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5 新、旧三民主义
中国现代史易错易混淆分析
中国现代史易错易混淆分析20xx中国现代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2.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造的完成。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5.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6.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抗战胜利。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归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8.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党的会议。
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2.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一五计划是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3.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岛。
14.1971年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15.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到20xx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历史:高中的历史必修3易错易混点归纳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孔子“仁”的思想内涵基本含义是“爱人”,重视人的价值。
仁是一种伦理道德,比如与人相处按仁的精神就应该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仁又是一种政治主张,作为统治者,以仁的精神行事,应当“以德治民”;仁的精神运用于教育,就是“有教无类”。
孔子心中仁的理想境界就是基本恢复周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不过,孔子的仁是有差别的,有亲疏尊卑的差别,这与孔子坚持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是一致的。
2.孔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不同古代儒家所主张的以民为本,其内涵是指资本,即统治者赖以维护其统治的资本;而现代的“民本”则是指以人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
3.中国古代民主一词与近代现代民主完全相反中国古代也有“民主”一词,但其含义与近代、现代相反。
《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真正的民主。
这里的民主是指的民之主宰。
4. “民本”与“农本”思想民本是指以民为本;农本则是指以农业为国家经济的根本。
春秋时期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是“农本”思想的体现。
5.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地缓慢发展。
旧的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产生,首先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
他们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们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他们反专制、倡导民主。
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中的新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高考历史三本必修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三本必修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三本必修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2、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1、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附有易错知识点练习)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精析整理(附有易错知识点练习)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
分封制实行世袭制。
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
第二,职责范围不同。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
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历史作用不同。
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
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易错点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易错分析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易错易混知识点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易错点1.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是半封建社会。
错误。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朴地理解为一半是半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所有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错误。
虎门销烟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因素。
主线因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未来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主线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对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重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社会性质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要矛盾、革命任务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线因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线因素是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6.《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所以无法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派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派产品。
平均分派土地可以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派产品则相反。
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行的主线因素是缺少社会基础。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的主线因素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主线因素则在于缺少社会基础9.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转折点。
对的。
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转折点,由于在此之前列强的重要侵略方式是商品输出,其重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和商品市场;在此之后重要是资本输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开设工厂。
高考历史各个单元易错点分析第二部分
高考历史各个单元易错点分析单元四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易错点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1、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
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次伟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关注新教材 拓展新视野 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1)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 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 时期。 (2)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再次提出:由“军法之 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独立富强、 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总章》中正式提出实 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4)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设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 政、宪政”三阶段的宪政建设思想。
(3)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 辟帝制。 ②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③孙中山为救国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2)提出 ①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 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③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误区警示]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没有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 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
[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信息提取:
实质:反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 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 正确方向。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新、旧三民主义(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5、新、旧三民主义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
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
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
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新课标高考历史必备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考前必纠的80个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湖北省仙桃中学熊红荣1、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夫而言是小宗。
2、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或县。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就决策方式而言,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军国大事由君主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强调全国的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权力机构要绝对服从中央政权,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
君主专制终结于辛亥革命后,而中央集权依然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4、郡县制是贵族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是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而郡县制与血缘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郡县主要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5、明朝内阁是明朝法定的中央机构。
(×)内阁并非法定的中央机构,只是为皇帝决策提供服务的内侍(顾问)机构,有议政权而无决策权,对皇权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6、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就是指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
“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主权,经济上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思想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它代表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沉沦方向(任其演变,下一步将是殖民地),属于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半封建”则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落后的封建主义的因素,又发展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因素(引进西方的机器大工业,仿效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它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下去,下一步将是资本主义社会),属于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0例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0例一、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故被分封的诸侯都与周王有血缘关系。
(×)提示: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士而言是小宗。
3.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提示: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提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提示:“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6.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其职能与唐朝三省制的中书省职权相同。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7.明清内阁制是前代宰相制的延续,是法定的一级中央机构。
(×)提示:明代以前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明代内阁制并非法定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完整word版)历史必修三易错易混点(原创)
历史必修三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要严格界定“仁”和“仁政”的使用范围,不能滥用。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2.老子和孔子都生活于春秋晚期,代表的也都是奴隶主阶级利益,都企图挽救日益没落的奴隶制度,但一个表现为消极的人生态度,一个表现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因而一个选择了“救自己”,一个则选择了“救天下”。
3.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积极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立场上转向了地主阶级。
而道家则不为外界所动,仍坚守奴隶主贵族的立场不变。
虽然儒、法两家都代表着地主阶级利益,但儒家代表的是贵族地主,而法家代表的是更具进取精神的新兴地主。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代表中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因此一度成为“显学”。
随着封建制的确立,墨学也最终成了“绝学”。
4.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虽有联系但却有本质区别。
民本思想是民主思想的渊源、萌芽,民主思想是民本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民本可理解为“为民”,民主则可理解为“民为”。
5.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6.学生容易误认为韩非子“以法为本”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混淆了二者的阶级实质。
韩非子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直到今天,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但它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法治”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性质是专制主义。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了人民,而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
现代“法治”是否定任何特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
【精华版】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解体”是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且日益商品化。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是以扩大侵略权益为目的。
4.林则徐所倡导的“新思想”,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的思想。
