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早期秦文化研究

早期秦文化研究

早期秦文化研究早期秦文化:探索史前文明的重要窗口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秦文化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而早期秦文化,更是研究这一辉煌文明的重要起点。

本文将从早期秦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其历史背景、特点、与其他文化的比较等方面,展现早期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一、早期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秦文化起源于甘肃地区,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秦人部落逐渐强大,最终在战国后期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秦朝。

在秦朝的统治下,早期秦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早期秦文化的特点1、尚武精神:早期秦文化充满了尚武精神,强调战争和军事才能。

这一点在秦国的统治者和军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以征服、扩张领土为己任,力求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2、法家思想:早期秦文化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强调法制、权谋和集权。

这一思想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秦朝政治、社会治理的基础。

3、礼乐制度:早期秦文化还保留着周代礼乐制度的痕迹,重视祭祀和礼仪。

然而,在秦朝建立后,礼乐制度逐渐与法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和文化氛围。

三、早期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1、与周文化比较:早期秦文化与周文化在价值观、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周文化强调礼仪、德行和贵族精神,而早期秦文化则更注重实用、权谋和军事才能。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文化在地域、族群上的特点。

2、与楚文化比较:早期秦文化和楚文化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重要文化。

楚文化注重浪漫主义和艺术性,表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

而早期秦文化则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和扩张,具有强烈的征服欲望。

两者在审美观念、政治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早期秦文化的深远影响1、统一中国的思想基础:早期秦文化中的法家思想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法家思想强调的法制、集权和实用主义精神成为秦朝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推动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秦朝的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

秦朝的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

秦朝的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有影响力的朝代,它的兴起和崛起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成为了我们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秦朝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并分析其对于我们认识秦朝的作用。

秦朝的历史文献包括传世文献和新出土文献两部分。

传世文献主要是指传世的史书、经籍和编年体史料等,其中最重要的有《史记》、《战国策》、《秦记》等。

这些文献提供了有关秦朝的政治制度、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例如,《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有关秦朝的记载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对于我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帝王政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传世文献外,新出土文献则是指近年来在考古发掘中所出土的秦朝遗存中发现的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秦朝的陵墓和宫殿遗址中,如秦始皇陵、秦宫、临秦殿等。

这些新出土的文献往往是刻在石碑、木简、石瓦等载体上的,对于补充秦朝的历史资料、揭示秦朝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秦朝的社会风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献中,有关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的记载为我们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另外,考古发现也为我们了解秦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秦朝的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秦墓、秦宫、秦都、秦城等地,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秦朝的城郭布局、建筑风格、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在秦始皇陵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的规模之大和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展示了古代兵器的技术和生产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秦朝的军事实力和统治者的权威。

秦朝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对于我们认识秦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这些文献和遗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军事力量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深入探讨秦朝的兴起和衰亡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秦文化的发现_研究和反思

秦文化的发现_研究和反思

秦文化的发现、研究和反思梁 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西安 710062 内容提要:从秦文化的最初发现到今天已历70载,基本可以分成5个各有侧重点的阶段。

在今天的秦文化研究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文化概念、文化分期、文化的渊源和流向、都城和陵墓。

学科间的大整合是世界趋势,考古学必将投身到这股潮流中去;秦文化研究也必将走出自己的狭小天空,回归到中国文明总体进程的研究中去,为理解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秦文化 考古学文化一 考古发现的简单回顾秦文化的发现和现代中国考古学的产生基本同步。

30年代国立北平研究院为了探索周、秦二族文化派人赴陕西调查,苏秉琦先生主持发掘了宝鸡斗鸡台的屈肢葬墓,首先接触到了秦文化,虽然没有直接命名,但已将它与其他性质的文化区分开来①。

这是严格意义上秦文化考古工作的开始。

50至6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西安半坡、长安客省庄、宝鸡福临堡、宝鸡秦家沟等地发掘了一些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的秦墓,已基本能够理顺它们之间的年代先后关系②。

此外,还调查了雍城、栎阳、咸阳故址,确定其地望,并作了一些试掘③。

这一阶段属于资料的积累时期。

70至80年代初,重大发现接踵而至;兵马俑坑举世瞩目;云梦秦简令学界沸腾;雍城陵园规模之大,前所未见④;秦国都城的真面目在考古学家的手铲下开始显山露水。

中小型墓葬的发掘全面铺开,雍城南郊高庄和八旗屯墓地尤为重要,为后来秦墓的编年工作奠定了基础。

80年代研究成果累累,一些学者开始总结秦文化的特征。

墓葬分期亦由粗到细,人们为屈肢葬的含义争论不休,关于秦文化渊源的讨论也变得异常激烈,并导致了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西周秦文化遗址和墓葬的发掘⑤。

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历经十载,最后揭椁,新闻媒体鼓噪一时,但留给大家的是大量文物被盗的无限缺憾。

整个80年代,发现的狂热已经让位于冷静的理性思考。

90年代,研究趋向专门化,在金文、陶文、城市、陵墓方面相继有专著问世。

田野工作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有了宝鸡益门村秦墓的发展⑥,在陇县店子村和咸阳任家嘴、塔尔坡发掘的秦墓,除了可以印证以前的分期,还为分类分区提供了依据⑦。

