物所做的评价)、现实性(是针对现实问题的评价)、自主性(舆论主体郁郁困活动,发表看法完全是自愿的、不受强迫的)、公开性(舆论是一种人们公开发表的意见)等特性,它具有舆论监督、咨询民众与调节社会等功能。
在当今高速运转的被称为信息化世界的社会,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大众媒介所创造的环境中,接触大众传媒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曾经这样介绍美国人的生活与大众媒介的关系:美国人平均把醒着的几乎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些媒介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98%的美国家庭有电视机,这些电视机平均每天有7个小时处于开机状态;美国成年人中有75%的人要看报,大约每天花费30分钟的时间;美国99%的家庭和90%的汽车上有收音机,每天用于收听广播的时间约有1亿5000万小时;加上用在杂志、书籍和电影上的时间,美国人每天花在大众媒介上的时间数量之大,是很明显的。
这种状况并不是美国的特殊现象,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在发展中国家,接触大众传媒都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根据98年的一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每天的媒介接触时间为4.4个小时,中国人为3.7个小时,这只是直接接触五大传媒所需的时间,还不含观看电影和录像、听唱片等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时间,也不包括通过互联网络接触大众传媒的时间。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意味着如果现代人的标准睡眠时间为8小时,余下时间(包括家务劳动)为8小时来计算,那么接触大众传媒的时间占用了余暇时间的一半以上。
也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接触之下,媒介对人们的影响也愈加深刻。
1.媒介选择一定的形象和主题作为焦点使受众在关注媒介设置的问题的同时忽略其他事情,在时间推移中利用媒介信息激活受众特定的认知结构是受众心理机制上引起共鸣来增强受众的记忆,从而达到对受众认知结构,即人们对事物知晓的信息传播和加工的心理过程的影响。
2.大众媒介通过大量不断的传播新信息、新观点、新概念等打破手中原有的细微定时各部分的平衡,使他们对传统的观念产生否定的情感体验而改变原有态度从而形成对信息意义的新认识;或通过先靠近受重立场、继而以自己的观点影响影响他们的方式,使受众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态度,形成新认知。
通过这些方法逐渐改变受众的态度。
同时,“媒介化”的社会还会对人的情绪造成一定影响,研究表明,那些每天有一半醒着的时间都坐在电视机前的年轻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影像创造中心运行的速度会比那些很少看电视的人要缓慢得多;而且观看电视还会使孩子们产生错觉,认为他们经历了前列的感情交流过程,然而,这些其实都不是真的;媒介对一些事情的反复报道还会使受众逐渐失去对相关事务的好奇和敬畏,原来是手中快乐或印象深刻的事情也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和意义,这样往往就容易造成人们反应迟钝。
3.同样,大众媒介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它会增加我们的容忍度,转变大脑的创造力,甚至改变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
最后综上原因,媒介改变了人们消磨时间的方式,麻醉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了改变人们行为的效果。
由此可见,媒介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从而实现手中态度的转变,因此受众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心理状态便塑造成型并潜移默化中反映到了日常行为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儿社会性审视全球性危机问题便也赤裸裸的通过媒介摆到了众人面前,而这种非完全正面意义的报道若是在传者有意或无意的过分渲染或过度夸大中便会在受众级社会大众间引起去接、误解而造成巨大的精神恐慌,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造成的到的恐慌。
撇除传者在手专业训练后仍然没有意识的报道引起的社会恐慌的情况不谈,若是人为的此类消息产生的原因何在呢?1.大众传媒文化特点。
虽说媒介文化也如文化本身一样有高低优劣之分,但正如有些学则认为的,大众文化是相对与高雅文化而言的,泛指一切通俗文化,包括民间文化,也可以说大众文化至于高雅文化而言起点就递了一个档次。
在看大众文化的地点:通俗性(受众数量多,阶层广泛,大众文化产品浅显易懂,雅俗共赏)、消费娱乐性(活得轻松愉快的休息和消遣,如:看电视连续剧)、消费性(其产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制作是以市场需要为依据的,带有一定的商品性)、标准化、模式化(由于大众文化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文化产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现代化技术大量复制文化产品)。
所以大众文化之于大众可以向其更好的进行文化普及和教育;可以打破文化等级特权、小姐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塑造大众与知识分子的一种新型关系;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具有文化的可触摸性、开放性和颠覆性;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推进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发展力量。
