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生活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1223b655270722192ef7bc.png)
所以,文明发展的进程没有意料之外,每一个转折都是先贤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才玉汝于成的。理解文明的进程,要了解动物生存模式向社会生存模式的转折,要理解动物掠夺习性和创造交易生存资料模式的差异,要懂得化解协调、合作共赢优于霸权、暴力的社会形态运行,要认同科学理念和大众意愿相促进以完善情理法度的社会价值。而以上所有的决定因素都是人的力量达成,没有意想不到,也不存在无能为力。
新的世界,新的时代,新的人。鲁迅说,“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敢于拿来,才是不随波逐流,才是敢于作为。
朋友们,勇敢地应对命运的转折,于无力处用力,在无为处有为,你将会做出无愧于世界、时代和生命的不俗成绩。
下水文三
文明的进程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https://img.taocdn.com/s3/m/f1fc8ed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5.png)
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最详细解析,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保证你能看懂了先将原作文最大限度还原且通熟易懂翻译如下:生活在树上(象征追求自我空间和价值,但却脱离现实生活的状态)现代社会诞生的标志是丢失立足于现实的传统,所以原本传统主流的期望在现代社会貌似已经不管用了。
现代社会未来广阔,但对于我来说相比追求名利,更愿意追求自我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我们的灵魂天生不服约束,追求不一般,喜欢诗与远方。
但如果这种灵魂变得不脚踏实地时,就要注意一下了。
与社会格格不入,是不能成为你违反规矩的依据。
即使我们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也不能根据誓言说干就干。
“我之所以能生活是因为依附在这社会上,而因生活产生的故事也只是社会故事的一部分”,麦金泰尔说的太对了。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的,即使我们在追求与社会相反的梦想时,也其实是在社会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我们之所以时常觉得社会和家庭不完美,是因为还太年轻,所以经历的不够多。
而因为经验不够而产生的我行我素的偏见,远远超出了理性。
我们所希望的生活期望是根据社会和家庭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我们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是通过感觉去比较和认同社会不同的人及其生活方式得来的。
柯希莫既向强盗低头,又追求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理性的和立足于现实的。
倘若我们对过往进行反思之后,又再次自我膨胀,那么,既辜负了外界期盼,又会迷失了自我。
以片面的视角看社会和家庭的我们确实充满了偏见和狭隘。
我们可以对这种状况进行批判,但应该要放弃得不到有用的结果的批判。
如果在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之前,不以社会现实为基础,那就永远不能成功。
所以,当陈年喜为了挣钱补贴生活而顺从编辑的意思,去舍弃自己的写作风格写都市小说时,我们是没资格批判的。
追求自我的落差虽然看起来只是理念的不同,但在行动实践的时候也是很难区分开的。
比如,在我们只想纯洁地追求某些事物,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得不去依靠一些权力才能实现,那么追求在实现的同时是算成功还是算失败?我们要求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限制着我们。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5cfa2bb9d528ea81c779c3.png)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适用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审题指导】(一)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从墨子到约翰•多恩,不同的话语背后都强调相同的意旨: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照,命运与共,没有谁可以“自成一体”“与世隔绝”;而疫情期间彼此互赠寄语、互诉祝福,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正确抉择。
综合以上两层材料内涵可得出写作的情境限制:考生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背景下,围绕“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展开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要体现“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青年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这是写作的情境限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的写作身份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中国青年代表,写作对象是世界各国青年。
写作时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中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责任、担当、抱负,以及如何与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且要将这一思想通过自己的演讲传达给世界青年,展现中国青年形象。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生活没有“如果”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生活没有“如果”](https://img.taocdn.com/s3/m/15b3e8a7453610661fd9f41e.png)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生活没有“如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上述材料中,你更认同哪个人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优秀作文:生活没有“如果”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苏珊出生于音乐世家。
她说:”如果重新选择,我会选择音乐,但那只是“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我认为,她的观点正是我们大家所需要并学习的。
荆青、王杰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细细品味下来,他俩所说的不正是苏珊话语的另一种表达吗?一切都没有“如果“,选择就选择了,感恩并活在当下,做好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正是我们的每个人所需要的吗?人要学会自己做出选择,选择之后便要坚定地走下去,正如荆青放弃了公务员的职位,选择了建筑艺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试想,假如她继续干着不喜欢的公务员,心中却惦记着建筑,这样她不可能成功。
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她作出了选择并坚定地走了下去。
又如王杰,他的选择较多,但他确定用心将自己所选的工作做好,最后才成就了一代金嗓。