秦文化的考古学发现与研究

秦文化的考古学发现与研究

秦文化的考古学发现与研究滕铭予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remains of the Qin Nationality and some other ethnic groups which had closerelations with it or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it from themiddle Western Zhou period to Emperor Wudi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史载西周中期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qiān@①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注:《史记·秦本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始有“秦”之称。

非子所居“犬丘”与邑“秦”之地望,研究者多认为在今天的甘肃省东部(注: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P33注(16);赵化成:《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文博》1987年1期;王学理等著:《秦物质文化史·第三章都邑》,三秦出版社,1994年。

)。

但嬴秦之先祖中@②yù早在商时就已“在西戎,保西垂”(注:《史记·秦本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西垂”的地望亦被认为在今陇东地区(注:《史记·秦本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1982—1983年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发现了上限可至西周早期的秦文化遗存(注:甘肃省文化工作队、北京大学考古系:《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3期。

),从考古学上证明了嬴秦一族活动于陇东地区的历史,应早于“邑秦”之时。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

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近五十年来,陕西省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世界级的秦汉遗址,成为中国考古研究中的重要热点。

通过对陕西秦汉考古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陕西省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填补了国内关于秦汉历史的许多空白,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秦汉考古的五十年历程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秦始皇陵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陕西省考古院组织了大规模的考古工作,成功发掘了秦始皇陵及其陵园。

这座庞大的陵墓被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古代陵墓。

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秦兵马俑、铜车马、玉器等,这些文物的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秦朝的社会制度、军事力量和艺术水平。

此外,陕西省还发掘了一系列重要的秦汉古城遗址,如咸阳、渭南、长安等。

通过对这些古城的发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秦汉时期的都城建设、居民生活和社会风貌。

咸阳古城作为秦始皇陵所在地,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宫殿、城墙和道路遗址,这些遗址为我们揭示了秦朝的盛世景象。

而渭南和长安则在汉朝时期扮演重要角色,渭南是西汉初期的都城,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宫殿、城墙和墓葬,这些遗址为我们重建了汉朝初期的城市景观。

长安作为东汉时期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宫殿、寺庙和墓葬,这些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朝都城的规模和繁荣。

在综述五十年来的陕西秦汉考古工作时,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些对于中国古代农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如城墙、灌溉渠等。

陕西省考古院还在秦汉古城遗址附近进行了大量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农田、灌溉渠等农业遗迹,这些遗迹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水平和规模,为我们研究古代农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陕西省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址,如寺庙、墓葬等,这些遗址中的文物,如石刻、壁画、铜器等,为我们了解秦汉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秦陵2023年考古报告

秦陵2023年考古报告

秦陵2023年考古报告导言秦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它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岭山脉北麓。

秦陵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奇迹。

本文将对2023年秦陵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考古发现1.墓地规模扩大2023年的考古发掘让我们发现了秦陵墓地规模的扩大。

根据考古队的测量,在秦陵的主墓区域外,发现了一片新的墓地。

这片墓地包含了大量的墓葬,其中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墓葬被认为可能是秦始皇的亲属或高级官员的陵墓。

2.发现新的宝藏在2023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数十件珍贵的文物和宝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精美的玉器,包括玉佩、玉盘和玉璧等。

这些玉器的品质非常高,工艺精湛,为研究秦代玉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青铜器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一些书写材料,如木简和竹简。

这些文物为研究秦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墓内结构复杂通过对墓内结构的详细扫描和测量,我们发现秦陵主墓的结构非常复杂。

墓内包含了许多殿宇、廊道和墓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

考古学家推测,这些殿宇和墓室可能是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遗体和陪葬品,并展示秦始皇的权威和地位而建造的。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密室和秘道。

这些密室往往被用来隐藏一些重要的陪葬品或保护秦始皇的遗体免受掠夺。

这些密室和秘道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秦陵的历史和秦始皇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研究成果1.秦始皇陵的设计和建造通过对墓地结构和墓室的研究,我们对秦始皇陵的设计和建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陵的建造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涉及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墓地的结构和墓室的布局显示了秦代工程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组织能力。

2.秦代社会和文化的研究通过对文物和墓葬的研究,我们对秦代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秦代社会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达。

秦代的玉器、陶器和青铜器等工艺品展示了秦代艺术的特点和发展水平。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且充满谜团的皇家陵墓之一。

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的始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自秦始皇陵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对于其发现与考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介绍秦始皇陵的发现,以及对于陵墓的考古工作。

一、秦始皇陵的发现秦始皇陵的发现始于1974年,在陕西省咸阳市临潼区发现了一处秦朝时期的遗址。

当地民众挖掘地下水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制兵马俑,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经过一系列的勘探和挖掘工作,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便是今天的秦始皇陵。

对于秦始皇陵的发现,人们一直存在着不少疑问。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多年的完整,一方面是由于其庄严的葬礼和严格的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秦始皇本人对于自身永生的追求。