可是反面来看,大众传播又有其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它是一种无深度文化,以制造快感的方式使大众迷醉,失去了深层次解读的欲望,成为“单向度人”;它过分迎合了大众的趣味,生产“庸俗、低俗、粗俗、媚俗”的“文化垃圾”,污染媒介环境;他还会导致文化丧失创新性,“急功近利”的跟风模仿,大量复制缺乏新意、个性化的文化产品。
总之,缺乏创新于是需要穿心与过分迎合大众趣味和对新鲜感的要求使得传者趋于传播一些低俗甚至是沉溺精神与惊悚抑郁导致大众恐慌的内容以获取收视听率。
2.大众传播的媒介环境。
即狭义上特指媒介构筑的信息环境广义上包括媒介的物质设备系统、媒介组织机构以及媒介的信息系统。
当代的媒介因其对商业利润的追求而导致传媒的过分市场化。
当今世界竞争无处不在,所谓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在市场上以比较有利的价格、数量、质量或者其他条件争取交易的机会的行为。
恩格斯说:“一种没有竞争的商业,这就等于有人而没有身体,有思想而没有产生思想的脑子。
”在经济生活中,竞争给企业施加外在压力,带来一定的危机感,刺激企业不断的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并竞相推陈出新,一2优质、廉价、新颖的产品占领市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竞争能够活跃市场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吐过缺少竞争,企业易于固步自封,漠视市场需求,导致整个经济缺乏活力。
然而,竞争的展开也会带来副产品,即不正当竞争。
这是指经营者采取不公正、不合理的手段争取交易机会的行为,通过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等各种手段排斥、贬义、损害其他竞争对手。
在媒介市场中,这种行为也比比皆是。
媒介之间,攻击对手主脑,争抢发行数量,紧扣广告来源,不顾新闻真实性明谋正抢报道内容,刺探对方核心机密或的情报,各种卑鄙手段使得媒介市场道德败坏、诚信危机严重,然而最终的受害者却是广大受众,正是这些为了迎合市场占领市场来争取商业利益的趋之若鹜的投机者们争蹚浑水使得整个媒介环境乌烟瘴气,虚假、炒作层出不穷,在各种泛滥又毫无营养而言的信息的冲击之下,受众处于极度的对媒介道德的恐慌之中。
3.传者心理、素质。
(1).利用然们对于负面行为的好奇的心理,穿着像社会撒播大量的低俗、易引起争议却又迎合了低级趣味的内容,集中表现为对性与暴力的报道。
有一句新闻行话叫做“sex sells”(性是好卖的),这在国外已经屡试不爽。
《纽约每日新闻》是美国销售数量最大的黄色小型日报,该创办人约·柏德逊上尉曾说过,他的报纸销量“建立在女人的大腿上”。
传媒大亨默多克坚信,“性、体育和比赛”是报纸热销的大要素,更是传媒盈利的利器。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报纸纷纷创办周末版,为吸引读者,性星腥之风开始盛行,主管部门也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却收效不大。
另一番面,暴力同样是媒体追捧的热点,而且非常畅销。
暴力新闻对受众造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巨大的心理冲击,这是其他类型的新闻无法相比的。
“从心理学家的眼光看,对暴力刺激的需要是施虐与受虐两重心理冲动的宣泄要求。
着量从心理中交织着恐惧和快意两种欲后的情绪状态:暴力犯罪的情景首先造成恐惧感,而恐惧心理的宣泄也会带来快感;暴力惩罚的情景当然突出的造成了恢复心理平衡的快感,然而在快感中也不可避免的混合着对暴力本身的恐惧。
”暴力文化吸引人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的本能有一种强烈持久的对力量的崇拜,而暴力是展示力量的有效场所。
在现代文明社会,人们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只能通过媒介上的“虚拟暴力”满足对力量的渴求和崇拜。
对各种性及暴力事件的肆意渲染却忽略法律、道德的贯彻,使得社会大众,特别是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以及未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理阴影及有动向者模仿的对象,曾经中狂热一时的校园暴力事件的连续报道及引起的跟风效应造成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极度恐惧。
(2)作为推介者的大众传播者的素养特质:传播机构中传者本身因为只为定位不清,责任不明不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话,彼岸轻易地将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毫无遮拦的扩散出去,造成信息污染。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恐慌与隐形的内心躁动以及公众对各传媒机构的不信任,媒介公信力快速下滑。
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对于已有的危机本身,各方面要做好即使的补救措施。
1.作为最直接的传者的记者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传播者,根据媒体受众的反馈应即使调整报道方向与报道内容,维护公众心理与社会舆论大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定情况下应当尊重事实,放下面子更正错误,一些情况下可要求刊物刊登更正声明,错错误关键,则应将更正声明贴在你们机构的网站上,不要让错误的存在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