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

合集下载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气压强的存在(一)器材 熟鸡蛋,牛奶瓶(或锥形瓶)等。

操作(1)牛奶瓶浸放在60—70℃的热水中(水不进入瓶内),时间约3—5分钟。

(2)取出空瓶(瓶内有热空气),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瓶口,如图(a)。

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

根据气态方程,瓶内气体,遵循常数 TpV 的规律,所以当T 下降,V 没有明显改变时,p 会变小,由于大气压强没有变,所以有上述现象。

注意 瓶口应略小于蛋,但瓶的容积以大一些好。

说明 如有适当的器材,可采用如图(b)所示的方法完成本实验。

器材广口瓶,2根玻璃管,100ml针筒,两用气筒,小气球,橡皮管等。

操作在广口瓶塞上插两根玻璃管。

(1)将小气球套在一根玻璃管下,与针筒相连的橡皮管套在另一根玻璃管上(图a),塞紧瓶塞。

(2)用针筒向外抽气,可看到小气球被渐渐吹大,说明存在着大气压强。

(3)在广口瓶中放进一只充气不足的小气球。

夹紧左管上的夹子后用两用气筒从右管内抽气(图b),可看到小气球慢慢胀大。

这说明不和外界连通的球内留有的空气同样有大气压强。

(4)停止抽气,打开左管上的夹子,可见胀大的气球迅速缩小,这又是外界的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注意(1)每次实验时橡皮塞一定要塞紧,必要时还可涂一些凡士林油。

(2)小气球的口要扎紧,不能漏气。

器材玻璃杯,平底小盘,一小段蜡烛。

操作(1)将小段蜡烛点燃,在小盘中央滴几滴刚熔化的蜡,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上面。

(2)在盘中加入少量红色水,深约1cm。

(3)将玻璃杯倒置在水中,罩住蜡烛(图a)。

等水被压入怀内(图b)。

这说明四周空间存在着大气压火焰熄灭时,可看到盘中的强。

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四)目的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器材大小试管各一只。

操作(1)大试管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约小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如图(a)所示。

(2)两手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

可观察到大试管里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自行上升,如图(b)所示。

有关大气压强的实验

有关大气压强的实验
知识点一:
大气压强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铁桶实验证明 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有重 力且能流动。
知识点二:
大气压的值:
1、托里拆利实验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2、大气压的值是:
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3×105 Pa=1标准大气压
3、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
支持水的高度为10.336米。
课后作业:
自制书上173页简易水气压计观察 天气变化,高度变化对大气压的影 响。
谢 谢!
小练兵:
一、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 我们感觉不到?
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已实 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在太空行走 的宇航员为什么要穿充气的宇航服 呢?
答案:
一、人体内也有空气,体内外的 气压相等,所以大气压这么大,我 们感觉不到。
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已实现了 载人航天的梦想,在太空行走的宇 航员穿充气的宇航服才能使身体内 外的气压相等。
Hale Waihona Puke 二、我们生活在大气中,身边利用 大气压强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能举 出一些例子吗?
答案:
身边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1.茶壶的盖上留一个小孔,水 才容易倒出来
2.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 3.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药液 进入注射器 4.在罐头瓶中灌满水,用纸盖 住瓶口,再倒置,水不流出!
三、有一个魔术叫“魔杯吞 蛋”,就是把一个瓶口略小于鸡蛋 的瓶子用热水烫一下,鸡蛋就慢慢 地被瓶子吞进去了。你能说出它的 道理么?
知识点三:
1、大气压强的变化:
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海拔 3000米内,每升高10米,大气压 减小100帕。
大气压强还受天气、季节、体积 变化的影响。

大气压强实验步骤

大气压强实验步骤

探究大气压强的实验步骤
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受到的大气压力,是衡量大气稳定性和气象变化的重要参数。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验来探究大气压强呢?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气压计、一根细管、一块橡皮膜、一根透明的塑料管、一根长而细的铁针。

2. 安装气压计:将气压计针头插入气压计中,然后将气压计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

3. 测量气压计零点:调节气压计零点,让气压计针头归于零处。

4. 安装细管:将细管插进气压计上方的橡皮膜中,用塞子紧密地封住,确保气压计的吸嘴与细管相连并能吸入空气。

5. 测量大气压强:如果要测量大气压强,需要将透明的塑料管末端密封,将这个紧密封闭的塑料管插入细管中,并将铁针放在塑料管中,松开塑料管的末端密封。

当铁针向上运动时,随着气压的增加,塑料管中的空气压力也增加,当气压与大气压平衡时,铁针不再向上移动,此时铁针位置所在塑料管的高度就是大气压强。

6.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室中的测量仪器应该经过校准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实验时,必须从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出发,合理地设计实验流程,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