然而,这只是一些猜测,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二、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自秦始皇陵的发现以来,陕西考古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陆续展开了对陵墓的系统考古工作。

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工作。

首先,考古人员进行了对陵墓周围的地理勘测和气候环境分析。

他们发现,秦始皇陵位于咸阳盆地的中心位置,四周环绕山脉,有助于陵墓的保护和隐匿。

此外,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气候干燥,也有助于陵墓的长期保存。

其次,考古人员利用地下雷达、卫星遥感和探地雷达等技术手段,对陵墓进行了全面的勘测和探测。

通过对地下结构的探测,他们发现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和陵墓结构之复杂,令人惊叹不已。

据推测,秦始皇陵内部可能有大量的宝物和殿堂。

随后,考古人员对陵墓的核心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发掘。

他们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和各式陶制品,并成功解密了许多秦代的文字和图案。

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历史空白,还为我们了解秦朝的社会、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考古专家还对秦始皇陵的保存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控制湿度、稳定温度、加固陵墓结构等,以确保陵墓能够长久保存,并且将秦始皇陵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秦朝王陵墓的考古发现与文化价值

秦朝王陵墓的考古发现与文化价值

秦朝王陵墓的考古发现与文化价值在中国的历史上,秦朝是一个短暂但非常重要的朝代。

在这个朝代中,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体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享有极高的地位,并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

然而,秦朝的历史也充满了谜团和神秘。

最令人着迷的问题之一就是秦始皇墓的位置和规模。

据记载,秦始皇的陵墓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它被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对于秦始皇陵墓的考古发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考古学家们的梦想。

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学家们终于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地区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遗址和文物。

这些发现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秦朝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令人惊叹的是,考古学家们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发现了一个规模极大的陪葬坑。

这个陪葬坑长约230米,宽约62米,深约14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墓之一。

这个陪葬坑里发现了数百件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宝藏,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等等。

这些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惊人,足以证明秦始皇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富有和强大的君王。

其次,考古学家们在秦始皇陵墓附近还发现了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壁画和雕塑的主题涵盖了秦朝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陪葬坑中的壁画,这些壁画描述了秦朝时期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包括农民、手工艺人、商人、官员等等。

这些壁画非常逼真和生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秦朝时期的生活和文化。

最后,秦始皇陵墓的发现对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始皇陵墓周围的地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古迹和文物都受到了损坏和破坏。

因此,对于秦始皇陵墓和周围地区的考古研究和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

中国的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文物保护和监督,严格限制附近的开发和建设,以及对游客的限流和安检等等,以确保秦始皇陵墓和周围地区的保护。

总之,秦始皇陵墓的考古发现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秦朝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04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2004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2004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田静2004年学界发表有关秦文化的学术专著10部,论文近百篇;有关秦文化的学术会议是7月在兵马俑的故乡临潼召开的“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和12月在上海召开的“周秦汉唐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关秦文化的考古发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秦文化联合调查成果显著,二是凤翔发掘大型周秦墓葬,三是阿房宫考古工作依然受到各方关注。

一、论著出版专著有台湾兰台出版社出版何清谷先生的《秦史探索》,该书由37篇论文合集而成,分三编。

第一编收论文4篇,讨论秦人的起源问题。

第二编收论文21篇,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历史的断面。

第三编收论文12篇,论述秦王朝十五年的人与事。

专著类还有三联书店重印钱穆作品系列之《秦汉史》,中华书局出版田余庆先生之修订本《秦汉魏晋史探微》,巴蜀书社出版吉仕梅先生的《秦汉简帛语言研究》。

考古报告有科学出版社的《秦都咸阳考古报告》,这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一部考古报告,总结了1959〜1999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对秦咸阳故城阶段性的勘探和考古发掘的成果。

全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调查、勘探与试掘部分,介绍秦都咸阳的城市建设、宫殿布局、手工业作坊及其生产情况;下篇为一、二、三、四号宫殿遗址的发掘和中、小型秦墓的清理部分,较全面地公布了秦宫中出土的方砖、瓦当、壁画、空心砖、陶文等资料。

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西安南郊秦墓》,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的汇集该所近年来发掘的三座秦墓的发掘资料。

文物出版社的《秦西垂陵区》,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高陵张卜秦汉唐墓》;论文集有三秦出版社《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秦文化论丛选辑》和《秦汉史论丛》(第九辑)。

前两本书是秦俑博物馆编著的有关秦文化的学术性文集。

后者是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编的文集,本辑收录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的论文42篇。

通俗类著作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秦兵马俑》,该书以考古发掘者的身份讲述了发掘和保护秦陵兵马俑过程中难忘的经历。