生活没有“如果“,我们不要在踯躅不前,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让今后都在如果那时的悔恨中度过。
如果皮尔洛没有选择足球而是继承家业,如果马云没选择踏入互联网市场而是继续干小本生意,如果贝多芬因耳聋放弃了音乐而选择孤独终老……这世界将少去太多美丽,所以不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脚踏何地,做出选择,活在当下才是创造你人生精彩的办法。
没有人能永远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选”错“了也没有关系。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精选)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9af14a2c5da50e2534d7fb0.png)
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附评语)【浙江卷作文原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题目解读】01.试题特点浙江卷的选题并没有选择时下的热点,而是中规中矩的选了一个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要常常思考到的人生大问题,是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面临的问题,考生在无论是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境遇,还是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体味中,都会对此有所思考。
因此,考生既不难立意也不难选择素材。
02.题目解析中规中矩的题目与开放式的命题方式,让考生喜忧参半,喜的是选择一个角度或综合起来立意都不难,忧的是如何将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老题写出新意。
老题出新意关键还是素材选择倾向于时下社会热点。
03.写作角度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可以从“坚持自我”、“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等角度切入,从“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可以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与塑造”等角度切入;从“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这是一个辩证的角度,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中遵从内心与外界期望的平衡”“自我发展与环境影响”批判辩证的多角度切入。
04.写法指导以上三个角度,因为还是关于人生或者说个人成长的主题,无疑写成议论文仍然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其它文体诸如小小说,如无提前构思,最好不要尝试。
议论文以其结构化更易于驾驭。
但是如果写出新意,因为观点并不算新,因此对选择素材的要求必然提高,比如,如果选择第二个角度,从“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2020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世上许多重大转折……)
![2020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世上许多重大转折……)](https://img.taocdn.com/s3/m/c5a97579192e45361066f5ef.png)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5篇范文60-68分)原题回放: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现象类思辨型话题词:人对事物发展进程/重要的转折/意想不到材料侧重:材料提出:面对意想不到的重要的转折,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另外“是否”给我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度,虽一般可赞同,可反对,可补充思辨。
但这则材料隐含了价值判断,所以我们一般选“否”,即“当有所为”。
一.界定概念意想不到:是无法意料,是人们的预测之外的事情,是很难准备和掌控的事。
但这种意外却有重要的转折的意义。
重要转折:重大的变化。
转折:有个人、集体、社会。
转折有良性及恶性。
人能否迎来良性转折,避免恶性转折;能否在遭遇恶性转折后,又迎来良性转折;能否有个人的转折迎来社会的转折……二.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1.面对重要的转折,尤其是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转折,人们会彷徨无措,易对事物发展进程产生无能为力之感。
2.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本质上是很难把握的,因为认知局限,而事物是无穷无尽且千变万化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言下之意“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
”---事物发展变化,总有迹可循,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类在不断地利用并改造着周围的一切。
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有时是可能的。
三.当重要的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1.面对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须勇敢应对,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我们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化意外为惊喜,化危机为转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c50ccc5bf12d2af90342e64d.png)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作文题【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
本题设置了“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的任务情境,信件的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写作必须紧扣“如何画好”的问题解决展开。
正如题干提示:“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主体内容可以针对以上提示有选择地回答。
针对审视自我时,“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的提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镜子”:要把自我与不同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在比较中找到方向,在比较中得到方法;同时,这面“镜子”可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群像,还可以是自然之物等;之后要明确,审视自我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不可急于一时一地,要在成长中点滴修正、逐步完善。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规定了必须要写书信,即写作时一定要符合书信体格式;“毕业前”也提醒考生不能随意选择写信人身份,而只能以高三毕业的学生,并且应该是当下正在参加高考的本校高三学生,即“我”来写。