空气压强实验报告

空气压强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空气压强实验报告篇一: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关于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

篇二: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实验报告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班级:电子六班学号:20XX31190611姓名:官镇校一、实验目的测量室温下的空气比热容比。

二、实验仪器储气瓶一套(包括玻璃瓶、活塞两只、橡皮塞、打气球)、两只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各一只)、测空气压强的三位半数字电压表、测空气温度的四位半数字电压表、连接电缆及电阻。

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及原理

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及原理

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及原理
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及原理如下:
步骤:
1.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得出大气压的值。

原理:
当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60mm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平衡,即大气压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大气压强的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其标准值为1.013×10^5Pa。

另外,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同时,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大气压强实验报告

大气压强实验报告

大气压强实验报告大气压强实验报告引言:大气压强是描述大气层压强分布的物理量,它对于气象、地理和物理学等学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大气压强的变化,探究其与高度、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和技巧;2. 研究大气压强与高度、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3.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1. 大气压强计(例如:水银柱压力计);2. 温度计;3. 湿度计;4. 测高仪;5. 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内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地方,将大气压强计安装在固定的支架上,并确保其垂直放置。

2. 打开大气压强计的阀门,使其与外界大气连通。

3. 观察大气压强计的读数,并记录下初始值。

4. 同时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下来。

5. 使用测高仪测量实验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6.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大气压强计的读数,并同时记录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7. 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后,关闭大气压强计的阀门,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大气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进一步分析其与高度、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分析:1.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层的密度逐渐减小,分子间的碰撞减少,从而导致大气压强的降低。

2. 大气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气压强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当温度升高时,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导致大气压强的增加。

3. 大气压强与湿度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大气压强与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当湿度增加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子数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导致大气压强的降低。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 大气压强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3. 大气压强与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小实验:测大气压强

小实验:测大气压强

小实验:测大气压强
【仪器和器材】
废旧针筒(10毫升或50毫升),小胶皮帽,细绳,砖头、槽码或大钩码若干,杆秤,刻度尺,方座支架(J1102型)。

【实验方法】
1.将注射器放在清水中反复推拉几次(水能使针筒得到润滑并加强密封,避免漏气),然后将活塞推到针筒的底部,用小胶皮帽封住注射器口,再在注射器活塞上用细绳系好环套(或称瓶口结),如图所示,然后将注射器倒过来,竖直夹持在方座支架上。

2.往环套上挂槽码(或大钩码、砖头),逐渐增加槽码数,细心观察活塞的动静,直到刚刚能使活塞匀速下滑时立即停止加重物,并注意不要使活塞过快地掉下来。

3.取下所挂的重物,用杆秤称出它们的质量,并换算成以牛顿为单位的重力。

4.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活塞筒的直径,然后求其平均值,代入S=1/4∏D2中,求得活塞的横截面积,单位用米2表示。

5.由压强公式P=F/S,计算出所测得的大气压强的数值,单位为帕斯卡。

【注意事项】
1.要尽可能减小注射器针筒与活塞间的摩擦力,方法是在水中来回推拉活塞,如果太紧,可用细砂布将活塞的毛玻璃表面均匀地轻轻抛光。

一般说来,旧注射器要好用些。

2.注意活塞不能有明显漏气的现象。

检查方法是先在注射器中吸进一些水,在空气中推出少量水以后用橡皮帽堵住针口,然后竖直地倒拿着针筒,稍稍拉动活塞,观察是否有气泡从针筒上部的水中冒出
3.如果是医院拿来的废旧针筒,拿来前要经过高温蒸煮消毒,以避免将病菌带到学校。

4.注射器是玻璃制品,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加挂重物时要轻挂轻取。

5.由于针筒系代用品,实验中误差比较大,所以本实验只能是粗测,数量级上如能达到要求就是很好的了。

大气压强小实验

大气压强小实验

大气压强小实验江苏 潘富海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是有压强的,这个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

认真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就会体验到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