综论早期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综论早期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点” 和“ 早期秦文化 与其 他文化关系” 三个专题 出发 , 对近年来学 术界关于早期 秦文化研究 的前 沿课题进行 了 初步 的梳理与探讨 。文 章认 为 , 独特 的墓葬 仪轨与器 物组合 反映 了早 期秦文化 形成与 发展 的基 本特 点——
是东 方商文化 、 东夷文化与西方周 文化 以及 西戎文 化互动 、 融合 的结果 , 进而揭示 了三代 以来 关 中及 中原地
谷 毛家坪 遗址 、 天 水董 家 坪 遗址 进 行 了发 掘 。这 次 发 掘确认 了西 周 时期 的秦 文化遗 存 , 对 于探 讨秦人 、
秦 文化 的来源极 为重 要 。1 9 9 4年 , 甘 肃 省 文 物考 古
研究 所对 礼县 大 堡 子 山 2座 被 盗 秦 公 大 墓 ( M2和 M3 ) 和 1座车 马 坑 ( M1 ) 进 行 了劫 后 清 理 。多 数 学 者认 为 它们是 春秋 早期 秦 国 国君级 别 的墓 葬 , 并 开 始将 甘肃 东部 作为早 期秦 文化探 索 的重 点 区域 。 2 0 0 4 年, 甘 肃 省文 物 考 古研 究 所 、 陕 西 省 考 古 研 究院 、 中国国家博 物馆考 古部 、 北京 大学 考古 文博 学 院 和西北 大学考古 文博 学院五 家机 构联 合启 动 了 早期 秦 文化调 查 、 发 掘 与研 究 课题 。这 个项 目以专 题形 式 开启早期 秦 文化 发 现 和研 究 新 的篇 章 , 取 得
般来说 , 早期 秦文 化 是 指 赢 秦 一 族 在甘 肃 东 部 的天 水 一带 所创 造 的物 质 和精 神 文 化 遗 留 , 其 时 间上 限 可追溯 到商 代 晚期 , 下 限可 至 春秋早 期 , 即秦 迁都雍
城 以前 , 其 地域范 围包括西 汉 水上 游 、 渭河上 游 及其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发现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发现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发现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和探索的重大考古遗址。

秦始皇陵的发现和考古发现为我们揭开了古代秦文化的神秘面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秦始皇陵的发现过程以及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

一、秦始皇陵的发现秦始皇陵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74年。

当时,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农田里,一群农民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带有字迹的土块。

经过专家的进一步鉴定,这些字迹被认定为篆书,而且内容与秦始皇陵相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随着进一步的勘探和发掘,秦始皇陵的面纱被逐渐揭开。

二、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1. 兵马俑秦始皇陵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就是兵马俑了。

1974年后,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

这些兵马俑以其精细的雕刻和数量之多而闻名,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杰作。

兵马俑的出土不仅揭示了秦代的军事力量和统治体制,还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 宫殿遗址在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些宫殿遗址。

这些宫殿遗址的规模和建筑精度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发现了大量的瓦当,这些瓦当揭示了秦代建筑的工艺和风格。

3. 文物器皿除了兵马俑和宫殿遗址,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中还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器皿。

这些器皿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为研究秦代文化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 墓葬结构通过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发掘,人们对于秦代的墓葬结构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秦始皇陵的墓葬结构庞大复杂,由一系列坑道和殿宇组成。

这些坑道和殿宇的建筑材料、布局等细节都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建筑工艺与水平。

三、秦始皇陵的意义秦始皇陵的发现和考古发现对于研究秦代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秦始皇陵的发现为研究秦代建筑、军事与政治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通过对陵墓结构和文物的研究,研究者可以了解到秦代建筑和工艺的特点,揭示秦代军事力量的强大以及秦统一六国的政治手段。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研究中国的历史悠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

而秦始皇兵马俑无疑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它的发现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过程、特点以及研究成果,展示这一宏伟工程的辉煌。

一、发现过程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74年,当时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附近的秦始皇陵被悉数发现。

这个惊人的发现是由一群农民在进行地下水引导工程时意外发现的。

当他们挖掘地下井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里面塑造了大量的战士和战马的陶俑。

历经几十年的发掘与研究,目前已经确认兵马俑总数超过8000个,按照不同的军种和军衔进行分类和展示。

这一发现震动了世界,成为了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它向我们展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巨大努力和他的追求永生的壮举。

二、兵马俑的特点1. 规模宏大: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陶俑群,它们栩栩如生地体现了古代战士和战马的形象。

这些兵马俑按照军队编制和军衔不同,精细地刻画了各种战斗姿势和装备,展示了当时军队的规模和武器装备。

2. 工艺精湛:兵马俑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它们都是用陶土制成,而且每个陶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陶俑的脸部表情、发型、服饰、武器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使得它们栩栩如生,栩栩如真。

3. 藏有宝贵信息:兵马俑不仅仅是陶俑,它们还寄寓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兵马俑中发现的铭文和图案,揭示了秦朝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这些宝贵的信息对于我们理解秦始皇时期的历史和社会状况至关重要。

三、研究成果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和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几十年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首先,通过对兵马俑的分析,学者们对于秦朝军队编制、军事战略和武器装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陶俑中的武器和盔甲,他们可以确定当时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

其次,兵马俑的发现也揭示了古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

秦朝的兵马俑发现与研究

秦朝的兵马俑发现与研究

秦朝的兵马俑发现与研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而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研究更是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这些兵马俑不仅代表着古代中国军事技术的高度发展,也是世界考古学研究的珍贵遗产。