同时,所写的信要针对“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对象限定性很强,要求以学长身份“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必须使用符合这一情境的富有亲切交流性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真诚亲切地与学弟学妹交流,要学会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现场感和情境意识。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b98a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d.png)
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作文2020全国三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的作文题,与历年题目相比发生了一定转向,但始终站在生活的角度,仔细品来相当具有哲思意味。
无论是2019年颇具人文情感关怀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还是今年“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都在不断引导考生们关注“为人”的思维品质与感性能量,充分做到了“以生为本”,并希望考生们在行文写作中能够充分展露真情实感,代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
分析作文材料我们已知,今年的全国卷三考的是“审视自我”。
出题人通过“人需要不断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来努力看到尽量完整的自己”,强调人在寻找、审视自我时候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画好像、画好怎样的像、以什么为画像至关重要。
同学们们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阐述,也可以择一详细论述。
虽然,审视自我一词看似相当宏大,不知如何写起,但实际上也非常容易落实在生活的具体角度。
因为“自我”本身的含义相当丰富,命题人也在题干做出了提示,比如成为怎样的人、希望什么样的生活,以及个人所能做的事。
考生可以以小见大,从微观的、个人的角度叙事或是论述,最终立足自身和同代人,在青春成长中正确地、良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自己规划更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的三幅自画像亲爱的学弟学妹:你们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上海卷深度解析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1223b655270722192ef7bc.png)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向好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探究转折背后人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向坏的方向转折去立意,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消灭灾害。也可以从个体角度、集体角度或国家角度去立意,写个人、集体、国家面对意想不到的挫折、磨难甚至灾难发生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有为,寻找对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从个体角度立意,可以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要敢于直面惨淡对人生,对抗不公的命运,选择张海迪、史铁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伟、朱丽华、陶勇医生等作为论据。从集体角度立意,可以选择华为企业在面对美国技术封锁时启用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面对美国打压阻挠时,积极在其他国家开拓海外5G市场;也可以写海尔、格力等企业当初跌入低谷时如何积极应当等。从国家角度立意,可以写我国面对新冠疫情积极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我国如何在美国的打压下超越发展;也可以回顾当初我们在日本侵略时救亡图存、建设新中国的历程等。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容否定,尤其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对事物发展的掌控只是是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大小的问题。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消灭病毒,但我们可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虽然世上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发生过许多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所以此命题不但不可以见仁见智,还要对选择“无能为力”者予以批驳。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同上)
3.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跑题,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
……
下水文一
与 世 浮 沉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薛国庆老师
世事轮回,浮生若梦,兜兜转转,柔肠百结,清风明月揽入袖,春雨冬雪梦一回,历尽沧桑,还是选择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f1f747172ded630b1cb6e6.png)
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适用省份】: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山东。
【题目点评】这是一道情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首先应关注写作的情境:班级读书会。
因此写作中应该尽量牵涉到班级读书交流的情境。
其次,本文的写作任务有二:一是根据材料内容,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人物谈看法,因此写作中一定不能对三人平分秋色,而应抓住其中一人的品行、境界、格局等特点,从可以深入写作的角度切入。
例如:齐桓公,可以从宽容、胸怀、知人善用、信任、志向高远等角度切入;鲍叔,可从知人、大度、不计私利、大局为重、虚怀若谷、友情等角度切入;管仲,可从才华、能力的重要性和恪尽职守等角度切入。
二是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
因为是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因此要注意称呼,是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要有结束语,语言应尽量生动、形象、口语化,有感染力,能打动听众。
当然,在写作中,要注意主题的提升,因为虽然是三人选择一人为重点进行写作,但三人之间的联系与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君臣一心,才能共创伟业;而在疫情仍没有完全消散,世界格局正面临重大改变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各尽其能,才能克服困难,谱写强国之音。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深度解析及考场佳作精选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深度解析及考场佳作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9089939783e0912a2162a7b.png)