一、倒不满水的杯子实验器材:玻璃杯1个 细长颈玻璃瓶1个 水实验步骤:1.将瓶子里加满水。

2.把玻璃杯倒扣在瓶口上。

3.把瓶子与玻璃杯同时倒置过来后,把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水从瓶中流入玻璃杯里了吗?水会从玻璃杯里溢出来吗?4.向上提一下瓶子,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的水面时,瓶子中的水又会流入到杯子里一些,直到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停止流出。

(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当瓶口在玻璃杯中水面的上方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流入到玻璃杯里,只要瓶口低于玻璃杯口边缘的高度,玻璃杯里的水就不会倒满。

现象解释:装满水的瓶子倒置时,水会从瓶子里流入到玻璃杯里,在玻璃杯里的水没过瓶口时,瓶中的水再流出,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小于大气压强。

当瓶内气体的压强与瓶内水柱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强时,瓶内的水便不再流动;当瓶口离开玻璃杯中水面时,空气由瓶口进入瓶内,瓶子里的水又会流出来,直到瓶口再次被玻璃杯内的水没过,瓶内的水又会停止流动。

二、压住筷子的报纸实验器材:卫生筷1双 报纸1张实验步骤:1.把卫生筷放置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使筷子粗端在桌面上,细端约三分之一的长度露在桌外。

(如图2甲所示)图1 甲 乙 图22.把报纸折叠成两层后平铺在桌面上,用手压报纸,把报纸与桌面间的空气尽量压出,使报纸与筷子接触处的缝隙越小越好,最后报纸展平并压实在桌面上。

3.用手掌或其它较硬的杆状物迅速击打卫生筷露在桌面的部分,卫生筷就会被折断。

(如图2乙所示)现象解释:报纸被压实在桌面上时,报纸上面整个面都与空气接触,而报纸下面只有一部分与空气接触。

当击打筷子时,筷子对报纸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会使筷子处的报纸突然向上移动,报纸向上移动的越快,进入报纸下面的空气速度就会越大,而这时报纸上面的空气几乎是不动的,这样报纸下面的气体压强就会比报纸上面的气体压强小,再加上报纸的面积又比较大,所以报纸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很大的气体压力,这个压力会把筷子在桌面上的部分牢牢的压在桌面上,当有外力击打筷子露在桌面外的部分时,筷子就会断裂。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大气压强是指由大气分子对物体表面的压力所产生的压强。

为了证明大气压强存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水桶实验
将一个水桶口朝下放置在水中,水桶不会沉入水中,而是被水推起。

这是因为水桶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比上部少,而大气压力使得水向上推力等于水下压力,因此水桶不会沉入水中。

实验二:水柱实验
将一根长的透明塑料管子一端封口,另一端放入一个水池中,并保证管子充满水。

将手指捂住管子的开口,将管子慢慢拔出水池,可以看到水在管子内部形成一根高柱,这是由于大气压力使得水在管子中保持高度,当手指离开管子开口时,水柱会流回水池中。

实验三:吸管实验
将一根吸管放入一杯水中,将手指捂住吸管口,在水的另一端吹气,会发现吸管中的水会被吸起。

这是由于吸管内部的气压下降,使大气压力将水推入吸管。

这些实验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例如气压计、真空吸盘等。

除了上述实验,大气压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测量,例如使用气压计。

气压计是一种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常用于气象、地质、环境等领域。

通过气压计可以得到当前大气压强的数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天气情况,进行气象预报等。

大气压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和仪器的测量,我们可以证明它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也有许多重要应用。

大气压强实验实验报告(3篇)

大气压强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大气压强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

三、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空气柱的重量。

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采用托里拆利实验原理,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四、实验器材1. 托里拆利管(玻璃管)2. 水银槽3. 刻度尺4. 细颈小漏斗5. 吸管6. 铅垂(重锤)7. 搪瓷托盘8. 泡沫塑料9. 漆包线10. 乳胶手套五、实验步骤1. 在搪瓷托盘里装些水用来承接不慎撒落的水银,泡沫塑料放在盘底。

将托里拆利管的管底放在泡沫塑料上,管身稍倾斜。

2. 通过细颈小漏斗将水银灌入玻璃管内,直到水银面离管口1cm处。

3. 仔细检查水银柱,如管中有气泡,可用漆包线插入管中将附在管壁上的气泡引出。

4. 用吸管继续向管中加水银,直到水银面高出管口为止。

5. 戴上乳胶手套后,用一手的食指堵住管口。

然后两手协同,慢慢地将管子倒转过来(小心玻璃管折断),把管口浸没到水银槽的水银里,然后松开食指。

6. 可看到管中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用重锤作依据,使玻璃管完全竖直。

7. 用米尺量出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即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是此时的大气压强。