本文将从发现历程、建造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现历程公元1974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马家湾村的农民偶然间发现了一座秦代陪葬坑。

这个陪葬坑中埋藏着大量的陶俑,布阵成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

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被誉为“八世纪考古之触动”。

后来,考古学家们进一步开展了对这个巨大考古遗址的挖掘工作。

至今,已发现的兵马俑坑有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以及一些较小规模的坑。

这些坑中埋葬着数量众多、排列有序的兵马俑,展示着秦代军队的壮丽景观和独特的军事制度。

二、建造背景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而秦始皇陵则是古代中国帝王陵墓的杰出代表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46年,后来历经多年的工程,直至秦朝灭亡后仍未完全完成。

建造兵马俑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陪葬秦始皇,保护他在来世的安全;二是显示秦朝强大的实力,对外宣示统一天下的威严。

兵马俑的规模之大、制作之精细,体现了秦朝统一中国、强化军事实力的决心和能力。

三、研究意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研究对于了解秦朝的历史和文化、军事技术的发展以及古代葬俗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兵马俑从数量、造型、服饰等方面展现了秦朝军队的规模、装备、战术等军事特点,为研究古代军事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兵马俑中的每一个陶俑都有独特的面部特征,这些特征也为研究古代社会人口、民族分布等提供了有力证据。

其次,从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细节来看,可以看出秦朝的陶艺水平以及工艺技术的发展。

不仅如此,兵马俑的发现还为了解秦朝的文化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从陶俑的表情、服饰和装饰品等方面,可以大致了解秦朝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最后,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河南秦汉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要_刘海旺

河南秦汉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要_刘海旺

河南秦汉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要刘海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市450000)关键词:河南;秦汉考古;发现与研究摘要:河南秦汉考古在60余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

秦文化考古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墓葬方面。

两汉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集中在汉代域址、东汉帝陵与陵园、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及大量的中小型画像砖墓、壁画墓、画像石墓等考古发现与研究方面。

河南汉代冶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Key words:Henan;archaeology of the Qin-Han Period;discoveries and studiesAbstract:In the past sixty-odd years,archaeology of the Qin-Han Period have obtained extremely abundant accomplishments,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excav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tombs.The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studies center on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city-sites,Eastern Han imperial mausoleums and tomb-gardens,the Neihuang Sanyangzhuang Settlemet-site and numerous middle-and small-sized brick,mural and pictorial stone tombs.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nd study in the field of iron smelting in Han Period Henan also achieved great success.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较为短暂,但中原地区是秦国东出关中统一六国的必经之地,也是秦较早占领的地区。

2007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

2007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

2007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田静秦文化研究在2007年有新的进展。

本年度相关学术会议较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秦汉史国际学术论坛”等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学者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学术平台。

本年度随着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遗址、新丰编组站考以及秦公一号大墓一号祭祀坑等田野工作的进展,考古资料陆续公布,为学者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机。

2007年出版有关秦文化研究的专著、考古报告及论文集共计14部,其中考古报告4部,秦文化研究论文集2部,相关论文集、辑刊3部,通史类著作2部,科普类著作5部,论文近百篇。

本年度与秦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有四次:一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7月25~28日在长春召开,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长春师范学院承办参会学者136位,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与会代表围绕秦汉时期的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考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①。

二是“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宝鸡文理学院主办,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承办。

7月14~16日在陕西宝鸡举办。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国内学术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学者87人,提交学术研究论文65篇②。

三是“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10月16~19日在湖南里耶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所主办,中共龙山县委、龙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参会学者八十余人,分别来自大陆、香港及美国、日本、韩国。

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议题广泛,内容丰富。

这是里耶秦简发现及部分公布以来,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会议③。

四是“中国秦汉史国际学术论坛”。

论坛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徐州举行。

来自全国近30个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韩国、俄罗斯的共50余名中外学者与会。

秦朝的历史遗迹与考古发现

秦朝的历史遗迹与考古发现

秦朝的历史遗迹与考古发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又辉煌的王朝之一。

秦朝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考古发现,这些遗迹和发现见证了秦朝的兴起和繁荣,也向世人展示了秦朝的伟大。

1.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大兴区,被誉为“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之一。

陵墓内外分布着大量的宝贵文物和雕塑,如秦兵马俑、地宫等。

这些发现对于研究秦朝的统治方式、军事力量以及艺术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骊山秦汉神女遗址骊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在骊山上,有一处被称为“骊山秦汉神女遗址”的地方。

这是秦汉时期供奉妇女神祇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

考古发现的文物和遗址证明了秦朝对女性的尊重和崇拜。

3. 商洛秦岭秦汉栈道商洛位于陕西省境内,是秦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洛地区,发现了一条被称为“秦岭秦汉栈道”的古代交通线路。

栈道依山势而建,曲折跌宕,既是交通要道,也是秦汉时期军事重镇。

这一发现为了解秦朝的军事防御体系以及经济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4.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遗迹。

其中有大量与秦朝有关的壁画和雕塑,反映了秦朝时期的文化和宗教面貌。

5. 咸阳秦文化遗址咸阳位于陕西省境内,是秦朝的首都。

在咸阳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秦文化遗址,如秦王宫、秦商城、秦军驻地等。

这些遗址展示了秦朝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为研究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秦朝的历史遗迹和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秦朝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窗口。