一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国志》,而魏源是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5.《海国图志》,魏源具有继承与开拓林则徐思想的性质。
6.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7.“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也有;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8.“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封建”主要表现在经济上。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10.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误以为仅仅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是两对,国内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误以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鸦片战争后,尽管以英国为首的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本能而顽强的抵制,西方商品在中国的销量有限。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外正当贸易中,西方国家才取得出超地位,中国才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关于“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理论的思考
关于“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理论的思考“新民主主义” 和“新三民主义”理论内容的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亦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考点和易错点。
如何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体会其在中国近代历史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和独特地位,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更是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必须要正视的政治任务。
“新民主主义” 和“新三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之所以难以深入,其一是因为这两个理论的内涵非常深奥,须要学生具有一定政治理论的素养和全面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其二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和另外两个概念“民主主义革命”和“三民主义”紧密相关,互相牵连,易混淆在一起,学生对其感觉乱作一团,不知所云。
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开乱麻,理清线索?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可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尝试。
首先,须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基本前提条件: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对象来确定,即要想确定某种革命的社会性质,只须弄清楚革命要反对的对象也就是要打击的对象是谁便可清楚。
例如,封建地主阶级反抗奴隶主统治的斗争便是封建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地主阶级专制统治的武装斗争即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
所以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尽管由农民阶级来领导,但由于其发生在特殊的历史时代环境之下承担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任务,因此便具有了一定民主革命的性质。
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更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了。
从这一基本前提出发就不难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种具体形式和表现,正如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因为现阶段(抗战时期)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地是反对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是相同的,其实他们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新”字上,“新”就新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2020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知识点
2020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知识点学习是苦与乐的交织。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那含辛如苦的“耕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错因:对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性质混淆不清,误认为洋务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正确理解: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军事工业产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建企业;民用工业则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有一定的区别,是进步的经济因素2.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三场战争错因:误认为英国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都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
正确理解: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从本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荷兰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错因: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双重影响。
一是破坏性,伴随着殖民掠夺和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亚非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
二是建设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错因: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35新、旧三民主义(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5、新、旧三民主义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
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
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
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点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点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易错点1、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5、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中国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
中国史易混易错概念辨析《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上册所占比重更大。
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等内容是常考不衰、常考常新,且常出现经典之题。
如,2005年上海卷30题,2006年上海卷的38题,2006年广东卷的30题,2007年北京卷的37题,2007年广东卷的6、10、29题等,所引用的材料、设问的角度和方式“别出心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面对这部分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的重要概念,特举例辨析。
1.地主阶级与近代封建势力,农民阶级与人民大众不要误认为地主阶级就是近代封建势力,农民阶级等同于人民大众。
近代封建势力包含中国近代的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及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人民大众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及小商品生产者等。
2.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禁烟运动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不是战争爆发的原因。
禁烟运动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找到了借口和机会,如果没有这次禁烟运动,也会利用其它借口(甚至制造事端)发动战争。
因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用武力打开中国闭关的大门自然不可避免。
这是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所决定的。
3.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地位,即丧失了独立,而处于附属国的地位;“半封建”指的是社会形态,即产生了资本主义,但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仍然保持着。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半封建,又是半封建基础上的半殖民地,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4.《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想消灭封建剥削,但由于它的空想性最后不得不在实际上默认了封建剥削;《资政新篇》虽然承认剥削,但它是要以资本主义剥削代表封建剥削,把社会推向前进。
三精考点之高中历史必修3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7 三民
三民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的进行;后来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一、旧三民主主义的内容:二、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1.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
2.民权主义是核心。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是基础。
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
四、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五、新三民主义的特点(1)内容新①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提出了要“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六、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1)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
七、概念辨析——“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平均地权”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
“节制资本”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
(2)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35 新、旧三民主义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
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
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
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
“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
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
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
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解析】(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扼要阐述即可,侧重①,可以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角度进行扼要阐述;侧重②:可以从其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吸取西方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等角度作扼要阐述。
模拟突破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答案】C【解析】从“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孙中山主张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故C项正确。
2.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答案】C【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中“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应从民生主义的角度理解,而非社会主义者,故A项错误;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与“彻底认清”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后者与材料中“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不等于完全了解,故D项错误。
3.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
”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答案】D【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
4.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民道”指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制度,“天道”指君主专制制度。
变法维新主张保留清政府及皇帝制度,未能让民“顶天立地”,A项错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主权在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更侧重于思想文化领域,C项错误;社会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时,清政府已经灭亡,D项错误。
5.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一贯采用革命方式武装夺权,领导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故排除A、B两项;责任内阁1912年建立,与题干不符;1924年,孙中山在吸取旧三民主义缺陷基础上,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这个办法”指新三民主义,故选D项。
6.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 )。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进步,根据所学,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
本题选C项。
7.(2019·湖南四大名校联考)“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
”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 )A.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D.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答案】C【解析】据材料“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反映了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该问题,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
8.(2018·甘肃兰州模拟)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
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
”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废除土地私有制C.巩固民国政权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D【解析】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剥削严重导致农民贫困,实行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使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农民负担则会大大减轻,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是孙中山主张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此时民国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
9.(2019·北京昌平区模拟)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
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
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
革命的三民主义(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答案】 C【解析】毛泽东所指出的三民主义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所以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即革命的任务,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