8. 将玻璃管稍上下移动(管口始终不离开槽中水银面),可看到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9. 将玻璃管倾斜一个角度,测量管中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和原来的高度一样。

10. 实验完毕,将水银收回瓶内,加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大气压强,实验结果为p = 760mmHg。

2. 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与水银柱的高度成正比。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长度无关,说明大气压强的大小与玻璃管的长度无关。

七、实验结论1. 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可以通过托里拆利实验进行测量。

2. 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能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能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能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1.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上覆上一张硬纸片,再将玻璃杯倒置,会发现纸片不掉落。 这是因为大气压对硬纸片向上的压力大于杯中的水对其向下的压力和纸片自身重力之和, 所以外界空气将硬纸片压在玻璃杯口使其不掉落。
2.将空塑料瓶中倒入少量热水,拧紧瓶盖用力摇晃几下,然后倒出热水,再迅速拧 紧瓶盖,可以观察到塑料瓶逐渐变瘪。这是因为往瓶内倒入热水后,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体积膨胀,打开瓶盖后气体跑出去一部分。盖上瓶盖后,瓶内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气 体体积变小,导致外界气压比瓶内气压要大,故将塑料瓶压瘪。
3.鹌鹑蛋的尺寸比烧瓶的口径要大,把鹌鹑蛋放在烧瓶口,它是掉不进去的。但如 果入烧瓶中。 这是因为棉花在烧瓶里燃烧,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一部分气体跑出瓶外。用 鹌鹑蛋迅速堵住瓶口,棉花把瓶内氧气耗尽后停止燃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体压强,故而将鹌鹑蛋压入瓶中。

证明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1、马德堡半球实验:年,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强;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

因此,虽然远离意大利的格里克在德国,但他很为托里拆利抱不平。

他匆匆忙忙打听去玻璃管子和水银,再次搞托里伽利略这个实验,推断这个实验就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较完整的木桶中的空气吸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甩”打碎了!有一天,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约37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这年5月8日,马德堡市风和日丽,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攘攘十分冷清.有的积极支持格里克,期望实验顺利;有的断言实验可以失利;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议着、在应验着;除了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走,一边高声大喊:“市长出演马戏了!市长出演马戏了———”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致意,四个马夫拖去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铁链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扎!似的在“跳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就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大增.马夫们喝了些水,几双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工作着第二次实验.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使劲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弯曲脖子,一个劲儿地看著,不时地收到“哗!哗!”的响声.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坚信了吧!大气压就是有的,大气压弱就是小得这样难受!这么不可思议!……”原理实验完结后,仍有些人不认知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扎不行,七嘴八舌地反问他,他又冷静地并作着详细的表述:“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密切伸直,无须用力,就可以分离.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存有大气压力的'促进作用;相互抵销均衡了.似的没大气促进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挡住这两个半球……”.即抽气前,半球的外部压力等同于其内部压力等同于大气压。

大气压实验报告

大气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并验证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大气压力。

托里拆利实验是测量大气压强的经典方法,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来间接测量大气压强。

三、实验器材1. 托里拆利管2. 水银槽3. 刻度尺4. 细颈小漏斗5. 吸管6. 铅垂(重锤)7. 搪瓷托盘8. 泡沫塑料四、实验步骤1. 在搪瓷托盘里装些水用来承接不慎撒落的水银,泡沫塑料放在盘底。

2. 将托里拆利管的管底放在泡沫塑料上,管身稍倾斜,通过细颈小漏斗将水银灌入玻璃管内。

3. 灌到水银面离管口1cm处,仔细检查水银柱,如管中有气泡,可用漆包线插入管中将附在管壁上的气泡引出。

4. 用吸管继续向管中加水银,直到水银面高出管口为止。

5. 戴上乳胶手套后,用一手的食指堵住管口,然后两手协同,慢慢地将管子倒转过来(小心玻璃管折断),把管口浸没到水银槽的水银里,然后松开食指。

6. 可看到管中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用重锤作依据,使玻璃管完全竖直,然后用米尺量出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即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是此时的大气压强。

7. 将玻璃管稍上下移动(管口始终不离开槽中水银面),可看到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由此可见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长短无关。