这些遗迹和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将有助于揭示中国古代历史的种种奥秘,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辉煌过去。

先秦时期的文物考古与古物鉴赏

先秦时期的文物考古与古物鉴赏

先秦时期的文物考古与古物鉴赏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物考古发掘和古物鉴赏对于了解古代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先秦时期的文物与古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遗产,从这些古物中我们不仅能够窥探到当时的生活和思想,还能够阐述先秦时期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中国的考古学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众多关于先秦时期的重要发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的发掘。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的秦岭山脉中,这座陵墓的发掘揭示了先秦时期统一中国的历史事实,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和古物。

在秦始皇陵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陶俑、青铜器等,这些古物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工艺精湛,展现了先秦时期的艺术水平和制作技巧。

除了秦始皇陵,先秦时期的文物考古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探索。

比如说古代城市遗址的考古发现,这些城市遗址可以告诉我们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

古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不仅可以揭示古人的葬俗和丧葬风格,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珍贵文物,比如金银器、玉器等。

这些古墓葬中的文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除了考古发掘,古物鉴赏也是了解先秦时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物鉴赏是一门专门研究古代文物的学科,通过对古物的造型、工艺、材料等方面进行鉴定和分析,可以了解古物的年代、地区和制作工艺。

在先秦时期,人们有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青铜器、陶瓷、玉器等。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古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在古物鉴赏中,青铜器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青铜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象征意义。

青铜器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器物,比如鼎、觥、簋等,每一件青铜器都是那个时代的艺术和工艺的结晶。

通过对青铜器的鉴赏,我们可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的礼仪习惯、音乐舞蹈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另外一类重要的古物是玉器,在先秦时期,玉器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

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作者: 日期:2005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2005年学界发表有关秦文化的史学专著及论文集7部,一般著作十余部,考古学著作4部, 论文近百篇。

本年度与秦文化研究有关的学术会议依次是7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的“秦直道学术讨论会”、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国秦汉史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在西安召开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在天水召开的“早期秦文化学术研讨会”。

有关秦文化的考古发现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阿房宫西边界已确定,二是凤翔秦都雍城作坊遗址取得重要收获,三是里耶秦简清洗完毕,四是长安区发现大型战国秦的陵园遗址。

一、论著岀版史学类著作有安作璋、孟祥才先生的《秦始皇帝大传》。

有关秦始皇的书已经出版数十种,这本书视角独特,是近年来同类著作中的比较好的一部。

张文立、张敏的《秦始皇》作为古都西安丛书的一本全面梳理了有关秦始皇帝的资料,如秦始皇帝的妻妾子女、秦始皇帝未立后等问题,同时注意挖掘新的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岀土文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展示了秦始皇帝这个人物形象。

秦汉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张荣芳先生的《秦汉史与岭南文化论稿》。

该书收录秦汉史研究文章18篇,秦汉史书评文章10篇,岭南史研究文章11篇,岭南史书评5篇。

黄今言先生的《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一书对秦汉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征等方面内容做了深入研究,较全面地反映了秦汉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全貌。

韩星先生的《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政治思想、社会政治制度演变、分化以及整合的史实,主要抓住儒法两家思想体系构成似的若干重要概念、范畴来宏观地、纲目式地研究先秦儒法在秦汉之际参与政治文化整合、初步为其后二千年中国社会确立基本政治文化模式的情况。

张涛先生的《秦汉易学思想研究》系统论述了秦汉时期易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学界对易学思想的研究概况。

相关著作还有王世荣先生的《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和胡克森先生的《儒家理想与秦汉政权》。

秦陵的考古发现、研究及其价值

秦陵的考古发现、研究及其价值

秦陵的考古发现、研究及其价值秦陵是世界著名的古代帝王陵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及其陪葬坑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这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珍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历史文献记载,秦始皇陵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7年才完成。

此后,在秦朝灭亡之后,陵墓一度被封禁,并且许多历代的盗墓者试图破坏陵墓,寻找其中的财宝。

直到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的考古学家在秦陵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才揭开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

经过长时间的考古研究,东、南、西三座深达20米的坑道、宫殿式的内殿、自然的水流排泄系统等被发掘出来。

从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来看,秦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秦陵的发掘和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在秦始皇陵的帝王陵区内,考古学家们曾经发现过一大批瑰丽多姿、体现出古代艺术水平的实物,其中包括鎏金银器、铜器、陶器、玉器、珠宝、翡翠等等,而这些文物都能够为我们揭示出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开创如今世界闻名的陵墓文化秦陵被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设施最完善的陵墓之一。

在这个古代帝王陵区内,除了宏观庄严的建筑和陵墓主体,还设置了大小不一的宫殿、建筑、云台、石像、兵马俑等陪葬坑。

秦陵的研究成果对中国陵墓文化和世界考古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为后人制定科学保存古代遗产的规范提供了借鉴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秦陵的保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考古学家们通过分析秦陵的建造方法、选择的材料和历史文献的记载,制定了科学地保存古代遗产的规范,这对于今后保护和管理其他遗址和文物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说,秦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公认的世界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通过对秦陵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发扬中华文化、保存世界文化遗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作者:————————————————————————————————日期:2005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田静2005年学界发表有关秦文化的史学专著及论文集7部,一般著作十余部,考古学著作4部,论文近百篇。