2020高考全国Ⅰ卷 作文解析及考场佳作
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 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 ,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 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写作指导
2.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 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 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 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 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写作素材
1.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孙中山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 4.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周兴嗣 5.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考场佳作 大道至简,惜才为先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发言的题
参考立意 示例
从齐桓公的角度: ①成就大业,需有过人的胸襟; ②只有不计前嫌,方能美美与共; 从鲍叔牙的角度: ①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互相信任; ②为国家舍小家,无私; ③为国立公,甘居人下; 从管仲的角度: ①在其位,谋其政; ②看重自我才华,绽放无限光采;
写作指导
1. 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 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 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 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 语言。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题目、称呼、问候语、结束语等。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800字:活在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最新)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800字:活在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95b10c7f5335a8103d22010.p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尔关于“生命",人们总是有很多的思索。
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为观点列举型材料作文,围绕“生命”给了六个观点。
要求考生挑选出两个或三个组合后,提炼观点,确定立意。
六则名言的含义为:①面对生命的追问,先不要考虑死亡,应该先好好地活着,活在当下。
关键词:重在当下以此生此世为重以人为本②对于生存的思考,应该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
关键词:居安思危忧患意识③青春不再,时不我待,趁年轻要珍惜岁月,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切莫蹉跎光阴。
关键词:青春不再时不我待惜时自勉④对于生命的挚爱,应推己及人,博爱大众,要有尊重他人生命的胸襟和气度。
关键词:尊重生命推己及人博爱大众⑤对于生命的成长,应勇于雕琢,勤于打磨,珍视之,成就之。
关键词:雕琢生命自我磨砺珍视生命成就此生不惧磨难⑥对于生命的意义,应该辩证地看待舍与得、生与死、虚与实,只有付出自我,无私奉献,为他人为事业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的价值,才能放大生命的意义,才能生命永恒。
关键词:舍与得生命价值人生态度无私奉献,方得永恒可以依据共性和联系组合立意,参考角度如:①⑤组合:珍视生命活在当下④⑥组合: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①③⑤组合:惜时进取,成就此生①②③组合:居安思危,及时努力【佳作赏析】:活在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表示,自己希望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新疆,借此领略文化多元化的魅力。
然而,出生在过去,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出生在当代,也不见得就不能品尝多元文化的硕果。
高中语文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解析(附例文)
![高中语文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解析(附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0d36704b35eefdc9d33334.png)
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专业解析(附例文)2020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试题解析01题型总说今年作文材料的类型与江苏近三年高考的核心概念式(车、语言)和借物喻理式(五味相生)都不相同,更接近2016年的考题: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这类材料,给出的是一段逻辑化的阐述,而不是一两个关键词或是喻体。
材料内部的各个句子,是在进行环环相扣的理论推导,而不是就某一核心词做各方向的发散。
我们把这种材料形式称为理论陈述类。
以阵法作比喻,理论陈述类材料就是一字长蛇阵,“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
理论展开的方式,虽然无非索因、举例、对比和从一般到特殊等几种,但几句话连贯而出,就是一套组合拳,确实可能让人看懵。
特别是这几年江苏各地模拟题以概念式的居多,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在材料中勾选关键词,遇到今年高考这样的材料,审题或觉无从着手,构思或觉难以兼顾。
不过,去年的比喻式材料中,也包含着论述:水加水、盐加盐和五味是对比,从调和共存到相生百味,是过程分析。
只是比喻式材料把抽象事理的推演包藏在对物象的叙述中。
从原理上来说,在阅读理解上,理论陈述类材料难于核心概念式而易于借物喻理式。
但是,借物喻理式因为有从物象到人事的大跨度,侧重于事理概括,往往阐发的是普遍哲理,而理论陈述式则侧重事理分析,往往有独特的思路,并指向比较专门领域。
所以从写作上讲,前者更容易取材,而后者较难完全贴合材料展开。
《2020年7月高考作文题》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
![《2020年7月高考作文题》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https://img.taocdn.com/s3/m/fc2aed286529647d272852c6.png)
2020年7月高考作文题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手机,让生活更美好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手机,让生活更美好](https://img.taocdn.com/s3/m/343e782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d.png)
【导语】高考作文最能体现考生对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体现考生的逻辑思维、体系架构。