8. 将玻璃管倾斜一个角度,测量管中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和原来的高度一样。

说明管中水银柱的高度跟玻璃管的位置无关。

9. 实验完毕将水银收回瓶内,加盖后存放在阴凉处。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水银柱高度为760mm。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此时的大气压强为1.013×10^5 Pa。

六、实验结论1. 托里拆利实验可以用来测量大气压强。

2. 大气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成正比,与玻璃管的长度和位置无关。

3.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大气压概念的理解,掌握了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玻璃管折断或水银溅出。

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写作文450字

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写作文450字

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写作文450字英文回答:Introduction:Atmospheric pressure is the force exerted by the weight of the air above a surface. It i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of our atmosphere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various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such as wind and weather patterns.Experiment:To verify the existenc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a simple experiment can be conducted using a Magdeburg sphere apparatus. The sphere is a hollow metal ball with two hemispheres that can be sealed together.1. Step 1: Place a small amount of water in the sphere and heat it until the water boils.2. Step 2: Seal the hemispheres together while the water is boiling. This creates a vacuum inside the sphere.3. Step 3: Attach a vacuum pump to the sphere and start pumping out the air.Observation:As the air is removed from the sphere, the water inside begins to boil again. This is because the reduced pressure lowers the boiling point of water. Once a sufficient vacuum is created, the sphere will collapse inward with a loud bang.Conclusion:This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the forc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vacuum created inside the sphere causes the sphere to collapse because the external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greater than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sphere. This experiment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and magnitud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中文回答:导言:大气压是由上方空气重力产生的力。

大气压强的实验报告

大气压强的实验报告

大气压强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大气压强,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并探究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气体分子撞击力的大小,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在地球表面,由于重力作用,空气分子会向下移动,使得地面附近空气密度较大,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压强。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逐渐减小,因此大气压强也会随之下降。

实验步骤:1.将大气压力计固定在实验桌上,并调整其零位。

2.打开阀门,让外界空气进入大气压力计内部。

3.记录当前时间和当前读数,并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读数。

4.在不同海拔高度或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在标准温度(25℃)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强逐渐下降。

例如,在海拔1000米处,大气压强约为标准大气压的0.89倍;在海拔2000米处,大气压强约为标准大气压的0.79倍。

此外,实验还发现,在相同海拔高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大气压强也会逐渐下降。

例如,在标准海平面上,当温度从25℃升高到30℃时,大气压强约降低了1.6%。

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可以得知,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高度或温度的变化,空气密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气体分子撞击力大小。

因此,在进行相关计算或研究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注意到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例如,在登山、飞行等活动中需要根据不同海拔高度调整呼吸频率和补充氧气;在天气回报、电视信号传输等领域中需要考虑大气压强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等。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大气压强,得出了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海拔高度或温度的升高,大气压强逐渐下降。

这一结论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压的几个有趣实验

大气压的几个有趣实验

大气压的几个有趣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而此实验也因格里克的职衔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

当年的进行实验的两个半球仍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中。

现实也有供教学用途的仿制品,用作示范气压的原理,它们的体积也比当年的半球小很多。

若把半球的空间抽成真空,就需再用十六匹马才能拉开。

结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十分强大。

实验中,将两个半球内的空气抽掉,使球内的空气粒子的数量减少、下降。

球外的大气便把两个半球紧压在一起,因此就不容易分开了。

抽掉的空气越多,半球所受大气压力越大,两个半球越不容易分开。

《大气压强》实验创新设计

《大气压强》实验创新设计

《大气压强》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名称:大气压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气压的变化,了解大气压强对物体的影响,并探
讨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1.气压计
2.测高仪
3.水平仪
4.计时器
5.高度计
6.大气压强计
实验步骤:
1.使用水平仪调整气压计的水平位置,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2.开始实验前,先将气压计的指针调零,记录下此时的气压数值。

3.在不同的高度处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高度处的气压数值和测高仪
的读数。

4.根据气压的变化和高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逐渐减小,符合大气对物体的压力变化规律。

2.气压与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出气
压与高度之间的数学模型。

3.大气压强的变化对人体、动植物和自然界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了
解气压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天气变化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

实验创新设计:
在以上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以下创新设计:
1.利用高度计和气压计对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压进行实时监测,研究气
压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对大气压强进行长期监测,研究气压的
周期性变化规律。

3.结合气象数据和地质数据,研究气压变化与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
灾害之间的关系,为灾害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创新设计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大气压强对自然环境
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为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