本年度与秦文化研究有关的学术会议依次是7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的“秦直道学术讨论会”、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国秦汉史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在西安召开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在天水召开的“早期秦文化学术研讨会”。

有关秦文化的考古发现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阿房宫西边界已确定,二是凤翔秦都雍城作坊遗址取得重要收获,三是里耶秦简清洗完毕,四是长安区发现大型战国秦的陵园遗址。

一、论著出版史学类著作有安作璋、孟祥才先生的《秦始皇帝大传》。

有关秦始皇的书已经出版数十种,这本书视角独特,是近年来同类著作中的比较好的一部。

张文立、张敏的《秦始皇》作为古都西安丛书的一本全面梳理了有关秦始皇帝的资料,如秦始皇帝的妻妾子女、秦始皇帝未立后等问题,同时注意挖掘新的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出土文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展示了秦始皇帝这个人物形象。

秦汉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张荣芳先生的《秦汉史与岭南文化论稿》。

该书收录秦汉史研究文章18篇,秦汉史书评文章10篇,岭南史研究文章11篇,岭南史书评5篇。

黄今言先生的《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一书对秦汉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征等方面内容做了深入研究,较全面地反映了秦汉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全貌。

韩星先生的《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政治思想、社会政治制度演变、分化以及整合的史实,主要抓住儒法两家思想体系构成似的若干重要概念、范畴来宏观地、纲目式地研究先秦儒法在秦汉之际参与政治文化整合、初步为其后二千年中国社会确立基本政治文化模式的情况。

张涛先生的《秦汉易学思想研究》系统论述了秦汉时期易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学界对易学思想的研究概况。

相关著作还有王世荣先生的《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和胡克森先生的《儒家理想与秦汉政权》。

考古类著作有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任家嘴秦墓》。

该书报道了1990年12月至1991年1月,咸阳市文物工作者在秦都咸阳遗址丙侧任家咀发掘的242座秦墓资料,这批墓葬从春秋中期一直延续到统一秦,它对研究关中地区特别是秦中心区域墓葬的分期建立了可靠的分期标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这一墓地也是秦咸阳本地居民一直使用的墓地,同相距较近的塔儿坡墓地系外来人口形成的墓地性质不同。

它的出版又必将引起一股秦文化研究的热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考古工作队、襄阳地区文物管理所的《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

该书是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的考古发掘报告,其中有东周秦墓2座。

白云翔先生的《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涉及到中国冶铁的起源及初期发展、战国时代和秦汉时代铁器的发现及类型学研究和铁器的应用与发展、先秦两汉铁器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关系等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古代铁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学术焦点或热点问题,有的还是多年来存在的学术研究薄弱方面。

先秦两汉铁器考古学研究是中国古代铁器考古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书中本书对先秦两汉铁器所涉及的铁器生产管理、铁器流通、铁器与历史发展等诸多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观点。

王雪农、刘建民的《半两钱研究与发现》属于钱币学及历史货币研究领域的专著。

全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把半两钱置于历史长河中作综合考察,阐述各个时期半两钱的历史定位;以范铸工艺为基础,以不同时期半两钱铸造工艺所承载的技术特征为依据,对半两钱进行分期断代。

下编共分有“战国时期的半两钱”、“秦王朝铸造的半两钱”、“西汉初年铸造的半两钱”、“高后八铢半两钱”、“高后五分钱”、“荚钱”、“文景时期四铢半两钱”、“武帝时期的四铢半两钱”、“铁铅四铢半两钱和磨边剪凿的半两钱”、“非正用品半两钱”十个章节对不同时期半两钱进行个别剖析。

本书收录1700余枚半两钱,多数是从未发表过的新出钱品,时代齐全,类型多样,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为丰富完整的一份秦汉半两钱资料。

陈公柔先生的《先秦两汉考古学论丛》是陈公柔先生的自选个人文集。

全书按论文内容的年代和文体类别排定,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先秦时期铜器铭文的研究以及相关问题的论证,其二是对秦汉时期简文的考释与研究,其三是有关书评和序。

刘士毅主编的《秦始皇陵地宫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与技术》。

该书分两篇,第一篇介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采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探测秦始皇陵地宫及其陪葬坑、陪葬墓、地面建筑遗存的成果;第二篇详细介绍了这次投入实验的22种具体方法技术。

本书反映了我国投入方法最多、取得成果最丰富的一次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的考古活动。

不但提供了地宫在封土堆之下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科学依据,还推断了地宫具体位置、大小、深度、框架结构和完好性,其中大部分推断得到了初步验证证实,新发现了以往考古中未曾遇到的隐蔽于封土中的细夯土墙。