因此优秀的作文不仅能让判卷老师眼前一亮,还能让自己得高分,下面和您一起来看一下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吧!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位同学要参加一个演讲比赛,主题是“手机与我们”,要求谈谈对手机及其相关产品、相关现象的看法和思考,为了准备得更充分,他搜集了一些热点素材,总结了一些思考角度,概括起来有:朋友圈、移动支付、碎片阅读、低头族、直播、电信诈骗、手机游戏、自媒体假如你是这位同学,请你从中选两三个关键词组织这篇演讲辞,来呈现你对手机的看法和思考,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个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首先,我们要审题。
包括审材料和审任务。
通过划分材料层次,概括提炼,我们得出以下信息。
作文的写作语境是演讲赛。
主题是“手机与我们”,本质上是物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物的属性、功能与人的追求之间的关系。
写作内容是谈谈对手机及其相关产品、相关现象的看法和思考:思考角度,也就是作文的角度,它有8个关键词,即朋友圈,移动支付,碎片阅读,低头族,直播,电信诈骗,游戏和自媒体。
文体是演讲辞。
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要不断通过呼告、设问等手法,与听众呼应。
有时,甚至需要对对立观点进行反驳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写作对象是青少年。
那就意味着,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和读者平等对话。
写作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
这些任务必须一一落实。
因为任务型作文把完成任务的程度、好坏作为评价作文优劣的最主要的依据。
其次是立意。
也就是选取的关键词形成有机关联,完成思维驱动。
第一步,我们要明白8个关键词的含义:朋友圈,是人们通过手机进行社交的平台,现代人非常爱在朋友圈展示生活现状,转发分享文章,要求点赞,进行评论等;有些时候,在朋友圈的交流多于现实的交流、沟通。
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4页)
![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fec76b752d380eb63946d2e.png)
2020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2020年浙江卷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论题情境的限制性。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此句是审题的重点,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导入到具体写作论题的过渡句,隐含了对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的价值判断。
聚焦于考生的社会责任,侧重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关注考生的个体定位“坐标”与家庭、社会定位“坐标”的“落差或错位”,致力于引导考生理性审视个人期许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坐标与家庭、社会责任。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限定了写作的典型任务,考生不得脱离此要求写作,否则会被视为偏题、离题。
此外,“注意”项还限定了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如明确文体等。
3.价值判断倾向的限制。
从命题者的价值判断倾向来看,文题旨在通过预设的写作论题情境,在考生的个性化思考中,检验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引导考生做一个具有社会担当精神的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自由。
文题虽然规定了具体的论题与情境,但立意的角度是开放自由的。
考生可从不同角度追问,深化立意,拓宽写作思路。
如:“我”的人生坐标是什么?父母对“我”的期望是什么?社会对我们“00后”的期望又是什么?“我”怎样看待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我”该如何解决这一落差或错位?在这个奋进的时代,“我”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在时代中该如何找准个人的坐标,赋能新时代?如此等等,才能将思辨引向深入,忌做贴标签式或口号式的简单思考。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c50ccc5bf12d2af90342e64d.png)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作文题【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
本题设置了“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的任务情境,信件的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写作必须紧扣“如何画好”的问题解决展开。
正如题干提示:“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主体内容可以针对以上提示有选择地回答。
针对审视自我时,“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的提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镜子”:要把自我与不同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在比较中找到方向,在比较中得到方法;同时,这面“镜子”可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群像,还可以是自然之物等;之后要明确,审视自我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不可急于一时一地,要在成长中点滴修正、逐步完善。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规定了必须要写书信,即写作时一定要符合书信体格式;“毕业前”也提醒考生不能随意选择写信人身份,而只能以高三毕业的学生,并且应该是当下正在参加高考的本校高三学生,即“我”来写。
同时,所写的信要针对“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对象限定性很强,要求以学长身份“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必须使用符合这一情境的富有亲切交流性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真诚亲切地与学弟学妹交流,要学会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现场感和情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生活
对于生活,有人觉得既简单又复杂,有人觉得既沉重又轻松,收集了生活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对于生活,有人觉得既简单又复杂,有人觉得既沉重又轻松,有人觉得既充满希望又前景渺茫,有人觉得既平凡又伟大生活就是这样,总是矛盾而又统一的,正缘于这些,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这些看法,你对生活还有何种独特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直接提取生活层面的对立统一,如痛并快乐着,取舍有得的,闲逸忙碌的,祸福相依的
把生活比作某一事物,如生活是一首歌,则提取对立统一,有低沉有高亢。
从生活的内涵角度,发掘精神和物质层面,提取对立统一亦可,如生活不只需要面包,还需要水仙花。