论文集方面有秦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的《秦文化论丛》(第十二辑)。

本书是有关秦文化的学术性文集,收录秦俑学第六届会议的论文70篇,内容涉及秦文化的研究历史述评、秦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秦器物考释与研究、秦墓葬研究、秦史人物评论、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研究等。

熊铁基、赵国华主编的《秦汉思想文化研究》,收录“中国秦汉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30篇。

这些论文从思想、文化、学术、制度、著作和出土简帛、文物等方面,对秦汉思想文化的成就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内容涉及到汉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秦朝的速亡问题、《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比较、司马迁与《史记》、秦汉时期的边疆问题、秦汉制度史和出土文献等。

礼县秦秦西垂文化研究会和礼县博物馆编辑的《秦西垂文化论集》。

秦早期文化的研究是秦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文献和文物资料的不足,使秦文化的研究存在诸多空白。

20世纪90年代,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发现,为秦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系统可靠的资料。

为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秦文化发祥地礼县的学者编辑了《秦西垂文化论集》。

该书比较全面地编选了西垂陵园大型墓葬的发现、发掘情况的文章和关于早期秦文化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论文。

该书比较全面地选编了有关西垂陵园大型墓葬发现、发掘情况的文章和关于早期秦文化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论文,是学术界第一部系统反映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情况的综汇性的工具书。

徐卫民先生的《秦汉历史地理研究》,该书由40余篇论文组成,其主要内容集中在秦汉都城、苑囿、园林、宫殿、建筑、关中地理环境的研究方面;另有关于秦人物和文化方面的论文10余篇。

陈泽先生的《西垂文化研究》,收录西垂文化研究文章10篇。

通史类著作有《中国通史教程》编写组的《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先秦两汉时期》;读史有故事系列中朱鹰编著的《秦汉故事》;《中国史话》编写组的《气吞山河的雄奇帝国》。

有关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的著作有张涛先生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张占民先生的《秦皇骊山园——神秘的地下王宫》和孟剑明先生编著的《梦幻的军团》。

这三部书文字优美,装祯精良,图文并茂。

二、学术会议本年度有关秦文化的学术会议有7月28日至30日在鄂尔多斯召开的“中国·秦直道研讨会”。

会议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主办。

国内30多位秦汉史研究学者与会。

秦直道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南起今陕西淳化县,北抵今内蒙古包头市,全长700多公里。

这条古道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碰撞的见证、联系的纽带。

历史上,秦直道贯通中原和北方,加强中原与北疆边陲之间的联系,巩固了国家边境。

同时,作为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秦直道加强了南北商贾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专家认为,秦直道是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堪称世界公路的鼻祖。

虽然历经千载更替,但秦直道的痕迹在鄂尔多斯市境内至今依稀可辨。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与长城、秦俑齐名,堪称世界奇迹,却鲜为人知。

作为秦王朝兴衰变迁的重要见证,对其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开发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①。

8月1至5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和港、台地区及韩、日等国的180位学者参加了本届年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含提要)92篇,内容集中在四个方面:1.秦汉民族史研究。

2.秦汉简牍与考古。

3.秦汉政治与制度。

4.秦汉经济与文化②。

8月9日至11日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省文史馆、秦俑博物馆、陕师大学文学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海内外学者百余人与会,提交学术论文67篇③。

10月12日至15日,由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秦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早期秦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天水师范学院召开。

四十余位学者与会,提交学术论文20余篇。

在这次会议上,学者首先报告了礼县西山早期秦文化考古、礼县秦早期都邑、陕西华县东阳秦墓葬文化面貌等新近的考古发掘情况。

会议论文涉及古代关陇通道与秦人东进关中线路、礼县圆顶山秦墓铜器、东周时期殉人秦墓、汧邑非秦都问题、秦上郡置县问题、秦定都雍城的原因等问题。

与会者还就秦文化的来源、秦族的发展线路、秦早期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秦人农牧业发展道路等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会议期间,代表考察了西山、鸾亭山、大堡子山、礼县博物馆等地,使代表们对于秦人早期的活动地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代表们在考古发掘的现场领略到先民的生活环境④。

三、考古调查与发现1.阿房宫西边界已确定阿房宫考古队自2002年以来,对阿房宫的前殿遗址进行了细致发掘,以充足的证据证明了阿房宫前殿并没有建成,也没有被烧过。

在进一步确定阿房宫范围的过程中,考古队对前殿遗址以西战国秦上林苑一号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流水景观遗迹。

本书曾在2003年、2004年对此有过介绍。

2004年11月和2005年3~4月,在阿旁宫前殿遗址的西面和西南面发掘了两处大型建筑遗址。

一号建筑遗址的南部宫殿区发现了夯土台基、廊道、散水等遗迹,北部的园林区则发现一处曲尺形石渠构成的流水景观遗存。

二号建筑遗址的下部为两层夯土台基,台基之上有建筑物残迹,推测原为高台多层建筑。

这两处建筑遗址所出各类建筑材料的年代均属战国时期,由其位置判断应是在战国时秦上林苑中的建筑,而与阿旁宫的修建没有关系⑤。

2005年,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西侧,在前殿遗址西面至沣河东岸42.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勘探、试掘和发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